钻孔摄像测试围岩松动圈的机理与实践_靖洪文

合集下载

地质雷达测试巷道围岩松动圈的原理及应用

地质雷达测试巷道围岩松动圈的原理及应用
探测 法 、 多点 位 移 计 量 测 法 、 射 波法 、 质 雷 达 探 折 地
测法 等 J 。其 中 2 0世 纪 7 O年代 末 , 长春 煤 炭 研 究 所开 发 的“ 声波 围岩 裂 隙探 测仪 ” 使 声 波 法 得 到 超 , 广泛 的使 用 , 一 种 简 便 实 用 的 围岩 松 动 圈 的 测 试 是
巷 道开 挖后 , 坏 了原岩 的应 力平 衡 状 态 , 破 围岩
受力 状态 由三 向 变成 了 近 似 两 向 , 致 围岩 应 力 重 导
新 分布 和局 部 应力 集 中 , 成 岩 石 强 度 较 大 幅度 地 造
下 降 。此 时 , 大主 应力 是沿 巷 道 壁 面 的切 线方 向 , 最
围岩 中出现 了 1 松 弛 破 裂带 , 围岩 松 动 圈 ¨ 。 个 即
庭 教授 等人 经过 长期 研 究 , 出 围岩 松 动 圈 支 护 理 提
论 J在 矿 山工程 中得 到广 泛 应 用 。这 些 理 论 的 运 ,
其力 学特 征 表现 为 应 力 降低 区 即松 动 圈 、 性 区及 塑
弹性 区 , 图 1 示 。 如 所
用 , 以 已知 围岩松 动 圈 的范 围为 前提 , 都 因此测 试 围 岩松 动 圈具 有较 大 的实 际意义 和应 用价 值 。
巷 道 围岩松 动 圈测 试 方 法 有 很 多 , 随着 科 学 并
技术 的不 断进 步 而发 展 完 善 , 中主要 包 括 超 声 波 其
生 , 要从 事 岩体 加 固理 论 与 应 用技 术 的研 究。E—ma : 主 i l
mqbl 8 9 5@ l 6. o 。 2 tm
余年发展起来 的地球物理高新技术方法 , 具有分 其 辨率高、 位准确、 速经济、 活方便 、 面直观 、 定 快 灵 剖

围岩松动圈的测定

围岩松动圈的测定

围岩松动圈的测定一、监测目的巷道开挖引起围岩应力重新分布,岩石强度和岩体内应力变化,在开挖空间周围形成一个环状的破裂区,称为巷道围岩松动圈。

为评价工程岩体稳定性及合理确定巷道支护提供科学依据,必须对围岩松动圈进行测定。

选取回采工作面的一条巷道,尽量在井下停工的时候测两到三个断面,距离控制在隔100m左右就测一回,时间及地点由矿方安排。

根据观察的结果确定出该矿的松动圈范围.(有可能的话,采动影响小的地方测一下,采动影响大的地方测一下).二、需求设备SYS(B)矿用钻孔窥视仪技术指标:窥视钻孔直径: >Φ25mm窥视钻孔深度:10m(可延伸)窥视镜(探头):分辨率:420 lines连续工作时间:8h存储容量:20GB外形尺寸: 195mmX115mmX75mm配套设备:1.钻孔窥视仪主机1台2.窥视镜(探头)1只3.视频传输及输送缆:10米4.耳麦1付5.充电机1台B连接线1根7.窥视镜转接线1根8.数据管理和播放软件1套三、使用原理钻孔窥视仪是新近研制的一种便携式防爆型探测仪器,用以观察锚杆孔或其它小孔径工程孔内部情况。

将探头送入钻孔,即可在仪器屏幕上看到钻孔壁的图像。

由于镜头具有放大功能和红外敏感功能,所以孔壁的岩性变化可以清楚地反映出来。

对于煤岩界面及岩层裂隙,能用它容易地加以识别。

它在手持式液晶显示屏幕上显示钻孔内壁构造, 可用来观察岩层裂隙、确定围岩和煤层接触界面。

四、使用分析1、在掘巷道每掘进200m垂直顶板及两帮各布设一个钻孔;巷道交岔点须根据实际情况布设钻孔;过地质构造、顶板岩性发生显著变化等特殊地段须布设钻孔,钻孔数量根据实际情况而定;矿压显现明显(主要包括:顶板离层仪到黄区;巷道两帮、顶底位移量大;巷道内淋水较大;锚杆(索)托盘变形数量较多、锚索被拉(剪)断)区段须布设钻孔,钻孔数量根据实际情况而定。

2、钻孔要求:垂直顶板打设深度为15m、孔径为Φ28mm的钻孔,并用风、水管将钻孔内部清理干净。

浅谈围岩松动圈理论及对锚喷支护定量计算的指导作用

浅谈围岩松动圈理论及对锚喷支护定量计算的指导作用

浅谈围岩松动圈理论及对锚喷支护定量计算的指导作用摘要:针对目前隧道及地下工程建设中部分工程技术人员存在的误区,从围岩松动圈理论出发,阐述围岩破坏理论和锚喷支护机理,并给出锚喷支护定量计算参考算法。

关键词:围岩松动圈;锚喷支护;理论计算在隧道工程施工过程中,锚喷支护以其优质、高效、经济和便于机械化作业等特点已被广泛地应用于隧道及地下工程建设中,但从工程建设的实际情况来看,不少工程技术人员对锚喷支护的应用,陷入了一些误区,并由此导致这样或那样的问题。

这些误区总结起来有以下几方面:1、片面强调围岩强度,而忽视了对围岩等级的综合评判,导致盲目降低支护强度,诱发塌方事故。

围岩等级划分标准受强度、节理、地下水、断层等地质因素综合影响,而不能单纯以围岩强度来定义,最突出的例子就是黄土高原上的土窑洞,周边土质强度并不高,却可以不进行支护自行成洞。

2、对于锚喷支护的选择,不加定量计算,盲目参考经验数据,不可避免地发生支护过强或偏弱,过强则造成投资浪费,偏弱则易诱发质量、安全事故。

3、施工过程中,规范意识差,随意性突出,锚杆角度、注浆饱满度、喷层密实度等达不到要求,很大程度上制约了锚喷支护效果。

以上误区,究其原因是部分工程技术人员缺乏对围岩破坏基本理论和锚喷支护基本机理的了解,缺乏对围岩特性和支护参数的定量计算。

作者依长期施工实践和学习的体会,从围岩松动圈理论出发,对锚喷支护和岩体的共同作用机理谈一些粗浅的体会和认识,与读者共同研究,意在促进基本理论对现场施工的指导作用。

一、围岩松动圈理论和锚喷支护作用机理隧道开挖后,地应力将在围岩中产生应力集中,若围岩应力小于岩体强度,围岩只产生弹性和塑形变形,不发生破裂;若围岩应力大于岩体强度,围岩就会破裂,产生大的变形。

该围岩破裂的范围就称为围岩松动圈,它是围岩性质、地应力等多种因素的综合指标,不仅能综合地反映岩体性质、原岩应力、隧道断面、掘进方式等因素对围岩稳定的影响,而且能定量的反映围岩支护的难易程度。

隔离矿柱巷道围岩松动圈分布规律的测试

隔离矿柱巷道围岩松动圈分布规律的测试

隔离矿柱巷道围岩松动圈分布规律的测试隔离矿柱巷道是煤矿开采中常用的一种支护方式,它可以有效地避免矿柱失稳引发的事故。

然而,在煤矿巷道开挖过程中,由于采动压力的作用,巷道围岩难免会出现一定程度的松动。

为了探究隔离矿柱巷道围岩松动圈的分布规律,我们进行了一系列的测试和研究。

我们选择了不同位置和不同长度的隔离矿柱巷道进行了测试。

通过测量巷道围岩的位移和变形情况,我们得到了一组数据。

通过对这些数据的分析,我们发现,隔离矿柱巷道围岩松动圈的分布规律与巷道的位置和长度有关。

在巷道的纵向分布上,我们发现隔离矿柱巷道围岩松动圈呈现出一定的对称性。

即巷道两端的围岩松动程度较小,而中间位置的围岩松动程度较大。

这是由于巷道两端的围岩受到了较大的约束力,而中间位置的围岩受到的约束力较小所致。

在巷道的横向分布上,我们发现隔离矿柱巷道围岩松动圈呈现出一定的非对称性。

即巷道的一侧围岩松动程度较大,而另一侧围岩松动程度较小。

这是由于巷道一侧的围岩受到了较大的采动压力,而另一侧的围岩受到的采动压力较小所致。

我们还对不同长度的隔离矿柱巷道进行了比较。

结果显示,隔离矿柱巷道围岩松动圈的范围随着巷道长度的增加而增大。

这是由于巷道长度的增加导致围岩受到的采动压力增加,从而引发了更大范围的围岩松动。

通过对隔离矿柱巷道围岩松动圈分布规律的测试和研究,我们发现巷道位置和长度对围岩松动的影响较大。

巷道的纵向分布呈现出对称性,巷道的一侧围岩松动程度较大,巷道长度越长,围岩松动范围越大。

这些研究结果对于煤矿巷道的设计和支护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可以帮助工程师更好地进行巷道的支护设计,提高煤矿开采的安全性和效率。

希望通过我们的研究和测试,对隔离矿柱巷道围岩松动圈的分布规律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我们将继续深入研究巷道围岩的力学特性和支护方式,为煤矿开采提供更科学、更安全的技术支持。

松动圈围岩支护理论与工程实践研究

松动圈围岩支护理论与工程实践研究

松动圈围岩支护理论与工程实践研究【摘要】介绍了围岩松动圈巷道支护理论,以某矿为例进行了围岩松动圈范围测试与巷道支护方案设计,结果表明该矿属于中号围岩松动圈,采用悬吊理论设计支护形式后测得顶底板与两帮移近量较,说明根据围岩松动圈理论设计巷道支护方式及参数是合理可靠的。

【关键词】松动圈;巷道围岩;巷道支护前言煤矿巷道围岩为非连续各向异性体,其物质组成成分与组合状况存在一定变化,表现为非均质性。

因此试图用一种理论来解决所用的巷道支护问题显然是不切实际的。

目前巷道支护理论包括围岩松动圈理论、压力拱理论、最大水平应力理论等,其中围岩松动圈理论在深井煤矿中得到广泛应用,其理论简明直观、可操作性强,基本内容为:矿井巷道掘进后,原岩应力平衡状态遭到破坏并重新分布,巷道顶底板及两帮形成应力集中现象,岩石强度显著下降。

若集中应力小于破坏后的岩石强度,此时围岩处于弹塑性状态,可以基本维持巷道的稳定。

若集中应力发展至甚至超过破坏后的岩石强度,围岩破坏会继续向深部扩展,直至形成新的应力平衡状态,我们将围岩破坏扩展形成的破裂带称之为围岩松动圈,研究围岩松动圈对于解决巷道支护工程问题具有重要作用。

1 工程地质概况某矿位于吕梁-太行断块五台山块隆古交向斜的南部,俗称太原西山向斜。

其西部为吕梁山复式背斜,东部为山西断陷盆地系中部的太原-晋中盆地。

12501运输巷道位于南五盘区+750m水平的2#煤层。

该煤层均厚为4.25m,属较稳定的厚煤层,煤层结构简单,裂隙较发育,平均倾角2.5°,最大为6°,为近水平煤层。

煤层顶板以薄层状的粉砂岩和泥岩为主,并夹杂砂质泥岩互层。

岩性松软,机械强度低,节理裂隙发育,属不稳定顶板;底板以碳质泥岩及砂质泥岩为主,局部为3#煤层,富含植物根须化石,较松软,遇水易膨胀,易发生底鼓现象,为不稳定底板岩层。

2 围岩松动圈巷道支护理论围岩松动圈支护理论提出把围岩破裂过程中的岩石碎胀变形(碎胀力)作为支护对象,并把在围岩中发展的这个破裂区定义为围岩松动圈。

榆家梁煤矿巷道围岩松动圈测试技术及应用

榆家梁煤矿巷道围岩松动圈测试技术及应用

榆家梁煤矿巷道围岩松动圈测试技术及应用摘要:基于榆家梁煤矿现场条件,介绍了松动圈的测试原理、测试方法及测试过程,通过测试得出了围岩合理的松动圈范围,为确定合理锚杆支护参数提供了依据,为相似条件巷道的松动圈测试提供了实践经验。

并介绍了控制松动圈厚度的方法,对井下支护设计具有借鉴意义。

关键词:围岩;松动圈;巷道;锚杆支护巷道开挖后,围岩受力状态由三向变成了近似两向,造成岩石强度较大幅度地下降。

如果围岩中集中应力值小于下降后的岩石强度,则围岩处于弹塑性状态,且围岩自行稳定,不存在支护问题;反之围岩将发生破坏,这种破坏从周边逐渐向深部扩展,直至达到新的三向应力平衡状态为止,此时围岩中出现了一个破裂带。

把这个由于应力作用产生的破裂带称为围岩松动圈,如图1。

图一围岩松动圈是巷道开挖后地应力超过围岩强度的结果,因此松动圈理论认为,支护的作用就是限制围岩松动圈中碎胀力所造成的有害变形。

掌握巷道松动圈范围的大小及受采动影响的变化规律,对于选择恰当的巷道支护方式与参数,确定合理的工作面超前支护范围等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各矿回采巷道多采用棚子支护或锚杆支护。

由于棚子支护是一种传统的被动支护形式,在复杂的压力状态下它必须借助其它形式的支护配合,才能确保巷道的绝对安全;因而锚杆支护已成为解决巷道围岩承受采动支承压力的重要途径。

采用锚杆支护解决采动支承压力问题,关键是确定出巷道围岩松动圈的厚度,并加以控制。

1 测试原理松动圈测试是应用超声波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来预测围岩的破坏情况。

测试物体是以弹性体为前提条件的,当煤体的尺寸较小、作用外力较小时,相应变形也较小,可以把煤体视为弹性体。

超声波是由声波仪振荡器产生的高压电脉冲信号加在发射换能器,发射换能器受到激发产生瞬态的振动信号,该信号经发射换能器与煤体之间的耦合后在岩体介质中传播,从而携带煤体内部信息到达接收换能器,再由接收换能器把收到的振动信号转变成电信号传给声波仪,经声波仪放大处理后,显示出超声波穿过煤体的声时、波速等参数。

巷道围岩松动圈理论

巷道围岩松动圈理论

围岩松动圈的理论一、隧道围岩的松动圈的形成及物理状态假设在地表下H深处有一个小岩石单元(图1),在空间开挖前,这一单元处于三向应力完好稳定状态。

当在其左侧开挖一空间后,水图1 隧道围岩的物理状态平应力H1解除,单元变成二向受力。

这时这个单元的应力产生两个方面变化:一是由于三向应力变成二向应力状态,单元强度发生下降;二是由于应力的转移,所开挖的空间周边附近应力集中,使单元上受力增加。

如果单元所受应力超过其强度,单元1将发生破坏,使其承载能力变低,发生应力向深部转移。

这样相邻单元2开始面临单元1相似的情况,有一点不同的是单元2的水平应力H2,由于单元1的存在将不为零,但数值很小,所以单元2的强度略高。

如果这时单元2上作用的应力仍大于其强度,则单元2又将发生破坏,使应力再次问深部转移。

单元破坏应力转移,其应力集中程度有所减弱,而径向应力有所增加,最后到单元n时,其单元上所受应力小于其三向应力极限强度,则单元只产生弹塑性变形而不发生破坏。

这样的变化结果,使得在单元1至单元(n-1)之间的岩石处于破坏状态,而从单元n开始向外,岩石处于弹塑性变形的原岩完好状态。

这样的情况同样发生于所开挖空间的各个方向,所以,在这个空间的周围形成了一个破裂区。

围绕开挖空间的这一破坏区域一般为环状;对于塑性岩石,在破裂区外应力接近岩石的强度,但小于岩石强度,围岩处于塑性状态;再往外应力低于岩石的塑性屈服应力,围岩处于弹性状态,形成了一般所说的围岩中的四个区(图2)。

对于煤矿煤系的岩石,多数的全应力——应变曲线塑性段并不明显.即没有明显的塑性区。

从外向隧道内,对应于岩石的全应力——应变曲线,可把围岩分成三个区:弹性区、破裂膨胀剧烈区、破裂膨胀稳定区。

图2 隧道围岩的典型物理力学状态处于弹性状态的围岩,由于其仍然具有承载能力,所以可以保持自稳。

而处于破裂状态的围岩,由于发生了碎胀破裂,其表面将丧失自承能力,如不进行支护将会产生失稳,所以,破裂区是支护的直接对象,是解决支护问题的关键所在。

软岩巷道围岩松动圈变形机理及控制技术研究_靖洪文

软岩巷道围岩松动圈变形机理及控制技术研究_靖洪文

第28卷第6期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 V o l.28 N o.6 1999年11月 Journal of Ch ina U niversity of M ining&T echno logy N ov.1999软岩巷道围岩松动圈变形机理及控制技术研究3α靖洪文 宋宏伟 郭志宏(中国矿业大学建筑工程学院 江苏徐州221008)摘要 通过对软岩巷道工程特征的研究,提出用定量指标——稳定的围岩松动圈厚度值L p(L p ≥150c m)来判定“软岩巷道工程”的方法.以此为基础,进而分析了围岩松动圈碎胀、水胀及复合等变形机理,提出对大松动圈碎胀变形 , 类软岩采用锚喷网支护, 类软岩采用联合支护,对水胀变形软岩首先采用综合防治水措施的新思路,并被大量的工程证明是正确的.关键词 软岩,松动圈,碎胀变形,水胀变形,控制技术中图分类号 TD353第一作者简介 靖洪文,男,1963年生,博士研究生,副教授 软岩巷道支护一直是煤矿生产建设中的难题,也是目前国内外尚未解决的问题.尽管国内外学者对软岩工程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并取得了很多成果,但由于软岩问题的复杂性,目前不仅软岩工程支护设计仍停留在经验的工程类比及盲目的试验基础上,而且软岩工程判定及分类方法也缺乏可行的量化指标,造成工程实践中的浪费.在原岩中开挖巷道,破坏了围岩原有的三向应力平衡状态,围岩中的应力将重新分布,同时伴随应力集中现象出现.如果集中应力小于围岩强度,围岩虽有变形出现,但巷道整体处于稳定状态,不存在支护问题;只有当集中应力大于围岩强度,围岩发生破坏时,巷道才产生非线性变形.如果这种非线性变形得不到有效控制,巷道就会冒落或断面尺寸缩小而不能满足使用要求,因而须进行加固或返修.本文在探讨软岩巷道工程特征的基础上,提出用全面反映围岩应力和围岩强度等因素综合作用结果——稳定的围岩松动圈厚度来定量确定软岩工程,进而分析其非线性变形破坏机理,重点研究了碎胀变形机理及支护参数设计方法,并且经过工程实践证实其可靠性.1 软岩巷道工程的矿压显现特征软岩工程地压大,致使一般刚性支护不能进行有效的维护,多至3层料石碹也遭到破坏;围岩变形量大,变形持续时间长,一般达1~3个月;底臌现象明显.综合起来表现为支护难度大,在选择支护时必须摒弃各种刚性支护,而选择各种支撑力较强的可缩性支护.用这个概念来划分软岩工程的范畴将包括:深部工程、构造应力明显地区、密集工程群、受采动影响的巷道工程和遇水软化膨胀岩层地区等.它们都能达到上述支护难度,即每矿都有可能遇到软岩工程问题.围岩松动圈巷道支护理论[1]在对围岩状态进行深入研究后,发现松动圈的存在是煤矿巷道围岩的固有特性,它的范围大小可以用声波仪进行测定.稳定后的围岩松动圈厚度是围岩应力p与围岩强度R的复杂函数,L p=f(p,R).它是一个综合指标,反映了支护的难易程度,而且大量相似模拟试验及现场实测表明,煤矿巷道的跨度(一般3~5m范围)及支护强度(一般为0.1~0.2M Pa)等影响不大.当松动圈厚度大于150c m时,多种支护,特别是刚性支护发生严重破坏;当松动圈厚度小于150c m时,支护破坏轻微.因此就这个意义而言,“软岩”已不单纯指围岩的软硬或者地应力水平的高低,而是把“软岩”与“硬岩”的界限划定在松动圈厚度为150c m处,大于该值时称为大松动圈软岩工程.大松动圈软岩工程分类见表1,共分成3类.α收稿日期 199906223煤炭科学基金资助项目(96建0101)表1 大松动圈软岩工程分类Table1 The classif ication of sof t rock roadwaywith a large broken zoneL p c m围岩类别围岩类型支护机理及方式备 注150~200 一般软岩锚杆组合拱理论锚喷网支护 200~300 较软软岩锚杆组合拱理论全断面锚喷网支护>300 极软软岩二次支护理论 联合支护  注 近期研究表明:L p相同但岩石不同时支护难度有差异. 用松动圈厚度判定软岩工程有两个突出特点:1)松动圈厚度可现场实测,容易取得且可靠性高;2)松动圈厚度是一个综合指标,它全面反映原岩应力(包括采动应力)、岩体性质(包括强度、裂缝、软弱夹层等)、施工和水等的影响,在工程中又不需要对这些指标进行观测和具体量化,现场应用方便.这一划分软岩工程支护范畴的分类方法已经过大量工程验证[2],获得良好的效果.2 大松动圈软岩变形机理分析巷道开挖后,一般总要引起巷道周边围岩的收敛变形,其变形量的大小是衡量巷道矿压显现强烈程度和维护状况的重要指标1研究其变形组成和机制,预测其变形规律、特征和变形量值,以便合理确定支护形式和参数,最大限度地利用围岩自身支撑能力,避免目前大松动圈软岩巷道中经常遇到的支护多次破坏和频繁返修的困难局面,具有重要的实用价值.当围岩松动圈厚度L p≥150c m时,围岩突出地表现为软岩工程特征,但由于巷道围岩形成松动圈的机理不同,则其支护对策亦不同.因此,依据支护对象(碎胀变形、水胀变形、复合变形)及支护对策上的差异又可将分类表中大松动圈软岩分成碎胀型、水胀型和复合型3类.2.1 碎胀型软岩岩石是一种脆性材料,在受力过程中,产生较小的变形就会进入破裂状态.破裂意味着岩石中裂隙增多,单位体积增大,我们把岩石由于破裂而产生的体积增大现象称为碎胀(破裂膨胀).碎胀型软岩是指主要支护对象为碎胀变形,它包括两种情况:1)高应力软岩——岩层在自然状态下单轴抗压强度较高,而且受水和风化影响较小;2)低强度软岩——岩层在自然状态下结构松散,软弱,胶结程度差,单轴抗压强度较低,一般小于30M Pa,而且受水和风化影响较大1上述两种岩层都是指围岩遇水无明显膨胀、软化的大松动圈软岩工程.它一般是由于埋深较大、构造应力明显、采动应力叠加、巷道较密等原因形成的.在地下开挖空间要扰动岩石介质,围岩应力进行重分布,导致围岩应力和围岩强度的变化,围岩应力超出围岩强度值越大,围岩变形破坏越快.由于起初巷道表面围岩内的应力集中系数最大而围岩强度最低,因此,巷道周边围岩首先发生变形甚至破坏,应力峰值向深部转移1在此过程中,尽管围岩产生破坏,但是只要它不坍塌、冒落,则对深部围岩体仍然具有一定的支护抗力,使围岩强度得到提高,围岩应力与围岩强度的差值逐渐减小,围岩破坏逐渐趋向缓和1当应力峰值趋近或小于围岩强度时,应力分布趋于稳定,围岩破坏过程趋于结束,最终达到新的应力平衡状态.由此看出巷道剧烈变形是由围岩破坏引起的,而且围岩松动圈厚度值越大,巷道围岩变形量越大,持续变形时间越长.实验室试验充分证实了上述分析的正确性,在煤炭科学基金资助下,采用M T S815型电液伺服岩石力学试验系统,对砂岩、粉砂岩、泥岩、煤、大理岩等5种岩石的19个试块进行“零围压”岩石单轴碎胀试验,测定了其全应力2应变过程中体积应变变化及碎(剪)胀力(图1)情况[3,4].从图1各条曲线之间的相互关系可以看出岩石在受力过程中对接触介质的荷载影响程度(支护与围岩相互作用机理).图1 砂岩体积应变与碎(剪)胀试验曲线F ig.1 Experi m ental curves of vo lum etric strain anddilatancy fo r sandstone综上试验结果表明:1)影响巷道围岩收敛变形的主要因素是岩石破裂后(巷道围岩形成松动圈)的体积变形,岩石在峰值前(弹塑性)变形量很小,而峰后岩石体积变形要比峰值前大的多,一般达8~10倍,因此峰后破裂围岩体积膨胀变形才是巷道收敛变形的主要原因1在煤矿大松动圈(软岩)巷道围岩收敛变形中,由围岩破坏和软化、碎胀引起的变形占75%~95%,而围岩弹塑性区的变形引起巷道收敛变形量较小,一般约占5%~165第6期 靖洪文等:软岩巷道围岩松动圈变形机理及控制技术研究 25%12)在全应力2应变过程中,峰后岩石体积应变曲线可分成两段:在弱化段,体积膨胀增长较快;在残余强度段,体积膨胀增长比较平缓.说明岩石在弱化段大量裂隙张开贯通,而在残余强度段则是一种岩石结构滑移现象,这对研究岩石碎胀变形机理及分段建立岩石本构关系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用价值13)岩石峰后体积应变大小与岩石性质有关,岩石单轴抗压强度越高,则峰后体积应变量越大1即同样的围岩松动圈厚度,由于岩性不同,体积应变值亦不同,其支护难度是不同的1这一试验结果从某种意义上讲是对“围岩松动圈巷道支护理论”研究的深化.综上所述,碎胀变形力是巷道支护的主要荷载,这类巷道破坏的关键是松动圈(破裂区)内“危石”滑移脱落,即关键块体的坍塌引起其周围岩块的松动冒落.2.2 水胀型软岩水胀型软岩是指岩石在自然状态下强度并不低,但遇水后强度急剧下降,甚至软化成泥,同时伴随岩石遇水体积膨胀的一类岩石.这类软岩主要是富含蒙脱石、伊利石、高岭石等粘土矿物的岩石.由于这类岩石遇水软化、膨胀,改变了围岩强度与围岩应力的相对关系,而且加大了围岩应力,所以在这类地层中,如果对底板积水、空气潮湿控制不当,表面岩石日渐软化膨胀,将在同样地应力条件下使松动圈增大1同时,由于这类岩石遇水后体积成倍膨胀,膨胀变形压力巨大,又使围岩内应力升高,结果围岩的碎胀和吸水膨胀结合起来产生较大的围岩变形.这一现象有围岩流变的因素,更重要的是围岩不断地脱离应力场,破坏了围岩松动圈内的应力平衡,造成巷道围岩失稳、支架破坏、生产受到严重影响.水胀型软岩破坏的主要原因是岩石遇水软化(强度降低)、膨胀造成松动圈再次扩大,因此,支护的对策是严格控制水的影响,而支护阻力并不要求很大.2.3 复合型软岩复合型大松动圈软岩是指两种软岩变形因素同时存在,围岩碎胀变形及水胀变形均较大1一方面由于围岩应力较大而出现大松动圈,另一方面水的作用降低了围岩强度,围岩吸水发生体积膨胀.复合型大松动圈围岩(软岩)巷道之所以具有大变形、大地压、难支护的工程特点,是因为复合型软岩并非具有单一的碎胀或水胀变形机制,而是一种同时具有碎胀和水胀两种变形机制的复合类型,而且碎胀变形超前于水胀变形.复合型软岩破坏的根本原因是兼有碎胀和水胀两种变形,所以对于此类软岩要十分注重合理运用复合型向单一型转化技术1即首先利用对付水胀型软岩防治水措施,将复合型软岩转化为单一碎胀型软岩进行支护,然后按碎胀型软岩选择支护方式和确定支护参数.应当强调的是,煤系地层不同程度具有复合型软岩的特征,如果忽略这一点,就会造成支护的失败.3 控制技术大松动圈巷道围岩表面位移,绝对限制是无法办到的,也是不经济的.控制原理只能是既允许围岩有一定变形,释放压力,又控制其过大变形,保持巷道在不影响正常使用前提下的稳固,以防止冒顶和片帮.弹性变形在开巷瞬间基本完成,根本无法控制,它不会施加于支护结构.因此:1)对大松动圈围岩碎胀变形,只要及时提供支护抗力,并有适量的可缩变形量以释放压力,促使极限平衡及早实现,即可保持巷道稳定;2)对大松动圈围岩水胀变形,必须首先解决水的问题,水胀型软岩支护对策是严格控制水的影响;3)对大松动圈复合变形,必须十分注重合理运用复合型向单一型转化技术,利用对付水胀型软岩防治水措施,将复合型软岩转化为碎胀型软岩进行支护,然后按碎胀型软岩选择支护方式和确定支护参数.3.1 , 类大松动圈碎胀型软岩锚喷网支护由于岩体破坏、应变软化的结果,将使松动圈内岩体强度随变形发展而逐渐衰减,直至残余强度.松动圈内岩块的滑移碎胀变形(流变),并非有益的能量释放,而是以其承载能力的丧失为代价的,显然是一种有害变形,对此决不能等闲视之.因此,在巷道维护工作中,为充分保持并利用破裂围岩的自承能力,必须对破裂区内岩体进行支护和加固,目的是限制有害的滑移剪胀变形,控制其软化程度,提高其残余强度.从这个意义上讲,布置在岩体内部的锚杆支护和对岩体内部的注浆加固将是优越的支护形式和措施.锚杆支护能实现主动深入到围岩内部加固围岩,提高围岩自承能力和围岩一起形成一个加固圈;喷层可以及时充填围岩表面裂隙,封闭岩面和隔离水、风对围岩的破坏,缓解应力集中现象,密贴并提供一定的支护抗力,使巷道周边围岩从二向应力状态变为三向应力状态;金属网能加强喷层的整体性,提高喷层的抗弯、抗剪、抗拉265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 第28卷能力,而且将单个锚杆连结成整体锚杆群和混凝土形成有一定柔性的薄壁钢筋混凝土支护圈.因此锚喷网三者结合是内部加固与外部支护的结合,支护与围岩共同作用,浑然一体,并能柔性卸载,先柔后刚,先让后抗,最大限度地发挥围岩的承载能力.所以,锚喷网支护的性能十分符合软岩对支护性能特别是一次支护性能的要求.基于上述分析,根据松动圈厚度设计锚喷网支护参数,我们在开滦赵各庄煤矿11,12水平(埋深分别为961.1和1056.8m)受采动影响的底板岩巷( 类,L p=1.5~1.89m)大松动圈软岩巷道(采动碎胀型)及13水平(埋深1159m)煤及半煤岩巷( 类,L p=2.16~2.26m)大松动圈软岩巷道进行了工业性试验,获得了成功,年经济效益达500万元以上[5].3.2 类大松动圈碎胀变形联合支护对于 类大松动圈碎胀型软岩,一般为高应力强膨胀地区或节理化极破碎的岩石,对此类软岩工程巷道,支护阻力和可缩量是巷道支护成功的主要参数,高阻力和大的可缩量是确保此类极软岩巷道稳定性的关键.由于 类松动圈厚度大,其碎胀变形量也很大,一般达到600mm以上,所以一般常用锚杆(锚固长度1.6~2.0m,锚固力为5~8t)支护不能维护巷道周边围岩的稳定,必须增大锚杆支护强度及可缩量.从理论上讲,通过增大锚杆锚固力(锚杆直径加粗、加长等)及金属网强度等措施,锚喷网(锚索)支护仍可控制此类大松动圈巷道,但从经济实用及施工方便角度讲,采用锚喷网加U型钢可缩支架或注浆加固加U型钢可缩支架(或者用锚喷网加预留有变形充填层的料石碹、大弧板等方式)等联合支护方式则更为合理[6].大量的工程实践表明,对 类大松动圈软岩巷道企图用一次支护特别是强刚性支护,包括双层料石碹、600mm厚的钢筋混凝土支护等不能获得成功[7],原因是它们不适应大松动圈软岩初期变形量大、持续时间长的特点.因此,锚喷网一次支护主要是提高围岩松动圈内破裂岩石的残余强度,提高围岩的自承能力,以保证巷道在安全的条件下允许围岩在高阻控制下释放变形压力,以适应其碎胀变形力学机制.为保证巷道较长时间的稳定和服务期间的安全,在围岩变形稳定后必须进行二次支护,给巷道提供最终支护强度和刚度,并起到安全储备作用.锚喷网一次支护的关键是根据松动圈厚度确定“组合拱”厚度(一般不应小于1.2m),进而确定锚喷网支护参数;二次支护的关键是确定支护时间:应在一次支护巷道围岩变形稳定后进行,具体应根据巷道开挖后监测情况确定,如松动圈厚度已基本稳定,u2t曲线变化平缓等.淮南谢桥煤矿东风井-240m总回风巷(泥岩, 类)大松动圈软岩工程中,采用单一常规锚喷网(非锚索)支护发生了失败,但返修时采用锚注与U型钢联合支护取得了成功[6].3.3 ~ 类复合型软岩转化关键技术——治水开巷后,大松动圈在产生、发展过程中出现碎胀变形的同时,破裂岩体出现宏观裂隙,地下水的渗入不仅降低破裂面的强度和作用在其上的法向应力,导致围岩强度下降,松动圈再次扩大,而且岩石遇水膨胀和软化,这种相互作用恶性循环,导致支护非常困难1所以,在这类地层中必须采取治水的措施.由于井下水源分布广,来源多,在巷道内存在水流,故治水方法必须采取治、防、管、排等综合治理措施.1)有水必治 井下施工巷道掘进头,对出水、淋水、积水要及时采取措施控制出水点,不能乱流、漫流,存留时间不能过长.哪里有水哪里治,能排则排,能导则导,能疏则疏,分段截流、分片治理,保持巷道无积水12)无水要防 施工巷道要有防水措施,做到预防为主.编制作业规程时,必须考虑治水方法、防水系统、防水设备和防水设施,做到有备无患.水沟要紧跟迎头,毛水沟距迎头不得超过15m,永久水沟距迎头不超过50m13)用水必管 施工迎头喷浆、洒水、喷雾、通风、消防、注浆等都需用水,但要管理好用水,建立严格的管理制度,防止跑、漏、冒、滴,对用完的水,及时排入疏水系统,保持巷道干燥无水14)积水必排 井下巷道如有积水,必须及时排入排水系统.对于复合型软岩,只有围岩破裂松动,潮湿空气或水沿裂缝侵入围岩深部之后,其变形才能强烈的显现出来1而且水胀变形在时间上滞后于碎胀变形,但是如采取上述治水措施,使岩石无水可吸,水胀变形也就无从产生,则复合型软岩转化为单一碎胀型软岩,从而大大降低了支护难度.4 结 论1)采用单一综合指标——围岩松动圈厚度(L p≥150c m)判定软岩巷道工程,不仅能全面反映围岩的稳定性,而且现场应用方便1365第6期 靖洪文等:软岩巷道围岩松动圈变形机理及控制技术研究 2)大松动圈软岩工程,无论是何种原因造成的,其松动圈厚度值都在150c m以上1但对于不同原因造成的软岩工程,应采取不同方法进行处理1应当强调的是,煤系地层不同程度的具有复合型软岩的特征,如果忽略这一点,会造成支护的失败.3) , 类大松动圈碎胀变形软岩采用单一锚喷网支护,用“组合拱理论”设计锚喷网支护参数可以获得成功; 类大松动圈碎胀变形软岩须采用联合支护方式,才可以获得成功.4)绝对限制大松动圈非线性变形不易实现,也不经济,只能是既允许围岩有一定变形以释放能量,减小围岩对支护的压力,又能有效控制其过大变形,保持巷道的使用空间和稳定性.仅考虑对岩体应力的控制或一味采用各种高强度支护手段是不适宜的.参考文献1 董方庭,宋宏伟,郭志宏等.巷道围岩松动圈支护理论.煤炭学报,1994,19(1):21~312 鹿守敏,靖洪文.巷道锚喷支护机理研究与实践.建井技术,1994(4):10~143 靖洪文,李世平.零围压下岩石剪胀性能试验研究.中国矿业大学学报,1998,27(1):19~224 J ing H W,L i S P.Experi m ental study on vo lum etric strain of rock s in full stress2strain p rocess.Journal of Ch ina U niversity of M ining and T echno logy,1999,9(1):33~375 靖洪文,付国彬,郭志宏.深井巷道围岩松动圈影响因素实测分析及控制技术研究.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1999, 18(1):70~746 何满潮.中国煤矿软岩巷道支护理论与实践.徐州: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1996.1~367 陆家梁.软岩巷道支护技术.吉林: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5.77~81Study on D efo rm ati on M echan is m of B roken Zone A round Soft Rock Roadw ay and Its Con tro l T echn iqueJ ing H ongw en S ong H ongw ei Guo Z h ihong(Co llege of A rch itecture and C ivil Engineering,CUM T,Xuzhou,J iangsu221008)Abstract T he engineering featu res of soft rock roadw ay are discu ssed.T he quan titative w ay of assess2 ing soft rock roadw ay by the th ickness L p(L p≥150c m)of b roken zone is pu t fo r w ard.Fu rther m o re,the defo r m ati on m echan is m of bu lk ing,dw elling and so on is analyzed.It is believed that fo r , bu lk ing soft rock bo lting and sho tcreting w ith w ire m esh shou ld be u sed,fo r com b ined suppo rting,and fo r dw elling soft rock w ater ough t to be treated firstly.T he reliab ility has been confir m ed by indu strial tests.Key words soft rock,b roken rock zone,bu lk ing defo r m ati on,dw elling defo r m ati on,con tro l techn ique 465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 第28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收稿日期 :2008-10-17 基金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0674083 , 50490273);国家“ 十一五” 科技 支撑计 划项 目(2008BA B36B07);教 育部重 点科技 项目
(106085) 作者简介 :靖洪文(1963-), 男 , 山东省聊城市人 , 教授 , 博士生导师, 从事岩石力学与工程以及巷道支护理论与技术方面的研究 . E-mail :hw jing @cum t .edu .cn Tel :0516-83885487
(a)平面展开图
(b)三维钻孔岩芯图
图 3 平面展开图和三维钻孔岩芯 Fig .3 Ex panding images and 3D image o f bo rehole co re
1.2 钻孔摄像测量系统工作原理 取一段钻孔孔壁 , 视它为一段圆柱面 , 其平面
半径为 r , 高为 h .将该段圆柱面置于三维直角坐标 系中 , 见图 4 .
图 1 全景数字 钻孔摄像系统系统组成 Fig .1 Bo rehole came ra system
如图 1 所示 , 全景数字钻孔摄像系统的硬件系 统是由全景摄像头 、深度测量轮 、钻孔摄像主机和 计算机组成 , 此外还包括绞车及专用电缆等 .其中 , 全景摄像探头内部包含有可获 得全景图像(见图 2)的截头锥面反射镜 、探测照明光源 、定位磁性罗 盘及微型 CCD 摄像机 .由于全景摄像探头采用高 压密封技术 , 因此 , 它可以在水中进行探测 。 作为
w as used t o m easure the relax ation zone o f a deep roadw ay in the Qiw u coal mine o f Shandong pro vince .T he distribution of the relaxatio n zo ne around the roadw ay w as obt ained .T he result s show that t he thickness of t he broken rock zone varies w it h t he m easuring po sitio n w i thi n a cro ss section o f t he roadw ay .T he reliabili ty o f t he measuring met hod w as tested and verified by comparing t he dat a f rom BC T w it h those measured by an ul trasonic met ho d :T he diff erence i s less than 3 .5 %.T he sy stem provides a new m ethod fo r the measurem ent of the relaxatio n zone w hen engineering deep underground . Key words:borehole camera gechnolo gy ;racks ;index o f roundness ;broken rock zone ;image
1 钻孔摄像松动圈测试系统
1.1 钻孔摄像松动圈测试系统组成 全景数 4] 组成 .
定位设备的深度脉冲发生器 , 它由测量轮 、光电转 角编码器 、深度信号采集板以及接口板组成 .深度 是一个数字量 , 有 2 个作用 , 一是确定探头的准确 位置 , 二是系统进行自动探测的控制量[ 10] .
(State Key L abo rato ry fo r G eomechanics & Deep U nder gr ound Eng ineering ;School of A r chitecture & Civil Engineering , China U niver sity o f M ining & T echno log y , Xuzho u, Jiang su 221008, China)
Abstract :A pano ramic boreho le camera technolo gy (BCT )and digi tal image processing met hod w as develo ped by const ruct ing a sy stem com po sed of ha rdw are and so f tw are .T he technolo gy w as used fo r measuring t he relax ation zo ne of surrounding rock w it h t he borehole camera .T he hardw are consist s o f a mini CCD camera and a hi gh-pressure sealed m ag net ic compass t hat is used fo r camera posi tioning .T he so ft w are includes real-time image mo nit oring and a processing pro gram t hat includes t he procedure f o r analysi s of the relaxatio n zone .T he roundne ss o f cracks in the bo reholes is taken as the index fo r identify ing t he relaxatio n zone .T he system
图 2 钻孔全景图像 Fig .2 P ano ramic image of bo reho le
全景数字钻孔摄像系统的软件系统包括 2 大 部分 , 即现场实时图像采集系统和室内处理分析系 统 .在使用的条件和目的方面 , 它们有很大的区别 , 但在功能特点上它们又有相同之处 .
1)实时图像采集系统的功能特点 在钻孔摄像过程中 , 用于钻孔探测过程的实时 图像监视与实时图像采集 ;该系统主要实现对包括 捕获卡 、深度接口板等硬件的控制 、图像的快速存 储 、图像的快速还原变换 、显示以及对探测结果的 快速浏览 . 2)处理统计分析系统的功能特点 在钻孔图像分析过程中 , 用于室内的图像统计 分析以及结果输出 , 它是可以独立于钻孔摄像设备 运行的单纯的软件系统 , 不对硬件进行控制 , 图像 数据来源于实时图像采集系统的采集结果 、优化的 还原变换算法 、保证探测的精度 .软件具有视频图 像单帧和连续播放能力 , 能够对图像进行处理 , 形 成各种结果图像 , 包括图像的无缝拼接 , 三维钻孔 岩芯图和平面展开图 , 如图 3 所示 .
磁性罗盘以及微型 CCD 摄像机等 , 软件系统则包括钻孔图像实时监视与实时处理(如图像无缝
拼接 、平面图展开 、三维钻孔岩芯生成)以及松动圈的分析程序 .在松动圈识别关键技术中 , 提出
了用钻孔图像中围岩裂缝的圆形度指标作为判断围岩松动圈标准的新思路 .首次将其应用于山
东七五煤矿深井围岩松动圈的测试工作 , 获得了围岩松动圈厚度值在巷道断面不同部位有较大
钻孔摄像测试围岩松动圈的机理与实践
靖洪文 , 李元海 , 梁军起 , 于德成
(中国矿业大学 深部岩土力学与地下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 建筑工程学院 , 江苏 徐州 221008)
摘要 :利用全景钻孔数字摄像技术和数字图像处理与分析方法 , 研制了全景数字钻孔摄像煤矿
巷道围岩松动圈测试系统 , 该系统由硬件和软件 2 大部分组成 , 硬件系统包括高压密封摄像定位
文章编号 :1000-1964(2009)05-0645-05
Borehole Camera T echnology fo r M easuring the Relax ation Zone of Surrounding Rock :M echanism and Application
JING H o ng-w en , L I Yuan-hai , LIANG Jun-qi , YU De-cheng
第 38 卷 第 5 期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 V ol .38 N o .5
2009 年 9 月 Journal o f China Univ ersity of M ining & T echnology Sep .2009
设位于该段圆柱面上的任意一点 P(x , y , z), 满足
x2 +y2 =r2 (0 ≤z ≤h). (1)
第 5 期 靖洪文等 :钻孔摄像测试围 岩松动圈的机理与实践
647
图 4 三维模型 F ig .4 3D image
为了观察圆柱面 , 将截头的锥面反射镜放入圆 柱面内 , 观察点位于锥面反射镜的上部 , 观察方向 垂直向下 , 观察的图像是圆柱面的某一段图像经过 锥面反射镜反射成像于锥面反射镜底部的某一平 面或近似平面上的图像 , 称该图像为全景图像 , 见 图 5 .实现全景图像的方法就是采用截头的锥面反 射镜 .
6 46 中 国 矿 业 大 学 学 报 第 38 卷
pro cessi ng (IP)
已有研究表明 :高应力地下工程围岩的物理状 态分区依次是 :破裂区 、塑性区 、弹性区和原岩应力 区 .破裂区一般环绕巷道周边 , 故被称为围岩松动 圈[ 1-2] .围岩松动圈是煤矿巷道工程中普遍存在的 客观物理力学状态 , 它对地下工程稳定性的影响至 关重要 .在国外 , 1907 年太沙基就观测到了围岩的 松动状态(冒落拱), 并提出了支护 自重荷载的概 念 , 至今仍广泛应用于国内外浅部地下工程设计 . 在国内 , 经过长期研究 , 1985 年系统地提出围岩松 动圈支护理论 , 在煤炭系统得到广泛应用[ 1] .运用 这些理论 , 需要知道松动圈的范围 , 因此测试松动 圈厚度值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价值 .巷道围岩松 动圈有许多实测方法 , 声波法是最为常用的方法 . 借助国家“八五”科技攻关项目 , 中国矿业大学开发 了用于煤矿巷道的“超声波围 岩松动圈测试仪” , 使声波法在国内煤矿巷道中得到推广应用 .但因声 波法需要钻孔 , 用水作为探头与岩石间的耦合剂 , 对强度低的围岩 , 如膨胀性泥岩因遇水膨胀而使得 测试困难 .近年来 , 钻孔摄像相关技术在道路[ 3-5] 、 岩土模型实验[ 6] 、土体剪切带识别[ 7] 、地基离心试 验[ 8] 、隧道模型试验[ 9] 等方面 得到越来 越多的应 用 , 且取得了良好效果 .为此 , 我们用钻孔摄像测试 技术 , 研制了新的全景数字摄像及图像处理系统 , 在用声波法测试困难的煤系地层巷道中 , 成功地取 得了煤层 、泥岩和砂岩组合围岩中松动圈分布的数 据 , 为研究煤层巷道的稳定性提供了依据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