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诗歌的欣赏与《人间词话》的三种境界
谈诗歌的欣赏与人间词话的三种境界课件

论文的主要结构
引言。也就是写这篇文章的理由,作者需要向读 者交代写这篇文章的目的和文章的创新点,同时 应适当提及先前相关的工作。 • 正文部分。作者详细阐述如何完成这项研究,包 括向读者介绍实验过程和数据为你的主题提供证 据。正文部分通常又包括研究方法、结果和数据 、讨论等子部。 • 结论。总结文章的观点并评论文章潜在的应用价 值。 • 致谢(非必须)。像资助部门以及提供帮助的人
• 6、《摊破浣溪沙·菡萏香销翠叶残》
•
五代南唐
李璟
• 菡萏香销翠叶残,西风悉起绿波间。 还与韶光共憔悴,不堪看。 细雨 梦回鸡塞远,小楼吹彻玉笙寒。多少
• 菡萏,荷花的别称。词的上片着重写景。 在这秋色满天的时节,美好的春光连同荷 花的清芬、荷叶的秀翠,还有观荷人的情 趣一起憔悴了,在浓重的萧瑟气氛中又平 添了一种悲凉凄清的气氛。李璟虽然位高 为皇帝,但是生性懦弱,再加上当时内外 矛盾重重,境遇相当危苦,此时此刻,触 景伤情,从而产生、螽斯 zhōng • 2、佾 yì 也被称为蝈蝈
• 古代乐舞的行列:八佾(八行八列,共六 十四人)。 • 3、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为绚 (xuàn )兮 • 倩,笑貌。盼,动貌。绚,文也。 • 巧笑倩兮--巧好的一笑,面颊便展露美的笑
• 4、绘事后素:孔子以比喻答复子夏。绘事 ,是绘画之事。素,是缯或绢之类的丝织 品,普通是白色,可以用来绘画,如后世 画家所用的画纸。 • 素解释为素地。素地即是白地。白色可以 接受采色。绘画必须先铺一块白缯或白绢 ,是为素地,然后始能在此素地上施采绘 画。所以绘事后素,就是绘画之事后于素 。这句话既是比喻,则知素是比喻美女的
《人间词话》 - 作者简介
• 王国维(1877—1927),字静安、伯隅, 号观堂、静观,浙江海宁盐官人。近代中 国著名学者,杰出的古文字、古器物、古 史地学家,诗人、文艺理论学、哲学家。 • 1901年秋赴日本留学,1902年因病从日本 归国。1925年,王国维受聘任清华研究院 导师,教授古史新证、尚书、说文等,与 梁启超、陈寅恪、赵元任、李济被称为“ 五星聚奎”的清华五大导师,桃李门生、 私淑弟子遍充几代中国史学界。
王国维人间词话读后感

王国维人间词话读后感王国维人间词话读后感篇1王国维在他的《人间词话》中描述了人生的三种境界:第一种“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断天际路”;其次种“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第三种“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后人归之为:知、行、得三境界。
由王国维的三境界论,推崇的许多,有人效仿“三境界”的划分法:知之、好之、乐之;丰之恺认为:“物质、精神、灵魂”这是人生三层境界;有人认为,人生三境界不外乎是为自己、为家庭、为社会;也有人说为知、为己、为人;有人认为抱负、事业、爱情;还有人形象地比方为:“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
”等等,林林总总,琳琅满目。
掩卷思之,漫漫的人生历程,是个冗杂而多变的过程,对于不同的人生有不同的看法,可谓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看山是山,看水是水。
”这种境界是针对孩子说的,初识世界,纯净无瑕,一切都是新奇的、生疏的,眼睛观察什么就是什么,你告知他这是山,他就熟悉了山;告知他这是水,他就熟悉了水,有一个小〔故事〕很能说明这点:一群大人在进行智力竞赛,主持人说“6”“9”不掉头,就出了个题:“6+9=?”,大家都在想,智力竞赛题目决不会就字面那么简洁,结果谁都不敢马上抢答,而是苦苦思考。
突然,一个6岁的小女孩争着说等于15,人们都向她投去异样的目光,直到主持人宣布小珍宝的答案正确时,人们才收回目光,并责备自己的思想太冗杂了,错过了抢答的时机。
这里说了一个简洁的道理,凡事不必太刻意。
“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
”这种境界是针对中年人说的,随着年龄的增长,社会阅历的增多,人们的思想也变得越来越冗杂了,尤其是在物欲横流的社会,尔虞我诈,互不信任,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同孩提时代相比,发生了深刻的改变,不再轻易信任眼前的一切,而是专心、用脑去熟悉这个世界。
发觉这个世界的问题越来越多,越来越冗杂,感觉到社会并不那么单纯,现实也并不那么美妙,常常是黑白颠倒,是非混淆,无理走遍天下,有理寸步难行,好人无好报,恶人活千年。
人间词话 三种境界

《人间词话》与三境界
王国维在其著作《人间词话》中,提出了“境界说”,“境界说”是该书的理论核心。
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 此第一境也。
“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 此第二境也。
“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此第三境也。
王国维看到的、作者未必有的这三种境界,听起来玄而又玄,实际上是说的是开始、过程、结果三个阶段,可以放在事业、生活等任何一个领域。
第一境:理想与目标——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蝶恋花》晏殊
槛菊愁烟兰泣露,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
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
第二境:孜孜以求、坚韧不拔——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蝶恋花》柳永
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
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栏意。
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第三境:历尽磨难,走向成功——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青玉案·元夕》辛弃疾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
宝马雕车香满路。
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王国维《人间词话》:人生三境界赏析

3、曹雪芹呕心沥血 “字字看来皆是血, 十年辛苦不寻常” 。第三境界:众里寻他千,蓦然回首, 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辛弃疾《青玉案·元夕》)
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解析
第三境界 是指在经过多次周 折,经过多年的磨练之后,就会 逐渐成熟起来,目标也终于实现。
这时他在事业上就会有创造性的 独特的贡献。这是功到事成、水 到渠成、瓜熟蒂落。这是用血汗 浇灌出来的鲜花,是用毕生精力 铸造的大厦。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清代大学者王国维说,古今成大 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有三种 之境界: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 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境也。 其实,何止成大事业、大学问如此,社会、人生,古今、 中外,诸种事情,大凡都有此种经历。 看到王国维这段话,你有何种感受?你想到些什么?领悟 到些什么?
3、面对父亲的遗言,司马迁立下了“ 究天人 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宏愿,为 之博览群书,笔耕不辍; 4、陆游在宋金战争的烽火硝烟中饱尝颠沛流离 之苦,从小立下“上马击胡虏,下马草军书” 的志向坚持抗金卫国,矢志不渝。
第二境界: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柳永《蝶恋花》)
《蝶恋花》柳永 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 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栏意。 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作业
1、背过王国维《人间词话》三境界。 2、三句诗的出处三首宋词。
抄写第一二境界的两首宋词。
• 走过风雨飘摇的岁月,当历史长河的惊涛 骇浪趋于平静,成熟的你已经站立在人生 的巅峰。一代宗师孔子,以他仁德思想灿 烂了华夏文明,也在世界各地和谐的桥梁; 司马迁以血泪著就“史家之绝唱,无韵之 离骚”的《史记》,他的名字成为刚毅不 屈的代名词;“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 国戍轮台”一缕忠魂随历史之烟波飘荡, 陆游,以爱国诗人的形象让我们仰望。
谈诗歌的欣赏与《人间词话》的三种境界

作者简介
在数十年教学生涯中培养了大批中国古 典文学研究人材。在国内率先提出振兴传统 文化提高国民品质要从幼儿园和小学做起的 建议,得到江泽民主席的支持。 著作有:Studies in Chinese Poetry、 《王国维及其文学批评》、《中国词学的现 代观》、《唐宋词十七讲》等多种著作,影 响广泛。
2、“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追求理想时的艰苦经历。 此句本写恋爱中的相思之苦,但因其包含 了择一、固执、殉身无悔的精神,便成了成 大事业、大学问者的第二种境界。 难在择一。世界上的学问、事业纷繁芜杂, 要能选择到自己所善、所爱的理想,是极不 容易的。正如“满堂兮美人,忽独与余目 成”。世上美人虽众,而能情有独钟者几?
四、《人间词话》观点略介
4、无我之境,人惟于静中得之。有我之境, 于由动之静时得之。故一优美,一宏壮也。 5、自然中之物,互相关系,互相限制。然其 写之于文学及美术中也,必遗其关系限制之处。故 写实家亦理想家也。又虽如何虚构之境,其材料必 求之于自然,而其构造亦必从自然之法律。故理想 家亦写实家也。 6、境非独谓景物也,喜怒哀乐亦人心中之一 境界。故能写真景物真感情者,谓之有境界。否则 谓之无境界。 7、“红杏枝头春意闹”,着一“闹”字而境 界全出;“云破月来花弄影”,着一“弄”字而境 界全出矣。
子夏问孔子:“‘笑得真好看啊,美丽 的眼睛真明亮啊,用素粉来打扮啊。’这几 句话是什么意思呢?”孔子说:“这是说先 有白底然后画画。”子夏又问:“那么,是 不是说礼也是后起的事呢?”孔子说:“商, 你真是能启发我的人,现在可以同你讨论 《诗经》了。”
创作者之联想 欣赏者之联想 抽象之感觉、感情、思想
难在固执。追求的路途遥远,结果茫不可 知,“见异思迁”者众。同样,在学问、事 业的路途上,追求的人多而成功的人少。 但仁人志士有“择一、固执、殉身无悔”的 情操,所以能从困勉、艰苦中体会到心甘情 愿之乐。 衣带渐宽:写出了追寻、期待中的艰苦之 感; 终不悔:表现了殉身无悔的精神; 为伊:选择的正确与不可移易; 消得:值得。
人间词话三种境界理解

人间词话三种境界理解第一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确立目标,定准方向此句出自北宋晏殊的《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原词如下:槛菊愁烟兰泣露。
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
明月不谙离恨苦。
斜光到晓穿朱户。
昨夜西风凋碧树。
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欲寄彩笺兼尺素。
山长水阔知何处。
此词的主要意思是:一位女子看上了一位理想中的男子,不管外界环境如何变化,天天站在高楼上远望,企盼着男子的归来。
这告诉我们:要先明白、弄清自己想要、想得到的是什么!这一步很重要,现在常常听人说选择比努力更重要,也就是这个道理,方向一旦清楚了,接下来很容易。
就拿炒股来说,开始选对一支股票你就赢了将近98%,接下来的你都不用怎么费心巴力,甚至都不用怎么操作,股票自然会飘红、刷刷刷地往上涨。
好的选择是成功的一半,认准目标、把握好方向,就在实现自己理想的道路上少走了许多弯路,更容易接近成功。
第二境界: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艰苦奋斗,持之以恒此句出自北宋柳永的《蝶恋花·伫倚危楼风细细》,原词如下: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
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栏意。
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此词的主要意思是:女子为相思所愁,外界的环境怎样变化自己都不在乎。
但自己被这相思纠缠折磨,自己并无意摆脱,而且还很享受,哪怕样貌渐渐憔悴不堪、骨头慢慢缩小,自己也绝不后悔懊恼担忧。
这告诉我们:有了目标方向之后,便朝着那儿去持之以恒地艰苦奋斗,不放弃,不服输,哪怕有天大的困难、痛苦的折磨,也要坚持到底,绝不半途而废。
美国女作家海伦·凯勒自小双目失明、两耳失聪,却顽强地与生命做着斗争。
“我命由我,不由天”的信念以及行动,让她后来成为了让全世界都尊敬的女强人。
她完全可以放弃自己的梦想,不为其努力奋斗,躲在阴暗的角落里放声痛哭,她也完全可以躺在床上或坐在轮椅上,由人服侍……可她选择的是与生命斗争,那么脆弱柔软的生命,却不屈服于生命给她安排的一切。
叶嘉莹:谈诗歌的欣赏与《人间词话》的三种境界

叶嘉莹:谈诗歌的欣赏与《⼈间词话》的三种境界感发:⼀切艺术作品的最⼤的意义和价值之所在多年前偶然有⼏位青年同学向我提出过⼀个问题说:王国维先⽣在《⼈间词话》中曾举过⼏段词,说那是代表古今成⼤事业⼤学问者的三种境界,这三种境界究竟是指怎样的境界,希望我能为他们简单解说⼀下。
这篇⼩⽂就是对那⼏位同学的⼀个简单的答复。
王国维(1877-1927)王国维先⽣在《⼈间词话》中,曾说过下⾯⼀段话:古今之成⼤事业⼤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楼,望尽天涯路”,此第⼀境也。
“⾐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憔悴”,此第⼆境也。
“众⾥寻他千百度,回头蓦见(按原词当作蓦然回⾸),那⼈正(按原词当作却)在灯⽕阑珊处”,此第三境也。
第⼀种境界所引者为晏殊《蝶恋花》之句,第⼆种境界所引者为柳永《凤栖梧》之句,第三种境界所引者为⾟弃疾《青⽟案》之句。
若⾃原词观之,则晏殊的“昨夜西风”三句不过写秋⽇之怅望;柳永的“⾐带渐宽”⼆句不过写别后之相思;⾟弃疾的“蓦然回⾸”三句不过写乍见之惊喜。
这些词句与所谓成⼤事业⼤学问者,其相去之远真如⼀处北海⼀处南海,⼤有风马⽜不相及之势,⽽王国维先⽣竟⽐并⽽⽴说,其牵连绾合之⼀线只是由于联想⽽已。
“联想”原为诗歌创作与欣赏中之⼀种普遍作⽤。
就创作⽽⾔,所谓“⽐”,所谓“兴”,所谓“托喻”,所谓“象征”,其实⽆⼀不是源于联想,所以螽斯可以喻⼦孙之盛,关雎可以兴淑⼥之思,美⼈⾹草,⽆⼀不可⽤为寄托的象喻,⼤抵联想愈丰富的,境界也愈深⼴,创作如此,欣赏亦然。
⽽且这种欣赏的联想更早⾃孔⼦便已曾对之⼤加推许和赞扬了,《论语·学⽽篇》曾记载孔⼦与弟⼦⼦贡的⼀段谈话:⼦贡⽈:“贫⽽⽆谄,富⽽⽆骄,何如?”⼦⽈:“可也,未若贫⽽乐,富⽽好礼者也。
”⼦贡⽈:“《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赐也,始可与⾔诗已矣!告诸往⽽知来者。
”《论语·⼋佾篇》⼜记载着孔⼦与⼦夏的⼀段谈话:⼦夏问⽈:“‘巧笑倩兮,美⽬盼兮,素以为绚兮’,何谓也?”⼦⽈:“绘事后素。
人间词话三种境界的意思

人间词话三种境界的意思相信大家都听说过《人间词话》这部名著,但是你知道它里面探讨的有三种境界吗?这三种境界代表着人生追求的意义。
今天,我们就来更加深入地聊聊这三种境界,也许这样能对你们有所帮助。
首先,第一种境界就是“凡尘”。
《人间词话》是由宋朝的陆游编纂而成的,在这部名著中,作者提出了“凡尘”这一概念,把了解宇宙的缘起摆在人们的生活中。
凡尘有四种,即果熟、果熟法、果熟言、果熟物,它们都是指我们所处的世界以及我们生活中的一切。
凡尘和天人形成了对立的两种境界,它们是再特定情况之下统一起来的一个整体。
因此,凡尘的本质是一种哲学思想,也代表着一种生活态度。
换句话说,凡尘就是要提醒我们不要遗忘自己的凡夫俗子本性,把我们的生活放在物质的视野里。
第二种境界就是“披星戴月”,也称为“超越凡尘”。
它是一种超越现实生活的境界,指的是通过思想、行为一般人所不能触及的深层次体验和意识。
披星戴月提倡我们要洞悉自己的内在并一心修炼精神,以达到超越凡尘的境界。
披星戴月强调的是明晰自己的伟大抱负,修行清心、共享慈悲,以此达到超超凡尘之目标。
第三种境界就是“寂寞苍生”,指的是我们在凡尘与披星戴月之间的一种承受。
它的意思是在承受苦难的同时,我们应当维护我们的灵魂,在忠于自己的同时也要保持一份对周围的关爱。
因此,在“寂寞苍生”的境界中,我们可以更加真诚的体会到生命的真谛以及宇宙的秩序,探索自己的灵魂,忠于自己的价值观以及信仰,这也就是《人间词话》所指出的“寂寞苍生”这一境界状态。
总之,《人间词话》里,提出了三种境界,即凡尘、披星戴月以及寂寞苍生,它们代表了我们追求的意义,也提醒着我们要忠于自己,不要忘记自己的本性。
到这里,希望这篇文章能够给你们带来一些启发,让我们更深入地思考人生,追求自己真正想要的东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6/11/17
• 绸缪束薪,三星在天。今夕何夕?见此良人。子兮子兮!如此良人何! • 绸缪束刍,三星在隅。今夕何夕?见此邂逅。子兮子兮!如此邂逅何! • 绸缪束楚,三星在户。今夕何夕?见此粲者。子兮子兮!如此粲者何! • 7、刍:草。 • 8、隅:房角。三星在隅:言三星稍偏斜,对着房角。《集传》: “昏现之星至此,则夜久矣。” • 9、邂逅:喜悦。这里为名词,谓可悦之人。 • 10、在户:言当面而见。《集传》:“户必南出,昏现之星至此,则 夜分矣。” • 11、粲:鲜明。粲者:犹言“漂亮人儿”。
2016/11/17
学术论文特点:
• 一、科学性:要求作者在立论上不得带有个人好恶的偏见, 不得主观臆造,必须切实地从客观实际出发,从中引出符 合实际的结论。 • 二、创造性:作者要有自己独到的见解,能提出新的观点、 新的理论。 • 三、理论性:学术论文在形式上是属于议论文的,但它与 一般议论文不同,它必须是有自己的理论系统的,不能只 是材料的罗列,应对大量的事实、材料进行分析、研究, 使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 四、平易性:指的是要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表述科学道理, 不仅要做到文从字顺,而且要准确、鲜明、和谐、力求生 动。
• 6、《摊破浣溪沙·菡萏香销翠叶残》
•
五代南唐
李璟
• 菡萏香销翠叶残,西风悉起绿波间。还与韶光共 憔悴,不堪看。 细雨梦回鸡塞远,小楼吹彻 玉笙寒。多少泪珠何限恨,倚栏干。
•
2016/11/17
• 菡萏,荷花的别称。词的上片着重写景。在这秋色满天的 时节,美好的春光连同荷花的清芬、荷叶的秀翠,还有观 荷人的情趣一起憔悴了,在浓重的萧瑟气氛中又平添了一 种悲凉凄清的气氛。李璟虽然位高为皇帝,但是生性懦弱, 再加上当时内外矛盾重重,境遇相当危苦,此时此刻,触 景伤情,从而产生无穷的痛苦和哀怨是十分自然的。 • 词的下片着重抒情。首句,托梦境诉哀情。一梦醒来,雨 声细细,梦境即便美好,但所梦之人毕竟远在边塞,可思 可望而不可即。
2016/11/17
• 4、绘事后素:孔子以比喻答复子夏。绘事,是绘画之事。 素,是缯或绢之类的丝织品,普通是白色,可以用来绘画, 如后世画家所用的画纸。 • 素解释为素地。素地即是白地。白色可以接受采色。绘画 必须先铺一块白缯或白绢,是为素地,然后始能在此素地 上施采绘画。所以绘事后素,就是绘画之事后于素。这句 话既是比喻,则知素是比喻美女的口辅美目,这是美的素 质。绘事比喻笑倩盼动,这是美的姿态。先有美质,而后 有美姿,故说绘画之事在素地之后。
2016/11/17
《人间词话》 - 主要内容
• 《人间词话》是王国维关于文学批评的著述中最为人所重 视的一部作品,是接受了西洋美学思想之洗礼后,以崭新的 眼光对中国旧文学所作的评论,但他又脱弃西方理论之拘 限,力求运用自己的思想见解,尝试将某些西方思想中之重 要概念,融入中国固有的传统批评中,所以,从表面上看,《人 间词话》与中国相袭已久之诗话,词话一类作品之体例,格 式,并无显著的差别,实际上,它已初具理论体系,在旧日诗词 论著中,称得上一部屈指可数的作品.甚至在以往词论界里, 许多人把它的论点作为词学,美学的根据,影响很是深远.王 国维的《人间词话》是晚清以来最有影响的著作之一。
谈诗歌的欣赏与《人间词话》的三种境界
叶嘉莹
学术论文
学术论文是某一学术课题在实验性、理论性或预 测性上具有的新的科学研究成果或创新见解和知 识的科学记录,或是某种已知原理应用于实际上 取得新进展的科学总结,用以提供学术会议上宣 读、交流、讨论或学术刊物上发表,或用作其他 用途的书面文件。按写作目的,可将学术论文分 为交流性论文和考核性论文。
•
• • • • •
2016/形式。诗话的萌芽很早﹐钟 嵘的《诗品》﹐过去有人看作是最早的一部“诗话”著作。 唐人大量的论诗诗﹐更进一步接近了后世所说的诗话,如 杜甫的《戏为六绝句》,“王杨卢骆当时体,轻薄为文哂 未休。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高度评价了 初唐四杰在文学史上的崇高地位和深远影响。“不薄今人 爱古人,清词丽句必为邻。窃攀屈宋宜方驾,恐与齐梁作 后尘。”表明了杜甫的学习态度和艺术追求。 • 诗话正式出现在宋代。第一部诗话是北宋中叶欧阳修的 《六一诗话》。还有严羽的《沧浪诗话》等。清代诗话在 理论批评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2016/11/17
境界
• 境界是指人的思想觉悟和精神修养,我们说一个人的思想 境界如何,实际上指的是一个人的思想觉悟和精神修养的 水平如何。在日常的生活中,人们的思想觉悟和精神修养 总是不一样的,但是作为社会中的普遍的价值取向,人们 总希望自己是一个有较高思想觉悟和良好精神修养的人, 以便体现自己在整个生活中的位置。 • 1.疆界;土地的界限。 • 2.境况;情景。 • 3. 指事物所达到的程度或表现的情况。亦特指诗、文、 画等的意境。
2016/11/17
感悟《人间词话》,重点谈“三种境界”
“断章”断得准, • 取义”取得巧, • 牵强”牵得好, • 附会”附得妙。 • 1.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 2.衣带渐宽终不2016/11/17
• 第一种境界讲的是成就大事业、大学问者入门前表现出来 的茫无头绪,不知所措,求学无门的疑惑、彷徨和痛苦。 • 第二种境界则讲的是他们孜孜不倦、坚持不懈,叩打学门 时上下求索,攀登书山时以勤为径,泛舟学海时将苦作舟 的勤奋、执著与坚韧。
2016/11/17
课文字词句释义
• • • • • •
1、螽斯 zhōng 也被称为蝈蝈 2、佾 yì 古代乐舞的行列:八佾(八行八列,共六十四人)。 3、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为绚 (xuàn)兮 倩,笑貌。盼,动貌。绚,文也。 巧笑倩兮--巧好的一笑,面颊便展露美的笑容。兮,是语 助词。美目盼兮--美目一转动,黑白分明,十分灵活。素 以为绚兮--素,是指面颊与美目。绚,是指笑倩盼动的情 况。有这样美好的面目,始有笑倩盼动之美。
2016/11/17
论文的主要结构
引言。也就是写这篇文章的理由,作者需要向读者交代写这篇文章的 目的和文章的创新点,同时应适当提及先前相关的工作。 正文部分。作者详细阐述如何完成这项研究,包括向读者介绍实验过 程和数据为你的主题提供证据。正文部分通常又包括研究方法、结果 和数据、讨论等子部。 结论。总结文章的观点并评论文章潜在的应用价值。 致谢(非必须)。像资助部门以及提供帮助的人士表示感谢。 参考文献。这是非常重要的部门,表示作者在研究中参考的文献资料。 不同期刊往往对参考文献的格式有不同的要求。 注解(非必须)。对部分语句进一步阐述。 附录(非必须)。对一些正文中未提及的问题做详细阐述。通常为一 些技术细节,定理推导等。
2016/11/17
• 一把柴火扎得紧,天上三星亮晶晶。今夜究竟是哪夜?见 这好人真欢欣。要问你啊要问你,将这好人怎样亲? • 一捆牧草扎得多,东南三星正闪烁。今夜究竟是哪夜?遇 这良辰真快活。要问你啊要问你,拿这良辰怎么过?
•
一束荆条紧紧捆,天边三星照在门。今夜究竟是哪夜? 见这美人真兴奋。要问你啊要问你,将这美人怎样疼?
2016/11/17
7、鹊踏枝
• • • • • •
冯延巳
几日行云何处去? 忘却归来,不道春将暮。 百草千花寒食路,香车系在谁家树? 泪眼倚楼频独语,又燕来时,陌上相逢否? 撩乱春愁如柳絮,悠悠梦里无寻处。 简析 遥想着那位出门冶游、乐不思归的男子,她泪眼倚楼,喃喃自语,发 出一连串的疑问:多日不见影踪,你究竟飘荡到了何处?春色将暮, 你难道还不想归家?在这百草千花斗艳的游春路上,你的香车又系在 了谁家的树上……她只能转问穿帘的双燕:你们飞来飞去,路上有否 见到过他?双燕不理,翩然远飞,只剩下一片蒙蒙飞舞的柳絮。乱纷 纷的柳絮撩动她的春愁,并把她带入悠悠荡荡的梦中,让她在飘忽的 春梦中继续追寻他的行踪。
2016/11/17
• 王国维的《人间词话》是中国近代最负盛名的一部词话著 作。他用传统的词话形式及传统的概念、术语和思维逻辑, 较为自然地融进了一些新的观念和方法,其总结的理论问 题又具有相当普遍的意义,这就使它在当时新旧两代的读 者中产生了重大反响,在中国近代文学批评史上具有崇高 的地位。《人间词话》﹐在理论上达到了很高的水平,一 些问题上颇有创见。 • 王国维接受西方哲学的影响,奉叔本华、尼采为精神导师。 • 《人间词话》的理论核心是“境界”说。最初发表的64则, 约略可以分成两个部分:前九则为标举“境界”说的理论 纲要,后面部分是以“境界”说为基准的具体批评。
• 而第三种境界讲的则是人功夫到家,灵犀相通,炉火纯青, 畅游学海胜似闲庭信步,漫步书山能悟其中真谛的怡然自 乐和欣喜恬适。
2016/11/17
谢谢
2016/11/17
《人间词话》 - 作者简介
• 王国维(1877—1927),字静安、伯隅,号观堂、静观, 浙江海宁盐官人。近代中国著名学者,杰出的古文字、古 器物、古史地学家,诗人、文艺理论学、哲学家。 • 1901年秋赴日本留学,1902年因病从日本归国。1925年, 王国维受聘任清华研究院导师,教授古史新证、尚书、说 文等,与梁启超、陈寅恪、赵元任、李济被称为“五星聚 奎”的清华五大导师,桃李门生、私淑弟子遍充几代中国 史学界。 • 1927年6月,国民革命军北上时,王国维留下“经此世变, 义地再辱”的遗书,投颐和园昆明湖自尽。在其50岁人生 学术鼎盛之际,为国学史留下了最具悲剧色彩的“谜案”。
2016/11/17
• 诗话﹑词话﹑曲话等的一般特点是﹕多数并不以系统﹑严 密的理论分析取胜﹐而常常以三言五语为一则﹐发表对创 作的具体问题以至艺术规律方面问题直接性的感受和意见。 而它们的理论价值﹐通常就是在这些直接性的感受和意见 中体现出来的。主要代表作有: • 《诗式》唐•释皎然 ,《二十四诗品》唐•司空图, 《六 一诗话》宋•欧阳修 ,《白石诗说》宋•姜夔 ,《沧浪诗 话》宋•严羽。
2016/11/17
曰,礼后乎。子曰,起予者商也。始可与言 《诗》已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