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梗阻的病理生理

合集下载

肠梗阻病理知识PPT课件

肠梗阻病理知识PPT课件
②在某些绞窄性肠梗阻如肠套叠、肠系膜血管栓塞 或血栓形成,可自肛门排出血性液体或果酱样便.
体征
视诊:可见到肠型和蠕动液、 腹胀情况
触诊:有无腹膜剌激征,有 无包块
叩诊:移动性浊者情况
听诊:肠鸣音情况
直肠指诊
如触及肿块,可能为: A.直肠肿瘤 B.肠套叠的套头 C.低位肠腔外肿瘤
化验检查
血红蛋白值 血细胞比容 尿比重↑ 白细胞、中性粒细胞↑ 血气分析、血电解质、尿素氮、肌酐 呕吐物、粪便。
是机械性梗阻还是麻痹性梗阻
前者多须手术, 后者常不必手术,故鉴别十分重要。
机械性肠梗阻 阵发性腹痛,伴有肠鸣音亢进, 腹部透视见扩大的肠腔内有液平面;
麻痹性肠梗阻 持续性腹胀痛、肠鸣音消失、多 有原发病因存在,X线检查见全部小肠和结肠都胀气。
注意两种情况:
机械性梗阻没有经过合理处理,梗阻上段的肠 管肌肉过度扩张, 终至麻痹,因而临床表现为 腹痛渐渐减轻腹胀则有增加,肠鸣音减弱或消 失;
③腹痛发作时可出现肠型或肠蠕动,病人 自觉似有包块移动.
④腹痛时可听到肠鸣音亢进,有时病人自 己可以听到.
呕吐
①高位小肠梗阻,静止期短,呕吐较频繁, 呕吐物为胃液、十二指肠液和胆汁.
②低位小肠梗阻,静止期可维持1~2天始再 呕吐,呕吐物为带臭味的粪样物.
③绞窄性梗阻,呕吐物可呈棕褐色或血性. ④结肠梗阻时呕吐少见.
梗阻上段肠管坏死穿孔,阵发性的腹痛可能因 此减轻,其形成的腹膜炎也会引起继发性的肠 麻痹,掩盖了原先的机械肠梗阻。
是单纯性梗阻还是绞窄性梗阻
绞窄性梗阻的诊断依据:
1)腹痛剧烈,发作急骤,在阵发性加重之间 仍有持续性腹痛 ,呕吐早、剧烈而频繁;
2)病情发展快,早期可出现休克; 3)腹膜刺激征明显,体温升高,脉率增快,白

肠梗阻

肠梗阻

2. 血运性肠梗阻病理改变
缺血(ischemia)----坏死(necrosis)
3. 机械性肠梗阻病理改变
①慢性不全性肠梗阻病理改变
②急性完全性肠梗阻病理改变
六、病理生理(pathophysiology)
1. 体液丢失
不能进食、呕吐(vomiting)、肠腔积液、三间隙积液、 静脉回流(venous return)受阻、 少尿(oliguria)、代谢性酸中
B. 应用抗生素治疗
C. 立即手术,去除病因 D. 非手术治疗与观察 E. 腹部热敷 1. 机械性肠梗阻可采用
2. 绞窄性单纯性肠梗阻应采取
B型题-2
A. 机械性绞窄性肠梗阻
B. 机械性单纯性肠梗阻
C. 麻痹性肠梗阻 D. 血运性肠梗阻 E. 痉挛性肠梗阻 3. 严重的肠套迭属于
4. 早期蛔虫性肠梗阻多属于
肠梗阻
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普外科 李铁钢
外科学教案
【目的要求】
1. 掌握内容:肠梗阻的病因、病理、病理生理。 2. 熟悉内容: a.肠梗阻分类及病因分类。 b.肠梗阻的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原
则。
3. 了解内容:肠梗阻的临床表现、诊断、治疗、病
理 及具体治疗方法。
【讲授重点】
1 . 急性机械性肠梗阻的病理、病理生理。
B. 肠绞窄(strangulated intestinal obstruction) 阶段 C. 肠坏死穿孔(necrosis and perforation of intestinal)阶段
3: 根据肠梗阻部位分为:
A. 高位肠梗阻(high intestinal obstruction) B. 低位肠梗阻(low intestinal obstruction) (相对概念)

肠梗阻(急腹症)-中西医结合外科学

肠梗阻(急腹症)-中西医结合外科学

3.按梗阻部位分类
(1)高位肠梗阻:发生在空肠上段的小肠梗阻,呕吐症状典型。 (2)低位肠梗阻:发生在回肠下段和结肠的梗阻,腹胀症状典型。
4.按梗阻程度分类
(1)完全性肠梗阻:肛门完全停止排气、排便,而且往往腹痛、腹 胀和呕吐症状典型。还有一种特殊类型的完全性肠梗阻,即闭祥性 梗阻,是由于某一段肠管两端均发生阻塞所致(如肠扭转、结肠肿 瘤等)。 (2)不全性肠梗阻:肛门可以有少量排气、排便,往往无明显的腹 痛、腹胀和呕吐。
③肠壁充血水肿、通透性增加:若梗阻进一步发展,肠内压力逐 渐增高,压迫肠壁血管,致肠壁静脉回流受阻,引起肠壁充血水肿 。由于血运障碍,肠壁通透性增高,肠壁出现小出血点,并有血性 渗出液渗入肠腔和腹腔。 ④肠壁坏死穿孔:当出现动脉血运受阻,血栓形成,肠管可发生 缺血坏死、溃破及穿孔。
3.结肠解剖
结肠包括盲肠、升结肠、横结肠、降结肠和乙状结肠,成人结肠 的平均长度为150cm。在回肠与盲肠之间有一环形肌所组成的回盲 瓣,它能阻止小肠内容物过快地进入大肠,从而得到充分消化和吸 收;又能限制结肠内容物的逆流。升结肠和降结肠分别在腹腔右外 侧和左外侧,均固定于后腹膜。
横结肠位于升、降结肠之间,横结肠与升结肠的交界处称为肝曲 ,与降结肠的交界处称为脾曲。降结肠以下、直肠以上为乙状结肠 ,其系膜长而基底部较窄,活动度大而易发生扭转。结肠的外层纵 肌排列为三个纵行的结肠带,其之间有结肠袋,附近有脂肪垂。肠 系膜上动脉供应右半结肠的血液,肠系膜下动脉供应左半结肠的血 液,结肠静脉血液通过肠系膜上静脉流入门静脉,以及通过肠系膜 下静脉流入脾静脉。
4.结肠生理
结肠的功能是吸收水分和储存粪便。除水分外,葡萄糖和无机盐 也可以在结肠内吸收,吸收功能以右半结肠为主。结肠黏膜所分泌 的黏液可使黏膜滑润,不致因粪便通过而受损伤。结肠的运动迟缓 ,而且不常出现。粪便一般储存在乙状结肠内,平时直肠内无粪便 ,仅在排便前或排便时才有粪便充盈。

肠疾病(肠梗阻)Intestinal_obstruction

肠疾病(肠梗阻)Intestinal_obstruction
2014年12月28日星期 日 Intestinal obstruction
37/77
护理问题
体液不足:与呕吐、禁食、肠腔积液、胃肠减压有关。 疼痛: 与肠内容物运行或通过障碍、手术创伤有关。 舒适的改变: 与肠腔积气、积液有关。 体温升高:与肠腔内细菌繁殖有关。 知识缺乏: 缺乏肠梗阻预防及术前、术后配合相关知 识。 潜在并发症: 肠坏死、肠瘘、腹腔感染、休克 、切口 裂开。 感染的危险:与肠管缺血坏死有关。
梗阻早期,尤其高位,梗阻以下部位残留的气体
和粪便仍可排出。 早期少量的排气排便不能排除肠梗阻的诊断。 绞窄性肠梗阻如肠套叠、肠系膜血管栓塞或血栓 形成,可排出血性液体或果酱样便。
2014年12月28日星期 日 Intestinal obstruction
19/77
临床表现
体征 全身: 1.单纯性肠梗阻:早期多无明显改变。 2.梗阻晚期或绞窄肠梗阻: 口唇干燥、眼窝内陷、皮肤弹性降低或消 失; 尿少或无尿; 脉搏细速、血压下降、面色苍白、四肢发 冷——中毒和休克征象。
完全性肠梗阻 不完全性肠梗阻 急性肠梗阻 慢性肠梗阻
Intestinal obstruction
5/77
小结:机械性肠梗阻原因
1.腹外疝 2.肠粘连和束带 3.肠腔内肿瘤 4.肠外肿瘤压迫 5.先天性肠狭窄 或闭锁 6.肠扭转 7.肠狭窄 8.肠套迭
1
2
3
4
5
6
7
8
2014年12月28日星期 日
Intestinal obstruction
血液浓缩:RBC↑、Hb↑、血细胞比容↑;尿比 重↑ 绞窄性肠梗阻:WBC↑、N↑ 代酸:pH、CO2CP↓ 肠管有血运障碍:呕吐物、粪便隐血阳性 血生化:Na+、K+、CI-、 尿素氮、肌酐变化

肠梗阻知识简答

肠梗阻知识简答

镇江市第一人民医院肠梗阻疾病知识问答【定义】问题1:什么是肠梗阻指肠内容物由于各种原因不能正常运行、顺利通过肠道。

问题2:什么是机械性肠梗阻各种机械性原因导致的肠腔狭窄、肠内容物通过障碍,临床以此型最常见。

问题3:什么是动力性肠梗阻肠壁本身无器质性病变,是神经反射或腹腔内毒素刺激引起肠壁肌肉功能紊乱,使肠内容物无法正常通行。

问题4:什么是血运性肠梗阻由于肠管局部血供障碍导致肠道功能受损、肠内容物通过障碍。

问题5:小肠的分界标志十二指肠空肠悬韧带问题6:为什么小肠是吸收的主要部位(1)吸收面积大。

人的小肠约6m,它的黏膜具有环状皱襞,并拥有大量绒毛和微绒毛,估计总面积达200m2。

(2)小肠内的食物经过多种消化酶的作用后成为结构简单的可溶性的小分子物质,适于吸收。

(3)食物在小肠内停留时间长(3〜8小时),有充分的吸收时间。

(4)小肠绒毛上的平滑肌纤维、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均有助于吸收。

【病因和分类】问题1:按肠梗阻发生的基本原因可以分哪几类机械性肠梗阻、动力性肠梗阻、血运性肠梗阻问题2:动力性肠梗阻的分类及常见情况麻痹性肠梗阻:常见于急性弥漫性腹膜炎、低钾血症及某些腹部手术;痉挛性肠梗阻:继发于尿毒症、重金属中度和肠功能紊乱。

问题3:根据肠壁血运有无障碍分类单纯性肠梗阻:只有肠内容物通过受阻,而无肠管血运障碍。

绞窄性肠梗阻:伴有肠管血运障碍的肠梗阻【病理生理】问题1肠梗阻局部病理生理变化的基本过程梗阻以上肠段蠕动增强、肠腔内积气和几夜、肠壁充血水肿,血供受阻事则坏死穿孔。

问题2:肠梗阻全身的病理生理变化包括哪些1、水、电解质、酸碱平衡失调2、细菌繁殖和毒素吸收3、呼吸和循环功能障碍问题3:高位性肠梗阻出现何种酸碱平衡失调代谢性碱中毒问题4:高位性肠梗阻为何出现代谢性碱中毒呕吐频繁,丢失大量的酸性胃液和氯离子问题5:低位性肠梗阻出现何种酸碱平衡失调代谢性酸中毒问题6:低位性肠梗阻为何出现代谢性酸中毒小肠中的消化液为中性或碱性,丢失的钠、钾离子多余氯离子,同时组织灌注不足、尿量减少均导致酸性代谢产物积聚问题7:为何肠梗阻的病人会出现呼吸和循环功能障碍肠腔大量积气、积液引起腹内压增高,膈肌上抬,影响肺的通气及换气功能;腹内压的增高阻碍了下腔静脉血液的回流,大量体液的丧失,血液浓缩、电解质紊乱、酸碱平衡失调以及细菌的大量繁殖、毒素的释放均可导致微循环障碍。

肠梗阻

肠梗阻

肠梗阻:指肠内容物在肠道中通过受阻。

为常见急腹症,可因多种因素引起。

起病初,梗阻肠段先有解剖和功能性改变,继则发生体液和电解质的丢失、肠壁循环障碍、坏死和继发感染,最后可致毒血症、休克、死亡。

当然,如能及时诊断、积极治疗大多能逆转病情的发展,以致治愈。

病理解剖单纯性完全机械性肠梗阻发生后,梗阻部位以上的肠腔扩张。

肠壁变薄,粘膜易有糜烂和溃疡发生。

浆膜可被撕裂,整个肠壁可因血供障碍而坏死穿孔,梗阻以下部份肠管多呈空虚坍陷。

麻痹性肠梗阻时肠管扩张、肠壁变薄。

在绞窄性肠梗阻的早期,由于静脉回流受阻,小静脉和毛细胞血管可发生瘀血、通透性增加,甚至破裂而渗出血浆或血液。

此时肠管内因充血和水肿而紫色。

继而出现动脉血流受阻、血栓形成,肠壁因缺血而坏死,肠内细菌和毒素可通过损伤的肠壁,进入腹腔。

坏死的肠管呈紫黑色,最后可自行破裂。

病理生理肠梗阻的主要病理生理改变为膨胀、体液和电解质的丢失以及感染和毒血症。

这些改变的严重程度视梗阻部位的高低、梗阻时间的长短以及肠壁有无血液供应障碍而不同。

(一)肠膨胀机械性肠梗阻时,梗阻以上的肠腔因积液积气而膨胀,肠段对梗阻的最先反应是增强蠕动,而强烈的蠕动引起肠绞痛。

此时食管上端括约肌发生反射性松弛,患者在吸气时不自觉地将大量空气吞入胃肠,因此肠腔积气的70%是咽下的空气,其中大部分是氮气,不易被胃肠吸收,其余30%的积气是肠内酸碱中和与细菌发酵作用产生的,或自备注弥散至肠腔的CO2、H2、CH4等气体。

正常成人每日消化道分泌的唾液、胃液、胆液、胰液和肠液的总量约8L,绝大部分被小肠粘膜吸收,以保持体液平衡。

肠梗阻时大量液体和气体聚积在梗阻近端引起肠膨胀,而膨胀能抑制肠壁粘膜吸收水分,以后又刺激其增加分泌,如此肠腔内液体越积越多,使肠膨胀进行性加重。

在单纯性肠梗阻,肠管内压力一般较低,初是常低于8cmH2O。

但随着梗阻时间的延长,肠管内压力甚至可达到18cmH2O。

结肠梗阻止肠腔内压力平均多在25cmH2O。

【疾病名】肠梗阻【英文名】ILEUS【缩写】【别名】BOWE

【疾病名】肠梗阻【英文名】ILEUS【缩写】【别名】BOWE

【疾病名】肠梗阻【英文名】ileus【缩写】【别名】bowel obstruction;ileac passion;intestinal obstruction 【ICD号】K56.7【概述】肠梗阻(ileus)系指肠内容物在肠道中不能顺利通过和运行。

当肠内容物通过受阻时,则可产生腹胀、腹痛、恶心呕吐及排便障碍等一系列症状,严重者可导致肠壁血供障碍,继而发生肠坏死,如不积极治疗,可导致死亡。

肠梗阻是常见的急腹症之一。

【流行病学】1.机械性肠梗阻 发病率约为肠梗阻的90%。

其中绞窄性肠梗阻病死率仍可高达5%~30%。

2.粘连性肠梗阻:发病率约为肠梗阻的40%左右,其中的70%~80%有腹部手术史。

【病因】1.按肠梗阻的原因可分为3类(1)机械性肠梗阻:常见病因有:①肠内异物:肠石、寄生虫、大的胆石及粪块堵塞或嵌顿。

②肠道内息肉、新生物、良恶性肿瘤或淋巴瘤堵塞。

③肠套叠。

④肠先天性异常:包括先天性肠道内闭锁、肠道有先天性的纤维幕或蹼形成、梅克尔憩室狭窄等。

肠先天性异常一般较少见。

⑤肠道或腹膜炎症性病变:如肠结核、克罗恩病、结核性腹膜炎、放射性肠炎及NSAIDs等药物导致的肠道炎性溃疡所致的狭窄等。

⑥肠粘连:常因腹腔或盆腔手术后,或腹腔内慢性炎症性病变(如结核性腹膜炎、克罗恩病等)所致。

手术后发生肠粘连以小肠粘连者为多。

⑦疝:如腹股沟斜疝、腹内疝,包括网膜囊内疝、股疝等发生嵌顿。

⑧肠扭转:扭转多见于肠系膜肿瘤或其基底部狭窄等原因所致。

⑨肠管外肿瘤等压迫:如腹腔内、网膜、肠系膜的巨大肿瘤,腹膜后巨大肿瘤,胰腺假性囊肿等均可使肠管受压,严重者发生肠梗阻。

近年来肠管外压迫所致的肠梗阻有增多的趋势。

(2)运动障碍性肠梗阻:运动障碍性肠梗阻是因肠壁肌肉活动紊乱,导致肠内容物不能运行,而非肠腔内外有机械性因素引起肠梗阻,因此也称为假性肠梗阻。

其病因有:①手术后麻痹性肠梗阻:常见于手术后。

②非手术麻痹性肠梗阻:常见于:A.电解质紊乱(尤以血钾、钠、镁异常多见)。

肠梗阻

肠梗阻

二、病因和分类
4、其他分类法:
①高位性肠梗阻 ②低位性肠梗阻 ③急性完全性肠梗阻 ④慢性不完全性肠梗阻 ⑤闭袢性肠梗阻
三、病理及病理生理
1、各类型的病理变化不全一致:
• 腹痛: • 腹胀:积液、积气。 • 血运障碍(肠壁充血、水肿、增 厚呈暗红色,动脉受阻时呈紫黑 色,肠坏死)。
三、病理及病理生理
复位术 肠切除吻合

肠套叠的几种类型
肠套叠 (intussusception)
肠套叠复位术
肠套叠 (intussusception)
嵌顿或绞窄性腹外疝
以腹股沟斜疝和股疝为多见, 表现有肠梗阻,还有腹外疝的表现。
肠炎性疾病
肠结核 (tuberculosis of intestine) 是结核杆菌侵犯肠道引起的慢 性特异性感染。
肠套叠示意图(2)
肠套叠 (intussusception)
• 临床表现:
• 80%在4m-2yr小儿。 • 腹痛、血便、腹部肿块。
• 诊断:
• 病史、体征、空气或钡灌肠。 • 慢性肠套叠成人多见,多与肿瘤有 关,常可自行复位。
肠套叠 (intussusception)
• 治疗: 1.空气灌肠:疗效90%(压力 60mmHg)。 2.手术:
肠扭转示意图(1)
肠扭转示意图(2)
肠扭转 (Volvulus)
一、原因
系膜发育长。 肠袢重力增加。 体位突然改变或伏位(弯腰)。
肠扭转 (Volvulus)
二、临床表现
• 小肠扭转:青壮年多见,饱食及剧烈 活动等诱发。小儿病例多有先天性肠 旋转不良,常饱餐后剧烈活动诱发, 突然发作剧烈腹痛,绞痛,在脐周, 持续性疼痛阵发性加剧,牵涉腰背部, 屈曲侧卧位,呕吐,有时可扪及有压 痛的扩张肠袢。 X-ray检查符合绞窄性肠梗阻表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肠梗阻的病理生理
局部变化
单纯性机械性肠梗阻 急性完全性肠梗阻 闭袢性肠梗阻
肠梗阻
动力性肠梗阻 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 血容量下降
全身变化
休• 梗阻以上肠蠕动增加,肠腔内积气积液而膨胀 • 梗阻以下肠管瘪陷、空虚或仅存少量粪便
• 扩张肠管与萎陷肠管交界处即为梗阻所在
肠梗阻
12级临床五年制 杨哲宇
病因及分类
• 按梗阻原因分:1、机械性肠梗阻 2、动力性肠梗阻 3、血运性肠梗阻 • 按血运情况分:1、单纯性肠梗阻 2、较窄性肠梗阻 • 按梗阻部位分:1、高位(空肠)梗阻 2、低位(回肠)梗阻 3、结肠梗阻(闭袢性) • 按梗阻程度分:1、完全性梗阻 2、不完全性梗阻
立位
卧位
局部变化
急性完全性肠梗阻
• 完全梗阻 肠腔压力升高 静脉回流受阻
肠壁充血水肿呈暗红色,液体外渗
动脉血运受阻
坏死、穿孔
肠管缺血缺氧呈黑紫色
• 闭袢性肠梗阻:闭袢肠腔内压进行性升高,肠内容物 和细菌大量渗出,引起腹膜炎
局部变化
动力性肠梗阻(麻痹性)
• 肠蠕动减弱或消失、腹胀显著 • 大小肠全部充气扩张
全身变化
水、电解质、酸碱失衡 血容量下降
血容量严重下降、酸碱失调、严重感染等 失酸 失碱
高位梗阻:代碱 低位梗阻:代酸
大量血浆、血液于第三间隙丢失
休克
低血容量性休克、中毒性休克
横隔上升
心、肺功能障碍
腹式呼吸减弱 腹压增高、血容量下降
呼吸异常 心功能异常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