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作文的三种思想境界

合集下载

作文审题立意的三重境界

作文审题立意的三重境界

者 ”的 口吻 ,表达 了对地 震带来
灾 祸 的 苦 痛 和 悲 愤 ,特 别 是 运 用 欲 扬 先 抑 手 法 表 达 了对 灾 后 救 援
者 是抓 住 了一 点 ,就 不及 其 余 ,
说 话 过 头 。 “ 来 草 自青 ” 指 的 春 是 要 顺 从 自然 、遵 循 规 律 。但 一
兔子是历届 小动物运动会 的短跑冠军 ,可是 不会游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一次兔子
被 狼追到河边 ,差点被抓住 。动物管理局为 了小动物 的全 面发展 ,将
小兔子送进 游泳培 训班 ,同班 的还 有小狗 ,小 龟和小 松 鼠等。小狗 , 小龟学会游 泳,又 多了一种本领 ,心里很高 兴:小兔子和小松 鼠花 了 好 长 时 间都 没学会 ,很 苦恼 。培 训班教 练 野鸭 说 : “ 我两条 腿 都能 游,你们 四条腿 还不能游?成功 的9 %来 自汗水。加油 !呷呷 ! 0 ”评论 家青蛙大发感慨 : “ 兔子擅长 的是奔跑 !为什 么只是针对 弱点训练而 不发展特 长呢? 思想 家仙 鹤说 : “ ” 生存 需要 的本领 不止 一种 呀 !兔
抽 绎出 自己认定 的观点。如果 能够 从整体上或者从 某一个角度把 握住
意义 ,就是 审准了题意。 那 么 ,如何 审准题 意呢?
1 、抓 住材料 中的关键 词 。凡是材 料作文 ,先要 弄清材 料本 身的 立 意 ;而材料 的立 意往往 可通过 关键词体 现 出来 。 ̄ 20 年全 国卷 1 l09 1 的作 文材料 :

定要 “ 全面 ” 。据此 ,我 们既 可从 前 者的角度 谈人 的全面发 展 ,又
可从后 者的角度谈 “ 术有 专攻 ” ;这样就要 遵循 教育 规律 ,区别个性

高考作文立意的四个层次——你的作文属于哪一个层次

高考作文立意的四个层次——你的作文属于哪一个层次

高考作文立意的四个层次——你的作文属于哪一个层次展开全文综合考生平时的作文训练和每年高考结束后,一些媒体公开发表的一些高考高分作文或满分作文的情况来看,考生作文在立意上存在着四个明显的层次:立意正确、立意鲜明、立意深刻和立意新颖。

下边笔者就这四个层次的立意一一作以剖析,希望有助于正在备考的各位考生。

一、立意正确这里所谓的“正确”有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文章的思想感情正确健康,一是作文的立意要符合给定的题意,即不偏题离题。

就前一个方面而言,考生作文的立意,一定要符合社会、国家、民族等的主流价值观,考生作文的立意不能偏离这个主流价值观;一旦偏离,即可视为思想不正确、感情不健康,即可被判为不及格作文。

就后一个方面而言,考生作文的立意必须符合给定的题目的含义,即考生作文的立意必须是给定的作文题目中内含着的意义。

就这一点而言,考生作文的立意只有服从的份儿,没有不从甚至反驳的份儿;倘若如此,你的作文就会被视为偏题或离题作文,你的作文考试就会失败。

二、立意鲜明所谓立意鲜明,就是指考生作文的立意必须集中、必须明确,考生不能什么都想说,可什么都说不清楚;或者含含糊糊,没有一个明确的主张、明确的主旨。

作文立意分散,立意含糊,向来是作文的大忌,对于考试作文来讲,这一点尤为重要。

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高考作文的阅卷是一种快速阅卷,一篇1000字左右的文章,阅卷老师阅到最后,最快的可以达到一篇60秒的速度!试想,在如此快速的阅卷中,你把文章的主旨弄得模模糊糊、含含蓄蓄,阅卷老师能抓住你的文章的中心吗?一旦抓不住,很容易就会被判为不及格。

所以,集中、明确、鲜明地立意对高考作文来讲,绝不是一句空话。

三、立意深刻什么叫深刻?用《考纲》中的话说,就是能“透过现象深入本质,揭示事物的内在关系,观点具有启发作用。

”那么,考生在写作中如何去做,方能达到这一指标呢?笔者以为,最根本的方略就是考生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要养成独对凡事都要问个“为什么”的习惯,要养成“打破砂锅问到底”的习惯。

2023届高考写作指导:“入世、出世、遁世”导写及范文

2023届高考写作指导:“入世、出世、遁世”导写及范文

2023届河南省洛阳市高三下学期第二次联考作文“入世、出世、遁世”导写及范文【原题呈现】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入世、出世、遁世”是人生的三种姿态。

“入世”是积极进取、当仁不让,是“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出世”是与自己所处的时代、社会保持一种心灵的距离,这种距离可以让自己回身审视,从而生活得淡泊超脱、从容自在;但如果不能把握好“出世”的“度”,就会陷入“遁世”的境地,从而心灰意冷、消极逃避。

人生奋斗的过程不是一帆风顺的,以怎样的姿态面对充满机遇和挑战的大千世界,就显得至关重要。

读了上述材料你有怎样的感悟和思考?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 字。

【审题立意】三个关键词的内涵:入世,意为投身到社会中。

强调精神上积极进取,有责任心、使命感、担当意识,胸怀家国,致力民族复兴,并愿为敢为,付诸行动。

儒家倡导积极入世,齐家治国平天下,体现个人的意义与价值,此观点为中华传统文化中的积极方面,也是中华民族宝贵的哲学财富。

出世,意为超脱人世,摆脱世事的束缚。

即不被时代洪流裹挟,不被私利欲望绑架,不被困难挫折吓到,保持独立自主意识和鉴别分析能力,能修心、自省,学会淡泊与超脱。

以“出世”的态度审视自我,既不汲汲于成功和荣耀,也不戚戚于失败和挫折,而是获得成长和升华,具有一定的精神境界。

遁世,意为逃避人世。

此处是指面对时代使命缺乏担当精神,袖手旁观,甘当看客;面对时代挑战缺乏进取精神,畏惧逃避。

总之,遁世是不可取的人生姿态。

[参考立意]怀出世之心,做入世之事心怀出世行入世,不陷遁世致远行以出世心行入世事,弃遁世念成大精彩“入”则奋斗兴天下,“出”而不“遁”守本心躬身入世创光明,出世有度淡泊行积极入世勇担当,适度出世避遁世入世进取济天下,出世清心不逃避【优秀范文】1展入世之翼,缀出世之羽人生奋斗的过程从来不是一帆风顺的,以正确的姿态去面对,则显得尤为重要。

高考优秀作文范文:人生的三重境界

高考优秀作文范文:人生的三重境界

【导语】不管是中考语文还是高考语文,作文都是人关注的,同时也是试卷中分值的一个项目。

整理了高考优秀作文范文三篇供大家鉴赏。

人生的三重境界摘要:人生不能事事如意,必须接受一个真实而有瑕疵的世界,何况缺陷在某种情景中能够体现着特有的美。

但有一点要强调,缺陷美是那种外表缺陷而内涵美的美。

快乐就是你能接受缺陷,并在有缺陷的环境中自在生活。

自在生活的含义是保持内心的真善美,适应有缺陷的社会,快乐地生活。

有人说人生有三重境界。

第一重如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第二重如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而第三重仍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

第一重在人生的初始阶段,可以是咿呀学语的孩童,也可以是情絮初发的少年。

一个人的人生之初纯洁无瑕,初识世界,一切都是新鲜的,眼睛看见什么就是什么,人家告诉他这是山,他就认识了山;告诉他这是水,他就认识了水。

一个人在他或她情窦初开的年纪,对爱情的纯洁是那么的坚信不移。

说爱就是爱,说恨就是恨,爱憎分明。

随着年龄渐长,经事渐多,这个世界的复杂就显在眼前。

社会上经常是黑白颠倒,是非混淆,无理走遍天下,有理寸步难行,好人无好报,恶人活千年,圣洁爱情屡遭践踏,社会伦理常刚不在。

进人这个阶段,人是激愤的,不平的,忧虑的,疑问的,警惕的,复杂的。

人不愿意再轻易地相信什么。

人到了这个时候看山也感慨,山不是原先的巍峨了;看水也叹息,水也不是那么清澈了。

借古讽今,指桑骂槐。

愤世嫉俗油然而生。

原本纯洁的心灵遭受玷污。

用被污染的心灵来看世界,就像一副被玷污的眼镜看事物,一切都是污浊不堪的。

这是人生的第二重境界。

周围的一切都是人的主观意志的载体。

此时的人没有精神上的目标,一切行为以私利出发。

就会这山望了那山高,不停地攀登,争强好胜,功利熏心,绞尽脑汁,机关算尽,永无休止和满足的一天。

什么道德,什么人伦常刚,皆抛在脑后。

唯私利是生活的准绳。

一个人倘若停留在人生的这一阶段,那就苦了这条性命了。

因为这个世界原本就是一个圆的,人外还有人,天外还有天,循环往复,绿水长流。

2020高考作文母题之“境界”

2020高考作文母题之“境界”

作文母题之“境界”一、母题阐释境界是指人的思想觉悟和精神修养,即修为,人生感悟,其可表现一个人的思想境界如何,实际上指的是一个人的思想觉悟和精神修养的水平如何。

在日常的生活中,人们的思想觉悟和精神修养总是不一样的,可作为社会中的普遍的价值取向,人们总希望自己是一个有较高思想觉悟和良好精神修养的人,以便体现自己在整个生活中的位置。

一个人的经历和悟性最终决定了他的人生境界。

二、材料解读1、文艺中的境界清末民初国学大师王国维在其著作《人间词话》里谈到,古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

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解读:第一种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

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这词句出晏殊的《蝶恋花》,原意是说,“我”上高楼眺望所见的更为萧飒的秋景,西风黄叶,山阔水长,案书何达?在王国维此句中解成,做学问成大事业者,首先要有执着的追求,登高望远,瞰察路径,明确目标与方向,了解事物的概貌。

第二种境界“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这引用的是北宋柳永《蝶恋花》最后两句词,原词是表现作者对爱的艰辛和爱的无悔。

若把“伊”字理解为词人所追求的理想和毕生从事的事业,亦无不可。

王国维则别出心裁,以此两句来比喻成大事业、大学问者,不是轻而易举,随便可得的,必须坚定不移,经过一番辛勤劳动,废寝忘食,孜孜以求,直至人瘦带宽也不后悔。

第三种境界“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是引用南宋辛弃疾《青玉案》词中的最后四句。

梁启超称此词“自怜幽独,伤心人别有怀抱”。

这是借词喻事,与文学赏析已无交涉。

王国维已先自表明,“吾人可以无劳纠葛”。

他以此词最后的四句为“境界”之第三,即最终最高境界。

这虽不是辛弃疾的原意,但也可以引出悠悠的远意,做学问、成大事业者,要达到第三境界,必须有专注的精神,反复追寻、研究,下足功夫,自然会豁然贯通,有所发现,有所发明,就能够从必然王国进入自由王国。

写作三境界

写作三境界

写作三境界
写作三境界:心静,才能行文;行文,才有神韵。

“淡泊以明志,宁静而致远”这句话一直铭记在我的脑海里。

做人需要心平气和,生活更是如此,学习亦然,只有保持内心的安静,方可专注于眼前之事。

心静如水,自成高格。

古往今来,多少名家大儒,哪个不是历经世间百态而依旧波澜不惊?陶渊明《饮酒》中所述,“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何等洒脱与自得!现代社会飞速发展,我们每天都被各种信息包围着,电视、手机、网络……。

即使很想安静的思考,但也没办法集中精力去完成任务。

正因为如此,老子说,上善若水。

它从最深层次上反映了客观规律性,告诉我们,唯有平静如水的心灵,才可以真正专注于一件事情。

倘若心急躁不堪,就必然导致混乱失序,最终一事无成。

心若止水,自然优雅。

清末名臣曾国藩,官至两江总督,礼部尚书,还创立了“湘军”,位列晚晴四大名臣之首。

他的人生哲理是:处大事要方,临大节要圆,谋略上要“执两用中”,坚持正确原则。

而著名音乐家冼星海也曾经提出过“音乐的基本元素是节奏”,认为音乐是时间艺术,强调“要知道时间与空间相互联系,又不断改变形式,同时又不失掉内容”。

时刻关注外界环境的动向,具备敏锐的洞察力,不忘初心,让自己始终处于冷静状态,遇到困难或者诱惑不随便屈服,以此铸造出良好品质和修养。

可谓腹有诗书气自华。

- 1 -。

高中语文2023高考三元思辨类作文立意指导(共16个主题)

高中语文2023高考三元思辨类作文立意指导(共16个主题)

高考三元思辨类作文立意指导1.格局·突破·认清自我格局是根植于内心的道德修养,是登高遥望、拓展拓宽眼界的心境,更是“登高而自卑,行远而遐迩”的新思路。

持登高遥望的“格局”,方致人生新境界,自是如此。

破无形桎梏,在久久为功的突破中成就千秋伟业。

2.自律、规则、公平自律,是遵守规则的前提:没有自律,规则就形同虚设,公平也就无从谈起。

规则,是社会实现公平的保障:唯有自觉遵守规则,才能实现社会公平公正。

由此观之,自律是遵守规则的前提,规则是实现公平的保障。

3.知识、汗水、成功知识是成功的基础,知识成就梦想。

汗水是成功的前提,汗水铸就辉煌。

学好知识,努力拼搏,用刻苦勤奋的汗水浇开灿烂的理想之花。

4.中国·世界·我们[题目]家国处处舞雩风,青春灼灼应节舞[中心论点]身处剧变、巨变的大时代,生逢其时,作为当代青年的我们,应躬身入局,奋发有为,施展才华,有所作为,肩负使命,学会担当,努力实现自我价值,让青春与家国、世界同行。

受光于庭户见一堂,以青春之我,铸就青春中国。

受光于天下照四方。

以青春之我,拥抱美好世界。

5.速度•跨度•未来[题目]秉速度,创跨度,赴未来大道如砥,行者无疆。

时代楷模,默默付出,以速度创跨度。

问鼎苍穹、跨山越海……盛世中国,十年飞跃,中国跨度“当惊世界殊”。

却顾所来径,豪情满胸怀。

中国跨度描摹时代经纬,青年跨度绘就大写未来。

6.跟跑、并跑、领跑[题目]跟跑并跑领跑,跨越再跨越不惧跟跑,蓄能量。

踏实并跑,求突破。

自信领跑,不松懈。

7.俯视、仰视、平视[题目]俯仰之间,平等相待仰望星河,不必顶礼膜拜。

俯瞰大地,必须扎根泥土。

平视向前,不受视野局限。

8.高远、深远、平远[题目]山有三远,人有三境人生第一境乃为山脚下的仰视,初出茅庐时,当卑以自牧,恰如山水画中的高远之美。

人生第二境乃为群山中的平视,人生逆旅中,当不卑不亢,恰如山水画中的深远之美。

人生第三境乃为山巅上的俯视,登峰造极后,需开阔眼界,恰如山水画中的平远之美。

申论作文三大境界

申论作文三大境界

申论作文三大境界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人们对于文化素养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在申论中,文化素养的提升不仅仅是对知识的积累和技能的获得,更是对境界的追求。

那么,申论作文中的三大境界又该如何理解呢?
首先,第一大境界是“宽容心境”。

宽容是一种胸怀宽广、宽恕包容的精神境界。

在申论作文中,体现宽容心境的写作方式是客观公正、不带个人情绪和偏见地分析问题,不过度批评和指责。

在社会问题的讨论中,能够理解不同群体和个人的立场和角度,并在不损害他人权益的前提下,包容不同的意见和观点,使得自己的观点更具说服力和影响力。

其次,第二大境界是“审慎思考”。

审慎是一种谨慎小心的思考态度,它需要我们在面对问题时进行深入思考和分析,不盲从从众,不轻易接受一切观点和信息。

在申论作文中,我们要避免流于表面,不能简单地陈述问题,而是需要认真探究问题的本质和背后的原因,提出在根本解决问题时应采取的合理措施和方法。

只有经过深思熟虑的观点才能真正引起读者的共鸣和思考,展现出审慎思考的境界。

最后,第三大境界是“积极践行”。

积极践行是对于问题的解决和实践的勇气和责任感。

在申论作文中,积极践行的表现是在提出问题的同时,积极地提供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措施,并且能够切实行动起来,亲自体验并推动问题的解决。

只有将观点转化为现实行动,才能真正体现出积极践行的境界。

总之,申论作文中的三大境界可以说是宽容心境、审慎思考和积极践行。

无论我们在哪一境界,都需要不断地提升自己的文化素养和修养,以达到更高层次的境界。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申论作文中展示出真正的思考深度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考作文的三种思想境界
2012-12-20 11:54:59| 分类:默认分类| 标签:写作知识|字号大中小订阅
高考作文的三种思想境界
从具体要求来看,高考作文有基础等级和发展等级。

但如果就思想水平而言,高考作文应有三种境界。

第一境界是上阶:把准题意。

读懂题目,看清要求,透过字面意思,挖掘深层含义;进而吃准题目,准确理解题意,即进入第一境界。

如果是雾里看花,看不真切;迷迷糊糊,糊里糊涂;看不透题目,吃不准
题意,那就说明没有进入第一境界。

比如下列高考作文模拟题:初生牛犊不畏虎,可成年牛却怕虎,为什么会这样?是否必然这样?不怕虎与怕虎孰好孰坏?涉世的深浅与勇气究竟是什么关系?请以“涉世深浅与勇气有无”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对于这样一个文题,如果光谈涉世,或光谈勇气,就是不谈涉世与勇气,不谈二者关系,那就与第一境界无缘。

如果只是讲涉世浅、勇气大,牛犊勇、非真勇,那也末必就真正进入了第一境界。

而要想真正进入第一境界,就必须准确把握涉世与勇气的关系:即二者的关系是变化的、发展的,井非那么绝对、那么简单。

因为牛犊初生,不知虎为何物,有多厉害。

它的不怕虎,纯粹是一种无知,根本算不上有什么勇气,更谈不上有什么真勇和大勇。

但随着牛犊的长大,历经各种磨炼,倒真能磨出一些勇气,甚至炼成真勇和大勇。

如此说来,牛犊涉世与勇气的关系,起初是毫无关系,后来倒有点像增函数关系;不过,没有增函数那么规则,该是一种曲折的上升。

而成年牛怕虎,恐怕也不能一概而论,至少说在程度上有很大区别。

刚成年的牛,应该说还有一些勇气,估计还敢跟老虎争斗;只有随着涉世的加深,成年牛历经磨难,饱尝虎威,勇气越来越少,以致趋向于零。

由此看来,成年牛与牛犊正好相反,该是一种减函数关系,只是这种关系也不那么标准,当是一种迂回的下降;且下降的终点是零。

第二境界是登堂:拓展题意。

不管怎么说,第一境界再深刻,也还是就事论事。

所以,要想进入第二境界,就必须深入开拓挖掘。

可以横向拓宽:由物到人,由近及远;也可以纵向拓深:由古到今,或由外到内;
还可以纵横挖掘:由表及里,或由浅入深。

仍以上例为例,要想进入第二境界,就必须深入拓展涉世与勇气的关系。

即由牛谈到人,由论牛到论人。

年轻人如同初生牛犊,刚出茅庐,血气方刚;天不怕,地不怕;勇于登山,但不知山有多高;敢于漫游,却不知路有多长;不畏下海,但不知海有多深。

所以,他们的勇气中盲目的因素太多,鲁莽的成分太重。

但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知道山有多高,路有多长,海有多深;逐渐勇于面对,笑对挫折,直面灾难。

由真勇到全勇,由大智到大勇。

而中年人如同成年牛,处于人生的鼎盛时期,往往雄心勃勃,壮志凌云;勇气特大,锐不可挡。

此时的他们,可谓有智有勇,智勇双全。

但随着涉世的加深,逐渐畏首畏尾,顾虑重重;逐渐前怕狼,后怕虎;逐渐经验有余,勇气不足;越到后来,就越没有勇气了。

所以,如果将前后联系起来,人的涉世与勇气的关系就似乎是一条开口向下的抛物线,只是这条抛物线先曲线上升、然后迂曲下降。

虽说人牛相似,但人又不止于此。

换句话说,涉世浅,末必就只有盲目鲁莽,没有真正勇气;因为有时涉世不深,反倒能勇往直前,具有真勇、全勇,甚至是大勇。

而涉世深,也末必就勇气越来越小,以致趋向于零。

有时却正好相反,涉世越深,勇气越大,且是大智大勇。

这样说来,人的涉世与勇气的关系,总体上是一条开口向下的抛物线,但又不全然如此。

第三境界是入室:深化题意。

虽说进入第二境界,题意己相当深刻;但并非是题意的终极,尚有深化的余地。

所以,应当在第二境界的基础上更进一步,更深-层;进而,升华题意,进入第三境界。

再以上例为例,要想进入第三境界,就要辩证看待涉世与勇气的关系。

从总体上讲,二者之间是抛物线的关系,但也不是绝对的,也末必个个如此。

就具体人来说,当是或然关系,而不是必然关系;该是因人而异,而不是一成不变;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千万不能搞一刀切。

同时,要正确处理好二者关系。

在涉世未深时,要多学习,多观察,多思考,多分析;要力图透过现象看本质,莫被浮云遮望眼。

要努力克制自己,不断调节情绪;千万不要逞-时之勇,发一时之愤,使一时之气;去说大话,唱高调,吹大牛;去犯傻气,说傻话,干傻事。

要学会用脑、用智,使自己变成真勇、全勇和大勇。

而在涉世渐深时,要勇于
打破条条框框,去除种种束缚;要明知山有虎,偏往虎山行;要时时用大智来衡量自己,处处用大勇来鼓励自己;要敢于否定旧我,勇于创造新我;要彻底去除减函数关系,努力创造正比例关系。

总之,不论是涉世浅,还是涉世深,都要努力充实自己,不断磨练自己;力图甩掉减函数,去除抛物线;让涉世与勇气呈增函数关系,按正比例上升。

进而,使自己越活越充实,越活越有勇气。

因此,作为高三学子,首先应当强化拟题、析题、拟题纲和立意的训练,做到审题正确,准确把握题意,确保进入第一境界。

其次应当要多读书、多看报、多思考和多分析,提高思想水平,提高认识能力,力图进入第二境界。

末次应当研究高考作文的新材料、新题型、新动向和新理念,准确把握高考的脉搏,努力争取进入第三境界。

只有这样,才能写出高考佳作,获得全面丰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