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飙突进运动与德国民族意识的觉醒

合集下载

席勒主要作品及分析

席勒主要作品及分析

席勒主要作品及分析席勒主要作品及分析约翰·克·弗·席勒(1759-1805)出身于医生家庭,学过法律和医学。

他是和歌德齐名的德国启蒙文学家。

席勒在青年时期,在狂飙突进精神的影响下,写出了成名作《强盗》和《阴谋与爱情》,确立了他的反对封建制度、争取自由和唤起民族觉醒的创作道路。

《强盗》反映了青年人对封建专制制度的反抗。

在《强盗》第二版的扉页上,席勒写了“打倒暴纣者”的口号,并且引用古希腊名医希波克拉特的话:“药不能医者,以铁治之;铁不能治者,以火治之。

”战斗热情极为强烈。

恩格斯说这部剧作是“歌颂一个向全社会公开宣战的豪侠的青年”。

《阴谋与爱情》是席勒的代表作,反映的是德国市民阶级和封建统治阶级的矛盾,剧中女主人公露伊斯的性格体现了当时德国进步青年反对封建制度,要求自由、平等的思想。

她所呼喊的“等级的限制都要倒塌,阶级可恨的皮壳都要破裂!人就是人!”可以说是时代的心声。

恩格斯说这部作品是“德国第一部有政治倾向的戏剧”。

以后差不多十年,席勒没有从事创作,他转向历史和哲学的研究。

在历史研究中,他着眼于历史发展中的民族运动。

他是把历史和当前德国社会问题联系起来考察的。

正是这样,他后来的几部历史剧都是接古喻今,对德国社会进行批判和控诉。

在哲学上,席勒是康德的信徒。

他的美学理论是唯心主义的。

他在自己的美学著作《美育通信》中,强调通过美的教育来改造社会,并且虚构了一个由美学原则统治的国家。

但是当他接受歌德的帮助后,就离开了唯心主义哲学。

席勒在“魏玛古典主义”时期的文学创作并没有实践他的美学理论。

席勒后期写了《华伦斯坦》、《奥里昂的姑娘》和《威廉·退尔》等重要剧本。

《华伦斯坦》是以三十年代战争为题材的,剧中主人公华伦斯坦是个真实的历史人物,席勒在他身上反映了民族统一的要求,并指出了他失败的原因。

《奥里昂的姑娘》取材于英法百年战争中法国的女英雄贞德的斗争事迹。

她使法国转败为胜,免于亡国之辱。

名词解释 狂飙突进运动

名词解释 狂飙突进运动

名词解释狂飙突进运动狂飙突进运动是 18 世纪晚期到 19 世纪初期德国兴起的一场文学运动,是浪漫主义文学的先声,旨在摆脱古典主义的束缚,强调个性解放和民族意识的觉醒。

下面是本店铺为大家精心编写的3篇《名词解释狂飙突进运动》,供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名词解释狂飙突进运动》篇1狂飙突进运动是 18 世纪晚期到 19 世纪初期德国兴起的一场声势浩大的文学运动。

该运动得名于音乐家克林格的歌剧《狂飙突进》,但实际上其主要代表人物是歌德和席勒。

它是文艺形式从古典主义向浪漫主义过渡时的阶段,也可以说是幼稚时期的浪漫主义。

狂飙突进运动实质上是德国新兴资产阶级对腐朽的封建主义意识形态的一次有力冲击。

它持续了将近二十多年,从 1765 年到 1795 年,然后被成熟的浪漫主义运动所取代。

该运动的参与者们主张个性解放,呼喊着民族意识的觉醒,并与法国启蒙思想家卢梭倡导的”返归自然"的观点相呼应。

他们以”天才、精力、自由、创造"为中心口号,要求摆脱封建传统偏见的束缚。

虽然狂飙突进运动来势凶猛,但不深入持久,犹如昙花一现,瞬即消逝。

因为其参加者没有明确的政治纲领,他们的反抗往往流于无政府的暴乱情绪。

由于当时德国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使得这个运动没有能够发展成为政治革命。

他们提出的一些改革社会的要求,都未能改变当时的客观现实,而只限于呼唤反抗封建意识的范畴。

《名词解释狂飙突进运动》篇2狂飙突进运动(Sturm und Drang)是 18 世纪末至 19 世纪初德国文学、艺术和哲学领域的一场重要文化运动。

这一运动起源于对法国启蒙思想的反感和对德国文化传统的重视,主张个性解放、情感表达和民族自豪感。

狂飙突进运动的代表人物包括诗人歌德、席勒、诗人诺瓦利斯等。

狂飙突进运动的特点是强调个性和情感,倡导回归自然和民间传统。

在文学上,这一时期的作品表现出对个人内心世界的关注,以及对社会现实和传统观念的挑战。

17、18世纪 德国文学

17、18世纪 德国文学

《序曲》:魔鬼靡非斯特与上帝打赌, 序曲》 魔鬼靡非斯特与上帝打赌, 认为人类无法满足的追求终必导致其自 身的堕落。 身的堕落。上帝却以为尽管人类在追求 中难免会犯错误,但最终能够达到真理。 中难免会犯错误,但最终能够达到真理。 于是由魔鬼下到人间去诱惑浮士德。 于是由魔鬼下到人间去诱惑浮士德。
《浮士德》简介 浮士德》
第三节 狂飙突进的德国民族文学
德国文学的崛起
18世纪,在英法先进国家的影响下, 18世纪,在英法先进国家的影响下,德 世纪 国文学迅速崛起,在经历了启蒙文学、 国文学迅速崛起,在经历了启蒙文学、狂飙 突进文学和魏玛古典主义文学几个阶段后, 突进文学和魏玛古典主义文学几个阶段后, 成为具有世界影响的文学大国。 成为具有世界影响的文学大国。
文学地位
民族诗人: 1. 民族诗人:歌德启发了德国人民民 族意识的觉醒,反映并批判了德国社会生活。 族意识的觉醒,反映并批判了德国社会生活。 2.全世界诗人:歌德使德国文学列入世 2.全世界诗人: 全世界诗人 界文学宝库,成为欧洲有代表性的诗人。 界文学宝库,成为欧洲有代表性的诗人。与 荷马、但丁、莎士比亚齐名。 荷马、但丁、莎士比亚齐名。
五幕悲剧
第四阶段:艺术生活 第四阶段:艺术生活——寻美的悲剧 寻美的悲剧 浮士德发现了古典美, 浮士德发现了古典美,与古典美的代表海 伦结合。但海伦认为“ 伦结合。但海伦认为“幸福与美不能长久结 离开了浮士德。浮士德对美的追求破灭。 合”,离开了浮士德。浮士德对美的追求破灭。 第五阶段:劳动生活 第五阶段:劳动生活——事业的悲剧 事业的悲剧 浮士德围海造田,改造自然。创造性的劳 浮士德围海造田,改造自然。 动生活,使他感到欢乐和满足。 动生活,使他感到欢乐和满足。
《少年维特之烦恼》 少年维特之烦恼》

外国文学史重点

外国文学史重点

外国文学史一、选择、填空1、布瓦洛的诗体理论著作《诗的艺术》,成为古典主义的法典2、世界四大诗人:莎士比亚、但丁、歌德、荷马3、俄国三大批评大师:车尔尼雪夫斯基、别林斯基、杜勃罗留波夫4、普希金是19实世纪俄国浪漫主义的杰出代表,也是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5、普希金短篇小说《驿站长》中的维林,小人物的开创者6、维吉尔写的三部主要作品《牧歌》《农事诗》和史诗《埃涅阿斯记》7、后期英雄史诗中最著名的有法国的《罗兰之歌》西班牙的《煕德之歌》德国的《尼伯龙根之歌》和俄罗斯的《伊戈尔远征记》8、莎士比亚的四大喜剧:《威尼斯商人》《仲夏夜之梦》《皆大欢喜》《第十二夜》四大悲剧:《哈姆莱特》《奥瑟罗》《李尔王》《麦克白》9、华兹华斯《丁登寺》10、海涅的理论著作是《论浪漫派》11、乔治·桑的代表作《魔沼》12、塞缪尔·理查生是英国感伤小说家的第一个代表。

代表作是书信体小说《帕梅拉》和《克拉丽莎》(理查生最成功的小说)。

二、名词解释1、柏拉图《理想国》内容(P11)2、亚里士多德《诗说》内容(P12)3、史诗(epic)本义为“话”或“歌”,尤指口耳相传的原始叙事诗,以重大历史事件为题材,形式庄严,篇幅宏大,富于神话和传奇色彩,以长篇叙事为特征,歌颂超凡英雄及业绩,是杂糅神话传说与历史史实的综合体。

例:巴比伦史诗《吉尔伽美什》、印度史诗《摩诃婆罗多》、《罗摩衍那》等。

4、流浪汉小说5、“大学才子派”英国文艺复兴时期的戏剧流派,他们是一批受过大学教育的剧作家,被称为“大学才子”。

代表剧作家有约翰·李利、托玛斯·基德、罗伯特·格林、克里斯托弗·马洛。

他们是莎士比亚的先驱剧作家,为莎士比亚的成就准备了条件。

他们从语言、风格、情节方面影响了莎士比亚。

大学才子中最有才气的剧作家是马洛(1564-1593)。

他的《浮士德博士的悲剧》(1589)根据中世纪的游方术士浮士德的传说改编,塑造为一个人文主义学者形象,影响了18世纪歌德创作《浮士德》。

世界文学名词解释

世界文学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1.阿喀琉斯的脚踵:比喻微小但致命的缺陷。

“阿喀琉斯的脚踵”体现了希腊人对自己民族精神的辩证认识和深沉思考。

古希腊重视生命对于个人的价值,但对由此引发的自由放任、漫无矩度的个人本位思想也忧心忡忡。

2.狂飙突进运动:18世纪70年代中期,德国资产阶级发动的第一次全德性质的文学运动。

主要精神是反对封建割据,提倡个性解放和创作自由,歌颂自然,强调天才和民族风格。

它对促进德国民族意识的觉醒起了积极作用。

主要人物有赫尔德尔、青年歌德和青年席勒。

3.三一律是古典主义戏剧的主要艺术法则,即一个剧本只能有一个情节线索、剧情只能发生在一个地点、时间不能超过二十四小时。

作为戏剧结构的一种形式,它可以使剧本结构更趋集中、严谨,但对剧本创作是一种严重束缚,18世纪以后逐渐被冲破。

4.巴洛克文学:流行于十七世纪欧洲的贵族文学,最早出现在意大利、西班牙。

内容上带有宗教神秘色彩,艺术上借鉴中古文学象征、寓意、梦幻手法,语言雕琢,风格华丽纤巧,表达了一种怀疑主义、悲观主义情绪。

主要作家有贡戈拉和卡尔德隆。

5.拜伦式英雄:1813-1816年间,拜伦创作了东方故事诗系列,中心人物都是叛逆者,具有愤世嫉俗的思想,为捍卫个人权利、追求个人自由、解放而与社会对抗,同时孤僻高傲、刚愎自用。

由于这些主人公身上有诗人本人生活遭遇和思想情绪的明显印记,所以被称为“拜伦式英雄”。

6.现实主义:是文学的基本创作方法之一,它侧重如实地反映社会生活,按照生活的本来样式精确细腻地加以描写,力求真实地再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

作为一种文学思潮和运动,现实主义自19世纪30年代以后就取代了浪漫主义,在欧洲文坛占据主导地位。

7.感伤主义文学:18世纪中后期英国出现的一个新的文学思潮和流派,得名于英国作家斯泰恩的游记《感伤旅行》。

感伤主义的特点是崇尚感情,把情感放在理性之上,重视个性和个人精神生活,描写自然风景,留恋宗法社会。

8.文艺复兴:十四至十七世纪初,欧洲新兴资产阶级打着恢复古代希腊罗马文化的旗号,在思想文化领域掀起的一场反封建、反教会的思想文化运动。

外国文学史名词解释

外国文学史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1、“奥林匹斯神系”古希腊神话中以宙斯为中心的神的家族,因居住于奥林匹斯山上而得名。

该神系的组织形式是一个大家庭,以家长为中心,大家同吃同住同议事,共同决定人类的命运和世界的进程。

主要有主神宙斯、神后赫拉、太阳神阿波罗等。

这些神的特点是与人同形同性,奥林匹斯神系反映的则是父系氏族社会到奴隶社会的情况。

2、城市文学又叫市民文学,是欧洲中世纪的一种文学形式。

是在民间文学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表现市民思想愿望的世俗文学。

内容上往往通过现实题材表现反封建、反教会主题,抨击封建阶级和僧侣阶层的贪婪、暴虐和愚蠢,表现市民的智慧和勇气。

艺术上采用讽刺手法;代表作有《列那狐传奇》等。

3、人文主义人文主义是文艺复兴时期欧洲资产阶级的思想体系,是资产阶级反封建、反教会的思想武器。

其思想核心是:以人性反对神性。

以此为核心,其基本内容是:一.以人性反对神性;二.以个性解放反对禁欲主义。

认为人有追求财富、荣誉和爱情、充分发挥个人才智的权利;三.以理性反对蒙昧主义。

四.拥护中央集权,反对封建割据。

人文主义反映了资产阶级的要求,体现了一个新时代的时代精神。

4、大学才子派大学才子派是文艺复兴时期在莎士比亚之前活跃在英国剧坛的一批受过大学教育的人文主义剧作家。

他们富有才华,并锐意创新,代表剧作家有约翰·李利、基德、罗伯特•格林和马洛等。

其中以马洛的成就最高,对莎士比亚的影响最大,代表作《浮士德博士的悲剧》等。

大学才子派不是一个统一的文学派别,但为英国戏剧的发展作出了贡献,为莎士比亚的创作铺平了道路。

5、流浪汉小说是16世纪中叶西班牙流行的一种独特小说形式。

它以描写中下层人民生活为中心,主人公多是无业游民,并往往采用第一人称,以自传的形式描写主人公的所见所闻,以人物流浪史的方式结构小说,广泛反映当时的社会现实。

流浪汉小说已初具近代小说的规模,对近代欧洲小说的发展特别是对长篇小说的人物描写和结构模式产生了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文学名词解释 (2)

文学名词解释 (2)

文学名词解释奥林帕斯神系:古希腊神话中以宙斯为中心的神的家族,因其住在奥林帕斯山上而得名。

奥林帕斯神系是按照原始社会后期父权制氏族的方式、以宙斯为首的主神组成的神系,最著名的有十二大神:众神之王宙斯也是司雷电之神,天后赫拉也是婚姻女神,海神波赛冬,冥王哈得斯,农业女神得墨忒耳,智慧女神雅典娜,爱与美之神阿佛洛狄忒,太阳神阿波罗,月神阿耳忒弥斯,战神阿瑞斯,火神和工匠神赫淮斯特斯,众神使者赫尔墨斯。

有关于奥林帕斯神系的神话是古希腊神话中内容最丰富、流传最广泛、影响最深远的神话。

荷马史诗:又称“英雄史诗”,是古希腊文学辉煌的代表,被看作是欧洲叙事诗的典范。

相传是由一个名叫荷马的游吟诗人所作,故称荷马史诗,包括《伊利昂纪》和《奥德修纪》两部,各为24卷。

它们都是以特洛亚战争为题材,记载了古希腊先民在与异民族和大自然的斗争中所创造的英雄业绩。

其中《伊利昂纪》叙述了古希腊人征服特洛伊人的经过,描写阿喀琉斯的愤怒及战争最后51天内发生的事件。

《奥德修纪》描写参加特洛伊战争的希腊英雄奥德修斯在班师途中迷失道路、辗转漂流了10年重返故乡的经过及其沿途所见所闻。

荷马史诗通过塑造一系列个性鲜明、英勇善战、拥有无穷力量和智慧的英雄人物,歌颂了希腊全民族的光荣史迹和勇敢、正义、无私、勤劳的品质,讴歌克服一切困难的乐观主义精神,肯定人与生活的价值。

荷马史诗语言质朴,比喻奇特,情节生动,形象鲜明,结构巧妙,是世界文学中的经典作品,远古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其影响深深渗透到希腊社会生活的一切领域,对后来的世界文学产生了巨大的、深远的影响。

摹仿说:古希腊传统的文艺学说。

首先提出这一观点的是当时的哲学家德谟克利特。

亚里斯多德在《诗学》中继承并发展了这一观点,认为文艺起源于对自然和社会人生的摹仿;现实是真实的,因此作为现实之摹本的文艺也是真实的,强调了文艺与现实不可分离的关系。

摹仿说是古代世界中最重要的艺术理论,奠定了西方文艺思想史上现实主义传统的基础。

《外国文学2》练习题库参考答案

《外国文学2》练习题库参考答案

《外国文学2》练习测试题库一、填空1、英国第一部现实主义小说是。

2、诗人是英国感伤主义诗歌和浪漫主义诗歌的桥梁。

3、是法国第一个启蒙作家,他的小说是法国第一部获得广泛影响的启蒙文学作品。

4、《拉奥孔》是德国戏剧作家文学理论家的一部重要的美学著作。

5、被称为“美国文学之父”的作家是。

6、是济慈最著名的颂诗,体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追求。

7、新英格兰超验主义运动的基地是,是新英格兰超验主义运动的原动力,是美国文化独立的旗手。

8、伏尔泰的文艺观主要体现在他的理论著作中。

9、“星期五”是小说中的人物形象。

10、卢梭的小说是直接模仿英国作家的小说《克拉丽莎·哈洛》写成的。

11、使拜伦成为“诗坛的拿破仑”的作品是。

12、被称为“众心之心”的诗人是。

13、雨果世界观和创作的主导思想是。

14、普希金的小说取材于普加乔夫起义。

15、狄德罗的小说代表作是。

16、卢梭著名的自传体小说是。

17、歌德的诗剧代表了启蒙主义文学的最高成就。

18、“如果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是诗人的诗句。

19、《草叶集》是美国诗人的代表作。

20、写出下列作品的作者:《解放了的普罗米修斯》、《茶花女》、《西里西亚的纺织工人》、《三个火枪手》、《白鲸》。

21、菲尔丁的小说代表了18实际英国现实主义小说的最高成就。

22、哥特式小说的代表作家是,他的代表作是。

23、斯塔尔夫人的两部理论著作和为法国浪漫主义奠定了理论基础。

24、“我的心摧毁了,武器没有摧毁,我倒下了,并没有失败。

”这是德国诗人的诗句,也可以被视为诗人一生的写照。

25、列出下列作品的作者:《四季》组诗、《威克菲尔德的牧师》、《天真汉》、《亲和力》、《教长的黑棉纱》。

26、18世纪法国文坛上享有“史诗诗人”的作家是,他的哲理小说的代表作是。

27、浮土德与古希腊美女的结合,象征着现代文化对古典“美”的追求。

他们婚后生下的儿子是,歌德通过他悼念英国浪漫主义诗人。

28、抒情歌谣集是由英国诗人和合著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