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氏法和LENA血沉仪法血沉测定在血液流变学中的比较
血沉测定操作方法有哪些

血沉测定操作方法有哪些
血沉测定是一种简单、常用的临床检查方法,可作为测定机体炎症反应的指标之一。
以下是血沉测定的几种操作方法:
1. 自动测定法:利用自动血沉计进行测定,先将适量的抗凝剂加入采血管中,然后将采血管安放于自动血沉计上进行测定,得出血沉值。
2. Westergren法:此法较为常用,将抗凝后的血液与抗凝剂混合,然后将混合液倒入直径2.55mm,长30cm的Westergren管中,测量1小时后管内沉积的红细胞柱的高度,按标准计算血沉值。
3. Wintrobe法:将抗凝后的血液填入长10cm的Wintrobe管中,独立静置1小时,然后在红细胞和血浆交界处处取1毫升液体,丢弃后取下1cm沉淀管,标注0刻度,静置2小时,测定沉淀高度,计算血沉速度。
以上三种方法是目前常见的血沉测定操作方法。
血细胞分析仪法和温氏法测定红细胞比容的比较

血细胞分析仪法和温氏法测定红细胞比容的比较闫国庆;沈爱蓉;李宏伟;王桂祥【期刊名称】《实验与检验医学》【年(卷),期】2013(031)002【总页数】2页(P193-194)【关键词】红细胞压积;血细胞分析仪;温氏法【作者】闫国庆;沈爱蓉;李宏伟;王桂祥【作者单位】北京市顺义区空港医院,北京101318;北京市顺义区空港医院,北京101318;北京市延庆县永宁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北京102104;北京市顺义区空港医院,北京101318【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446.11+1红细胞比容(HCT)是血液中红细胞所占全血体积的百分比,是计算血液指数中的平均红细胞体积(MCV)和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不可缺少的数值,也是临床医生计算血容量的核心数据之一[1-4]。
所以在临床上血细胞比容对贫血的诊断分类、脱水患者的补液、大出血中的输血、患者的用药、愈后判断和血液黏度等多方面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随着我国医学事业的迅猛发展,测定红细胞比容的温氏法(Wintrobe)在临床检验中,逐渐被操作简单便捷的仪器测定法所取代。
由于两种方法的原理不同,通过统计学计算,测定结果存在差异。
本文作者分别使用上述两种实验方法测定健康人群和贫血患者的红细胞比容,对上述问题进行探讨。
1.1 临床资料在2012年5月至10月,我地区村民健康体检中,选择20岁至50岁无疾患的健康体检者60例和同期门诊住院的贫血患者(血红蛋白小于110g/L)30例,作为本文的实验对象。
1.2 仪器与试剂日本SYSMEX XS-800i全自动血液分析仪及相配套的试剂。
温氏红细胞比容管、细长毛细滴管,白杨医用低速离心机。
1.3 红细胞压积测定方法清晨空腹抽取静脉血2ml与EDTA-K20.2ml混匀。
仪器法使用SYSMEX XS-800i全自动血液分析仪,所用试剂均为执信医疗北京公司的配套产品,指控品为4oC Plus,按照仪器与试剂说明书规范操作,每份样品重复测3次取平均值。
医学检验—临检基础(五)

医学检验—临检基础(五)一、血细胞比容测定1.血红细胞比容HCT:在一定条件下,经离心沉淀压紧的红细胞在全血样本中所占的比例。
2.测定方法:温氏法、微量法、血液分析仪法Hct=MCVXRBC。
参考值:温氏法:男性0.40-0.50:女性0.37-0.48。
3.增高见于各种原因所致血液浓缩,如大量呕吐、大手术后、腹泻、失血、大面积烧伤、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继发性红细胞增多症等。
4.减低见于各种贫血。
但不同类型的贫血,Hct减少程度与RBC计数值不完全一致。
5.Hct是临床输血、输液的观察指标温氏法:EDTA-K2或肝素抗凝静脉血2ml,加入温氏管中,水平离心机以2264g,离心30min,离心后血液分成5层,自上而下分别为血浆层、血小板层、白细胞和有核红细胞层、还原红细胞层(紫黑红色)、氧合红细胞层(鲜红色)二、红细胞平均指数1.MCV 红细胞平均体积MCV =HCT÷RBCx1015;单位:飞升fl,1fl=10-15LMCH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MCH=Hb÷RBCx1012;单位:皮克pg,1pg=10-12gMCHC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 =Hb÷HCT;单位g/L2.参考范围平均红细胞体积MCV:80-100fl,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量MCH:26-34pg,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320-360g/L3.贫血的红细胞形态学分类三、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1.RDW,反映样本中红细胞体积大小异质性程度。
参考值RDW%<14.5%2.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RDW)可作为缺铁性贫血(IDA)筛选诊断和疗效观察的指标:RDW增大对IDA的诊断灵敏度达95%以上,特异性不强,为IDA的筛选诊断指标。
当铁剂治疗有效时,RDW开始增大,随后逐降至正常3鉴别缺铁性贫血和β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β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为小细胞均一性贫血,RDW正常RDW增大,基底增大,细胞变小:左移4.红细胞直方图的应用缺铁性贫血:小细胞低色素不均一性贫血直方图:左移、基底增宽轻型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小细胞低色素均一性贫血直方图:左移、基底宽度不变。
两种血沉仪测定结果之间的差别分析

3 讨论
血沉率指在规定条件下 , 离体抗凝全 血中的红细胞 自然 下 沉的速率 , 是临床上 的一种常规检测 , 也是一种非特异性检测 ,
即血沉率的检测并不 能作 为一种疾病的诊断依据 , 血沉 率正常
不一定没有 病。但是 我们 并不能认 为血沉率的检查没有意义 , 其可以帮助临床 了解 疾病 和观察疾病的发展变化 , 对疾 病的诊 断具有重要 价值 , 因此血沉率检测 已经作 为一 种辅 助疾 病诊断 的指标广泛应用 于临床 。 血沉率 的检测虽 然对诊 断疾病 缺乏特 异性,但 可作为 炎 症、 组织损伤及坏死 、 恶性 肿瘤等疾病的观察指标 , 对鉴别功能 性疾病和器质性疾病具有重 要的参考价值 , 是临床上感 染性疾 病与血管性 疾病 等的发生 、 发展 、 以及临床诊 断的重要依据 。 血 沉异常表现 为增快和减慢 , 但血沉 增快更具有 临床意 义 , 血 沉 增快 常见 于各种炎 症性疾病 、 恶性 肿瘤 、 组 织损 伤及坏 死 、 各 种疾病导致 的血 浆球蛋 白相对或绝对增高等。 如急性细菌性炎 症时 , 炎症发生 2 d - 3 d 后 即可见血沉增快 ; 风 湿、 结核病 时, 因 纤维蛋 白原及 免疫球蛋 白增 加 , 血 沉也会 明显增快 ; 恶性 肿瘤 时血沉也会 增快 , 这可能与肿瘤 细胞分 泌糖 蛋 白、 肿瘤 组织坏 死等 因素有关。 血沉减慢 的临床意义较小 , 严重贫血 、 球形红 细 胞增多时血沉可减慢【 3 J 。 魏 氏法为 国内规 范方法, 国际血液学标准化 委员会也推荐 魏 氏法作 为血沉测 定的标准方法 。但 在实际操作 中, 由于魏 氏 法是手工检测 , 因此容易受到各 种因素影响 , 条 件不好把握 , 而
说, 凡体 内有感染 或组 织坏死 , 或疾病 向不 良性进展 , 血沉都会 加快 。血沉测定不是某一种疾病 的特异性诊断 指标 , 但却可 以
血流变学检查中红细胞压积测定的方法学比较

血流变学检查中红细胞压积测定的方法学比较发表时间:2017-05-27T15:12:45.870Z 来源:《心理医生》2017年6期作者:马建伟[导读] 比较血流变学检查中三种测定红细胞压积方法的结果差异。
(临汾市第四人民医院检验科山西临汾 041000)【摘要】目的:比较血流变学检查中三种测定红细胞压积方法的结果差异。
方法:采集我院门诊患者共230例血流变学标本,分别用肝素钠、枸橼酸钠抗凝同一份血液样本,肝素钠抗凝血用温氏法(A组)及Sysmex XT-1800i型血细胞分析仪(B组)测定红细胞压积(HCT),枸橼酸钠抗凝血用普利生XC-40全自动血沉压积仪(C组)测定红细胞压积(HCT),所测结果做配对t检验分析。
结果:肝素钠抗凝的血细胞分析仪法(B组)、枸橼酸钠抗凝的全自动血沉压积仪法(C组)与肝素钠抗凝的温氏法(A组)所测得的红细胞压积(HCT)的结果差异无统计学差异(P>0.05)。
结论:血流变学检查中,肝素钠抗凝血在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上测定的红细胞压积(HCT)结果及枸橼酸钠抗凝血在全自动血沉压积仪上测定的红细胞压积(HCT)结果可以替代经典的温氏法红细胞压积(HCT)结果。
其中肝素钠抗凝标本在血细胞分析仪上测定的红细胞压积(HCT)结果因其快速准确、重复性好及干扰因素少,可作为血流变学检查中红细胞压积(HCT)测定的首选方法。
【关键词】红细胞压积;抗凝剂;血细胞分析仪;全自动血沉压积仪;温氏法【中图分类号】R446.1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7)06-0285-02 人体血液的正常流动对于血液顺利到达全身各处器官组织,进行正常的营养供应十分关键,而影响血液流动的因素中血液的黏度是主要原因之一[1]。
血流变学检查可以在体外动态测定血液在不同切变率下的黏度值,对临床多种疾病,尤其是高血压、心脑血管等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有着重要的指导和参考意义。
魏氏法与自动血沉仪两种血沉测定方法的评价

魏氏法与自动血沉仪两种血沉测定方法的评价血沉(ESR)是红细胞沉降率的简称,指在规定条件下,离体抗凝全血中的红细胞自然下沉的速率。
ESR是传统且应用较广的指标,用于诊断疾病虽然缺乏特异性,但操作简便且具有动态观察病情疗效的实用价值。
国际血液标准化委员会(ICSH)推荐的血沉测定方法为魏氏法。
随着自动化血沉仪的问世,出现了可在恒温条件下动态检测甚至快速检测血沉测定方法。
我们采用EHK-40红细胞沉降压积仪分别按照1h标准检测法、18min快速检测法与传统的魏氏法对150标本进行了对比分析报告如下。
1 材料和方法1.1仪器与材料魏氏血沉架及血沉管、EHK-40红细胞沉降压积仪及配套血沉测定管。
1.2方法从150例患者采清晨空腹血1.6ml分别注入3支各有0.4ml枸橼酸钠抗凝液的试管内,混匀并作A、B、C标记。
A组按魏氏法测定记录ESR结果。
B组按EHK-40仪1h标准法测定记录血沉结果及红细胞最大沉降速度(Vm),Vm所对应的终末时间(Tm)。
C组按EHK-40仪18min快速法测定,记录ESR结果及Vm、Tm。
1.3动态血沉仪报告参数 Vm指每2min内红细胞最大沉降速度,Tm指Vm所对应的终末时间,H(t)曲线指以每2min测得的血沉降数为横坐标,时间(t)为纵坐标绘制出的曲线。
1.4统计学分析检测结果以(x-±S)表示,A、B、C3组间ESR结果的两两比较采用F检验,B、C两组间Vm结果比较用配对t检验,P‹0.05有显著性差异。
2 结果3组ESR结果分别为A组30.8±22.1,B组32.4±26.2,C组27.6±20.5,A组与B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F=1.6,P>0.05),A组与C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F=3.2,0.05›P>0.01),B组与C组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F=4.8,P<0.01)。
150例标本中有94例(62.7%)ESR结果EHK-40仪标准法(46.3±2 9.2)›魏氏法(44.6±28.9)›EHK-40仪快速法(38.0±25.7),41例(2 7.3%)快速法(12.2±5.4)›标准法(10.4±5.1)›魏氏法(9.6±4.9),6例(4%)标准法(19.0±7.8)›快速法(18.1±1.9)›魏氏法(17.7±7.8),另有9例(6%)三组ESR结果近似。
血流变中血沉测定方法的比较与探讨

血流变中血沉测定方法的比较与探讨血沉(ESR)测定,国际血液学标准化委员会(ICSH)推荐的方法是魏氏法。
血流变分析仪目前为了方便检测血流中的血沉常采用温氏法或动态血沉仪法,但均采用魏氏法正常参考值。
其结果经常与临床表现不符,对疾病的诊断不能提供及时正确的参考。
现将我室动态血沉仪法和温氏法结果做一比较,旨在说明两者的差异,阐明原因,以资探讨.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我院门诊患者200例,男100例,女100例,平均年龄45岁。
1.2 仪器与方法1.2.1 动态血沉仪法患者于早晨取空腹静脉血2 ml置于109 mmol/L枸橼酸钠溶液0.5 ml、2 ml真空血沉专用抗凝管,颠倒充分混匀。
然后将混匀的抗凝血倒入自动血沉仪专用血沉检测试管,放入仪器测试孔测试,30 min自动读取扫描结果。
自动动态血沉/压积测试仪:赛科希德生产,型号:SD-100。
1.2.2 温氏法患者于早晨同时取空腹静脉血2 ml置于:肝素锂固态4 ml真空抗凝管(沧州永康医药用品公司生产),颠倒充分混匀。
用细长毛细滴管吸取抗凝血,插入温氏管底部然后将血液徐徐加至10 cm刻度处,切勿产生气泡。
室温严格垂自放置1 h后,读出血浆凹液面底部至沉降红细胞柱部之间的距离数(mm),即为血沉结果。
同时取枸橼酸钠抗凝血(109 mmol/L枸橼酸钠溶液0.5 ml、2 ml真空血沉专用抗凝管(沧州永康医药用品公司生产),颠倒充分混匀,加入温氏管(同温氏法)。
1.2.3 血流变学测定采用赛科希德生产,型号SA-6000全自动血流变检测仪。
患者于早晨同时取空腹静脉血2 ml置于肝素锂固态4 ml真空抗凝管(沧州永康医药用品公司生产),颠倒充分混匀做全血粘度测定。
1.3 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0.0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检测数据用x-±s表示,均值比较采用t检验。
相关性分析采用直线相关分析。
2 结果见表1。
由表1可见:动态血沉仪法和温氏法(肝素锂抗凝血)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动态血沉仪法和温氏法(枸橼酸钠抗凝血)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01)。
两种血沉测定方法的比对分析

两种血沉测定方法的比对分析两种血沉测定方法的比对分析● 严家来1,梅振海2【摘要】目的:了解魏氏法和自动血沉仪法测定血沉比对的符合情况。
方法:在2015年4月16日至11月9日血沉测定中,随机选择1~40 mm/h 40例,41~80 mm/h 40例,81~156mm/h 40例,共120例,先进行自动血沉仪法测定后,立即再进行魏氏法测定。
结果:两种方法血沉测定直线回归方程:1~40 mm/h 为y=1.173,x-0.86,r=0.9946;41~80 mm/h为y=1.157,x-2.00,r=0.9935;81~156 mm/h为y=1.293,x-14.11,r=0.9946。
在1~30 mm/h两方法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大于30 mm/h两方法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自动血沉仪测定法和魏氏法总体相关性较好,但是两种方法的差异随着血沉的增高越来越大,在自动血沉仪法完全代替魏氏法后,需要及时向临床医生及患者作出解释,以免引起医患纠纷。
【期刊名称】新余学院学报【年(卷),期】2017(022)001【总页数】3【关键词】血沉测定;魏氏法;自动血沉仪法;比对分析红细胞沉降率(erythrocyte sedimentation rate,ESR)简称血沉,是传统且应用较广的指标,虽然缺乏特异性,但操作简便,具有动态观察病情疗效的实用价值[1]。
血沉测定迄今为止仍未建立决定性方法,ICSH、CLSI以及WHO均有血沉检测的标准化文件,ICSH(1993)方法及CLSI(2000)方法均以魏氏法(Westergren method)为基础,建立了新的血沉检验参考方法和常规使用的选择方法(常规工作方法),分别制定了新的操作规程。
魏氏法作为传统方法也是国内规范方法。
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血沉测定已逐渐被全自动血沉仪(automatic ESR analyzer method)所取代。
2015年4月实验室引进了LBY-XC20B全自动血沉仪,为了解其各项性能,将其与以前的魏氏法进行比对试验,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键词】红细胞沉降率;血液流变学;方法
[摘要]目的探讨血沉测定的不同方法在血液流变学中的可行性。
方法对100例空腹血液标本同时用温氏法和lena血沉仪法进行血沉测定,并进行血流变测定。
结果血沉温氏法测定值普遍大于lena血沉仪法测定值。
结论 lena血沉仪法测定血沉准确、省时。
[关键词]红细胞沉降率;血液流变学;方法
在血液流变学的检测中,血沉测定是一项重要项目,由于各地医院检验科、实验室的条件各不相同,测定方法也各不相同,因此选择正确的测定方法是非常重要的。
1 材料与方法
1.1 检验对象血液标本采自我院内科病房从2006年5月~2006年7月患不同性质疾病的患者100例。
年龄29~87岁,平均66岁,其中男52例,女48例。
1.2 标本来源清晨空腹静脉血:5 ml肝素抗凝,1.6 ml枸橼酸钠抗凝。
1.3 方法清晨空腹采血,肝素抗凝5 ml,用于sa-6000自动血液黏度测试仪测定全血黏度、温氏法测定红细胞沉降率;枸橼酸钠(4∶1)抗凝血2 ml,用lena血沉仪测定红细胞沉降率,4 h内测定完毕。
2 结果
2.1 lena血沉仪法与温氏法测定血沉结果见表1。
表1 lena血沉仪法与温氏法测定血沉结果 lena血沉仪法
2.2 血流变测定结果正常62例,轻度减低18例,轻度减低并红细胞聚集2例,轻度增高6例,轻度增高并红细胞聚集4例,中度增高2例,中度增高并红细胞聚集1例,高黏血症倾向1例,红细胞聚集倾向4例。
在有红细胞聚集和红细胞聚集倾向的11例样本中,用lena法的血沉结果,则有3例为正常。
2.3 其他其中有5例lena血沉仪法的结果大于温氏法。
温氏法结果在54~78 mm/h,而lena 法的结果都大于125 mm/h。
3 讨论
血沉测定结果:测定值温氏法普遍大于lena血沉仪法。
究其原因,主要是两种方法所使用的抗凝剂不同以及抗凝剂和血液的比例不同。
另一个原因可能是lena法中红细胞是在一个近似真空的血沉管中自然沉降。
而温氏法中温氏管上方是开放的,红细胞在沉降过程中受大气压等因素影响较大,这可能也是温氏法结果普遍升高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