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墨烯作为锂电池负极材料前景渺茫
石墨烯负极材料

石墨烯负极材料
石墨烯是一种新型的碳材料,具有非常出色的电导性、机械强度和热稳定性等特点,因此被广泛应用于能源存储和转化领域。
作为锂离子电池和超级电容器的负极材料,石墨烯展现出了很大的潜力。
传统的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为石墨,但其容量有限,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能源需求。
相比之下,石墨烯具有更高的比容量和更好的电导率,能够提供更高的储能效率和更长的循环寿命。
采用石墨烯作为负极材料,能够增加充放电速率,提高电池效能。
石墨烯作为超级电容器的负极材料,也表现出了优秀的性能。
超级电容器具有高速充放电特性和长循环寿命,但能量密度相对较低。
利用石墨烯的高比表面积和高电导率,可以提高超级电容器的能量密度和功率密度,从而满足更多领域的应用需求。
此外,石墨烯还可以与金属、金属氧化物等其他材料复合,以进一步提高电池和超级电容器的性能。
例如,石墨烯与硅复合,可以增加锂离子电池的容量和循环寿命;石墨烯与氧化钛复合,可以提高超级电容器的能量密度和功率密度。
虽然石墨烯作为负极材料具有很多优势,但还存在一些挑战。
首先,石墨烯的制备成本较高,限制了其大规模商业化生产。
其次,石墨烯的可扩展性和稳定性还需要进一步改进,以满足实际应用的需求。
此外,石墨烯与电解液之间的界面问题也需要解决,以提高电池和超级电容器的性能。
总体而言,石墨烯作为锂离子电池和超级电容器的负极材料,具有很大的潜力。
随着相关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完善,相信石墨烯在能源存储和转化领域将得到更广泛的应用。
《2024年基于石墨烯的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研究》范文

《基于石墨烯的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能源问题已成为全球共同关注的焦点。
锂离子电池因其高能量密度、长寿命和环保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电动汽车、电子设备等领域。
然而,传统锂离子电池的负极材料存在着一些不足,如容量低、循环性能差等。
因此,开发新型高性能的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具有重要意义。
近年来,基于石墨烯的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因其独特的结构和性能受到了广泛关注。
本文将重点研究基于石墨烯的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分析其制备方法、性能及改进方向。
二、石墨烯的基本性质与结构石墨烯是一种由单层碳原子组成的二维材料,具有优异的导电性、导热性、机械强度和较大的比表面积。
这些特性使得石墨烯在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中具有巨大的应用潜力。
石墨烯的片层结构可以为锂离子提供更多的嵌入位点,从而提高电池的容量。
此外,石墨烯的优异导电性有助于提高电池的充放电速率。
三、基于石墨烯的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制备方法1. 化学气相沉积法:通过在高温下使碳源气体分解,并在基底上沉积石墨烯。
该方法可以制备出高质量的石墨烯薄膜,但成本较高,生产效率较低。
2. 液相剥离法:利用溶剂剥离石墨得到单层或多层石墨烯。
该方法工艺简单,成本低,但产物中杂质较多,影响电池性能。
3. 化学氧化还原法:通过化学氧化天然石墨得到氧化石墨,再通过还原得到石墨烯。
该方法工艺成熟,可实现大规模生产。
四、基于石墨烯的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性能研究基于石墨烯的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具有较高的理论容量和良好的循环性能。
在充放电过程中,锂离子可以在石墨烯片层间嵌入和脱出,从而实现能量的存储和释放。
此外,石墨烯的优异导电性有助于提高电池的充放电速率,降低内阻。
然而,在实际应用中,还需解决石墨烯材料的一些问题,如容量衰减、循环稳定性等。
五、性能改进措施及研究进展针对基于石墨烯的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存在的问题,研究者们提出了多种改进措施。
1. 纳米结构化:通过制备具有特殊纳米结构的石墨烯材料,如三维网络结构、多孔结构等,提高材料的比表面积和嵌锂能力,从而提高电池性能。
用于锂离子电池的石墨烯材料——储能特性及前景展望

用于锂离子电池的石墨烯材料——储能特性及前景展望智林杰;方岩;康飞宇【摘要】石墨烯具有独特的二维结构、优异的性能和各种潜在的应用价值,是当前材料科学领域研究的热点.通过简要评述石墨烯作为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结构与性能的关系,讨论了作为电极材料的石墨烯结构与功能调控的重要性,指出石墨烯基纳米材料是一种很有吸引力的锂离子电池电极材料,尤其针对高能量密度与高功率密度电池.%Graphene is a rapidly rising star in materials science because of its two-dimensional structure , superior properties, and promising applications. Recent progress on graphene-based electrode materials for high performance lithium ion batteries ( LIBs) has been highlighte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graphene structure , its electrochemical performance and strategies for tuning its functions are discussed. Graphene-based nanomaterial is believed to be an attractive electrode material in LIBs, particularly for the development of batteries with high-energy density and high-power density.【期刊名称】《新型炭材料》【年(卷),期】2011(026)001【总页数】4页(P5-8)【关键词】石墨烯;钾离子电池;能量密度;功率密度【作者】智林杰;方岩;康飞宇【作者单位】国家纳米科学中心,北京100190;国家纳米科学中心,北京100190;清华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系先进材料实验室,北京100084;清华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系先进材料实验室,北京10008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Q127.1+11 前言当今世界,全球气候变暖、化石能源逐渐枯竭、环境污染日趋严重等一系列的能源与环境问题严重威胁着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寻找替代化石能源的可再生绿色能源成为目前亟需解决的问题,而高效利用风能和太阳能是解决该问题的有效途径。
石墨烯负极材料的用途

石墨烯负极材料的用途石墨烯作为一种新型材料,具有许多独特的特性和潜在的应用。
其中,石墨烯负极材料作为一种重要的电池材料,具有广泛的用途。
本文将介绍石墨烯负极材料的用途,并深入探讨其在锂离子电池、超级电容器和燃料电池等领域的应用。
石墨烯作为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应用已经引起了广泛关注。
锂离子电池是目前广泛应用于移动通信、电动车辆、储能等领域的重要能源储存设备。
石墨烯作为一种理想的负极材料,具有高比表面积、优异的电导率和良好的化学稳定性,能够显著提高锂离子电池的容量和循环寿命。
石墨烯负极材料在锂离子电池中的应用,可以大幅提升电池的性能,实现更高的能量密度和更长的使用寿命。
石墨烯负极材料在超级电容器领域也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超级电容器是一种高性能能量储存装置,具有快速充放电速度、长循环寿命和较高的功率密度等特点,被广泛应用于电动车辆、可再生能源等领域。
石墨烯作为超级电容器的负极材料,可以显著提高电容器的能量密度和功率密度,改善其循环寿命和充放电性能。
因此,石墨烯负极材料在超级电容器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石墨烯负极材料还可以用于燃料电池。
燃料电池是一种将化学能直接转化为电能的装置,具有高能量转化效率、无污染排放等优点,被视为未来清洁能源的重要组成部分。
石墨烯作为燃料电池的负极材料,可以提高电子传输速率和电化学活性,提高燃料电池的性能和稳定性。
石墨烯负极材料的应用可以促进燃料电池技术的发展,推动清洁能源的大规模应用。
除了上述应用领域,石墨烯负极材料还具有其他潜在的应用价值。
例如,石墨烯负极材料可以用于太阳能电池、柔性电子器件等领域,以提高其性能和稳定性。
此外,石墨烯负极材料还可以用于储能设备、传感器等领域,满足不同领域对高性能能源储存和传感器材料的需求。
石墨烯负极材料作为一种具有独特特性的新型材料,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其在锂离子电池、超级电容器和燃料电池等领域的应用,可以显著提高电池的能量密度、循环寿命和充放电性能。
石墨烯的应用前景与挑战

石墨烯的应用前景与挑战石墨烯是近年来备受瞩目的材料之一,它被誉为一个“奇迹材料”,拥有极高的导热、导电性能、机械强度和透明性等特点,被认为可以广泛应用于电子、能源、生物医学、环境保护等领域。
一、石墨烯的应用前景1. 电子领域石墨烯因其卓越的电子性能被认为是电子领域的一个重要材料。
它具有非常高的电子迁移率,可以用来制造高性能场效应晶体管,使得电子元件的速度和功耗都有了极大的改进。
此外,石墨烯还具备优秀的光学特性,可以用于制作高性能的显示器、灯具、太阳能电池等。
2. 能源领域石墨烯在能源领域的应用前景也非常广阔。
石墨烯的导电性能使得它可以被用于锂离子电池、超级电容器等电池的制造中,让电池的发电效率有了较大提升。
另外,石墨烯还可以用于太阳能电池领域,可以显著提高太阳能电池的光电转换效率,从而达到更高的发电功率。
3. 生物医学领域石墨烯在生物医学领域的应用前景也非常受瞩目。
由于石墨烯具有高度透明性和生物相容性,在生物材料中的应用极为广泛,可以用于生物材料的制造和人体组织的修复。
此外,石墨烯还可以利用其导电性能制造出高灵敏的生物传感器,使得医疗筛查过程更为快速和准确。
4. 环境保护领域随着环境问题日益严重,石墨烯在环境保护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受到重视。
石墨烯可以制造出高效的净水设备,可用于废水处理或海水淡化。
同时,石墨烯还可以用于制造防辐射服、空气净化器等环保设备,提高环境净化的效率。
二、石墨烯面临的挑战目前,石墨烯制造成本较高,使得它在大规模生产和应用方面面临很大的挑战。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科学家们正在研究各种新的制备技术,以使得石墨烯的生产成本降低。
2. 稳定性问题石墨烯的稳定性也是一个重要的挑战。
由于石墨烯是一个十分薄且容易损坏的材料,因此在制造和使用过程中需要格外小心。
科学家们正在研究各种方法来提高石墨烯的稳定性,以便更安全地应用它在各种领域中。
3. 处理技术问题石墨烯的处理技术也是一个值得关注的挑战。
石墨烯负极材料

石墨烯负极材料石墨烯是一种由碳原子通过化学键连接形成的二维晶体结构,具有高度的机械强度、导电性和导热性。
石墨烯的发现引起了全球科学界的广泛关注,并被认为是未来材料科学领域的重要发展方向之一。
近年来,石墨烯在电池领域的应用也逐渐受到了人们的关注,特别是在负极材料方面的应用。
本文将介绍石墨烯作为负极材料的研究进展和应用前景。
一、石墨烯的优势作为一种新型材料,石墨烯具有以下优势:1. 高度的导电性和导热性。
石墨烯的电子在平面内运动受到很少的阻碍,因此具有极高的电导率和热导率,这使得石墨烯作为电池负极材料具有良好的传输性能。
2. 高度的机械强度。
石墨烯的单层结构非常薄,但具有高度的机械强度和韧性,这使得石墨烯在电池的循环过程中能够承受较大的应力和变形。
3. 高度的化学稳定性。
石墨烯的碳-碳键结构非常稳定,能够抵御化学腐蚀和氧化,这使得石墨烯在电池中能够长期稳定地工作。
二、石墨烯作为负极材料的研究进展目前,石墨烯作为电池负极材料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1. 石墨烯的制备方法。
目前,石墨烯的制备方法主要包括机械剥离法、化学气相沉积法、化学还原法等,其中化学还原法是最常用的方法之一。
这些方法可以制备出高质量的石墨烯,为其在电池负极材料方面的应用提供了基础。
2. 石墨烯的改性。
为了进一步提高石墨烯作为负极材料的性能,研究人员对石墨烯进行了各种改性,如掺杂、氧化、还原等,以增加其容量、循环性能和稳定性。
3. 石墨烯的应用。
石墨烯作为电池负极材料的应用主要包括锂离子电池、钠离子电池、锂硫电池等。
研究表明,石墨烯作为负极材料具有高的比容量、良好的循环性能和高的放电平台,能够提高电池的能量密度和循环寿命。
三、石墨烯作为负极材料的应用前景随着人们对新型材料的需求不断增加,石墨烯作为负极材料的应用前景也越来越广阔。
石墨烯作为电池负极材料的应用前景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提高电池能量密度。
石墨烯具有高的比容量和良好的循环性能,能够提高电池的能量密度,满足人们对高能量密度电池的需求。
2024年石墨负极材料市场发展现状

2024年石墨负极材料市场发展现状引言石墨负极材料是一种重要的电池材料,广泛应用于电动汽车、便携式电子设备等领域。
本文将对石墨负极材料市场的发展现状进行分析和讨论,重点关注其应用领域、市场规模和竞争态势等方面。
应用领域石墨负极材料主要应用在电动汽车、电池储能和便携式电子设备等领域。
随着电动汽车市场的快速发展,石墨负极材料的需求也呈现出明显增长的趋势。
此外,随着可再生能源的推广应用,电池储能市场也呈现出高速增长的态势。
而在便携式电子设备中,如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石墨负极材料在电池性能方面的优势也得到了广泛认可。
市场规模目前,全球石墨负极材料市场规模正在不断扩大。
据相关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全球石墨负极材料市场规模已超过100亿美元。
其中,电动汽车领域是石墨负极材料市场的主要推动力,预计未来几年内电动汽车的发展将进一步推动石墨负极材料市场规模的增长。
竞争态势石墨负极材料市场存在着激烈的竞争环境。
当前,主要的竞争者主要包括国内外石墨负极材料生产厂商,如亿纬锂能、比亚迪、GrafTech等。
这些企业通过不断的技术创新和产品优化,不仅能够提高石墨负极材料的性能,还能够降低成本,提高市场竞争力。
此外,近年来一些新兴企业也在石墨负极材料市场崛起,具有强大的技术实力和创新能力。
这些企业通过引入先进的制造设备和生产工艺,以及不断推出新型石墨负极材料产品,打破传统的市场格局,对传统厂商构成了一定的竞争压力。
发展趋势未来石墨负极材料市场将呈现出以下几个发展趋势:1.技术创新: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石墨负极材料的性能将得到进一步提升,以提高电池的能量密度和循环寿命。
2.环保可持续发展:石墨负极材料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污染问题已经引起广泛关注。
未来,石墨负极材料生产企业将更加重视环保问题,并加大技术投入,推动绿色可持续发展。
3.市场国际化:全球范围内各国对于新能源汽车和电池储能市场的关注度不断增加,石墨负极材料市场也将逐渐国际化,国际竞争将更加激烈。
2024年石墨负极材料发展趋势

2024年石墨负极材料发展趋势石墨负极材料在电动汽车、可再生能源、便携式电子设备等领域的应用正呈现出明显的增长趋势。
以下是对2024年石墨负极材料发展趋势的一些预测和分析:1. 需求持续增长:随着电动汽车市场的快速发展,对高性能电池的需求也在增加,这将推动石墨负极材料的需求持续增长。
同时,随着可再生能源的推广应用,电池储能市场也将呈现出高速增长的态势,进一步拉动石墨负极材料的需求。
2. 技术创新:为了满足不断增长的性能需求,石墨负极材料行业将不断投入研发,进行技术创新。
例如,通过改进制备工艺、优化材料结构、提高材料纯度等方式,提高石墨负极材料的性能,满足更高能量密度、更长循环寿命等需求。
3. 市场竞争加剧:随着市场规模的扩大,石墨负极材料行业的竞争也将加剧。
为了获取更大的市场份额,企业将加大在技术研发、产品质量、市场营销等方面的投入,提升自身竞争力。
4. 产业链协同发展:石墨负极材料行业的发展需要与上下游产业协同发展。
例如,与正极材料、电解液等产业形成良好的合作关系,共同推动电池性能的提升和成本的降低。
同时,还需要与电池制造企业保持紧密合作,了解市场需求,及时调整产品策略。
5. 环保要求提高:随着环保意识的日益增强,石墨负极材料行业将面临更高的环保要求。
企业需要加强环保管理,采用环保材料和生产工艺,降低生产过程中的环境污染。
同时,还需要关注废弃电池的回收和处理问题,推动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总之,2024年石墨负极材料行业将继续保持增长态势,但也将面临市场竞争加剧、环保要求提高等挑战。
企业需要加强技术研发、提升产品质量、加强产业链协同合作、关注环保问题等方面的工作,以适应市场需求和行业发展的变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石墨烯用作锂电负极产业化前景渺茫2015-06-26 作者:自从英国曼彻斯特大学物理学家安德烈·海姆(Andre Geim)和康斯坦丁·诺沃肖洛夫(Konstantin Novoselov)二人因为“二维石墨烯材料的开创性实验”共同获得2010年诺贝尔物理学奖之后,任何与石墨烯有关的新闻或者研究成果都受到了人们极大的关注。
最近两年,石墨烯相关“产业”在国内也是如火如荼,与石墨烯有关的数十支概念股一再被爆炒。
国际上当然也没闲着,比如一则轰动性的新闻报道宣称:西班牙Graphenano公司(一家工业规模生产石墨烯的公司)同西班牙科尔瓦多大学合作研究出全球首个石墨烯聚合材料电池,储电量是目前市场最好产品的3倍,用此电池提供电力的电动车最多能行驶1000公里,而充电时间不到8分钟。
Graphenano公司相关负责人称,虽然此电池具有各种优良的性能,但成本并不高,该电池的成本将比一般锂离子电池低77%,完全在消费者承受范围之内。
这则消息在国内被很多媒体转载报道,在新能源汽车界和锂电界引起了很大反响。
最近有不少朋友询问笔者:“会做石墨烯电池吗?石墨烯电池前景如何?什么时候量产?”笔者相信,很多锂电界同仁也有类似的问题。
并不是所有人都有电化学或者材料学背景,关注石墨烯电池也可能是出于不同目的,所以他们都不会问一个最基本的问题:什么是石墨烯电池?在本文中,笔者希望能够揭开笼罩在石墨烯电池上面的神秘面纱,让大家真正了解石墨烯在电化学储能方面的应用价值,而不是被一些非专业的记者或者炒作者蒙蔽,即便真相也许并不是那么鼓舞人心。
什么是石墨烯?先来看看维基百科的定义:“石墨烯(Graphene)是一种由碳原子以sp2杂化轨道?成六角型呈蜂巢晶格的平面薄膜,只有一??碳原子厚度的二?材料。
石墨烯目前是世上最薄却也是最坚硬的纳米材料,它?缀跏峭耆?该鞯模?晃??.3%的光;导热系?蹈哌_5300W/m·K,高于碳纳米管和金刚石,常温下其电子迁移率超过15000cm2/V·s,又比纳米碳管或硅晶体高,而电阻率只约10-8俜m,比铜或银更低,为世上电阻率最小的材料。
”最薄、最坚硬、最导热、最导电,这所有的光环都在告诉人们,石墨烯是一种多么神奇的材料啊!但是笔者要提醒的是,国际上对Graphene的定义是1-2层的nanosheet才能称之为是Graphene,并且只有没有任何缺陷的石墨烯才具备这些完美特性,而实际生产的石墨烯多为多层且存在缺陷。
石墨烯主要有如下几种生产方法:·机械剥离法。
当年Geim研究组就是利用3M的胶带手工制备出了石墨烯的,但是这种方法产率极低而且得到的石墨烯尺寸很小,该方法显然并不具备工业化生产的可能性。
·化学气相沉积法(CVD)。
化学气相沉积法主要用于制备石墨烯薄膜,高温下甲烷等气体在金属衬底(Cu箔)表面催化裂解沉积然后形成石墨烯。
CVD法的优点在于可以生长大面积、高质量、均匀性好的石墨烯薄膜,但缺点是成本高工艺复杂存在转移的难题,而且生长出来的一般都是多晶。
·氧化-还原法。
氧化-还原法是指将天然石墨与强酸和强氧化性物质反应生成氧化石墨(GO),经过超声分散制备成氧化石墨烯,然后加入还原剂去除氧化石墨表面的含氧基团后得到石墨烯。
氧化-还原法制备成本较低容易实现,成为生产石墨烯的最主流方法。
但是该方法所产生的废液对环境污染比较严重,所制备的石墨烯一般都是多层石墨烯或者石墨微晶而非严格意义上的石墨烯,并且产品存在缺陷而导致石墨烯部分电学和力学性能损失。
·溶剂剥离法。
溶剂剥离法的原理是将少量的石墨分散于溶剂中形成低浓度的分散液,利用超声波的作用破坏石墨层间的范德华力,溶剂插入石墨层间,进行层层剥离而制备出石墨烯。
此方法不会像氧化-还原法那样破坏石墨烯的结构,可以制备高质量的石墨烯。
缺点是成本较高并且产率很低,工业化生产比较困难。
此外,石墨烯的制备方法还有溶剂热法、高温还原、光照还原、外延晶体生长法、微波法、电弧法、电化学法等,这些方法都不及上述四种方法普遍。
在此,笔者介绍一个新名词:还原氧化石墨烯,即RGO。
一般来说,氧化石墨烯是由石墨经强酸氧化,然后再经过化学还原或者热冲击还原得到。
目前市场上所谓的“石墨烯”绝大多数都是通过氧化-还原法生产的氧化石墨烯,石墨片层数目不等,表面存在大量的缺陷和官能团,无论是导电性、导热性还是机械性都跟获得诺贝尔奖的石墨烯是两回事。
严格意义上而言,它们并不能称为“石墨烯”。
当前“石墨烯电池”这一名词很火热。
事实上,国际锂电学术界和产业界并没有“石墨烯电池”这个提法。
笔者搜索维基百科,也没有发现“graphenebattery”或者“grapheneLi-ionbattery”这两个词条的解释。
根据美国Graphene-info这个比较权威的石墨烯网站的介绍,“石墨烯电池”的定义是在电极材料中添加了石墨烯材料的电池。
在笔者看来,这个解释显然是误导。
根据经典的电化学命名法,一般智能手机使用的锂离子电池应该命名为“钴酸锂-石墨电池”。
之所以称为“锂离子电池”,是因为SONY在1991年将锂离子电池投放市场的时候,考虑到经典命名法太过复杂一般人记不住,并且充放电过程是通过锂离子的迁移来实现的,体系中并不含金属锂,因此就称为“Lithiumionbattery”。
最终“锂离子电池”这个名称被全世界广泛接受,这也体现了SONY在锂电领域的特殊贡献。
目前,几乎所有的商品锂离子电池都采用石墨类负极材料,在负极性能相似的情况下,锂离子电池的性能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正极材料,所以现在锂离子电池也有按照正极来称呼的习惯。
比如,磷酸铁锂电池(BYD所谓的“铁电池”不在笔者讨论范畴)、钴酸锂电池、锰酸锂电池、三元电池等,都是针对正极而言的。
那么以后如果电池负极用硅材料,会不会叫做硅电池?也许可能吧。
但不管怎么样,谁起主要作用就用谁命名。
照此推算,如果要叫石墨烯电池一定要是石墨烯起主要电化学作用的电池。
就好比添加了炭黑的钴酸锂电池,总不能叫炭黑电池吧?为了进一步澄清“石墨烯电池”的概念问题,我们先总结一下石墨烯在锂离子电池中可能(仅仅是可能性)的应用领域。
·负极:1、石墨烯单独用于负极材料;2、与其它新型负极材料,比如硅基和锡基材料以及过渡金属化合物形成复合材料;3、负极导电添加剂。
·正极:主要是用作导电剂添加到磷酸铁锂正极中,改善倍率和低温性能;也有添加到磷酸锰锂和磷酸钒锂提高循环性能的研究。
·石墨烯功能涂层铝箔,其实际性能跟普通碳涂覆铝箔(A123联合汉高开发)并无多少提高,反倒是成本和工艺复杂程度增加不少,该技术商业化的可能性很低。
从上面的分析可以很清楚地看到,石墨烯在锂离子电池里面可能发挥作用的领域只有两个:直接用于负极材料和用于导电添加剂。
用作锂电负极产业化前景渺茫我们先讨论下石墨烯单独用做锂电负极材料的可能性。
纯石墨烯的充放电曲线跟高比表面积硬碳和活性炭材料非常相似,都具有首次循环库仑效率极低、充放电平台过高、电位滞后严重以及循环稳定性较差的缺点,这些问题其实都是高比表面无序碳材料的基本电化学特征。
石墨烯的振实和压实密度都非常低,成本极其昂贵,根本不存在取代石墨类材料直接用作锂离子电池负极的可能性。
既然单独使用石墨烯作为负极不可行,那么石墨烯复合负极材料呢?石墨烯与其它新型负极材料,比如硅基和锡基材料以及过渡金属化合物形成复合材料,是当前“纳米锂电”最热门的研究领域,在过去数年发表了上千篇paper。
复合的原理,一方面是利用石墨烯片层柔韧性来缓冲这些高容量电极材料在循环过程中的体积膨胀,另一方面石墨烯优异的导电性能可以改善材料颗粒间的电接触降低极化,这些因素都可以改善复合材料的电化学性能。
但是,并不是说仅仅只有石墨烯才能达到改善效果,笔者的实践经验表明,综合运用常规的碳材料复合技术和工艺,同样能够取得类似甚至更好的电化学性能。
比如Si/C复合负极材料,相比于普通的干法复合工艺,复合石墨烯并没有明显改善材料的电化学性能,反而由于石墨烯的分散性以及相容性问题而增加了工艺的复杂性而影响到批次稳定性。
如果综合考量材料成本、生产工艺、加工性和电化学性能,笔者认为,石墨烯或者石墨烯复合材料实际用于锂电负极的可能性很小产业化前景渺茫。
用作导电剂无明显优势我们再来说说石墨烯用于导电剂的可能性,现在锂电常用的导电剂有导电炭黑、乙炔黑、科琴黑,SuperP等,现在也有电池厂家在动力电池上开始使用碳纤维(VGCF)和碳纳米管(CNT)作为导电剂。
石墨烯用作导电剂的原理是其二维高比表面积的特殊结构所带来的优异的电子传输能力。
从目前积累的测试数据来看,VGCF、CNT以及石墨烯在倍率性能方面都比SuperP都有一定提高,但这三者之间在电化学性能提升程度上的差异很小,石墨烯并未显示出明显的优势。
那么,添加石墨烯有可能让电极材料性能爆发吗?答案是否定的。
以iPhone手机电池为例,其电池容量的提升主要是由于LCO工作电压提升的结果,将上限充电电压从4.2V提升到目前i-Phone6上的4.35V,使得LCO的容量从145mAh/g逐步提高到160-170mAh/g(高压LCO必须经过体相掺杂和表面包覆等改性措施),这些提高都跟石墨烯无关。
也就是说,如果你用了截止电压4.35V容量170mAh/g的高压钴酸锂,你加多少石墨烯都不可能把钴酸锂的容量提高到180mAh/g,更别说动不动就提高几倍容量的所谓“石墨烯电池”了。
添加石墨烯有可能提高电池循环寿命吗?这也是不可能的。
石墨烯的比表面积比CNT更大,添加在负极只能形成更多的SEI而消耗锂离子,所以CNT和石墨烯一般只能添加在正极用来改善倍率和低温性能。
但是,石墨烯表面丰富的官能团就是石墨烯表面的小伤口,添加过多不仅会降低电池能量密度,而且会增加电解液吸液量,另外一方面还会增加与电解液的副反应而影响循环性,甚至有可能带来安全性问题。
那么成本方面呢?目前石墨烯的生产成本极其昂贵,而市场上所谓的廉价“石墨烯”产品基本上都是氧化石墨烯。
即便是氧化石墨烯成本也高于CNT,而CNT的成本又比VGCF高。
而且在分散性和加工性方面,VGCF比CNT和石墨烯更容易操作,这正是为什么昭和电工的VGCF正逐渐打入动力电池市场的主要原因。
可见石墨烯在用作导电添加剂方面,目前跟CNT和VGCF在性价比方面并没有优势可言。
当前国内石墨烯的火热形势,让笔者联想到了十几年前的碳纳米管(CNT)。
如果对比石墨烯和CNT,我们就会发现这两者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都具有很多几乎完全一样的“奇特的性能”,当年CNT的这些“神奇的性能”现在是完全套用在了石墨烯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