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渗透汽化

合集下载

渗透汽化_精品文档

渗透汽化_精品文档

渗透汽化概述渗透汽化是一种将液体转化为气体的过程。

在物理学中,渗透汽化是液体通过半透膜向气相传导的现象。

在化学工程中,渗透汽化是一项用于分离混合物成分的操作。

本文将介绍渗透汽化的原理、应用领域和常见工艺。

原理渗透汽化的原理基于膜的渗透性能。

膜通常由聚合物或陶瓷材料制成,具有特定的孔隙结构和选择性。

当液体通过膜时,分子会依靠其大小和亲疏水性被膜孔隙所选择性地渗透。

相对较小的分子能够通过膜孔隙,而较大的分子则被阻拦。

渗透汽化的过程可以分为两个阶段:吸附和解吸。

首先,液体通过膜孔隙吸附到膜表面上。

然后,在施加适当的温度和压力条件下,液体分子会解吸并转化为气体。

应用领域渗透汽化已在许多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脱盐脱盐是渗透汽化的一个主要应用领域。

海水淡化是解决淡水短缺问题的关键技术之一。

通过将海水通过渗透汽化膜进行处理,可以去除其中的盐分和杂质,得到可用于农业灌溉、工业生产和居民生活的淡水。

废水处理渗透汽化也可以用于废水处理。

通过将废水通过渗透汽化膜进行处理,可以分离出其中的有机物、溶解性固体和重金属离子等污染物。

这种方法不仅能够减少水污染物的排放,还能够回收其中的可再利用资源,如有机物和水。

药物和酒精浓缩渗透汽化还可以用于药物和酒精的浓缩。

通过选择性渗透汽化,可以将溶液中的溶剂分离出来,使药物或酒精的浓度升高。

这种方法比传统的浓缩方法更加节能、环保。

气体分离除了液体分离外,渗透汽化还可以应用于气体的分离。

通过选择性渗透汽化膜,可以将混合气体中的特定成分分离出来。

这种方法在石油化工、天然气处理和空气分离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

常见工艺渗透汽化的工艺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前处理:液体进料通常需要经过预处理,去除其中的杂质和固体颗粒,以防堵塞膜的孔隙结构。

2.进料供应:液体需要以适当的速度和压力供应到渗透汽化设备中。

3.温度和压力控制:通过控制进料液体的温度和压力,使液体分子能够在膜孔隙中吸附和解吸。

4.液体和气体分离:通过将液体和气体分离,可以得到纯净的气体产品。

10第九章 渗透汽化

10第九章 渗透汽化

本章习题
• 渗透汽化过程的特点 • 渗透汽化的基本原理,它根据什么特性来分离化 合物? • 渗透汽化的应用领域
第九章 渗透汽化
第一节
概述
• 渗透汽化(Pervaporation, PV或PVAP )是一有相 变的膜渗透过程。原液为液体混合物,透过 侧为蒸气。 • 适用于常规蒸馏难以分离的体系。如近沸、 恒沸混合物的分离。
一、渗透汽化的发展概况
• 1917年, Kober第一个介绍渗透汽化现象(水通过火棉 胶) • 20世纪50年代学术研究,60年代渗透汽化膜、组件和 装置申请了专利 • 20世纪80年代,德国GFT公司首先建立了乙醇脱水制 高纯酒精的渗透汽化工业装置。到90年代初已有140多 套渗透汽化装置投入应用(异丙醇、丙酮、乙二醇、 四氢呋喃、乙酸等脱水) • 1988年,GFT在法国建成了日产150 m3无水乙醇(浓度 >99.5%)的渗汽化装置,这是目前世界上规模最大的 渗透汽化装置
• 渗透通量J 单位时间内透过单位膜面积的组分的量 • 分离因子
膜性能要求:渗透通量大、选择性好 分离指数PSI=Jα
测 定 渗 透 速 率 和 分 离 因 子 的 装 置
三、渗透汽化过程传递机理
1.溶解-扩散模型 被分离物在膜表面上有选择性地被吸附并被溶解 以扩散形式在膜内渗透 在膜的另一侧变成气相脱附而与膜分离开 膜的选择性和渗透速率受组分在聚合物膜中的溶解度 和扩散速率影响 扩散速率与组分的大小、形状、化学性质有很大关系
五、渗透汽化膜的制备
• 已工业应用的渗透汽化膜大多为采用溶液浇铸法制备 的复合膜
第四节
膜组件及过程设计
一、渗透汽化膜组件有板框式、管式、卷式和中空纤 维式
二、膜组件结构特点

渗透汽化论文(渗透汽化膜分离技术的进展及应用)

渗透汽化论文(渗透汽化膜分离技术的进展及应用)

渗透汽化膜分离技术的进展及应用摘要: 综述了渗透汽化膜传递理论研究的现状, 分析了各种模型的特点, 并就渗透汽化膜传递理论的研究方向提出了建议。

叙述了渗透汽化过程的新进展,并着重介绍了它在石化中的四方面应用,即(1) 有机溶剂及混合溶剂的脱水;(2) 废水处理及溶剂回收;(3) 有机混合物的分离;(4) 化学反应过程中溶剂的脱水。

关键词:渗透汽化;传递理论;模型;膜组件;脱水膜前言渗透汽化(Pervaporation, 简称PV ) 是用于液体混合物分离的一种新型膜技术。

自80年代以来, 渗透汽化技术得到了很大的发展, 目前世界范围内有100 多套工业装置。

然而, 渗透汽化膜分离的机理由于涉及到渗透物和膜的结构和性质, 渗透物组分之间、渗透物与膜之间复杂的相互作用, 涉及到化学、化工、材料、非晶态物理、统计学等学科的交叉, 研究工作的难度较大, 认识也不够深入。

也提出了几种描述渗透汽化膜传递机理的模型, 其中主要有溶解扩散膜型和孔流模型[1]。

膜技术作为一种高新技术,近30 多年来获得了极为迅速的发展,已在石油化工、海运、冶金、电子、轻工、纺织、食品、医疗卫生、生化制药、环保、航天等领域内广泛应用,形成了独立的新兴技术产业。

据专家断言:“今后,谁掌握了膜技术,谁就掌握了石油化工技术的未来”。

1 渗透汽化过程传递机理1.1溶解扩散模型溶解扩散模型认为PV 传质过程分为三步: 渗透物小分子在进料侧膜面溶解(吸附) ; 在活度梯度的作用下扩散过膜; 在透过侧膜面解吸(汽化)。

在PV 的典型操作条件下, 第三步速度很快, 对整个传质过程影响不大。

而第一步的溶解过程和第二步的扩散过程不仅取决于高聚物膜的性质和状态, 还和渗透物分子的性质、渗透物分子之间及渗透物分子和高聚物材料之间的相互作用密切相关。

因而溶解扩散模型最终归结到对第一步和第二步, 即渗透物小分子在膜中的溶解过程和扩散过程的描述。

一般研究者都认为PV 过程的溶解过程达到了平衡[2]。

渗透气化技术

渗透气化技术

易地排出系统,膜后侧气体的流动阻力尽量小。
2.要求真空度高,对系统的密封材料要求较高 3.组件设计上可以不考虑料液流速的变化。
渗透汽化的装置
1.板框式组件
目前应用最为广 泛的渗透汽化膜 组件。
渗透汽化的装置
2.螺旋卷式膜组件
渗透汽化的装置
3.中空纤维式膜组 件
尽管已经广泛地用于
反渗透和气体分离等 膜过程中,但其在渗 透汽化过程的应用还 不普遍。
渗透汽化的装置
4.管式膜组件
应用
1.无水乙醇和燃 料乙醇的生产 恒沸物的分离是 渗透气化最能发 挥优势的领域。 其中无水乙醇的 生产时渗透汽化 脱水的典型
应用
2.异丙醇脱水
异丙醇是常用的有机溶剂和原料。目前,异丙醇脱水时除乙 醇脱水外,渗透渗透汽化过程主要的应用。
应用
3.苯中微 量水的脱 除 苯是重要 的化工原 料,在其 应用过程 中,许多 情况下需 将苯中的 微量水脱 至 0.005% 以下。
醇、醚混合物的分 离主要是甲醇/甲 基叔丁基醚和乙醇 /乙基叔丁基醚的 分离。
6.过程简单,操作方便
渗透汽化的操作模式
渗透汽化的推动力是组分在膜两侧的蒸汽分压差,分压差越 大,推动力越大,传质分离所需的膜面积就越小。一般采取 加热料液的方法来提高组分在膜上游侧的蒸汽分压,由于液 体压力变化对蒸汽压的影响不太敏感,料液侧通常采用常压
操作方式。可以采取以下几种方法来降低组分在膜下游侧的
渗透气化的特点
渗透汽化过程中最突出的优点是: 1.能够以较低的能耗实现蒸馏、萃取和吸收等传统分离方法难以 实现的分离任务。 2.高效,选择合适的膜,单级就能达到很高的分离度。 3.不引入其他溶剂,产品不会受到二次污染。

渗透汽化实验课件

渗透汽化实验课件
A)温度影响 (Effect of operating temperature) 温度升高,通量增加,选择性系数影响不大 B)进料组分影响 (Effect of the feed composition) 渗透组分含量越高,通量越大,选择性下降 C)渗透侧压力影响( Effect of the permeate pressure ) D)流量的影响 ( Effect of the feed flow)
9
3、反渗透
本章着重讨论渗透汽化(PV)的一些参数及其
操作情况。
10
二、渗透汽化
1、渗透汽化的分离原理:溶质与膜的亲和 作用,与某一物质的极性相关 ➢具体工作原理:利用膜对液体混合物中 各组分的溶解性不同,及各组分在膜中的 扩散速度不同从而得以达到分离目的。 ➢优点: 高选择性,低消耗,为物理分离机制,操作灵活,
不需要额外的添加剂以及易于放大,无污染。
11
2、分类 2.1 真空渗透汽化 膜透过侧用真空泵抽真空,以造成膜两侧组
分的分压差,该法简单,传质推动力大。
2.2 热渗透汽化
通过料液侧加热或透过侧冷凝的方法,形成 膜两侧组分的蒸汽压差。
2.3 不凝性载气吹扫渗透汽化
用不凝性载气吹扫膜的透过侧,带走渗透组 分,吹扫气冷凝回收透过组分,载气循环 使用,若不需要回收透过组分,载气可直 接放空。
液膜技术、气体渗透、渗透蒸发
6
膜分离发展过程和趋势


活 化
闸 膜
应 器




控析

气 体
释 放
渗 透
分 离

双化

膜 液

反 超 微透 渗 滤 滤析 透

渗透汽化膜分离法脱除汽油中有机硫化物的应用

渗透汽化膜分离法脱除汽油中有机硫化物的应用

渗透汽化膜分离法在脱除汽油中有机硫化物的应用王雪1013207077 化学工艺13级博渗透汽化技术又称渗透蒸发(Pervaporation,简称PV)技术作为一项新兴膜分离技术,以其高效、经济、安全、清洁等优点,在石油化工、医药、食品、环保等领域广泛应用,成为目前膜分离研究领域的热点之一。

该技术用于液体混合物的分离,其突出的优点是能够以低的能耗实现蒸馏、萃取、吸附等传统方法难于完成的分离任务。

它特别适用于蒸馏法难以分离或不能分离的近沸点、恒沸点混合物及同分异构体的分离;对有机溶剂及混合溶剂中微量水的脱除及废水中少量有机污染物的分离具有明显的技术和经济优势。

一、基本原理渗透汽化是利用膜对液体混合物中各组分的溶解扩散性能的不同,实现组分分离的一种膜过程,见图1(a)。

在渗透汽化过程中,料液侧(膜上游侧)通过加热提高待分离组分的分压,膜下游侧通常与真空泵相连,维持很低的组分分压,在膜两侧组分分压差的推动下,各组分选择性地通过膜表面进行扩散,并在膜下游侧汽化,最后通过冷凝的方式移出1。

有机溶剂脱水渗透汽化分离的原理见图1(b)。

图1(a)Schematic diagram of pervaporation process2图1 (b)有机溶剂脱水渗透汽化分离的原理二、渗透汽化膜1.有机膜渗透汽化的主要作用元件是渗透汽化膜,膜的性能对渗透汽化过程有决定性的影响。

渗透汽化膜按照功能可分为亲水膜、亲有机物膜和有机物分离膜3种。

亲水膜又称为优先透水膜,其活性分离层又含有一定亲水性基团的高分子材料制成,具有一定的亲水性。

目前应用最广泛的亲水性商品膜是GFT膜,其分离层是聚乙烯醇。

在全球商业化的渗透汽化装置中,约90%的GFT膜都是由德国预案GFT公司及其相关单位开发的。

目前已有相关学者开始研究亲水性膜在火箭燃料肼、不对称二甲肼和甲肼脱水过程中的应用3456。

亲有机物膜又称优先透有机物膜,通常由低极性、地比表面积和溶解度参数小的聚合物(如聚乙烯、聚丙烯、有机硅聚合物、含氟聚合物、纤维素衍生物和聚苯醚等材料)制成。

渗透汽化和汽体渗透膜技术应用及其浮浅思考

渗透汽化和汽体渗透膜技术应用及其浮浅思考

渗透汽化和汽体渗透膜技术应用及其浮浅思

渗透汽化和汽体渗透膜技术是一种新型的分离技术,它可应用于
各种环保、水处理、化工等领域。

其基本原理是通过半透膜,将两种
含有浓差差异的物质分离开来。

渗透汽化技术主要应用于海水淡化、
废水处理、纯水生产等方面,而汽体渗透膜技术则主要应用于气体分离,如二氧化碳、氢气等的分离。

通过渗透汽化技术,可以将海水中的盐分和杂质去除,从而得到
纯净的淡水。

此外,该技术还可用于集中生产工业废水,减少对环境
的污染。

通过汽体渗透膜技术,可以有效地分离出所需的纯净气体,
广泛应用于石油化工、天然气加工和制氢等领域。

然而,渗透汽化和汽体渗透膜技术仍有其局限性。

技术成本高,
难以普及应用,同时膜材质的选择也需要更多的研究。

此外,技术在
使用中也需要频繁进行维护和更换。

总之,渗透汽化和汽体渗透膜技术是一种非常有前景的分离技术,对环保、能源等领域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但此技术仍然存在一些
不足之处,需要不断的研究和改进,以提高技术的稳定性和成本效益。

渗透汽化——生物分离工程

渗透汽化——生物分离工程
1. 有机溶剂脱水
• PV过程研究最多,产业化最早,应用最普遍,技术最成熟的
领域。
无水乙醇的生产 异丙醇的脱水浓缩 苯中微量水的脱除 碳六溶剂中微量水的脱除 …… • 一般采用亲水性的聚乙烯醇(PVA)为分离层,聚丙烯腈(PAN)多
孔膜为支撑层的PVA/PAN复合膜。
常见渗透汽化膜及应用
渗透汽化的应用
• b.热渗透汽化
通过加热进料液和冷凝的方法形成膜 两侧组分的蒸汽压差。
• c.载气吹扫渗透汽化
用载气吹扫膜的透过侧,以带走透过 组分。吹扫气经冷凝后回收透过组分 ,载气循环使用。当透过组分无回收 价值时,将吹扫气放空。
渗透汽化的分类
• 冷凝渗透汽化(d + e)
渗透汽化过程的特点
与蒸馏等传统的分离技术相比,渗透汽化过 程的特点:
有长足的进展,在石油化工、医药、食品、环保等工业领 域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及市场。
参考文献
[1].夏德万,张强,施艳荞,等. 渗透汽化膜分离研究的新进展[J].高分子通报,2007,9 :1-9. [2].李继定,展侠,葛洪,等.渗透汽化和汽体渗透膜技术应用及其浮浅思考[J].膜科学与技术,2011 ,31(1):135-139. [3].蔡邦肖,张佩琴.聚乙烯醇渗透汽化分离膜的研究进展[J].华东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6,32(2):235-240. [4].朱智慧,钱锦文.壳聚糖膜在渗透汽化领域的研究进展[J].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2008,26(2): 308-311. [5].曹绪芝,平郑骅.聚乙烯基咪唑/陶瓷复合膜的渗透汽化性能[J].化学学报,2008,66(7):803809. [6].方军,黄继才,杨治中,等.用聚偏氟乙烯渗透汽化膜分离乙醇水溶液的方法[P].CN 99 116 274.9, 1999-07-08. [7]. Huang Z, Guan H, Qiao X Y, et al. Pervaporation study of aqueous ethanol solution through zeoliteincorporated multilayer poly (vinyl alcohol) membranes: effect of zeolites[J]. Journal of membrane science, 2006, 276 (1): 260-271. [8]. Zhu Y, Xia S, Liu G, et al. Preparation of ceramic-supported poly (vinyl alcohol)– chitosan composite membranes and their applications in pervaporation dehydration of organic/water mixtures[J]. Jou rnal of Membrane Science, 2010, 349(1): 341-348. [9].Jiang L Y, Wang Y, Chung T S, et al. Polyimides membranes for pervaporation and biofuels separation[J]. Progress i n Polymer Science, 2009, 34(11): 1135-1160.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 膜两侧压力
5. 浓差极化及温度梯度 6. 膜厚度
第三节
渗透汽化膜
一、渗透汽化膜材料的选择
1. 优先透过组分的性质
在渗透汽化中应以含量少的组分为优先透过组分, 根据透过组分的性质选用膜材料
①有机溶液中少量水的脱除,可用亲水性聚合物; ②水溶液中少量有机质的脱除,可用弹性体聚合 物;③有机液体混合物的分离 极性/非极性、极性/极性和非极性/非极性混合物
二、渗透汽化的分类
• 渗透汽化是以混合物中组分蒸气压差为推动力,依 靠各组分在膜中的溶解与扩散速率不同的性质来实 现混合物分离的过程
• 按照形成膜两侧蒸气压差的方法分类
减压渗透汽化 加热渗透汽化 吹扫渗透汽化 冷凝渗透汽化
减压渗透汽化
加热渗透汽化
吹扫渗透汽化
冷凝渗透汽化
三、渗透汽化过程特点
• 我国对渗透汽化膜过程的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初, 1995年,报导了用渗透汽化脱水年产80t无水乙醇的 中试研究 • 国内方面,中科院化学所、清华大学、浙江大学、天 津工业大学、南京工业大学等单位对PV做了大量的 研究 • 近年主要发展优先透有机物膜、水中有机物脱除、有 机物-有机物分离以及渗透汽化与反应偶合集中过程 的研究
• 渗透通量J
单位时间内透过单位膜面积的组分的量
• 分离因子
膜性能要求:渗透通量大、选择性好 分离指数PSI=Jα
测 定 渗 透 速 率 和 分 离 因 子 的 装 置
三、渗透汽化过程传递机理
1.溶解-扩散模型 被分离物在膜表面上有选择性地被吸附并被溶解 以扩散形式在膜内渗透 在膜的另一侧变成气相脱附而与膜分离开 膜的选择性和渗透速率受组分在聚合物膜中的溶解度 和扩散速率影响 扩散速率与组分的大小、形状、化学性质有很大关系
2.膜材料的化学和热稳定性 物料大多含有机溶剂,特别是有机混合物分离体系, 因此膜材料应抗各种有机溶剂侵蚀 渗透汽化过程大多在加温下进行,以提高组分在膜内 的扩散速率,膜材料要有一定热稳定性 3.实验筛选 通过渗透汽化实验,测定膜的通量和选择性 选出高选择性材料来研究
二、膜分离性质的改进
两个途径: • 膜结构改进 实际多采用复合膜 • 膜材料改性 交联、接枝、引入离子电荷、共混
• 优先透水膜 活性层含亲水基团;离子型聚合物膜、非离子型聚 合物膜、聚电解质透水膜、亲水基团引入到疏水膜 上的透水膜 • 优先透过有机物膜 极性低、表面能低、溶解度参数小;有机硅聚合物 膜、含氟聚合物膜、纤维素衍生物膜 • 有机物分离膜 醇醚分离膜、芳烃烷烃分离膜、同分异构体分离膜、 芳烃醇类分离膜 • 无机沸石膜
三、膜材料选择性的预测
1.聚合物膜材料与待分离物溶解度参数越小,组分越 容易溶解。 2.亲水性聚合物能优先透过水,疏水性聚合物对水、 有机物体系及有机物-有机物体系的选择性都很低。 3.弹性材料优先吸附有机溶剂,具有低选择性和高渗 透率。
半晶态和无定形玻璃态聚合物具有高选择性和低渗 透率。
四、渗透汽化膜
膜与溶质的相互作用决定溶质的渗透速度,根据相 似相溶的原理,疏水性较大的溶质易溶于疏水膜,因 此渗透速度高,在透过一侧得到浓缩 气化所需的热量用外部热源供给,渗透汽化过程中 溶质发生相变,透过侧溶质以气体状态存在 促进渗透汽化的两种方式:提高料液温度和降低膜 后侧组分的蒸气分压
二、渗透汽化过程的分离性能
五、渗透汽化膜的制备
• 已工业应用的渗透汽化膜大多为采用溶液浇铸法制备 的复合膜
第四节
膜组件及过程设计
一、渗透汽化膜组件有板框式、管式、卷式和中空纤 维式
二、膜组件结构特点
• 渗透汽化为相变过程,需要供给热量; • 膜透过侧要有较大的流动空间,减小对分离效 果的影响; • 对组件和密封要求较高; • 料液侧要形成良好的流体流动条件。
2. 水中少量有机溶剂分离 • 开发对亲水性溶剂有高选择性且稳定性好的渗透汽 化膜是该领域今后研究的重要课题。 3. 有机/有机混合物分离

加强有关膜材料选择的理论研究,开发出具有高分 离性能,化学性质稳定并适用于不同混合物体系的 渗透汽化膜和组件是该领域今后重要的研究课题。
渗透汽化膜近年的最大进展是开发了性能极其优秀 的无机沸石膜。
4. 无机膜的开发 •
本章习题
• 渗透汽化过程的特点 • 渗透汽化的基本原理,它根据什么特性来分离化 合物? • 渗透汽化的应用领域
1.渗透汽化特点
• 分离系数大,单级分离效果高; • 渗透过程中有相变发生; • 操作简单; • 操作过程中,不会导致膜压密,透过率不随时 间增长而减小; • 渗透通量小。
2.渗透汽化适用的分离过程
在常规分离手段难解决或能耗大的情况下,渗透 蒸发技术特有的高选择性,可选择该技术 • 挥发性的物质 • 从混合液中分离少量物质 • 近沸、恒沸混合物的分离 • 反应产物的移走
第二节
渗透汽化的基本理论
一、渗透汽化的基本原理
致密膜的一侧通入料液,另一侧 (透过侧)抽真空或通入惰性气体, 使膜两侧产生溶质分压差。在分压 差作用下,料液中的溶质溶于膜内, 扩散通过膜,在透过侧发生气化, 气化的溶质被膜装置外设置的冷凝 器冷凝回收。因此,渗透气化法根 据溶质间透过膜的速度不同,使混 合物得到分离。
第九章 渗透汽化
第一节
概述
• 渗透汽化(Pervaporation, PV或PVAP )是一有 相变的膜渗透过程。原液为液体混合物,透 过侧为蒸气。 • 适用于常规蒸馏难以分离的体系。如近沸、 恒沸混合物的分离。
一、渗透汽化的发展概况
• 1917年, Kober第一个介绍渗透汽化现象(水通过火棉 胶) • 20世纪50年代学术研究,60年代渗透汽化膜、组件和 装置申请了专利 • 20世纪80年代,德国GFT公司首先建立了乙醇脱水制 高纯酒精的渗透汽化工业装置。到90年代初已有140多 套渗透汽化装置投入应用(异丙醇、丙酮、乙二醇、 四氢呋喃、乙酸等脱水) • 1988年,GFT在法国建成了日产150 m3无水乙醇(浓 度>99.5%)的渗汽化装置,这是目前世界上规模最大 的渗透汽化装置
三、渗透汽化过程设计
1. 流程与工艺条件的确定 1)膜组件的流程 • 组件可用串联、并联和并串联三种流程 • 一般采用单级操作 2)主要工艺条件 • 料液在膜器内的温度 • 料液流速和压力降 • 料液预处理 • 膜清洗
2. 膜面积的计算需要条件 • 膜组件的形式,单板结构及单板膜面积
• 渗透速率J与浓度、温度的关系
2.孔流模型 假定膜中存在大量贯穿膜的圆柱小管,特征在于膜内 存在液-气相界面
液体组分通过孔道传输到膜内某处液-气相界面;
组分在液-气相界面处蒸发; 气体从界面处渗透汽化过程的因素
1. 膜材料、结构及被分离组分物化性质 2. 温度 3. 料液组成
• 料液比热容和汽化潜热与组成的关系
3. 过程优化
• 操作温度
• 中间加热 • 膜组件设计
• 膜后侧压力
• 冷凝温度
第五节
渗透汽化的应用
1. 有机溶剂脱水 2. 水中少量有机溶剂的脱除
3. 有机/有机混合物的分离
第六节
1.有机溶剂脱水 •
渗透汽化膜的展望
日本三井造船(株)在2000年的报导中称将A型沸石 多通道膜用于乙醇渗透汽化脱水已稳定运行一年。膜 面积为60m2 的渗透汽化装置,无水乙醇的生产能力已 达到530L/h,膜的分离性能显然比现有的高分子膜优 秀,是脱水膜今后研究开发的方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