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大宝石学名词解释
地大宝石学 第十一章

第十一章常见宝石长石族宝石石英族单晶宝石托帕石碧玺橄榄石尖晶石石榴石族锆石点击图片进入各节的学习本章学习指导一、本章学习的重点1.重点掌握各种常见宝石的结晶学特征及宝石学性质2.掌握各种常见宝石特殊光学效应的外观特征和成因3.了解各种宝石的品种划分和依据4.了解各种常见宝石的质量评价原则5.了解常见宝石的矿产资源 二、本章学习的难点1.物理性质与结晶学特征之间的联系2.基本性质的掌握和理解3.相似宝石鉴别的关键特征第一节长石族宝石一、长石的基本性质二、长石的宝石品种及其鉴定特征三、长石的质量评价四、长石的产状、产地简介长石是一个重要的宝石家族,品种繁多,凡是颜色漂亮,透明度高的均可用做宝石,重要的品种还有特殊的光学效应,如:月光石、日光石和拉长石等。
长石属硅酸盐矿物,产出十分广泛,它大约占地壳重量的50%,占地壳体积的60%,是一种最重要的造岩矿物。
一、长石的基本性质1.矿物名称长石族在矿物学上常分为:钾长石、斜长石、钡长石三个亚族,与宝石学相关的主要是前两类。
与宝石学相关的主要是前两类。
2.化学成分长石的成分为Na ,Ca ,K 和Ba 的铝硅酸盐。
长石的一般化学式为XAlSi 3O 8,其中X 为Na ,Ca ,K ,Ba 以及少量的Li ,Rb ,Cs ,Sr 等,它们为离子半径较大的一价或二价碱金属离子。
宝石级的长石主要包括在钾长石(Or )、钠长石(Ab )、钙长石(An )三种端员成分组成的混溶矿物,其中钾长石和钠长石在高温条件下形成完全类质同象,构成钾长石系列,钠长石和钙长石也能形成完全类质同象,构成斜长石系列,而钾长石和钙长石几乎不能混溶(图11-1-1)。
钾长石系列,分为正长石、透长石、微斜长石和歪长石。
斜长石系列,分为钠长石、奥长石、中长石、拉长石、培长石和钙长石。
3.晶系与结晶习性正长石、透长石为单斜晶系,其他为三斜晶系。
长石通常呈板状、短柱状,双晶普遍发育,斜长石发育聚片双晶,钾长石发育卡氏双晶(图11-1-2)和格子状双晶。
2015年中国地质大学珠宝学院宝石学考研真题解析

2015年中国地质大学珠宝学院宝石学考研真题解析名词解释一共五个完全类质同象翠性填空题知识点很多象牙和珍珠成分、石榴石四射星光六射星光分别是什么方向、祖母绿内一型水和二型水分别与c轴的关系、珊瑚碳酸质和黑珊瑚的表面特征、韧性最大的宝石和硬度最大的宝石、翡翠的桔皮效应是因为硬玉的什么引起的、琥珀内有细小的什么导致透明度不好、用什么处理可以提高透明度、龟甲的颜色是由什么组成、选择分单选和多项选择多选五道,有一个人造钛酸锶的特征、软玉的产地大题长石宝石有哪些、举出它们的宝石学特征和特殊光学效应试述翡翠的颜色形成因素,C货翡翠与天然翡翠的鉴别分光镜的原理和结构类型,分别举出两种红色蓝色绿色无色典型光谱的宝石及致色元素HTHP合成钻石的原理和方法、举出HTHP合成钻石的合成特征、分析合成钻石与天然钻石的类型因素、并根据HTHP合成钻石和天然钻石在阴极发光仪下数据特点进行分析宝石包体分类,并写出分析包体你会选哪种测试技术并说明原因2015年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珠宝学院考研复习指导1.设计艺术学考什么?请问珠宝学院的设计艺术学考什么?考是理论笔试还是手绘呢?如果手绘是素描色彩之类还是珠宝的设计手绘图呢?本人艺术类专业并未有珠宝设计类学习经验,比较喜欢想跨考,现在准备是否有机会?另此专业的竞争压力如何?就业前景及去向呢?才思教育答:设计艺术学考的就是英语、政治、中外工艺美术史和首饰设计与首饰制作,既有理论又有手绘,手绘一般是设计首饰款式,艺术类学生在画图方面一般没什么问题~~~很多之前没有学过美术的也能过初试呢,所以要对自己有信心,加油~2.宝石设计2011的报考率以及录取率,外校的有多少?才思教育答:17个人面试,最后收了10个人。
有外校的,具体是多少我就不知道了,~不过我认识的地大本校的已经有六七个了。
3.考宝石设计怎么样?才思教育答:要是考设计那边的研究生,竞争挺激烈的。
话说艺术类这一行,本身就比普通专业要黑很多,学费也贵很多。
中国地质大学综合地质学复习资料名词解释篇

名词解释篇矿物:岩石的基本组成单位,它是天然产出的,具有一定化学成分和内部结构的无机固体物质。
砾岩:陆源碎屑直径大于2mm,含量大于50%的沉积岩砂岩:由直径0.01mm-2mm的碎屑颗粒组成,其中砂的含量大于50%的沉积岩。
斑状结构:岩石中矿物颗粒分为大小截然不同的两群,大的称为斑晶,小的以及未结晶的玻璃质称为基质,这种结构称为斑状结构。
似斑状结构:岩石由两群大小不同的矿物颗粒组成,但斑晶和基质基本上是同一时代的产物,是在相同或相近的物理化学条件下结晶的,基质是显晶质,这种结构称为似斑状结构。
沉积作用:现存的岩石经剥蚀度及机械破碎形成岩石碎屑、矿物碎屑或者生物碎屑,在经过水、风或冰的搬运作用,最后发生机械的沉积作用,另外一种是化学及生物化学溶液及液体的沉积作用。
沉积岩:是在地球表面的常温常压条件下,由风化作用、生物作用、和某些火山作用产生的物质经搬运、沉积、成岩等一系列地质作用而形成的地质体。
岩浆岩:岩浆沿着地壳薄弱地带侵入地壳或者喷出地表,温度降低,最后冷凝成的岩石。
花岗岩:是一种岩浆在地表一下凝却形成的酸性火成岩,不易风化,颜色美观,硬度高,耐磨损,在地壳上分布最广,主要成分是石英、长石和云母。
一般是黄色带粉红色的,也有灰白色的。
花岗闪长岩:显晶质酸性深成岩, 粗粒状,斜长石含量较多,碱性长石含量较少,二氧化硅含量在56%左右,石英含量在20%以上岩盆:中央缴向下的整合盆状侵入体。
叠瓦状断层:一系列产状相近的逆断层组合形式,各断层上是依次相对上冲呈盖瓦式或鳞片状依次叠覆。
构造置换:是在递进或相继变形过程中岩石中一种构造被另一种不同性质的物质所代替的现象。
流线构造:岩浆岩中柱状矿物和长型析离体、捕掳体作定向排列形成流线构造。
流面构造:岩浆岩中片状矿物、板状矿物及扁平捕掳体、析离体做平行排列形成。
变质作用:现存岩石在固态条件下由于温度、压力的改变及化学活动流体的参与导致岩石发生成份、结构和构造方面改变的一种地质作用。
地质学名词解释

一名词解释1岩浆:指在地球深部自然形成的部分或全部呈液态的炽热熔体。
(P37)2 花岗岩:是一种岩浆在地表以下凝却形成的火成岩,主要由石英(硬度为7)、长石(硬度为6)和少量云母(硬度为2---4)等暗色矿物组成。
3喷出岩:又称“火山岩”,指又火山喷发时喷出的岩浆冷凝而成的矿物岩石,多数为岩浆岩组成,质地疏松多孔。
4岩浆作用:指上地幔高温高压熔融体向地表或近地表附近侵入/喷出,矿物冷凝结晶,熔融体液态到固态的全过程。
5 火山作用:又称“岩浆喷出作用”,指岩浆喷出地表冷凝成岩的过程。
(P40)6 斑状结构:岩浆中主要矿物颗粒大小不等,大的叫斑晶,小的叫基质,而基质为隐晶质或非晶质者则为斑状结构。
(P46)7 气孔构造:指喷出岩或浅成脉状岩体边缘常见朵状、浑圆状、倒水滴状、管状或不规则状的空洞。
(P47)8 杏仁构造:指气孔被岩浆期后矿物填充时,其填充物宛如杏仁。
(P47)9风化作用:是指地表或接近地表的岩石在大气、水和生物活动等因素影响下,发生机械破碎、化学分解和合成,致使岩体崩解、剥落、破碎而形成松散的碎屑物质的作用。
10剥蚀作用:是指各种外动力地质营力如流水、冰川、风力、波浪等对地表岩石和风化产物的破坏作用。
12搬运作用:是指地表岩石风化后形成的产物绝大多数被流水、冰川、风力、波浪等外动力地质营力搬运到其他地方的作用。
13沉积作用:是指由于搬运营力的减弱(如水流或风力速度降低、冰川融化等)及其他因素影响,被搬运物质在适宜场所沉积下来而形成松散沉积物的作用。
14成岩作用:是指沉积后的松散沉积物被埋葬于地下深处环境,再经过一系列变化最后固结成坚硬沉积岩的过程。
15层理:是指由岩石的成分、碎屑(或沉积物颗粒)、颜色等在垂向上变化所形成的一种层状构造,是由不同时期沉积作用的性质变化造成的。
16 吹扬:(吹蚀)是风以自身的动力将地表砂粒和尘土扬起吹走。
17风棱石:卵石或砾石可以被磨蚀成多个磨光面和清晰边棱,这种石块称为风棱石。
宝石学复习资料全

宝石学一、名词解释1、宝石:自然界产出,具有美观、耐久、稀少性,可加工成装饰品的矿物单晶体(可含双晶)。
2、玉石:自然界产出,具有美观、耐久、稀少性和工艺价值的矿物集合体(岩石)。
3、有机宝石:自然界生物生成,部分或全部由有机物组成,可用于装饰的固体材料。
4、改善宝玉石:通过人工方法使宝石潜在的美显示出来的宝玉石。
优化宝玉石:运用传统的,被人们广泛接受的,是宝石潜在的美显示出来的方法进行改善所得的宝石。
处理宝玉石:运用非传统,不被人们接受的方法进行改善所获得的宝玉石。
5、人工宝玉石:完全或部分由人工生产或制造的用作首饰及装饰品的材料。
合成宝石:完全或部分有人工制造,且自然界有已知对应的晶体或非晶体。
人造宝玉石:有人工制造,自然界无已知对应的晶体或非晶体。
6、偏光:在垂直光传播方向上,光波全部平行一个方向振动的光波。
7、双折射:对于非均质宝石而言,除光轴方向外,不同方向上的折射率值不同。
双折射率:非均质宝石不同方向折射率的最大数值差。
8、双影现象:双折射率大的宝石,通过宝石观察到的线段成双影现象。
(锆石、冰洲石、碳化硅、橄榄石)9、自色:由矿物自身的化学组成这一固有的因素引起的颜色。
他色:宝石矿物的非固有因素引起的颜色,不包括物理化学效应引起的颜色。
假色:物理光学效应引起的颜色。
10、密度:材料的重量与体积的比值。
(有单位的)相对密度:材料的重量与其相同体积水的重量的比值。
11、火头:将无色光分解成单色光的能力。
水头:翡翠等玉石的透明度。
12、翡翠A货:未经改善的翡翠。
B货:经过人工漂白,对翡翠结构有一定的破坏,无论注胶与否。
C货:经过染色的翡翠。
13、压电性:受压后在晶轴两端产生电压,可以吸附小纸片的性质。
热电性:受热后在晶轴两端产生电压,可以吸附小纸片的性质,14、变彩效应:在宝石表面有不同的颜色变化的斑块,并随着宝石转动色斑闪现或闪变的现象。
(欧珀、变彩拉长石)变色效应:宝石的颜色随同入射光不同而发生变化的现象。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2018考研大纲:865宝石学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2018考研大纲:865宝石学的更新!中国地质大学(武汉)2018考研大纲:865宝石学《宝石学》考试大纲一、试卷结构(一)、内容比例1、宝石学基础理论约25%2、珠宝鉴定仪器约20%3、宝石各论(常见宝石种)约20%4、合成、仿制及优化处理约20%5、宝石鉴定特征和方法约15%(二)、题型比例1、名词解释约20%2、填空题约15%3、选择题约20%4、问答题约45%二、内容及要求(一)、宝石学基础理论考试内容:1、宝石分类:宝石的定义、分类和命名。
2、结晶学部分:晶体和非晶体的定义;晶体的基本性质;晶体、多晶质和隐晶质;一轴晶、二轴晶、均质体、非均质体、正光性、负光性、光率体和双晶的定义。
3、物理性质:断口、解理、裂理、硬度、比重、比重测试原理及方法、静水称重法、比重液法、天平的使用等4、光学性质:光的性质、自然光和平面偏振光、反射和反射定律、折射和折射定律、双折射、光与颜色、颜色的形成、与颜色有关的概念、条痕、透明度和发光性、特殊光学效应等。
5、热学、电学性质。
(二)、珠宝鉴定仪器考试内容1、常规仪器有关的工作原理及结构、类型、功能、使用方法、注意事项等。
常规仪器包括:折射仪、分光镜、二色镜、偏光镜、10倍放大镜、宝石显微镜、滤色镜、紫外灯、重液、热导仪等。
2、大型测试仪器的工作原理及宝石学应用。
大型测试仪器包括:红外光谱仪、拉曼光谱仪、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X射线荧光光谱仪、X光衍射仪、电子探针、阴极发光仪等。
(三)宝石各论考试内容1、常见宝石的成分、结构、物理性质、光性特点、颜色品种、加工款式、产状和产地、品质要素、鉴别特征等。
2、常见宝石包括:钻石、刚玉族、绿柱石族、金绿宝石族、欧泊、锆石、尖晶石、托帕石、石榴石族、碧玺、橄榄石、长石族、石英族、翡翠、软玉、绿松石、蛇纹石玉、独山玉、孔雀石、青金石、珍珠、珊瑚、琥珀、象牙、煤精、龟甲等。
3.稀有宝石包括:萤石、方钠石、方柱石、堇青石、磷灰石、赛黄晶、红柱石、硅铍石、柱晶石、透辉石、顽火辉石、锂辉石、坦桑石、硼铝镁石、榍石、夕线石、查罗石等。
宝石学——名词解释

宝石:光轴:光沿此方向入射时不发生双折射对称轴:为一假想直线穿过晶体结构的一个方向,当晶体围绕此轴转动一周时,相出现几次即是几次对称轴。
多色性:二色性:一轴晶材料中有两个主振动方向,可发生差异选择性吸收并产生两种颜色的多色性。
三色性:二轴晶材料中有三个主震动方向,但对于穿过晶体结构的任一光线,同一时间内的振动方向不会多于两个。
由于光学二轴晶材料取决于所观察的振动动方向可显示三种颜色变化,所以它们被称为三色性。
荧光:材料在电磁波激发下发射可见光的现象。
磷光:激发源撤除后具荧光性物体在较短时间内继续发光的现象。
乳光:(蛋白光)由微细结构或微细包裹体对光的散射形成的半透明浑浊质感则称之为乳光效应。
变彩:是一种干涉及衍射效应,指光从薄膜或欧泊所特有的结构中反射出,经过干涉或衍射作用而产生的颜色或一系列颜色,也称晕彩。
晕彩:当光波因从薄膜、裂隙反射或因衍射而发生干涉作用致使某些颜色被去除而另一些被加强时所看见的颜色效应。
火彩:白光照射下转动透明无色或浅色的刻面宝石,某些刻面会显示明亮的颜色闪烁效应。
星彩(砂金效应、日光石效应):光从宝石材料所含规则及不规则排列的赤铁矿和其他铁矿小片或云母小片以及铜片晶等反射而产生的星闪效应。
闪烁:宝石因光源移动,或观察角度变化,引起刻面对光源的反射成敏感交替现象。
临界角:如果折射线是沿两个介质的界面,那么折射角必定是90°当这种情况出现时,入射角被称为临界角。
全内反射:色散:当白光进入物体时,由于每种波长光都以不同角度折射而导致白光分解为可见光谱成色的现象。
吸收光谱:当白光在进入分光镜之前先穿过一个有色宝石,因宝石中含有上述致色离子,一定颜色或波长可被宝石所吸收,导致该白光光谱中有一处或几处间断,并以暗线或暗带的方式出现,其完整样式被称为“吸收光谱”选择性吸收:所有的有色物体具体有吸收(捕获)可见光中某些波长的物理技能。
月光效应:星光效应:宝石内部定向排列两组或两组以上平行纤维状或管状包裹体反射所造成。
2016年中国地质大学珠宝学院宝石辅导班宝石讲义

2016年中国地质大学珠宝学院宝石辅导班宝石讲义欧泊:欧泊的英文名称为pal,源于拉丁文Opalus,意思是“集宝石之美于一身”,或来源于梵文Upala,意思是“贵重的宝石”。
中国的“欧泊”一词,是根据英文音译过来的。
欧泊在矿物学中属蛋白石类,是具有变彩效应的宝石蛋白石,是一种含水的非晶质的二氧化硅。
化学成分为SiO2·nH2O,含水量一般为3%-10%。
非晶质体。
内部具球粒结构,集合体多呈葡萄状、钟乳状。
底色呈黑色、乳白色、浅黄色、桔红色等。
半透明至微透明。
玻璃光泽、珍珠光泽、蛋白光泽。
具变彩效应。
折光率1.37-1.47,无双折射现象,色散很微弱。
硬度为5.5-6.5,密度2.15-2.23g/cm3。
性脆,易干裂,贝壳状断口。
在长波紫外线照射下,不同种类的欧泊发出不同颜色的荧光。
欧泊,外观光润灿烂,以其美丽迷人的变幻色彩令人赞叹不已。
它具有红宝石的火焰、紫水晶的亮紫色和祖母绿的翠绿色,集红宝石的艳丽、紫水晶的华贵和绿宝石的迷人于一身。
在欧洲,欧泊是幸运的代表,古罗马人称之为“丘比特”之子,是恋爱中美丽的天使,被认为是希望和纯洁的象征。
据普林尼记载:诺尼元老宁肯流放,也不愿意把自己的欧泊让给渴望得到这块宝石的安东尼(公元前83-30年古罗马领袖)。
东方人把它看做象征忠诚精神的神圣宝石。
美国人大多喜欢红色、桔红色的欧泊,日本人普遍喜爱蓝色和绿色的欧泊,中国人民垂青于喜庆的暖色调的红色欧泊。
国际宝石界把欧泊列为“十月诞生石”,是希望和安乐之石。
天然欧泊和相似欧泊的区别。
目前市场上可见到的欧泊品种除天然欧泊以外,还有人工合成欧泊、组合欧泊、人工处理过的欧泊和玻璃等。
天然欧泊:主要鉴定特征是特殊的变彩效应,彩片是呈两头尖的纺缍形,还有明显的吸水性,用舌头舔粘舌。
人工合成欧泊:最重要的特征是彩片内部具六边形蜂窝状或蛇皮状构造,彩片呈三角形。
长波紫外线照射下不发荧光。
组合欧泊:有二层石、三层石两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名词解释第一章绪论宝石:是一些可作为装饰用的矿物和物质,它是自然作用和人类劳动的共同产物。
天然宝石:指自然界产出的矿物单晶,具有美丽、耐久、稀有三大属性。
族:指化学组成类似、晶体结构相同的一组类质同象系列宝石。
如石榴子石族、辉石族等。
种:指化学组成和晶体结构相同,外观相近的宝石。
亚种:是种的进一步细分。
指同一个种的宝石,因化学组成中的微量组分不同,从而在外观上有较明显的变化者。
如蓝宝石中的黄色蓝宝石。
天然玉石:自然界产出的具有美观、耐久、稀少性和工艺价值的矿物集合体及少数非晶质体(天然玻璃)统称为天然玉石,简称玉。
天然有机宝石:指自然界生物成因的宝石,它们部分或全部由有机物质组成,其中的一些品种本身就是生物体的一部分,如象牙、玳瑁。
人工养殖珍珠,由于其养殖过程的仿自然性及产品的仿真性,也划分在天然有机宝石中。
合成宝石:全部或部分由人工生产的无机岩矿材料,其物理性质、化学成分、原子结构,本质上与相对应的天然宝石相同,如合成红宝石、合成祖母绿等。
人造宝石:人造的无机岩矿材料,通常在外观上与某种宝石相象(与所仿宝石),但化学成分、物理性质均不相同,没有天然对应物,如钇铝榴石、钆镓榴石。
拼合宝石:指两种或两种以上材料经人工方法拼合在一起,在外形上给人以整体琢磨印象的宝石,称为拼合宝石。
再造宝石:将一些天然宝石的碎块、碎屑经人工熔结后制成。
常见的有再造琥珀、再造绿松石。
仿制宝石:完全或者全部由人工生产的材料,它们模仿天然宝石或者人造宝石的效应、颜色和外观,但不具有所仿宝石的化学成分、物理性质以及晶体结构,如玻璃和塑料。
第二章宝石的形成和资源宝石矿床:是指在各种地质作用下,如岩浆活动、火山活动、热液活动、地下水活动、风化、淋滤、搬运、沉积及变质作用等,在地壳表层和内部形成的并在现有技术和经济条件下,其质和量符合开采利用要求的有用矿物质的集合体。
围岩:是指位于矿床周围的岩石或紧靠矿体两侧的岩石。
成矿母岩:是指对一个矿床的形成提供成矿物质来源或与成矿作用直接有关的岩石。
矿石:是指在现有的技术和经济条件下,能够从中提取有用组分(元素、化合物或矿物)的自然矿物集合体。
脉石:是指矿床中与矿石相伴生的非矿石部分,如矿体中所含的围岩角砾或低矿化的围岩残余等。
矿石品位:指矿石中有用组分的含量,矿种不同,矿石品位的表示方法也不同。
内生宝石矿床:是指它的能源来自地球内部,与岩浆活动有关,是在地球不同深度的压力和温度作用下完成的。
外生宝石矿床:也称为表生作用,是由于太阳、水、空气和生物作用、风化作用及沉积作用,进而形成的风化-淋滤型、砂矿型、生物成因等矿床。
第三章宝石的结晶学和矿物学基础晶质体:质点作规律排列具有格子构造的物质即称为结晶质。
非晶质体:有些状似固体的物质如玻璃、琥珀、松香等,它们的内部质点不作规则排列,不具格子构造称为非晶质或非晶质体。
晶体:结晶质在空间的有限部分即为晶体。
多晶质体:由多个小晶体组合在一起形成的岩石或者玉石,称为多晶质体。
隐晶质体:由无数个非常小的晶体组合在一起形成的岩石或者玉石,这些微晶小到在光学显微镜下也不易分辨出晶体的个体,称为隐晶质体。
空间格子:晶体中的原子、离子或分子有规律的排列,形成在三维空间呈周期性重复排列的几何点(即结点),这些几何点的连结成无限的立体几何图形,称为空间格子。
它是从具体的晶体结构中抽象出来的。
面网:结点在平面上的分布构成面网。
对称:就是物体相同部分有规律的重复。
对称面:是一个假想的平面,相应的对称操作为对于比平面的反映.它将图形平分为互为镜像的两个相等部分。
对称轴:是一根假想的直线,相应的对称操作是围绕此直线的旋转.当图形围绕此直线旋转一定角度后,可使相等部分重复。
对称中心:是一个假想的点;相应的对称操作是对此点的反伸(或称倒反).如果通过此点做任意直线,则在此直线上距对称中心等距离的两端,必定可以找到对应点。
对称型:对称要素的合理组合称为对成型。
晶体定向就是在晶体中确定坐标系统.具体说来,就是要选定坐标轴(晶轴)和确定各晶轴上单位长(轴长)之比(轴率)。
晶轴:晶轴系交于晶体中心的三条直线。
轴角:系指晶轴正端之间的夹角。
轴长与轴率:晶轴系格子构造中的行列,该行列上的结点间距称为轴长。
单形:单形是由对称要素联系起来的一组晶面的总合。
也就是籍对称型中全部对称要素的作用可以使它们相互重复的一组晶面.因此,同一单形的所有晶面彼此都是等同的。
聚形:两个以上的单形的聚合称为聚形。
平行连生:同种晶体,彼此平行地连生在一起,连生着的每一个晶体的相对应的晶面和晶棱都相互平行,这种连生称为平行连生。
浮生:不同物质的晶体沿一定方向的规则连生,或同种物质的晶体以不同的面网相接合而形成的规则连生称为浮生。
双晶:双晶是两个以上的同种晶体按一定的对称规律形成的规则连生,相邻两个个体的相应的面,棱,角并非完全平行,但它们可借助对称操作---反映,旋转或反伸,使两个个体彼此重合或平行。
接触双晶:双晶个体以简单的平面相接触而连生者称接触双晶。
聚片双晶:多个片状个体以同一双晶律连生,接合面相互平行。
环状双晶:多个双晶个体彼此以同样的双晶律连生,但结合面互不平行,而是依次以等角相交。
穿插双晶:穿插双晶是由个体相互穿插而形成的双晶。
晶面条纹:在许多晶体的晶面上可以看到一系列平行的或交叉的条纹,并严格地沿一定的结晶方向排列。
蚀像:晶体的晶面上出现的具有几何形状内凹小坑或者突起的小丘。
印痕:生长时多个晶体挤压在一起造成的晶面花纹。
类质同象:晶体结构中的某些质点(原子,离子或分子)为它种类似的质点所代替,仅使晶格常数发生不大的变化,而结构型式并不改变,这种现象称为类质同像。
同质多象:同种化学成分的物质,在不同的物理化学条件(温度.压力.介质)下,形成不同结构的晶体的现象,称为同质多像.这些不同结构的晶体,称为该成分的同质多像变体。
矿物:指在自然过程中形成的具有特定晶体结构和化学成分的无机物,大多数宝石都属于矿物。
光泽:材料表面反光的能力和特征。
透明度:指宝石材料透光的程度。
解理:矿物受外力(敲打,挤压等)作用后,沿着一定的结晶方向发生破裂,并能裂出光滑平面的性质称为解理。
断口:晶体或材料受到外力作用发生的随即的无方向性的破裂。
裂理:是晶体在外力作用下,沿着一定结晶方向裂开的性质。
硬度:指矿物抵抗外来刻划,压入或研磨等机械作用的能力。
摩氏硬度:矿物学家摩斯选择了十种有代表性的矿物,依据他们相互刻划的能力分成十级:滑石、石膏、方解石、萤石、磷灰石、正长石、石英、黄玉、刚玉、金刚石。
滑石硬度最低,金刚石硬度最大。
韧性:宝石材料抗拒因敲击发生破裂的能力。
脆性:材料受外力作用容易破碎的性质称为“脆性”。
第四章宝石的物理性质和外观特征色调:指颜色的种类,彩色宝石的色调取决于光源的光谱组成和宝石对光的选择性吸收,也是彩色间相互区分的特性,如红色、绿色和蓝色。
明度:指人眼对颜色明暗度的感觉,也称宝石颜色的明暗程度。
饱和度:指颜色的纯净度和鲜艳度。
光泽:是指矿物表面和表层对光的反射能力,取决于宝石的折射率大小、表面的抛光程度和表层结构。
透明度:光线穿透物体的难易程度称为透明度。
亮度:是指光从已切磨成刻面型宝石的亭部刻面反射而形成的亮光的大小。
色散:指白光照射到透明物体的倾斜平面时,由于不同波长的光线具有不同的折率,使白光分解成它的组成色(波长)的作用。
火彩:由于刻面型宝石的色散作用造成的使白光分解成形成五颜六色的闪烁光的现象,称为火彩。
多色性:彩色宝石从不同方向观察、或者不同振动方向的偏振光具有不同颜色的现象称为多色性,它包括二色性和三色性。
猫眼效应:由于宝石的平行状内含物对光线反射形成的纵贯弧面型宝石表面的明亮光带。
星光效应:在弧面型宝石的表面出现4或6道星状光带的现象,星光是由多组定向排列的针管状包体对光的反射造成的。
变彩和晕彩:由于光的干涉或者衍射作用形成的颜色。
如果形成多种颜色称为变彩,如果只形成一种接近于白色(饱和度不高)的颜色,称为晕彩。
砂金效应:宝石中定向排列的片状包裹体对光线的镜面反射形成的闪光现象。
变色效应:在日光和灯光下观察宝石出现截然不同的两种颜色,日光下呈现冷色调(典型的为绿色),灯光下呈现暖色调(典型的为红色)的现象,例如变石在日光下呈绿色,在灯光下呈红色。
发光性:宝石在各种外来激发源(加热除外)的激发下发出可见光的现象。
荧光和磷光:是指宝石在激发源消失时,某些宝石发光现象也随之消失;磷光是指宝石在激发源消失时,某些宝石能保持较长一段时间内继续发光。
相对密度:是在4°C的温度、1个标准大气压下,物质的质量与同体积水的质量的比值。
第五章宝石中的内含物内含物是指宝石在形成过程中,由于自身和外部因素所造成的、形成于宝石内部的特征,也可称为内部特征。
原生包裹体:包裹体在寄主宝石的形成之前就已经存在,被包裹到后来形成的宝石晶体中。
同生包裹体:形成时间于寄主矿物同时,在与寄主宝石晶体同时生长的过程中被包裹到寄主中。
后生包裹体:形成的时间晚于寄主矿物,可因固溶体出溶作用、应力释放、充填作用等形成。
第六章宝石的优化处理优化处理:除了切磨抛光以外的任何施加于宝石的加工,这些额外加工的目的通常是为了改善宝石的颜色、净度、亮度、光学效果、耐久性和重量等,使得经过优化处理的宝石的商业价值得到提高。
表面处理:利用涂层、镀层、背衬、刻划条纹等方式使宝石改变颜色、增强反光亮度和产生光学效应。
漂白处理:利用化学试剂除去有机宝石和部分无机宝石的杂色色调。
热处理:利用加热的过程使宝石的颜色、透明度、光学效应等得以改进,在这一加热过程中没有外来物质(除氧元素外)的加入,也没有宝石物质的流失。
愈合裂隙热处理:宝石加热处理过程中,由于低熔点化学试剂的熔融和沿开放裂隙渗入到宝石中,通过溶解和重结晶作用使裂隙发生愈合作用,提高了宝石的透明度和表观净度。
扩散热处理:扩散热处理与单纯热处理的区别在在热处理的过程中,外来的化学成分进入到宝石的晶格,使宝石的颜色、透明度、净度得以改善。
常见的处理有:表面扩散处理、体扩散处理和愈合处理等。
辐射处理:利用原子微粒辐射和放射物质辐射,在淡色或无色宝石上产生颜色的方法,原理为破坏正常结构产生色心。
染色处理:主要适用于多孔的材料或含有相当多裂纹或裂隙的材料,从而使染料可以渗入宝石。
充填处理:利用宝石存在的孔隙或裂隙,填充无色的物质,以达到增加宝石的稳定性、隐去裂隙、提高透明度、提高机械强度和增加光泽等目的。
激光钻孔处理:用激光烧蚀钻石,形成达到黑色包裹体的开放性通道,再用强酸溶蚀黑色的包裹体,提高钻石的表观净度。
拼合处理:常为了利用宝石的原料,它由两个或更多地部分组成,使宝石的体积和重量增大、增强光泽、甚至改变宝石的颜色。
仿古处理:采用染色、涂层、酸性或者碱性腐蚀使玉器的表面产生颜色、腐蚀坑、氧化层等、模仿出土的古玉器或者传世的古玉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