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科检查 骨盆测量
产科检查骨盆测量资料讲解

一过性胎心率变化:
•加速:子宫收缩后胎心率基线暂时增加 15bpm以上,持续时间>15秒。胎儿良好。
•减速:指随宫缩出现的短暂性胎心率减慢。
•早期减速 它的发生与子宫收缩几乎同时开 始,子宫收缩后即恢复正常,幅度不超过 40bpm(如图).早期减速一般认为是胎头受压, 脑血流量一时性减少(一般无伤害性)的表现。
– 测宫高腹围、计数胎动、监测胎心音,判断 胎位、胎盘位置、成熟度。
– 羊膜镜检查,判断胎儿安危; – 胎儿心电图监测;
胎儿电子监测
通过连续观察记录胎心率、胎动、宫缩 的变化,判断胎儿宫内安危: 胎心率的监测:胎心率基线及一过性胎 心率变化:
胎心率基线:
•定义:在无胎动、无宫缩或宫缩间期记录的FHR。
• 以上两径线可相对反映骨盆入口横径大小。 – 骶耻外径(EC):产妇侧卧,上腿伸直,下腿
弯曲,测耻骨联合上缘中点到第五腰椎棘突 下的距离,正常值18~20cm。 • 此径线可间接推测骨盆入口前后径的大小。
测量髂棘间径及髂脊间径示意图 髂棘间径及髂脊间径体表标记
骶耻外径测量
骶耻外径体表示意图
• 坐骨结节间径(TO)两坐骨结节内侧间 的距离,代表骨盆出口的横径。正常值 8.5~9.5cm。可用柯氏骨盆出口测量器 测,或用检查者拳头测量,若能容纳成 人手拳,则> 8.5cm。
• 变异减速:宫缩开始后胎心率不一定减 慢。减速与宫缩的关系并不是恒定的。 但在出现后,下降迅速,幅度大(60- 80bpm),持续时间长,而恢复也迅速 (图142)。一般认为变异减速系因子宫 收缩时脐带受压兴奋迷走神经所致。
• 晚期减速 子宫收缩开始后一段时间 (多在高峰后)出现胎心音减慢,但下 降缓慢,持续时间长,恢复亦缓慢(图 143),晚期减速是胎儿缺氧的表现,它 的出现应对胎儿的安危予以高度注意。
骨盆的测量方法实训报告

一、实训目的本次实训旨在通过实际操作,掌握骨盆的测量方法,了解骨盆测量在临床医学中的应用,提高对骨盆形态、大小及功能异常的认识,为今后的临床工作打下基础。
二、实训时间2023年X月X日三、实训地点XX医学院附属医院妇产科四、实训内容1. 骨盆外测量(1)测量工具:软尺、直角尺、测量带子等。
(2)测量方法:①髂嵴间径:被测者站立,两脚并拢,测量两侧髂嵴最突出点之间的距离。
②髂棘间径:被测者站立,两脚并拢,测量两侧髂棘最突出点之间的距离。
③骶耻外径:被测者仰卧,双腿弯曲,测量耻骨联合上缘至骶骨下缘的距离。
④大转子间径:被测者站立,两脚并拢,测量两侧大转子之间的距离。
⑤坐骨结节间径:被测者仰卧,双腿弯曲,测量两侧坐骨结节之间的距离。
⑥耻骨弓角度:被测者仰卧,双腿弯曲,测量耻骨联合上缘至耻骨结节下缘的直线与两侧大腿外侧缘的夹角。
2. 骨盆内测量(1)测量工具:骨盆测量器、阴道窥器、探针等。
(2)测量方法:①骶耻内径:被测者仰卧,双腿弯曲,使用骨盆测量器测量耻骨联合上缘至骶骨下缘的距离。
②坐骨棘间径:被测者仰卧,双腿弯曲,使用探针测量两侧坐骨棘之间的距离。
③坐骨切迹宽度:被测者仰卧,双腿弯曲,使用阴道窥器观察两侧坐骨切迹的宽度。
五、实训结果与分析1. 骨盆外测量结果本次实训中,我们对多名女性受试者进行了骨盆外测量,测量结果如下:(1)髂嵴间径:平均值为X cm。
(2)髂棘间径:平均值为Y cm。
(3)骶耻外径:平均值为Z cm。
(4)大转子间径:平均值为A cm。
(5)坐骨结节间径:平均值为B cm。
(6)耻骨弓角度:平均值为C°。
2. 骨盆内测量结果本次实训中,我们对多名女性受试者进行了骨盆内测量,测量结果如下:(1)骶耻内径:平均值为D cm。
(2)坐骨棘间径:平均值为E cm。
(3)坐骨切迹宽度:平均值为F cm。
通过对受试者骨盆测量结果的分析,我们可以初步了解受试者的骨盆形态、大小及功能状况,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
产科骨盆测量作业指导书

产科骨盆测量作业指导书测量时期以妊娠30〜34周为宜。
【操作方法及程序】(一)骨盆内测量测量时孕妇取膀胱截石位。
1.骶耻内径(对角径DC) 为耻骨联合下缘至骶岬上缘中点的距离,正常值为12.5〜13cm(>11.5cm)。
检查者将一手的示、中指伸人阴道,用中指尖触到骶岬上缘中点,示指上缘紧贴耻骨联合下缘,用另手示指正确标记此接触点,中指尖至此点的距离即为对角径。
若测量时阴道内的中指尖触不到骶岬,表示对角径值>12. 5cm。
2.坐骨棘间径(中骨盆平面横径)测量两侧坐骨棘间径的距离,正常值为10cm(横指)。
方法是以一手的示、中指放人阴道内,分别触及两侧铯骨棘,估计其间距离。
3.坐骨切迹宽度代表中骨盆后矢状径,其宽度是坐骨棘与骶骨卜'部间的距离,即骶棘韧带的宽度,如能容纳3横指为正常,否则属中骨盆狭窄。
(二)骨盆外测量可对骨盆大小、形态做间接判断。
1.髂前上棘间径孕妇取伸腿仰卧位,测量两髂前上棘外缘的距离,正常值为23〜26cm。
2.髂棘间径孕妇取伸腿仰卧位,测量两髂嵴外缘最宽的距离,正常值为25〜28cm。
以上两径线可间接推测骨盆人口横径长度。
3.骶耻外径孕妇取左侧卧位,右腿伸直,左腿屈曲,测量第5腰椎棘突下至耻骨联合上缘中点的距离,正常值为18〜20cm。
此径线间接推测骨盆入口前后径的长度。
4.坐骨结节间径(出口横径)孕妇取仰卧位,两腿弯曲,双手紧抱双膝,测量两侧坐骨结节内侧缘的距离,正常值为8cm,此乃直接测出骨盆出口横径的长度。
若此径<7cm,应测量出口后矢状径。
5.出口后矢状径检査者将戴有指套的右手示指伸入孕妇肛门后向骶骨方向,拇指置于孕妇体外骶尾部,两指共同找到骶尾尖端,将尺放于坐骨结节径线上,用汤姆斯出口测量器一端放于坐骨结节间径的中点,另一端放于骶骨尖端处,测量器刻度标出的数字即为出口后矢状径长度,正常值为8〜9cm。
出口后矢状径与坐骨结节间径的和>15cm时,表明骨盆出口无明显狭窄。
妇产科骨盆测量实训报告

妇产科骨盆测量实训报告今天的实训让我觉得既紧张又兴奋。
说到妇产科,大家首先想到的肯定是那些可爱的宝宝,还有妈妈们的幸福。
可是,骨盆测量这个话题,一开始让我觉得有点无聊,直到我亲身体验,哎呀,真是大开眼界!说实话,听到“骨盆”这两个字的时候,我的脑子里满是问号。
这东西跟我们有什么关系呢?但当我看到老师娓娓道来,才意识到,这可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背后可是蕴藏着无数的科学道理。
骨盆测量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它可是帮助我们了解妈妈们在怀孕期间的身体变化,确保她们和宝宝都能安全、健康地度过这段特殊的时光。
骨盆的宽度、深度,甚至是角度,都能影响到分娩的顺利程度。
听到这里,我心里那个佩服啊,真的是没得说,医学真是个神奇的领域。
老师在讲解时,把这些专业名词都说得通俗易懂,真的是既幽默又有趣。
有时候他还开玩笑,像是说“这骨盆,就像一个房子的门,宽了,进得去,窄了,就得费点劲儿。
”我笑得差点喷出来,没想到这个问题可以这么形象。
然后,轮到我们亲自上手测量了,心里那个激动啊,像是上了战场。
我们分成小组,每组配备一把测量工具,真是看得我眼花缭乱。
说实话,一开始我有点手忙脚乱,不知道从哪儿下手。
不过,慢慢地,我跟着小组里的同学们,学着用工具,心里渐渐有了底。
每一次测量都小心翼翼,生怕出错。
老师时不时地走过来,给我们加油打气,真是让人感受到一种团结的力量。
测量的过程其实还蛮有趣的。
有同学因为紧张,手一抖,把工具都弄掉了,结果大家都笑得前仰后合。
还有的同学因为想要比别人测得更准,结果测了个差不多,但嘴上还硬着说:“这就叫做宽容大度!”哈哈,真的是笑点不断。
通过这样的互动,大家不仅学到了知识,还拉近了彼此的距离。
心里暖暖的,觉得实训真的是一件幸福的事。
老师总结的时候,提到了一些骨盆测量的实际应用。
这让我想到了那些未来的妈妈们,她们每一次检查都是在为迎接新生命做准备。
想到这里,我心里不禁感慨,自己能参与到这样的工作中,真是个幸运的人。
妊娠期妇女的护理 骨盆测量 妇产科护理课件

骨盆外骨测盆量外—测—量骶—耻—外骶径耻外径(EC)
间接推测骨盆入口前后径
孕妇左侧卧位,右 腿伸直,左腿弯曲。 第5腰椎棘突下至 耻骨联合上缘中点 的距离,正常值为 18-2Ocm
骨盆外测骨量盆—外—测坐量骨—结—节出间口径横径
孕妇取仰卧位,两腿弯曲,双 手抱双膝,测量两坐骨结节内 侧缘的距离,正常值为8.59.5cm,若小于8cm,测出口后矢 状径。
入口平面 出口平面
横径 前后径
骨盆外测量
髂棘间径 23-26cm 髂嵴间径 25-28cm 骶耻外径 18-20cm
横径 坐骨结节间径8.5-9.5cm 耻骨弓角度90度
骨盆测量
骨盆测量的临床意义
• 了解骨盆的大小和形态 • 判断分娩方式
骨盆测量
外测量
内测量
骨盆外测量——骼棘间径
孕妇取伸腿仰卧位,两髂前上 棘外缘的距离,正常值为2326cm
间接推测骨盆入口横径
骨盆外骨测盆量外—测—量骼—嵴—间径髂棘间径(IS)
孕妇取伸腿仰卧位,测量两 髂嵴外缘最宽的距离,测—量出—口—后出矢口状后径矢状径
坐骨结节间径中点至骶骨尖 端的长度,正常值为8-9cm
出口横径与出口后矢状径之和大于15cm, 一般胎儿可以娩出
骨盆外测量——耻骨弓角度
用两拇指尖,斜着对拢,放置于耻骨联合下缘,左右两拇指平放 在耻骨降支上面,测量两拇指间的角度,正常值为90度,小于80 度为不正常。
产科四步触诊法操作流程

产科四步触诊法操作流程产科四步触诊法是产科医生进行孕妇产前检查时常用的一种方法,它通过四个步骤来检查胎儿的位置、大小、胎位以及胎头下降程度等重要指标。
下面我们就来详细了解一下这一操作流程。
第一步:腹部触诊腹部触诊是最常用的孕妇产前检查方法之一。
产科医生通过手掌在孕妇腹部进行轻柔的按压来判断胎儿的位置、大小和胎位。
具体操作方法是,首先让孕妇平躺在床上,然后医生用手掌按压孕妇的腹部,同时观察孕妇的表情和胎儿的动静,以判断胎儿的位置是否正常。
第二步:骨盆测量骨盆测量是通过测量孕妇的骨盆大小来评估胎儿是否能够顺利通过产道的一种方法。
具体操作方法是,将医用卷尺放置在骨盆的最宽处,测量其距离,然后根据孕妇的身高、体重等因素,计算出孕妇的骨盆大小是否适合分娩。
第三步:阴道触诊阴道触诊是通过手指触摸孕妇阴道来判断胎儿的位置和胎头下降程度的一种方法。
具体操作方法是,医生戴上手套,然后用手指轻柔地触摸孕妇的阴道口,通过感觉胎儿的头部位置和下降程度,来确定分娩的时机和方式。
第四步:直肠触诊直肠触诊是通过手指触摸孕妇直肠来判断胎儿的位置和胎头下降程度的一种方法。
具体操作方法是,医生戴上手套,然后将涂有润滑剂的手指插入孕妇的直肠,通过感觉胎儿的头部位置和下降程度,来进一步确定分娩的时机和方式。
总结:产科四步触诊法是一种非常常用的产前检查方法,它可以帮助医生判断胎儿的位置、大小、胎位以及胎头下降程度等重要指标,从而更好地指导分娩的时机和方式。
在具体操作时,医生需要严格遵守操作规程,确保检查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同时,孕妇也需要积极配合医生的操作,保持放松和舒适的状态,以便让医生更好地完成检查。
实训骨盆外测量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掌握骨盆外测量的基本方法和步骤;2. 了解骨盆外测量的临床意义;3. 提高临床技能,为以后从事妇产科工作打下基础。
二、实验时间2023年10月25日三、实验地点解剖实验室四、实验对象实验组:女性志愿者5名对照组:无五、实验材料1. 骨盆模型;2. 皮尺;3. 骨盆测量尺;4. 记录表。
六、实验方法1. 实验组:将骨盆模型放置在实验台上,按照实验步骤进行骨盆外测量;2. 对照组:无实验操作。
实验步骤:1. 髂棘间径:将皮尺的一端放在骨盆模型的一侧髂棘上,另一端放在对侧髂棘上,测量两侧髂棘间的距离;2. 髂嵴间径:将皮尺的一端放在骨盆模型的一侧髂嵴上,另一端放在对侧髂嵴上,测量两侧髂嵴间的距离;3. 骶耻外径:将皮尺的一端放在骨盆模型的一侧骶骨上,另一端放在对侧耻骨上,测量骶骨至耻骨的距离;4. 坐骨结节间径:将皮尺的一端放在骨盆模型的一侧坐骨结节上,另一端放在对侧坐骨结节上,测量两侧坐骨结节间的距离;5. 耻骨弓角度:将皮尺的一端放在骨盆模型的一侧耻骨联合下缘,另一端放在对侧耻骨联合下缘,测量两侧耻骨联合下缘的角度。
七、实验结果实验组骨盆外测量结果如下:1. 髂棘间径:23cm;2. 髂嵴间径:26cm;3. 骶耻外径:19cm;4. 坐骨结节间径:9cm;5. 耻骨弓角度:88°。
八、实验分析1. 实验结果显示,实验组志愿者骨盆外测量结果基本符合正常范围;2. 骨盆外测量是判断骨盆大小和形状的重要方法,对于评估孕妇分娩方式具有重要意义;3. 通过本次实验,掌握了骨盆外测量的基本方法和步骤,提高了临床技能。
九、实验结论本次实训骨盆外测量实验成功完成了实验目的,实验结果基本符合正常范围,为以后从事妇产科工作打下了基础。
十、实验心得1. 骨盆外测量是妇产科临床工作中常用的检查方法,对于评估孕妇分娩方式具有重要意义;2. 在进行骨盆外测量时,要注意操作规范,确保测量结果的准确性;3. 通过本次实验,提高了自己的临床技能,为以后从事妇产科工作奠定了基础。
骨盆内外测量的内容

骨盆内外测量的内容
骨盆内外测量是医学领域中常用的一种检查方法,可以帮助医生了解患者的骨盆结构及相关问题。
通过测量骨盆的各项指标,医生可以判断是否存在异常情况,以便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骨盆内外测量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是骨盆外部的测量,主要是测量骨盆的长度、宽度和高度等指标。
骨盆的长度是指从骨盆上缘到骨盆下缘的距离,宽度是指从左髂嵴到右髂嵴的距离,高度是指从骶骨尖到耻骨联合的距离。
这些指标可以帮助医生了解患者骨盆的大小及形状。
其次是骨盆内部的测量,主要是通过影像学检查来观察骨盆内部的结构。
常用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包括X线、CT和MRI等。
通过这些检查,可以清晰地显示骨盆内部的骨骼、肌肉、脂肪和器官等结构,帮助医生判断是否存在骨折、肿瘤、感染等问题。
骨盆内外测量还可以用于评估骨盆的功能状态。
例如,通过测量骨盆的运动范围和稳定性,可以评估患者的骨盆底肌肉功能,进而指导相关的康复治疗。
骨盆内外测量是一项重要的医学检查方法,能够帮助医生了解患者骨盆的结构及功能情况。
通过这些测量指标,医生可以制定相应的治疗计划,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希望通过这些测量方法的应用,能为更多的患者带来健康和福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FHR变异指FHR有小的周期性波动。 •正常胎心率有一定的波动,范围为10~25bpm (次/分)。 •基线摆动表示胎儿有一定的储备能力,健康; •基线变平即变异消失或静止提示胎儿储备力 丧失。
.
.
.
• 变异减速:宫缩开始后胎心率不一定减 慢。减速与宫缩的关系并不是恒定的。 但在出现后,下降迅速,幅度大(60- 80bpm),持续时间长,而恢复也迅速 (图142)。一般认为变异减速系因子宫 收缩时脐带受压兴奋迷走神经所致。
.
.
.
• 晚期减速 子宫收缩开始后一段时间 (多在高峰后)出现胎心音减慢,但下 降缓慢,持续时间长,恢复亦缓慢(图 143),晚期减速是胎儿缺氧的表现,它 的出现应对胎儿的安危予以高度注意。
– 髂嵴间径(IC):孕妇仰卧,测两髂嵴外缘间 的最宽距离,正常值约25~28cm。
• 以上两径线可相对反映骨盆入口横径大小。
– 骶耻外径(EC):产妇侧卧,上腿伸直,下腿 弯曲,测耻骨联合上缘中点到第五腰椎棘突 下的距离,正常值18~20cm。
•
此径线可间接推测骨盆入口前后径的大小。 .
测量髂棘间径及髂脊间径示意图 髂棘间径及髂脊间径体表标记
.
对角径测量示意图
.
– 坐骨棘间径:测量两坐骨棘间的距离,正常 值10cm。
– 坐骨切迹宽度:代表中骨盆后矢状径,其宽 度为坐骨棘与骶骨下部间的距离。正常能容 纳3横指。
• 以上两径线反应中骨盆是否狭窄。
.
胎儿宫内情况监护:
妊娠早期:确定子宫大小是否与妊周相 符,必要时B超检查。 妊娠中期:判断胎儿大小是否与妊周相 符,监测胎心率。 妊娠晚期:
– 测宫高腹围、计数胎动、监测胎心音,判 胎位、胎盘位置、成熟度。
– 羊膜镜检查,判断胎儿安危; – 胎儿心电图监测; .
胎儿电子监测
通过连续观察记录胎心率、胎动、宫缩 的变化,判断胎儿宫内安危: 胎心率的监测:胎心率基线及一过性胎 心率变化:
胎心率基线:
•定义:在无胎动、无宫缩或宫缩间期记录的FHR。
.
.
一过性胎心率变化:
•加速:子宫收缩后胎心率基线暂时增加 15bpm以上,持续时间>15秒。胎儿良好。 •减速:指随宫缩出现的短暂性胎心率减慢。
•早期减速 它的发生与子宫收缩几乎同时开 始,子宫收缩后即恢复正常,幅度不超过 40bpm(如图).早期减速一般认为是胎头受压, 脑血流量一时性减少(一般无伤害性)的表现。
.
OCT阳性
.
OCT阴性
.
谢
谢
.
.
显示坐骨结节示意图 手拳坐骨结节间径测量
.
骨盆内测量:能较准确测知骨盆大小。
– 对角径:为耻骨联合下缘与骶岬上缘中点间 的距离,正常值12.5~13cm。方法:食指、 中指伸入阴道,用中指尖触及骶岬上缘中点, 食指上缘紧贴耻骨联合下缘,另一手食指标 记接触点,抽出阴道内的食指,测量距离。
– 真结合径:为骨盆入口前后径长度,由对角 径减去1.5~2cm得出。
.
全身体检: 产科体检:
–腹部检查: •视诊:注意腹形、大小有无妊娠纹、手术 疤痕、水肿。 •触诊:注意腹壁紧张度,测宫高、腹围; 四步触诊: •听诊:听诊胎心音。
.
四步触诊
第一步
第二步
第三步
.
第四步
不同胎方位胎心. 音听诊部位
骨盆测量:
外测量:
– 髂棘间径:孕妇仰卧,用骨盆测量尺测两髂 前上棘外缘间的距离,正常值约23~25cm。
.
骶耻外径测量
骶耻外径体表示意图
.
• 坐骨结节间径(TO)两坐骨结节内侧间 的距离,代表骨盆出口的横径。正常值 8.5~9.5cm。可用柯氏骨盆出口测量器 测,或用检查者拳头测量,若能容纳成 人手拳,则> 8.5cm。
• 耻骨弓角度:正常值约90°,小于 80° 为不正常。其弯度与角度反映骨盆出口 大小。
产科检查 骨盆测量
妇产科教研室
.
孕妇监护
产前检查时间:
– 妊娠20周开始。 – 妊娠20~36周期间每4周检查一次。 – 妊娠36周起每周检查一次。 – 高危孕妇,酌情增加产前检查次数。
.
首次检查内容
病史:
– 年龄 – 职业 – 月经史及既往孕产史 – 既往史和手术史 – 预产期推算:末次月经月份减3,日期加7。 – 本次妊娠过程 – 家族史和丈夫健康状况
.
.
.
无激惹试验(NST) 本试验是以胎动 时伴有一时性胎心率加快现象为基础, 故又称胎心率加速试验(FAT)通过本 试验观察胎动时FHR的变化,以了解胎 儿的储备功能。
.
.
催产素激惹试验(OCT) 又称收缩激 惹试验(CST),其原理为用催产素诱导 宫缩并用胎心监护仪记录胎儿心率的变化。 若多次宫缩后重复出现晚期减速,BFHR 变异减少,胎动后无FHR增快,为阳性。 若BFHR有变异或胎动增加后,FHR加快, 但FHR无晚期减速,则为阴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