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档案馆建设基本思路与构建

数字档案馆建设基本思路与构建
数字档案馆建设基本思路与构建

数 字 档 案 馆 建 设 基 本 思 路 与 构 建 杭州市档案局 赵建国、林杭顺、陈莉莉、梁凯

【摘 要】随着社会、经济现代化步伐加快和我国加入WTO以后,社会公众对档案、文件的利用需求和要求不断提高。作为国家综合性档案馆责无旁贷的要迎合信息化发展的要求并全面提供档案信息资源为党委、政府领导、市级机关工作服务和社会公众服务。档案馆保存各种文字、图表、声像等不同的馆藏载体及政府部门在其长年的政务工作中积累了大量原始档案资料,当今档案载体及其信息载体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因此,如何加快档案信息化管理工作非常关键。为了更好地使馆藏档案数字化资源融入于社会基础信息资源库,数字档案档案馆建设势在必行。以信息技术为主要特征的知识经济时代,信息化建设已成为评价一个国家信息基础水平的重要标志。档案馆作为社会信息资源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正面临着信息化时代的挑战。当今在档案学理论界开始对数字档案馆进行了讨论和研究,内容涉及数字档案馆的概念、特征、要素、结构以及对国外数字档案馆的关注等方面。数字档案馆较之传统档案馆的在档案的存放时效、查询速度及信息共享方面的优势是明显的,在国外先进国家都已经有了成功的建设运行实例。本文从数字档案馆的建设,以建设的目标、内容、系统、关键技术等方面进行初探,抛砖引玉,供大家参考,请指正批评。

【关键词】信息化 档案 建设

一、数字档案馆的总体建设目标

数字档案馆系统将是一个区域性、开放型的文件、档案信息中心,能够为机关各单位和社会各界人士提供网上档案查询服务,以达资源共享。对有价值的图像、文本、语音、影视、软件和科学数据等多媒体进行收集、组织和规范化再加工,并进行高质量的保存和管理,通过网络提供高速跨库连接的多媒体信息存取服务,促进社会各类信息高效、经济地传递。这将极大地推

动了档案部门信息化工作。

数字档案馆应是一个分布式的大型数据库,即以分布式的海量数据库为支撑,基于检索智能技术和宽带高速网络技术的大型开放、分布式信息库。要充分结合先进的信息技术、主机系统、扫描技术、网络系统、存储技术和安全管理体系。使档案工作提高到全新的管理模式,将带来显著的管理效益和社会效益,重点体现以下几个方面:

规范和制订档案、现行文件的有关标准和相关的信息标准;

规范档案馆业务处理流程,提高办公效率,减轻工作强度,实现办公自动化;

实现档案局与政府机关各部门档案室之间、下属区县(市)档案局(馆)数据及局内各部门的双向信息共享和交流,提高信息使用效率;

整合信息资源,为政府的数据统计和决策提供相应的支持;

推动职能上网和提供档案信息服务,建立一站式网站,面向公众进行服务。

二、数字档案馆建设内容

根据总体建设目标,在整个系统的建设中,包括了以下几个方面的主要内容:总体架构说明

数字档案馆建设包括内网系统(数字化档案系统)、政府外网系统(网上档案馆系统)、外网系统(门户档案系统)三个系统的建设,这三个系统互有区别,又有一定的数据共享联系。

内部局域网主要实现档案馆内部办公自动化、档案数字化综合应用系统。实现无纸化办公,数据信息共享,档案数字化管理,提高办公效率。

政府外网部分即包括与政府部门之间的数据共享,提供政府部门统一的档案管理系统和档案查询系统;同时专网还包括与上下级档案馆系统之间的数据共享,集中数据,方便共享和检索以及档案综合业务处理系统。同时解决档案信息孤岛问题。

外网部分主要是档案门户网站,它将作为展示档案馆整体形象的窗口,同时也成为档案职能部门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的一座桥梁,为社会公众提供大量的开放档案和现行文件信息。

这三个网络根据其功能和用途不同,其保密需求程度不同,根据政府相关文件规定,外网系统与内网及专网之间需物理隔离,专网与内网之间也需逻辑隔离,保证网络系统的安全。建议采用防火墙技术实现内网与专网之间的逻辑隔离,采用安全岛技术实现外网与内网及专网之间的物理隔离。达到数字档案馆特定安全保障体系。

三、数字档案馆系统设计思

1、应用支撑平台总体结构

数字档案馆系统的应用支撑平台逻辑结构如图所示:

综合平台实现体系分解为四个层面的架构。

1.1在架构最底层,是最基础的开发平台,即基于J2EE和ORACLE或DB2的开发体系架构的分布式应用开发环境。

1.2在这个环境之上,是一个中间件平台层。这个中间件平台层提供了可工作于不同应用内容项目中的核心服务功能,作为基础服务平台支撑在其上开发的应用逻辑的运行。这个中间件平台由应用服务器软件(Application Server)、部件化的功能包和相应的二次开发接口组成,例如与CA认证系统的接口。应用服务器(Application Server)推荐使用IBM公司的WebSphere。中间件平台层还包含了3个中间件平台:分布式异源数据交换共享管理中间件、非结构化信息管理中间件、分布式动态工作流管理中间件与检索服务中间件。

1.3在中间件平台之上的是针对不同应用系统的应用逻辑功能。这些应用逻辑功能实现了反映各个应用系统具体工作的内容。

1.4最上层的就是具体的个性化应用界面,实现单点登录和个性化应用集成。

通过这样一个完整、统一的门户支撑架构,数字化档案馆的各种分布式应用系统和网络资源,就被完整地相互交织在一起,起到了相互数据沟通、相互服务调用、相互业务协同的“无缝结合”的情景。

2、数字档案综合应用系统设计

以高速扫描仪、音视频设备为信息入口,将纸张、照片、录音、录像、缩微胶片上的信息转换成电子档案,并将数字化信息的图文数据库存储到海量存储载体中,通过相应的检索技术,实现以“以文本为检索对象,图文转化接口为检索结果”的全文检索,实现数字化信息管理自动化。全面完成档案、文件信息的数字化。

2.1具体内容如下:

建立档案管理参考标准(数字档案是新的载体的档案,与传统档案不同)。建立数字档案管理新规范。

建立档案数字化系统和对馆藏档案进行数字化加工。支持对各种不同类型载体的档案进行数字化处理和转换,完成馆藏档案的数字化。

建立统一数据平台,对各种跨平台数据进行自动交换形成国家规定数据交换格式。

建立数字档案管理平台和业务处理系统。实现网络处理档案局(馆)所有的档案管理业务的工作目标:支持通过网络交换(即电子归档,包括管理信息、数字化档案和数字档案);支持海量存储和检索解决方案(内网、外网);对有文本、图像、图形、音频、视频等不同形式载体的数字档案要有相应的检索和分类方法。

建立区域性档案中心。建立与市政府局各部门和各区县(市)档案馆的档案和政府文件的互联查询资源共享。

2.2主要功能:

在内网上应实现的功能:档案数据采集:(案卷级著录、文件级著录、专题著录、扫描录入、资料著录、图片著录、资料扫描、现行文件著录、多媒体导入)等;档案资源管理:(全宗数据管理、报表管理、业务工作管理、资料数据管理、现行文件数据管理、库房管理等);档案利用发布:(利用管理、综合查询)等系统。

在政府外网上实现的功能: 政府机关、各上下档案馆之间统一的档案管理、数据交换、分布查询等系统。

在互联网上实现的主要功能:政务公开、馆藏指南、网上查档、网上办事等

真正实现“三网”资源共享和信息互动。

3、技术实施原则

数字化档案馆现对纸质资料、视频、音频或缩微胶卷进行电子化处理的目标。由相关机构集中地组织负责资料扫描、加工、查询及相应的管理运作的工作。档案电子化应能适用集中化、大作业量模式,支持集群式复合作业流程。利用高速扫描仪发挥批作业的效率,高效地提取文档数据,对扫描部分详细编目。借助高容量光学存储介质,结合先进的图像处理(扫描、图像压缩算法、转换等)技术,实现大容量图像档案的存储。

4、系统性能要

4.1系统的执行效率

在系统整体结构上采用分布式结构,在档案整理、扫描、人工审核、质量控制等各环节,通过控制中心合理动态分配工作,从而提高系统整体效率和处理能力。对于图像处理来讲,规范操作过程是提高质量及效率的首要条件。因此,在各个环节中应充分考虑系统的处理速度和执行效率。

4.2系统的兼容性

采用将整个业务流程分步骤处理并通过控制中心控制数据流的方式,使整个系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适应不同的业务需求,在针对具体业务进行修改的过程中保持系统体系结构的稳定。同时,还要考虑与其他地区和行业的业务兼容性问题,为今后业务的发展奠定基础。

4.3系统的安全性

针对该系统,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保证在该系统中流转的电子档案的安全性和原始性。

4.3.1用户权限控制

系统需要有分级的权限设置,保证通过身份验证机制有效地杜绝非法访问。

在该系统中,设置以下几种用户权限:

扫描加工权限:相应的人员可以对档案进行扫描加工、质量检查、建索

引;

数据修改及图像编辑权限:有这种权限的人员,对扫描好的电子影像资料进行编辑;

查询权限:查询权限按实际情况进行设置。对各类用户群体操作权限上存在不同,则在对档案的查询权限上就要有所体现。

对应于实际工作中分工不同的用户,对应不同的权限。保证某人有明确的分工以及赋予他对应的权限,保证了工作流的顺畅性和稳定性。

4.3.2备份机制定期对新扫描的档案资料做光盘、磁带备份,为保证系统数据安全。

备份的理由:

由于存储的数字化影像需要很大的硬盘空间,为了保证工作流能长久的快速有效运作,将记录定期的进行备份。备份的同时,删除硬盘上的记录。这样做一方面使得保存的记录方便调阅,一方面使得硬盘空间能保持足够工作的大小。

系统中,可以选择SAN的存储设备作为大容量的存储设备。

4.3.3数据存储的安全性

主要体现在数据查询过程中的身份验证。防止非法用户通过其他手段访问数据库或浏览图像。

4.3.4索引和存储

对数字化文档建索引,其中,索引的两个重要关键字:档案产生时间及档案对应的类别档案的分类等有关标准和规范密级评定及日后的密级调整,涉及一些被查看限制的档案。

存储过程中,按照文件级—>专题级—>全文进行存储。

4.3.5系统的稳定性

软硬件系统配合要合理,硬件上采用高性能的处理机,操作系统采用高效稳定的设置。档案馆信息化工程是一个需要高速度、高智能化、高准确性的应用软件系统,可根据研究、开发、测试情况不断改进完善本方案。

4.4系统结构图

说明

数据库

数字档案馆工程建议使用ORACLE或DB2数据库。

服务器

为节约系统使用的网络带宽,保证系统工作流畅、稳定,提供的影像管理系统使用二台服务器,即数据库服务器和影像服务器。

数据库服务器接受基本档案资料的查询请求。若有关于图像的查询请求,系统自动把图像查询目标定位到影像服务器,由影像服务器负责响应查询终端的图像查询请求。

5、工作流程设计

索引建立

IIS服务器查询工作站

影像服务器存储设备

6、工作流程说明

6.1档案整理

检查档案资料是否存在差错,资料是否齐全。档案资料的准备在扫描作业中是很重要的工作。它需要将档案资料进行整理,以方便快速连续扫描及建档作业,资料破损亦需事先修补。档案的整理工作应该由专门人员进行,按有关部门要求进行整理,按档案的类别、时间进行分类,减少索引的工作量。

对应于不同的扫描方式,资料的整理工作存在着不同。

逐份扫描

每次整理、扫描、索引一份档案资料

适合资料份数较少、每份资料扫描页数较多的情况

批量扫描

整理好的多份资料一次扫描,自动分档,分别索引

适合资料份数较多、能自动建立索引的情况

批量转化

图像文件经O C R转化文本格式文件处理

6.2扫描加工

扫描人员登录,系统会自动记录其扫描员工号,连同系统时间,自动导入到数据库中,此数据和原始数据库系统数据关联,建立电子影像和原始数据库的一一对应关系,避免二次录入,同时方便定位原始数据库的物理存放位置。

6.3质量检查

对于扫描好的图像,由质量检查人员进行把关,检查扫描影像质量是否符合最终存储归档标准。对在高速扫描过程中出现的不合格图像做人工处理。如果发现漏页、重张等问题,要求及时补扫或在系统中删除重张那页。对于扫描影像不清晰的,在影像问题记录单上记录并重新扫描。当发现有不符合规则的图像,利用系统提供的功能,对扫描好的图像进行修改或更正。

6.4建立索引

建索引的目的是说明电子影像所代表的意义,方便以后查询,该系统是从键盘人工输入索引信息。鉴于要处理文档资料的不同分类(馆藏档案资料和非馆藏档案资料),在该系统中分两步实施,对于馆藏档案资料,输入相关信息,通过将馆藏档案资料对应的影像、新增添的索引数据与原先的档案资料记录结合起来,可以得到一些基本信息如物理存放位置连同输入人员、扫描日期等信息会自动导入到系统的数据库中,形成新的档案记录,方便以后的一种或多种索引条件进行组合查询。

对于非馆藏档案资料,输入人员对照屏幕所示的影像输入相应信息,如主题、内容等,形成档案记录,然后将这些档案记录送入主机上的档案管理系统的索引模块和存储压缩模块,形成完整的索引信息。

对于不清晰的影像以任务列表的形式通知扫描人员重扫,同时对于每份资料中顺序不对的影像进行可视化动态插入和错单的删除。

6.5数据的存储与备份

当扫描影像、质检和建索引都已完成后,可将资料转储到大容量存储设备,如光盘柜、磁盘阵列上,增加整个系统容量。

在系统中一方面考虑到存储的容量,另一方面考虑到查询的速度。应该采取的方案是:将近期频繁查询的影像资料存储在磁盘阵列中,将远期影像资料存储在光盘柜中。对于影像资料,应进行动态更新,及时把最近不常用的电子影像及时从磁盘阵列转移到光盘上,存放在光盘柜中,并支持单盘调阅功能,同样的将最近频繁查询的影像资料存储到磁盘阵列中。

考虑到可能会发生档案丢失或者被改动的情况。为了确保文档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即使文档管理系统即使遇上突发事件也能进行恢复,建议对已存储的文档进行备份。

6.6本地数据转换

对于存储在硬盘或者光盘上的影像资料,针对不同的需要,可以将其格式进

行转换。这样能够充分利用有关客户资料的数据,避免重复录入。通过规定格式的转换,引入信息影像系统数据库,建立信息影像的辅助索引。

6.7信息查询

影像查询采用IE浏览器的形式进行,使系统查询客户端只要用标准的浏览器,即可实现对信息影像的访问,将系统的维护成本降低到最低。考虑系统的可扩展性,因为考虑到系统的发展方向是大集中的信息影像管理中心,所以在查询方式上不仅考虑到局域网查询,而且考虑到广域网查询,在系统设计时将采用先进的压缩技术和网络传输技术。当用户进行全文检索以及逻辑运算检索时,选择正确的关键字或者关系,在网页上键入或选择相应的项,文档管理系统内部处理这些项,通过索引得到该索引文件对应的电子影像。这里可能得到不止一个电子影像,可以通过列表的形式将所有搜寻到的所有电子影像列出。可以设置将所有的电子影像按选定的个数(1…N)在屏幕上显示出来(相当于预览),再在其中选择某个具体影像,从而达到我们的查询目的。

因为影像在网络传输时需要占用较多的网络资源,所以操作员可以在是否查看文字信息和是否查看图像信息之间灵活选择。

7、索引方案设计

索引方案的设计是数字化档案工程的核心。

索引方案的设计,直接关系数据库的建立。良好的索引方针的制定,不但能减轻工作人员的工作量,而且对于更好的存储影像资料和相关索引起到了相当大的作用。

对于业务量比较小的情况,采取的变通方法是:要求工作人员严格按某种规则摆放档案资料,然后进行扫描,简化索引过程。

方案的目标就是在为每一份的档案资料影像建立准确的索引的前提下,将数据录入量控制在一个可实际操作的合理范围。以下将是探讨几种索引方法的对比分析,并提出可行建议方案,实现为每一份的档案资料影像建立准确的索引,将使档案资料查询工作十分快捷。然而,建立索引又是一项十分费时费力的工作。数字档案馆应该根据自身情况,选择一种最佳的索引建立方案。

7.1索引方案的对比分析

A:手工建立索引: 由工作人员依照档案影像,根据档案馆相应的业务规则,对每个影像手工输入索引信息,从而产生该影像的索引文件。这种方式能够正确地建立一一对应索引。

B:自动建立索引: 采用图文转换OCR系统,根据全文内容自动抽词建立索引信息并自动识别出图像。

7.2索引方式

比较以上方法,主张采用人工方式处理索引问题。

档案整理:在扫描之前按规则整理档案的顺序;扫描此次档案资料,以多页TIF方式保存,自动识别、纠偏、去黑边。

质量保证:由人工检查判断得到的TIFF数目和资料的实际数目是否一致,影像资料是否清晰正确。若达到既定标准则可以认为该次扫描成功,将文件及其信息提交到指定存储位置,否则提示重新扫描。

索引原理:对资料进行分析并提取有用信息按时间进行排序,然后将生成的文件列表按时间进行排序,通过比较实际的业务记录数目和影像文件的数目是否相同来判断该次扫描是否有效。如果有效,将按顺序建立业务数据和档案资料电子文件的一一对应关系。依据有关档案标准的规定,区分档案所属类型,记录档案时间,这两个索引关键字在查询权限设置中起到很大的作用。

8、图像技术处理

8.1图像压缩存储

数字化档案馆系统中的图像信息应有如下要求:

1) 尽最大可能保存原件的所有信息(数字化本身就损失了很多信息);

2) 需要“永久保存”;

3) 需要便于查阅;

4) 需要便于网络传输;

5) 在满足以上条件基础上需要占用最小空间。

数字化的图像存储就是要尽可能多地将原始资料的图像信息保留至数字化载体中。由于图像数字化后数据量非常巨大,压缩技术一直就是图像存储的重要课题。图像压缩的原理是在保证一定的图像质量的前提下,以一种数学运算方法将图像的数据量降到最小。图像压缩分为无损压缩和有损压缩,顾名思义无损压缩就是不破坏原有图像信息或所有图像信息均可通过一定的算法恢复的压缩方法,而有损压缩则是在可接受的图像质量条件下对图像进行的一种不可复原的压缩方法。有损压缩比无损压缩有更高的压缩比,因而压缩后的图数据量更小,因此多用于网络传输等对数据量要求较为严格的条件下。

根据对相关技术与标准,在选择图像处理标准时,根据如下原则:

8.1.1标准性

标准性即是要求选用的图像标准或方法符合国际上的通行标准、事实标准或通行做法,以保证不会在国际交流中的产生困难,从而保证一定的互操作性。

标准性有利于进行质量控制,因为一方面能够借此建立起统一的质量体系和衡量标准;另一方面通用的标准会有更多的软硬件支持,可以很容易地利用一些实用工具来帮助我们控制质量或改善品质。

只有符合现有的通用标准,才具有较强的生命力。标准性提供了可扩充性,具有升级的能力,具备被向下兼容的权利。

8.1.2可操作性

①是指所采用的标准规范及工作流程要符合工作人员实际的能力和技术水平,使一般工作人员经过短时间的培训就能够操作。信息资源的建设是一个劳动密集型的行业,虽然具有相当的知识要求,但大量的基础工作不能要求普通工作人员都具备应付复杂工作的能力,过于复杂的标准和处理过程也不利于品质的控制。

②是指现有的硬件或软件能够满足标准或操作要求,或者仅通过有限合理的

升级即能满足实际需求的。根据实际的经验,图像处理的精度要求一高,对图像处理的硬件要求就要提高很多,同时大幅度增加处理时间。因此,所定的处理标准一定要定在现有软硬件能够在合理的时间内进行处理的层次上。

③是指必须考虑网络应用的现实情况。从目前的发展趋势看,数字化图像资源最首要的用途应是满足网络应用的需求。在考虑应用标准的时候,首要的出发点是一定要满足在网络上的应用需求。比如必须考虑在现有的网络环境下图像能否以合理的时间和速率在网上传输。图像处理一般来说都是属于海量数据内容的电子数据处理,信息量很大。数字化后的图像在目前的一般网络带宽上进行传输速度很慢,要达到实用程度有一定的困难。这就要求在制定标准的时候必须考虑到这一问题。同时在考虑选用存储标准的时候,也必须考虑其在网络上的通用性。

8.1.3前瞻性

在制定图像处理标准时,所考虑的首要问题之一是所选用的标准及技术必须具有一定的生命力,不能选用已逐渐面临被淘汰的技术和标准。此外在考虑软硬件因素的时候,应适当的留有发展余地。如在网络带宽发展的情况下,就能合理的时间内传送更高质量的图像。同样对于电脑、显示器,其它硬拷贝等设备也要考虑到它们快速发展的可能性。在制定标准的情况下留有相当的发展空间。

在采用通用标准的情况下,对目前尚未成为标准的先进技术或规范进行仔细研究和考察,综合其技术和生命力诸方面的因素,适当的采用一些合理的内容,以提高所建设的信息资源和开发的系统的生命力。

综合上述原则,建议将图像分成不同的种类以满足不同的应用需求。即对应于扫描后的不同图像,应用不同的压缩存储格式。

8.2图像加密

图像加密对关键的图像数据进行加密。主要体现在数据的最终存储加密和数据查询过程中的身份验证、加密和文件传输加密。防止非法用户通过其他手段访

问数据库或浏览图像。为此应对影像中敏感的信息实行区域加密,并对密钥实行分级管理,保证不同的人员浏览内容与其对应权限的一致。

9、办公自动化

办公系统包括了办公事务系统和业务流转系统。办公事务系统提供机关内部的一般事务性工作工具,比如:公文处理、会议安排、各类通知、文件传阅等;业务流转系统按照流程处理各种业务内容,例如:档案室业务管理、职称评定、档案信息化等,这些内容可能是在机关内各个处室间交叉的;

框架示意如下图所示:

9.1核心工作流层

之所以要实现一个工作流中间层的主要基于对以下一些关键问题的考虑: 在协同工作相关的各种类型应用中,均存在着类似的工作流控制机制,

这为实现一个工作流驱动层提供了需求驱动

需要提供一种对协同工作流程模式的描述方法,并实现一个接口层,以

系统支持层 业务应用层

提供对各种动态变化的流程模式(灵活修改和增添新的流程内容)的适

基于多层结构的体系设计和部件化设计思想提示了实现一个可供调用的中间工作流驱动层将带来软件结构和执行效率上的改进

流程设计、组织和访问策略定义以及工作流控制引擎构成了核心工作流层。应用代理中介基于核心工作流层提供的标准访问接口,通过调用核心层的功能来完成各类复杂的业务。还句话说,应用代理中介就是针对不同的业务特点设计的应用程序,而将一些有关流程控制的任务交给核心工作流层去完成了。

带来的好处体现在:

将有关流程的控制实现和具体应用作了分离,降低了前端应用实现的复杂度 大大降低了流程重组对整个系统的影响

基于一个标准实现的接口框架,为与其他标准工作流实现系统的交互提供可能

在实现中,核心工作流层以EJB(Enterprise Java Bean)技术进行了类封装,以可以在网络中分布式发布的对象组件形式供应用代理中介调用。也就是说,应用中介可以在一个服务器环境下实现,而核心工作流层则可以在互联网上的另一个服务器环境下实现。同时,EJB组件还可以利用运行环境的群集技术,实现负载均衡和热备份,提高了可靠性。

9.2业务应用层

业务应用层既是功能的组织实现层,同时也是最终客户的访问界面层。为了将整个政务系统的实现整合成一个界面良好的桌面办公环境,实现通过一个工作界面,就可以完成各项办公事宜:

一个统一的办公桌面,桌面上列出了按分类组织的各种栏目,以个人视图将 办公事务和档案管理所有功能集成

将各类待办事件以消息的方式列出在用户登录到办公桌面后的首页上,用户打开消息后进入相应的处理界面

甚至实现针对不同紧急程度的消息,可以由用户设置是否提供无线短消息服务,在未及时打开消息的情况下,由系统发送短消息以提供提醒服务

这样,对无论何种身份、哪个处室的工作人员而言,见到的将是同一个业务界面。而在这个界面中,则包含了他们所需的所有办公及业务资源,不同的只是需要处理的事情或可以执行的办公、业务功能而已。

四、数字档案馆系统关键技术

1 海量存储技术

参见存储,这里不再叙述。

2 信息检索技术

2.1海量数据检索技术

在海量数据的查询优化处理中,查询优化处理器分两个阶段完成海量数据查询的优化处理,第一阶段是优化阶段,第二阶段是调度阶段。对应于这两个阶段,查询优化处理器包括两个处理程序:第一个处理程序称为优化器,第二个处理程序称为调度器。在优化阶段,优化器把每个海量数据查询划分为多个子查询,并对每个子查询进行优化处理;在调度阶段,调度器以减少存储器的I/O开销为目

标,确定所有可独立执行子查询的执行顺序,并按照规定的查询顺序执行子查询。

优化器是在关系数据库查询优化器的基础上设计的,当一个用户查询提交给TPO查询优化处理器时,优化器首先进行词法和语法分析等预处理工作,产生一个查询树,并将其分解为多个子查询,使得每个子查询的操作量的大小不超过磁盘缓冲区的大小,然后优化器分别优化处理每个子查询,最后把优化后的子查询集合提交给调度器,由于预处理和子查询优化都可以使用成熟的关系数据库系统中的查询预处理和查询优化算法完成优化器的关键部分是子查询分解。子查询分解由两个子过程组成:第一个称作是操作关系划分过程,第二个称作是子查询提取过程。操作关系划分过程把每个操作关系的SCAN操作替换为combine操作,每个操作关系替换为该关系的数据段集合。子查询提取过程的输入是数据段查询树,子查询提取过程首先处理数据段查询树中操作之间的依赖关系,把数据段查询树转换为同步数据段查询树,然后从数据段查询树提起子查询,建立多个子查询队列。

调度器的输入是具有子查询序列的集合同步数据查询树。调度器主要完成:(1)当I/O设备空闲时,从存储器移动到磁盘缓冲区的下一个数据段应该是哪个数据段。(2)当磁盘缓冲区满并且需要深入一个数据段时,应该从磁盘缓冲区中剔除哪个数据段。(3)根据当前磁盘缓冲区中的数据段,下一个调度执行的子查询应该是哪一个子查询。

2.2 基于中文信息处理的关键词查询技术

衡量档案、文件中心检索的主要指标检索效率高低,它不但具有足够的检索速度,而且要有足够查准率和查全率。众所周知,全文检索是一种非常理想的检索工具,而且是一种不可或缺的检索工具。由于档案信息内容均为中文,由此带

来下列问题:

1) 检索的查准率问题

对中文内容理解程度的深浅、对中文抽词的正确性好坏,会直接影响到

检索查准率的高低;

2) 检索的查全率问题

由于档案目录中用词的不一致问题,直接影响到检索的查全率高低;

3) 分类检索问题

如果不考虑词间的参照关系,做不到很好的分类检索以及上位词扩检和

下位词缩检;

当前的全文检索系统没有很好的解决上述问题。

一个比较理想的基于中文信息处理的关键词查询技术需要解决下列问题:

1) 正确的扫描方式和抽词算法

2) 关键词的自动标引算法(包括降低漏标率和误标率的措施)

3) 自动学习的算法

4) 智能化优化检索算法

5) 主题词表或关键词表的构建(包括和公文主题词表的协调问题)3 信息的共享策略

信息共享是档案信息中心的关键,只有真正做到了信息共享,才能更充分地发挥档案目录中心的作用。

当前,对于信息共享尚缺乏一个共同的深入的理解,由一种这样的说法,有了网络就实现了信息共享,我们认为这样地理解是不全面的,或者讲不深刻的。我们认为,信息的共享可以分为三个级别,通讯级共享,存储级共享和语义级

共享。

3.1 通讯层的共享

所谓通讯层共享,是指在信息传输层上实现共享,通讯层的共享的基础是网络,有了网络,才可以将共享的信息通过网络传输过来,实现通讯上的共享。没有网络,要共享的信息“可望而不可及”,不能使用。由此可以看出,网络解决了共享的“路”的问题。

3.2 存储层的共享

所谓存储层共享,是指在信息的存储层上实现了共享,存储层实现的基础是信息的存储结构,知道了信息的存储结构,才有可能将信息读取出来,一个信息结构保密的系统,是很难将其信息读取到的,读不到信息如何实现共享呢。所以可以将存储结构理解为共享的“钥匙”,有了“钥匙”才能开开门,将共享的信息取出来,否则只能“望门兴叹”,无法使用。由此可以看出,信息结构解决了共享的“权”的问题。

3.3 语义层的共享

所谓语义层共享,是指在信息的理解层上实现了共享,理解的基础是信息的规范化使用问题。只有理解了信息的语义,才能知道那些信息是我需要的,那些信息是不需要的。信息共享最根本目的是信息的利用,无目的地拿取信息,即使拿到又有什么用呢。所以,可以将语义层理解为共享的“找”,解决了如何“找”的问题,才能从浩瀚的信息海洋中选取出对你最有用的信息,否则,面对海量的信息你就会感到“无从拿起”。由此可以看出,语义上的理解解决了共享的“眼”的问题。

数字档案馆建设方案

青岛市区市数字档案馆建设方案 青岛市档案局(馆) 2003年12月 “淮南子档案业务交流网”整理 青岛市数字档案馆已于2003年8月20日通过了国家档案局组织的科技成果鉴定,并与当日在国内第一个正式投入运行。按照青岛市档案信息化发展计划的总体要求以及数字档案馆建设理论,我市所属12个区市综合档案馆应相继建成数字档案馆,与市数字档案馆组成两级数字档案馆群,建设青岛市“档案资源信息数据库”,实现数据充分共享,资源互相利用,为数字青岛、数字区市、数字园区建设服务,为我市各级政府开展电子政务建设,实施电子公文归档工程提供有力的保障,为各级档案馆实现现代化管理,大力开发档案信息资源,提升我市档案信息化建设水平,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持。 一、数字档案馆建设现状 2001年,国家档案局将青岛、深圳确立为数字档案馆建设的试点城市,2002年以来,杭州市档案馆、天津开发区档案馆、江苏电力公司档案馆等也逐步开始试点建设数字档案馆。国家档案局于2002年12月份在深圳召开了数字档案馆建设现场演示会,2003年8月,青岛市数字档案馆通过了国家档案局组织的科技成果鉴定,鉴定认为:“该研究课题的完成,进一步推动了我国数字档案馆理论和技术的研究、应用。课题研究成果在档案信息化建设领域达到了国内领先水平,对数字档案馆的工程建设起到了示范作用,具有较高推广应用价值。”

同日,青岛市数字档案馆在国内第一个正式投入使用,受到了国内媒体的关注,得到了国内同行的认可。 区市(县)数字档案馆建设,目前已经提到了议事日程。浙江省萧山区档案馆在数字化、信息化、网络化建设方面取得了较大成效。包括广东省顺得市、广州市白云区、深圳市福田区和宝安区等在内的档案馆正在积极筹措,有的已经取得了不少的进展。山东省济宁市档案局在其档案信息化建设规划中,提出了在2006 年全市各级综合档案馆基本建成数字化档案馆的计划,并通过“两办”印发。 二、区市数字档案馆建设的基本依据 在青岛市建设区市数字档案馆,形成两级数字档案馆群,具有以下优势: 1、环境优势。青岛市作为我国沿海开放城市和计划单列城市,经济比较发达,市委、市政府对信息化建设极为重视,并于1996年6月专门成立了青岛市委市政府计算 机中心(正局级事业单位),承担青岛市电子政务管理、统筹、协调、推进和技术管理职能。“九五”期间,青岛市宏观决策和办公信息服务网络系统工程(“金宏工程”)获得了国家信息化建设示范工程,2002年青岛市开始实施国家电子政务试点示范工程。经过多年建设,青岛市电子政务建设创造了独具特色的“四统一分”体制和“强核-辐射”模式,建设了4个应用平台,即网络平台、软件平台、安全支撑平台、政务信息网站平台。其中网络平台上连国家、省办公网络

数字档案馆建设模式研究

数字档案馆建设模式研究 作者:张丹 来源:《办公室业务(上半月)》 2016年第12期 数字档案馆的产生,与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档案信息资源的载体变革、社会对于档案信息资源的需求不断增长以及政府的大力支持密不可分,这些因素的共同作用,是数字档案馆一经产生,就迅速发展并不断完善。数字档案馆作为现代档案信息资源的管理模式,它的产生、发展与成熟有其历史必然性 一、数字档案馆的产生 计算机网络技术在档案管理领域应用,是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的,当时“信息资源管理革命”提出的是信息管理正式基于计算机技术的深入应用。政府文件的计算机管理与无纸化办公成为信息资源管理革命的重要推动,也是1970年美国国家档案和文件管理署接收了第一批电子文件,成为历史性的记忆。计算机技术的应用扩大,使传统档案馆也开始引进计算机管理,这是开始的一步。电子档案和数字档案的大量积累,只能借助于数字信息技术对其进行长期的储存和有效的管理。于是数字档案馆便成为一种必需的档案管理模式。 二、数字档案馆的特点 数字档案馆最大的特点就海量的信息资源存储,作为一个巨大的数据仓库,其中的数据也是复杂的,不同的来源,不同的格式、不同的技术标准,所以在设计数字档案馆的过程中应充分考虑这些特点,借助于元数据著录标准,实现数字档案馆的高效的存储与检索。 网络化也是数字档案馆的重要特征,数字档案馆可以借助网络向用户提供随时的在线服务从而将低获取档案信息的时间,扩大了档案的利用途径和范围,提高了档案信息资源利用率。在网络环境中,数字档案馆不再只局限于自己一馆,还可以与其他档案馆和电子文件中心进行相互连接,将各自的资源综合到一起,方便社会公众的检索利用。 三、数字档案馆的功能 (一)数字档案馆的基础功能。1.档案的收集。数字档案馆在信息类型、来源、形式等各方面数量都要超过传统档案馆,数字档案馆不仅可以蕴含原来档案馆的档案信息资源,而且可以对其他档案馆和相关行业信息进行收集,甚至可以进一步扩大到网上与其相关的数据信息、其他行业云数据库、社会政务公开信息,数据量是不断增加的,载体也是多变的,所以随着数字档案馆建设不断地提升和完善,其将是一个以档案信息为核心的社会综合信息资源库。2.档案信息的安全存储。数字档案馆将收集来的档案信息保存。数字档案馆为了保证档案信息储存的安全和稳定,还应进行系统备份,并且对于应用程序、系统设置、数据信息、日志信息等也应进行备份。备份内容要完整齐全,结果应以单独的数据包形式存放,要能够脱离系统进行导出,为了防止在突发情况时,系统备份可以起到作用。3.档案信息的查询与利用。用户对信息的需求有差异,用户的个性化信息需求的心理和行为,使档案信息服务必须实现个性化服务模型。以用户需求为起点,以用户满意为终点,多方面,共享性的传播档案信息。当用户需要检索的一些重要信息时,工作人员可以帮助用户及时在本局(馆)档案信息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在规定范围内提供相应查询结果。从数字档案馆的查询途径来说,其强大的检索能力,包括关键字检索、高级检索、二次检索,一般可以根据检索项提供多条件组合查询,并能对常用检索途径进行优化,满足用户对查全率、查准率的要求;并且利用者可以通过网络对电子文件资源进行远程查阅和调用。

数字档案室建设指南

数字档案室建设指南 国家档案局 2014年

说明 本指南由国家档案局提出并归口。 本指南起草单位:国家档案局档案馆(室)业务指导司。 本指南主要起草人:钢朱煜忱丁德胜毛海帆傅培超会琴红吴惠敏。

目录 1 概念与基本特征 (1) 1.1 概念 (1) 1.2 基本特征 (1) 2 建设原则与容 (2) 2.1 建设原则 (2) 2.2 建设容 (2) 3 基础设施建设 (3) 3.1 网络基础设施 (3) 3.2 系统硬件 (3) 3.3 基础软件 (3) 3.4 安全保障系统 (4) 3.5 终端及辅助设备 (4) 4 应用系统建设 (4) 4.1 档案门类管理 (4) 4.2 接收采集 (5) 4.3 分类编目 (5) 4.4 检索利用 (6) 4.5 鉴定统计 (6) 4.6 系统管理 (7) 4.7 技术文档管理 (7) 4.8 测评鉴定 (7) 5 数字档案资源建设 (8) 5.1 基本要求 (8) 5.2 数字档案资源命名规则 (8) 5.3 文书类电子档案质量要求 (9) 5.4 声像类电子档案质量要求 (9) 5.5 科技和专业类电子档案质量要求 (10) 5.6 纸质档案数字副本质量要求 (11) 5.7 数字档案资源的备份 (11) 6 保障体系建设 (12) 6.1 经费保障 (12) 6.2 制度保障 (12) 6.3 人才保障 (13)

机关(团体和其他社会组织——下同)档案工作是国家档案事业的组成部分,也是机关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的必要条件。随着档案信息化建设的逐步深入,传统机关档案工作面临着机关办公自动化应用、数字档案馆建设以及用户多样化需求的严峻挑战,是档案信息化建设中亟需强化的重要节点。 数字档案室是信息化条件下档案室的“升级版”,是管理机关档案信息、联结机关办公自动化与数字档案馆建设的关键一环。建设符合国家和社会信息化发展要求的数字档案室,有利于提高机关档案工作水平,维护机关档案信息的真实、完整、可用和安全,提升机关行政效率和公共服务能力;有利于促进国家核心信息资源建设,实现信息资源总量增加、质量提高和结构优化,为数字档案馆的最终实现奠定基础,以推动全国档案信息化工作全面、健康、均衡发展。 1 概念与基本特征 1.1 概念 本指南所称的数字档案室,是指机关在履行职能过程中,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对电子档案和传统载体档案数字副本等数字档案信息进行采集、整理、存储、管理,并通过不同类型网络提供共享利用和有限公共档案信息服务的档案信息集成管理平台。 1.2 基本特征 与传统档案室相比较,数字档案室具有独有的特点和功能: 1)档案资源“数字”化。数字档案室以统一的数字形式存储各种信息,包括文本、图像、声音、视频等,压缩了存储空间,改进了组织形式。信息记录形式的“数字”化,是数字档案室的基本特征。 2)档案实体“虚拟化”。通过对纸质档案、缩微胶片、照片、录音、录像等传统载体档案进行数字化加工,实现档案实体“虚拟化”,使之能够与其他数字档案资源一并进行管理和规。 3)档案管理系统化。将档案业务流程、标准规固化在数字档案室应用系统中,实现数字档案资源系统、规管理。 4)信息传递网络化。数字档案室依附于网络而存在,通过不同类型的网络实现档案收集、管理和移交,用户不必亲自“登门造访”,就可以利用所需的信息,从而加快信息交流与反馈的速度。 5)档案利用知识化。数字档案室将文书、照片、录音、录像等各类信息载体与信息来源在知识单元的基础上有机组织并起来,以动态分布的方式为用户提供服务,实现由档案的提供向知识的提供转变。

数字档案馆规划及建设

数字档案馆的规划与建设 国家档案局科研所邱晓威 一、数字化档案馆提出的背景 1、概念的出现 数字档案馆的概念源于三种途径:一是随着计算机档案管理的普及,使档案馆的信息管理数字化,实现了从档案机读目录的管理到档案原文信息的数字化管理;二是随着办公自动化和生产科研的计算机化,直接产生了电子文件和电子档案,实现了档案进馆前的数字化;三是随着信息高速公路的建设与发展,国家基础数字信息工程建设中对档案馆、档案信息以及其他部门的各种信息的综合管理与使用模式提出了新的要求。 数字档案馆的提出与数字图书馆的建设有密切的关系。 可以说是由于包括中国在的一些国家正在积极建设的数字图书馆工程,带动了档案馆对自身数字化建设的思考,于是出现了数字档案馆的提法。 数字档案馆是信息时代的产物 数字档案馆的规划和建设是信息技术对档案事业发展影响和要求的必然结果。数字档案馆建设过程中要充分运用先进的计算机和

网络等信息技术,配置先进的软硬件设备,研制高性能的信息管理系统;数字档案馆要解决信息技术发展和应用给档案管理带来的复杂问题,要保证归档电子文件的真实、完整、长期可读。 数字档案馆是电子政务、电子商务、单位办公自动化的一个必需的组成部分,是信息社会中档案管理新模式的集中体现,代表着新世纪档案馆工作的发展方向。 2、国际上数字图书馆的建设 1994至1995年,美国国家数字技术通讯指导办公室把数字图 书馆列为9项重点项目的第一位,排在危机及应急处理、教育及终身学习、电子商务、能源管理、环境控制和废品最小化、保健、加工处理和产品、公众存取政府信息等重要项目之前。这项工程从1999年到2001年为第一阶段,投资4亿美元,2002年以后的第二阶段继续投资6000万美元。其他国家对数字图书馆建设的投资也十分可观,如英国投资4亿美元,俄罗斯每年投资2亿卢布。到2001年为止已经宣布正式开始数字图书馆建设的国家有20多个。由此可见,数字图书馆受重视程度非同一般。 国际数字档案馆建设的情况 在美国,20世纪90年代中期,作为数字化图书馆建设项目的 一个组成部分,美国国家档案与文件管理局就成立了数字档案馆特别工作组,开始数字档案馆的研究和筹建工作。到了20世纪90

数字档案室及档案数字化建设方案

《数字档案室》建设方案适用于机关单位、团体及其他社会组织

目录 一、背景 (1) 二、建设原则 (1) 三、建设目标及内容 (2) (一)建设目标 (2) (二)建设内容 (2) 四、建设方案 (3) (一)数字档案室系统建设方案 (3) (二)档案数据资源建设方案 (13) (三)应用及存储体系建设方案 (15)

一、背景 机关档案工作是国家档案事业的组成部分,也是机关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的必要条件。随着档案信息化建设的逐步深入,传统机关档案工作面临着机关办公自动化应用、数字档案馆建设以及用户多样化需求的严峻挑战,是档案信息化建设中亟需强化的重要节点。 2015年国家档案局针对机关档案室发布了《数字档案室建设指南》要求逐步实现对数字档案信息资源的网络化管理以及分层次多渠道提供档案信息资源利用和社会共享服务。国家档案局局长李明华在部署工作中强调各地区各部门要依据数字档案馆(室)的建设标准继续推进国家级数字档案馆(室)示范点建设。数字档案室是信息化条件下档案室的“升级版”,是管理机关档案信息、联结机关办公自动化与数字档案馆建设的关键一环。2017年,我公司多次协同各机关档案室建立数字档案室示范单位且赢得了上级主管单位的一致好评。 建设符合国家和社会信息化发展要求的数字档案室,有利于提高机关档案工作水平,维护机关档案信息的真实、完整、可用和安全,提升机关行政效率和公共服务能力;有利于促进国家核心信息资源建设,实现信息资源总量增加、质量提高和结构优化,为数字档案馆的最终实现奠定基础,以推动全国档案信息化工作全面、健康、均衡发展。 二、建设原则 数字档案室建设应当遵循“资源为先,标准规范,整体推进,确保安全”的原则,统筹规划,积极实施,务求实效。 1.1资源为先。资源建设是数字档案室建设的根本。数字档案室应坚持“资源为王”,着眼于数字档案资源建设,着重于非数字档案的数字化和数字档案的及时、完整、有效归档,规划设计以最大限度保证数字档案资源建设质量为根本出发点。数字档案室的建设应该有助于保障数字档案资源的齐全、完整,有利于数字档案资源的有效管理和方便利用。

数字化档案馆建设指南

数字档案馆建设指南 (国家档案局发布2010年6月) 1.总体要求 1.1概述 数字档案馆是指各级各类档案馆为适应信息社会日益增长的对档案信息资源管理、利用需求,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对数字档案信息进行采集、加工、存储、管理,并通过各种网络平台提供公共档案信息服务和共享利用的档案信息集成管理系统。 建没数字档案馆,有利于提高档案馆工作效率和现代化水平,有利于确保数字档案永久存储与安全保管,有利于促进公共档案服务能力拓展和实现档案信息资源的社会共享。 建没数字档案馆.有利于促进国家信息资源总量增加、质量提高和结构优化,有利于提高各级政府公共服务能力,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文化的发展繁荣,有利于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对现代信息服务的现实需求。 数字档案馆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经过调研、立项、论证、软件开发、平台构建、资源准备、系统试运行、项目验收、运行维护等诸多环节,需要各业务部门、档案管理部门以及其他相关单位的共同参与,是一项长期的工作任务。 1.2建设原则与要求 数字档案馆建设应当遵照“统筹规划、循序渐进,项目带动、重点突破,需求导向、保证安全,合理适用、稳步实施”的原则,积极推进,务求实效。 统筹规划、循序渐进。应当根据各级政府电子政务建设整体框架和基本要求,及时将数字档案馆建设与区域电子政务和信息化建设相衔接,综合考虑自身信息化发展水平、技术力量、资源规模、基础工作水平、资金投入等因素,确定总体布局和实施步骤。 项目带动、重点突破。实施项目带动战略,支撑和带动数字档案馆整体建设和发展将数字档案馆建设分成若干子项目,以项目带

动数字档案馆建设及推进各项工作的开展,有利于获得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的重视和投入,有利于集中人力物力有针对性地重点解决数字档案馆建设中的核心问题。 需求导向、保证安全。数字档案馆建设应以需求为导向,着眼于党政机关、社会公众在线利用数字档案信息资源的需求,推动档案信息资源的共享。应当按照信息安全等级保护的要求,采取相应的安全保障技术方法,配备必要的软硬件没施,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完善灾难恢复服务机制,确保数字档案馆建设和运行的安全。 合理适用、稳步实施。要重视前期调研,进行可行性研究,结合本部门业务工作实际,提出创新性高、应用性强的功能需求,以确保系统开发和项目建设的合理性、适用性。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档案部门的业务人员应全程参与,及时研究和发现问题,纠正偏差。重大项目应当按照信息系统建设规范要求,引入监理机制,对项目质量、进度、投资、安全等方面进行全程监理。 1.3 建设目标 数字档案馆建设的目标是:紧紧依靠国家和当地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环境,充分利用各种政务网平台、公众网平台以及各类网络资源,以先进的信息技术为手段,集成建设适应本部门本单位一定时期内数字档案管理需要的网络平台,开发应用符合功能要求的管理系统,推动馆藏档案资源数字化、增量档案电子化,逐步实现对数字档案信息资源的网络化管理以及分层次多渠道提供档案信息资源利用和社会共享服务。 其中,数字档案信息、资源建设、提供档案信息利用和社会共享服务,是一项长期任务,应分阶段推进,有步骤实现。 1.4建设内容 数字档案馆总体建设内容主要包括: ( l )按照数字档案馆基础网络架构、主要技术路线与软硬件配置基本要求,集成建设适应馆藏档案基础数据和今后一定时期内数

档案局(馆)对存在问题的整改方案

档案局(馆)对存在问题的整改方案 我局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学习调研和分析检查阶段,通过学习讨论、组织调研、深刻查摆、广泛评议等工作程序,梳理出影响和制约我县档案工作科学发展的三个方面突出存在的问题,为确保学习活动取得新提高、新进展、新收获,现制定如下整改方案。 一、领导班子建设与机关作风建设方面。 整改内容:一是加强领导班子能力建设。二是转变机关工作作风。 整改目标:通过整改,一是使县档案局领导班子协调、组织、指挥能力得到加强,建立一支团结、务实、高效、廉洁的领导班子;二是通过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切守转变机关工作作风。 整改措施:一是要在加强领导班子能力建设上下功夫。坚持把思想政治建设放在首位,着眼于在解放思想中统一认识,在开阔眼界中开拓前进,建设学习型领导班子,制定学习计划,重点加强对科学发展观的学习。在内容上重点学习党的十七大精神,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同志关于科学发展的重要论述;在学习形式上,将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档案工作相结合开展学习,坚持集中学习与个人自学相结合、系统学习讨论相结合、理论学习与工作实践相结合。

通过学习,坚持民主集中制,深入基层调研,解决档案工作中的实际问题,不断提高局领导班子管理水平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能力。着力打造优势、特色档案精品,着力推进××县档案工作再上新台阶。二是要在转变机关作风和干部队伍建设上下功夫。建立和完善各项规章制度,树立全局干部职工队伍遵章守纪的意识,坚持以科学发展观武装头脑,不断增强党员干部的政治意识、责任意识、大局意识,切实提高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按照建立“学习型、服务型、落实型、廉洁型”机关的要求,增强干部政治理论素养和档案专业知识水平。进一步加强档案局机关效能建设,努力建设一支爱岗敬业、开拓进取、业务过硬、作风扎实的档案干部队伍。 整改时限:边学边干边整改,今后长期执行。 整改责任人:第一责任人:何家发。直接责任人:何家发。责任人:局全体干部职工。 二、档案资源建设和充分发挥档案馆服务功能方面。 整改内容:一是加大档案资源建设力度;二是充分发挥和拓展档案馆的“四位一体”功能。 整改目标:通过整改,切实加强对县级各部门使用档案管理软件的业务指导,加强电子文件归档、接收、管理工作;二是充分发挥和拓展档案馆的“四位一体”功能;三是积极争取加大对档案信息化建设资金的投入,做到档案数据库建

数字档案馆建设基本思路与构建

数 字 档 案 馆 建 设 基 本 思 路 与 构 建 杭州市档案局 赵建国、林杭顺、陈莉莉、梁凯 【摘 要】随着社会、经济现代化步伐加快和我国加入WTO以后,社会公众对档案、文件的利用需求和要求不断提高。作为国家综合性档案馆责无旁贷的要迎合信息化发展的要求并全面提供档案信息资源为党委、政府领导、市级机关工作服务和社会公众服务。档案馆保存各种文字、图表、声像等不同的馆藏载体及政府部门在其长年的政务工作中积累了大量原始档案资料,当今档案载体及其信息载体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因此,如何加快档案信息化管理工作非常关键。为了更好地使馆藏档案数字化资源融入于社会基础信息资源库,数字档案档案馆建设势在必行。以信息技术为主要特征的知识经济时代,信息化建设已成为评价一个国家信息基础水平的重要标志。档案馆作为社会信息资源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正面临着信息化时代的挑战。当今在档案学理论界开始对数字档案馆进行了讨论和研究,内容涉及数字档案馆的概念、特征、要素、结构以及对国外数字档案馆的关注等方面。数字档案馆较之传统档案馆的在档案的存放时效、查询速度及信息共享方面的优势是明显的,在国外先进国家都已经有了成功的建设运行实例。本文从数字档案馆的建设,以建设的目标、内容、系统、关键技术等方面进行初探,抛砖引玉,供大家参考,请指正批评。 【关键词】信息化 档案 建设 一、数字档案馆的总体建设目标 数字档案馆系统将是一个区域性、开放型的文件、档案信息中心,能够为机关各单位和社会各界人士提供网上档案查询服务,以达资源共享。对有价值的图像、文本、语音、影视、软件和科学数据等多媒体进行收集、组织和规范化再加工,并进行高质量的保存和管理,通过网络提供高速跨库连接的多媒体信息存取服务,促进社会各类信息高效、经济地传递。这将极大地推

企业数字档案馆(室)建设指南

企业数字档案馆(室)建设指南

说明 为加强对企业数字档案馆(室)建设工作的指导,规范企业数字档案馆(室)建设工作,国家档案局组织编制了本指南。 本指南适用于各企业开展数字档案馆(室)建设工作。 除非特别说明,本指南所用术语均引自《电子档案管理基本术语》(DA/T 58-2014)。 本指南由国家档案局提出并归口。 本指南起草单位:国家档案局经济科技档案业务指导司 本指南主要起草人:付华、王雁宾、姜延溪、蔡盈芳、张晶晶、熊伟、孙晓光、周喜、皮楠、环红

目录 1概念与基本特征 (1) 1.1 概念 (1) 1.2 基本特征 (1) 2建设目标与原则 (2) 2.1 建设目标 (2) 2.2 建设原则 (2) 3基础设施建设 (3) 3.1机房建设 (3) 3.2网络设施 (4) 3.3硬件设备 (4) 3.4基础软件 (4) 3.5其他设施 (4) 4 电子档案管理系统建设 (4) 4.1收集功能 (5) 4.2整理功能 (6) 4.3保存功能 (7) 4.4统计功能 (9) 4.5利用功能 (9) 4.6系统管理功能 (10) 4.7传统载体档案辅助管理功能 (12) 4.8其他可选功能 (13) 1

5 数字档案资源建设 (13) 5.1传统载体档案数字化 (13) 5.2电子文件归档 (14) 5.3专题数据库建设 (15) 6 制度规范建设 (15) 6.1制度建设 (15) 6.2标准规范建设 (15) 7 安全保密体系建设 (17) 8 经费与人才保障 (17) 8.1经费保障 (17) 8.2人才保障 (18) 9 建设步骤 (18) 9.1项目规划 (18) 9.1.1成立项目工作组织 (18) 9.1.2制定项目方案 (18) 9.2项目立项 (19) 9.3项目实施 (19) 9.4项目验收 (25) 9.5项目运维 (25) 2

数字档案馆建设方案(修订)

大连恒智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TEL:0411-******** Dalian Hengzhi Sci & Tech Development Co., Ltd. 大连恒智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数字档案馆建设方案

目 录 第一章:前言 (1) 第二章:项目建设的意义 (2) 第三章:数字档案馆馆内建设目标、内容 (3) (一)“数字档案馆”馆内总体建设目标 (3) (二)“数字档案馆”馆内总体建设内容 (3) 第四章:数字档案室建设 (11)

第一章:前言 根据国家档案局颁布的档办〔2010〕116号《数字档案馆建设指南》中指出: 数字档案馆是指各级各类档案馆为适应信息社会日益增长的对档案信息资源管理、利用需求,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对数字档案信息进行采集、加工、存储、管理,并通过各种网络平台提供公共档案信息服务和共享利用的档案信息集成管理系统。 建设数字档案馆,有利于提高档案馆工作效率和现代化水平,有利于确保数字档案永久存储与安全保管,有利于促进公共档案服务能力拓展和实现档案信息资源的社会共享。 建设数字档案馆,有利于促进国家信息资源总量增加、质量提高和结构优化,有利于提高各级政府公共服务能力,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文化的发展繁荣,有利于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对现代信息服务的现实需求。 数字档案馆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经过调研、立项、论证、软件开发、平台构建、资源准备、系统试运行、项目验收、运行维护等诸多环节,需要各业务部门、档案管理部门以及其他相关单位的共同参与,是一项长期的工作任务。 数字档案馆建设的目标是:紧紧依靠国家和当地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环境,充分利用各种政务网平台、公众网平台以及各类网络资源,以先进的信息技术为手段,集成建设适应本部门本单位一定时期内数字档案管理需要的网络平台,开发应用符合功能要求的管理系统,推动馆藏档案资源数字化、增量档案电子化,逐步实现对数字档案信息

数字档案馆建设方案范本

数字档案馆建设方案范本 第1章数字档案馆介绍 我们所要建立的数字档案馆既不是模仿纸质档案为主体的实体档案馆,也不是将纸质档案进行数字化处理后形成的封闭的档案信息库,而是建立在现代信息技术的普遍应用基础上,把分散于不同载体,不同地理位置的信息资源以数字化的形式存储,以高度有序的企业综合档案信息资源为处理核心,为企业生产、管理和决策提供可靠的信息服务的超大规模、分布式数字信息系统。 根据档案界有关专家学者对数字档案馆的研究以及我们的认识,企业数字档案馆应具备以下基本特征: 馆藏资源数字化 数据是数字档案馆的核心,是档案信息资源的数字反映,所以数字档案馆实际上是一个庞大的数字信息资源库,在这个资源库中,不仅有文字、图像,还有声音等多媒体介质,因此,数字档案馆除了现已存在的电子文件以外,还必须将馆藏的实态档案进行数字化处理,使其永久的存储在服务器的磁盘、光盘或其他存储介质中。 档案信息结构标准化 应该说信息结构标准化既是馆藏信息数字化的基本依据,又是档案信息能否方便快捷利用的前提和基础。尤其是建设数字档案馆将要引进比较复杂的元数据的概念和很多

新的数据处理技术,比如:数据仓库技术、数据挖掘技术、数据压缩技术、数据迁移技术等等。这就要求档案信息结构的标准化。 档案信息传递网络化 网络化是信息社会的重要特征。要实现信息利用的社会化,首先必须实现网络化,这是个重要的基础。同样,由于数字档案馆是在网上运行的,因此,宽带高速网对档案信息的迅速传递是必不可少的途径和条件。目前,支持数字档案馆的网络技术主要有:局域网技术,internet技术和intranet技术。考虑到档案信息不同于图书或其他信息,其传递的范围要受到密级的限制和访问权限的约束以及系统的安全性,因此,在许多场合使用局域网技术和intranet 技术较为稳妥。 生成空间虚拟化 由于数字档案馆是一个群体概念,是由一个部门、单位乃至一个地域的众多档案馆或信息资源单位组成的联合体,通过网络实现跨库互动查询,达到使用信息的目的,所以从这个角度讲,正是由于网络技术的运用,使得传统意义上的档案馆改变了存在的性质和方式,延伸了传递的途径和条件,拓宽了使用的环境和范围。这也正如部分档案学者指出的那样:通过网络的连接,传统档案馆被分成两类:一类是信息资源档案馆,一类是终端档案馆,前者为数字档案馆提供信

新档案馆建筑规划设计方案

新档案馆建筑规划设计方案 根据国家档案局制订的《档案馆建筑设计规范》要求,学习借鉴某某市档案馆和集团档案馆建设的先进经验,结合本公司实际情况,我们对新档案馆建筑规划设计提出如下建议方案: 一、新馆建设规模和功能布局 按每平方米密集架存放480卷档案资料推算,使用面积预留10年发展余地,新馆建设规模需1500平方米以上。其中: 行政档案面积500平方米; 科技档案面积300平方米; 底图档案面积200平方米; 实物档案面积150平方米; 电子声像档案面积50平方米; 办公室面积80平方米; 晒图(两台晒图机)及复印室面积50平方米; 仓库、计算机房、会议室、通道及库房缓冲区等合计面积200平方米。 根据《档案馆建筑设计规范》和上级档案部门要求,档案馆宜独立建造,自成体系,远离易燃易爆场所和污染腐蚀源,上空无高压电线。在设计理念上突出档案馆的文化性、

开放性和多功能性。在功能布局上要凸现档案保管、信息传播、教育、交流等功能,新馆内应包括档案资料库房区、档案资料利用区和技术用房及辅助配套用房区。 (一)、档案资料库房区:建筑面积约1200平方米。应集中布置,自成一区,馆内其他用房的通道不得穿越库区,库房可分大、小两种。面积超过60平方米的库房需设两个以上出口;小库房用于保存珍贵档案或保存对环境要求较高的档案,如光盘等资料。 (二)、档案资料利用区:建筑面积约180平方米,应充分考虑到开放性和工作便捷的原则,设办公室、电子阅档室、仓库、晒图及复印室、会议室等(因社区服务中心已设有村史厂情展览室,可不再设立档案陈列室)。 (三)、技术用房及辅助配套用房区:建筑面积约150平方米,设计算机房、变电配电间、洗手间等。 二、新馆内部建筑设备设施建设 (一)、温湿度控制系统价格较贵(约20万元)。从经济角度考虑,可用温湿度表、空调和去湿机,由人工进行温湿度调控。 (二)、消防系统,安装自动报警和防火等设施。 (三)、安保系统,档案馆入口处安装防盗门,楼层安装红外线防盗、监控等系统。 (四)、数字档案系统,根据档案发展的基本趋势,需

2016年数字档案室建设评价指标(征求意见稿)

数字档案室建设评价指标 (征求意见稿) 满分100分(组织建设5分,基础设施建设15分,应用系统建设30分,数字档案资源建设35分,保障体系建设15分),加分8分。 项目评价指标标准分评价细则及评分标准自评计分1.领导与组织5 1.1.明确了本单位电子文件归 档管理与数字档案室建设 的分管领导和职能部门2 1.未明确分管领导的,本条扣2分。 2.明确分管领导,但未明确档案部门为数字档案室建设的主要职能部门的, 扣1分;未明确信息化部门、电子文件形成部门、保密部门在数字档案室建设中承担职责的,扣0.5分。 1.2.将电子文件归档与数字档 案室建设纳入本单位电子 政务建设发展规划1 1.未将电子文件归档与数字档案室建设纳入本单位电子政务建设发展规划 的,本条扣1分。 2.纳入本单位电子政务建设发展规划,但规划中未明确电子文件归档与数字 档案室建设工作目标的,扣0.5分。 1.3.建立档案部门、信息化部 门联合开展业务系统电子 文件归档功能开发、数字 档案室建设与管理机制1 1.未形成联合工作机制的,本条扣1分。 2.形成联合工作机制,但单位业务管理系统未同步规划设计电子文件归档功 能的,每个系统扣0.2分,扣满0.6分为止;单位信息化部门未参与数字档案室建设或管理的,扣0.5分。 1.4.数字档案室建设与管理工 作纳入有关人员岗位职责 和年度考核1 1.数字档案室建设与管理工作未纳入相关人员岗位职责的,扣0.5分。 2.数字档案室建设与管理工作未纳入相关人员年度考核的,扣0.5分。 1

项目评价指标标准分评价细则及评分标准自评计分2.基础设施建设15 2.1.数字档案室主机房配置科 学合理2 1.主机房符合《电子信息系统机房设计规范》(GB50174-2008)要求的B级机 房标准的,本条不扣分。 2.主机房未达到B级机房标准的,按照以下标准评分: a.主机房选址不合理,未远离强电磁场、强振动源、强噪声源等场所和区 域,未远离粉尘、油烟等易燃易爆场所和区域的,扣0.4分。 b.主机房未具备双路供电系统的,扣0.1分;未配备计算机设备专用配电 柜的,扣0.1分;未配备计算机设备专用后备式不间断电源或蓄电池组 供电时间低于2小时的,扣0.1分。 c.未配备主机房安全防范与监控系统的,扣0.2分;未配备门禁设施(如 身份卡、指纹、虹膜等识读设备)的,扣0.1分;未配备视频监控设施 或监控视频保存周期达不到三个月的,扣0.1分;未配备温度、烟感等 报警装置的,扣0.1分。 d.未配备主机房洁净气体灭火系统或高压细水雾灭火系统的,扣0.2分。 e.未配备主机房专用空调设施的,扣0.2分;主机房开机、关机温湿度控 制不符合标准要求(开机温度22-24℃、湿度40%-55%,关机温度5-35℃、 湿度40%-70%)的,每项扣0.1分。 2.2.数字档案室配备能够满足 数字档案资源管理需要的 网络基础设施2 1.数字档案室应具备政务外网、政务内网、单位内部局域网等网络信息点。 缺少一种网络信息点的,每项扣0.1分。 2.数字档案室各网络信息点数量配置应满足业务要求。办公区、整理区和利 用区网络信息点数量不能满足需要的,每项扣0.1分。 3.数字档案室应用系统运行在与因特网物理隔离的局域网或基于VPN构建 的政务外网虚拟专用网络。系统运行在政务外网公共网络区域的,扣0.4分。 4.数字档案室应用系统运行网络带宽满足各类数字档案资源传输、利用要 求。主干线路未采用光纤铺设的,扣0.3分;管理利用终端桌面网络带宽未 2

档案室建设方案1

档案室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加强档案的集中统一管理,保证公司档案的完整、准确;确保档案的安全和有效利用,提升整体服务功能。 二、档案管理工作 (一)档案材料的收集 建立健全立卷归档制度,确立归档范围、归档时间、保管期限;对遗缺不全的档案,采取不同措施,积极收集齐全;及时催办整理完成的文件上交回收,在次年检查齐全后整理立卷归档,并做好台帐管理。 (二)档案的归档、立卷与管理 依据档案来源、时间、题目、内容顺序分成若干层次和类别进行分类。立卷按永久、长期、短期分别组卷,卷内文件把正文、底稿、附件、请示和批复放在一起,编制案卷目录和案内目录,对所有公司档案系统排列,确定保管期限,编制档案目录(卡片),按一定次序排列和存放。每年对档案进行一次清理,清除不必要保存的材料;对破损和褪色的材料进行修补和复制。 (三)档案的保管 防止档案的损坏,延长档案的寿命,维护档案的安全;公司设立专门地点或专用库房或专用文件库保存档案;做好档案室的防盗、防水渍、防潮、防虫蛀等工作。

(四)档案的鉴定分类 从档案的内容、来源、时间、名称等方面鉴别档案的价值,以鉴定量分重点保管和一般保管。重点保管档案应设立专人专柜保管,并按档案保管期限分永久、长期、短期三种以确保档案的价值。 (五)档案借阅、利用工作 凡需使用档案者,均须填写文件调阅单,依据调阅权限和档案密级,经主管领导签批后方能调阅。 案卷一般仅供在档案室阅看,立卷的文件、资料可外借。外借的须办理登记手续。借阅期限不得超过三个星期,到期归还;如需再借,应办理续借手续。借阅档案者应爱护档案,确保档案的完整性,不得擅自涂改、勾画、剪裁、抽取、拆散或损毁。借阅档案交还时,须当面查看清楚,如发现遗失或损坏,应及时报告主管领导。 本公司内档案管理的利用方式有: 1、提供档案原件; 2、提供档案复印件; 3、提供文献索引资料。 4、档案管理部门应主动向各部门员工提供公司档案编研信息服务。 三、档案室工作职责: 1、完成文书档案、声像档案、规划档案、基建档案、

《数字档案馆建设指南》

数字档案馆建设指南 (国家档案局发布 2010年6月) 说明 本指南由国家档案局提出并归口。 本指南起草单位:国家档案局技术部、福建省档案局、山东省档案局、青岛市档案局。 本指南主要起草人:王良城、蔡学美、潘积仁、黄建峰、王宪东、郭玉东、冯剑波。 本指南主要审查人:李和平、姜之茂、方昀、韩李敏、黄玉明、何伍爱、赵国俊。 数字档案馆建设指南 1.总体要求 1.1概述 数字档案馆是指各级各类档案馆为适应信息社会日益增长的对档案信息资源管理、利用需求,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对数字档案信息进行采集、加工、存储、管理,并通过各种网络平台提供公共档案信息服务和共享利用的档案信息集成管理系统。 建没数字档案馆,有利于提高档案馆工作效率和现代化水平,有利于确保数字档案永久存储与安全保管,有利于促进公共档案服务能力拓展和实现档案信息资源的社会共享。 建没数字档案馆.有利于促进国家信息资源总量增加、质量提高和结构优化,有利于提高各级政府公共服务能力,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文化的发展繁荣,有利于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对现代信息服务的现实需求。 数字档案馆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经过调研、立项、论证、软件开发、平台构建、资源准备、系统试运行、项目验收、运行维护等诸多环节,需要各业务部门、档案管理部门以及其他相关单位的共同参与,是一项长期的工作任务。 1.2建设原则与要求 数字档案馆建设应当遵照“统筹规划、循序渐进,项目带动、重点突破,需求导向、保证安全,合理适用、稳步实施”的原则,积极推进,务求实效。 统筹规划、循序渐进。应当根据各级政府电子政务建设整体框架和基本要求,及时将数字档案馆建设与区域电子政务和信息化建设相衔接,综合考虑自身信息化发展水平、技术力量、资源规模、基础工作水平、资金投入等因素,确定总体布局和实施步骤。 项目带动、重点突破。实施项目带动战略,支撑和带动数字档案馆整体建设和发展将数字档案馆建设分成若干子项目,以项目带动数字档案馆建设及推进各项工作的开展,有利于

数字档案室建设指南

数字档案室建设指南国家档案局 2014年

说明 本指南由国家档案局提出并归口。 本指南起草单位:国家档案局档案馆(室)业务指导司。 本指南主要起草人:钢朱煜忱丁德胜毛海帆傅培超会琴红吴惠敏。

目录 1 概念与基本特征 (1) 1.1 概念 (1) 1.2 基本特征 (1) 2 建设原则与容 (2) 2.1 建设原则 (2) 2.2 建设容 (2) 3 基础设施建设 (3) 3.1 网络基础设施 (3) 3.2 系统硬件 (3) 3.3 基础软件 (3) 3.4 安全保障系统 (4) 3.5 终端及辅助设备 (4) 4 应用系统建设 (4) 4.1 档案门类管理 (4) 4.2 接收采集 (5) 4.3 分类编目 (5) 4.4 检索利用 (6) 4.5 鉴定统计 (6) 4.6 系统管理 (7) 4.7 技术文档管理 (7) 4.8 测评鉴定 (7) 5 数字档案资源建设 (8) 5.1 基本要求 (8) 5.2 数字档案资源命名规则 (8) 5.3 文书类电子档案质量要求 (9) 5.4 声像类电子档案质量要求 (9) 5.5 科技和专业类电子档案质量要求 (10) 5.6 纸质档案数字副本质量要求 (11) 5.7 数字档案资源的备份 (11) 6 保障体系建设 (12) 6.1 经费保障 (12) 6.2 制度保障 (12) 6.3 人才保障 (13)

机关(团体和其他社会组织——下同)档案工作是国家档案事业的组成部分,也是机关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的必要条件。随着档案信息化建设的逐步深入,传统机关档案工作面临着机关办公自动化应用、数字档案馆建设以及用户多样化需求的严峻挑战,是档案信息化建设中亟需强化的重要节点。 数字档案室是信息化条件下档案室的“升级版”,是管理机关档案信息、联结机关办公自动化与数字档案馆建设的关键一环。建设符合国家和社会信息化发展要求的数字档案室,有利于提高机关档案工作水平,维护机关档案信息的真实、完整、可用和安全,提升机关行政效率和公共服务能力;有利于促进国家核心信息资源建设,实现信息资源总量增加、质量提高和结构优化,为数字档案馆的最终实现奠定基础,以推动全国档案信息化工作全面、健康、均衡发展。 1 概念与基本特征 1.1 概念 本指南所称的数字档案室,是指机关在履行职能过程中,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对电子档案和传统载体档案数字副本等数字档案信息进行采集、整理、存储、管理,并通过不同类型网络提供共享利用和有限公共档案信息服务的档案信息集成管理平台。 1.2 基本特征 与传统档案室相比较,数字档案室具有独有的特点和功能: 1)档案资源“数字”化。数字档案室以统一的数字形式存储各种信息,包括文本、图像、声音、视频等,压缩了存储空间,改进了组织形式。信息记录形式的“数字”化,是数字档案室的基本特征。 2)档案实体“虚拟化”。通过对纸质档案、缩微胶片、照片、录音、录像等传统载体档案进行数字化加工,实现档案实体“虚拟化”,使之能够与其他数字档案资源一并进行管理和规。 3)档案管理系统化。将档案业务流程、标准规固化在数字档案室应用系统中,实现数字档案资源系统、规管理。 4)信息传递网络化。数字档案室依附于网络而存在,通过不同类型的网络实现档案收集、管理和移交,用户不必亲自“登门造访”,就可以利用所需的信息,从而加快信息交流与反馈的速度。 5)档案利用知识化。数字档案室将文书、照片、录音、录像等各类信息载体与信息来源在知识单元的基础上有机组织并起来,以动态分布的方式为用户提供服务,实现由档案的提供向知识的提供转变。

数字档案馆建设规程

数字档案馆建设规程 DB37/T662-2007 前言 数字档案馆建设是档案信息化建设的主要内容。为引导和规范各级档案馆信息化建设,保证数字档案信息安全有效、规范有序地提供利用,特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由山东省档案局提出。 本标准由山东省档案局组织起草。青岛市档案局、淄博市档案局、济宁市档案局等单位参与起草。 本标准起草总负责人:马学强。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纪红、刘旭刚、高德松、孙博、闵超、刘虎、李彦虹。 数字档案馆建设规程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数字档案馆建设过程中应遵循的原则、方法和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山东省各级综合档案馆信息化建设,构建数字档案馆。 本标准也可作为各专业档案馆信息化建设的参考。 2 术语 数字档案馆 指以电子档案为对象,以电子计算机等数字设备为手段,基于网络实现档案接收、整理、保管、鉴定、保护、共享利用的档案管理模式。 3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 3792.2 普通图书著录规则 GB 17859-1999 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等级划分准则 GB/T 18894 —2002 电子文件归档与管理规范 GB/T 19486-2004 电子政务主题词表编制规则 GB/T 19487-2004 电子政务业务流程设计方法通用规范

GB/T 19488.1-2004 电子政务数据元第1 部分:设计和管理规范 GB/T 19667.1-2005 基于XML 的电子公文格式规范第1 部分:总则 GB/T 19667.2-2005 基于XML 的电子公文格式规范第2 部分:公文体GB/T 19669-2005 XML 在电子政务中的应用指南 BMB17-2006 涉及国家秘密的信息系统分级保护技术要求 DA/T 18 —1999 档案著录规则 DA/T 31-2005 纸质档案数字化技术规范 DB37/T 536-2005 档案目录数据采集规范 国务院令147 号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条例 国务院令292 号中华人民共和国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办法 国家档案局国档发[2001]6 号档案管理软件功能要求暂行规定 国家保密局国保发[2005]16 号涉及国家秘密的信息系统分级保护管理办 国家保密局国保发[2006]3 号关于加强新技术产品使用保密管理的通知鲁档发[2005]84 号山东省电子文件归档管理暂行办法 鲁保发[2006]4 号山东省涉密信息系统分级保护工作实施意见 4 数字档案馆建设基本内容 数字档案馆建设是档案馆信息化建设的主要内容。本标准规定的数字档案馆建设包括网络建设、软件建设、数据库建设、安全管理、制度建设、人才队伍建设、施工、监理与验收等内容。 5 网络建设 5.1 内网 数字档案馆内网建设包括数据网和办公网。 5.1.1 数据网 数字档案馆应建立独立的数据网络平台对档案数据进行加工处理和存储管 理。 数据网是保密网,应依据国保发[2005]16 号,准确定密,确定系统等级,达到BMB17 的技术要求。 5.1.2 办公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