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病危害因素与职业病

合集下载

职业危害与职业病

职业危害与职业病

8
6、职业性皮肤病8种; 7、职业性眼病3种; 8、职业性耳鼻喉口腔疾病3种; 9、职业性肿瘤8种; 10、其它职业病5种。
精选PPT课件
9
界定法定职业病的4个基本条件:
1、在职业活动中产生; 2、接触职业危害因素; 3、列入国家职业病范围; 4、与劳动用工行为相联系。
精选PPT课件
10
职业病预防原则与基本措施
职业病的预防遵循三级预防原则,即:
一级预防,从根本上着手使劳动者尽可能不接触职业 性有害因素,或控制作业场所有害因素水平在卫生标 准允许限度内。
二级预防,对作业工人实施健康监护、早期发现职业 损害,及时处理、有效治疗、防止病情进一步发展。
三级预防,对已患职业病的患者积极治疗,促进健康。 三级预防的关系是:突出一级预防,加强二级预防, 做好三级预防。
精选PPT课件
3
职业病的特点
病因明确,其病因就是职业病危害因素,是人为 的,如果这些因素得到消除或控制,就可以防止 或减少职业病的发生。
所接触的危害因素(病因)通常是可以检测的, 只有接触量超过一定限度,才能使人得职业病。
在接触同样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工人中,常常有一 定人数发病,很少只出现个别病人。
第三类:与生产技术设施不良有关的有害因素 生产厂所设计不符合卫生标准和要求(如厂房狭小、
车间布置不合理);缺乏必要的卫生技术设施(如通风、 照明等);缺乏防尘、病毒、防暑降温等设备或设备不 完善;其他的安全防护和个人防护用品不足或有缺陷等。
精选PPT课件
6
职业病危害因素进入人体的途径
除少数职业病危害因素可以直接作用于皮肤、粘膜和眼睛,引起灼伤、 过敏外,大部分职业病危害因必须进入人体,才能对健康产生危害。主 要通过三个途径进入人体: 从呼吸道进入:以气体、蒸气、气溶胶(粉尘、烟、雾)等状态存在于 生产环境中的职业病危害因素都可通过呼吸道进入人体。经呼吸道进入 的职业病危害因素,通过肺泡直接进入血循环,毒作用大,发生毒作用 快,这也是职业病危害因素进入人体的最常见、最危险的途径,如各种 粉尘、CO、苯蒸气等。 从皮肤进入:许多职业病危害因素(包括气态和液态)能通过完整的皮 肤进入人体,当患有皮肤病等原因造成皮肤损伤时,毒物更易通过受损 皮肤进入。毒物经皮肤途径进入人体往往容易被疏忽,并且通过皮肤进 入的毒物不经肝脏解毒而直接进入血循环,易损害健康。因而,毒物经 皮肤进入人体是发生职业中毒的重要原因,能经皮肤进入人体的毒物有 苯胺、二甲基甲酰胺、有机磷等。 从消化道进入:在生产过程中,职业病危害因素一般不易经消化道进入 人体,主要是由于发生意外或因不注意卫生毒物经污染的手、衣物、食 品而食入,哺乳期妇女可经乳液把毒物传给婴儿引起中毒,如蓄电池厂 的工人不注意个人卫生易造成铅中毒。

职业病及危害因素分类

职业病及危害因素分类

职业病目录一、尘肺1、矽肺2、煤工尘肺3、石墨尘肺4、碳黑尘肺5、石棉肺6、滑石尘肺7、水泥尘肺8、云母尘肺9、陶工尘肺10、铝尘肺11、电焊工尘肺12、铸工尘肺13、根据《尘肺病诊断标准》和《尘肺病理诊断标准》可以诊断的其他尘肺二、职业性放射性疾病1、外照射急性放射病2、外照射亚急性放射病3、外照射慢性放射病4、内照射放射病5、放射性皮肤疾病6、放射性肿瘤7、放射性骨损伤8、放射性甲状腺疾病9、放射性性腺疾病10、放射复合伤11、根据《职业性放射性疾病诊断标准(总则)》可以诊断的其他放射性损伤三、职业中毒1、铅及其化合物中毒(不包括四乙基铅)2、汞及其化合物中毒3、锰及其化合物中毒4、镉及其化合物中毒5、铍病6、铊及其化合物中毒7、钡及其化合物中毒8、钒及其化合物中毒9、磷及其化合物中毒10、砷及其化合物中毒11、铀中毒12、砷化氢中毒13、氯气中毒14、二氧化硫中毒15、光气中毒16、氨中毒17、偏二甲基肼中毒18、氮氧化合物中毒19、一氧化碳中毒20、二硫化碳中毒21、硫化氢中毒22、磷化氢、磷化锌、磷化铝中毒23、工业性氟病24、氰及腈类化合物中毒25、四乙基铅中毒26、有机锡中毒27、羰基镍中毒28、苯中毒29、甲苯中毒30、二甲苯中毒31、正己烷中毒32、汽油中毒33、一甲胺中毒34、有机氟聚合物单体及其热裂解物中毒35、二氯乙烷中毒36、四氯化碳中毒37、氯乙烯中毒38、三氯乙烯中毒39、氯丙烯中毒40、氯丁二烯中毒41、苯的氨基及硝基化合物(不包括三硝基甲苯)中毒42、三硝基甲苯中毒43、甲醇中毒44、酚中毒45、五氯酚(钠)中毒46、甲醛中毒47、硫酸二甲酯中毒48、丙烯酰胺中毒49、二甲基甲酰胺中毒50、有机磷农药中毒51、氨基甲酸酯类农药中毒52、杀虫脒中毒53、溴甲烷中毒54、拟除虫菊酯类农药中毒55、根据《职业性中毒性肝病诊断标准》可以诊断的职业性中毒性肝病56、根据《职业性急性化学物中毒诊断标准(总则)》可以诊断的其他职业性急性中毒四、物理因素所致职业病1、中暑(长期在39℃以上的高温环境下工作造成)2、减压病(由于在深水中潜水造成血液中氮气释出造成的)3、高原病4、航空病5、手臂振动病五、生物因素所致职业病1、炭疽2、森林脑炎3、布氏杆菌病六、职业性皮肤病1、接触性皮炎2、光敏性皮炎3、电光性皮炎4、黑变病5、痤疮6、溃疡7、化学性皮肤灼伤8、根据《职业性皮肤病诊断标准(总则)》可以诊断的其他职业性皮肤病七、职业性眼病1、化学性眼部灼伤2、电光性眼炎3、职业性白内障(含放射性白内障、三硝基甲苯白内障)八、职业性耳鼻喉口腔疾病1、噪声聋2、铬鼻病3、牙酸蚀病九、职业性肿瘤1、石棉所致肺癌、间皮瘤2、联苯胺所致膀胱癌3、苯所致白血病4、氯甲醚所致肺癌5、砷所致肺癌、皮肤癌6、氯乙烯所致肝血管肉瘤7、焦炉工人肺癌8、铬酸盐制造业工人肺癌十、其他职业病1、金属烟热2、职业性哮喘3、职业性变态反应性肺泡炎4、棉尘病5、煤矿井下工人滑囊炎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一、粉尘类 (7)(一)矽尘 (7)(二)煤尘 (8)(三)石墨尘 (8)(四)炭黑尘 (8)(五)石棉尘 (9)(六)滑石尘 (9)(七)水泥尘 (9)(八)云母尘 (10)(九)陶瓷尘 (10)(十)铝尘(铝、铝合金、氧化铝粉尘) (10)(十一)电焊烟尘 (10)(十二)铸造粉尘 (11)二、放射性物质类(电离辐射) (12)三、化学物质类 (14)(一)铅及其化合物 (14)(二)汞及其化合物 (15)(三)锰及其化合物 (16)(四)镉及其化合物 (16)(五)铍及其化合物 (17)(六)铊及其化合物 (17)(七)钡及其化合物 (17)(八)钒及其化合物 (17)(九)磷及其化合物 (17)(十)砷及其化合物 (18)(十一)铀 (18)(十二)砷化氢 (18)(十三)氯气 (18)(十四)二氧化硫 (19)(十五)光气 (20)(十六)氨 (20)(十七)偏二甲基肼 (21)(十八)氮氧化合物 (21)(十九)一氧化碳 (22)(二十)二硫化碳 (23)(二十一)硫化氢 (24)(二十二)磷化氢、磷化锌、磷化铝 (24)(二十三)氟及其化合物 (25)(二十四)氰及腈类化合物 (25)(二十五)四乙基铅 (26)(二十六)有机锡 (26)(二十七)羰基镍 (26)(二十八)苯 (27)(二十九)甲苯 (28)(三十)二甲苯 (29)(三十一)正己烷 (29)(三十二)汽油 (30)(三十三)一甲胺 (30)(三十四)有机氟聚合物单体及其热裂解物 (30)(三十五)二氯乙烷 (31)(三十六)四氯化碳 (31)(三十七)氯乙烯 (31)(三十八)三氯乙烯 (31)(三十九)氯丙烯 (32)(四十)氯丁二烯 (32)(四十一)胺苯胺、甲苯胺、二甲苯胺、N.N一二甲基苯胺、二苯胺、硝基苯、硝基甲苯、对硝基苯胺、二硝基苯、二硝基甲苯 (32)(四十二)三硝基甲苯 (33)(四十三)甲醇 (34)(四十四)酚 (34)(四十五)五氯酚 (35)(四十六)甲醛 (35)(四十七)硫酸二甲酯 (36)(四十八)丙烯酰胺 (36)(四十九)二甲基甲酰胺 (36)(五十)有机磷农药 (36)(五十一)氨基甲酸酯类农药 (37)(五十二)杀虫脒 (37)(五十三)溴甲烷 (37)(五十四)拟除虫菊酯类 (37)(五十五)导致职业性中毒性肝病的化学类物质 (37)(五十六)其他因素 (37)四、物理因素 (39)(一)高温 (39)(二)高气压 (41)(三)低气压 (41)(四)局部振动 (41)五、生物因素 (43)(一)炭疽杆菌 (43)(二)森林脑炎病毒 (43)(三)布氏杆菌 (43)六、职业性皮肤病的危害因素 (44)(一)导致接触性皮炎的危害因素 (44)(二)导致光敏性皮炎的危害因素 (46)(三)导致电光性皮炎的危害因素 (47)(四)导致黑变病的危害因素 (47)(五)导致痤疮的危害因素 (48)(六)导致溃疡的危害因素 (49)(七)导致化学性皮肤灼伤的危害因素 (50)(八)导致其他职业性皮肤病的危害因素 (50)七、职业性眼病的危害因素 (51)(一)导致化学性眼部灼伤的危害因素 (51)(二)导致电光性眼炎的危害因素 (54)(三)导致职业性白内障的危害因素 (54)八、职业性耳鼻喉口腔疾病的危害因素 (55)(一)导致噪声聋的危害因素 (55)(二)导致铬鼻病的危害因素 (56)(三)导致牙酸蚀病的危害因素 (57)九、职业性肿瘤的职业病危害因素 (59)(一)石棉所致肺癌、间皮瘤的危害因素 (59)(二)联苯胺所致膀胱癌的危害因素 (59)(三)苯所致白血病的危害因素 (59)(四)氯甲醚所致肺癌的危害因素 (59)(五)砷所致肺癌、皮肤癌的危害因素 (59)(六)氯乙烯所致肝血管肉瘤的危害因素 (59)(七)焦炉工人肺癌的危害因素 (59)(八)铬酸盐制造业工人肺癌的危害因素 (59)十、其他职业病危害因素 (61)(一)氧化锌 (61)(二)二异氰酸甲苯酯 (61)(三)嗜热性放线菌 (61)(四)棉尘 (61)(五)不良作业条件(压迫及摩擦) (62)一、粉尘类(一)矽尘游离二氧化硅含量超过10%的无机性粉尘。

职业危害因素与职业病

职业危害因素与职业病

职业危害因素与职业病一、职业危害因素的种类职业有害因素是指职业活动中存在的不良因素,既包括生产过程中存在的有害因素,也包括劳动过程和生产环境中存在的有害因素。

1.生产过程中的有害因素生产过程是指按生产工艺要求的各项生产设备进行的连续生产作业,随着生产技术、机器设备、使用材料和工艺流程的变化不同而发生变化,与生产过程有关的原材料、工业毒物、粉尘、噪声、震动、高温、辐射及生物性因素有关。

(1)化学因素。

生产过程中使用和接触到的原料、中间产品、成品以及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气、废水和废渣等,都可能对作业人员产生危害。

主要包括工业毒物、粉尘等。

(2)物理因素。

物理因素是生产过程中的主要危害因素,不良的物理因素都可能对作业人员造成职业危害。

主要包括高温、低温、潮湿、气压过高或过低等异常的气象条件,噪声、振动、辐射等。

(3)生物因素。

生产过程中使用的原料、辅料以及在作业环境中可能存在某些致病微生物和寄生虫,如炭疽杆菌、霉菌、布氏杆菌、森林脑炎病毒和真菌等。

2.劳动过程中的有害因素劳动过程是指从业人员在物质资料生产中从事的有价值的活动过程,它涉及劳动力、劳动对象、生产工具三个要素,主要与生产工艺的劳动组织情况、生产设备工具、生产制度、作业人员体质和方式以及智能化程度有关。

(1)劳动组织和劳动制庋的不合理,如劳动时间过长,劳动休息制度不健全或不合理等。

(2)劳动中紧张度过高。

如精神过度紧张,长期固定姿势造成个别器官与系统的过度紧张、单调或较长时间的重复操作,光线不足引起的视力紧张等。

(3)劳动强度过大或劳动安排不当。

如安排的作业与从业人员的生理状况不适应,生产定额过高,超负荷的加班加点,妇女经期、孕期、哺乳期安排不适宜的工作等。

(4)不良工作体位。

长时间处于某种不良的体位,如可以坐姿工作但安排站立,或使用不合理的工具、设备等,如微机操作台与座椅的高低比例不合适,低煤层挖煤工人的匍匐式作业等。

3.生产环境中的有害因素生产环境主要指作业环境,包括生产场地的厂房建筑结构、空气流动情况、通风条件以及采光、照明等,这些环境因素都会对作业人员产生影响。

职业危害因素与职业病防治

职业危害因素与职业病防治

职业危害因素与职业病防治什么是职业危害因素?职业危害因素是指在职业生产过程中,能够影响工人身体健康,引起职业病或不适的因素。

职业危害因素包括化学因素、物理因素和生物因素等,具体如下:1.化学因素:有害化学物质包括有毒、致癌、致畸形、致变异等物质。

例如:化学品、重金属、毒气等。

2.物理因素:主要有噪声、震动、辐射、高温、低温、高压、电离等。

3.生物因素:各种微生物、昆虫、病菌、致病因子、病毒等。

4.粉尘和纤维:包括矽尘、石棉、化纤等,可以引起尘肺病、职业性皮肤病等。

职业病的危害健康是人类生命最重要的财富,而职业病对工人身体健康的威胁不可小觑。

根据《中国职业病防治法》的统计数据,我国每年新发职业病都在7万例以上,工人残疾率和死亡率也较高。

职业病不仅伤害了工人的身体健康,还会产生影响生理和心理方面的后遗症,给工人及其家庭造成了巨大的经济负担和精神压力。

也给企业带来了工业生产的不稳定和不可预估的风险。

职业病的防治措施职业病防治是确保工人身体健康的一项重要措施。

国家及企业应该重视并采取相应措施进行职业病的防治。

1.掌握职业危害因素:根据现有职业危害因素的种类和本行业的实际情况进行综合研究,及时更新职业病危害因素清单,并对职业危害因素进行实验室及现场检测,控制职业病的发生和风险。

2.职业卫生管理:企业应该建立健全的职业卫生管理制度和完善的职业健康档案。

严格操作规范,实施工程防护、人身防护等措施。

督促工人每天佩戴防护设备,减少工业危害。

3.健康体检:企业应该按照国家标准对工人进行职业卫生体检,依据检查结果,对可能出现的职业病危害就行预警、或者提出有效的职业卫生防护建议,及早发现和治疗职业病。

4.职业健康教育:要加强职业健康教育,提高工人对职业卫生的认识和逐步了解职业病的相关知识,让工人自觉地保护自己的健康,培养工人自觉抵御职业危害因素的意识和能力。

总结职业病防治已经成为了人类生产活动中的一个重要问题,针对现有的职业病种类和本行业实际情况,通过对职业危害因素的实验室及现场检测、规范操作以及督促工人佩戴防护措施等方法来预防职业病的发生,对减少工业危害和维持工人的身体健康有着重要意义。

职业病、职业危害的含义和范围

职业病、职业危害的含义和范围

职业病、职业危害的含义和范围
一、职业病
含义:生产劳动中的职业危害因素作用于人体的强度与时间超过一定限度,人体不能代偿其所造成的功能性或器质性病理改变,出现相应的临床症状而影响劳动能力的一类疾病。

范围:指国家主管部门明文规定的9类105种法定职业病。

其他与职业性有害因素有关但未列入法定职业病管理的疾病,只是职业性多发病。

二、职业危害
含义:从业人员在劳动过程中因接触有毒有害物品和遇到各种不安全因素而有损于健康的危害。

范围:
1、在生产过程中的危害:可分为化学因素的危害,如有毒物质和生产性粉尘的侵害;物理因素的危害,如高温高压、低温低压、电离辐射、非电离辐射、噪声、振动等;生物因素的危害,如生产劳动过程中的疫病、细菌、病毒感染等。

2、与劳动状况有关的危害:包括作业时间过长,劳动负荷过重,从业人员生理状况不适应或个别生理器官或系统过度紧张,长时间采用同一不良体位等。

3、与生产环境有关的危害:如厂房狭小、通风和照明不合理,缺乏防寒取暖和防暑降温等设施,卫生防护装置不健全等。

职业危害因素与职业病课件PPT课件

职业危害因素与职业病课件PPT课件

为员工配备符合国家标准的个人防护用品 ,如防尘口罩、耳塞、防护服等,以减少 职业危害因素对人体的直接接触。
定期健康检查
培训与教育
定期开展员工健康检查,及早发现职业病 症状,及时采取治疗措施,防止病情恶化 。
加强员工职业卫生培训和教育,提高员工 对职业危害因素的认识和自我保护意识。
职业病应急救援与处置
生。
05
个体防护与健康教育
个体防护用品的选择与使用
选择合适的防护用品
根据作业环境和职业危害因素,选择合适的个体防护用品,如口 罩、手套、防护眼镜等。
正确使用防护用品
在使用个体防护用品前,应仔细阅读使用说明,确保正确使用,并 注意定期更换或维护。
特殊作业的防护要求
对于存在特殊职业危害因素的作业,如高温、高湿、噪声等,应采 取针对性的防护措施,确保作业人员的安全。
对特殊人群的影响
孕妇和哺乳期妇女
某些有害物质可能对孕妇和哺乳期妇女的胎儿或婴儿产生不良影响。
老年人
老年人在职业环境中可能更容易受到某些职业危害因素的影响,因为他们可能具有较低的耐受力和恢复能力。
04
职业病预防与管理
法律法规与政策
职业病防治法
规定了职业病防治的责任主体、防治 原则、防治措施等,是职业病预防与 管理的法律依据。
定义与分类
定义
职业病是指在特定职业环境下,由于各种危害因素导致的员工身体健康受损, 并经国家法定机构诊断,符合国家规定职业病种类的疾病。
分类
职业病分为尘肺病、职业中毒、物理因素所致职业病、职业性传染病、职业性 皮肤病等。
常见职业病及其症状
尘肺病
长期吸入生产性粉尘引起的以肺组织纤维 化为主的疾病,常见的症状包括咳嗽、咳 痰、气短、胸痛等。

职业安全健康危害因素及职业病

职业安全健康危害因素及职业病

一、 粉尘类:(一) 矽尘(游离二氧化硅含量超过10%的无机性粉尘)可能导致的职业病:矽肺(二) 煤尘(煤矽尘)可能导致的职业病:煤工尘肺(三) 石墨尘可能导致的职业病:石墨尘肺(四) 炭黑尘可能导致的职业病:炭黑尘肺(五) 石棉尘可能导致的职业病:石棉肺(六) 滑石尘可能导致的职业病:滑石尘肺(七) 水泥尘可能导致的职业病:水泥尘肺(八) 云母尘可能导致的职业病:云母尘肺(九)陶瓷尘可能导致的职业病:陶瓷尘(十) 铝尘(铝、铝合金、氧化铝粉尘)可能导致的职业病:铝尘肺(十一) 电焊烟尘可能导致的职业病:电焊工尘肺(十二) 铸造粉尘可能导致的职业病:铸工尘肺(十三) 其他粉尘可能导致的职业病:其他尘肺二、放射性物质类(电离辐射):电离辐射(X射线、r射线)等可能导致的职业病:外照射急性放射病、外照射亚急性放射病、外照射慢性放射病、内照射放射病、放射性皮肤疾病、放射性白内障、放射性肿瘤、放射性骨损伤、放射性甲状腺疾病、放射性性腺疾病、放射复合伤、根据《放射性疾病诊断总则》可以诊断的其他放射性损伤。

三、化学物质类:(一)铅及其化合物(铅尘、铅烟、铅化合物,不包括四乙基铅) 可能导致的职业病:铅及其化合物(二)汞及其化合物(汞、氯化高汞、汞化合物)可能导致的职业病:汞及其化合物中毒(三)锰及其化合物(锰烟、锰尘、锰化合物) 可能导致的职业病:锰及其化合物中毒(四)镉及其化合物可能导致的职业病:镉及其化合物中毒(五)铍及其化合物铍病(六)铊及其化合物可能导致的职业病:铊及其化合物中毒(七)钡及其化合物可能导致的职业病:钡及其化合物中毒(八)钒及其化合物可能导致的职业病:钒及其化合物中毒(九)磷及其化合物(不包括磷化氢、磷化锌、磷化铝) 可能导致的职业病:磷及其化合物中毒(十)砷及其化合物(不包括砷化氢)可能导致的职业病:砷及其化合物中毒(十一)铀可能导致的职业病:铀中毒(十二)砷化氢可能导致的职业病:砷化氢中毒(十三)氯气可能导致的职业病:氯气中毒(十四)二氧化硫可能导致的职业病:二氧化硫中毒(十五)光气可能导致的职业病:光气中毒(十六)氨可能导致的职业病:氨中毒(十七)偏二甲基肼可能导致的职业病:偏二甲基肼中毒(十八)氮氧化合物可能导致的职业病:氮氧化合物中毒(十九)一氧化碳可能导致的职业病:一氧化碳中毒(二十)二氧化碳可能导致的职业病:二氧化碳中毒(二十一)硫化氢可能导致的职业病:硫化氢中毒(二十二)磷化氢、磷化锌、磷化铝可能导致的职业病:磷化氢、磷化锌、磷化铝中毒(二十三)氟及其化合物可能导致的职业病:工业性氟病(二十四)氰及腈类化合物可能导致的职业病:氰及腈类化合物中毒(二十五)四乙基铅可能导致的职业病:四乙基铅中毒(二十六)有机锡可能导致的职业病:有机锡中毒(二十七)羰基镍可能导致的职业病:羰基镍中毒(二十八)苯可能导致的职业病:苯中毒(二十九)甲苯可能导致的职业病:甲苯中毒(三十)二甲苯可能导致的职业病:二甲苯中毒(三十一)正已烷可能导致的职业病:正已烷中毒(三十二)汽油可能导致的职业病:汽油中毒(三十三)一甲胺可能导致的职业病:一甲胺中毒(三十四)有机氟聚合物单体及其热裂解物可能导致的职业病:有机氟聚合物单体及其热裂解物中毒(三十五)二氯乙烷可能导致的职业病:二氯乙烷中毒(三十六)四氯化碳可能导致的职业病:四氯化碳中毒(三十七)氯乙烯可能导致的职业病:氯乙烯中毒(三十八)三氯乙烯可能导致的职业病:三氯乙烯中毒(三十九)氯丙烯可能导致的职业病:氯丙烯中毒(四十)氯丁二烯可能导致的职业病:氯丁二烯中毒(四十一)苯胺、甲苯胺、二甲苯胺、N,N-二甲基苯胺、二苯胺、硝基苯、硝基甲苯、对硝基苯胺、二硝基苯、二硝基甲苯可能导致的职业病:苯的氨基及硝基化合物(不包括三硝基甲苯)中毒(四十二)三硝基甲苯可能导致的职业病:三硝基甲苯中毒(四十三)甲醇可能导致的职业病:甲醇中毒(四十四)酚可能导致的职业病:酚中毒(四十五)五氯酚可能导致的职业病:五氯酚中毒(四十六)甲醛可能导致的职业病:甲醛中毒(四十七)硫酸二甲酯可能导致的职业病:硫酸二甲酯中毒(四十八)丙烯酰胺可能导致的职业病:丙烯酰胺中毒(四十九)二甲基甲酰胺可能导致的职业病:二甲基甲酰胺中毒(五十)有机磷农药可能导致的职业病:有机磷农药中毒(五十一)氨基甲酸酯类农药可能导致的职业病:氨基甲酸酯类农药中毒(五十二)杀虫脒可能导致的职业病:杀虫脒中毒(五十三)溴甲烷可能导致的职业病:溴甲烷中毒(五十四)拟除虫菊酯类可能导致的职业病:拟除虫菊酯类农药中毒(五十五)导致职业性中毒性肝病的化学类物质:二氯乙烷、四氯化碳、氯乙烯、三氯乙烯、氯丙烯、氯丁二烯、苯的氨基及硝基化合物、三硝基甲苯、五氯酚、硫酸二甲酯可能导致的职业病:职业性中毒性肝病(五十六)根据职业性急性中毒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总则可以诊断的其他职业性急性中毒的危害因素四、物理因素:(一)高温可能导致的职业病:中暑(二)高气压可能导致的职业病:减压病(三)低气压可能导致的职业病:高原病、航空病(四)局部振动可能导致的职业病:手臂振动病五、生物因素:(一)炭疽杆菌可能导致的职业病:炭疽(二)森林脑炎可能导致的职业病:森林脑炎(三)布氏杆菌可能导致的职业病:布氏杆菌病六、导致职业性皮肤病的危害因素:(一)导致接触性皮炎的危害因素:硫酸、硝酸、盐酸、氢氧化钠、三氯乙烯、重铬酸盐、三氯甲烷、β-萘胺、铬酸盐、乙醇、醚、甲醛、环氧树脂、尿醛树脂、酚醛树脂、松节油、苯胺、润滑油、对苯二酚等可能导致的职业病:接触性皮炎(二)导致光敏性皮炎的危害因素:焦油、沥青、醌、蒽醌、蒽油、木酚油、荧光素、六氯苯、氯酚等可能导致的职业病:光敏性皮炎(三)导致电光性皮炎的危害因素:紫外线可能导致的职业病:电光性皮炎(四)导致黑变病的危害因素:焦油、沥青、蒽油、汽油、润滑油、油彩等可能导致的职业病:黑变病(五)导致痤疮的危害因素:沥青、润滑油、柴油、煤油、多氯苯、多氯联苯、氯化萘、多氯萘、多氯酚、聚氯乙烯可能导致的职业病:痤疮(六)导致溃疡的危害因素:铬及其化合物、铬酸盐、铍及其化合物、砷化合物、氯化钠可能导致的职业病:溃疡(七)导致化学性皮肤灼伤的危害因素:硫酸、硝酸、盐酸、氢氧化钠可能导致的职业病:化学性皮肤灼伤(八)导致其他职业性皮肤病的危害因素:油彩: 可能导致的职业病:油彩皮炎高湿: 可能导致的职业病:职业性浸渍、糜烂有机溶剂: 可能导致的职业病:职业性角化过度、皲裂螨、羌: 可能导致的职业病:职业性痒疹七、导致职业性眼病的危害因素(一)导致化学性眼部灼伤的危害因素:硫酸、硝酸、盐酸、氮氧化物、甲醛、酚、硫化氢可能导致的职业病:化学性眼部灼伤(二)导致电光性眼炎的危害因素:紫外线可能导致的职业病:电光性眼炎(三)导致职业性白内障的危害因素:放射性物质、三硝基甲苯、高温、激光等、可能导致的职业病:职业性白内障八、导致职业性耳鼻喉口腔疾病的危害因素(一)导致噪声聋的危害因素:噪声可能导致的职业病:噪声聋(二)导致铬鼻病的危害因素:铬及其化合物、铬酸盐可能导致的职业病:铬鼻病(三)导致牙酸蚀病案的危害因素:氟化氰、硫酸酸雾、硝酸酸雾、盐酸酸雾可能导致的职业病:牙酸蚀病九、职业性肿瘤的职业病危害因素(一)石棉所致肺癌、间皮瘤的危害因素:石棉可能导致的职业病:石棉所致肺癌、间皮瘤(二)联苯胺所致膀胱癌的危害因素:联苯胺可能导致的职业病:联苯胺所致膀胱癌(三)苯所致白血病的危害因素:苯可能导致的职业病:苯所致白血病(四)氯甲醚所致肺癌的危害因素:氯甲醚可能导致的职业病:氯甲醚所致肺癌(五)砷所致肺癌、皮肤癌的危害因素:砷可能导致的职业病:砷所致肺癌、皮肤癌(六)氯乙烯所致肝血管肉瘤的危害因素:氯乙烯可能导致的职业病:氯乙烯所致肝血管肉瘤(七)焦炉工人肺癌的危害因素:焦炉烟气可能导致的职业病:焦炉工人肺癌(八)铬酸盐制造业工人肺癌的危害因素:铬酸盐可能导致的职业病:铬酸盐制造业工人肺癌十、其他职业病危害因素(一)氧化锌可能导致的职业病:金属烟热(二)二异氰酸甲苯酯可能导致的职业病:职业性哮喘(三)嗜热性放线菌可能导致的职业病:职业性变态反应性肺泡炎(四) 棉尘 可能导致的职业病:棉尘病 (五)不良作业条件(压迫及摩擦)可能导致的职业病:煤矿井下工人滑曩炎。

职业危害及职业病危害因素

职业危害及职业病危害因素

(一)职业危害及职业病危害因素1、职业危害定义职业危害是指劳动者在从事职业活动中,由于接触生产性粉尘、有害化学物质、物理因素、放射性物质而对劳动者身体健康所造成的伤害。

2、职业危害的严重性从200年前的产业革命至今,无论是工业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无一例外地发生过不同程度的工伤事故和职业病,近年来,ILO统计数据表明全球发生各类事故125亿人次,死亡110万人,平均每秒有4人受到伤害,每100个死者中有7人死于职业事故,欧盟每年有8000人死于事故和职业病,发展中国家每年有21万人死于职业事故,1.5亿工人遭受职业伤害。

近十几年来,我国工业得到迅速发展,随着各种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的大量引用,职业病隐患不断增大,危害日趋严重化,在常见职业病发生不断增多的同时,又出现了不少新的严重的职业卫生事故。

我国现有尘肺工人40多万人,每年直接经济损失高达100多亿,职业病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

每年因粉尘、化学毒物而导致劳动者患职业病死亡、致残或部分丧失劳动能力的人数不断增加。

大量职业病人的出现,不仅给劳动者及其家庭带来灾难,也严重地影响了企业的正常生产,给企业和社会造成了重大经济损失,有的企业甚至因此而破产、倒闭。

目前,无论从接触职业危害人数、职业病患者人数,职业危害造成的死亡人数及新发职业病人数,中国均局世界首位。

3、职业危害的严重后果(1)职业危害损害劳动者的基本权利:安全权利、健康权利、生命权利(人权)。

(2)职业危害是劳动者及其家庭的灾难,成为影响社会安全、稳定的不利因素。

(3)职业危害给国民经济造成巨大损失,每年因职业病损失近百亿元。

(4)职业危害有损中国在世界上的大国形象,成为国外攻击中国人权问题的借口。

4、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1)粉尘类(2)放射性物质类(3)化学物质类(4)物理因素(5)生物因素(6)导致职业性皮肤病的危害因素(7)导致职业性眼病的危害因素(8)导致职业性耳鼻喉口腔疾病的危害因素(9)导致职业性肿瘤的职业病危害因素(10)其他职业病危害因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职业病危害因素与职业病
一、职业病危害因素
在生产过程、劳动过程、作业环境中存在的危害劳动者健康的因素,称为职业性危害因素。

由职业性危害因素所引起的疾病称为职业病,由国家主管部门公布的职业病目录所列的职业病称法定职业病。

职业病危害因素按其可概括为三类:
二、职业病
(一)生产性粉尘与尘肺
1.生产性粉尘
在生产中,与生产过程有关而产生的粉尘叫做生产性粉尘。

生产性粉尘对人体有多方面的不良影响,尤其是含有游离二氧化硅的粉尘,能引起严重的职业病矽肺。

生产性粉尘采源于固体物质的机械加工、粉碎,金属的研磨、切削,矿石或岩石的钻孔、爆破、破碎等;物质加热时产生的蒸气、有机物质的不完全燃烧所产生的烟。

此外,粉末状物质在混合、过筛、包装、搬运等操作时,以及沉积的粉尘二次扬尘等。

根据生产性粉尘性质可分为三类:无机性粉尘,如硅石、石棉、铁、锡、铝、水泥、金刚砂等;有机性粉尘,棉、麻、面粉、木材、骨质、炸药、人造纤维等;混合性粉尘。

混合性粉尘,较常见。

2.粉尘引起的职业危害
粉尘引起的职业危害有全身中毒性、局部刺激性、变态反应性、致癌性、尘肺。

其中以尘肺的危害最为严重。

尘肺是目前我国工业生产中最严重的职业危害之一。

2002年卫生部、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公布的职业病目录中列出的法定尘肺有十三种,即矽肺、煤工尘肺、石墨尘肺、碳黑尘肺、石棉肺、滑石尘肺、水泥尘肺、云母尘肺、陶工尘肺、铝尘肺、电焊工尘肺、铸工尘肺、其他尘肺。

(二)工业毒物与职业中毒
1.生产性毒物
生产过程中生产或使用的有毒物质称为生产性毒物。

生产性毒物可存在于原料、辅助材料、气体、蒸气、雾、烟和气溶胶中,可引起职业中毒。

可分为急性中毒、慢性中毒和亚急性中毒三种。

生产性毒物还引起其他危害,如致突变、致癌、致畸、对生殖功能的影响等。

2.常见的职业中毒
常见的职业中毒有铅中毒、汞中毒、苯中毒等。

还有刺激性气体中毒,如氯气、光气、
氨气等。

窒息性气体中毒,如一氧化碳中毒,接触一氧化碳的机会有:煤气制造,用煤、焦炭等制取煤气的过程中,其一氧化碳含量至少在30%以上。

制造合成氨、甲醇、光气、羰基金属、采矿时爆破烟雾、炼铁、炼钢、炼焦等作业场所均可产生大量一氧化碳。

二氧化碳中毒和硫化氢中毒,接触硫化氢机会有:含硫化合物的生产、人造纤维、玻璃纸制造、石油开采、炼制、含硫矿石冶炼、含硫的有机物发酵****即可产生硫化氢,如制糖、造纸业的原料浸渍;清理粪池、垃圾、阴沟时,可发生严重硫化氢中毒。

接触高浓度的硫化氢可立即昏迷、死亡,称为“闪电型”死亡。

3.职业中毒目录
卫生部、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公布的职业病目录中,职业中毒有56种,具体名单
(1)铅及其化合物中毒(不包括四乙基铅);
(2)汞及其化合物中毒;
(3)锰及其化合物中毒;
(4)镉及其化合物中毒;
(5)铍病;
(6)铊及其化合物中毒;
(7)钡及其化合物中毒;
(8)钒及其化合物中毒;
(9)磷及其化合物中毒;
(10)砷及其化合物中毒;
(11)铀中毒;
(12)砷化氢中毒;
(13)氯气中毒;
(14)二氧化硫中毒;
(15)光气中毒;
(16)氨中毒;
(17)偏二甲基肼中毒;
(18)氮氧化合物中毒;
(19)一氧化碳中毒;
(20)二硫化碳中毒;
(21)硫化氢中毒;
(22)磷化氢、磷化锌、磷化铝中毒;
(23)工业性氟病;
(24)氰及腈类化合物中毒;
(25)四乙基铅中毒;
(52)杀虫脒中毒;
(53)溴甲烷中毒;
(54)拟除虫菊酯农药中毒;
(55)根据《职业中毒性肝病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可诊断的职业中毒性肝病;
(56)根据《职业性急性化学物中毒诊断标准(总则)》可诊断的其他职业性急性中毒。

(三)物理性职业危害因素及所致职业病
作业场所存在的物理性职业危害因素,有噪声、振动、辐射、异常气象条件(气温、气流、气压)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