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运用修辞手法制作新闻标题
浅谈新闻标题的修辞特点

浅谈新闻标题的修辞特点新闻标题运用各种修辞手法可以达到准确、简明、生动的效果。
本文对新闻标题常用修辞手法———明喻、暗喻、对偶、重复、夸张、拟人、头韵、尾韵、拟声、双关、仿拟、回文和隽语,进行举例分析,有助于其语用价值的理解。
新闻标题修辞手法语用价值一、明喻英语里最简单、最常见的修辞格之一,即把要描述的事物——本体用比喻词与另一具有鲜明的同一特征的事物—喻体联系起来。
在新闻标题中运用明喻,可以使标题通俗易懂,生动形象。
例如,“rumours as damaging as bombs”。
“rumour”(谣言)在日常生活中司空见惯,人们往往不屑一顾。
此标题把“rumour”形容成像“bomb”(炸弹)一样,可见这个“rumour”一定具有轰动效果,会引起轩然大波,更能吸引读者仔细阅读。
二、暗喻一种隐含着比喻的修辞格,不用比喻词,有时甚至不用本体只说喻体,或者把甲事物当成乙事物描写。
其比喻关系隐含在句意中,从而更形象,更深刻地说明事理,增强语言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用于新闻标题,能够变抽象为具体,化呆板为灵动,简洁明了,活泼有趣。
例如,“children under parents’ wing”。
讲述了美国中学发生枪击事件后,许多家长亲自送孩子上学。
标题形象地运用“wing”(翅膀)来比喻父母的保护,贴切形象,将父母对子女的呵护表现得淋漓尽致。
三、对偶对偶又称平行对照,即两个相反或相似的语言结构的对仗或对照。
由于其结构工整,兼具匀称的形式美和和谐的音律美,而且能够拓展意义空间,产生语义上的张力美,突出题旨意义,因而在拟就新闻标题时常常用到。
例如,“money attracts, money attacks”。
标题中“attracts”和“attacks”语义上的鲜明对比,词尾重音和爆破音的强烈冲击,在凸现金钱对人的诱惑与腐蚀的同时,余音未尽,发人深省。
四、重复重复的基本用法是连续或间隔重复使用同一单词、短语或句子。
如何运用新闻头条的写作技巧写出引人入胜的文章标题

如何运用新闻头条的写作技巧写出引人入胜的文章标题在当今信息爆炸的时代,好的标题能够快速吸引读者的注意力,引导他们进一步阅读文章的内容。
新闻头条的写作技巧是一种广泛应用的方法,它能够迅速激发读者的兴趣,并且让文章标题更加引人入胜。
本文将介绍如何运用新闻头条的写作技巧,帮助你写出吸引人的文章标题。
一、短小精炼新闻头条的特点之一就是短小精炼,能在限定的字数内让读者一目了然。
好的文章标题不需要冗长的描述,而是通过简洁明了的语言概括出文章的核心内容。
在写作标题时,可以删减多余的词语,只保留最重要的信息,使标题更加紧凑有力。
例如,原标题可能是:“如何运用新闻头条的写作技巧来写出引人入胜的文章标题”,那么经过简化后的标题可以是:“用新闻头条写出引人入胜的文章标题”。
二、突出亮点新闻头条通常都会突出文章的亮点,吸引读者的兴趣。
同样地,在写作文章标题时,突出你写作中最具吸引力的亮点,能够让读者快速了解文章的重点,进而产生阅读的兴趣。
可以通过强调重要信息、使用感叹词或者疑问句来突出亮点。
例如,“引人入胜”的词汇就是本文的亮点之一,突出来可以吸引读者的注意力。
三、运用修辞手法修辞手法在编辑新闻头条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因为它们能够增强标题的吸引力和表现力。
我们可以借鉴新闻头条中常用的修辞手法,来增加文章标题的吸引力。
比如使用排比、反问、夸张等修辞手法来表达文章内容,可以更好地吸引读者的兴趣和好奇心。
例如,“震撼!新闻头条的写作技巧让你的文章立马引爆眼球。
”四、关键词的运用关键词在新闻标题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为它们能够迅速传递文章的主题和核心内容。
合适地运用关键词可以让读者对文章有所预期,并产生阅读的兴趣。
因此,在写作标题时,要确定文章的关键词,并将其巧妙地融入到标题中。
比如本文的关键词是“新闻头条”和“写作技巧”,通过在标题中突出这些关键词,能够吸引到对这方面内容感兴趣的读者。
五、直接明了新闻头条的写作技巧注重直接明了,让读者一眼就能够了解文章的主旨。
对偶修辞在新闻标题中的运用

对偶修辞在新闻标题中的运用在对偶修辞中,文字数目上的一一对应,词性的相同或相似,句式的相同或相似,结构的相同或相似等称之为对偶。
而在新闻标题的写作中也有很多地方需要运用对偶修辞手法,我们看到在凤凰网新闻中就能经常看到,他们在标题的拟写上都会选择一些对偶修辞手法来表达自己的内容,具体如下:这篇报道的新闻标题就是运用了对偶修辞手法,标题由两个部分组成,第一个部分中把香港比作“太阳”,和人民币汇率这样专业性比较强的词语进行了对仗的写法,既准确又新颖,显示出来与众不同。
而且第二个部分开头就提到人民币,并且直接点明,从这样的写作手法中能够看得出来记者是非常巧妙地抓住了读者的眼球。
在本次新闻标题中,还有一个特别之处就是用短短的一句话,表现出了很大的信息量。
例如:网友直呼“惨”;“金融风暴”是个热门话题,加之金融危机下就业形势严峻,更加剧了毕业生的“去向焦虑”,随着社会的发展,生活节奏越来越快,大学生也越来越难找到一份满意的工作,他们面临的压力也越来越大。
再例如:政府吁银行谨慎放贷从2004年起,各大商业银行就开始紧缩消费贷款,尽管国家有相关政策规定,允许商业银行向农户、个体户等小微型企业发放贷款,但由于市场供求情况的变化,企业经营状况不断恶化,贷款无法收回。
除此之外,近期房地产价格持续下降,银行个人按揭贷款面临着重重困难,银行收缩消费贷款也可以理解。
国家规定鼓励汽车消费,但是车企一再减产,导致市场销售不佳,进而带动整个汽车产业产销下滑。
当今,金融海啸席卷全球,正引发一场百年不遇的经济危机,对于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影响尤其严重。
上述三条新闻虽然各自独立,但新闻背后存在着某种共同的现实意义。
中国银监会主席刘明康最近在央行召开的一次会议上表示, 2009年将稳妥推进银行业改革,在支持企业“走出去”、服务“三农”方面,推出更多适合中国国情的产品。
2010年经济形势错综复杂,金融风险依然存在,将采取有效措施防范风险,促进中国银行业健康稳定发展。
新闻中的视觉修辞效果评析

新闻中的视觉修辞效果评析摘要:视觉修辞效果主要指修辞者把现实或者思想中的形象转换为语言,使听读者通过话语把信息转换为心理形象或通过其他媒介转换为实在的图象。
一些报刊的新闻标题,尤其是社会新闻的标题,短短几字就能在读者中产生震撼,究其原因,正是视觉修辞手段运用之后的妙处现如今的新闻标题,已经越来越注意到视觉修辞效果的运用这一修辞手法也得到了越来越多的推广。
关键词:视觉修辞效果新闻标题推广1总论语言文字是抽象的符号系统。
人们在通过语言文字传播信息时,有时为了给人以身临其境的感受,就要追求视觉修辞效果。
视觉修辞效果主要指的并非文字的直观形态,而是指修辞者把现实或者思想中的形象转换为语言,使听读者通过话语把信息转换为心理形象或通过其他媒介转换为实在的图象。
视觉修辞效果包括微观和宏观两种。
前一种主要通过微观上的修辞手段、修辞方法实现,如词语、修辞格等:后一种主要通过语篇等手段实现。
在新闻报刊上,我们经常能看到一些比较震撼人心的新闻标题,尤其是在社会新闻中时有出现,这些标题正是通过运用一种微观上的视觉修辞,特别是运用一些修辞格来强化视觉效果,达到新闻传播的目的。
2视觉修辞在新闻中的运用下面我们以《宁波晚报》中的新闻标题为例,分析一下视觉修辞效果在新闻中的广泛运用。
2.1利用修辞格营造视觉效果2.1.1比喻在2008年6月6日《宁波晚报》A11版中,有这样一条新闻标题:沿象山港的“五指”啊,能否赶快捏成“拳头”,一起给这个国家级的“大鱼池”减肥。
这条新闻总体的意思是!象山港的生态环境需要得到沿港各地齐心协力、科学的保护。
象山港海域横跨奉化、宁海、鄞州、象山和北仑5个县?(市)区,港内生态类型繁多,其中已查明的鱼类124种、虾类30种、蟹类49种、潮间带生物190余种,是名副其实的具有国家级意义的?“大鱼池”。
然而,陆源污染物以及造船企业的新建扩建严重影响了海洋环境,而象山港在行政区划上,由于由5个县?(市)区管辖,存在条块分割现象,海洋执法监察收效甚微,这使象山港海洋环境和生态结构越来越恶化,水域全年都处于富营养状态。
修辞手法在网络新闻标题中的运用

月亮惹的祸 ( 的题 目∀套用这个歌名,
使这 两个标 题显得 风趣 幽默 ,又具 有 讽刺意味 ∀
8 #对偶
及 其 语 用 价 值 (, ∋襄 樊 学 院 学 报 (, 2007 年 第 10 期 7# 彭焕 萍 :∋ 闻修辞 的策略 和底 新 线 (, ∋ 青年 记者 (,2006 年 第 23 期
警句 ∀有时甚至是广为流传的歌词 ∀ 例 7 :一周热点 回顾 :央视大火 6
小 时 都是烟 花惹的祸 (华 龙 网 20 为(
02一 13)ຫໍສະໝຸດ 由于一言难尽 ,不便在标题中作答, 只
在 正文中给 出问题 的答案 ∀ 例 4 :教育经 费 占 G D P % %难 &在 4
力( ∋ , 新闻爱好者(下半月) ( ,2007 年
2网络媒体的特点决定了网络新闻标题要采用富有吸引力的修辞手法由于网络新闻主页面积的有限性不可能在网站的新闻主页上显示具体的新闻内容而是将新闻标题排在主页上新闻的具体内容则要通过点击标题打开下一级来自wwwlw5ucom页面才能看到网络新闻标题吸不吸引人成为点击具体新闻内容的关键
: 字战_ __ 滋 匕
比# 代 # 比 # 借 对 仿拟 等 ∀
象 , 而且感 受 到作者对 该事 物 的强 烈 的感 情 ,从 而引起共鸣 ∀ 例 2 :携手 共迎世博 会 两岸 美食
餐饮 界相 约沪上 (华夏经 纬网 20 刃(
4 2 0 一 1)
新 闻标题 , 也 就是新 闻报道 的题 目, 是新闻报道 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 部分 ,它起着概括新闻事实 # 揭示和评价 新闻中心内容 # 吸引读者的重要作用 ∀ 新 闻标题缺乏魅力 ,难 以吸引 #打动读者 ∀ 在当今这个信息时代 , 媒体越来越多样 化, 给读者获取新闻信息提供了更多的 选择 ,各媒体之间的竞争不可避免 ∀ 在 同一 个时段 , 不 同形 式的媒体
初二—新闻拟写标题方法

初二—新闻拟写标题方法
初二学生拟写新闻标题的方法:
1. 抓住新闻事实的要点,注意语言的简洁性。
2. 适当使用修辞手法,如比喻、借代、双关等,增强标题的形象性和吸引力。
3. 注意新闻标题的规范性,遵循新闻标题的格式和语言风格,避免使用过于花哨或夸张的表达方式。
4. 结合新闻事实和背景,深入分析新闻事件的意义和影响,提高标题的思想性和深度。
5. 考虑受众的阅读习惯和心理需求,使标题更加贴近受众,易于理解和接受。
例如,对于一则关于中国成功研制出新型疫苗的新闻,可以拟写以下标题:
1. 中国研制成功新型疫苗,为全球抗疫贡献力量
2. 中国疫苗研发新突破,为疫情防控注入信心
3. 中国研制新型疫苗,为民众健康保驾护航
4. 中国疫苗研发取得重大突破,为全球公共卫生事业作出贡献
5. 中国研制成功新型疫苗,为国内外疫情防控提供有力支持
这些标题简洁明了,突出了新闻事实的重点,符合新闻标题的规范性要求,同时也考虑到了受众的需求和心理。
修辞格在新闻标题中的运用

—— —“两安”悬念越滚越大(副 题 ) 第一个标题借词语的声音而构成 的双关,“彩云”从字面上看,是指大自
《新闻世界》 65
NEWSWORLD
业务探索
然之云,实际上还包含着我国撑杆跳高 女将孙彩云之名。 标题一语天然,意趣 横生;第二个标题是语义双关。 “安然” 即 包 含 本 意 (申 请 破 产 的 上 市 公 司 ),又 包含“安然无恙”之意。 “安达信”是为其 审计的会计事务所名称, 但又可解作 “怎 么 取 信 于 人 ”,一 语 双 关 ,贴 切 自 然 , 耐人寻味。
■王松林 林春生
工作人员护假事件(副 题 ) 比拟。比 拟 就 是 把 人 当 事 来 写 , 把
物当人来写。 比拟分为拟人和拟物两 类。 拟人就是把人之外的事物当做人来 写,使之异化为人,具有人性、人情的一 种比拟形式。 如:
15年来最震撼的调查 只因与互联 网有个约会(引 题 )
联想的胃口有多大(主 题 )
人才造就事业 事业造就人才 反语。反语就是说反话。 即凭借上 下文语义的控制,使用一些词语或句子 来表达本想表达的,与这些词语或句子 的字面意思截然相反的意思。 制作标题 时,编者实际要表达的意思跟字面的意 思相反。 它具有强烈的讽刺、揭露的作 用。 如: 别 小 瞧 这 些 民 房—— —皇 城 古 砖 砌 的 这则标题用反语的手法,表现了作 者对皇城文物遭到破坏、无人保护的愤 慨之情。 呼告。 撇开读者,直接对第三者说 话,表达激动的心情,加强词语的感染 力。 如: 与火神搏斗的人们 辛苦了
榜上无名 脚下有路(主题) 京津自学青年代表明起交流经验 (副题)
六秩耕耘三千桃李 九旬风雨一部 春秋(引 题 )
浅析网络新闻标题中被滥用的修辞格

202012News Dissemination新闻传播【作者简介】王照涵,湘潭大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新闻与传播。
互联网语境下,“话语权”向普罗大众转移带来一场媒介表达的狂欢,狂欢衍生乱象,“标题党”就是其中之一。
据《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对全国11349人进行的调查显示,有78.4%的人感叹,耸人听闻式的新闻标题在当下媒体普遍存在。
[1]什么是标题党?张秀敏认为,“标题党”指的是“在标题上玩花样,靠标题取胜的一党”,发端于一些门户网站,在媒体商业化大潮中羽翼渐丰而形成流派,之后逐渐做大并横扫网络,逐渐形成了一种文化现象。
[2]而修辞格的运用成为媒体新闻标题获取“注意力”、为新闻“增色”的“秘密武器”。
一、“标题党”中的常用修辞格网络新闻标题的特点要求网络新闻标题的语言运要尽可能新颖别致,独具一格,能引起读者阅读新闻内容的欲望[3]。
修辞格作为一种语言表现手法,是给语言润色的重要手段。
本文对网络新闻“标题党”常用修辞格进行了大致梳理,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夸张——《中国将成为网络强国:2050年世界无敌》、《津500套房竟引千人暴乱》、《14亿人都不知道的真相,历史的血泪》标题用“世界无敌”“千人暴乱”“14亿人都不知道”这样的字眼,以夸张、夸大的方式吸引眼球,实际上“世界无敌”是我国公布建设网络强国的时间表和路线图。
“千人暴乱”描述的只是低价学区房难抢,这类标题凭借夸张的口吻获取注意力,是“标题党”新闻标题写作最为常用的一类手法。
借代——《李湘在大街上被人强行拖行》《女子一个月打胎3次,会有问题吗?》“李湘”受众是熟知的女主持人,标题用李湘本人来指代印有李湘代言照片的包装袋,进行暴力性暗示。
而“女子打胎”则意在用人们的刻板印象中的生理行为来代指女子打爆车胎,不恰当的借代使新闻事实的本质扭曲。
拟人——《让男人怦然心动的透视全裸照片》《大学校长的秘密情史,太让人意外了!》标题中将物拟人化处理,引发受众联想,将车的透视照片“拟人”为人的裸照,将校长喜爱阅读书籍拟做人与大学校长恋爱,通过标题隐晦地迎合受众恶趣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运用修辞手法制作新闻标题
一、比喻
比喻就是打比方。
运用比喻,可以变抽象为具体,变平淡为生动,引起人们的联想,扩大信息的含量,增强标题的感染力。
(一)明喻。
特点是句子中本体和喻体都同时出现,并且常用比喻词来表明它们之间的关系,其结构形式是“甲像乙”。
(二)暗喻。
特点是句子中本体和喻体虽然同时存在,但没有比喻词。
其结构形式是“甲是乙”,常用连接词:是、算、叫、成为、变成等等。
(三)借喻。
特别是本体和喻词都不出现,直接用喻体代替本体,其结构形式是“乙代替甲”。
二、借代
借与本体有密切关系的事物来代替本体的修辞手法叫借代。
新闻标题有时为了取得特殊的效果,不直接表达出人和事物的名称,只是借被人们所熟知与本事物有密切联系的特征或属性来代替它,使标题趋于具体实在、形象生动,借以收到活泼引人、简练含蓄、幽默含情的修辞效果。
借代,由主体和借体两部分组成,运用时借体出现而本体不出现,因此借体一定盯有明显的代表性,让人一看就明白。
三、比拟
比拟是借助于巧取妙联,或“移情于物”,把物当做人来描写,或“移物性于人”,把人当做物来描写,或者把此事物当成彼事物来描写的修辞手法。
它可以使标题语言形象生动、别致有趣,可以即兴抒发感情,增强感染力,还可以唤起人们的联想,甚至增添幽默、嘲讽意味,使标题更加鲜明、引入。
(一)拟人。
例:(引)乡村集市上,商品丰富,人流如织。
然而,在这繁荣景象的背后,隐藏的却是假冒伪劣商品的集散地。
乡村大集――(主)想说爱你不容易(2004年4月17日) 作者在此提出了“关注农民消费者”的观点。
“你”是人称代词,在这里用于指代乡村大集。
(二)拟物。
例:(主)让大“铁牛”尽情撒欢儿(副)关于宝清县兴平农机作业合作社的调查(2005年12月3日) 将拖拉机拟作“铁牛”,而这“牛”又撒起欢儿来,单调枯燥的经济报道立刻变得活泼起来。
四、排比
排比修辞手法是表述新闻事实并列、因果、条件等复杂关系,或提炼、概括、展示其经验、做法、要求、成果等最佳方式之一。
它是以内容相关、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一致的三个以上的词组或句子连串使用,借以达到集中说理、尽情状物、充分抒情的修辞方式。
这样集中而突出地表达有关事物,以多侧面的思想内容紧紧地把读者吸引住,从而能增强标题的感染力和说服力。
(一)并列排比。
即构成排比各项之间各自独立、轻重相当,相互间没有明显的次序关系。
(二)连动排比。
即构成排比各项间分别有动作或时空上的延续性,其间的先后顺序不宜随意变动。
(三)层递排比。
即构成排比各项或在语意上步步加深,或在感情上由弱到强,或在范围上由小到大,或内涵上由浅入深。
五、对偶
对偶就是用一对字数相等,语法结构相同或相似的分句或词组连在一起,表达相似、相关或相对、相反的意思的修辞手法。
六、叠字
叠字是将音、形、义完全相同的字紧紧地连结在一起,充分利用汉诒语音音节的特点及字音复叠所具有的表情达意作用,造成形式上的齐整、语感上的和谐,以提高表达效果的修辞手法。
在新闻标题中,常见的形式有单音节叠字,即AA式;双音节叠字即AABB式、AAB式、ABB式、ABAB式。
例:(引)知否?知否?(主)兴亚三楼业户大转移(2004年7月10日)
显然,“知否”,“知否”这是ABAB出式叠字标题。
七、顾名
顾名是由某一事物或人的名字联想到与之相关的事物
的动作、行为或意义、性质、状态,使之“顾其名而见其义”的修辞手法。
准确地动用顾名辞格,可以使标题句法新颖,别开生面,语气流畅,富有情趣。
(一)就地生义。
先提出一个词语,多为句子中的主语,然后就此发生一个意义,这种方式使用最多。
记者通过调查发现,饶河“黑蜂”虽好却难为人知,保护区蜜源难保护,由此得出,“黑蜂”―产业难飞的结论。
这则由黑龙江月报记者采写的报道标题可谓别具一格。
(二)相对生义。
与上一种相反,先就句子中的一个词语,不是顺着,而是从相对或相反的方面发出一个意义。
八、对比
对比就是把两个相反的事物或同一事物的两个对立面,放在一起形成鲜明的对照,使要说明的事物或方面更加鲜明或突出,给人以难忘的印象。
开发4万亩稻田,不用一分地下水,表现了强烈的对比。
九、衬托
衬托是为了突出主体事物,特意用与之相似、相关或者相反的事物作陪衬的修辞手法。
衬托由两部分组成,即本体和衬体。
例:(引)妻子刘明艳说,丁兆友舍己救人的行为如此高尚;同事田红军说,丁兆友的义举让人钦佩;被救助的马女士哽咽
地说,是丁大夫的见义勇为救了我。
(主)丁兆友,好样的!
衬托和对比都包含着比较和映衬,并在比较和映衬中突
现所描述事物的特征。
但二者有着明显的不同:衬托有明显的主次之分,衬体是用来突出本体,并为之服务的;对比只表明对立事物、对立现象间的依存关系,没有明显的主次之分。
十、设问
设问是以疑问句的形式来表达思想观点和强烈感情的
修辞手法。
运用设问制作标题就是为了突出新闻的重点,引起读者的关注,或是为了强调作者对某个问题的看法,先故意据事发问。
例:返乡民工,你在煤城还好吗(2005年12月10日)
这是问候式设问。
记者通过与来我市打工的外地返乡民工一起候车6小时,亲身感受民工的苦辣酸甜,进而发自内心的问候:“你在煤城还好吗?”充满了人情味,体现了人文关怀。
十一、摹拟
摹拟就是把事物的声音、颜色、形状如实地描摹下来,
以求真实地表现事物的特点,渲染气氛,使读者如闻其声、如见其形、如临其境的修辞手法。
一般可分为摹声、摹色和摹形。
(一)摹声。
让各种声音响在标题里,既增强了现场感,又给人以动态、形象的感受,常常效果极佳。
(二)摹色。
借助于视觉对客观事物的色彩进行描摹。
(三)摹形。
借助手视觉对事物的形状、情状做如实的描摹。
十二、仿拟
仿拟就是模仿或利用群众熟知的名言名句或某种既有的语法形式,更换其中的某个词或语素,造出别有新意的语句的修辞手法。
例:肉价降至冰点,养殖户“望猪兴叹”(2006年4月1日)
“望猪兴叹”是“望洋兴叹”的仿拟。
十三、夸张
夸张就是用丰富的想象,把客观事物的特征加以扩大或缩小来描述的修辞方法。
例:友谊瓜香飘万里(2005年8月20日)
本报在标题制作中所运用的修辞手法不止这些,还有双关、顶针、倒装、回环、拈连等好多种,但由于收集实例有限,这里就不再一一列举了,有待于以后进一步分析研究。
总之,新闻标题修辞手法的运用天地是十分广阔的。
用好了,可以增强思想性、艺术性、可读性,扩大信息量,增强感染力,提升办报质量。
这是值得每一位新闻工作者认真研究的课题。
□
(编辑/丹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