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间词话》三种境界(简洁深刻解读)

合集下载

人间词话三种境界解读

人间词话三种境界解读

人间词话三种境界解读
解读:人生的三个境界是: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断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

第一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断天涯路。

昨夜的风非常的大,把绿色的树叶都刮落了,用来形容当时局势的动荡不安,而作者也为自己的前途感觉堪忧,迷茫,所以才会独上高楼,想要望尽天涯海脚,找到自己的方向。

其实第一境界所说的就像是涉世未深的小孩,对未来充满了憧憬,但又感到很迷茫,不知道自己该去向何方?将去做些什么?
第二境界: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出自柳永之手,描述的是爱情,相思,把主人公饱受相思之苦,变得憔悴消瘦描写的淋漓尽致。

估计,也只有柳永可以做到吧。

然而在这里,跟爱情和相思并没有太大的关系,在这里,王国维想表达的是,在这个人生阶段,已经走了人生目标,并且为之艰苦奋斗,坚持不懈,变得憔悴消瘦也无所谓,可看出那种坚心,和毅力。

第三境界: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出自辛弃疾之手,描述的是一个人为了寻找自己想寻找得东西,跋山涉水,奔走千里,然而一直没有进展,突然的一个回首,发现,要寻找的东西就在眼前,苦苦追寻后,终于迎来了惊喜,告诉我们,只要努力,用心,总有一天你会获得成功。

虽然在成功的道路上非常的艰难,但是一定不要怕,不要退缩,只要勇敢的去做了,成功就会在某个角落
里等着你去发现,也许就在你的身后。

人间词话三种境界的深层含义

人间词话三种境界的深层含义

第一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

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这句词出北宋晏殊的《蝶恋花》。

白话文原意是说:“我”上高楼眺望所见的更为萧飒的秋景,西风黄叶,山阔水长,案书何达?
此句描绘一种孤独寂寞之感,然登楼远眺,一条道路伸向遥远的天际,似含无尽之希望。

意喻治学之始,必须耐得住寂寞,高瞻远瞩,不断求索。

在王国维此句中解成,做学问成大事业者,首先要有执着的追求,登高望远,瞰察路径,明确目标与方向,了解事物的概貌。

第二境界:“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引用的是北宋柳永《蝶恋花》最后两句词。

原词白话文原意是:我日渐消瘦也不觉得懊悔,为了你我情愿一身憔悴。

表现作者对爱的艰辛和爱的无悔,此句道尽情人间的相思之苦,情有所钟,虽形容憔悴、衣带渐宽,亦无怨无悔。

意喻治学之过程,须坚忍不拔,执着隐忍。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王国维以此两句来比喻成大事业、大学问者,不是轻而易举,随便可得的,必须坚定不移,经过一番辛勤劳动,废寝忘食,孜孜以求,直至人瘦带宽也不后悔。

第三境界:“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是引用南宋辛弃疾《青玉案》词中的最后四句。

白话文原意是:我在人群中寻找她千百回,猛然一回头,她却在,不经意间却在灯火零落之处发现了她。

此句本来是说与伊人相会之欢悦心境,于灯火明灭闪烁之处,终于见到意中之人,自是大喜过望。

意喻经过艰辛探索,终有所悟,犹如醍醐灌顶,豁然开朗。

意喻做学问、成大事业者,要达到第三境界,必须有专注的精神,反复追寻、研究,下足功夫,自然会豁然贯通,有所发现,有所发明。

人间词话 三种境界

人间词话 三种境界

《人间词话》与三境界
王国维在其著作《人间词话》中,提出了“境界说”,“境界说”是该书的理论核心。

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 此第一境也。

“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 此第二境也。

“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此第三境也。

王国维看到的、作者未必有的这三种境界,听起来玄而又玄,实际上是说的是开始、过程、结果三个阶段,可以放在事业、生活等任何一个领域。

第一境:理想与目标——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蝶恋花》晏殊
槛菊愁烟兰泣露,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

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
第二境:孜孜以求、坚韧不拔——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蝶恋花》柳永
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

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栏意。

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第三境:历尽磨难,走向成功——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青玉案·元夕》辛弃疾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

宝马雕车香满路。

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人间词话三种境界理解

人间词话三种境界理解

人间词话三种境界理解第一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确立目标,定准方向此句出自北宋晏殊的《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原词如下:槛菊愁烟兰泣露。

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

明月不谙离恨苦。

斜光到晓穿朱户。

昨夜西风凋碧树。

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欲寄彩笺兼尺素。

山长水阔知何处。

此词的主要意思是:一位女子看上了一位理想中的男子,不管外界环境如何变化,天天站在高楼上远望,企盼着男子的归来。

这告诉我们:要先明白、弄清自己想要、想得到的是什么!这一步很重要,现在常常听人说选择比努力更重要,也就是这个道理,方向一旦清楚了,接下来很容易。

就拿炒股来说,开始选对一支股票你就赢了将近98%,接下来的你都不用怎么费心巴力,甚至都不用怎么操作,股票自然会飘红、刷刷刷地往上涨。

好的选择是成功的一半,认准目标、把握好方向,就在实现自己理想的道路上少走了许多弯路,更容易接近成功。

第二境界: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艰苦奋斗,持之以恒此句出自北宋柳永的《蝶恋花·伫倚危楼风细细》,原词如下: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

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栏意。

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此词的主要意思是:女子为相思所愁,外界的环境怎样变化自己都不在乎。

但自己被这相思纠缠折磨,自己并无意摆脱,而且还很享受,哪怕样貌渐渐憔悴不堪、骨头慢慢缩小,自己也绝不后悔懊恼担忧。

这告诉我们:有了目标方向之后,便朝着那儿去持之以恒地艰苦奋斗,不放弃,不服输,哪怕有天大的困难、痛苦的折磨,也要坚持到底,绝不半途而废。

美国女作家海伦·凯勒自小双目失明、两耳失聪,却顽强地与生命做着斗争。

“我命由我,不由天”的信念以及行动,让她后来成为了让全世界都尊敬的女强人。

她完全可以放弃自己的梦想,不为其努力奋斗,躲在阴暗的角落里放声痛哭,她也完全可以躺在床上或坐在轮椅上,由人服侍……可她选择的是与生命斗争,那么脆弱柔软的生命,却不屈服于生命给她安排的一切。

王国维人间词话三境界核心观点

王国维人间词话三境界核心观点

王国维人间词话三境界核心观点
20世纪最伟大的国学大师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谈到人生的三种境界,古今凡成大事者,必经此三境。

这三种境界皆出自宋词之中,自经出现便成为有大志,大抱负者的人生指导思想。

第一境: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它出自北宋大词人晏殊的《蝶恋花》,由词人被宋真宗赏识时所写。

这一句要告诉我们的是要想成功必须先立志,要不断充实自己,提高自己,只有站的足够高你才能看清远方的路。

一个“独”字也写出了在立志变强的过程中必定是孤独的,这跟尼采的观点相同,只有孤独的人,才会有真正的时间去思考。

第二境: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它出自北宋大词人柳永的《蝶恋花》。

这句看似在写至死不渝的爱情,但王国维要告诉我们的是坚持。

当树立了远大的理想后,就要坚持走下去,为了理想,就算满身伤痕又如何。

自古成大事者,哪个不是空乏其身,行弗乱其所为,若无坚韧不拔之志怎会轻易成功。

第三境: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这一句出自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此句也是写爱情。

王国维称其是人生最终之境与于辛弃疾之意有些矛盾,但也恰到好处,成大事者,注重积累,积小步,而千里。

只要努力去做,达到一定程度,便会豁然开朗,成功便在眼前。

境界之说只可意会,玄之又玄。

要想达到这人生三境的确要付出很大的努力,与其一天碌碌无为,何不由此一试,感受王国维大师所说的境界之说。

人间词话三种境界的意思

人间词话三种境界的意思

人间词话三种境界的意思相信大家都听说过《人间词话》这部名著,但是你知道它里面探讨的有三种境界吗?这三种境界代表着人生追求的意义。

今天,我们就来更加深入地聊聊这三种境界,也许这样能对你们有所帮助。

首先,第一种境界就是“凡尘”。

《人间词话》是由宋朝的陆游编纂而成的,在这部名著中,作者提出了“凡尘”这一概念,把了解宇宙的缘起摆在人们的生活中。

凡尘有四种,即果熟、果熟法、果熟言、果熟物,它们都是指我们所处的世界以及我们生活中的一切。

凡尘和天人形成了对立的两种境界,它们是再特定情况之下统一起来的一个整体。

因此,凡尘的本质是一种哲学思想,也代表着一种生活态度。

换句话说,凡尘就是要提醒我们不要遗忘自己的凡夫俗子本性,把我们的生活放在物质的视野里。

第二种境界就是“披星戴月”,也称为“超越凡尘”。

它是一种超越现实生活的境界,指的是通过思想、行为一般人所不能触及的深层次体验和意识。

披星戴月提倡我们要洞悉自己的内在并一心修炼精神,以达到超越凡尘的境界。

披星戴月强调的是明晰自己的伟大抱负,修行清心、共享慈悲,以此达到超超凡尘之目标。

第三种境界就是“寂寞苍生”,指的是我们在凡尘与披星戴月之间的一种承受。

它的意思是在承受苦难的同时,我们应当维护我们的灵魂,在忠于自己的同时也要保持一份对周围的关爱。

因此,在“寂寞苍生”的境界中,我们可以更加真诚的体会到生命的真谛以及宇宙的秩序,探索自己的灵魂,忠于自己的价值观以及信仰,这也就是《人间词话》所指出的“寂寞苍生”这一境界状态。

总之,《人间词话》里,提出了三种境界,即凡尘、披星戴月以及寂寞苍生,它们代表了我们追求的意义,也提醒着我们要忠于自己,不要忘记自己的本性。

到这里,希望这篇文章能够给你们带来一些启发,让我们更深入地思考人生,追求自己真正想要的东西。

王国维人间词话三境界

王国维人间词话三境界

王国维人间词话三境界
王国维的《人间词话》中所提到的三种境界各是什么意思?
1.第一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

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出自宋代晏殊的《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
释意:昨天夜里秋风劲吹,凋零了绿树。

我独自登上高楼,望尽那消失在天涯的道路。

想给我的心上人寄一封信。

但是高山连绵,碧水无尽,又不知道我思念的人究竟在何处。

解析:第一境界以西风刮得绿树落叶凋谢,表示当前形势相当恶劣,但在乱世之中,身处高楼之上,能够高瞻远瞩,看清方向以及道路的终点。

在人生的道路中,不为暂时的烟雾所迷惑,看清形势以及发展的主要方向,才是取得成功的基础。

2.第二境界“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出自宋代柳永的《蝶恋花·伫倚危楼风细细》
释意:我日渐消瘦下去却始终不感到懊悔,宁愿为她消瘦得精神萎靡神色憔悴。

解析:第二境界概括了一种锲而不舍的坚毅性格和执着态度。

描述了如何为此下决心而努力奋斗。

人瘦了、憔悴了,但仍“终不悔”。

尽管遇到各式各样的困难,为了事业一切在所不惜,执着地追求,坚持奋斗,继续前进。

3.第三境界“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自宋代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
释意:我在人群中寻找她千百回,猛然回头,不经意间却在灯火零落之处发现了她。

解析:第三境界是指在经过多次周折,经过多次的磨练之后,逐渐成熟起来,别人看不到的东西他也能明察秋毫,别人不理解的事物他也会突然豁然领悟贯通,找到人生的坦途大路。

王国维人间词话三境界意思

王国维人间词话三境界意思

王国维人间词话三境界意思王国维的《人间词话》中提到了“三境界”这一概念,意指词人在创作词作时所表现出的三种不同的境界。

这三个境界分别是“初学未精”、“已有成就”和“已臻化境”。

首先是“初学未精”境界。

这个境界是指词人在学习词作的初期阶段,尚未完全掌握词作的技巧和表现手法。

在这个阶段,词人的作品往往还不够纯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王国维认为,这个阶段的作品虽然有些缺陷,但也有一种天真和纯粹的美感,给人以亲切感和温暖感。

接下来是“已有成就”境界。

词人在这个境界中,已经掌握了词作的技巧和表现手法,能够创作出较为优秀的词作。

这些作品在形式上和内容上都更加完善和精致,展现出词人较高的艺术造诣和审美水平。

这个境界下的作品给人以美的享受和审美的愉悦。

最后是“已臻化境”境界。

这个境界是词人在艺术创作上的最高境界,词人在这个境界中已经超越了技巧和形式的局限,达到了一种超越常人的境界。

词人的作品在这个阶段不仅具有技巧和形式上的完美,更重要的是传达了深邃的思想和情感,给人以启迪和震撼。

这个境界下的作品被认为是真正的艺术之作,能够引起人们的共鸣和思考。

从王国维对“三境界”的描述中可以看出,他强调了词作的发展过程和境界的逐渐提升。

从初学未精到已有成就,再到已臻化境,词人需要不断学习和努力,不断提升自己的艺术水平,才能达到更高的境界。

王国维认为,词人在创作过程中应该追求形式和技巧的完美,同时注重表达深刻的思想和情感,使作品具有更高的艺术价值和意义。

符合标题中心扩展下,我们可以进一步探讨“三境界”在其他艺术领域的应用。

虽然《人间词话》主要讨论了词作,但“三境界”的概念在其他艺术形式中同样适用。

比如,在绘画艺术中,艺术家也会经历从初学未精到已有成就再到已臻化境的过程。

刚开始学习绘画时,艺术家可能只能勉强描绘出形象,但随着不断的练习和探索,他们逐渐掌握了绘画的技巧和表现手法,能够创作出更加精美和生动的作品。

当艺术家达到“已臻化境”的境界时,他们的作品不仅在形式上完美,更能够传达出深刻的思想和情感,引发观者的共鸣和思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王国维美学思想
1、文学创作的起源:“天才说”、“游戏说” 2、文学创作的审美尺度:“苦痛说”、“古雅说” 3、文学创作的审美特征:“境界说”

境界“境界”本质上是“景”和“情”两个元质构 成的,是作家的主观情感与客观景物相交融而形成 的艺术画面。
二、《人间词话》观点


1、词以境界为最上。有境界,则自成高格,自有名句。五 代、北宋之词所以独绝者在此。 2、有造境,有写境,此“理想”与“写实”二派之所由分。 然二者颇难分别,因大诗人所造之境必合乎自然,所写之境 亦必邻于理想故也。 3、有有我之境,有无我之境。“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 过秋千去”,“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有我 之境也。“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寒波澹澹起, 白鸟悠悠下”,无我之境也。有我之境,以我观物,故物皆 著我之色彩。无我之境,以物观物,故不知何者为我,何者 为物。古人为词,写有我之境者为多。然未始不能写无我之 境,此在豪杰之士能自树立耳。
《人间词话》的三种境界 lszy
有人问三个砌砖工人在干什 么。第一个人说:“砌砖。”第 二个人说:“在赚工资。”第三 个人说:“我在建造世界上最富 特色的房子。”据说后来,前两 人一生都是普通的砌砖工人,而 第三个工人则成了有名的建筑师。
一、王国维简介
王国维(1877—1927),字静安,晚号观堂,浙江海宁人。
衣带渐宽:写出了追寻、期待中的艰苦之感; 终不悔:表现了殉身无悔的精神; 为伊:选择的正确与不可移易; 消得:值得。
柳 永:凤栖梧(蝶恋花)
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生 天际。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栏意。
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 味。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这是一首怀人词。上片写登高望远,离愁油然而生。“ 伫倚危楼风细 细 ”,“ 危楼 ” ,暗示抒情主人公立足既高,游目必远。下片写主人 公为消释离愁,决意痛饮狂歌。 “ 终不悔 ”,即 “ 之死无靡它” 之 意,表现了主人公的坚毅性格与执着的态度,词境也因此得以升华。
4、无我之境,人惟于静中得之。有我之境,于由动之静
时得之。故一优美,一宏壮也。
5、自然中之物,互相关系,互相限制。然其写之于文学
及美术中也,必遗其关系限制之处。故写实家亦理想家也。 又虽如何虚构之境,其材料必求之于自然,而其构造亦必从 自然之法律。故理想家亦写实家也。
6、境非独谓景物也,喜怒哀乐亦人心中之一境界。故能
为晏、欧诸公所不许也。
——王国维(清)
第一种境界


1、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原本含义:昨夜西风惨烈,凋零了绿树,我独自登上高楼, 望尽了天涯路。表达一种孤寂和思念的心情。 引申含义:既表现出事业、学问上的渴望和期待,又表现出 一种开始探寻道路时的茫茫无绪之感。 表现境界:做学问成大事业者,首先要有执着的追求,登高 望远,瞰察路径,明确目标与方向,了解事物的概貌。
第三种境界3、“众里寻他千,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 阑珊处。” 原本含义:自怜幽独,别有怀抱。 引申含义:在求索的道路上,不知走过多少弯路, 经历多少挫折,似乎已经无法可想,无法实现既定 的目标了。但回头一看,忽然发现自己离目标已经 不远,胜利已经在望了。


表现境界:功到事成、水到渠成、瓜熟蒂落,达到 明察秋毫、豁然领悟贯通之境。在事业上就会有创 造性的独特的贡献。
三种境界的联系
三种境界 第一境界:确 立志向和目标 第二境界:努 力探索和追求 第三境界:实 现理想和愿望 三种心情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 追求理想的向 往心情 楼,望尽天涯路。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 追求想后喜 悦心情 处。
独:写出了孤独寂寞之感; 上高楼:写出了对崇高理想的向往; 望尽天涯路:摆脱了一切幼稚的耽溺蒙蔽后,对更广远的境界的追求
晏 殊:蝶恋花
槛菊愁烟兰泣露。 罗幕轻寒, 燕子双飞去。 明月不谙离恨苦, 斜光到晓穿朱户。 昨夜西风凋碧树。 独上高楼, 望尽天涯路。 欲寄彩笺兼尺素, 山长水阔知何处。
此词写离恨相思之苦。词之上片运用移 情于景的手法,选取眼前的景物,注入 主人公的感情,点出离恨;下片承离恨 而来,通过高楼独望把主人公望眼欲穿 的神态生动地表现出来。
第二种种境界
2.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原本含义:恋爱中的相思之苦。一个小伙或姑娘,深爱着他 的爱人,爱到哪怕是精神憔悴身体渐瘦也无怨无悔。 引申含义: 为了事业、学问上的崇高目标,为了获得成功, 在前进道路上,历经艰难困苦,仍不懈探索,执着追求。 表现境界:比喻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须锲而不舍,废寝 忘食,孜孜以求,直至人瘦带宽也不后悔。
写真景物真感情者,谓之有境界。否则谓之无境界。
7、“红杏枝头春意闹”,着一“闹”字而境界全出;
“云破月来花弄影”,着一“弄”字而境界全出矣。
三、《人间词话》三种境界
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 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此第一境也。“ 衣 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第三 境也。此等语皆非大词人不能道。然遽以此意解释诸词,恐
是我国近、现代相交时期的著名学者,也是把西方美学思想 与中国古典美学思想相融合并形成自己独特的美学思想体系 的美学家。他学无专师,自辟户牖,生平治经史、古文字、 兼及文学批评,均有深诣创获,诗词文亦无不精工。
《红楼梦评论》、《人间词话》、《宋元戏曲考》是代表
他美学和文学理论研究水平的三部力作。其中影响最为广泛 深刻的就是《人间词话》。《人间词话》的中心论题就是 “境界说”,这是王国维美学思想的核心内容。强调诗人的 情感、意趣和创造性思维在艺术创作过程中所起的决定作用。
辛 弃 疾:青 玉 案 .元 夕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 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 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 寻他千,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 阑珊处。
这首词是写一个小伙或者姑娘,深爱着一个人,一直希望能见到这个爱人, 结果在元宵节灯会的这一天,在某个街角,突然发现了自己的爱人,有一 种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的豁然开朗的感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