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压系统油箱参数
油箱容量确定

油箱容量的确定(一)根据经验确定油箱容积油箱的容量是油箱的最基本参数。
油箱的容量通常为液压泵每分钟排出体积额定值的3~5倍。
对于安装位置受到限制的行走机械和设置冷却装置的设备,油箱的容量可选择偏小值,对于固定设备,空间位置不受限制及没有冷却装置,依靠油箱散热的设备,则应选择偏大值。
采用定量泵或不带压力补偿的变量泵时,油箱的容量至少要大于泵每分钟排出体积的3倍以上。
当采用带压力补偿的变量泵时,应尽量提供至少为系统每分钟所需油液体积的平均值(以升计)三倍的油箱容量。
还要注意:当液压系统需要尖峰流量时,对应的油箱液面正好下降到最低点,此时,液面还应高于泵的吸油口75mm或1.5倍管径,二者中取大值。
当液压系统处于最大回油量时,油箱液面达到最高位,此时,油箱内还应有10%的储备容量(液面以上的空气容积),以便形成与大气接触的自由液面,供热膨胀和空气从液体中分离之用。
(二)根据散热确定油箱容积油箱的容量也可根据液压系统的发热与散热关系的计算以及对油箱允许的温升来确定。
按照这个方法计算的结果,可得出如下图所示的关系表。
该表的用法如下:若已知油箱的允许温升和供油系统的功率,即可由表查出油箱所需容量。
反之也可由已知油箱的容积和功率查出油箱达到的温升。
如表中已知允许温升35℃和功率11kW,即可查出油箱容量为800L。
油液中油液温度一般推荐在30~50℃范围内工作比较合适,最高不应超过65℃,最低不低于15℃。
对于固定设备工作温度可允许到55℃。
对于移动式小型装置,例如装载车辆,工程机械等的油箱,其最高工作温度允许达到65℃,在特殊情况下不应高于85℃。
(三)油箱容量的标准油箱容量的选定应符合GB2876-81《液压泵站油箱公称容量系列》的规定。
液压油箱设计指南与实例

液压油箱设计指南与实例液压油箱是液压系统中至关重要的组件,它的设计直接影响到液压设备的性能和工作效率。
本文将提供一些液压油箱设计的指南和实例,帮助您在设计液压系统时做出正确的决策。
油箱容量液压油箱的容量应根据系统的需求来确定。
一般而言,油箱容量应该能够满足系统的工作压力、流量和温度要求。
如果容量过小,油箱中的油会很快被消耗完,造成系统不稳定;如果容量过大,会增加设备的重量和占用空间。
因此,在设计油箱时,需要综合考虑系统的工作参数来确定合适的容量。
油箱形状和尺寸油箱的形状和尺寸也直接影响到液压系统的性能。
一般而言,油箱应具有足够的容积和散热面积,以保证油的冷却和气体的排放。
常见的油箱形状包括矩形、圆形和梯形等,选择合适的形状应根据系统的布局和液压元件的安装需求来决定。
此外,油箱的进出口位置、出油口和返回口的布局等也需要考虑。
合理布局可以更好地控制油液的流动和分配,提高系统的工作效率。
油箱材料和密封在选择油箱的材料时,应考虑到其耐腐蚀性、强度和密封性等特性。
一般常用的材料有钢板、铝合金和不锈钢等。
需要注意的是,选择材料时应根据液压油的特性来匹配,以确保油箱的使用寿命和安全性。
在油箱的密封方面,应尽量避免油液泄漏和气体进入。
可以采用密封垫、密封胶条和密封圈等密封元件来保证油箱的密封性。
油箱附件油箱的附件也是液压系统中必不可少的部分。
常见的附件包括油位计、油温计、油过滤器和油液加油口等。
这些附件可以提供对油液油位、温度和清洁度的监测,保证系统的正常运行。
案例分析以下是一个液压油箱设计的实例:案例名称:工程机械液压系统油箱设计案例描述:设计一个适用于工程机械液压系统的油箱,满足工作压力为20MPa,工作流量为50L/min,工作温度为50°C的要求。
设计步骤:1. 根据系统的工作参数,计算出油箱的容量。
根据经验公式,容量为工作流量的1.5倍,即容积为75L。
2. 根据油箱布局和液压元件的安装需求,选择一个矩形形状的油箱,尺寸为800mm×500mm×400mm。
液 压 油 箱

液压传动
面体为宜。 若油箱的顶盖上要安放液压泵、电机以及阀的集成装置等,则 油箱顶盖的尺寸需根据待放件确定。
为防止油箱内油液溢出,油面高度一般不超足够的通流能力,其安装位置应保证在油面最低时仍 浸在油中,防止吸油时卷吸空气。为便于经常清洗过滤器,油箱结构的设计 要考虑过滤器的装拆是否方便。
(4)吸油管、回油管、泄油管的设置
液压泵的吸油管 1 与系统回油管 4 之间的距离应尽可能远,以利于油 液散热及杂质的沉淀。管口都应插入最低油面以下,但离箱底的距离要大 于管径的 2~3 倍,以免吸空或飞溅起泡。 回油管口应切成 45° 斜角以增大 通流截面,并面向箱壁。吸油管的位置应保证过滤器四面进油。
阀的泄油管应设在液面上,防止产生背压;液压泵和液压马达的泄油 管应引入液面以下,以防吸入空气。
(5)隔板的设置 为增加油液循环距离,利于油液散热和杂质沉淀,设置隔板 7,9 以将 吸、回油区隔开,其高度一般取最低油面高度的 2/3 。
(6)空气过滤器与油位指示器的设置
空气过滤器3的作用是使油箱与大气相通,保证液压泵的自吸能力,滤 除空气中的灰尘杂物,并兼作加油口,一般将它布置在油箱顶盖上靠近边缘 处。油位指示器用来监测油位的高低,通常置于便于观察的侧面。
V qp
(6-5)
式中,V ——油箱的有效容量(L); qp ——液压泵的流量(L/min); ζ ——经验系数,min。
ζ值的选取:低压系统取2~4 min,中压 系统取5~7 min,高压系统为6~12 min。
图 分离式油箱
(2)基本结构 为了在相同的容量下得到最大的散热面积,油箱外形以立方体或长六
(7)放油口的设置 油箱底部制成双斜面或向回油侧倾斜的单斜面,在最低处设置油塞。
液压泵站油箱公称容量系列.pdf

液压泵站油箱公称容量系列.pdf摘要本文档介绍液压泵站油箱的公称容量系列。
液压系统是一种常用于工业领域的动力传动系统,液压泵站是其核心组成部分之一。
油箱作为液压泵站的储油设备,承担着储存液压油、冷却液压油和过滤液压油的重要功能。
了解液压泵站油箱的公称容量系列,能够有效地设计选择油箱,并确保液压系统的正常运行。
1. 引言液压泵站是一种将机械能转化为液压能的系统,其中的油箱是一个储存、冷却和过滤液压油的关键部件。
油箱的公称容量是指设计时为油箱规定的容积大小。
合理选择油箱的公称容量,可以满足液压系统对液压油的需求,保证系统的稳定和可靠运行。
2. 液压泵站油箱公称容量的重要性油箱的公称容量对液压系统的正常运行至关重要。
合理的公称容量可以提供足够的液压油供应,并确保油温的稳定和冷却效果。
公称容量还可以确保油箱内的液压油循环流动,避免出现油液淤积和堵塞的问题。
同时,根据液压泵站的工作环境和使用条件,选择合适的公称容量可以降低系统因运行导致的异常振动和噪音。
3. 液压泵站油箱公称容量的计算方法选择合适的液压泵站油箱公称容量需要根据系统的工作压力、流量需求和工作周期来计算。
常用的计算方法包括:3.1 基于流量计算根据液压泵站的流量需求以及系统的工作周期,可以计算出每分钟液压油的消耗量。
在确定了油箱内的液压油循环次数后,可以通过乘积计算出油箱的公称容量。
3.2 基于工作压力计算液压泵站的工作压力是影响油箱公称容量的重要因素。
通过计算液压泵站每次工作所需液压油的体积,再结合系统的工作周期,可以得出油箱的公称容量。
3.3 基于系统的稳定性计算根据液压泵站工作的连续性和稳定性要求,可以确定油箱公称容量与泵站的储存能力之间的关系。
一般来说,系统需要足够的油液储备来应对突发的需求。
4. 常见的油箱公称容量系列根据不同的液压系统需求和工作条件,市场上存在多种油箱公称容量系列。
常见的系列包括:10L、20L、30L、50L、100L等。
液压油箱,冷却器,加热器计算

介质 飞马二号 液压油 46#液压油 32#液压油 矿物油
油的密度 ρ=0.92 ρ=0.8-0.9 ρ=0.875 ρ=0.87 ρ=0.97
油比热容 1870
C=1608-2094 C=1850 C=1850 C=1880
p>6.3MPa 6~12
润滑系统 25~30
先数系》中R10数系选择。 2.5、4.0、6.3、10
散热系数 k
W/(m2*℃) 400
散热面积 A≈PC/(T*k)
m2 85.94
油比热容 C=1608-2094 J/(kg.℃)
1880 油的密度 ρ=0.9
kg/L 0.9
散热面积 A≈PC/(T*k)/η
m2 3.06 冷却介质出口温度 t2 ℃ 36
系数 η=0.8-0.9
0.90
水的流量
16、25、40、63、100 、250、315、400、500、630、800、1000 500、3150、4000、5000、6300、8000、
10000
短管及局部收缩处 ≤10
系统压力p<2.5MPa时,取v=2m/s,当 机械,当P>21MPa时,取v≤5~6m/s
T1 ℃ 95
冷却水量
油的流量 Q
L/min 160 水的流量
Qs=C*ρ*ΔT/(Cs*ρs*Δt)
m3/h 14.50
风冷却器散热面积
系统发热量 PL=P/3 kw 550
液压油温度 T1+T2 ℃ 60
风冷却器功率
油液体积 V=Q*a L 400
期望温降 t1-t2 ℃ 10
油箱散热量 PT kw 0
P>17.5MPA 4
说明:对于压力管,当压力高、流量大管路短时取大值,反之取小值;当系统压力p<2.5MPa时,取v=2m/s,当 P=2.5~14MPa时,取v=3~4m/s,当p>14MPa时,取v≤5m/s;对于行走机械,当P>21MPa时,取v≤5~6m/s
液压油箱设计参考资料

最佳答案1、油箱一般为长六面体箱体,中小型油箱用钢板直接焊成,大型油箱必须先用角钢焊成骨架,然后在焊上钢板制成。
当容量在100L以内时,其壁厚为3毫米;容量在100~320L时,壁厚为3~4毫米;容量大于320L时,壁厚为4~6毫米。
油箱底脚高度一般为150毫米以上,利于散热。
若液压泵和电机需要安装在油箱顶盖上时,为避免震动,顶盖的厚度应为侧壁厚的3倍。
2、油箱内常设2~3块隔板,将回油区和吸油区分开,有利于散热、杂质的沉淀和气泡的溢出,也可以增加油箱的强度。
隔板的高度为油面高度的2/3~3/4。
3、油箱顶盖上应设置通气孔,使液面与大气相通,通气孔处应设置空气滤清器。
邮箱的底面应适当倾斜,并在其最低位置设置放油塞。
在箱壁的易见位置设置油位指示器。
4、泵的吸油口所安装的滤油器,其底面与油箱底面应保持一定距离,其侧面离油箱壁应有3倍管径的距离,回油口应插入最低液面以下,回油口应切成45°斜口,以增大出油面积。
阀的泄露油管应在液面以上,以免增加漏油腔的背压。
5、油箱的内壁必须进行处理。
新油箱须经过喷丸、酸洗和表面清洗等,其内壁也可以涂一层与工作液相容的塑料薄膜或耐油涂料。
6、油箱的容量应能保证在设备的液压系统内充满油液时,其液面(最低液面)高于滤油器上端200毫米以上;在设备的液压系统停止运动时,油箱的液面不应超过油箱高度的80%;而当液压系统的油液全部返回油箱时,油液不可以溢出油箱外。
7、油箱的有效容积,当系统为低压系统时,取液压泵每分钟排除油液体积的2~4倍;中高压取5~7倍;若为行走机构,则取2倍。
若为高压闭式循环系统,按所需外循环油或补油量的多少而定;对于工作负载大,并长期连续工作的液压系统,油箱的容量需要按发热量,通过计算确定。
液压油箱的设计要点图片:图10 油箱1—液位计;2—吸油管;3—空气过滤器;4—回油管;5—侧板;6—入孔盖;7—放油塞;8—地脚;9—隔板;10—底板;11—吸油过滤器;12—盖板;油箱油箱在液压系统中除了储油外,还起着散热、分离油液中的气泡、沉淀杂质等作用。
液压设备油箱国标标准

液压设备油箱国标标准液压设备油箱是液压系统中的重要部件,它主要用于存储液压油,并提供所需的压力和流量。
液压设备油箱的国标标准对于确保设备的安全性、可靠性和高效性起着重要作用。
本文将从液压设备油箱的设计、材料、制造和使用方面探讨国标标准的相关内容。
首先,液压设备油箱的设计是保证液压系统正常运行的基础。
国标标准对油箱的设计要求非常严格,包括油箱容积、尺寸和布局等方面。
油箱容积应根据液压系统的工作压力和流量确定,以满足系统的需求。
油箱的尺寸和布局应符合工程设计要求,充分考虑设备的安装空间和操作便利性。
其次,液压设备油箱的材料选择也是国标标准关注的重点。
油箱材料应具有足够的强度和耐腐蚀性,以保证设备在恶劣环境下的长期使用。
常见的油箱材料包括钢板、铸铁和铝合金等,在选择材料时需要考虑设备的工作环境和使用寿命。
此外,国标标准还对液压设备油箱的制造工艺和质量要求作出了详细规定。
制造工艺应符合相关的机械制造标准,确保油箱的加工精度和装配质量。
油箱的密封性能和焊接质量是制造过程中需要重点检测的项目。
此外,国标还对油箱的外观质量、涂装和包装等方面提出了规定,以确保油箱在运输和安装过程中不受损。
最后,国标标准还关注液压设备油箱的使用和维护。
液压设备油箱的使用要求液压系统的压力和温度稳定在安全范围内,避免过载和过热。
油箱应安装合适的滤油器和油位标示装置,以便对油箱的使用状态进行监测和调整。
在维护方面,油箱的清洁和沉淀物的清理是非常重要的,同时还要定期更换液压油和滤芯,以保证液压系统的正常运行。
综上所述,液压设备油箱的国标标准从设计、材料、制造到使用和维护等多个方面进行规定,旨在确保油箱的安全性、可靠性和高效性。
遵循国标标准对液压设备油箱进行设计、制造和使用,不仅可以延长油箱和液压系统的使用寿命,还可以提高设备的工作效率和运行稳定性。
因此,液压设备制造商和使用者都应高度重视国标标准,并在实际操作中严格遵守相关要求。
液压系统原理

液压系统原理一、概述由电机、进口叶片泵、单向阀、溢流阀、耐震压力表,精滤器、冷却器、空气滤清器等元件组成。
油箱额定容积125L,电机功率2.2KW(或3KW),其流量Q=14升/分,P=7MPa,调压范围4~6MPa。
二、液压系统工作原理参见《液压系统原理图》,油液由油泵从油箱内吸入,经单向阀后分为二路,一路经电磁阀(用于自动手动转换)向电液伺服阀供油,另一路流向手动电磁阀,当伺服阀被脏物所堵时即可用手动方法对油缸进行操控,油缸速度由双单向节流阀调定。
油泵的出油同时经压力表和溢流阀,系统的压力由溢流阀调定,压力表上可反映所调定的工作压力。
溢流阀、伺服阀的回油经冷却器、精滤器后回油箱。
精滤器由滤油器和电接点压差表组成,过滤精度为20μ。
电接点压差表是防止纸质滤芯被堵后背压升高而造成其破裂的保护装置。
当滤油器进出油口压差达到0.35MPa时其表针指示会进入红色报警区域,并会接通触点。
用户可通过触点自接报警装置,触点容量为24V1A。
油液温度由温度计显示。
当油温达到50℃时应接通冷却水,使其进入冷却器进行循环冷却。
系统正常运行时,油温应控制在50℃以下。
常闭式盘式制动器液压站液压回路分析盘式制动器具有结构紧凑、可调性好、动作灵敏、重量轻、惯性小、安全程度高、通用性好等优点,而且盘式制动器成对使用,制动时主轴不承受轴向附加力。
在正常制动时,可以将制动器分成两组,先投入一组工作,间隔一定时间后,投入第二组,即实现了二级制动,二级制动使制动时产生的制动减速度不致过大。
只有在安全制动时才考虑二组同时投入制动,产生最大的制动力矩。
如果有一组产生故障时,也仍然还有一组制动器在工作,不致使制动器的作用完全失效。
由于盘式制动器的上述优点,它被广泛地应用于矿井提升设备的制动系统中。
例如,多绳摩擦式提升机和单绳缠绕式提升机采用的都是这种常闭式的盘式制动器。
图1为用于2JK型提升机的盘式制动器液压站液压回路。
泵5排出的压力油经滤油器8手动换向阀9、二级安全制动阀11(正常工作时带电),通过A、B管进入制动缸15,使盘闸16松开,提升机在运行过程中,为保持盘闸处于松开状态,液压系统处于开泵保压状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油箱散热面积(m2) 系统温升(冷却时间) t(min) 系统热平衡温度(K)
风冷计算 风量(m3 / h) 散热温差t (K) 散热功率 (Kw)
水冷计算 冷却水量(m3 / h) 进出水温差t (K) 散热功率 (Kw)
110~174
Qa——冷却水量(m3 / ρk——水密度(取ρk= 1000kg/m3) Cp——水比热容(取Cp =4186.8J/kg·K) Δt——进出水温差
11 0 0 2160 13.85 3.20 6.5 1009.81
399.20 93.33
通风条件 差 良好 风冷冷却 循环水冷却
系数k 8~9 15 23
Qa——风扇风量(m3 / ρk——空气密度(取ρk =1.29kg/m3) Cp——空气比热容(取C p=1008J/kg·K)
系统发热功率(Kw) 加热功率(Kw) 冷却功率(Kw) 油质量(kg) 油箱散热面积(m2)≈ 油箱冷却功率(Kw) 油箱壁厚(mm) 油箱重量(Kg)≈
——〉华氏度 ——〉摄氏度
温度换算 摄氏度 华氏度
3000 8 30 55
16 183.70 115.94
4000 10 14.45
4 5 23.26
204 200
T
T0
H
k A t
1 e C m
k A
当t →∞ 时,系统热平衡公式
Tmax
T0
H kA
风冷计算 H=Qa*ρk*Cp·Δt
(J/h)
k- 油箱传热系数 (W/m2*K) t - 运转时间(s) C - 油比热( 1.7~2.1 A - 油箱散热面积(m2) T - 油液温度(K) T0 - 环境温度(K) m - 油液质量(kg) H- 热功率(W)
Δt——散热温差(取Δt =10K)
水冷计算 H=Qa*ρk*Cp·Δt
(J/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