轴线翻身法评分标准
轴线翻身技术操作评分标准

7)患者疑有颈椎损伤时,第一操作者站于患者床头,一手固定患者头颈部,移去头颈外固定物,一手沿纵轴向上略加牵引,使头、颈随躯干一起缓慢移动;第二操作者将双手伸至对侧分别扶托患者肩部和腰部;第三操作者将双手伸至对侧分别平托患者腰部和臀部。使头、颈、肩、腰、髋保持同一水平线,三人同时用力翻转至侧卧位;翻身十注意观察患者病情变化。患者无颈椎损伤时,可由两位操作者完成轴线翻身。
轴线翻身技术操作评分标准
操作者编号
操作名称
轴线翻身技术操作评分标准
总分
操作项目
操作内容
标准分
扣分
一、操作目的
1、协助颅骨牵引、脊椎损伤、脊椎手术、髋关节手术后的患者在床上翻身。
2、预防脊椎再损伤及关节脱位。 3、预防压疮,增加患者舒适感。
5
二、评估患者
1、了解患者病情、意识状态、四肢活动情况及配合能力。 2、观察患者损伤部位、伤口情况和管路情况。 3、告知患者轴线翻身的目的和方法,取的患者配合。
12
8)观察枕后、肩胛、骶尾部、足跟受压皮肤情况。
4
9)将一软枕放于患者背部支持身体,另一软枕放于两膝之间并使双膝呈自然弯曲状。
6
10)整理床单位,询问患者需要,拉起同侧床栏。
3
11)处理用物。
2
11)洗手,取口罩。记录。
2
12)记录。
1
4、操作速度:完成时间限10分钟以内。
四、指导患者
1、告知患者翻身的目的和方法。 2、告知患者和家属不要自行更换卧位方式。
8、操作时间每超过规定时限20%扣1分
评委签名:
时 间: 年 月 日
三、实施要点
65
1、仪表:符合要求
3
2、操作用物:翻身软枕2个
轴线翻身技术操作评分标准

评委签名:
时 间: 年 月 日
操作者编号
操作名称
轴线翻身技术操作评分标准
总分
操作项目
操作内容标准分ຫໍສະໝຸດ 扣分一、操作目的1、协助颅骨牵引、脊椎损伤、脊椎手术、髋关节手术后的患者在床上翻身。
2、预防脊椎再损伤及关节脱位。 3、预防压疮,增加患者舒适感。
5
二、评估患者
1、了解患者病情、意识状态、四肢活动情况及配合能力。 2、观察患者损伤部位、伤口情况和管路情况。 3、告知患者轴线翻身的目的和方法,取的患者配合。
12
8)观察枕后、肩胛、骶尾部、足跟受压皮肤情况。
4
9)将一软枕放于患者背部支持身体,另一软枕放于两膝之间并使双膝呈自然弯曲状。
6
10)整理床单位,询问患者需要,拉起同侧床栏。
3
11)处理用物。
2
11)洗手,取口罩。记录。
2
12)记录。
1
4、操作速度:完成时间限10分钟以内。
四、指导患者
1、告知患者翻身的目的和方法。 2、告知患者和家属不要自行更换卧位方式。
5
六、综合质量评分
A 5分; B 4分; C 3分; D 2分;E 1分;F 0分
5
七、综合评分
1、用物缺一项或者不符合要求扣1分
2、仪表、着装一项不符合要求扣2分
3、沟通指导一项不到位扣2分
4、操作程序颠倒一处扣1分
5、操作程序错误或遗漏一处扣2分
6、一般违反操作原则扣5分
7、严重违反操作原则扣10分以上
三、实施要点
65
1、仪表:符合要求
3
2、操作用物:翻身软枕2个
5
3、操作步骤:
轴线翻身技术技术操作考核评分标准

轴线翻身技术操作评分标准
规定操作时间:10分钟(准备阶段不计时)
得分:
项目
内容
分值
得分
准备
20分
1.护士自身:衣1、鞋1、口罩1,胸牌1,洗手1
5
2.用物:软枕头二个2,视病情备沙袋数个2,洗手液1
5
3.核对医嘱2
2
4.评估:病情2、配合能力2、伤口情况2、管路情况2
8
实施
60分
1.携带用物至床旁,核对床号1、姓名1、腕带1,与患者沟通交流2
3
一人喊口号1,叁人同时将病人缓慢移至护士近侧床旁2,然后将患者头、颈随躯干一起缓慢移动转
向对侧2,角度不超过60°2
7
4.两人操作(无颈椎骨折):甲乙两人站于同一侧床缘1,甲双手分别置于病人肩、腰部1,乙双手
分别置于患者腰、臀部1,两人同时将患平移至护士近侧2,然后使病人缓慢移动转向对侧2
7
5.检查背部皮肤1,必要时进行背部护理(口述)1,
注:“标准"中“准备阶段”分值在实施过程进行评分
评委签名:日期:年月日
2
6.将一软枕垫于患者背部支持身体1,一软枕垫于患者两膝之间1,双腿自然屈曲1
3
检查并安置患者肢体处于功能位2,颈椎骨折者,保持头部牵引2,垫好枕头1,
5
7.使患者安全舒适1,盖好被子,被子尾部不置于床垫下1,拉起护栏1,装好床头1,床归原位固定
1,床旁桌、椅归原位1
6
8.操作后查对病人床号1姓名1,指导患者1
2.移开床旁桌椅1,拉起对侧护栏1,三人或两人同时推床使床头至墙面30~40cm1,取下床头1,松
开被尾1
5
3.叁人操作(颈椎骨折):甲站在床头1,用双手固定患者头部和颈部,沿纵轴向上弱加牵引2乙协
11[1].轴线翻身操作评分标准
![11[1].轴线翻身操作评分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98d02b1a866fb84ae45c8db6.png)
3.翻身时注意为患者保暖并防止坠床
整理
10
未协助病人取舒适体位、安全-3分
翻身枕放置不对-3分
未整理床单位、未洗手-4分
健康宣教
5
轴线翻身、疾病的相关知识-5分
记录签名
5
一项未记录-2分
评
价
20分
态度、沟通
5
态度不认真-2分
沟通技巧欠佳-3分
整体性
计划性
10
整个流程不熟练-3分
操作中未能观察病人病情变化-3分
应变能力差-2分操作中未能体Fra bibliotek关爱病人-2分
病人了解相关知识
5
病人了解轴线翻身的目的-1分
掌握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4分
总分100
注意事项:
1.患者有颈椎损伤时,一操作者固定患者头部,沿纵轴向上略加牵引,使头、颈随躯干一起缓慢移动,第二操作者将双手分别置于肩部、腰部,第三操作者将上手分别置于腰部、臀部,使头、颈、肩、腰、髋保持在同一水平线上,翻转至侧卧位。患者无颈椎损伤时,可由两位操作者完成轴线翻身。
轴线翻身操作指引与评价标准
操作者:考核者:考核日期:
项目
得分
扣分细则
实扣分
备注
操
作
前20分
操作者仪态
5
着装不规范-3分
未洗手-2分
评估
10
病人病情、意识状态、心理状态及翻身的配合程度未评估一项-1分
评估病人对轴线翻身的目的、重要性及注意事项的了解程度未评估一项-2分
轴线翻身

轴线翻身法操作评分标准姓名科室日期评分监考人压疮分期及护理措施1、淤血红润期:又称为Ⅰ期压疮,受压部位出现暂时性血液循环障碍,局部皮肤表现为红、肿、热、痛、麻木或有触痛,接触压力30分钟后,皮肤颜色不能回复正常。
护理措施:1、增加翻身次数避免局部过度受压。
2、增加营养,给予高蛋白、高维生素饮食。
3、避免摩擦力和剪切力。
4、避免潮湿和排泄物刺激。
5、不按摩受压皮肤。
6、使用压疮保护工具:如气垫床、压疮垫(气垫圈)。
2、炎症浸润期:又称Ⅱ期压疮,如红肿部位继续受压,血液循环得不到改善,静脉回流受阻,局部静脉淤血;表现为局部红肿向外浸润、扩大、变硬,皮肤颜色转紫红色,压之不退色,表面常有水泡形成,具有疼痛感。
护理措施:1、增加翻身次数避免局部过度受压。
2、增加营养,给予高蛋白、高维生素饮食。
3、避免摩擦力和剪切力。
4、避免潮湿和排泄物刺激。
5、不按摩受压皮肤。
6、使用压疮保护工具:如气垫床、压疮垫(气垫圈)。
7、减少对小水泡的摩擦,防破裂。
8、用无菌注射器抽出大水泡内的液体,消毒皮肤,保持干燥。
3、浅度溃疡期:表皮水泡破溃,可显露出潮湿红润的创面,有黄色渗出液流出,感染后表面有脓液覆盖致使浅层组织坏死,溃疡形成,疼痛加剧。
护理措施:1、增加翻身次数避免局部过度受压。
2、增加营养,给予高蛋白、高维生素饮食。
3、避免摩擦力和剪切力。
4、避免潮湿和排泄物刺激。
5、不按摩受压皮肤。
6、使用压疮保护工具:如气垫床、压疮垫(气垫圈)。
7、减少对小水泡的摩擦,防破裂。
8、用无菌注射器抽出大水泡内的液体,消毒皮肤,保持干燥。
9、用生理盐水棉球清洁创面后使用,龙血竭粉剂或凡士林纱条或人工膜愈合剂促进创面愈合,预防感染。
10在无感染情况下,伤口没有过多潮湿或渗出时可应用吹氧等,尽量保持干燥、减少渗出。
11、创面有感染时,在用生理盐水棉球清洁后,再用碘伏消毒,应用局部抗菌药物治疗。
4、坏死溃疡期:坏死组织发黑,脓性分泌物增多,有臭味,感染向周围及深部组织扩展,浸入真皮下层和肌肉层,可深达骨骼,严重者可引起脓毒血症或败血症,危及生命。
轴线翻身技术操作操作规范、评分、流程

轴线翻身技术操作操作规范、评分、流程轴线翻身技术是体操运动中一项非常重要的技术,尤其在脚踝瘫痪运动员的康复训练中应用非常广泛。
本文将重点介绍轴线翻身技术的操作规范、评分和流程。
一、轴线翻身技术的操作规范轴线翻身技术是一项涉及肌肉、柔韧性和平衡等多个方面的高难度技术,因此其操作规范非常重要。
对于轴线翻身技术的操作规范,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 姿势正确:轴线翻身技术的起始姿势应该是站立姿势,两腿间距与肩同宽,双手抬起到头顶上方的位置。
2. 推动动作:随后,身体应该自然后仰,臀部向后推,这样能够促进身体的翻转。
3. 抬腿、翻转:当头部接近地面时,需要将双腿自然地向上抬起,并自然向前倾斜,进行自然翻转,在翻转到正面向下的角度时,快速将手臂伸出,撑住地面。
4. 抬头、坐起:在成功完成轴线翻身技术后,需要尽快将头部抬起、双脚着地,然后保持平稳的状态并慢慢坐起。
二、轴线翻身技术的评分在进行轴线翻身训练时,必须依据一定的标准进行评分和判定。
下面是轴线翻身技术的评分标准:1. 手臂支撑:手臂的支撑需要保持牢固、稳定,不应该出现抖动。
2. 坐起:完成轴线翻身技术后,坐起需要稳定平衡、呼吸顺畅。
3. 身体协调:完成轴线翻身技术需要身体各部分协调运动,不能出现拖沓或僵硬的情况。
4. 时间控制:完成轴线翻身技术需要在规定时间内掌握细节,不应该出现时间不合理或超时等情况。
三、轴线翻身技术的流程在进行轴线翻身训练时,需要掌握以下流程:1. 正确的起始姿势:在轴线翻身技术中,起始姿势非常关键,只有姿势正确才能够获得足够的力量和稳定性。
2. 推动动作:随后进行推动动作,这个动作需要做好前期准备并把握好力量,力量分布均匀,不能突然用力或松弛。
3. 抬腿、翻转:要将双腿自然向上抬起,并且自然前倾斜,避免产生阻力,从而进行良好的自然翻转。
4. 抬头、坐起:在成功完成轴线翻身技术后,需要尽快将头部抬起、双脚着地,然后保持平稳的状态并慢慢坐起。
线轴翻身技术操作评分标准

注意保暖
3
沟通合理有效
3
操作中体现对患者的人文关怀
3
合计
100
患者背部垫软枕
2
两膝之间、骨突受压部位放软垫,双膝呈自然弯曲状
2
检查生命体征,观察固定各引流管
4
操作注意事项
头、劲、肩、腰、髋保持在同一水平线上
6
翻身角度不超过60度
5
操作者注意节力原则
3
整理床单元
3
洗手
3
准确记录翻身时间、卧位及皮肤情况
3
终末质量标准20分
卧位稳定
4
患者安全
4
各引流管无脱落,位置正确
线轴翻身技术操作评分标准
项目
技术操作要求
分值
扣分及原因
实际得分
准备质量标准20分
评估:了解患者病情、意识状态及配合能力
4
观察患者损伤部位,伤口情况、管路和卧位情况
4
护士:着装整齐、仪表端庄
2
语言得体、态度和蔼
2
洗手、戴口罩
2
物品:备齐用物、放置合理
2
环境:安静、空气流通
2
体位:舒适卧位
2
操作流程质量标准60分
告知患者翻身的目的和方法,以取得患者的配合
2
检查生命体征,妥善安置各引流管
5
移去枕头,松开被尾
4பைடு நூலகம்
平移患者至操作者同侧床旁
4
三人操作
第一操作者固定患者头部,沿纵轴向上略加牵引,使头、劲随躯干一起缓慢移动
5
第二操作者将双手分别置于肩部、腰部
5
第三操作者将双手分别置于腰部、臀部
4
三人同步翻身
轴线翻身法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

整体 5 操作规范、熟练,未给患者造成不必要的损伤。
5432
评价 5 态度端正,尊重关爱患者
5432
(20 5 动作轻柔、节力,沟通良好。 分) 5 卧位稳定、安全,注意保暖,体位符合要求。
5432 5432
提问
轴线翻身注意事项(1、头、颈、肩、腰、髋保持在同一水 10 8 6 4 平线上。2、翻身角/30°~60°为宜,不超过90°。3、操作
(10 10 者注意省力原则。4、翻身后要关注患者是否舒适,听取患
分)
者主诉,观察呼吸;交待患者及家属出现不适时及时告知医
护人员。)
总分
注:操作时间:15分钟,每超时1分钟扣一分,以此类推。
注实意际事操项作:时间:
分钟
扣分:
分
1、头、颈、肩、腰、髋保持在同一水平线上。
2、翻身角/30°~60°为宜,不超过90°。
6
躯干成一条直线),检查背部、骶尾部皮肤及伤口敷料、引
流情况(由靠近床尾侧的操作者完成),拉平衣裤
7、背部垫翻身枕使患者保持30°~60°侧卧位,上面的腿屈 10 8 6 4 髋屈膝、下垫软枕,下面的腿伸膝伸髋,双上肢抱一软枕。 固定好各管道,有约束者,重新约束。
8、病情允许,可由1人完成轴线翻身,双手分别置于患者肩 部及臀部,按照上述方法完成轴线翻身
轴线翻身法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
选手组别: 分值
操作时间:
分钟
选手姓名:
评委姓名:
步骤
护士:仪表整洁,言语得体,态度和蔼,动作规范
得分: 评分等级 A2 B1 C0
得备 分注
D
4 患者:按需大、小便,衣服整洁
操作
环境:光线明亮,床上无杂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轴线翻身法技术操作考核评分标准
监考教师______考核日期______
理论提问:
一、轴线翻身的目的?
1.协助颅骨牵引、脊椎损伤、脊椎手术、髋关节术后的患者在床上翻身.
2.预防脊椎再损伤及关节脱位.
3.预防压疮,增加患者舒适感.
二、轴线翻身的注意事项?
1.翻转患者时,应注意保持脊椎平直,以维持脊柱的正确生理弯度,避免由于躯干扭曲,加重脊柱骨折、脊椎损伤和关节脱位。
翻身角度不可超过60度,避免由于脊柱负重增大而引起关节突骨折。
2.患者有颈椎损伤时,勿扭曲或旋转病人的头部,以免加重神经损伤引起呼吸机麻痹而死亡。
3.为手术后患者翻身时,应检查敷料有无脱落,如分泌物浸润敷料,应先更换再翻身。
4.颈椎和颅骨牵引的患者,翻身时不放松牵引。
5.石膏固定或伤口较大的患者,翻身后应将患处放于适当的位置,防止受压。
6.翻身时注意为患者保暖并防止坠床,避免拖拉,保护局部皮肤。
7.准确记录翻身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