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气黑度观测记录

合集下载

林格曼黑度测定步骤及其注意事项

林格曼黑度测定步骤及其注意事项

林格曼黑度测定步骤及其注意事项一.林格曼黑度测定步骤1、观察时,将烟囱排出烟气的黑度与林格曼烟气黑度图进行比较,记下烟气的林格曼级数。

如烟气黑度处于两个林格曼级之间,可估计一个0.5或0.25林格曼级数。

如在阴天的情况下观察,由于天空背景较暗,在读数时应根据经验取稍偏低的级数(减去0.25 级或0.5 级)。

2、每分钟观测4次,观察者不宜一直盯着烟气观测,而应看几秒钟然后停几秒钟,每次观测(包括观看和间歇时间)约15秒,连续观测烟气黑度的时间不少于30分钟。

每次观测15秒记录一个读数,连续观测烟气黑度的时间30分钟,记录120次观测读数,对于烟气排放稳定的污染源,可减少观测频次,每分钟观测2次,记录60个读数。

3、林格曼黑度计算a.按林格曼黑度级别将观测值分级,分别统计每一黑度级别出现的累计次数和时间。

b.除了在观测过程中出现5级林格曼黑度时,烟气黑度按5级计,不必继续观测外,其它情况都必须连续观测30分钟。

分别统计每一黑度级别出现的累计时间,烟气黑度按30分钟内出现累计时间超过2分钟的最大林格曼黑度级计。

4、按以下顺序和原则确定烟气黑度级别:a.林格曼黑度5级:30分钟内出现5级林格曼黑度时,烟气的林格曼黑度按5级计。

b.林格曼黑度4级:30分钟内出现4级及以上林格曼黑度的累计时间超过2分钟时,烟气的林格曼黑度按4级计。

c.林格曼黑度3级:30分钟内出现3级及以上林格曼黑度的累计时间超过2分钟时,烟气的林格曼黑度按3级计。

d.林格曼黑度2级:30分钟内出现2级及以上林格曼黑度的累计时间超过2分钟时,烟气的林格曼黑度按2级计。

e.林格曼黑度1级:30分钟内出现1级及以上林格曼黑度的累计时间超过2分钟时,烟气的林格曼黑度按1级计。

f.林格曼黑度<1级:30分钟内出现小于1级林格曼黑度的累计时间超过28分钟时,烟气的林格曼黑度按<1 级计。

二、林格曼黑度测定注意事项1、观测时的照明光(即太阳的直射光或来自天空的照射光)应为侧光,与视线近似地成直角,应避免正面光及背光;2、在阴雾情况下,由于天空背景较暗,读数时应记取稍偏低的级别;3、烟囱出口背景上不要有山、树和建筑物之类暗黑的障碍物;4、观察时应在锅炉正常运转状态,要求锅炉负荷保持在额定负荷的80%以上,此时不得向煤中加水,不得过量鼓风衡释;5、观测不能一次为准,每次间隔可掌握在0.1-1分钟之间,依次记录数据(每次观测瞬时黑度),如烟尘黑度处于二级之间,可估计到1/2 级黑度值,最后将测得的值取平均值,即为该烟尘的黑度。

医院锅炉烟气污染物监测报告-烟尘、二氧化硫、林格曼黑度监测

医院锅炉烟气污染物监测报告-烟尘、二氧化硫、林格曼黑度监测

锅炉(窑炉)烟气污染物监测报告XX环监气字[XXXX]第XXX号受测单位:XX医院设备名称:锅炉测试项目:烟尘、二氧化硫、林格曼黑度XX市城区环境保护监测站XXXX年十二月三十日第1 页共 2页第2页共 2页一、监测目的 委 托 单 位 XX 医院 地 址 XX 街 锅炉(窑炉)型号 2.5吨茶水炉测试日期 XXXX.12.28 发热量(MW/h ) 1.75 测试位置 脱硫除尘后安 装 日 期 2005年 燃料种类 煤 运行负荷(%) >75% 燃料消耗量(Kg/h ) 300 除尘器型号 冲激式脱硫除尘器排放筒高度(m )15米二、监测内容及频次监测项目 烟尘、二氧化硫、林格曼黑度监测频次 6次/天,监测一天监测仪器名称、 编号、有效期 TH-880F 微电脑烟尘平行采样仪监测方法依据 GB/16157-1996《固定污染源排气中颗粒物测定与气态污染物采样方法》微电脑烟尘平行采样仪排 放 标 准 GB13271-2001《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中Ⅱ时段的标准。

烟尘浓度≤ 120 mg/m 3 二氧化硫浓度≤900 mg/m 3烟气黑度≤ 1级三、监测示意图测孔Ф=0.28m2.5m1.26m15m 除 尘 器锅 炉风机四、监测结果废气污染源烟气温度(℃)95 烟气流速(m/s) 6.2烟气含湿量(%) 4.2 过剩空气系数(α) 2.0№排气量(m3/h)烟尘实测浓度(mg/m3)烟尘折算浓度(mg/m3)烟尘排放量(Kg/h)SO2排放浓度(mg/m3)SO2排放量(Kg/h)NO x排放浓度(mg/m3)NOx排放量(Kg/h)烟气黑度(级)1 6628 98.6 110 0.65 128 0.85<12 6825 90.2 100 0.62 118 0.81<13 6024 97.6 108 0.59 134 0.81<14 6102 96.5 107 0.59 132 0.81<15 5935 98.8 110 0.59 125 0.74<16 6827 92.4 103 0.63 127 0.87<1 均值639095.7106 0.61 1270.81<1 标准120 900 ≤1五、结论经过本次监测得出,该锅炉排放的烟尘、二氧化硫、林格曼黑度均达到GB13271-2001《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中Ⅱ时段的标准,烟尘浓度≤120mg/m3、二氧化硫浓度≤900mg/m3烟气黑度≤1级。

烟气黑度实验报告(3篇)

烟气黑度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了解烟气黑度的概念及其在环境监测中的作用。

2. 掌握烟气黑度测定的原理和方法。

3. 通过实际操作,提高对烟气黑度监测设备的操作技能。

4. 分析烟气黑度与污染程度之间的关系。

二、实验原理烟气黑度是指燃烧型废气污染源排放中燃料燃烧产生的可见气溶胶对光线的吸收程度。

烟气黑度的测定方法主要有林格曼烟气浓度图法、光电测烟仪法等。

本实验采用林格曼烟气浓度图法,通过将排放源出口处烟气颜色与林格曼烟气浓度图比较,确定烟尘浓度与该色块的黑度等级。

三、实验仪器与材料1. 林格曼烟气浓度图2. 测烟望远镜3. 烟囱4. 燃料(如煤、天然气等)5. 空气压缩机6. 记录本四、实验步骤1. 准备工作:将燃料燃烧设备点燃,待燃烧稳定后,打开烟囱,使烟气排放至测烟望远镜的观测范围内。

2. 观测:通过测烟望远镜,观察烟气颜色与林格曼烟气浓度图的相似程度,记录对应的黑度等级。

3. 重复观测:为了提高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对同一烟气进行多次观测,取平均值作为最终结果。

4. 数据分析:将实验数据与相关标准进行对比,分析烟气黑度与污染程度之间的关系。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实验结果:通过实验,测得烟气黑度等级为2级。

2. 数据分析:根据我国相关标准,烟气黑度等级2级对应的排放标准为:颗粒物排放浓度≤100mg/m³。

因此,本次实验中烟气排放浓度符合标准要求。

六、实验讨论1. 烟气黑度的影响因素:烟气黑度受多种因素影响,如燃料种类、燃烧效率、设备运行状况等。

本实验中,燃料为天然气,燃烧效率较高,因此烟气黑度较低。

2. 烟气黑度与污染程度的关系:烟气黑度是衡量烟气污染程度的重要指标。

本实验结果表明,烟气黑度等级与污染程度呈正相关关系,即烟气黑度越高,污染程度越严重。

3. 实验局限性:本实验仅采用林格曼烟气浓度图法进行烟气黑度测定,未考虑其他影响因素,如温度、湿度等。

此外,实验过程中,由于观测条件有限,可能存在一定误差。

G003 烟气黑度(林格曼级)现场监测原始记录表20181228-Y

G003 烟气黑度(林格曼级)现场监测原始记录表20181228-Y
45


15
30
45


15
30
45
0
5
10
15
20
25
1
2
7
12
17
22
27
3
8
13
18
23
28
4
9
14
19
24
29
观测点位置与观测条件:
烟囱距离m;烟囱所在方向;
烟囱高度m;烟囱出口形状;
风向;风速m/s;
气温℃。
天气情况:□晴朗□少云□多云□阴天
烟羽背景:□无云□薄云□白云□灰云
观测值累计次数及时间:
观测开始时间:时分;
观测结束时间:时分。
5级:次累计时间分钟;
≥4级:次累计时间分钟;
≥3级:次累计时间分钟;
≥2级:次累计时间分钟;
≥1级:次累计时间分钟;
<1级:次累计时间分钟。
烟气黑度(林格曼级):
结果:
观测人:校对人:审核人:第页/共页
烟气黑度(林格曼级)现场监测原始记录
被测单位:地址:监测日期:年月日
监测目的:□污染源监测□工程验收□委托其它监测仪器型号:监测仪器编号:
方法依据:《空气和废气监测分析方法》(第四版增补版)5.3.3.2环保治理设施名称及运行情况:
观测记录


15
30
45


15
30
45


15
30
45


15
30

林格曼黑度作业指导书

林格曼黑度作业指导书

林格曼烟气黑度图法1.原理把林格曼烟气黑度图放在适当的位置上,将烟气的黑度与图上的黑度相比较,由具有资质的观察者用目视观察来测定固定污染源排放烟气的黑度。

2.仪器和设备4.1 林格曼烟气黑度图(附录)。

4.2 计时器(秒表或手表),精度1 秒。

4.3 烟气黑度图支架。

4.4 风向、风速测定仪。

3.步骤5.1 观测位置和条件5.1.1 应在白天进行观测,观察者与烟囱的距离应足以保证对烟气排放情况清晰地观察。

林格曼烟气黑度图安置在固定支架上,图片面向观察者,尽可能使图位于观察者至烟囱顶部的连线上,并使图与烟气有相似的天空背景。

图距观察者应有足够的距离,以使图上的线条看起来融合在一起,从而使每个方块有均匀的黑度,对于绝大多数观察者这一距离约为15m。

5.1.2 观察者的视线应尽量与烟羽飘动的方向垂直。

观察烟气的仰视角不应太大,一般情况下不宜大于45度角,尽量避免在过于陡峭的角度下观察。

5.1.3 观察烟气黑度力求在比较均匀的天空光照下进行。

如果在太阳光照射下观察,应尽量使照射光线与视线成直角,光线不应来自观察者的前方或后方。

雨雪天、雾天及风速大于 4.5m/s 时不应进行观察。

5.2 观测方法5.2.1 观察烟气的部位应选择在烟气黑度最大的地方,该部位应没有冷凝水蒸汽存在。

观察时,将烟囱排出烟气的黑度与林格曼烟气黑度图进行比较,记下烟气的林格曼级数。

如烟气黑度处于两个林格曼级之间,可估计一个0.5 或0.25 林格曼级数。

每分钟观测4 次,观察者不宜一直盯着烟气观测,而应看几秒钟然后停几秒钟,每次观测(包括观看和间歇时间)约15 秒,连续观测烟气黑度的时间不少于30 分钟。

5.2.2 观察混有冷凝水汽的烟气,当烟囱出口处的烟气中有可见的冷凝水汽存在时,应选择在离开烟囱口一段距离,看不到水汽的部位观察。

5.2.3 观察含有水蒸气的烟气,当烟气中的水蒸气在离开烟囱出口的一段距离后,冷凝并且变为可见,这时应选择在烟囱口附近水蒸气尚未形成可见的冷凝水汽的部位观察。

烟气测量原始记录

烟气测量原始记录
委托单位受测单位受测单位地址生产设备投运日期净化设备净化方式投运日期采样点位置检测项目排气筒直径边长m面积m2高度m大气压力kpa环境温度主要测试设备及其编号自动烟尘气测试仪检测依据编号测试项目均值流量lmin采样时间min测点烟气温度烟气平均流速ms烟气含湿量烟气平均动压pa烟气平均静压kpa标况采样体积ndl标态干烟气量m3h备注测定人员
测点烟气温度(℃)
烟气平均流速(m/s)
烟气含湿量(%)
烟气平均动压(Pa)
烟气平均静压(KPa)
标况采样体积(NdL)
标态干烟气气采样记
样品编号:测定日期:
委托单位
受测单位
受测单位地址
生产设备
投运日期
净化设备/净化方式
投运日期
采样点位置
检测项目
排气筒直径/边长(m)
面积(m2)
高度(m)
大气压力(kPa)
环境温度(℃)
主要测试设备
及其编号
自动烟尘(气)测试仪
检测依据
编号测试项目
均值
流量(L/min)
采样时间(min)

林格曼黑度测定方案

林格曼黑度测定方案

烟气黑度测定方案
一.方案综述:
2018年9月15日对****燃气锅炉烟气黑度进行测定。

***燃气锅炉烟囱高度为
12.5m,烟囱出口形状为圆形。

二. 测定概况:
1、测定方法:采用双目棱镜望远系统,而在望远镜分划板上制有相应林格曼烟气浓度图1-5级的灰度阶梯块,全透明部分则为0级、观测者通过望远镜左侧目镜将烟尘目标与该级灰度阶梯块比较,从而测定烟气黑度标准等级。

2、测定依据:《固定污染源排放烟气黑度的测定林格曼烟气黑度图法》(HJ/T 398-2007);
3、观察仪器名称及型号:林格曼望远镜HC10、林格曼黑度图;
4、观测条件:林格曼烟气黑度应在白天比较均匀的天空光照下进行观测,雨雪天、雾天及风速大于4m/s时不宜进行观察,观察者与烟囱的距离应足以保证对烟气排放情况清晰地观察。

5、观测位置:观测者距离大约为15m,观测者的视线应与烟羽飘动的方向垂直,观察烟气的仰视角不应太大,不应大于45°角。

观测者应将林格曼测烟望远镜里的林格曼浓度图和烟囱出口处的烟色进行比较,记录黑度。

6、现场记录方式:对于烟气排放十分稳定的污染源,可每分钟观测2次,每30秒记录一次读数,连续观测30分钟;对于烟气排放不稳定的污染源,可每分钟观测4次,每15秒记录一次读数,连续观测30分钟。

三.观测点位示意图:
编制人:复核人:审核人:
日期:日期:日期:。

林格曼黑度

林格曼黑度

林格曼(烟气)黑度的观察测定2006年11月01日星期三 09:32煤烟黑度与煤烟中的烟尘含量成正比,把林格曼烟气浓度图同烟囱排放的烟气进行黑度比较,可以确定烟气浓度等级,从而了解烟囱排放烟气中的烟尘含量。

采用林格曼烟气浓度图观测烟气,方法操作简便易行,常作为烟气排放的附加控制指标。

工具与材料:白卡纸(长14厘米、宽21厘米,6张),黑色笔,米尺。

活动过程:1.林格曼烟气浓度图的制作。

6张白卡纸分别编上号码a~f,使a号白纸保持全白,f号白纸涂上黑色,保持全黑。

在另4张编号为b~e的白纸上,画出边长为1厘米的小方格。

用黑笔加粗小方格边线,使b号纸上的黑线宽0. 厘米,c号纸上的黑线宽0.23厘米,d号纸上的黑线宽0.37厘米,e号纸上的黑线宽0.55厘米。

保持黑线部分深浅一致,烟气浓度图就制成了(图3-2-2-l)。

2.观测烟气黑度。

(1)选择一家燃煤工厂的烟囱作为观测对象。

烟囱的背景为天空,没有建筑物障碍(观测者可通过移动站立位置,站高或下蹲作调整)。

(2)观测者站在离烟囱约36米处,另一人手持林格曼烟气浓度图站在观测者与烟囱之间,离观测者约16米。

观测者注视浓度图,并与离烟囱口0.3~0.45米处的烟气作对比,定出烟气浓度等级(图3-2-2-2)。

(3)根据林格曼烟气浓度等级与烟尘含量的关系(表3-2-2-1),定出观测烟气中的烟尘含量,填入表3-2-2-2。

表3-2-2-1 林格曼烟气浓度等级和烟尘浓度关系表3-2-2-2 烟气黑度观测记录报告说明与延伸l.由于该方法是凭人的主观感觉进行的,因此有一定误差,一般用来在精确测定烟尘浓度前估计烟尘的浓度范围。

2.观测者在定烟气浓度等级时,视线应与烟气飘向成直角,背对阳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烟气黑度观测记录
第 页 共 页 检测人: 校核人: 企业陪同人: 年 月 日
被测单位 观测日期 设备名称
净化设施

分 0 15 30 45
观测点位置与观测条件:
烟筒距离 m ;烟筒所在方向 ; 烟筒高度 m ;烟筒出口形状 ;
风向 ;风速 m/s 。

天气状况:□晴天 □少云 □多云 □阴天 烟筒背景:□无云 □薄云 □白云 □灰云 备注:
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观测值累计次数及时间:
观测开始时间: 时 分; 观测结束时间: 时 分。

5级: 次 累计时间 min ; ≥4级: 次 累计时间 min ; ≥3级: 次 累计时间 min ; ≥2级: 次 累计时间 min ; ≥1级: 次 累计时间 min ; <1级: 次 累计时间 min 。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烟气黑度(林格曼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