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规律

合集下载

一般运动规律

一般运动规律

曲线运动综合练习
列举下本课中所讲到的物体运动是属于曲 线综合运动
绘制人物飘逸的长发运动
小结
请指出下图错误之处
请说说下面那副图是正确的
作业1
分割中间画
作业2
绘制不锈钢尺抖动组画 试试将生活中的物体拟人化如球体,正方体
等,绘制高处跳落组画.
第一部分 一般运动规律
第一章 弹性运动
事物的一般运动规律是从物体的运动中发现、理 解、提炼和总结出来的.动画运动规律有其自身的 夸张性,动画运动的实质不是去夸张物体的重量,而 是去夸张自然界中任何物体在力的作用下所呈现 的趋向和特征.
在动画运动规律学中不论是有生命的角色还是无 生命的物体,它们的夸张都是根据力学原理在动画 家大脑中的反映.
第三章 曲线运动
曲线运动是由于物体在运动中速度方向和角度改 变,以及力的作用而形成的.
动画片动作中的曲线运动,大致可分为三类:弧形 运动、波形运动、S形运动.
它是区别于直线运动的一种运动规律,是曲线形的、 柔和的、圆滑的、有没和谐的运动.曲线运动能够 充分表现各种细长、轻薄、柔软及富有韧性和弹 性的物体质感,是动画片绘制工作中经常运用的一 种运动规律,它能使人物或动物的动作以及自然形 态的运动产生柔和、圆滑、优美的韵律感和协调 感.
第三节 弹性变形中的细节完善
弹性运动练习:
简单弹性变形运动,要求对弹性运动弄懂、 弄通、能画、画好.
课堂练习:
1、绘制篮球的弹跳一个物体不受到任何力的作用,它将保 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这就是通 常说的惯性运动.
这一定律还表明:任何物体,都具有一种保 持它原来的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的性质.
弧形运动练习
结合前两章所学内容,绘制球体抛物运动.

简述认识运动的总规律及意义

简述认识运动的总规律及意义

简述认识运动的总规律及意义概述运动是自然界和社会生活中普遍存在的现象,具有自身的规律和意义。

了解运动的总规律对于我们认识世界、发展科学、推动社会进步具有重要意义。

运动的总规律第一规律:运动是普遍的运动广泛存在于自然界和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从宇宙的星体运动、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到物体的运动、人们的活动,无不包含着运动的要素。

运动不仅存在于我们的视野中,也存在于微观世界,甚至存在于思维和感情的活动中。

第二规律:运动具有有序性运动现象虽然多种多样,但都遵循一定的规律和顺序。

物体运动时会受到力的作用,根据牛顿定律,物体的运动状态和作用力之间存在着明确的关系。

同时,社会运动也会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和调控,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和可预测性。

第三规律:运动具有客观性运动是客观存在的,不依赖于个体的主观意识,而是独立于人的意愿和意识。

无论我们是否觉察到,运动仍然在进行,事物在运动中不断发展变化。

认识运动的意义科学探索通过认识运动的总规律,我们可以进行科学探索。

各门学科如物理学、生物学、经济学等都需要运动的基础知识。

从探索宇宙的奥秘到解析微观粒子的行为,运动的规律为科学研究提供了指导。

社会发展认识运动的规律对于推动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推动作用。

了解社会运动中各种因素的相互影响和变化规律,有助于我们把握历史的发展轨迹,预测未来的趋势,为社会发展制定合理的战略和政策。

人生态度认识运动的规律也可以引导我们正确的人生态度。

面对瞬息万变的世界,了解运动的普遍性和客观性,我们可以更好地适应和应对不确定性,以积极、乐观的心态对待生活的起起伏伏,遇到挫折时积极寻求变革,迎接新的机遇。

结论简述认识运动的总规律及其意义涉及到自然界和社会生活中运动的普遍性、有序性和客观性,同时认识运动的总规律对于科学探索、社会发展和个人人生态度都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深入研究运动的规律,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世界、发展科学,并在自己的生活中找到更多的乐趣和机遇。

认识运动 把握规律

认识运动 把握规律
②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载 体)。
分 析 :
慧能:不是风动,不是幡动, 仁者心动。 以上观点否认了运动是物质的 运动,脱离物质谈运动,陷入 唯心主义。
刻舟求剑者在物质和运动关系上又犯
了什么样的错误?
否认了物质是运动的物质,离开运动谈物质,导 致形而上学。
把握好物质和运动的关系,需要注意反对两种倾
吐鲁番干旱,酷热。按理说就像戈壁沙漠,难生寸草。然 而,吐鲁番却盛产世界上最好的葡萄。 这有什么奥秘? 凡来过吐鲁番的人,几乎都发出这样的疑问。高踞四周山 系的雨雪水汇成条条河流,冲下山谷。流经戈壁砂砾地带, 蒸发掉一些,而更多的却渗入沙土地下,只有少数流入绿 洲。 由于大量雪雨水渗入地下,成为潜流。经过人工挖 成地下相通的暗渠,四季长流不息,汇成了“地下长渠”, 这就是古老的坎儿井。 其实,坎儿井就是把这些地下水 引向地面的一种独特自流灌溉形式。
——马克思
机械运动的载体是: 宏观物体 化学运动的载体是: 原子、离子等 生物运动的载体是: 生命有机体 社会运动的载体是: 生产方式
结论2:
_物_质__是是 运动的 载体
思维运动的载体是: 人脑
2.物质与运动的关系:
①任何具体的物质形态只有在运动中才能保持自 己的存在,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
能否定相对静止。
静止的含义:
静止是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它主要包含两方面 的含义
①事物在它发展的一定阶段和一定时期,其根本 性质没有发生变化;(性质不变)
如:保质期内的鲜奶、食品等。
②物体相对于某一参照系来说没有发生某种运动, 或者说是物体在一定条件和范围内没有进行某种 特殊的运动。(空间位置不变)
守 株 待 兔
⑵规律的客观性、普遍性

运动的规律性知识点

运动的规律性知识点

运动是人类活动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之一,了解运动的规律性知识点,是培养健康生活习惯的基础。

一、运动的科学定律
1、运动定律:运动定律指的是运动的基本规律,即运动的起始速度、路径、力度等均有一定的特点和规律,运动的定律是指运动中所涉及物体的变化规律,也可以称为运动规律。

2、健身定律:健身定律是指健身运动中有一定的特点,遵循一定的规律。

通常情况下,健身定律主要指的是适当、有规律的运动,具体表现为:适当运动有利于提高身体素质,强度不宜过大,频率不宜过高,持续时间不宜过长,程度应当渐进,养成良好的运动习惯,平衡营养等。

二、运动的正确姿势
1、正确的抓握:正确的抓握是指抓握物体时,应当使用适当的抓握方式,以免受伤。

正确的抓握可以将运动的效率和力量提高,并且能够更好地保护自己。

2、正确的走路姿势:正确的走路姿势是指在走路时,身体维持平衡,同时调整脚步距离,腿部和腰部保持正确的姿势,有利于身体健康,也有利于提高运动效率。

三、运动的安全知识
1、服装选择:在运动中,服装要求很高,应当选择贴身、透气性好的运动服装,这样可以有效减少身体受伤的可能性。

2、安全护具:在运动中,应当佩戴安全护具,如护目镜、安全帽等,以免受意外伤害。

四、运动的热身
1、热身运动:热身运动是指在进行正式运动前,进行适当的轻度运动,以便让身体做好准备,有利于减少运动后受伤的可能性。

2、拉伸运动:拉伸运动是指通过拉伸肌肉来预防损伤,促进身体的血液循环,放松肌肉,使肌肉更加灵活,增强运动的力量和效果。

以上就是关于运动的规律性知识点的介绍,运动对于人们的健康有重要的意义,希望大家都能健康有节奏的运动起来,收获健康的快乐。

运动科学知识:运动科学中的规律性运动

运动科学知识:运动科学中的规律性运动

运动科学知识:运动科学中的规律性运动运动科学是一门研究运动的自然规律和人类运动活动的科学。

其中,规律性运动是指那些在特定时间和空间范围内不断重复的运动模式,它们在运动过程中遵循着一定的规律和原理,如匀速直线运动、加速直线运动、圆周运动、抛体运动等。

规律性运动在日常生活和运动训练中具有重要作用,下文将分别从运动规律、运动训练和运动损伤三个方面展开探讨。

一、运动规律规律性运动遵循着自然规律和数学原理,如匀速直线运动中物体的位移=速度×时间,加速直线运动中物体的位移=初速度×时间+加速度×时间的平方的一半,圆周运动中有向心力和离心力的作用,抛体运动中重力的作用等等。

这些规律和原理既存在于日常生活中,也运用于各种运动项目中,运动者必须了解和遵守它们,才能更好地进行训练和竞技。

例如,在游泳中,运动员通过手臂和腿部的配合来推动身体前进,这是一个匀速直线运动。

在篮球比赛中,运动员需要不断变速变向,包括加速直线运动和圆周运动,通过掌握运动规律,才能更好地完成动作,避免受伤。

二、运动训练规律性运动在运动训练中也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运动训练中,往往需要通过规律性运动来提高身体素质、技术水平和竞技水平。

例如,长跑运动员需要不断进行匀速跑,以提高体能和耐力;拳击手需要通过反复练习拳击动作,以提高技术;跳远选手需要掌握匀加速直线运动规律,以达到最佳起跳角度。

此外,规律性运动的训练也可以提高身体的健康水平,预防运动损伤。

对于有关节问题的人群,通过规律性运动可以预防以及缓解关节炎等疾病。

但是需要谨记的是,科学合理的训练应该循序渐进,量力而行,防止过度训练。

同时,训练中还需要注意养成良好的运动习惯,减少运动损伤的风险。

三、运动损伤规律性运动虽然在运动训练中起到重要作用,但如果运动姿势或动作不正确,也可能会产生运动损伤。

例如,长时间受力的肌肉和韧带会出现撕裂、扭伤等损伤。

此外,训练量过大或不科学的训练也可能会导致运动损伤。

运动学三大定律

运动学三大定律

运动学三大定律运动学三大定律是物理学家爱因斯坦提出的有关运动的三条基本定律,也是现代力学的基础。

它们分别是“牛顿第一定律”、“牛顿第二定律”和“牛顿第三定律”。

牛顿第一定律——“物体在没有外力作用时保持原有运动状态”,即动量守恒定律。

它强调物体在没有外力作用时,它的运动状态不会发生变化,即物体如果原来是直线运动,就会一直保持直线运动;如果原来是平面内匀速运动,就会一直保持匀速运动。

牛顿第二定律——“物体承受外力时,运动状态发生变化,变化的程度与外力的大小成正比”,即力等于质量乘以加速度的定律。

它强调,当物体受到外界力的作用时,它的运动状态会发生变化,而这种变化的程度,与外力的大小是成正比的。

牛顿第三定律——“物体施加外力时,受力的物体有相等的反作用力”,即力的反作用定律。

它强调,当物体施加外力时,受力的物体会有相等的反作用力,这种反作用力的方向和外力的方向是相反的。

这三条定律具有普遍性,对动态学的发展有重要意义。

它们说明了力与物体运动之间的关系,并且能够解释多种物理现象。

这三条定律是力学的基础,是物理学家们进行研究的基础,也是研究物体运动的基础。

牛顿第一定律即动量守恒定律指出,物体在没有外力的作用下,保持原有的运动状态,也就是说,物体的动量是守恒的。

物体如果原来是直线运动,就会一直保持直线运动;如果原来是平面内匀速运动,就会一直保持匀速运动;如果原来是圆周运动,就会保持圆周运动。

牛顿第二定律即力等于质量乘以加速度的定律指出,物体受力时,它的运动状态会发生变化,这种变化的程度,与外力的大小成正比,即F=ma,其中F为外力,m为物体的质量,a为物体的加速度。

牛顿第三定律即力的反作用定律指出,当物体施加外力时,受力的物体会有相等的反作用力,这种反作用力的方向和外力的方向是相反的。

例如,在桌子上放置一只书,当我们使用手推力将书向前推动时,书会产生反作用力,使桌子受力,同时也让书产生前进的动作。

这三条定律提供了物体运动的基础,是运动学的核心,也是现代物理学的基础。

运动的规律及应用

运动的规律及应用

运动的规律及应用运动是人类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无论是日常活动还是体育运动,运动都有一些规律和应用。

本文将简要介绍一些常见的运动规律及其应用。

1. 运动的基本规律1.1. 运动的惯性根据牛顿第一定律,物体会保持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状态,除非有外力作用。

这就是运动的惯性。

在生活中,我们常常感受到物体保持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的特性,例如坐车突然刹车时,我们会感到身体向前倾。

了解运动的惯性规律,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应对物体运动的特性。

1.2. 运动的加速度根据牛顿第二定律,物体的加速度与物体所受力的大小和方向成正比。

这意味着物体受到更大的力时,其加速度也会增加。

运动的加速度规律在实际应用中非常重要,例如,在汽车行驶过程中,我们需要根据车速和距离来调整制动力,以确保安全停车。

2. 运动的应用2.1. 运动的能量转化运动中存在能量转化的现象。

例如,当我们踢足球时,我们的脚施加了力量,球就会获得动能,并沿着一定的轨迹运动。

了解能量在运动中的转化规律,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利用能量资源,例如在体育运动中提高球的速度和精准度。

2.2. 运动的稳定性运动中的物体可能会受到各种力的作用,影响其稳定性。

例如,骑自行车时,我们需要保持平衡,这涉及到重力和摩擦力的平衡。

了解运动的稳定性规律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控制身体的平衡,提高运动表现。

结论通过了解运动的规律,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运动的特性。

我们可以利用运动的惯性特性和加速度规律来调整和控制物体的运动状态。

同时,了解运动中的能量转化和稳定性规律可以帮助我们在体育运动和日常生活中更加灵活和有效地运用运动知识。

参考文献:- 约翰·戴维寇恩(2012)。

《物理学原理(第9版)》。

清华大学出版社。

- 丘维声、徐锴、冯有华(2008)。

《运动学与动力学》。

清华大学出版社。

运动是有规律的

运动是有规律的

• 3、物质决定意识,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 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是从我国的国情实际出 发作出的抉择。意识具有能动作用,加强 生态文明制度建设有利于促进人与自然的 和谐发展。

广东是全国经济和人口大省,也是环境压力 大、能源资源紧缺的省份。在这种形势下,广东 坚持一切从省情出发,实事求是,加快发展高技 术制造业、先进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严格 把关高污染、高能耗、资源型、产能过剩行业项 目;以技术改造、品牌带动提升传统产业的技术 水平;通过绿色税收、阶梯水价电价等政策,把 生态文明建设的理念贯穿到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各 领域,积极建设“美丽广东”。 • 结合上述材料,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说 明建设“美丽广东”,坚持“一切从省情出发, 实事求是”的依据。
判断下列哪些是规律:
1、守株待兔 2、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3、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 生产力发展状况 思考:必然的联系就一定 是规律吗?
守株待兔
规律是物质运动过程中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不是偶然的、多变的联系
现 区 别 联 系

规律(本质联系)
多变易逝
相对平静稳定
浮现在事物表面 隐藏于现象之中 感官直接感知 抽象思维把握
运动是有规律的
复习回顾
(一)物质的概念
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 反映的客观实在(唯一特性:客观实在性)
世界是物质 的世界,世 1、自然界具物质性 界的真正统 2、人类社会具物质性 一性就在于 3、人的意识是社会的产物 它的物质性 原理 方法论:一切从实际出发,实 事求是,主观符合客观 (二)世界是物质的
规律是现象中稳定的深刻的东西, 深藏在事物内部;现象是规律的外在 表现形式,是人们认识规律的向导。
(2)规律的特征及其要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动画课程
第6讲关于速度线
主讲:任千红
第六讲:关于速度线
速度在动画片里是非常重要的,动画片里速度的表示不是分秒,而是格数。

(一)速度线与节奏
角色在运动速度上的特殊变化:快的更快;慢的更慢,可以加强节奏感。

(见课件PPT)一只鹭鸶捉鱼的动作,它非常慢地跨步,近乎停顿;突然一窜,衔起一条鱼。

这一快一慢形成强烈的对比,节奏就是这样产生的。

在动画片里,表示节奏的速度线是很重要的:通常有3种节奏:A加速度、B减速度、C匀速。

看起来不难理解的加减速度,要做好它是非常不容易的(每个点表示一张动画):
影响速度的有3个要素:1,张数、2,距离、3,格数(即时间):
1,相同距离不等张数,我们看见下图的4只红球距离相等,但它们之间的张数不等,不等的张数会产生不同的速度:张数多,速度慢;张数少,速度快。

2,同等张数,不同距离,我们看见下图3只红球之间的张数相同,但是红球距离不等,不等的距离产生不等的速度:距离近,速度慢;距离远,速度快。

3,同等距离,相同张数,但是拍摄格数不同,不同的格数(时间)产生不同的速度:格数多,速度慢;格数少,速度快。

以上3个要素决定了物体运动速度的快慢节奏。

我们要知道,作用力的大小决定运动节奏的速度,例如:有生命物体用力跑和不用力跑的速度是不一样的;球体被用力扔出和无力下落的速度和轨迹是不一样的;无生命物体的落叶,在大风吹落时的轨迹和速度与微风飘拂落下也是不一样的,受力大速度就快,受力小速度就慢。

(二)速度与轨迹
速度与轨迹是两个概念:速度通俗的说法是快慢;轨迹是运动的路径。

在动画片制作中,原画常常会把速度线,标在轨迹线上:
上图的两个球体原画一样,(只需要画头尾两张)但是原画给它们不一样的运动轨迹,动画必须按照轨迹的指示加中间画,结果出来的效果肯定是不一样的(看PPT课件)。

另外平行的球两头慢中间快,抛物线的球体两头快中间减速,这两种速度常常是无生命力的物体被动的速度线:平地滚动假如两头快,中间减速,就不合逻辑了;抛物线的球体上升到一定高度,受空气的阻力会减速,当回落时受地心的引力,它又会加速,这是客观原理。

右上图的轨迹线你能说出是什么运动线吗?
有生命力的鱼类游动时和无生命力的树叶纸片不同,它有一种自发的力量向前扑腾,头部始终领先,而树叶纸片随着风力的变化而首尾不分,常常会出现Z字形的运动轨迹。

所以,当我们要表现某一个物体时,必须明确它是主动体,还是被动体,它的质感如何(见下图):
速度是有根据的,它来源与现实生活,但也并不是照搬,前面说过的,为了加强节奏,可以让“快的更快,慢的更慢”(通常的速度都要比现实来得快些,提炼些,不要太温。

)那
就是说,速度是不能乱来的,轨迹是否可以随意呢?不!轨迹是有规律的:钟摆原理的轨迹是圆形的(见上图):
抛物线现象的轨迹是弧形的;柳条摆动的轨迹是S型的;蛇的轨迹是波浪型的……等等。

这些运动规律,我们将在以后的课程里一一解决。

虽然下面两个图的轨迹一样,但速度的分布不是一样的:钟摆是无生命力的自然摆动,它受作用力、平衡力等诸多元素的影响,摆动时自然产生了转折时的减速,和落下时的加速;荡秋千与钟摆相比,虽然轨迹相同,但荡秋千受影响的因素就要多一些:它受生命力的控制,
(荡秋千者本身的重量,还有它的作用力即荡秋千者所使用的力量多与少、是否均匀、运动的方向是否完全一致、气候特征等诸多元素),因此所产生的运动速度是变化的,是不同的,
是各式各样的。

一切力学原理我们都要弄懂,不能反着来。

(见右上图)是飞蝶、飞蛾的不同轨迹线。

(三)速度线与时间
物理学里计算出物体从高处落地的时间为平均每秒9.8米。

因为物体落地有一个加速度关系,所以第一个一秒的时间只能是平均值的一半:4.9米:
有了以上速度的依据,我们不难算出4米跳台落水的格数了,当然还要加上运动员往上跳起,并且控制着做一些有难度的翻飞等等,大概36格左右吧。

初学者问老师最多的问题就是:“这个动作需要几格啊?”“这两张原画之间要加几张动画啊?”
现在知道物体落下的时间每秒4.9米,那么其他很多动作都是有基本速度可以参照的:
走一步(单步)的速度一般12格:画6张1拍2格,画4张1拍3格;
跑一步(单步)的速度一般6-8格,画3-4张1拍2;
车前行的速度一般为每格一米:假如车身为2米,1拍2格的话,车速正好头尾相接:
每格1米,每秒24米,每分钟1440米,时速86.4公里,有了匀速的距离根据后,我们可以任意设计它的各种速度,在高速公路上,我们可以把车之间距离拉大,空出半个车身;在商业街行驶,我们可以缩短2张车之间的距离(叠住半个甚至大半个车身),商业街的车速大概在20~40公里吧。

上面两组画面是物体的质感(就是属性)不同,受力不同,它们的速度有非常大的差异。

铅球滚动速度1米可以从72格启动慢慢加速到12格,加速后的冲力是难以停止的;气球则相反,弹指的瞬间,它已飞出很远,一旦失去作用力,它可以马上停止。

研究和掌握物体运动的速度是原画设计师必修的一门重要学问。

只有了解和掌握了物体的运动规律,正确的表现(见上图)各种速度,才有可能设计出满意的运动节奏。

(四)关于加减速度的使用
(见下图)帽子抛到空中,受到空气的阻力而减速;轻轻的放下玻璃缸必须减速,铁锤落地受地心的引力加速……
速度上的变化,在动画中大致可分为三种类型:
1,一种类型是平均速度,也称匀速运动,特点是两张原画之间的动画,间隔的距离完全一致,所用的时间格数也完全相同,这种匀速常常表现在行驶中的车速,船速,否则会产生物体的抖动。

2,另一种类型是加速度,也称加速运动,其特点是两张原画之间的动画张数不相同,
距离间隔是由小到大变化的,这样产生的速度就会由慢到快变化。

汽车在不断的加大油门,也就是在加大作用力的同时,画面之间的距离也在逐步拉大、拉远,因此所表现的车速就会越来越快,这是加速度运动。

在现实生活中,加速运动几乎无处不在,比较典型的例子:当羽毛球运动员挥动球拍时要加速度,这样打出去的球非常有力。

拍苍蝇也需要加速度、猫捕捉老鼠那一霎间,如果不加速是捉不到的。

原画就是将这些现象进行夸张和提炼,才能设计出生动精彩、有节奏的镜头。

3,还有一种类型是减速度,也称减速运动,特点是两张原画之间的动画,间隔的距离不完全相同,距离间隔是由大到小变化的,作用力逐渐减少,表现汽车画面之间的距离越来越近,直到停止,这就是减速运动:
以下是球体向上时,受到空气的阻力而减速,当然它马上就要受地心引力加速了。

在动画中,一般表现一个力的舒缓和轻盈,都是主观的作用力来控制速度的,现实生活中的减速运动现象很多,行驶中的车、船、飞机等、在停止之前都是减速运动的现象,上图中奔跑前的预备速度较慢,一旦跑出去就呈现加速度,甚至用流线来表示极快的速度……
左下图是受到摩擦力(反作用力)影响的、桌球的球体运动轨迹。

如果球只是被球杆(作用力)用力撞击,球就会沿着推力,顺向向前滚动。

而现在运动过程中受到来自桌子面的摩擦力(反作用力)影响,运动速度就会越来越慢,当碰到桌子边框阻挡(反作用力)时,球就会改变运动方向,弹向另一方向,这就是摩擦、反弹(反作用力)影响的效果。

右下图你们能明白一个什么道理啊?你试着拿毽子(上面有三根鸡毛的那种)往高空扔去,是三条鸡毛在上还是铜板底座在上?那么落下时又是什么在上呢?为什么?当你明白其
中道理的一刻,也就是你多掌握了一条运动定律的时候。

我们设计无生命物体时,是不能违反定律的:铁榔头比木棍重,摔出去时走在先,上不去时在空中调头,重头又领先落地;而有生命的物体是受自身控制的,他可以手先下地,也可以脚先下地,因为他自己产生了主动力。

速度在动画设计与制作中贯穿始终,从台本整体设计到镜头韵律、从原画动作的设计到动画中间的加、减速度,以及后期合成时整体的效果、推拉摇移都需要加速度或减速度的应用,尤其是移动镜头的启动和停止,一般是需要8格或更长的启动和停止的速度的渐变过程。

需要强调的是作为一个动画艺术家,首先必须是一个速度和时间掌握的行家。

因为视频艺术与单幅的艺术作品最大区别就是;一个是动态的,一个是静止的。

好好观察生活中的每一个细节吧,一切现象都是有来源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