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新闻和传播理论历年试题知识点汇编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传播学考研历年真题

下载文档收藏中国人民大学新闻传播学考研历年真题中国人民大学2005年新闻传播史论(传媒经济学专业)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50分) 1、新闻手段 2、公共新闻 3、知情权 4、 "信息沟" 5、精确新闻报道 6、 "便士报"运动 7、抽样 8、客观性原则 9、媒介素养教育 10、公共广播电视体制二、简析题(每题25分,共50分) 1、试析媒介的公共性。
2、简析美国纽约《太阳报》的成功对于媒介产业发展的意义。
三、论述题(任选一题回答,本题50分) 1、试述中国传媒也改革开放二十余年的发展轨迹及现实趋势。
2、什么是传媒影响力?构成传媒影响力的要素主要有哪些?如何提升传媒影响力?请结合实际论述之。
中国人民大学2005年新闻传播史论(传播学专业)试题新闻传播史部分(75分)一、名词解释(每题7分,合计21分) 1.《字林西报》 2.蔡和森 3.KDKA广播电台二、简答题(每题15分,共30分) 1.埃菲社时哪个国家的通讯社?它的发展有何特点? 2.简述华盛顿邮报的历史与现状。
三、论述题(24分)概述中国内地电视事业的产生与改革开放以来的发展。
解释并评价"四级办电视"。
新闻传播理论部分(75分)四、名词解释(每题7分,合计21分) 1.主流化效果 2.文本分析 3.舆论纸币五、简答题(每题15分,共30分) 1.如何理解新闻自由的相对性?2.简述"国际传播"与"全球传播"的联系与区别。
六、论述题(24分)选取适当角度,结合实际谈谈大众媒体在现代战争中的作用,以及相关国家如何对战争报道进行控制。
2006年人大传播题(传播史论)—新闻传播理论部分一、名词解释(7分每题,共21分) 1。
组织传播(几大传播之一,主要运用于公司,郭氏书上有) 2。
能指与所指(符号学的) 3。
媒介生态(经常提及报业生态,偏传媒经济)二、简答题(15分每题,共30分) 1。
中国人民大学新传考研参考书目、复习指南、新闻编辑章节知识梳理、试题分析

中国人民大学新传考研参考书目、复习指南、新闻编辑章节知识梳理、试题分析中国人民大学是国内第一家新闻教育机构。
是国内最早开展新闻学硕士和博士教育的两所院系之一。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新闻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所在单位,新闻学连续三届被评为国家级重点学科。
传播学专业被评定为国家重点学科,新闻学院成为全国仅有的同时拥有新闻学、传播学两个一级重点学科的学院之一,也是我国新闻传播领域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的重要基地。
学院设有新闻传播实验中心和资料室。
在海外交流与合作方面,学院与美国、加拿大、英国、德国、日本、韩国、新加坡和我国香港、台湾地区多所高校的相关院系建立了良好的长期合作关系。
第七章版面设计与电子排版1、什么是报纸的版面?版面的功能是什么?2、什么是"版面语言"?请选择你所熟悉的一家报纸,分析其版面语言的特点。
3、版面的主要类型有哪些?它们各自的特点是什么?第七章版面设计与电子排版第一节报纸版面的功能一、什么是版面版面是各类稿件在报纸上编排布局的整体产物。
是读者第一接触到的对象。
二、报纸版面的功能1、导读功能2、导向功能3、标志功能第二节报纸版面常识一、开张--报纸面积的大小。
二、版序--版面的先后次序。
三、版心--除去四周留的空白,一块版面上真正容纳文字与图片的区域。
四、报头--报纸第一版刊登报名与其他内容的区域。
五、报眼--又称报耳,指横排报纸报头旁边的版面。
六、报线--版心的边线。
七、报眉--指眉线上方所印的文字。
八、中缝--一张报纸相邻两块版之间的空隙。
九、头条--以横排报纸左上方、竖排报纸右上方的重要位置刊登的最重要的稿件。
十、通版--指打通报纸上同一面上相邻的两个版而形成的版。
参考书目:(1)中国新闻史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方汉奇主编(2)外国新闻传播史人民大学出版社陈力丹(外国新闻传播史概要)(3)传播学教程人民大学出版社郭庆光/大众传播理论(4)新闻理论教程人民大学出版社杨保军(5)新闻写作精读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高钢(6)新闻评论教程人民大学出版社涂光晋新闻学专业考研完备复习规划1、参考书目的阅读方法(1)目录法:先通读各本参考书的目录,对于知识体系有着初步了解,了解书的内在逻辑结构,然后再去深入研读书的内容。
中国人民大学新传复习指南、参考书目、笔记、考点梳理、经验分享

2
——始于 2005,中国考研专业课权威机构 1 什么是国际传播?国际传播的主体有哪些? 1、 简述"新世界信息秩序"论争的过程及实质什么是全球传播,该如何 理解? 2、 谈谈全球信息化的冲击和影响。 3、 什么是信息主权?它与国家主权的关系是什么? 4、 文化帝国主义或媒介帝国主义的特点是什么? 第二节:关于世界信息传播秩序的争论 一、世界信息生产和流通的失衡情况:存在的差距与问题( “信息富有国”与“信 息贫困国”两极分化、世界信息单向流通的不平等结构)P243 二、 “新世界秩序”论争: 第一阶段: 《阿尔及尔宣言》 (1973) 第二阶段: 《大众传媒宣言》 (1978) 、 《多种声音 一个世界》 (1980) 、 《塔瓦罗宣 言》 (1981) 第三阶段: “信息主权” “文化冲突”等新问题 P247 第三节:国际传播与全球传播研究的若干重要课题 “新世界信息秩序”争论核心问题 P248 一、国际报道中新闻价值问题: “媒介中的外国新闻”研究的 6 个结论 P249 二、信息与国家主权问题:信息主权的概念及其三方面内容 P251、发展中国家 学者的主张 P252 一、 文化帝国主义问题:文化帝国主义主义的三个特点 P253、研究媒介 帝国主义主义的两个现实问题 P253-254 课后练习题: 1、国际传播(international communication)的定义和主体 ①定义:以国家社会为基本单位,以大众传播为支柱的国与国之间的传播。 ②主体:国家。另有国际机构、超国家机构、同盟或地区集团、跨国组织或 运动、国内各种集团或组织、个人。 2、全球传播(global communication)的定义及理解 ①定义: 全球传播是国际传播的扩大和发展,既包括传统国际传播的各个领 域,又拥有自己的全新课题。 ②理解:a.与跨国传播科技的发展和全球信息化进程密切相关;b.传播主体 多元化; c.大众传媒是传播主体,具有跨国传播功能的个人媒介发挥越来越重要 的作用;d.全人类范围的问题受到重视;e.政治性很强,文化接触、冲突及其世 界影响也越来越重要。 3、全球性信息化的影响和冲击 ①经济全球化的发展;②政治全球化的加速;③文化的交流、融合、摩擦和 冲突的全球化; ④传统的国际传播媒介的形式和内容改变;⑤文化输出和文化传 播的比重增大。 4、“新世界信息秩序”(new world information order)论争 背景:发达国家对新闻和信息生产、流通的控制,顽固地维持着发展中国家 在政、经、文等各领域对其的依附。 ①1973 年不结盟国家《阿尔及尔宣言》—1978 年教科文组织《大众传媒宣 言》 《阿尔及尔宣言》是论争明朗化的开端;1976 年不结盟国家《关于信息非
2014年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考状元笔记-重难点总结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2011年新闻传播史论真题(回忆版)一、名词解释1.公民新闻2.文化帝国主义3.万国公报(上海)4.默多克5.微内容二、简答题1.简析新闻法制和新闻法治的关系2.简要论述人际网络在创新的扩散中有何作用3.简要叙述1949年以前中国广播业的发展历程4.分析CCTV、BBC与英国《太阳报》这三个传媒组织在目标上的差异。
三、论述1.2010年9月胡锦涛在参观人大时指出要寻找信息化时代新闻传播的特点和规律,概括现在新闻传播的几个特点并进行论述。
2.分析何种因素影响受众选择媒介的动机。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2012年新闻传播史论真题(回忆版)一、名词解释1、英国《世界新闻报》(这绝对是和2011年的“窃听丑闻”相关联的,去年考的是他们的Boss —默多克,这几年人大新闻的老师偏重于新闻伦理的研究,选着《世界新闻》报也在情理之中。
内容详参世界新闻史)2、葵丑报灾(民国“二次革命”的事件,多少和2011年辛亥革命一百周年有关,政治试题也有出的相关内容。
)3、沉默的螺旋(详参郭庆光老师的《大众传播学》4、新闻框架(业务知识题)5、社交网络(这几年的网络事件、社交网络的代表、典型—人人网、开心网及微博)二、简答题1、20世纪二三十年代我国的通讯社有哪些,及其概况。
(去年考的是电视台,网络、报纸、广播、网络等轮年替换着考,一定的知识储备少不了。
)2、简述新闻专业主义内涵。
(详见陈力丹老师的2008年—2011年的《解析大众传播学》所涉及的案例,鉴于国内新闻市场的状况,他对于新闻专业主义的研究有所侧重)3、“混搭”方式对新媒体的影响有哪些方面。
(和现在的媒体融合现状有关,从服装行业延伸到现在的媒介环境。
)4、关于受众的“选择性记忆、选择性理解、选择性接受”的理解。
(详参郭庆光老师的《大众传播学》)三、论述1、论述新媒介环境下新闻传播主体的变化及职业新闻的影响。
(针对新闻职业、新闻专业主义遭遇新的媒介环境,涉及面比较广,多靠平时的阅读和新闻知识的积累。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硕士考试复习资料系列(新闻)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硕士考试复习资料系列(新闻)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硕士考试复习资料系列(新闻)新闻实务课(一)新闻采访彰武一、基本名词考1、第一手材料336 260382、“身入”与“心入”济3、采访基点正门对面4、新闻敏感院5、新闻角度48号6、新闻线索彰武7、报道思想业8、采访的临时准备同济9、采访计划辅导10、现场观察辅导11、巡回采访共12、易地采访共13、交叉采访研14、隐性采访院二、简答题彰武1、如何理解“新闻采访决定新闻写作”?021-2、新闻采访与一般的调查研究相比,有哪些共性和个性?业3、简述新闻记者采访的目的和任务。
新闻记者采访的目的,简言之,就在于获得新闻,并迅速地传播新闻。
这就要求记者善于从纷繁复48号4、简述新闻采访的作用。
5、为什么采访中记者要努力获取第一手材料?6、新闻敏感在采访过程中有哪些作用?7、记者应该怎样培养自己的新闻敏感?8、在采访过程中新闻线索有什么作用?9、谈谈记者怎样去获得新闻线索?10、记者应如何做好采访的平时准备?11、记者应如何做好采访的临时准备?12、记者提问中有哪些问题要注意?5、新闻语言6、新闻文风7、事件性新闻8、非事件性新闻9、动态消息10、人物新闻11、视觉新闻12、目击新闻13、经验性消息14、综合消息15、述评性消息16、一事一报17、电头18、消息结构19、倒金字塔结构20、金字塔结构21、散文式结构22、新闻导语23、复合导语24、晒衣绳式导语25、直接性导语26、间接性导语27、新闻主体28、新闻背景29、新闻结尾二、简答题1、为什么强调新闻写作要用事实说话,如何用事实说话?2、简要回答你对“新闻要短”的理解。
3、如何把新闻写活?4、简述确定新闻主题的标准。
5、简述提炼新闻主题的方法。
6、如何选好新闻主题角度?7、简述新闻选材的原则。
8、简述新闻选材的要求。
9、简述新闻结构组成的基本成分。
10、简述新闻结构的一般规律。
11、简述新闻语言的特色。
人大历年新传试题知识点汇编

人大历年试题知识点汇编·新闻传播理论部分● 名词解释:1、大众传播媒介(1995)2、“集体的组织者”(1995)3、客观报道(1995)4、报刊的社会责任理论(1995)5、新闻自由(1995)6、报刊的自由主义理论(1996)7、大众传播的基本社会功能(1996)8、新闻自由和社会员任的统一(1996)9、有限效果论(1996)10、报纸批评“三字方针”(1996)11、选择性接触(1997)12、把关人(1997)13、“新闻、旧闻、不闻”(1997,2002传播)14、政治家办报(1997)15、新闻手段(1997,2000传播)16、“报刊的有机运动“(1998)17、“媒介即信息”(1998)18、知晓权(1998,2003传播)19、传播过程的“5w”模式(1998)20、魔弹论(1998)21、传播(1999新闻)22、新闻欲(1999新闻)23、N级传播(1999新闻)24、“硬新闻”与‘软新闻”(1999新闻)25、“一面提示”与“两面提示”(1999新闻)26、社会雷达(1999传播,2004传媒经济学)27、内容分析三原则(1999传播)28、意见领袖(1999传播)29、“意见的公开市场”(1999传播)30、廉价报纸(1999传播)31、无形的意见(2000新闻)32、公信力(2000新闻)33、新闻价值的客观性(2000新闻)34、传播流(2000新闻)35、双向传播(2000新闻)36、大众传播“小众化”(2000传播)37、诉诸理性与诉诸感情(2000传播)38、传播过程中的“噪音”(2000传播)39、煽情主义(2000传播)40、新闻手段(1997,2000传播)41、新闻宣传的主旋律(2001新闻)42、新闻报道的全面性(2001新闻)43、新闻传播媒介(2001新闻)44、作为“市场”的受众(2001新闻)45、文化帝国主义(2001新闻)46、黄色新闻(2001传播)47、编辑权(2001传播)48、大众传播地位赋予功能(2001传播)49、信息主权(2001传播)50、传播学批判学派(2001传播)51、新闻价值(2002新闻)52、发展新闻学(2002新闻)53、“自我修正过程”(2002新闻)54、传播过程的基本构成要素(2002新闻)55、恐惧诉求(2002新闻)56、编码与解码(2002传播)57、信息环境(2002传播)58、“知沟” (2002传播)59、新闻事业的基本功能(2002传播)60、“新闻、旧闻、不闻” (1997,2002传播)61、新闻传播环境(2003新闻)62、舆论导向(2003新闻)63、媒介依存症(2003新闻)64、新闻传播资源(2003传播)65、知晓权(1998,2003传播)66、数字鸿沟(2003传播)67、社会雷达(1999传播,2004传媒经济学)68、新闻选择(2004传媒经济学)69、大众传媒的组织目标(2004传媒经济学)70、“信息过载”(2004传媒经济学)71、内容分析(2004传媒经济学)72、“一城一报”(2004传媒经济学)73、舆论三要素(2004传媒经济学)74、循环模式(2004传媒经济学)75、民主参与理论(2004传媒经济学)76、“休眠”效果(2004传媒经济学)● 简答题:1、结合实际说明印刷新闻媒介与电子新闻媒介的共性和个性。
人大新闻与传播硕士复习重点详解(1)

人大新闻与传播硕士复习重点详解(1)一、信息传播和新闻传媒的历史沿革1.口语传播/书写传播/印刷传播/电子传播/数字多媒体传播口语传播:或称为口语的传播,是以口语述说来传达思想、消息与态度的一种传播方式。
古代口头传播的方式包括“井户端会议”,部落、团体、民族的集会,田间地头的传闻,广泛流传的民谣、行吟诗人的说唱等。
口语的产生大大加速了人类社会进化和发展的进程,口语依然是人类最基本、最常用和最灵活的传播手段,但是,作为音声符号的口语是有其局限性的:口语是靠人体的发声功能传递信息的,由于人体能量的限制,口语只能在很近的距离内传递和交流;口语使用的音声符号是一种转瞬即逝的事物,记录性较差,口语信息的保存和积累只能依赖于人脑的记忆力。
受到时间和空间的巨大限制,在没有诸如电话等口语媒介的情况下,口语只能适用于较小规模的近距离社会群体或部落内的信息传播。
书写传播:文字是人类传播发展史上第二座里程碑,使人类进入了一个更高的文明发展阶段。
文字克服了音声语言的转瞬即逝性,它能够把信息长久保存下来,使人类的知识、经验的积累、储存不再单纯地依赖人类的有限记忆力;文字能够把信息传递到遥远的地方,打破了音声语言的距离限制,扩展了人类的交流和社会活动的空间;文字的出现使人类文化的传承不再依赖容易变形的神话或传说,而有了确切可靠的资料和文献依据。
文字的产生使人类传播在时间和空间两个领域都发生了重大变革。
文字作为人类掌握的第一套体外化符号系统,它的产生也大大加速了人类利用体外化媒介系统的进程。
印刷传播:印刷时代的到来是建立在纸张和印刷术发明的基础之上的,这标志着人类已经掌握了复制文字信息的技术原理,有了对信息进行批量生产的观念。
中国的造纸术和印刷术广泛流传到东南亚和西方各国,为推动世界文明和人类传播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但中国由于封建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条件的制约,印刷事业长期停滞在小作坊手工作业和人力劳动的水平上。
直到15世纪40年代,德国工匠古登堡在中国活字印刷和油墨技术的基础上创造了金属活字排版印刷,并把造酒用的压榨机改装成印刷机,才使文字信息的机械化生产和大量复制成为可能。
人大新传历年试题知识点汇1

人大历年试题知识点汇编·中国新闻传播史部分(以下是PP对03年前的试题进行的归纳整理,力图廓清人大新闻学院考研的知识点,03年以后的试题PP没有精力再去整理,希望大家自己添加上去,或贴到本博客上共享。
)● 名词解释:1、敦煌邸报(1990)2、湘报(1990)〖peacepoint原创,转载请注明作者和出处PP博客(/),谢谢!〗3、宋朝的小报(1991)4、《对华北记者团的谈话》(1991)5、《大公报》(1991,1993,1995)6、《诚言》事件(1991)7、进奏院状(1993)8、《大公报》(1993,1991,1995)9、《政治周报》(1993)10、俞颂华(1993)〖peacepoint原创,转载请注明作者和出处PP博客(/),谢谢!〗11、《论报馆有益于国事》(1994)12、《晋察冀日报》(1994)13、《神州日报》(1995)14、新记《大公报》(1995、1991,1993)15、“时务体”(1996)16、《布尔什维克》(1996)17、徐宝磺(1997)〖peacepoint原创,转载请注明作者和出处PP博客(/),谢谢!〗18、史量才之死(1997)19、《急选报》(1998)20、《中兴日报》(1998)21、《热血日报》(1998)22、拒检运动(1998)23、《遐迩贯珍》(1999新闻)24、“癸丑报灾”(1999新闻)25、北大新闻学研究会(1999新闻)26、延安《解放日报》(1999新闻)27、露布(1999传播)28、《字林西报》(1999传播)29、红中社(1999传播)〖peacepoint原创,转载请注明作者和出处PP博客(/),谢谢!〗30、延安新华广播电台(1999传播、2003传播)31、定本制度(2000新闻、传播)32、《知新报》(2000新闻、传播)33、《觉悟》副刊(2000新闻、传播)34、中国青年新闻记者学会(2000新闻、传播)35、邵漂萍(2001新闻)36、《中国青年》(2001新闻)37、刘煜生被杀案(2001新闻)38、《群众周刊》(2001新闻)39、黄远生(2001传播)40、《向导》(2001传播)41、《新生》事件(2001传播)42、国际新闻社(2001传播)43、《万历邸抄》(2002新闻、传播)44、《国闻报》 (2002新闻)45、中俄通讯社 (2002新闻)46、邓拓 (2002新闻、传播)47、《万历邸钞》(2002传播、新闻)48、《大乱者救中国之妙药也》(2002传播)49、《每周评论》 (2002传播)50、邓拓 (2002传播、新闻)51、戈公振(2003新闻、传播)52、苏报案(2003新闻)〖peacepoint原创,转载请注明作者和出处PP博客(/),谢谢!〗53、戈公振(2003传播、新闻)54、延安新华广播电台(2003传播、1999传播)(待续)● 简答题/论述题:1、《新青年》怎样从资产阶级民主主义刊物发展成无产阶级刊物?并简述改组前《新青年》主要功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新闻和传播理论历年试题知识点汇编(作标记的为多次考试过的内容)● 名词解释:1、大众传播媒介(1995)2、“集体的组织者”(1995)3、客观报道(1995)4、报刊的社会责任理论(1995)5、新闻自由(1995)6、报刊的自由主义理论(1996)7、大众传播的基本社会功能(1996)8、新闻自由和社会责任的统一(1996)9、有限效果论(1996)10、报纸批评“三字方针”(1996)11、选择性接触(1997)12、把关人(1997)13、“新闻、旧闻、不闻”(1997,2002传播)14、政治家办报(1997)15、新闻手段(1997,2000传播)16、“报刊的有机运动“(1998)17、“媒介即信息”(1998)18、知晓权 (1998,2003传播)19、传播过程的“5w”模式(1998)20、魔弹论(1998)21、传播(1999新闻)22、新闻欲(1999新闻)23、N级传播(1999新闻)24、“硬新闻”与‘软新闻”(1999新闻)25、“一面提示”与“两面提示”(1999新闻)26、社会雷达(1999传播,2004传媒经济学)27、内容分析三原则(1999传播)28、意见领袖(1999传播)29、“意见的公开市场”(1999传播)30、廉价报纸(1999传播)31、无形的意见(2000新闻)32、公信力(2000新闻)33、新闻价值的客观性(2000新闻)34、传播流(2000新闻)35、双向传播(2000新闻)36、大众传播“小众化”(2000传播)37、诉诸理性与诉诸感情(2000传播)38、传播过程中的“噪音”(2000传播)39、煽情主义(2000传播)40、新闻手段(1997,2000传播)41、新闻宣传的主旋律(2001新闻)42、新闻报道的全面性(2001新闻)43、新闻传播媒介(2001新闻)44、作为“市场”的受众(2001新闻)45、文化帝国主义(2001新闻)46、黄色新闻(2001传播)47、编辑权(2001传播)48、大众传播地位赋予功能(2001传播)49、信息主权(2001传播)传播))53、“自我修正过程”(2002新闻)?54、传播过程的基本构成要素 (2002新闻)55、恐惧诉求(2002新闻)56、编码与解码 (2002传播)57、信息环境 (2002传播)58、“知沟” (2002传播) u59、新闻事业的基本功能 (2002传播)61、新闻传播环境(2003新闻)62、舆论导向(2003新闻)63、媒介依存症 (2003新闻)64、新闻传播资源 (2003传播)65、知晓权 (1998,2003传播)66、数字鸿沟 (2003传播)68、新闻选择 (2004传媒经济学)69、大众传媒的组织目标 (2004传媒经济学)70、“信息过载”(2004传媒经济学)71、内容分析 (2004传媒经济学)72、“一城一报”(2004传媒经济学)73、舆论三要素 (2004传媒经济学)74、循环模式 (2004传媒经济学)75、民主参与理论 (2004传媒经济学)76、“休眠”效果 (2004传媒经济学)77、东西洋考每月统计传(2005)78、瞿秋白(2005)79、道琼斯公司(2005)80、有偿新闻(2005)90、根据事实描写事实(2005)91、主流化效果(2005)92.版号93、边际效用递减率94、ABC制95、媒介融合97、千人成本98、法人治理结构99、报房京报100、中央通讯社101、美国宪法第一修正案102、新闻体制103、媒介生态104、组织传播105、《循环日报》106、邓拓107、纸草108、特莱维萨电视台109、受众本位110、新闻专业主义111、大众传播的地位赋予功能112、传播中的噪音113.东西洋考每月统纪传116.宣传117、“使用与满足”理论118、媒介素养119、公共产品120数据库营销121公民新闻122、巴西环球集团公司123、邸报124、史量才125、新闻法治126、时代-华纳127、“创新-普及”理论128、拟态环境129、注意力经济130、传媒产业价值链和131.绿色收视率132.有效发行133.植入式广告134.媒介市场细分135.媒资管理136、网络民意137、文化折扣138、千人成本139、合竞时代140、边际成本141、印度报业托拉斯142、广州日报集团143、媒介审判144、大众传播的麻醉功能145、微内容146、公民新闻147、文化帝国主义148、《万国公报》(上海)149、默多克150、微内容● 简答题:1、结合实际说明印刷新闻媒介与电子新闻媒介的共性和个性。
(1991)2、当前我国新闻宣传工作面临的重要任务是什么?(1992)3、为什么新闻工作者必须忠实于事实、忠实于真理’(1992)4、联系实际简述“新闻手段”内涵和核心。
(1993,1997名解,2000传播名解)5、分析新闻事业的教育功能以及它与其他功能的关系。
(1993)6、简述毛泽东新闻思想主要内容。
(1994)7、论新闻的客观性和倾向性。
(1994)8、简述改革开放以来新闻观念变化。
(1995,2001新闻论述)9、谈谈你对受众在新闻传播中地位和作用的认识。
(1997)10、简述新闻自由的基本内涵。
(1997,1995名解,1996名解)11、区分下列三个范畴:新闻价值、新闻的价值、新闻价值观。
(1998)12、简述大众传播的“议题设置功能”。
(1999新闻)13、简述跨国传播的积极作用与消极作用。
(1999新闻)14、简述精确新闻报道的特点和功能。
(1999传播)15、谈谈对“使用与满足”的理解。
(1999传播)16、简述新闻媒介与受众的关系。
(2000新闻)17、从马克思关于报刊有机运动的论述谈谈你对新闻真实性的理解。
(2000新闻,2000传播,1998名解)18、谈谈信源可信性对传播效果的制约和影响。
(2000新闻)19、简述传播过程的直线模式与循环模式及其区别。
(2000传播)20、简析新闻筛选的把关过程。
(2000传播)21、新闻真实性的含义及其要求是什么?在媒体竞争条件下如何保证新闻的真实性?(2000传播)22、简述施拉姆的“信息选择概率公式”的内容及含义。
(2001新闻)23、简述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的基本特点。
(2001新闻)24、谈谈意见领袖及其对大众传播效果的制约和影响。
(2001传播,2003传播,1999传播名解)25、简述新闻媒介的舆论导向。
(2001传播,1995论述,1996论述,2003名解)26、试述新闻媒体的产业属性。
(2002新闻)27、试述受众对媒介活动进行社会监督的主要手段。
(2002新闻)28、简析大众传媒的公共性与公益性。
(2002传播)29、简析网络传播自由的利与弊。
(2002传播)30、谈谈培养理论的主要内容。
(2003新闻)31、新闻传播主体选择新闻的主要标准是什么?为什么?(2003新闻,1994论述,2004媒经名解)32、简述宣传与传播的异同。
(2003传播)33、简述意见领袖的特征及其对大众传播效果的影响。
(2003传播,2001传播,1999传播名解)34、英国的高级报纸有几家?英国的高级报纸与大众报纸各有何特点?(2005)35、巴黎公社的革命报纸的特点?巴黎公社的新闻教训主要是什么?(2005)36、李普曼对传播学研究的贡献(2005)37 、新闻业意识形态类型(2005)38、试析传媒内容产品的属性38、给一则材料,分析其经济学原理(中央电视台自1992年以来受到广告主的欢迎,采取招标的方式获得经济效益,历年来不断改变招标方式等)39、简述西欧和北美报刊发展的三个历史阶段及特征。
40、西方报业走向垄断有何特征?垄断资本如何控制报刊?41、新闻真实的特点是什么?42、简述非语言符号、语言符号的内涵及他们的相互关系。
43.1956年《人民日报》改革44、电视的产生和发展45、怎样理解“新闻真实是一个过程”?46、媒介事件?谈自己的看47、简述中国中央电视台的发展;48.简述对马克思“人民的承认是报刊赖以生存的条件”的理解;49.简述信源可信性对传播效果的影响;50.简述传媒业的产业特征。
51.简述传媒竞争战略的基本类型。
52.资本选择媒体时要考虑哪些因素?53、阐述“受众意识”的基本内容54、画出双向循环模式(即奥斯古德与施拉姆的循环模式)图,并解释其基本内容55、文化大革命对中国新闻事业的影响56、分析传媒上市的效益与风险57、传媒产业公共性与商业性的关系58、传媒产品的需求之价格弹性影响的主要因素,简述之59、中国传媒产业的发展重心正在从规模经济转为范围经济,为什么?60、简述网络传播的发展史61、简述客观性原则在新闻写作中的要求62、概述大众传播中的“第三方效果”63、简述影响受众碎片化的因素64、新闻法制和新闻法治有什么区别?65、人际网络在创新的扩散中起什么作用?66、简述1949年以前中国广播事业的发展情况。
67、简要谈谈CCTV、BBC和英国《太阳报》这三个媒介组织的目标有何不同。
●分析论述题:1、在新闻宣传中如何正确把握正面宣传与舆论监督的辨证关系?(1993)2、我国实行市场调节机制以后,你认为新闻工作需要相应作哪些变动改革?(1993)3、试析新闻选择的主要因素。
(1994,2003新闻简答,2004媒经名解)4、评“有偿新闻”。
(1994)5、试论新闻媒介在引导舆论中的作用。
(1995)6、试论纠正党风对克服新闻失实现象的意义。
(1996)7、论述近年来我国新闻媒体引导舆论的一般状况和基本经验。
(1996)8、试从大众传播的社会控制结构的角度,谈谈你对新闻性质复杂性的认识。
(1997)9、什么叫“具有中国特色的新闻事业”?请谈谈你对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新闻事业”的意见和看法。
(1998)10、结合我国社会发展的实际,谈谈你对朱总理为“焦点访谈”的题词“政府镜鉴.改革尖兵”的理解。
(1999新闻)11、试论大众文化的特点及其与大众传播的关系。
(1999传播)12、试析大众传播“信息过载”的负效应,提出防止建议。
(2000新闻)13、试述新闻媒介的社会义务和社会责任的一般含义。
(2000新闻)14、试论大众传播的经济功能。
(2000传播)15、试论现代社会中“信息环境的环境化”现象。
(2000传播)16、试论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在新闻观念上带来的变化。
(2001新闻)17、结合实际谈谈网络传播时代传统新闻媒介的优势。
(2001新闻)18、试论受众权利及其对大众传播的影响。
(2001传播)19、结合实际谈谈你对市场引导下的传播业发展的利弊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