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遗产之—云南石林

合集下载

石林遗产概述

石林遗产概述

石林遗产概述
石林遗产是指位于中国云南省昆明市南部的石林风景名胜区,该遗产于2007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林是一座独特的石灰岩地貌景观,由大量奇特的石柱组成,形状各异,犹如一片巨大的石林。

石林遗产的主要特点是其奇特的地貌景观和丰富的生物多样性。

石林景区内占地约350平方公里,其中包括石林核心景区、大观台景区和长湖景区等多个景点。

在这里,游客可以欣赏到壮观的石柱群、奇特的地下河流、美丽的湖泊和瀑布以及各种珍稀的植物和动物。

石林遗产不仅是一处观光景点,还是中国南方石林地貌类型的代表,对于研究地质、地貌和生物学方面的学科具有重要意义。

此外,石林遗产还承载了丰富的历史文化和传说故事,是当地彝族人的圣地和文化遗产。

石林遗产以其壮丽的景观、独特的地质资源和丰富的生态环境吸引着大量的国内外游客前来参观和探索。

同时,石林遗产也得到了相关部门的保护和管理,以确保其自然和文化价值的传承和发展。

石林的地方传统建筑和古代文明遗迹

石林的地方传统建筑和古代文明遗迹

石林的地方传统建筑和古代文明遗迹石林位于中国云南省昆明市,以其独特的地貌景观和丰富的文化遗产而闻名。

除了壮丽的石林景区,这个地方还拥有许多历史悠久的地方传统建筑和古代文明遗迹。

本文将对石林的地方传统建筑和古代文明遗迹进行探讨。

一、地方传统建筑石林地区是彝族等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这里有着独特的民族文化和建筑风格。

彝族建筑是石林地区最为典型的地方传统建筑之一。

彝族传统建筑多以木结构为主,建筑形式独特、造型别致。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彝族的寨楼。

寨楼是彝族传统的族群聚居形式,也是一种集体居住建筑。

它高大雄伟,古朴精美,由许多层楼组成,可以容纳很多家庭居住。

寨楼的外形犹如城堡,通常由木材建造,以木梁和土石墙为主要结构。

这些彝族寨楼在保留传统建筑风格的同时,也体现了人们对宗族和家庭的依恋和尊重,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意义。

此外,石林地区还有其他少数民族的地方传统建筑,如白族的民居和彩云寺等。

白族民居通常由石块和木材建成,屋顶呈抬角状,风格独特。

彩云寺是白族的宗教建筑,其建筑形式简洁、优美,以曲尺形的经殿和石砌塔楼为主要特点。

这些地方传统建筑不仅反映了石林地区的民族文化,也是对古代建筑艺术的珍贵遗产。

二、古代文明遗迹除了地方传统建筑,石林地区还有许多古代文明的遗迹。

其中最著名的是石林独特的石灰岩地貌。

石林地貌被誉为“地球的石林”,是由亿万年的地壳运动和水的侵蚀作用形成的。

这些奇特的石柱石峰形态吸引了众多游客的目光,也成为了摄影师和艺术家的创作绝佳素材。

古代文化遗迹方面,石林地区的石质文物特别丰富。

在石林的周边地区,考古学家们发现了许多古代的壁画、岩画和石刻,这些文化遗迹记录了古代人们的生活和信仰。

比如,在石林景区内的一些溶洞中,发现了许多彝族的石刻和壁画,这些石刻和壁画描绘了彝族的宗教信仰、祭祀活动等内容,对研究彝族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另外,在石林地区还发现了一些古代的墓葬和祭祀用地,这些遗迹提供了石林地区古代文明的研究资料,对于揭示当地历史和文化发展具有重要价值。

云南石林景点的详细介绍

云南石林景点的详细介绍

云南石林景点的详细介绍云南石林,又称“大观石林”,是位于中国云南省昆明市东南部的一处独特的自然景观。

它是中国著名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之一,也是世界自然遗产和世界地质公园。

景点特色:1. 巨大石柱:石林的主要特色是数以千计的巨大石柱,它们像是从地面长出来的巨石森林,因此得名“石林”。

这些石柱形状各异,有的如树木一般挺拔,有的如巨石塔楼般雄伟。

2. 多彩的石峰:石林地质结构复杂,形成了各种各样的石峰,其中以钟乳石峰最为著名。

这些石峰色彩斑斓,形态奇特,给人以惊叹的视觉享受。

3. 石林湖泊:石林内还有一些美丽的湖泊,湖水碧绿清澈,倒映着周围的石柱和石峰,营造出迷人的水景。

4. 多民族文化:石林地区是云南省多民族聚居的地方,游客在游览石林的同时,还可以了解到当地彝族、白族等少数民族的风土人情和民俗文化。

游览线路:石林景区内设置了多个游览线路,游客可以根据时间和兴趣选择适合自己的线路。

其中主要的线路包括:1. 一线天:是石林内最具代表性的线路,沿途可以观赏到大量奇特的石柱和石峰。

2. 石林湖:游览石林湖区,欣赏湖光山色,领略水乡风情。

3. 香格里拉广场:这里是观赏整个石林全景的最佳位置,也是拍摄美丽照片的绝佳地点。

4. 竹筏漂流:在石林湖区还可以体验竹筏漂流,漫游在碧绿的湖水上,感受水上风光。

Tips:1. 石林地区气候多变,请根据季节穿着合适的衣物,注意防晒和保暖。

2. 需要大量步行,建议穿着舒适的鞋子,方便游览。

3. 石林内游览区较大,建议提前规划好行程,合理安排时间。

4. 石林区有少数民族居住,尊重当地的民族风俗和习惯。

云南石林以其独特的地质景观和多样的民族文化吸引着无数游客前来探索和领略。

无论您是自然爱好者还是文化探索者,石林都会为您带来难忘的旅行体验。

昆明石林奇石罗列感受自然鬼斧神工

昆明石林奇石罗列感受自然鬼斧神工

昆明石林奇石罗列感受自然鬼斧神工昆明石林,位于中国云南省,是世界著名的石林地貌景观,也是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和国家地质公园。

石林以其独特的石笋奇观和奇石罗列而闻名于世,每年吸引着大量的游客前来观赏。

本文将通过对昆明石林中各种奇石的描述,展现自然鬼斧神工的壮丽景象。

一、飞来石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座巨大而高耸的石柱——飞来石。

这座石柱高约20米,形状如同一根尖耸入云的大柱子。

整个石柱呈灰黑色,充满了历史的沧桑感。

站在远处观望,它仿佛一架稳稳地悬浮在地球上的巨大飞机,令人不禁产生敬畏之情。

不光是外貌有特点,这座飞来石还有许多传说。

相传它是一块从天而降的神奇石头,经历了千百年的风雨洗礼,才形成了今天的模样。

无论是否相信这些传说,这座飞来石都是昆明石林中最引人注目的景观之一。

二、花岗岩迷宫穿过飞来石,来到了昆明石林的花岗岩迷宫区域。

这里到处是错综复杂、纵横交错的石头通道。

花岗岩迷宫的石头质地坚硬,表面光滑,犹如被巨斧凿刻而成的立体画廊。

沿着迷宫的小道行走,周围的景色时而沉静,时而陡峭,仿佛一幅个性鲜明的画作,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

迷宫中有许多石墙、石柱,形成了一个个小型的天然迷宫,让人在其中迷失方向,感受到神秘感十足的冒险体验。

三、石笋景区离开花岗岩迷宫,来到了昆明石林最壮丽的石笋景区。

这里的奇石数量众多,形状各异,如同一座座插在地上的石笔。

石笋的高度有的只有几米,有的则高达十余米,宛如森林中的巨人。

它们站在一片平坦的地面上,犹如自然界中最壮美的景观。

其中最著名的是卧龙石、石屏石等。

卧龙石,顾名思义,形状如同一条卧在地上的巨龙。

龙头高高翘起,龙身盘踞在地,身姿威严,栩栩如生。

这座石笋既壮丽又庄重,给人一种神圣庄严的感觉。

而石屏石则类似于一座高大的城堡。

它的形状独特,上宽下窄,如同一座巨大的石屏幕,给人以震撼的视觉效果。

四、人头石与动物石除了石笋景区,昆明石林还有许多像人或动物的奇石。

人头石是其中之一。

它形状像一颗巨大的头颅,面容丰腴,神态安详。

云南石林景区讲解导游词(精选6篇)

云南石林景区讲解导游词(精选6篇)

云南石林景区讲解导游词云南石林景区讲解导游词(精选6篇)作为一名可信赖的导游人员,往往需要进行导游词编写工作,导游词一般是根据实际的游览景观、遵照一定的游览路线、模拟游览活动而创作的。

那么导游词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云南石林景区讲解导游词,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云南石林景区讲解导游词篇1各位朋友,誉为“天下第一奇观”和“阿诗玛故乡”的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石林,位于昆明市东南78公里的石林彝族自治县境内,面积1100平方公里,保护区350平方公里,是世界上唯一地处亚热带高原地区的喀斯特地质地貌奇观,石林景区包括“二林、二湖、二洞、一瀑、一园”八个片区,分别是大、小石林,乃古石林;长湖、月湖;奇风洞、芝云洞;大叠水瀑布;圭山国家森林公园。

石林风景名胜区于1931年建园,经过多年的建设发展,云南石林已与重庆武隆、贵州荔波组合申报成为了“中国南方喀斯特”世界自然遗产,同时它也成为首批世界地质公园、国家级风景名胜区、5A级景区、国家地质公园。

今天我们要游览的石林景区位于整个风景名胜区的中心位置,我们主要游览的是大、小石林两个片区,面积11.92平方公里,行程约6公里,需要游览两个半小时。

石林湖各位请看镌刻在石柱上的世界地质公园和世界自然遗产徽标。

2004年2月13日,石林被评选为首批世界地质公园,2007年6月27日,被列为世界自然遗产名录。

现在呈现在大家眼前的是著名的“石林湖”。

它是根据周恩来总理建议而修建的。

1955年4月,周恩来总理、陈毅元帅到石林游览,周总理看到这里的洼地里只有很少的水,再看看石林的景观,说“有山要有水,有水就不枯燥了!”各位请看,在这丛丛石峰中有一石酷似传说中的观音,所以也有人把此湖称为“观音湖”。

云南石林景区讲解导游词篇2各位游客朋友们,大家好,我是今天的导游员小段,正如我的名字一样,我要带领大家一小段休憩,一小段旅行,一小段收获。

有一句话这样说:人的身体和心灵必须有一个在路上。

世界遗产之―云南石林

世界遗产之―云南石林

世界遗产之―云南石林云南石林是地质学上的“石林”这个术语的发源地,它地处滇东高原腹地,位于石林彝族自治县境内,是一个集自然风光、民族风情、休闲度假、科学考察为一体的著名大型综合旅游区。

石林以喀斯特景观为主,以“雄、奇、险、秀、幽、奥、旷”著称,具有世界上最奇特的喀斯特地貌景观,在世界地学界享有盛誉。

云南石林被誉为“世界喀斯特的精华”、“造型地貌天然博物馆”,石牙、峰丛、溶丘、溶洞、溶蚀湖、地下瀑布、地下河等喀斯特景观在这里都可以看到,这种令人惊叹的地质奇观是如何形成的呢?大自然三亿年的杰作石林是地球演化的杰作,经历了近三亿年沧桑巨变,最初的石灰岩形成于大海之中。

在2.7亿年前的早二叠纪时代,石林地区为海洋环境,海底沉积形成了数百米厚的石灰岩,后经地壳抬升,石林地区处于湿热古海岸边缘,溶蚀形成了最早期的石林。

紧随其后的火山熔岩喷溢,使石林被厚厚的玄武岩覆盖。

漫长的中生代至新生代早期,石林地区一直处于剥蚀夷平状态。

约六千万年前的喜马拉雅运动,使石林地区掀斜抬升,转为内陆山间湖泊环境。

之后,石林地区继续抬升,向现代高原河谷环境演进。

在持续的抬升过程和不同的地理、气候条件下,可溶性岩石――碳酸盐岩被两组以上垂直裂隙切割,又经水、生物等沿裂隙溶蚀,随着溶沟的加深加宽,石柱被分隔出来而成为形态万千的石林奇观,石林地貌也处在继承、更替和叠置的演变中,老的石林逐渐消失,新的石林不断形成。

这期间石林还被炽热的火山熔岩烘烤过,也被广阔的湖水淹没过,石林的形成是一部真正的地质传奇。

它涵盖了地球上众多的喀斯特地貌类型,分布世界各地的石林仿佛汇集于此,其石牙、峰丛、溶丘、溶洞、溶蚀湖、瀑布、地下河错落有致,是典型的高原喀斯特生态系统和最丰富的立体全景图。

今天,云南石林已经被开辟为世界地质公园,受到严格的保护。

石林于1982年被命名为首批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2001年被命名为首批国家地质公园,2008年被命名为首批国家5A级旅游景区,2007年6月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2011年成为国土资源部“国土资源科普基地”。

以云南石林为例的中国世界遗产地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以云南石林为例的中国世界遗产地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遗产保护YICHAN BAOHU以云南石林为例的文化与自然遗产代表着人类的历史、文化和文明。

文化遗产是一种珍贵而又不可再生的资源,因此,保护这些独特的文化遗产是全人类的责任。

在《中国南部喀斯特世界遗产名录》中,云南石林被定义为“既有独特的地形景观,又有独特的自然景观”;而在审美层面,则是“最佳的自然景观,独特的自然美,尤其是在审美层面上有特殊的价值”;在文化遗产方面,云南石林“独树一帜,既有极高的观光价值,又有极高的科普、科研意义”;从自然与科学的层面来看,“其集合了剑形喀斯特的典型特质,不仅历史悠久,而且种类复杂多样,在世界范围内的石林喀斯特中占据重要位置”。

 ▚世界遗产开发的基础理论世界遗产基本概念“世界文化遗产”是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国际文“世界遗产”是人文和自然的遗产,是最有价值的人文与天然风貌,同时也是全人类不可或缺的宝贵财富。

2011年7月至今,已经有936处遗产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包括725处人文遗产、183处天然遗产和28处复合遗产。

为使这些世界遗存得以永续利用,联合国基金会、教科文组织等正致力于与部分世界遗存地区的地方机构进行协作,协助推动一些有利于其生存的行业发展。

现如今,在全球范围内,许多合作计划都取得了巨大的成效,许多濒临灭绝的世界遗产能够得以完整存留,并得到更好的保护。

041042化遗产理事会共同认定的,是人类文明不可代替的稀有财富。

无论是在历史、艺术领域还是在科学、自然领域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和存在意义(孙克勤,2005年)。

由《世界遗产公约》可知,遗产概念主要包括世界文化遗产、自然遗产与文化景观遗产。

世界遗产的作用与价值世界文化遗产的载体十分丰富,主要以历史名城、风景名胜、建筑物、古遗址的形式存在,它们向人们展现出了一个丰富多彩的文明世界。

这些风格迥异的文化遗产大部分都以艺术创造、科学应用、科技创造为特征,代表了人们的智力成果。

“自然遗产”是指“世界遗产”在整个地球的生态和环境变化中所扮演的角色,包括“自然”和“人文”两个方面。

石林在什么地方为什么叫它石林_石林位于哪里被称为石林的原因

石林在什么地方为什么叫它石林_石林位于哪里被称为石林的原因

石林在什么地方为什么叫它石林_石林位于哪里被称为石林的原因云南石林向来有天造奇观的美名,它的形态和结构不是人能够实现的,它完全是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之作,这主要是由于它的喀斯特地貌的结果。

云南石林是我国第一批被列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的景点之一。

那么,石林在什么地方为什么叫它石林?石林位于哪里呢?下面小编为你揭秘。

石林位于哪里被称为石林的原因石林风景名胜区,石林地质公园位于云南省石林彝族自治县境内,距省会昆明市约78公里,保护区总面积约350平方公里。

建园于1931年的石林公园,1982年被国务院列为中国首批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之一,是我国著名的旅游胜地,也是世界闻名的喀斯特地区之一,被人们赞誉为“天下第一奇观”。

大约在2亿多年以前,这里是一片汪洋大海,沉积了许多厚厚的大石灰岩。

经过了后来的地壳构造运动,岩石露出了地面。

约在200万年以前,由于石灰岩的溶解作用,石柱彼此分离,又经过常年的风雨剥蚀,形成了今天这种千资百态的石林。

石林地区,奇峰怪石,平地挺起。

有的矗立如林,有的峻拔如墙。

有的石峰高达三四十米,也有的只有几米。

天晴时,石峰呈灰白色,下雨时则变为赫黑色。

置身石林,不仅可以得到自然美的享受,还可以了解当地风土人情。

石林简介石林是被誉为“天下第一奇观”和“阿诗玛故乡”的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

位于昆明市东南78公里的石林彝族自治县境内,面积1100平方千米,保护区350平方千米,是世界上唯一处于亚热带高原地区的卡斯特地质地貌奇观。

石林景区包括“二林、二湖、二洞、一瀑、一园”八个片区,它们分别是大小石林;长湖和月湖;奇风洞和芝云洞;大叠水瀑布以及圭山国家森林公园。

石林风景名胜区于1931年建立,经过多年的建设发展,现已经成为“中国南方喀斯特”世界自然遗产、首批世界地质公园、国家风景名胜区、5A级景区。

石林主要景点小石林小石林(阿诗玛景区),宽厚墩实的石壁像屏风一样,将小石林(阿诗玛景区)分割成若干园林。

小石林(阿诗玛景区)里最有名气的景点当数“阿诗玛”,当夜幕降临,彩灯映照,更是五彩斑斓,妩媚动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世界遗产之—云南石林
作者:
来源:《青年与社会》2017年第17期
云南石林是地质学上的“石林”这个术语的发源地,它地处滇东高原腹地,位于石林彝族自治县境内,是一个集自然风光、民族风情、休闲度假、科学考察为一体的著名大型综合旅游区。

石林以喀斯特景观为主,以“雄、奇、险、秀、幽、奥、旷”著称,具有世界上最奇特的喀斯特地貌景观,在世界地学界享有盛誉。

云南石林被誉为“世界喀斯特的精华”、“造型地貌天然博物馆”,石牙、峰丛、溶丘、溶洞、溶蚀湖、地下瀑布、地下河等喀斯特景观在这里都可以看到,这种令人惊叹的地质奇观是如何形成的呢?
大自然三亿年的杰作
石林是地球演化的杰作,经历了近三亿年沧桑巨变,最初的石灰岩形成于大海之中。

在2.7亿年前的早二叠纪时代,石林地区为海洋环境,海底沉积形成了数百米厚的石灰岩,后经地壳抬升,石林地区处于湿热古海岸边缘,溶蚀形成了最早期的石林。

紧随其后的火山熔岩喷溢,使石林被厚厚的玄武岩覆盖。

漫长的中生代至新生代早期,石林地区一直处于剥蚀夷平状态。

约六千万年前的喜马拉雅运动,使石林地区掀斜抬升,转为内陆山间湖泊环境(路南古湖)。

之后,石林地区继续抬升,向现代高原河谷环境演进。

在持续的抬升过程和不同的地理、气候条件下,可溶性岩石——碳酸盐岩被两组以上垂直裂隙切割,又经水、生物等沿裂隙溶蚀,随着溶沟的加深加宽,石柱被分隔出来而成为形态万千的石林奇观,石林地貌也处在继承、更替和叠置的演变中,老的石林逐渐消失,新的石林不断形成。

这期间石林还被炽热的火山熔岩烘烤过,也被广阔的湖水淹没过,石林的形成是一部真正的地质传奇。

它涵盖了地球上众多的喀斯特地貌类型,分布世界各地的石林仿佛汇集于此,其石牙、峰丛、溶丘、溶洞、溶蚀湖、瀑布、地下河错落有致,是典型的高原喀斯特生态系统和最丰富的立体全景图。

今天,云南石林已经被开辟为世界地质公园,受到严格的保护。

石林于1982年被命名为首批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2001年被命名为首批国家地质公园,2008年被命名为首批国家5A级旅游景区,2007年6月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2011年成为国土资源部“国土资源科普基地”。

中国唯一多省联合申遗项目
“中国南方喀斯特”是中国的世界自然遗产,2007年被收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世界遗产名录》,2014年得到了增补,现由云南石林、贵州荔波、重庆武隆、广西桂林、贵州施秉、重庆金佛山和广西环江七地的喀斯特地貌组成。

1991年,云南省开始尝试将位于昆明以东的石林风景区申遗的道路。

后经过不断增补,这个世界遗产项目变成了今天的“中国南方喀斯特”,面积占整个中国喀斯特面积的55%,并主要分布在以云贵高原为中心的云南、贵州、广西、重庆等地。

其总面积达14.6万公顷,其中提名地(核心区)面积4.8万公顷。

据介绍,受青藏高原隆起等影响,演化至今的“中国南方喀斯特”,已完整形成了一个热带、亚热带喀斯特上升发育区的结构系统和演化序列,对研究现代区域水文网及长江三峡的形成等都提供了宝贵的地貌证据,在世界上也是少有的。

喀斯特(KARST)即岩溶,是水对可溶性岩石(碳酸盐岩、石膏、岩盐等)进行以化学溶蚀作用为主,流水的冲蚀、潜蚀和崩塌等机械作用为辅的地质作用,以及由这些作用所产生的现象的总称。

由喀斯特作用所造成地貌,称喀斯特地貌(岩溶地貌)。

采用系列申报策略的理由是:中国南方喀斯特是一个连贯的地区,其重要性得到了科学界普遍公认,拥有许多对国内、地区以及国际均有重大意义的喀斯特区域。

中国南方喀斯特面积太大,很难找到一个能完全代表其喀斯特的发育演化和地貌多样性的点,所以采用系列申报的方法是合理的。

虽然申报国认为该系列的每个提名地都有资格入选《世界遗产名录》,但采用系列申报策略可以保证所选择的点是在一个连贯的框架内进行,且整个中国南方喀斯特地区的地貌多样性可作为一个整体得以反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