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止血药酚磺乙胺的合成工艺概述

国内止血药酚磺乙胺的合成工艺概述
国内止血药酚磺乙胺的合成工艺概述

国内止血药酚磺乙胺的合成工艺概述

摘要:酚磺乙胺是通过促进凝血过程而发挥作用。临床上用于预防和治疗外科手术出血过多,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或过敏性紫癜以及其它原因引起的出血。本品是一种合成止血药,可与其他类型止血药合用。

关键词:止血药酚磺乙胺合成

一、引言

酚磺乙胺(止血敏)是一种人工合成的止血药,具有减少毛细血管通透性,能增强毛细血管抵抗力,使血管收缩,缩短出血时间,能促使血小板循环量增加,增加血小板聚集性与黏附性,促使凝血活性物质从血小板释放,加快血块收缩,是临床上常用的止血药。酚磺乙胺止血作用迅速,能维持4~6h[1],适用于预防和治疗外科手术出血过多,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或过敏性紫癜以及其他原因引起的出血,如:脑出血、胃肠道出血、泌尿道出血、眼底出血、齿龈出血、鼻出血和皮肤出血等[2]。静脉注射和肌肉注射酚磺乙胺均可发生过敏性休克[3]。酚磺乙胺可与其他类型止血药如氨甲苯酸、维生素K合用。

二、酚磺乙胺的合成

酚磺乙胺的生产方法有苯醌法和对苯二酚法。其中苯醌法是在二乙胺、乙醇和水的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硫,先制得亚硫酸二乙胺盐,然后在低温下将对苯醌加入亚硫酸二乙胺盐溶液中,反应完毕减压蒸馏回收乙醇,冷却后析出粗品,在水或稀乙醇中加入亚硫酸氢钠及活性炭脱色,精制得产品。对苯二酚法[4,5,6]均是以对苯二酚为原料,与浓硫酸或氯磺酸直接反应生成对苯二酚磺酸,再与二乙胺成盐制得。文献4的方法为:将对苯二酚、二氯乙烷200ml混合搅拌,加热至微回流,于80~85℃滴加浓硫酸(5.3ml,0.096mol),加毕回流反应30min,冷却至室温,分出二氯乙烷,向残留固体中加入50ml蒸馏水搅拌溶解,加入二乙胺(8ml,0.077mol),将混合液减压蒸馏至约一半体积(25ml),将残夜于0℃冷冻1h,析出白色晶状固体,过滤、风干得粗品15.1g,将粗品加入3ml蒸馏水、10ml异丙醇、0.5g活性炭混合回流15min,热滤、冷却至0℃析晶1h,得精品12.8g,mp127~130℃,收率70%;文献5的方法为:在180ml二氯乙烷中加入72g对苯二酚,加热回流,在1小时内滴加浓硫酸,加完继续回流1小时,冷却,分出水层。水层倒入烧瓶中,在水浴中冷却,滴加二乙胺,保持温度小于30℃,加完继续保持一定时间,减压蒸水,当馏出体积达200ml时,停止蒸馏,残夜在冰水浴中冷却,析出固体,过滤得止血敏粗品。将粗品溶于80%异丙醇中,加入少量活性炭,加热后趁热过滤,滤液在冰水浴中冷却,析出固体,过滤,用异丙醇洗滤饼。滤饼在60℃真空干燥,得白色结晶粉末;文献6的方法为:在装有搅拌、回流冷凝器、温度计的500L 反应罐中,加入对苯二酚50kg,二氯乙烷150kg,开动搅拌,加热蒸馏共沸脱水至无水,然后降温至30℃,滴加氯磺酸50kg,在3 小时内滴完,并用冰水冷却反应,慢慢升温至90℃反应1h,然后降温,分出二氯乙烷,剩余物中加入水36L,使2,5- 二羟基苯磺酸溶解,得到2,5- 二

对乙酰氨基酚的合成

对乙酰氨基酚的合成 一.物理性质: 白色结晶性粉末,无臭,味微苦。从乙醇中得棱柱体结晶。易溶于热水或乙醇,溶于丙酮,微溶于 水,不溶于石油醚及苯。熔点168~171℃。相对密度1.293(21/4℃)。饱和水溶液pH值5.5-6.5。二.合成路线 1 以硝基苯为原料 优点:流程短,原料易得,三废相对较少,从起始原料硝基苯到终产物可采用“一锅煮”法,收率尚 可;缺点:原料硝基苯为易燃易爆液体,毒性大。浓硫酸随原料进入反应系统后与钯反应,使Pd/C催化 剂失活[5],工艺不稳定,且提取时用的苯胺溶液易燃,有腐蚀性,属高毒化学品,可污染水体。 2 (1)以对硝基酚为原料 优点:可采用“一锅煮”法,不需分离纯化对氨基酚,避免了中间体对氨基酚的氧化,简化了工艺路 线,降低了生产过程中的杂质含量,提高了产品纯度,产品质量和外观都有很大提高。反应可在固定床 反应器或反应釜中进行,产物可以连续移出,适于大规模工业化生产,是目前国内外大力提倡的合成方法;缺点:酰化加热140 ℃,温度略高。 (2)以对硝基酚一步合成法 因为对硝基酚性质稳定, 有利于工业化生产, 故选用对硝基酚为原料。 .(3)以硝基酚为原料 以PN P 为原料, 在醋酸和醋酐混合液中, 用5%Pd?C 作催化剂, 催化氢化继而乙酰化, 一步合成A PA P, 总收率为80 %。美国专利采用5 % Pd?C催化剂将PN P 还原一半后加入乙酐, 使加氢与酰化同时进行, 总 收率为81. 2 %。 (4)以对硝基酚为原料, 对硝基酚氢化、酰化一步合成对乙酰氨基 主反应: 副反应:: 此工艺由于避免了分离和提纯容易被氧化的中间体对氨基酚, 不但缩短了工艺路线, 而且 减少了对氨基酚的氧化, 从而减少了杂质的生成量,产品APAP 的质量、纯度、颜色及外观都很好,缺 点:该反应是复杂的多相催 3 以对氨基酚为原料 微波辐射是新兴的绿色合成技术,微波能量能穿过容器直接进入反应物内部并只对反应物和溶剂加热, 且加热均匀,防止反应物和产物因过热而分解。反应时间短,收率较高,操作简单,能耗小,污染少。 4 以对羟基苯乙酮为原料 优点:副产物少,产品后处理简单,污染小,成本低、收率较高(以对羟基苯乙酮计 93.5 %×81.2 %=75.9 %),产品纯度高;缺点:起始原料对羟基苯乙酮来源较少,价格较高。肟化使用的盐酸羟胺毒性大,有刺激性。若使用强无机质子酸作为催化剂[15],腐蚀设备较重且分离困难。若使用Hβ分子筛作催化剂,则制备催化剂的时间太长。但可, 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5 (1)以苯酚为原料 优点:原料易得,价格低廉,污染较小;缺点:反应步骤多,原料、试剂品种多,致后处理繁琐,总收 率太低(以苯酚计82 %×68.6 %×92.5 %×50.5 %=26.3 %)。 (2)以苯酚为原料, 以聚磷酸为催化剂, 与冰醋酸和NH2OH 的衍生物或盐, 在80 ℃反应后用冰水处理, 再用10 % N aOH 调节pH 值到4, 经回流、冷却、萃取等步骤得A PA P, 纯度可达98 %。 6.对苯二酚与乙酰胺直接缩合 对苯二酚和乙酰胺在ZSM 5 分子筛的催化下,在真空Cariu s 管中, 3 0 0 ℃反应1 h 可缩合得到A PA P, 转化率为93. 6 % , 摩尔选择性为45. 9 %。若以硅酸钛为催化剂, 则摩尔选择性为67. 5 % , 转化率为90. 8 %。

合成氨工艺流程

合成氨工艺流程标准化管理部编码-[99968T-6889628-J68568-1689N]

将无烟煤(或焦炭)由炉顶加入固定床层煤气发生炉中,并交替向炉内通入空气和水蒸汽,燃料气化所生成的半水煤气经燃烧室、废热锅炉回收热量后送入气柜。 半水煤气由气柜进入电除尘器,除去固体颗粒后依次进入压缩机的Ⅰ、Ⅱ、Ⅲ段,加压到~,送入脱硫塔,用溶液或其他脱硫溶液洗涤,以除去硫化氢,随后,气体经饱和塔进入热交换器,加热升温后进入一氧化碳变换炉,用水蒸汽使气体中的一氧化碳变为氢。变换后的气体,返回热交换器进行降温,并经热水塔的进一步降温后,进入变换器脱硫塔,以除去变换时产生的硫化氢。然后,气体进入二氧化碳吸收塔,用水洗法除去大部分二氧化碳。脱碳后的原料进入压缩机Ⅳ、Ⅴ段,升压到压缩机~后,依次进入铜洗塔和碱洗塔,使气体中残余的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含量进一步降至20(ppm)以下,以满足合成氨的要求。 净化后的原料气进入压缩机的最后一段,升压到~MPa进入滤油器,在此与循环压缩机来的循环气混合,经除油后,进入冷凝塔和氨冷器的管内,再进入冷凝塔的下部,分离出液氨。分离出液氨后的气体进入冷凝塔上部的管间,与管内的气体换热升温后进入氨合成塔。在高温高压并有催化剂存在的条件下,将氮氢气合成氨。出合成塔的气体中,约含氨10~20%,经水冷器与氨冷器将氨液化并分离后,其气体进入循环压缩机循环使用。分离出的液氨进入液氨贮槽。 原料气的制备:制备氢氮比为3:1的半水煤气 即造气。将无烟煤(或焦炭)由炉顶加入固定床层煤气发生炉中,并交替向炉内通入空气和水蒸汽,燃料气化后生成氢氮比为3:1的半水煤气。整个生产过程由煤气发生炉、燃烧室、废热锅炉、气柜等设备组成。 固定床半水煤气制造过程由吹风、上吹制气、下吹制气、二次上吹、空气吹净等5个阶段构成,为了调节氢氮比,在吹风末端要将部分吹风气吹入煤气,这个过程通常称为吹风回收。 吹风阶段:空气从煤气炉的底部吹入,使燃料燃烧,热量贮存于燃料中,为制气阶段碳与水蒸汽的反应提供热量。吹风气经过燃烧室和废热锅炉后放空。上吹制气阶段:从煤气炉的底部通入混有适量空气的水蒸汽,和碳反应生成的半水煤气经过炉的顶部引出。向水蒸汽中加入的空气称为加氮空气。 下吹制气阶段:将水蒸汽和加氮空气由炉顶送入,生成的半水煤气由炉底引出。二次上吹制气阶段:水蒸汽和加氮空气自下而上通过燃料层,将炉底残留的半水煤气排净,为下一步送入空气创造安全条件。 空气吹净阶段:从炉底部吹入空气,所得吹风气为半水煤气中氮的主要来源,并将残留的半水煤气加以回收。 以上五个阶段完成了制造半水煤气的主过程,然后重新转入吹风阶段,进入下一个循环。原料气的净化:除去原料气中的硫化氢、二氧化碳等杂质,将一氧化碳转化为氢气本阶段由原料气脱硫、一氧化碳变换、水洗(脱除二氧化碳)、铜洗(脱除一氧化碳)、碱洗(脱除残余二氧化碳)等几个工段构成,主要设备有除尘器、压缩机、脱硫塔、饱和塔、热水塔、一氧化碳变换炉、二氧化碳吸收塔、铜洗塔、碱洗塔等。 脱硫:原料气中硫化物的存在加剧了管道及设备的腐蚀,而且能引起催化剂中毒,必须予以除去。脱硫方法可分为干法脱硫和湿法脱硫两大类。干法脱硫是用固体硫化剂,当气体通过脱硫剂时硫化物被固体脱硫剂吸附,脱除原料气中的少量硫化氢和有机硫化物。一般先进行湿法脱硫,再采用干法脱硫除去有机物和残余硫化氢。湿法脱硫所用的硫化剂为溶液,当含硫气体通过脱硫剂时,硫化物被液体剂吸收,除去气体中的绝大部分硫化氢。

干式复合机的工作原理

干式复合机的工作原理 Document serial number【KK89K-LLS98YT-SS8CB-SSUT-SST108】

目前,干式复合机在国内软包装加工企业应用较为普遍,因此,了解和掌握干式复合机涂布时的操作技巧,对提高成品的涂布复合质量有很大帮助。本文根据对干式复合机的操作经验,介绍干式复合机的工作原理与调试技巧。 干式复合机的工作原理如下:1.准备 首先,把基材沿各导辊装好,同时将胶粘剂按比例调配好,启动烘箱加热系统,当达到相应的设定温度后,再开启传动电机,即可开始涂布生产。2.涂布放卷装置的基材先要经过网纹辊,上胶涂布后,再经过烘道进行干燥,即完成涂布工艺。3.复合 经EPC气液纠偏进入复合部分,并与第二放卷部分的基材贴合,就实现了复合工艺。4.冷却收卷 冷却收卷之后就完成了基材的整体生产加工。生产时要注意以下问题。 (1)通过调节调偏辊的位置来调节基材的平整度。 (2)通过调节两复合辊间的相对间距离来调节复合辊间的复合压力。 (3)通过调节离合器和制动器的张力来控制基材的牵引张力和收卷张力,使机器平稳运转,从而得到良好的兔布质量和复合效果。操作调试技术 干式符合成品中经常出现气泡.起皱.黏结不牢等缺陷。1.避免成品产生气泡的方法 (1)提高胶粘液的浓度或选用润湿性好的胶粘液 太稀或润湿性差的胶粘剂容易流淌,使基材上胶布均匀,从而出现纵向或横向流水纹。上胶量少的部分很可能出现气泡。可以通过提高胶粘液的浓度或选用润湿性好的胶黏剂来减少气泡的产生。 (2)基材电晕处理 有些塑料薄膜基材表面黏附胶粘剂的能力差,为了提高这类基材表面的黏附能力,保证涂布质量,要求基材表面张力要达到42-56mN/cm左右。可以在涂布前增加一套电晕处理器对基材表面进行电晕处理,使表面起毛,以达到增强表面表面张力的作用,这样就能提高基材表面的涂胶量以避免气泡产生。(3)正确安装与调节刮刀 在涂布时,涂胶量的大小主要取决于网纹辊网穴的深浅,网穴越深胶量越大,网穴越浅胶量越少。正确调节刮刀可以保证上胶量更加均匀,从而减少或避免气泡出现。 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以用压锤法来调整刮刀压力为宜,刮刀的压力一般在200-400kpa。涂布时,如果刮刀作用在网纹辊上的压力过小,在有杂质混入时,就容易将刮刀顶起来形成缝隙,使涂布不均匀。 由于网纹辊表面是不平滑的,如果刮刀安装的角度过大,在它高速运转时,弹性刮刀片容易发生震动或跳动,使胶液弹起来,引起涂布量差异增大。一般刮刀与网纹辊接触点的径向夹角选择在15-30°之间。 刮刀平整,则涂布量均匀,否则,涂布量差异变大。刮刀的平整度取决于刮刀的安装方法,另外也可能与刀架槽内部或刀片.衬片上粘有杂质有关。因此,在安装刮刀时应先擦净衬片,然后将新刀片放在衬片后面,装入刀架槽内。旋紧刀背螺丝时,应先从刀片的中间开

川化生产实习报告

生 产实 习报告姓名学号: 1

目录 前言 (3) 1实习目的 (3) 2实习工厂——四川化工总厂 (3) 2.1概述 (3) 2.2实习工段——H2SO4、 HNO3 (3) 2.2.1 H2SO4 生产工艺 (3) 2.2.2 HNO3 生产工艺 (3) 2.3实习工段——三聚氰胺、动力车间 (3) 2.3.1三聚氰胺工艺 (3) 2.3.2动力车间 (3) 2.4实习工段——NH3、尿 素 (3) 2.4.1氨气的合成 (3)

3 实习工厂——宏达股份磷化工公司 (3) 3.1概述 (3) 3.1.1公司概况 (3) 3.1.2公司主旨 (3) 2 求真务实感悟创新

3.1.3主要产品 (3) 3.1.4实习工段 (3) 3.2实习工段——磷酸二氢铵 (3) 3.2.1性质与用途 (3) 3.2.2反应式与简要流程图 (3) 3.2.3要点说明 (3) 3.3实习工段——磷酸氢钙 (3) 3.3.1性质与作用 (3) 3.3.2反应方程式 (3) 3.3.3中和方式 (3) 3.4实习工段——复合肥 (3) 3.4.1性质与用途 (3) 3.4.2部分流程图 (3) 3.4.3要点说明 (3)

结 (3) 4.1心得体会 (3) 4.2实习建议 (3) 3 求真务实感悟创新

前言 2012年5月,我们进行了为期一个月的生产实习。在实习指导老师的带领和指导下,我们分别到了四川化工总厂、宏达股份磷化工公司生产实习。在工厂里实习完之后,我们又在学校的仿真化工模拟实验室,进行了化工生产仿真模拟、中控模拟控制。 一个月实习中,我们对实际化工厂的生产装置,工艺流程,中控控制等有了一个实际感受。初步了解了化工生产是如何完成的,我们从枯燥乏味的课本上的理论知识脱离了出来,完成了理论和实际的联系。通过工厂的工程师的详细、耐心的讲解,让我们完成了理论知识到实际生产的升华,并认识到了化工厂安全的重要性! 下面我将把这个月实习以来到工厂里学习到的工艺流程路线,装置设施,管道布置,车间布置,以及实习的心得体会总结如下,望老师提出批评和建议! 4

湿式复合工艺介绍

湿式复合工艺 提示: 湿式复合法是在复合基材的表面涂布水性黏合剂或水分分散型黏合剂,在黏合剂处于湿润状态下与另一复合基材进行层合,再经烘干通道干燥后制成复合材料,湿式复合工艺流程如图6-28所示。湿式复合法与干式复合法工作原理基本相似,其差别:一是在于前者是先复合再干燥,后者是先干燥后复合;二是前者使用水溶性黏合剂,后者是是使用溶剂型黍占合剂;三是前者最少要求一层为透气性复合基材,后者对材料无特殊要求。湿式复合主要用于纸/纸、铝箔/纸、玻璃纸/纸、塑料薄膜/纸等材料的生产。 . 湿式复合法是在复合基材的表面涂布水性黏合剂或水分分散型黏合剂,在黏合剂处于湿润状态下与另一复合基材进行层合,再经烘干通道干燥后制成复合材料,湿式复合工艺流程如图6-28所示。湿式复合法与干式复合法工作原理基本相似,其差别:一是在于前者是先复合再干燥,后者是先干燥后复合;二是前者使用水溶性黏合剂,后者是使用溶剂型黍占合剂;三是前者最少要求一层为透气性复合基材,后者对材料无特殊要求。湿式复合主要用于纸/纸、铝箔/纸、玻璃纸/纸、塑料薄膜/纸等材料的生产。 湿式复合工艺流程 图6-28 湿式复合工艺流程 1、3-复合基材;2-复合辊;4-涂胶辊;5-烘道;6、7-复卷;8-黏合剂 湿式复合法中使用的黏合剂主要有:聚乙烯醇、硅酸钠、淀粉、聚乙酸乙烯、乙烯-乙酸乙烯共聚物、聚丙烯酸酯、天然树脂等。如今常见为水分散乳剂型黏合剂,它们有以下四种。 (1)聚乙酸乙烯。聚乙酸乙烯黏合剂以PVA胶体为主,适用于纸张、铝箔、PVA等极性较高材料间的复合。它调配好之后可放置较长时间,复合后黏接性好。 (2)乙烯-乙酸乙烯共聚物。由于聚乙酸乙烯的极性较高,但其Tg值仅比室温高一点为30℃,因此,固化后的聚合物易发生塑化,并且无法与极性低的基材复合,故选用乙烯-乙酸乙烯共聚物。这类黏合剂的极性较低,除能与极性高的基材复合,还能与PS、PET等极性

4对乙酰氨基酚的生产工艺规程

文件编号:SOP-MF-301-44

起草人: 起草日期 年 月 日 审阅人: 审阅日期 年 月 日 审核人: 审核日期 年 月 日 批准人: 批准日期 年 月 日 执行日期 年 月 日 发放部门:质量保证部2份 生产技术部2份 设备部1份

目录 一、产品概述 (4) 二、原辅料、包装材料质量标准及规格 (5) 三、化学反应式和工艺流程图 (7) 四、生产工艺规程 (14) 五、中间体和半成品质量标准和检测方法 (16) 六、技术安全与防火 (18) 七、综合利用与“三废”治理 (25) 八、操作工时与生产周期 (26) 九、劳动组织与岗位定员 (26) 十、设备一览表及主要设备生产能力 (26) 十一、原材料、动力消耗定额和技术经济指标 (27) 十二、物料平衡 (27) 十三、补充部分 (28) 附录:有关规定、理化常数及换算 (28) 附页:文件修订记录…………………………………………………… 28 1、 产品概述 (1)产品名称

中文名:对乙酰氨基酚 又称:对羟基苯基乙酰胺 化学名:N-(4-羟基苯基)乙酰胺 拼音:Duiyixian’anji 英文名:4-acetamino phenol; (2)产品结构式 结构式: 分子式:C8H9NO2 分子量:151.170 CAS No.:103-90-2 (3)执行标准: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标准(试行) YBH13062006 (4)理化性质 性状:白色结晶或结晶性粉末;无臭,味微苦。 熔点:168-172℃ 相对密度:1.293(21/4℃) 相对密度:1.293(21/4℃) 其它性质:饱和水溶液pH值5.5-6.5。 (5)药理作用:本品为乙酰苯胺类解热镇痛药。通过抑制环氧化酶,选择性抑制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前列腺素的合成,导致外周血管扩张、出汗而达到解热的作用,其解热作用强度与阿司匹林相似;通过抑制前列腺素等的合成和释放,提高痛阈而起到镇痛作用,属于外周性镇痛药,作用较阿司匹林弱,仅对轻、中度疼痛有效。可用于治疗发热,也可用于缓解轻、中度疼痛,如头痛 、 肌肉痛 、关节痛以及神经痛、痛经 、癌性痛和手术后止痛等。本品无明显抗炎作用。 (6)包装规格:片剂0.1g,0.3g,0.5g;胶囊剂0.3g,咀嚼片 80mg,0.16g,泡腾片0.5g;缓释片0.325g,0.5g,0.65g;分散片0.1g;溶液剂5ml;凝胶剂5g;糖浆剂15ml;颗粒剂1g。 包装材料:铝塑包装 贮藏条件:遮光,密闭保存。

合成氨的工艺流程.doc

合成氨的工艺流程 氨是重要的无机化工产品之一,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除液氨可直接作为肥料外,农业上使用的氮肥,例如尿素、硝酸铵、磷酸铵、氯化铵以及各种含氮复合肥,都是以氨为原料的。合成氨是大宗化工产品之一,世界每年合成氨产量已达到1亿吨以上,其中约有80%的氨用来生产化学肥料,20%作为其它化工产品的原料。 德国化学家哈伯从1902年开始研究由氮气和氢气直接合成氨。于1908年申请专利,即“循环法”,在此基础上,他继续研究,于1909年改进了合成,氨的含量达到6%以上。这是目前工业普遍采用的直接合成法。反应过程中为解决氢气和氮气合成转化率低的问题,将氨产品从合成反应后的气体中分离出来,未反应气和新鲜氢氮气混合重新参与合成反应。合成氨反应式如下: N2+3H2=2NH3(该反应为可逆反应,等号上反应条件为:"高温,高压",下为:"催化剂") 合成氨的主要原料可分为固体原料、液体原料和气体原料。经过近百年的发展,合成氨技术趋于成熟,形成了一大批各有特色的工艺流程,但都是由三个基本部分组成,即原料气制备过程、净化过程以及氨合成过程。 合成氨是由氮和氢在高温高压和催化剂存在下直接合成的氨。别名:氨气。分子式NH3英文名:synthetic ammonia。世界上的氨除少量从焦炉气中回收副产外,绝大部分是合成的氨。 1.合成氨装置模型图: 工业生产上合成氨装置图 2、合成氨工艺流程叙述: (1)原料气制备将煤和天然气等原料制成含氢和氮的粗原料气。对于固体原料煤和焦炭,通常采用气化的方法制取合成气;渣油可采用非催化部分氧化的方法获得合成气;对气态烃类和石脑油,工业中利用二段蒸汽转化法制取合成气。 (2)净化对粗原料气进行净化处理,除去氢气和氮气以外的杂质,主要包括变换过程、脱硫脱碳过程以及气体精制过程。 ①一氧化碳变换过程 在合成氨生产中,各种方法制取的原料气都含有CO,其体积分数一般为12%~40%。合成氨需要的两种组分是H2和N2,因此需要除去合成气中的CO。变换反应如下:

干式复合机操作方法与技巧

干式复合机操作方法与技巧 目前,干式复合机在国内软包装加工企业应用较为普遍,因此,了解和掌握干式复合机涂布时的操作技巧,对提高成品的涂布复合质量有很大帮助。本文作者根据对干式复合机的操作经验,介绍干式复合机的工作原理与调试技巧。 工作原理 干式复合机主要用于玻璃纸、铝箔、尼龙、纸张、PET、OPP、BOPP、CPP、NY、PE等卷筒状基材的涂布复合。干式复合机的整体结构如图1所示。 图1 干式复合机结构示意图 干式复合机的工作原理如下。 1.准备 首先,按图1所示的走线方向将基材沿各导辊装好,同时将胶黏剂按比例调配好,启动烘箱的加热系统,当达到相应的设定温度后,再开启传动电机,即可开始涂布生产。 2.涂布 放卷装置的基材先要经过网纹辊,上胶涂布后,再经过烘道进行干燥,即完成涂布工艺。 3.复合 经EPC气液纠偏进入复合部分,并与第二放卷部分的基材贴合,就实现了复合工艺。 4.冷却收卷 冷却收卷之后就完成了基材的整体生产加工。 生产时要注意以下问题。 (1)通过调节调偏辊的位置来调节基材的平整度。 (2)通过调整两复合辊间的相对间距来调节复合辊间的复合压力。

(3)通过调节离合器和制动器的张力来控制基材的牵引张力和收卷张力,使机器平稳运转,从而得到良好的涂布质量和复合效果。 操作调试技术 干式复合成品中经常会出现气泡、起皱、黏结不牢等缺陷。 1.避免成品产生气泡的方法 (1)提高胶黏剂的浓度或选用湿润性好的胶黏剂 太稀或湿润性差的胶黏剂容易流淌,使基材上胶不均匀,从而易出现纵向或横向流水纹。上胶量少的部分很可能出现气泡。可以通过提高胶黏剂的浓度或是选用湿润性好的胶黏剂来减少气泡的产生。 (2)基材电晕处理 有些塑料薄膜基材表面黏附胶黏剂的能力差,为了提高这类基材表面的黏附能力,保证涂布质量,要求基材的表面张力要达到42~56mN/cm左右。可以在涂布前增加一套电晕处理器对基材表面进行电晕处理,使表面起毛,以达到增强表面表面张力的作用,这样就能提高基材表面的涂胶量以避免气泡产生。 (3)正确安装与调节刮刀 在涂布时,涂胶量的大小主要取决于网纹辊网穴的深浅,网穴越深涂胶量越多,网穴越浅涂胶量越少。正确调节刮刀可以保证上胶量更加均匀,从而减少或避免气泡出现。 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晒版,以用压锤法来调整刮刀压力为宜,刮刀的压力一般在200~400kPa。涂布时,如果刮刀作用在网纹辊上的压力过小,在有杂质混入时,就容易将刮刀顶起来形成缝隙上海宏景,使涂布不均匀。 由于网纹辊表面是不平滑的,如果刮刀安装的角度过大,在它高速运转时,弹性刮刀片容易发生震动或跳动,使胶液弹起来爱色丽,引起涂布量差异增大。一般刮刀与网纹辊接触点的径向夹角选择在15~30°之间。 刮刀平整,则涂布量均匀,否则,涂布量差异变大。刮刀的平整度取决于刮刀的安装方法,另外也可能与刀架槽内部或刀片、衬片上粘有杂质有关。因此现状及趋势,在安装刮刀时应先擦净衬片,然后将新刀片放在衬片后面,装入刀架槽内。旋紧刀背螺丝时,应先从刀片的中间开始逐渐往两边拧紧,并且两边要轮流拧紧。为防止刀片翘曲印后工艺,旋紧螺丝一般要经两三遍完成,一边旋紧螺丝,一边用布来夹紧刀片与衬片,并用力向外侧拉紧,这样装配完的刮刀就比较平整了。 (4)合适的烘干温度 烘干温度合适纸品包装,可以使基材表面的胶黏剂充分干燥,一般干燥温度调节至80~100℃为宜。若干燥温度过高,胶黏剂表面已经结皮,表面以下的部分还未干透,使废气难以逸出橡胶制品,就容易出现起泡。相反,干燥温度太低,胶黏剂无法彻底干燥,经过了一段时间复合后的成品,由于胶黏剂自然挥发印后工艺,也会形成气泡。复合时提高复合加热辊的温度、减小复合角度,有利于气泡排出复合膜。金属包装 (5)调节复合压力与速度 复合压力不够,容易产生气泡,提高复合膜的压合温度和复合压力,就能大大减少气泡。由于两个复合辊的接触为线接触行业法规,所以降低设备的运行速度就可以增加复合辊间的压贴时间,使气泡充分从复合膜中排出,也有利于减少气泡。

对乙酰氨基酚的合成方法[试题]

对乙酰氨基酚的合成方法[试题] 对乙酰氨基酚的合成方法 1 合成方法 [1]方法1: 以对硝基苯酚为原料 以对硝基苯酚为原料,用铁粉还原,滤除铁泥,滤液冷却结晶,再经重结晶、干燥等步骤制得成品PP,再在含对氨基酚硫酸盐和苯胺硫酸盐的水溶液中, 用氨 水调节pH到5, 用蒸馏法除去苯胺后在20?用醋酐酰化, 同时用氨水维持pH 在5, 可得含量为95 % 的PP。文献报道,用醋酸乙酯或醋酸代替水介质,可提高酰化率到92.2%,且溶剂易回收,废水污染降低。 优缺点:此法工艺简单,技术成熟,但收率低,产品质量不稳定,产生大量废 铁泥和废水,严重污染环境,国外许多国家已淘汰此法。 [3]方法2: 以苯酚为原料 以苯酚为原料, 以聚磷酸为催化剂, 与冰醋酸和NHOH 的衍生2 物或盐, 在80?反应后用冰水处理, 再用10% NOH 调节pH 值到4, 经回流、 冷却、萃取等步骤得PP, 纯度可达98% 。反应式为:

[3]方法3 :以PNP 为原料 以PNP 为原料, 在醋酸和醋酐混合液中, 用5%Pd/C 作催化剂, 催化氢化继而乙酰化, 一步合成PP, 总收率为80 %。美国专利采用5 % Pd/C催化剂将PNP 还原一半后加入乙酐, 使加氢与酰化同时进行, 总收率为81.2% 。反应式为: 采用Pd-L/C 催化加氢一步合成的最佳工艺条件为: 温度140 ?, 压力0.7Mp, 时间2h, 收率97% 。 [4]方法4:以对羟基苯乙酮为原料 以对羟基苯乙酮为原料,在KI、醋酸酯存在下, 经Beckmnn重排可得PP。进行Beckmnn 重排反应时, 常用氯化亚砜、三氯氧磷、甲磺酸、硫酸、五氯化磷作催化剂, 文献报道对羟基苯乙酮于液体二氧化硫中用氯化亚砜作催化剂, 收率88.7% , 但需- 50?低温。用氯化亚砜在回流下通氮气进行重排,并加入少量碘化钾以防止3-氯-4-羟乙酰苯胺副产物的生成, 收率99 % 。 优缺点:反应条件非常苛刻需,- 50?低温,但收率较高。

合成氨工艺流程

工艺流程说明: 将无烟煤(或焦炭)由炉顶加入固定床层煤气发生炉中,并交替向炉内通入空气和水蒸汽,燃料气化所生成的半水煤气经燃烧室、废热锅炉回收热量后送入气柜。 半水煤气由气柜进入电除尘器,除去固体颗粒后依次进入压缩机的Ⅰ、Ⅱ、Ⅲ段,加压到1.9~2.0Mpa,送入脱硫塔,用A.D.A.溶液或其他脱硫溶液洗涤,以除去硫化氢,随后,气体经饱和塔进入热交换器,加热升温后进入一氧化碳变换炉,用水蒸汽使气体中的一氧化碳变为氢。变换后的气体,返回热交换器进行降温,并经热水塔的进一步降温后,进入变换器脱硫塔,以除去变换时产生的硫化氢。然后,气体进入二氧化碳吸收塔,用水洗法除去大部分二氧化碳。脱碳后的原料进入压缩机Ⅳ、Ⅴ段,升压到压缩机12.09~13.0Mpa后,依次进入铜洗塔和碱洗塔,使气体中残余的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含量进一步降至20(ppm)以下,以满足合成氨的要求。 净化后的原料气进入压缩机的最后一段,升压到30.0~32.0 MPa进入滤油器,在此与循环压缩机来的循环气混合,经除油后,进入冷凝塔和氨冷器的管内,再进入冷凝塔的下部,分离出液氨。分离出液氨后的气体进入冷凝塔上部的管间,与管内的气体换热升温后进入氨合成塔。在高温高压并有催化剂存在的条件下,将氮氢气合成氨。出合成塔的气体中,约含氨10~20%,经水冷器与氨冷器将氨液化并分离后,其气体进入循环压缩机循环使用。分离出的液氨进入液氨贮槽。 原料气的制备:制备氢氮比为3:1的半水煤气 即造气。将无烟煤(或焦炭)由炉顶加入固定床层煤气发生炉中,并交替向炉内通入空气和水蒸汽,燃料气化后生成氢氮比为3:1的半水煤气。整个生产过程由煤气发生炉、燃烧室、废热锅炉、气柜等设备组成。 固定床半水煤气制造过程由吹风、上吹制气、下吹制气、二次上吹、空气吹净等5个阶段构成,为了调节氢氮比,在吹风末端要将部分吹风气吹入煤气,这个过程通常称为吹风回收。 吹风阶段:空气从煤气炉的底部吹入,使燃料燃烧,热量贮存于燃料中,为制气阶段碳与水蒸汽的反应提供热量。吹风气经过燃烧室和废热锅炉后放空。 上吹制气阶段:从煤气炉的底部通入混有适量空气的水蒸汽,和碳反应生成的半水煤气经过炉的顶部引出。向水蒸汽中加入的空气称为加氮空气。 下吹制气阶段:将水蒸汽和加氮空气由炉顶送入,生成的半水煤气由炉底引出。 二次上吹制气阶段:水蒸汽和加氮空气自下而上通过燃料层,将炉底残留的半水煤气排净,为下一步送入空气创造安全条件。 空气吹净阶段:从炉底部吹入空气,所得吹风气为半水煤气中氮的主要来源,并将残留的半水煤气加以回收。 以上五个阶段完成了制造半水煤气的主过程,然后重新转入吹风阶段,进入下一个循环。原料气的净化:除去原料气中的硫化氢、二氧化碳等杂质,将一氧化碳转化为氢气本阶段由原料气脱硫、一氧化碳变换、水洗(脱除二氧化碳)、铜洗(脱除一氧化碳)、碱洗(脱除残余二氧化碳)等几个工段构成,主要设备有除尘器、压缩机、脱硫塔、饱和塔、热水塔、一氧化碳变换炉、二氧化碳吸收塔、铜洗塔、碱洗塔等。 脱硫:原料气中硫化物的存在加剧了管道及设备的腐蚀,而且能引起催化剂中毒,必须予以除去。脱硫方法可分为干法脱硫和湿法脱硫两大类。干法脱硫是用固体硫化剂,当气体通过脱硫剂时硫化物被固体脱硫剂吸附,脱除原料气中的少量硫化氢和有机硫化物。一般先进行湿法脱硫,再采用干法脱硫除去有机物和残余硫化氢。湿法脱硫所用的硫化剂为溶液,当含硫气体通过脱硫剂时,硫化物被液体剂吸收,除去气体中的绝大部分硫化氢。 CO变换:一氧化碳对氨催化剂有毒害,因此在原料气进入合成氨工序之前必须将一氧

干式复合打皱卷边成因和对策2

《干式复合打皱卷边成因和对策》 --- 摘要/;本文对现在干式复合工艺中、常常出现的卷边和打皱现象行 了全面的分析、实际性、可操作性是本文最大的特点。 关键字:打皱、卷边、分析与对策 皱纹现象 卷边现象 软包装进行干式复合工艺是常见的一种加工方式、我们知道包装装潢的目的就是让我们的产品达到一种预期的目的、如美化商品、提高销售量、好的内容物更需要包装、我认为包装也是一种广告、产生的效应不言而渝。软包装干式复合、就是将两种薄膜通过黏合剂的涂布上胶、溶剂挥发烘干、再一定压力下进行压贴、最后进行产品收卷、温度熟化使产品具有一定的质量指标、满足商品的要求的一种加工方式。在实际的干式复合过程中、因为机械的原因或者其他因素的影响、常常产品会出现打皱、卷边的质量问题。打皱其实概念很广阔、在软包装复合产品上的表现形式也不一样、我之见打皱的表现形式不下10种、打皱后的产品就是报废品。卷边是指产品的最终平整性一个指标、产品有卷边平整性就差、交货就困难、严重的是产品卷边后就容易图文不对称、包装内容物企业面对内卷边问题常常包装内容物就缓慢、

降低了生产进度。卷边和打皱常常相互伴随在一起。 卷边、打皱的产生与本身材料质量有关。 主要体现在上胶基材或复合基材厚度有偏差、一般厚度偏差达到0.5丝以上就容易发生上述故障。这是因为当薄膜两端偏差厚度大、进行上机复合时就产生左右或者上下摆动幅度很大。我们要求复合压辊处材料要平整均匀的进行压贴、材料才有一个平整的界面、当材料摆动幅度大时、不能平整状态的进行复合,产品张力发生变化、产品收卷就产生一端松、一端紧现象。有经验的操作工都知道、进行产品取样的检测会发现薄的端面会内卷、厚的端面会向外卷。结果是进行三边封制袋张力严重不平行、图文对不准、产品报废。一般进行BOPP/OPP、BOPP/PET/CPP复合结构产生卷边、将无法再进行弥补措施。卷边的同时我们也会发现薄的端面常常打斜线型皱纹、。如果是复合材料为PE、相对来说打皱几率就好许多、但卷边性同样存在。PE具有一定的拉伸性、张力控制容易些。但厚度偏差≥10丝也常常出现皱纹。根据经验我们要做的事情是: 1、更换复合材料、用厚度均匀平整性好的材料进行复合。 2、进行工艺的调整将故障减少到最低限度、即进行张力的调节、张力调节一般有两 种形式、手动调节和变频调节。手动调节的张力控制器一般由弹簧和夹片组成、连接的是机械齿轮。压紧弹簧带动齿轮转速就慢、张力得到控制,这种控制张力的方法很古老、但现在有相当一部分小型印刷企业还用此方式进行。现在干复机都采用变频控制、可以通过张力仪表进行调节方便、卫生、安全。变频的原理就是通过改变电周矢量达到同步、最终满足所需要求。 3、如果是涂胶材料厚度有偏差、一是要控制好材料放卷张力、减轻涂胶辊的压力。二是在进烘箱温度口的牵引辊上垫报纸、加以弥补因为材料的不均匀性而产生的震荡、

对乙酰氨基酚的生产工艺规程教学内容

对乙酰氨基酚的生产 工艺规程

制药设计工艺基础 题目:对乙酰氨基酚的生产工艺规程 学生姓名: 院(系):制药与材料工程学院 专业:化学制药 指导老师: 文件编号:VP-P-004(2008)-1 对乙酰氨基酚的生产工艺规程

起草人:- 起草日期:年月日 审阅人:审阅日期:年月日 审核人:审核日期:年月日 批准人:批准日期:年月日 执行日期:年月日 分发部门:质量保证部2份生产技术部2份设备部1份 目录 一. 产品简述 (5) 1.品名 (5) 2. 曾用名 (5) 3. 汉语拼音 (5) 4英文名 (5) 5. 结构式. 分子式. 分子量. CAS 、EINECS (5) 6. 理化性质 (6) 7. 批准文号 (6)

8. 药理作用 (6) 9. 临床用途 (6) 10. 包装规格 (6) 11. 贮藏条件 (6) 12. 有效期 (7) 二.原辅料、包装材料规格、质量标注 (7) 三.化学反应过程(副反应) (11) 1.以对氨基苯酚和乙酸酐为原料, (11) 2. 副反应——较高温度时对氨基苯酚缩合 (11) 四.生产流程图(工艺及设备流程) (11) 1.工艺流程简易图 (11) 2.设备流程图(略) (14) 五.生产工艺过程 (14) 1.原料配比 (14) 2.主要工艺条件及详细操作过程 (14) 3.重点工艺控制点 (14) 4.反应条件与影响因素 (15) 5.异常现象的处理和有关注意事项 (15) 六中间体质量标准和检验方法、中间产品内控质量标准 (16) 1.中间体和半合成品质量标准和检验方法 (16) 2.中间产品内控质量标准: (16) 六.技术安全与防火 (17)

对乙酰氨基酚合成路线

对乙酰氨基酚合成路线如下: (1);以磺酸基偶氮苯酚原料在60-80度,同时将硫酸亚铁稀溶液和氨水加入到(I)磺酸基也可以在间位的悬胶液中,然后用乙酸酐处理,得本品,同时交替地将邻磺酸苯偶基对苯酚(I)边搅拌边分批加入到50-60温度的含有粉末的状铁和盐酸的悬浮液中,然后将以上混合物用乙酸酐处理,如上进行反应,即得N-(4-羟基苯基)乙酰胺溶液可用氯化钠盐析或浓溶液中结晶出(II) (2):对硝基苯酚为原料:首先将对硝基苯酚还原得对氨基苯酚,再加入盐酸得到对氨基苯酚的盐酸盐,然后将此产物在5~20温度用氨和乙酸酐处理得本品。 (3):将220g对硝基苯酚,80g异丙醇,140g水和0.22g3%d Pb/C强化剂的混合物在压力585kPa.温度为110度时热压处理8min并在59min内加入180g乙酸酐,然后再保持压力585KPa,温度110度53min.即可得本品,收率90%。 (4)以对亚硝基苯酚为原料,将原料在pb/C作出催瑞化剂侠,使在与乙酸异丙酯,乙酸和乙酸酐的混合物指那个进行氧化,然后将此产物在5~20温度时氨和乙酸酸处理即得出品(5)将对亚硝基苯酚用硫化钠还原,所得对氨基苯酚进行乙酰基化,所得粗品用氧化剂(如:浓HNO3)的水溶液处理,并且加活性炭搅拌,用氧化铁除去活性炭。从脱色后的溶液中得85~95%的N-(4-羟基苯基)乙酰胺,即本品。 (6)以乙酸苯酯为原料将乙酸苯酯加入氟化氢-乙酸酐中,经傅瑞斯重排得到对羟基苯乙酮,或者将苯酚进行对羟基苯乙酮。对羟基苯乙酮在乙醇-氨系溶液中用盐酸羟氨处理,可得99%的对羟基苯乙酮肟,以上酮肟在二氧化硫中用亚硫酰二氯进行贝克曼重排,即得本品,收率88.7%。 (7):以H-ZSM-5沸石作催化剂,在无溶剂条件下由对苯二酚和乙酰胺为原料直接催化合成对乙酰氨基酚。在催化剂用量为30%,对苯二酚和乙酰胺摩尔比为1:3.0,反应温度300。C反应时间2.5h的条件下,对苯二酚的转化率达到98.7%,且产物对乙酰氨基酚的选择性为90.3% (8):(采用APAP的一步合成法)以苯酚为原料,以聚磷酸为催化剂,与冰醋酸和NH2OH 的衍生物或盐,在80度反应后用冰水处理,再用10%氢氧化钠调节pH值到4,经回流,冷却,萃取等步骤得APAP,纯度可达98%。反应式为: (9)以对硝基氯苯在氢氧化钠溶液中水解,得到对硝基苯酚。此产物再与硫酸,硼酸和钯混合后,进行氢化,所得对氨基苯酚进行乙酰化后,的本品。 (10)以对氨基苯磺酸为原料用氨处理对氨基苯磺酸酯和苯胺的硫酸盐的稀溶液,调节pH3~5,然后蒸馏除去苯胺。接着在20℃,用氨水调节pH等于5。用乙酸酐将对氨基苯酚进行乙酰化,产物中含95%的N-(4-羟基苯胺)乙酰胺和1.4%的N-乙酰苯胺。分离后,得本品。 (11)以羟基偶氮苯为原料在氢氧化钠稀溶液中,苯胺与已重氮化的苯胺偶合化并酸化,得对羟基偶氮苯沉淀。此产物在温度低于60℃,压力位15000~30000kg/m2的条件下,用Pd/C 作催化剂,在甲醇中氢解后,不反应的苯胺用水蒸汽蒸馏法除去,于乙酸中用乙酸酐处理,的本品,收率95~98%。 (12):以硝基苯酚为原料,在稀硫酸中,电解还原硝基苯得到对氨基苯酚后,硫酸用碱土金属的碳酸盐后氢氧化物中和至pH为1.5~4.9。过滤分离出不溶于水的硫酸盐后,滤液萃取,脱色,用乙酸酐乙酰,得85%的本品,mp.167~171℃ (13以对氨基苯酚为原料于85~90℃时,将109g对氨基苯酚溶于635ml10%的醋酸中,用0.2gNa2S2O4, 0.5Na2SO3和9.3g炭处理。温度保持在95℃,在加入0.1gNaS2O4, 过滤,5min内加入114g 乙酸酐到滤液中,温度降至85℃,得110g本品,纯度大于99%。(14)以对氨基苯酚为原料在70℃时,1mol对氨基苯酚与25ml水的混合物用1.1mol乙酸

软包装干式复合专业技术

软包装干式复合技术

————————————————————————————————作者:————————————————————————————————日期:

软包装在包装印刷业中占有极其重要的位置,由塑料薄膜制做的复合包装广泛地应用于医药、食品等各个领域。塑料薄膜制做的复合袋,因其价廉、质优,具备优良的热封性、阻隔性,能耐酸、耐碱、防漏等特点从而满足不同层次的包装需求。 一、为什么要进行塑料薄膜复合? 1、外观:美观、轻巧、价廉。 2、柔软性:复合软包装材料柔软且携带方便。 3、耐温性:具有优异的耐高温性和耐低温性。 4、粘接力强且持久。 5、卫生安全性。 6、应用的广泛性:复合软包装材料一定是用各种塑料薄膜,如PE、PP、PET、OPA、PT,或纸或铝箔等,用胶粘剂将它们粘接成统一整体的一种功能性材料。 7、功能性:功能性强、形式多样、可用于普通、水煮、蒸煮。 8、成本:和传统的铁罐头相比,成本低廉、同时能提高产品的附加值。 二、现目前塑料薄膜复合的种类及各种优缺点。 1、种类:干式复合、无溶剂复合、共挤复合、挤出复合。 2、干式复合与挤出复合的优缺点: (1)、干式复合适合品种多、生产量小的复合膜生产,而挤出复合最适合于大量连续性的生产。 (2)、干式复合生产成本高,挤出复合生产成本相对较低。 (3)、干式复合在正常工艺条件下,剥离强度(塑/塑复合)一般都在1~3.5N/15min。适合大部分产品要求;挤出复合在一般工艺条件下剥离强度(塑/塑复合)一般都在0.7~1.5N/15min,适用于一般的包装材料。 (4)、干式复合采用胶黏剂,容易产生溶剂残留,要完全达到卫生要求,工艺控制难度较大;挤出复合基本或只仅用水性底涂剂,涂布量很少没有溶剂残留,卫生性能较好。 (5)、干式复合薄膜的厚薄均匀度决定于所选基材质量,无法调整,挤出复合可调整薄膜厚薄均匀度和平均厚度。(6)、干式复合生产操作容易,工人的技术要求一般;挤出复合生产操作比较复杂,对工人的技术要求较高。 (7)、复合不同产品时,干式复合工艺技术改变不大;挤出复合工艺需要经常调整,对工艺的要求更高。 (8)、干式复合有溶剂挥发造成的环境污染及安全操作和劳动卫生问题;挤出复合存在环境温度较高及有时有烟雾产生的问题。 3、无溶剂胶水复合与溶剂型胶水复合相比具有以下特点: (1)、无溶剂胶由于没有溶剂,胶的生产过程和使用过程无污染,成品无残留溶剂侵害,生产无爆炸等安全隐患,使用环境无需防爆设施;同时复合时不会因为溶剂及加热系统而引起的薄膜变性,对确保复合薄膜平整性有利,复合薄膜采用里印时,印刷面的油墨不会因粘合剂中的溶剂影响而导致质量下降。 (2)、干燥能耗低,没有预干燥通道,较之干式复合,能耗仅为1/25-1/15。 (3)、无溶剂复合生产线速度明显提高。因而可以降低生产成本,无溶剂复合的最高线速高达500m/min以上,通常在200m/min以上。 (4)、无溶剂复合的加工成本,较干式复合明显要低,复合工序的成本可望降低到干式复合的60%左右或更低,经济效益显著。 (5)、无溶剂的缺点:初粘力小,报废率高,功能性与酯溶型相比有待提高。由于反应快,所以工作液寿命较短。熟化时间较于溶剂型胶黏剂长。设备投资大,结构复杂,操作难度大。所以目前仍然以溶剂型胶黏剂为主。 4、共挤复合的优缺点 (1)、优点:不用胶水、成本低,没有有机溶剂排放,环保。 (2)、缺点:材料限制,纸塑、铝塑不能用,膜之间不能印刷。 三、目前干式复合所采用的胶水有哪些种类? 胶水的种类有很多,主要有四大类: (1)水性胶水,目前有丙烯酸树脂和聚氨酯树脂两大类,这类产品只适合干杂等轻质包装。 (2)醇溶型胶水,市面上有丙烯酸单组份胶水和聚氨酯双组份胶水两大类,醇溶丙烯酸单组份胶主要用于一些卷膜和珠光膜,而醇溶聚氨酯双组份胶水可以用于大多数普通塑料包装,强度低,使用范围较小。 (3)酯溶型聚氨酯胶水,使用范围广,可以用于目前市面上大多数塑料复合,根据需要现有普通,真空水煮,蒸煮三

对乙酰氨基酚的生产工艺规程

制药设计工艺基础 题目:对乙酰氨基酚的生产工艺规程 学生姓名: 院(系):制药与材料工程学院 专业:化学制药 指导老师: 文件编号:VP-P-004(2008)-1 对乙酰氨基酚的生产工艺规程

起草人:- 起草日期:年月日 审阅人:审阅日期:年月日 审核人:审核日期:年月日 批准人:批准日期:年月日 执行日期:年月日 分发部门:质量保证部2份生产技术部2份设备部1份 目录 对乙酰氨基酚的生产工艺规程................................... 错误!未定义书签。 起草人:- 起草日期:年月日............ 错误!未定义书签。 审阅人:审阅日期:年月日............ 错误!未定义书签。 审核人:审核日期:年月日............ 错误!未定义书签。 批准人:批准日期:年月日............. 错误!未定义书签。 执行日期:年月日...........................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 产品简述................................................. 错误!未定义书签。 1.品名:对乙酰氨基苯酚;N-(4-羟基苯基)乙酰胺;对羟基苯基乙酰胺错误!未定义书签。 2. 曾用名:扑热息痛(APAP);醋氨酚。.................... 错误!未定义书签。 3. 汉语拼音:duiyixiananjifen ............................ 错误!未定义书签。 4英文名:4-acetamino phenol; N-(4-hydroxyphenoyl)-acetamide; p-hyroxyphenyl

(工艺技术)合成氨工艺简介

合成氨工艺控制方案总结 一合成氨工艺简介 中小型氮肥厂是以煤为主要原料,采用固定层间歇气化法制造合成氨原料气。从原料气的制备、净化到氨的合成,经过造气、脱硫、变换、碳化、压缩、精炼、合成等工段。工艺流程简图如下所示: 该装置主要的控制回路有:(1)洗涤塔液位; (2)洗涤气流量; (3)合成塔触媒温度; (4)中置锅炉液位; (5)中置锅炉压力; (6)冷凝塔液位; (7)分离器液位; (8)蒸发器液位。 其中触媒温度控制可采用全系数法自适应控制,其他回路采用PID控制。 二主要控制方案 (一)造气工段控制 工艺简介: 固定床间歇气化法生产水煤气过程是以无烟煤为原料,周期循环操作,在每一循环时间里具体分为五个阶段;(1)吹风阶段约37s;(2)上吹阶段约39s;(3)下吹阶段约56s;(4)二上吹阶段约12s;(5)吹净阶段约6s. l、吹风阶段 此阶段是为了提高炉温为制气作准备的。这一阶段时间的长短决定炉温的高低, 时间过长,炉温过高;时间过短,炉温偏低并且都影响发气量,炉温主要由这一阶段控制。般工艺要求此阶段的操作时间约为整个循环周期的18%左右。 2、上吹加氮制气阶段 在此阶段是将水蒸汽和空气同时加入。空气的加入增加了气体中的氮气含量,是调节H2/N2的主要手段。但是为了保证造气炉的安全该段时间最多不超过整个循环周期的26%。 3、上吹制气阶段 该阶段与上吹加氯制气总时间为整个循环的32%,随着上吹制气的进行下部炉温逐渐下降,为了保证炉况和提高发气量,在此阶段蒸汽的流量最好能得以控制。 4、下吹制气阶段 为了充分地利用炉顶部高温、提高发气量,下吹制气也是很重要的一个阶段。这段时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