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诚文-工业园区水污染防治案例分析
研究水环境综合治理的成效与存在问题

研究水环境综合治理的成效与存在问题汪仕伟,常文凯,洪明海(贵州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贵州贵阳550000)【摘要】针对水环境综合治理相关内容,做了简单的论述,总结了实际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应对策略。
水环境治理工作的有效实施,能够不断提升流域水质,改善水环境。
从水环境治理工作实际来说,由于污染问题复杂,具体开展中,采取综合治理,能够获得不错的成效。
不过也存在着系列问题,需要加以完善。
【关键词】水环境;综合治理;成效;问题【中图分类号】X5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2066(2018)10-0022-02现阶段,各地区全面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积极开展水环境治理工作。
在具体实践中,坚持生态优先和绿色发展的原则,坚守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全面推进综合治理工作,为群众营造良好的生活环境。
现结合水环境综合治理实践,分析此项工作开展的效果和不足,深入分析强化水环境综合治理的措施。
1水环境综合治理成效现结合贵州贵阳南明河综合治理工程实践,分析水环境综合治理的成效。
南明河全长总计219km,城区段总计118km。
随着城镇化以及工业化的加速发展,干流和各支流的水质不断恶化,逐渐变成劣Ⅴ类,水环境质量不断恶化,加之基础设施建设滞后,河道保护不足,河道逐渐丧失自然净化能力。
自2000年以来,贵阳市不断加大对南明河的治理力度,虽然短期内获得了一定的治理成效,控制了水环境恶化,但是没有从根本上解决水环境问题。
在2012年11月,该城市再次启动水环境综合治理工程。
具体措施如下:①一期救急。
②二期治本。
③三期系统提升。
现阶段,一期治理工作已经基本完成,三期系统提升工程累计完成投资38亿元。
治理效果如下:经过综合治理,南明河的水质有所改善。
其中,干流城区段的水质改善效果明显,已经达到地表水Ⅳ类标准;水生植物的河底覆盖率不断提升,从最初的15%已经提高到75%,河水黑臭问题得到有效解决。
水环境综合治理工作的开展,涉及到的部门和内容较多,为保证此项工程顺利实施,必须要制定具有较强实用性的方案,采取有效的举措,不断加大水环境综合治理的投入力度,以获得更大的治理成效。
水污染案例分析

水污染案例分析第一篇:水污染案例分析水污染的事例及治理措施一、关于无锡水污染的案例事件概述:2007年5月29日江苏省无锡市城区大批市民家中自来水水质突然发生变化,并伴有难闻的气味,无法正常饮用,市民纷纷抢购纯净水和面包。
而自来水公司已经采取了所有能够使用的过滤和净化手段,几乎不计成本,但还是难以从根本上除掉臭味。
污染原因:由于前几年江苏省发文要求无锡市禁止开采地下水,无锡居民的生活用水全部来自太湖。
蓝藻每年都会暴发,但这次规模最大,对自来水供应的影响也最严重。
入夏以来,无锡市区域内的太湖水位出现50年以来最低水位,加上天气连续高温少雨,太湖水富营养化较重,诸多因素导致蓝藻提前暴发,影响了自来水水源地水质。
根据专家的意见,这次沙渚水源地水质异常,主要是水中含有的蓝藻死亡腐烂,快速消耗水中的溶解氧,导致水体缺氧性腐变,再加上太湖水位下降导致取水口太湖底泥上泛,从而使水体产生异味。
据专家介绍,从太湖来讲,水中的营养性物质氮、磷的含量较高,这为藻类的生长和大量繁殖创造了有利的内部条件,今年以来,气温偏高,水位较低,藻类便大量繁殖,再加上它有随风向、湖流漂移的特性,因此,气温偏高是“蓝藻疯长的主要原因”。
无锡梅梁湖水域较易发生藻类集聚现象,集聚后,藻类会逐渐死亡,导致水体产生臭味。
而且,对于太湖蓝藻接下来的走势和监测数据显示,以及之后几个月气温升高,太湖蓝藻规模将进一步扩大应对措施1、全面推行清洁生产,从根本上控制污染源,在环太湖流域淘汰污染企业,加快工业布局和产业结构调整步伐,要求市自来水总公司全力以赴,不计成本采取技术措施强化处理,提高自来水出厂水质。
2、严格保护饮用水源,确保群众饮水安全,严历打击危害饮用水源安全的环境违法行为,坚决拆除一级饮用水源保护区内的排污口。
3、加大资金和技术的支持力度。
4、尽快建立有权威的太湖流域管理机构,对于管理太湖这样的跨行政区域的河流可以设立一个统一的河流管理机构,订立对各方都有约束力的管理办法。
工业园区水污染防治案例分析

工业园区水污染防治案例分析概述工业园区的发展为地方经济带来了巨大的发展机遇,但同时也伴随着水污染问题。
本文将通过对某工业园区水污染防治案例的分析,探讨工业园区水污染防治的重要性和具体实施方法。
案例背景某工业园区位于XX省XX市,涉及多个行业,如化工、制造等。
随着工业化的加速推进,工业废水排放量逐渐增加,导致周边水体水质恶化,引发社会关注和环保压力。
污染源分析工业园区水体污染主要来源于工业废水排放、雨水径流、生活污水等多种污染源。
其中,工业废水中含有大量有毒有害物质,一旦排放不当就会对周边水环境造成污染。
污染影响工业园区水体污染对周边水生生物、人类健康以及生态环境造成严重影响,水质下降、鱼类死亡、生态系统失衡等问题频发。
防治措施1.建立完善的环保管理制度,规范工业企业排放标准,加强监管力度;2.推行清洁生产,引导企业采用清洁技术,减少废水排放;3.建设污水处理设施,对工业废水进行集中处理和再利用;4.加强对雨水径流、生活污水的治理,避免多种污染源交叉影响;5.加强宣传教育,提升企业和居民的环保意识。
成效评价经过工作人员的努力,工业园区水污染得到了有效防治。
水质得到了明显改善,生态环境逐渐恢复平稳,社会各界对工业园区的环保工作也给予了高度评价。
结论工业园区水污染防治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政府、企业和社会各方共同努力。
制定科学有效的防治措施,推动工业园区可持续发展,实现经济效益与环境保护的平衡。
参考文献•XXXX.(XXXX)工业园区水污染防治管理办法,XXX出版社。
•XXXX.(XXXX)环保部门发布的工业园区水质标准,未出版。
以上为工业园区水污染防治案例分析的文档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环境生态部工作人员的水污染防治案例分析

环境生态部工作人员的水污染防治案例分析近年来,水污染问题在全球范围内日益严重,对人类的健康和生态环境造成了巨大的威胁。
作为环境保护的重要部门,环境生态部的工作人员积极参与水污染防治工作,通过案例分析,可以发现他们在解决水污染问题方面所采取的措施和取得的成效。
案例一:工业废水治理在一个较为发达的城市中,环境生态部工作人员发现一家化工厂存在严重的废水排放问题,导致周边水体受到污染。
针对这一问题,工作人员采取了以下措施。
首先,工作人员与企业进行了沟通和协商,明确了企业排放标准和治理要求。
他们指导企业进行废水处理设施的改造升级,确保废水排放符合环保要求。
其次,工作人员对企业的废水排放进行定期监测和抽检,确保污染物排放浓度不超过规定的限值。
最后,工作人员通过开展废水处理技术培训,提高企业员工的环保意识和废水处理技术水平。
这些措施的实施和效果评估表明,工业废水治理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企业的废水排放浓度明显下降,周边水体的水质得到了改善,对环境的影响减弱。
案例二: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农业活动中的农药、化肥等使用,以及农产品加工过程中的废弃物排放,导致了农业面源污染的问题。
环境生态部工作人员针对这一问题采取了以下措施。
首先,工作人员组织农民进行培训,提高他们的环保意识和科学耕作的知识水平。
他们向农民介绍了农药、化肥的正确使用方法,有效减少了化学物质对农田和水体的污染。
其次,工作人员加强了农田的巡查和监测工作,定期检测土壤和水质的污染情况,并制定了相应的治理措施。
最后,工作人员积极组织农民参与农产品废弃物的处理和资源化利用,通过建立农田可持续利用的模式,减少废弃物对水环境的影响。
这些措施的实施和效果评估表明,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农田和水体的污染情况得到了控制,农民的环保意识和科学耕作知识有了明显提升。
综上所述,环境生态部工作人员在水污染防治方面采取了有力的措施,并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他们通过与企业和农民的合作,提高了污染源的管理水平,加强了监测和治理力度,推动了水环境的改善。
水污染法律案例例题(3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长江,作为我国的第一大河流,不仅是重要的水资源,更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长江流域的水污染问题日益严重。
某市作为长江沿岸的一个重要城市,其工业、农业和居民生活用水均依赖于长江水资源。
然而,由于缺乏有效的环保措施,该市长江段的水污染问题日益突出,严重影响了当地居民的生活质量和生态环境。
二、案例描述2019年5月,某市长江段发生了一起严重的工业废水排放事件。
某化工厂在未取得环保部门批准的情况下,将未经处理的工业废水直接排放至长江,导致长江某段水质急剧恶化,严重超标。
当地居民在饮用长江水后,出现恶心、呕吐等症状,部分渔民捕捞的鱼类也出现了死亡现象。
三、法律依据1.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 第三十九条: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生产经营者应当采取措施,防止在生产过程中产生水污染。
- 第四十条:禁止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生产经营者将含有重金属、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等有毒有害物质的废水直接排放。
2.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第二十七条: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生产经营者应当采取措施,防治污染和生态破坏。
- 第三十九条:违反本法规定,排放污染物超过国家或者地方规定排放标准,或者超过重点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指标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治理,处应缴纳排污费数额二倍以上五倍以下的罚款。
四、案件处理1. 调查取证- 当地环保部门接到群众举报后,立即对某化工厂进行现场调查,收集证据。
- 调查发现,某化工厂确实存在未经批准排放工业废水的行为,且排放的废水严重超标。
2. 行政处罚- 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当地环保部门对某化工厂作出如下处罚:- 责令立即停止排放废水。
- 处以罚款50万元。
- 责令整改,确保废水处理设施正常运行。
3. 追究刑事责任- 由于某化工厂的行为已构成犯罪,当地公安机关对其负责人进行立案侦查,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五、案例评析1. 法律意识淡薄- 案例中,某化工厂无视国家法律法规,擅自排放废水,反映出企业法律意识淡薄,对环境保护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工业生态学——国内生态工业园案例

工业生态学——国内生态工业园案例标题:工业生态学——国内生态工业园案例研究一、引言随着全球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生态工业园区的建设已成为工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工业生态学是这一理念的理论基础,它强调的是企业间、区域内的资源循环利用和废物减量,以实现环境友好、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
本文将选取国内两个具有代表性的生态工业园区进行案例分析,进一步探讨工业生态学的实践应用。
二、国内生态工业园案例分析2.1 苏州工业园苏州工业园是国内最早实践循环经济的区域之一,也是首批通过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认证的企业。
在园区的规划与建设过程中,十分注重资源的循环利用和废物的减量化。
通过引进和自主研发先进技术,园区内的企业实现了生产过程的零废弃和废水的零排放。
同时,通过构建企业间的废物交换和再利用系统,实现了园区内废弃物的最大化利用。
此外,苏州工业园还积极推动绿色采购和绿色消费,构建了完善的绿色供应链。
2.2 贵安新区生态工业园贵安新区生态工业园位于贵州省贵阳市,是一个以信息产业为主要支柱的现代化生态工业园区。
园区依托当地丰富的资源和优越的地理位置,积极推动以大数据为引领的现代制造业发展。
园区内企业以科技创新为驱动,通过研发和引进先进的生产技术,实现了高资源利用、低污染排放的绿色生产。
此外,园区还建立了完善的环保监测和治理体系,确保园区的生态环境始终保持在优质水平。
三、案例对比分析苏州工业园和贵安新区生态工业园虽然在地理位置、产业结构和发展阶段上存在差异,但在建设理念和实施路径上却有着许多相似之处。
两个园区都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废物的减量化为目标,通过引进和创新技术手段,实现了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双赢。
同时,两个园区都重视绿色采购和绿色消费的推动,将环保理念贯穿于整个供应链中。
然而,两个园区也存在一些差异。
苏州工业园更加注重整体规划和协调发展,通过构建完善的废弃物交换和再利用系统,实现了企业间的互利共赢。
而贵安新区生态工业园则更加注重科技创新的引领作用,通过发展信息产业推动传统制造业的转型升级。
污染治理与环境修复案例分享

采用光触媒、电子束处理等技术,降 低大气中PM2.5和有害气体的浓度。
土壤修复技术
利用植物修复、微生物修复和化学修 复等方法,对重金属污染土壤进行有 效治理。
技术创新对治理效果的影响
提高治理效率
新技术的应用可以显著提高污染 治理的效率,缩短治理周期,降
低治理成本。
改善治理质量
新技术能够更精确地控制治理过程 ,减少二次污染,提高治理质量。
绿色发展理念深入人心
随着全球环保意识的提高,国际社会将更加 重视绿色发展,加强环保领域的国际合作与 交流。
技术创新推动合作
新技术的不断涌现和应用将为国际合作与交流提供 更多机会和可能性,共同应对环境挑战。
区域性合作日益加强
针对跨界环境问题,区域内的国家将加强合 作,共同制定和实施解决方案,实现区域可 持续发展。
THANKS
感谢观看
05
政策法规与执行
政策法规制定与执行情况
政策法规制定
政府针对环境污染问题制定了一系列 政策法规,包括污染物排放标准、环 境影响评价、排污收费等,以规范企 业和个人的行为,保护环境。
政策法规执行
政府通过环保部门和其他相关机构, 对政策法规的执行情况进行监督和检 查,对违反规定的行为进行处罚,确 保政策法规得到有效执行。
推动产业升级
新技术的广泛应用可以促进环保产 业的升级和转型,提高产业整体竞 争力。
技术创新发展趋势
智能化技术
利用物联网、大数据和 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 实现污染治理和环境监 测的智能化。
生物技术
利用基因工程、酶工程 等生物技术手段,研发 更高效、环保的治理技 术和产品。
低碳技术
发展低碳、清洁的能源 技术和生产工艺,减少 污染物排放,促进可持 续发展。
工业园区水污染防治案例分析

工业园区水污染防治案例分析工业园区水污染防治案例分析一、案例背景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速,许多地方出现了严重的水污染问题,特别是工业园区,由于大量工业废水的排放,对周围的水环境造成了严重污染。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很多地方采取了一系列的防治措施。
本文以某工业园区为例,进行水污染防治案例分析。
二、案例分析1. 污水处理设施建设该工业园区为解决水污染问题,建设了一套完善的污水处理设施。
该设施由初次处理、生物处理以及二次处理三部分组成。
初次处理主要是将工业废水中的大颗粒固体物质去除,通过沉淀池、格栅、曝气装置等设备实现。
生物处理使用生物滤池、曝气池等设备,将废水中的有机物质进行降解。
最后,经过二次处理,废水中的氨氮、COD等污染物质得到去除,实现了出水达标排放。
通过该污水处理设施的建设,工业园区的水污染得到了有效控制。
2. 严格的废水排放标准与监测为了确保废水排放的质量,该工业园区实施了严格的废水排放标准。
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对废水中的各项指标进行了明确的要求。
例如,废水中COD浓度不得超过某一限值,氨氮浓度不得超过某一限值等。
同时,建立了废水排放监测系统,对园区内企业的废水排放进行实时监测。
一旦发现超标情况,可以及时采取措施进行处理,减少对水环境的污染。
3. 鼓励循环经济发展除了采取措施治理废水污染外,该工业园区还鼓励企业发展循环经济,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通过推广节能环保技术,提高资源利用率,减少废水的产生。
例如,一些企业采用封闭式生产工艺,减少了废水的排放量。
另外,还引入了废水资源化利用技术,将废水中的有用物质回收再利用,减少对水资源的浪费。
4. 多部门联动防治为了实现水污染的综合治理,该工业园区建立了多部门联动的工作机制。
不同部门之间建立了信息共享和协作机制,形成了合力。
环保部门、工商部门、建设部门等共同推进工业园区的水污染防治工作。
通过多部门的协同配合,有效整合资源,推动案例的顺利实施。
三、案例成效通过以上的措施,该工业园区取得了显著的水污染防治成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工业园区的分类
物质单向流动模式
经济技术开发区
行业主导类
环 保 分 类
产 业 分 类
以某一行业的一个 或几个企业为核心 由不同工业行业的 企业组成 资源再生利用产业
高新技术园区 保税区、出口加 工区等其他园区
综合类 静脉产业类
1、工业园区水污染防治现状和问题
2)工业园区废水种类
工业废水: 工艺废水(污染重)、冷却水、洗涤废水; 特征因子因不同行业不同,印染:COD、色度; 化工:COD、BOD、NH3-N、挥发酚、油等; 电镀:重金属等; 生活污水:主要污染因子:COD、N、P 地表径流(雨水):主要污染物包括:COD、SS、N、P、重金属、油类; 水污染行业性结构特征明显 以酿造和食品加工等为主导产业的园区废水具有COD浓度高等特点; 以纺织印染为主导产业的园区废水具有色度高和难降解等特点; 以化工行业为主导的园区废水具有含盐量高和毒性强等特点 水污染复合性特征明显 工业园区产业结构复杂、废水排放量大、污染物种类多而复杂、污染负荷 排放强度高、水质水量变化幅度大; 水污染区域性结构特征明显 工业园区点源与面源污染交织,生态系统结构相对单一,水环境容量小。
工艺类型 传统钙盐法 连续色谱法 色谱法减排量 色谱法减排百分比 废水 (m3/t 柠檬酸) 16.39 6.19 10.20 62% 废气 (t/t 柠檬酸) 0.396 0 0.396 100% 废渣 (t/t 柠檬酸) 2 0 2 100%
用水量减少、废水量下 降,废水硬度降低,利 于处理后回用。 产品纯度提高、成本降 低 。
3) 工业园区水污染特征
1、工业园区水污染防治现状和问题
4) 工业园区水污染防治存在的主要问题和挑战
•排水量巨大,污染物复杂; •同类特征污染物浓度增加,集中后处理难度增加; •污水处理系统规划总体水平与市政雷同,针对性欠缺; •水资源重复利用率低,循环经济水平低; •生态工业园水资源管理运行经验缺乏。
现状
挑战
• 工业园区模式迅速普及,园区数量增涨 • 产业规模将进一步扩大,工业园区的物质代谢将更 加复杂化 • 水资源和环境瓶颈问题更加突出
1、工业园区水污染防治现状和问题
5) 生态型工业园区的水循环利用的政策要求
《循环经济促进法》:“各类产业园区应当组织区内企业进行资源综合利用,促 进循环经济发展”; 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将园区循环化改造列为循环经济重点工程;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加快重点企业和各类园区的循环经济改造。
重点任务 空间布局合理化 产业结构最优化 产业链接循环化 资源利用高效化 污染治理集中化 基础设施绿色化 运行管理规范化
1、工业园区水污染防治现状和问题
6) 生态型工业园区的水污染防治政策要求
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以下简称“园区”),是指依据循环经济理念、工业生态 学原理和清洁生产要求而设计创建的新型工业园区。通过园区的创建,可加快实现 工业园区的生态化改造,促进我国工业粗放型增长方式的转变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 从根本上缓解环境污染的压力。
试验机器(正)
印染废水清污 分流在线检测 自控设备
清洗箱 检测腔 F2 F1 印染废水 废水分离器 水泵D1 C1 C2 浊 检测液排放口 清
试验机器(反)
原理示意图
2.4 园区内企业水污染防治
2) 棉针织行业废水源分离与分质处理
清污废水分质处理:清污水处理后回用,浊污水处理后与脱盐浓水一 起排入集中污水处理厂。
宜兴经济开发区2006 – 2010年重点行业工业产值
2.2 园区水污染状况分析
1)园区水代谢
园区内化工、印 染行业用水量大、 废水产生量大
2.2 园区水污染状况分析
2) 园区主要行业水污染物排放
行业 化工产业 纺织服装 食品加工 机械行业 光伏光电 其他 合计 产生量 (吨) COD 3650.3 9794.8 16076.8 682.0 84.8 83.9 30372.5 总氮 412.5 286.3 206.3 — 1.6 4.1 910.9 总磷 7.3 50.3 33.5 13.2 — 7.5 111.8 COD 373 767 104 217 26 149 1636 水体排放量 (吨) 总氮 29.2 39.0 5.2 — 0.7 2.0 76.1 总磷 1.4 4.8 2.7 2.4 — 1.6 12.9
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管理办法(试行)环发[2007]188号
生态工业园区标准:《行业类生态工业园区标准(试行)》(HJ/T 273-2006)、 《综合类生态工业园区标准(试行)》(HJ/T 274-2006)、《静脉产业类生态工 业园区标准(试行)》(HJ/T 275-2006)
具体标准包括: (1)生态工业园区指标单位工业增加值新鲜用水量 (2)单位工业增加值废水产生量 (3)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 (4)具备废水集中收集处理设施 (5)区域环境管理达到要求等
连续色谱提取工艺闪蒸器
21
连续色谱提取工艺膜组件
2.4 园区内企业水污染防治
4)生物化工行业废水深度处理与回用
水质特征与回用目标
检测指标 pH 悬浮物 浊度 单位 mg/L NTU mg/L mg/L mg/L mg/L mg/L mg/L mg/L mg/L mg/L mg/L 二沉池出水 8.0~8.3 20~40 5~15 0~8 120~200 2~14 248~391 860~1400 1000~1200 1000~1350 1~3 1000~1400 2800~3200 循环冷却水 锅炉补给 指标 7.0~8.5 ≤10 ≤5 水指标 8.0~9.5 ≤5
2.4 园区内企业水污染防治
3)生物化工行业清洁生产技术
传统钙盐法
加水 玉米原料 粉碎调浆 液化 过滤 加淀粉酶 发酵 (生产柠檬酸) 固体废渣
板框过滤 清液 CO2 中和
发酵 阶段
浓硫酸 柠檬酸 带式过滤 硫酸钙沉淀 母液 树脂脱色 离子交换 浓缩结晶 干燥
酸雾 固形沉淀 (柠檬酸钙)
洗水、蒸汽 带式过滤 浓糖水、洗糖水
2) 棉针织行业废水源分离与分质处理
结合水质、回用需求、处理效果以及经济效益等确定清污分流划分依据
以此清污标准确定的浅、中、深三色印染过程中清污分流效果
浅色,12道排水,5道清 中色,14道排水,5道清 深色,15道排水,6道清
清污水共16道水,约占总水量44%,浊污水约占56%
2.4 园区内企业水污染防治
2) 棉针织行业废水源分离与分质处理
将棉针织物的各种印染工艺所对应的排水方式编制成相应的控制程序,与染缸的 运转程序联合起来可以实现印染废水清浊分流的自动控制——程序设定自控技术。 在无程序设定自控技术,或进行手动控制时,应采用在线监测自控技术,以电导 率为单控制指标,准确率大于95%。
电控柜
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关于推进园区循环化改造的意见 发改环资[2012]765号
总体要求
“布局优化、产业成链、企业集群、 物质循环、创新管理、集约发展”的要 求,……大力推行清洁生产,推进企业 间废物交换利用、废水循环利用,共享 资源,共同使用基础设施,形成低消耗、 低排放、高效率、能循环的现代产业体 系,把园区改造成为“经济快速发展、 资源高效利用、环境优美清洁、生态良 性循环”的循环经济示范园区。
酸解
提取 阶段
碳酸钙、蒸汽
筛分出料、称重、分装
柠檬酸
精制 阶段
钙盐法工艺存在缺陷: 生产过程水、电等资源消耗量大,还需加入大量化学原料硫酸和碳 酸钙,并产生大量高浓度废水(浓糖水和洗糖水)以及大量二氧化碳废气 与硫酸钙废渣,对环境污染严重! 生产过程的劳动强度大、生产成本高。
2.4 园区内企业水污染防治
2.4 园区内企业水污染防治
1) 棉针织印染复合酶清洁生产工艺
传统工艺与复合酶工艺单位棉针织物性能、分项消耗及废水产量对比
织物性能 项目 助剂 (元/ 吨) 水 (吨/吨) 汽 (吨/吨) 电 (度/吨) 平均 废水 (吨 /吨)
顶破强 力 (N)
碱氧 一浴 复合 酶 节省 (%)
毛 效 (m m) 70 140
耐洗 牢度 (级)
摩擦 牢度 (级)
浅
中
深
浅
中
深
浅
中
深
598 658
4-5 4-5
4-5 4-5
583.6 703.8
120 80
140 100
150 110
5.7 3.2
5.7 3.2
6.8 4.4
598 572
609 583
619 593
137 97
——
——
——
——
-20.6
Hale Waihona Puke 33.328.627.7
3)生物化工行业清洁生产技术
加水 加淀粉酶 发酵 (生产柠檬酸) 固体废渣
连续色谱 法提取柠 檬酸工艺
玉米原料
粉碎调浆
液化
过滤
板框过滤
发酵 阶段
清液
柠檬酸
浓缩液 色谱柱分离 脱气 残液重新提取 蒸发浓缩
洗脱液
清液 阳离子交换 膜过滤
精制 阶段
过滤废液重新提取
母液 树脂脱色 离子交换 浓缩结晶 干燥 筛分出料、称重、分装 柠檬酸
44.0
44.0
35.7
5.0
5.0
5.0
29.2
节约用水量 减少废水量
两种印染工艺排放废水污染指标比较
工艺 pH CODCr(mg/L)* BOD5/CODCr 4610 3700 0.081 0.228 碱氧一浴法 12.27 酶工艺 9.32
*前处理阶段废水
污染程度降低
2.4 园区内企业水污染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