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与环境-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
环境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简介

环境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简介实验室简介环境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前身为1974年正式组建的我国第一个环境地质研究机构: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环境地质研究室。
早在1968年,当地球化学环境思想处于启蒙时期,研究所就率先开展了地方病区的地质环境调查和地球化学病因研究,提出的地球化学元素追踪法对环境调查和评价发挥了重要作用,为我国环境科学的崛起发挥了奠基作用;1972年继斯德哥尔摩“人类环境宣言”的发表,又开始了环境污染规律和环境质量研究,与有关单位一起开创性地主持了我国最早的大型环境科研项目—“北京西郊环境质量评价”和“京津渤地区污染规律和环境质量研究”,提出的地球化学环境分异的观点在区域环境研究中发挥了指导作用;进入上世纪80年代,全球变化问题的提出为环境地球化学的发展提供了新的研究空间,我们开拓了环境界面地球化学和环境记录研究新领域;通过上述工作,在我国建立和发展了环境地球化学这一学科。
1989年由国家计委批准利用世界银行贷款在研究所环境地质研究室的基础上组建环境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1991年中国科学院批准正式对国内外开放,1995年10月建成并通过国家验收。
实验室分别于2000年、2005年、2010年和2015年四次通过科技部地学领域国家重点实验室评估,成绩均为良好。
总体定位实验室定位为基础和应用基础研究,围绕环境地球化学学科前沿领域和发展趋势,紧密结合国家在资源开发利用、生态环境保护和治理以及人类健康服务等方面的重大需求,将地球科学、生命科学和环境科学融为一体,将当今的环境现象与地球历史的长期演化进行结合,将地球环境系统的自然演化与人为影响进行结合,探索自然作用和人类活动干扰下地球化学环境系统的变化规律,发展和完善环境地球化学理论体系,建成国际上有重要影响的环境地球化学研究基地。
研究方向以地球化学理论和方法为主要手段,从地球环境的整体性和相互依存性出发,针对区域(特别是西南喀斯特地区)生态环境特点和全球环境变化问题,综合研究天然和人为过程释放的化学元素、同位素及化合物在地表各圈层(岩石圈-土壤圈-水圈-大气圈-生物圈)之间的迁移和转化规律,评估导致环境质量变化的自然和人为作用份额。
中科院地球环境研究所待遇

中科院地球环境研究所待遇
标题:中科院地球环境研究所待遇
正文:
中科院地球环境研究所是中国科学院下属的一所重点研究机构,致力于地球环境变化的研究。
对于许多科研人员来说,选择该研究所意味着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和优越的待遇。
首先,在中科院地球环境研究所工作的福利待遇非常优厚。
该研究所为员工提供了完善的社会保险和医疗保障制度,包括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医疗保险等。
此外,研究所还为员工提供了良好的工作环境和舒适的办公条件,确保员工能够专心投入科研工作。
其次,中科院地球环境研究所注重人才培养和科研团队建设。
研究所拥有一支高水平的科研团队和丰富的研究资源,为科研人员提供了广阔的合作和交流平台。
研究所还定期举办学术研讨会和国际会议,为科研人员提供了展示研究成果的机会。
此外,中科院地球环境研究所还非常注重科研成果的转化和应用。
研究所与国内外多家企业、机构建立了合作关系,为科研人员提供了产学研结合的机会。
同时,研究所还鼓励科研人员申请专利和发表高水平的学术论文,为他们提供了更多的发展机会。
总的来说,中科院地球环境研究所是一所给予科研人员优厚待遇的研究机构。
通过提供良好的福利待遇、培养科研人才和关注科研成果的转化,该研究所为科研人员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发展平台。
如果你对地球环境变化有兴趣,并且渴望在科研领域有所建树,不妨考虑加入中科院地球环境研究所。
中科院地球化学所科研岗位职责

中科院地球化学所科研岗位职责地球化学所是中国科学院研究地球化学与环境地球化学的重要研究机构,拥有一支高水平的科研团队。
地球化学所的科研岗位职责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科学研究科研岗位的主要职责是进行地球化学与环境地球化学领域的科学研究。
地球化学所的科研工作主要围绕着地球物质的起源、演化、循环和环境效应展开,包括矿物学、岩石学、地球化学、环境地球化学等多个方向。
岗位人员需要深入研究相关学科的理论知识,开展实验室实验和野外调查,并进行数据分析和模拟计算,以推动相关领域的科学进展。
2. 科研项目管理地球化学所的科研工作通常以科研项目为基础进行。
科研岗位的职责之一是参与科研项目的申报、管理和执行。
岗位人员需要与团队成员合作,制定科研计划和实施方案,组织实验、野外调查和数据分析等工作,确保项目的顺利进行,并按时提交科研成果。
3. 学术交流和合作科研岗位的人员还要积极参与学术交流和合作。
地球化学所组织和参与各类学术会议、研讨会和研究生教育,岗位人员需要撰写学术论文、发表成果,并与国内外科研机构和学者进行合作交流,推动学术研究的国际化和学科交叉。
4. 人才培养地球化学所重视人才培养,科研岗位的职责之一是指导和培养研究生。
岗位人员需要与研究生进行科研项目的合作,指导其科研工作、撰写论文,并提供学术指导和职业发展建议,帮助研究生培养科研能力和科学素养。
5. 知识产权和科技转化科研岗位的人员需要关注科技成果的知识产权保护和科技转化。
地球化学所鼓励科研人员将科研成果转化为实际应用,推动科技创新和经济社会发展。
岗位人员需要积极参与知识产权申请和科技成果转化的工作,与相关部门和企业合作,促进科技成果的转化和产业化。
中科院地球化学所科研岗位的职责涵盖了科学研究、项目管理、学术交流、人才培养和科技转化等多个方面。
岗位人员需要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和科研能力,积极参与科研项目和学术交流,推动地球化学与环境地球化学领域的科学发展和应用创新。
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简介

1 样品与方法
贵州位于喀斯待地形广砭发育的云贵高原 东段,属西南水稻区。水稻神植多以单季 稻为主,在南北盘江地势较低地区分布有少量的双季稻。为查明贵州高原水稻 田甲烷的 释放规律,我们选取了贵阳市花溪区花溪乡大寨村 (26 25 N,1 0 6。40 E)作为实验观溅 点 ,实地 监测了 水稻 田的 甲烷释 放通量 ,并 在国 内首次对 稻田 甲烷 的 ”C值 作了 定 。
第一作者简升:李盘华 男 26岁 博士 环境地球化学 收稿 1]蝴 19 95 03-03,改回 日期 l 995—0 8—01
维普资讯
增 刊
李金华等:贵州水稻田甲烷释放通量及碟同位素组成研究
99
静态箱为自行设计的透明有机玻璃方形 箱 (570r am×950r am×95 0r am和 114ram × 950ram × 920mm,据文献【2,5—6]),箱静顶盖可单独揭开,并开再一个气孔 ,实验观测 时 不封 闭 ,以保持 箱 内外气 压平 衡而 不干扰 箱内 甲烷 的释放。 顶盖装 何 一小风 扇 ,使 箱内 气 体混 合均匀 。箱 的四个 顶角有 金属架 用来调 整箱 底边的 高度 ,通常使 箱底 边浸没 水下 3—5cm,以保证稻田释放的甲烷不逸出和箱内外水体的正常流动。排水晒田时 将 采 样 箱完全 降下。
中科院广州地化所各专业导师信息

中科院广州地化所各专业导师信息各专业导师信息(排名不分先后,视情况而招生,仅供参考)1、人文地理学专业:黄宁生、匡耀求、黄光庆2、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专业:王云鹏、陈水森、钟凯文3、海洋地质专业:韦刚健、陈多福、单业华、闫义、胡建芳、邓文峰4、矿物学、岩石学、矿床学专业:矿物学方向:陈鸣、宋茂双、肖万生、何宏平、袁鹏、朱建喜、朱润良矿床学方向:王焰、梁华英、赵太平、陈华勇、秦艳、包志伟、张莉岩石学方向:徐义刚、任钟元、王强、牛贺才、黄小龙、仝来喜、李洪颜5、地球化学专业:固体地球化学方向:许继峰、任钟元、邱华宁、张兆峰、孙卫东、夏小平、梁细荣、陈多福、徐义刚、黄小龙、王强、袁超、郭锋、李武显、熊小林、蒋映德、张海祥、陈建林、丁兴有机地球化学方向:彭平安、肖贤明、宋之光、耿安松、熊永强、潘长春、邹艳荣、王云鹏、廖泽文、卢鸿、刘大永6、构造地质学专业:单业华、王核、许德如、孙新蕾、梁新权7、第四纪地质学专业:韦刚健、陈怡伟、欧阳婷萍8、环境科学专业:于志强、王新明、毕新慧、曾永平、冉勇、游静、程和发、麦碧娴、彭先芝、罗孝俊、宋之光、应光国、安太成、张干、罗春玲、曾祥英、马慧敏9、环境工程专业:安太成、肖贤明、陈繁荣10、地质工程(工程硕士)专业:梁华英、赵太平、许德如、王核、袁鹏、朱建喜、朱润良11、环境工程(工程硕士)专业:肖贤明、陈繁荣、安太成、王新明、何宏平、麦碧娴、陈繁忠、李桂英、刘有胜、钟音、姬越蒙、赵建亮、吴世军、李芳柏、刘同旭小提示:目前本科生就业市场竞争激烈,就业主体是研究生,在如今考研竞争日渐激烈的情况下,我们想要不在考研大军中变成分母,我们需要:早开始+好计划+正确的复习思路+好的辅导班(如果经济条件允许的情况下)。
2017考研开始准备复习啦,早起的鸟儿有虫吃,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加油!。
中科院地球化学研究所

中科院地球化学研究所简介一、研究所简介: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简称广州地化所)科研实力雄厚、在国内外享有较高声誉,是我国地球科学和资源环境领域重要的研究基地和人才培养基地。
根据国家目标和中国科学院建设南方海洋基地的战略部署,原中国科学院长沙大地构造研究所科研力量迁往广州并入广州地化所,2002年1月全所进入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试点序列和中国科学院南方海洋基地。
广州地化所具有地球化学、矿物学、岩石学、矿床学和构造地质学专业的博士学位授予权;地球化学、环境科学等五个专业硕士学位授予权;博士后流动站2个。
全所现有在职职工238人,其中科技人员195名,研究员43人,中国科学院院士3人、工程院院士1人、俄罗斯科学院士1人,“百人计划”入选者4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5人,以博士后、博士生为主的流动科技人员近200人。
多年来广州地化所为国家培养了大批高层次专业及管理人才。
二、主要研究领域:经过学科凝练,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形成了大陆边缘动力学与矿产资源、海陆相互作用及其环境效应两个主要研究方向和极端环境地质地球化学探索性研究方向,设有有机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元素与同素地球化学重点实验室、边缘海地质与矿产资源重点实验室和极端环境地质地球化学实验室四个创新研究机构。
本所以有机地球化学、同位素地球化学、大地构造及其成矿理论、环境科学、矿物学等学科为依托,以我国矿产资源安全保障,我国海洋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等国家战略需求为目标,为解决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所面临的资源、环境、灾害等领域的重大科学问题做出基础性、战略性、前瞻性的创新性成果。
主要研究方向为:分子有机地球化学、石油天然气地球化学、环境有机地球化学;同位素年代学与地球化学;构造演化与古大陆重建的化学地球动力学;环境同位素地球化学;大陆边缘岩石圈构造演化及其动力学机制、重要矿产资源的成因和分布规律;海陆相互作用的地球化学过程与现代人类环境、海-陆古环境耦合与全球变化在南海及其陆缘的区域响应;海洋地球化学现场探测技术和特殊条件下的海洋地球化学;地球深部、行星等极端环境的物质组成、结构、演化规律和材料学意义及材料研制。
中科院地球化学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简介我所是国内外地学界中的著名研究所,主要面向国家战略需求和国际科学前沿,开展以“地球各圈层物质循环的地球化学过程及其与矿产资源的形成分布和人类生存环境变化的内在联系”为主线的基础性、战略性和前瞻性研究。
通过完善和创新地球化学研究方法和理论体系,加强实验模拟和分析技术平台建设,全面提升对国家(尤其是西南)矿产资源与(西南喀斯特)生态环境问题的决策咨询能力,努力把我所建成我国西南矿产资源和喀斯特生态环境研究基地、具有较强竞争力和影响力的国家研究所和地球化学领域人才培养的摇篮。
我所现有矿物学岩石学矿床学、地球化学、环境科学学术型学科和地质工程、环境工程全日制专业学位学科等5个硕士点。
有院士1人,硕士生指导教师80余人,硕士研究生学习分为在北京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一年基础课学习阶段,及在所内参加导师的科研项目完成学位论文工作二段组成。
我所在学期间建立有完善的研究助理制度,为研究生在学期间的生活与学习提供可靠的经济保障,2011年预计招收硕士生60余名,其中接收推免生比例不超过50%。
所有研究生均为国家计划招生。
指导教师、参考书目等相关情况请查阅我所及中科院研究生院招生网上信息或与我所研究生部联系。
周边环境地球化学研究所位于美丽的云贵高原,在贵州省省会城市贵阳市中心,风景优美,气候宜人。
中科院地球化学研究所2007年研究生招生简章来源:沪江论坛时间:4年前阅读:3848 次| [划词已启用]标签:中科院地球化学研究所2007招生简章2010年商务英语在线课程推荐>>商务英语高频词汇达人秘籍中·高级新编剑桥商务英语高级真题模拟套餐剑桥商务英语BEC中级2000高分词表剑桥商务英语BEC中级2000高分词表新编剑桥商务英语BEC中级第三版从初级开始学商务英语一、单位简介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1993年成为独立建制的研究所,现有在职职工320人,其中科技人员260名,其中研究员52人,中国科学院院士2人、俄罗斯科学院院士1人,博士生指导教师80多名(含海外兼职博导)。
2023年地球化学专业考研院校

2023年地球化学专业考研院校地球化学专业是地球科学家及矿物勘探人员经常使用的研究方法之一。
通过研究地球物质的化学成分,结构、形态、分布规律及其演化过程,揭示地球所固有的物质组成、构造、动力学和环境演化等方面。
地球化学是综合性学科,与地质学、物理学、化学等学科密切相关。
下面列举几所2023年地球化学专业考研院校,供大家参考。
1.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地球化学专业是国家“211工程”和“985工程”支持的重点学科,近年来在世界著名学术刊物上发表了大量有影响的研究论文。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提供硕士、博士学位,研究方向包括岩石矿物地球化学、沉积地球化学、生态地球化学等。
该校地球化学专业还拥有完善的实验条件和设施,如特殊金属分析实验室、稳定同位素实验室等。
2. 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是中国地球科学领域知名的研究机构之一,也是国家级重点实验室,为国内地球化学专业人才的培养提供了丰富的资源与条件。
该所地球化学专业硕士、博士研究生招生方向包括沉积地球化学、同位素地球化学、环境地球化学、生物地球化学等。
学校实验仪器设备齐全,开设了粒度分析、XRD、XRF、LA-ICP-MS、ICP-AES等实验室。
3. 南京大学南京大学地球化学专业属于南京大学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拥有优秀的师资队伍和完善的学科设置。
该专业提供固体地球化学、同位素地球化学、气体地球化学等研究方向。
并配备了专业的实验室和设备,如岩石矿物地球化学实验室、环境地球化学实验室、流动注射质谱仪等。
4.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地球化学专业是该校应用科学类硕士学位授权单位之一,具有较高的教学与科研水平。
该校地球化学专业主要研究方向为沉积地球化学、环境地球化学、同位素地球化学等。
该校的实验室和设备齐全,为研究生提供了良好的实验条件与环境,例如质谱实验室、稳定同位素实验室和X射线荧光光谱仪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球与环境
2010年第38卷第4期(总第282期)
目次
研究成果
巢湖富营养化的沉积记录:结合态脂肪酸及其单体碳同位素特征
…………………………………………………………王丽芳,熊永强,吴丰昌,等(393)乌江干支流河水中U元素的地球化学特征………………………………………杨曦,王中良(402)长江口溶解无机碳循环的地球化学研究……………………Sivaji Patra,刘丛强,李思亮,等(409)西江上游河水悬浮物中稀土元素的地球化学特征……………………谢雯,徐志方,刘丛强(414)城市功能对贵阳市城区土壤重金属分布的影响………………李晓燕,曹益金,齐乐,等(421)基于模糊聚类的地质灾害损失程度评价数学模型研究………薛凯喜,刘东燕,袁传鹏,等(428)辽宁省境内老哈河流域产沙特征及泥沙供给模式研究………姚玉增,巩恩普,姚志宏,等(434)土壤焙烧过程中碘的释放及其环境意义………………………………刘丽贞,吴代赦,李萍(439)准噶尔盆地红87井区克上组沉积相特征…………………………………………………凌翔(444)苏州澄湖湖底硬粘土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成因意义………………梁丽,师育新,戴雪荣,等(449)河水 ̄地下水交互带内砷及金属的自然衰减过程…………………冯丹,滕彦国,张琢,等(456)地质地球化学特性对四川名优茶品质的影响……………………罗杰,韩吟文,方楚凝,等(462)
应用研究
红枫湖入库河流沉积物中重金属污染状况分析……………………曾艳,张维,陈敬安,等(470)花溪区土地利用变化研究………………………………………张玉彪,李阳兵,安裕伦,等(476)沱江流域水系沉积物重金属的潜在生态风险评价………………李佳宣,施泽明,郑林,等(481)离线式的热化学降解技术研究Pahokee泥炭腐殖酸……………杨扬,贾望鲁,彭平安,等(488)广西河池铅锑矿冶炼区土壤中锑等重金属的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
……………………………………………………………项萌,张国平,李玲,等(495)中国能源消费导致的CO2排放量的时空演变分析…………………………陈春桥,汤小华(501)沈阳卫工河水中多环芳烃的分布、来源及生态风险初步评价…郑冬梅,刘志彦,孙丽娜,等(507)东川因民矿区地下水-选厂水水化学特征及资源化影响因素……杜玉龙,方维萱,柳玉龙,等(512)
专题综述
氰化物测定研究进展………………………………………………王明国,李社红,肖唐付,等(519)[期刊基本参数]:CN 521139/P﹡1973﹡Q﹡16﹡142﹡zh﹡P﹡25.00﹡850﹡21﹡201012 本期责任编辑:付绍洪英文译校:徐仲伦何芝兰排版:李明凤
EARTH AND ENVIRONMENT
Vol. 38, No.4, Tot No.282 2010
CONTENTS
Research Results
Sedimentary Records of the Process of Eutrophication in Chaohu Lake: Evidence
from Bound Fatty Acid and Stable Special Carbon Isotope Data……W ANG Li-fang et al(393)Geochemical Characteristics of Dissolved U in the Wujiang River………………YANG Xi et al(402)A Geochemical Study on Carbon Cycling in the Changjiang Estuary…………SIV AJI-Patra et al(409)Rare-earth Elements (REE) of the Suspended Particulate Matter in the Upper Reaches of the Xijiang River…………………………………………………………XIE Wen et al(414)Influences of Different Urban Functions on the Distribution of Heavy Metals in Soils of Guiyang…………………………………………………………………LI Xiao-yan et al(421)Mathematical Model for Fuzzy Clustering Evaluation of Loss Extent of Geological
Hazards………………………………………………………………XUE Kai-xi1 et al(428)Characteristics of Sediment Yield and Supplying Patternof the Laohahe Drainage Basin in Liaoning Province…………………………………………………Y AO Yu-zeng et al(434)Iodine Emission during the Soil Baking Process and Its Environmental
Significance…………………………………………………………LIU Li-zhen et al(439)Sedimentary Facies Characteristics of T2k2 in the Field of Well Hong 87 in the Junggar Basin…………………………………………………………………………LING Xiang(444)Geochemical and Genetic Significance of Hard Clay in the Central Area of Chenghu
Lake (Suzhou), Jiangsu Province,China…………………………………LIANG Li et al(449)Natural Attenuation of Arsenic and Metals in River-Groundwater Hyporheic
Zone…………………………………………………………………FENG Dan et al(456)Influence of Geological and Geochemical Characteristics on the Quality of Famous Teas
in Sichuan Province……………………………………………………LUO Jie et al(462)
Applied Study
Analysis of Heavy metal Pollution in the Sediment of the Inflow-lake Rivers of the
Hongfeng Lake………………………………………………………ZENG Yan et al(470)Research on the Dynamic Changes of Land Use in Huaxi District,
Guiyang……………………………………………………ZHANG Yu-biao et al(476)Evaluation on potential ecological risk of heavy metals pollution in sediments
from Tuojiang drainage……………………………………………LI Jia-xuan et al(481)Characterization of Humic Acid Extracted from Pahokee Peat by Off-line
Thermochemolysis……………………………………………YANG Yang et al(488)The Characteristics of Heavy Metals in Soil around the Hechi Antimony-Lead Smelter,
Guangxi,China………………………………………………XIANG Meng et al(495)Analysis of Spatio-temporal Characteristics of CO2 Emission Induced by Energy Source
Consumption in China………………………………………CHEN Chun-qiao et al(501)Distribution, Sources and Ecological Risk Assessment of Polycyclic Aromatic
Hydrocarbons (PAH) in Water of Weigong River, Shenyang…ZHENG Dong-mei et al(507)Hydrochemical Characteristics of Groundwater and Concentrating Mill Water and Factors Affecting Transformation to Water Resources in the Yinmin Mining Area, Dongchuan,
Yunnan Province…………………………………………………………DU Yu-long et al(512)
Special Subject and Review
Techniques for the Determination of Cyanide in Environmental Samples:
A Review…………………………………………………WANG Ming-guo et al(5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