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的分类总结
小学土壤知识点总结大全

小学土壤知识点总结大全土壤分类1. 按物质来源分类(1) 矿质土壤:由风化而来的岩石颗粒和碎屑物质形成的土壤。
(2) 有机土壤:以植物残体和动物残体等腐植质为主要物质来源的土壤。
2. 按成土母质分类(1) 硅酸盐土壤:由石英、长石和辉石等矿物质形成的土壤。
(2) 碳酸盐土壤:以碳酸盐矿物为主要成分的土壤。
3. 按颗粒结构分类(1) 砂土:颗粒直径在0.05~2mm之间的土壤。
(2) 壤土:颗粒直径在0.002~0.05mm之间的土壤。
(3) 黏土:颗粒直径小于0.002mm的土壤。
4. 按颜色分类(1) 灰色土壤:具有明显的灰色或银灰色。
(2) 黄色土壤:含有铁质化合物,呈现黄色。
(3) 红色土壤:因含有氧化铁,呈现红色。
5. 按呈现方式分类(1) 阡陂土:在水稻等谷物种植地形成的土壤。
(2) 森林土壤:在森林中形成的土壤。
(3) 草原土壤:在草原上形成的土壤。
土壤结构土壤结构是指土壤颗粒之间的排列方式。
土壤结构对土壤的通气性、透水性和养分供应等有着重要的影响。
常见的土壤结构包括结块结构、板状结构、柱状结构、粒状结构等。
合理的土壤结构可以提高土壤的肥力,促进植物生长。
土壤排水土壤排水是土壤孔隙中的水分因重力和毛管作用而排出土壤体系的过程。
土壤排水对植物的根系通气和养分吸收具有重要的影响。
土壤排水分为自由排水和毛管排水两种方式。
自由排水是指土壤中超过毛管持水量的水分因重力作用而排出土壤体系的过程。
毛管排水是指土壤中超过毛管持水量的水分因毛管作用而排出土壤体系的过程。
导致土壤排水不良的原因有土壤密实、土壤膨胀性、土壤管道组织破坏、土壤盐渍化等。
土壤肥力土壤肥力是指土壤中供养植物生长所需的养分状况。
土壤肥力直接影响着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土壤中的养分主要包括氮、磷、钾等主要元素以及钙、镁、硫等微量元素。
钙、镁等是土壤中不可缺少的营养元素,微量元素虽然供应量不多,对植物的生长却具有重要的影响。
了解土壤肥力的状况有利于合理施肥,促进作物生长。
欠固结土、正常固结土、超固结土划分指标-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欠固结土、正常固结土、超固结土划分指标-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固结土是指在施工或自然过程中,由于外部力的作用而发生固结现象的土壤。
根据土壤的固结状态不同,可以将固结土分为欠固结土、正常固结土和超固结土三种类型。
这三种固结土在工程领域中具有不同的特点和工程行为,因此对它们进行明确的划分和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欠固结土、正常固结土和超固结土之间的划分是基于土壤的固结程度而设立的,也是衡量土壤固结性能的重要指标之一。
深入了解和研究这三种固结土的特征和形成原因,有助于在工程实践中更好地预测土壤的工程行为和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从而确保工程的安全、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本文将重点介绍欠固结土、正常固结土和超固结土的划分指标和特征,以期对固结土的研究和应用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帮助。
1.2 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主要介绍了本文的组织结构和内容安排。
本文主要围绕欠固结土、正常固结土和超固结土这三种不同类型的土壤进行详细讨论和分析。
在文章结构方面,首先将在引言部分对本文的背景和目的进行概述,然后分别介绍欠固结土、正常固结土和超固结土的定义、特征和形成原因,最后在结论部分对这三种土壤类型进行总结和归纳,为读者提供一个清晰的认识和了解。
通过以上分析,读者可以更好地理解土壤的固结特性,为相关工程实践提供参考依据。
1.3 目的:本文旨在深入探讨欠固结土、正常固结土、超固结土这三种固结土的划分指标,以便更好地理解它们的定义、特征和形成原因。
通过对这三种固结土类型的详细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识别和区分它们在工程实践中的应用和影响,从而为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工程实践提供更加准确和全面的指导。
同时,通过对这些固结土类型的研究,我们也可以为土壤力学领域的发展和进步贡献一份力量。
希望本文的研究成果能够对相关领域的研究人员和工程师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价值。
2.正文2.1 欠固结土2.1.1 定义欠固结土是指土体在受到外部荷载作用下,其固结度未达到正常固结状态的土壤。
《工程地质手册》碎石类土定义

《工程地质手册》碎石类土定义一、引言在工程地质领域中,碎石类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
它在建筑、公路、铁路和其他工程建设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本文将针对《工程地质手册》中关于碎石类土的定义和相关知识进行全面深入的探讨,以便更好地理解这一概念的内涵和外延。
二、碎石类土的定义及特征《工程地质手册》中对碎石类土的定义是:碎石类土是指土壤中含有大颗粒碎石的土壤。
这种土壤通常含有较大的颗粒,其粒径大于2mm,且含有较高的石质成分。
碎石类土的特征主要有以下几点:1. 颗粒较大:碎石类土中的颗粒粒径较大,一般大于2mm,有的甚至可以达到数厘米。
这种特点使得碎石类土具有较强的承载能力和排水能力。
2. 含石量高:碎石类土中含有较高的石质成分,这些碎石对土壤的物理性质和工程性能有着重要影响。
3. 多孔性强:碎石类土中的空隙率较高,孔隙分布较为均匀,具有较好的渗透性和透水性。
碎石类土的定义及特征对于工程建设中的土壤选择、地基处理和工程设计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三、碎石类土的分类及应用根据《工程地质手册》的分类标准,碎石类土可以分为不同的类型,主要包括粗砾土、细砾土和淤泥砾土。
每种类型的碎石类土在工程中都有着不同的应用和技术要求。
粗砾土常用于路基填料和护坡工程,细砾土常用于路面铺装材料和水泥混凝土的配料,淤泥砾土则常用于土石坝的坝体填料和护坡工程。
在工程实践中,对碎石类土的合理分类和应用能够有效提高工程的质量和安全性。
四、碎石类土的工程地质问题及处理措施在工程建设中,碎石类土可能会引发一些地质问题,例如土壤沉陷、坡面滑坡和路基塌陷等。
为了有效避免和解决这些问题,土地工程师需要采取一系列的处理措施,包括但不限于:1. 土质调查:对工程区域的土质进行详细调查和分析,了解碎石类土的分布、厚度和性质。
2. 地质勘察:对工程区域的地质构造和地貌特征进行勘察,识别潜在的地质灾害隐患。
3. 工程设计:根据碎石类土的特点,合理设计工程结构和施工方案,确保工程安全和稳定。
14种土壤类型及特点

14种土壤类型及特点土壤是地壳表面形成的一种自然资源,根据其形成过程、物质组成和特点可以分为多种类型。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为您介绍14种常见的土壤类型及其特点。
1. 红壤:红壤主要分布于亚热带和热带地区,呈红色或棕红色。
其富含铁氧化物,具有良好的透水性和保水性,适合农作物的生长。
2. 黄壤:黄壤呈黄色或棕黄色,常见于亚热带和温带地区。
它富含有机质和矿物质,适合农作物种植,但排水性较差。
3. 赤壤:赤壤呈红褐色,常见于亚热带地区。
它富含铁氧化物和富集的黏粒矿物质,适合种植茶叶、竹子等作物。
4. 黑土:黑土色泽深黑,富含有机质,并富含氮、磷、钾等养分。
黑土蓄水性和保肥性良好,适宜粮食作物的种植。
5. 棕壤:棕壤呈棕色,常见于温暖湿润的气候条件下。
它富含有机质和矿物质,具有良好的保水性和排水性,适宜果树和作物的种植。
6. 硅质土:硅质土主要由含硅骨骼的植物遗骸和硅质矿物质组成。
它贫瘠但保水性好,通常用于盆栽和花卉种植。
7. 盐渍土:盐渍土富含盐分,常见于干旱地区和盐碱地。
它的含盐量高,对大多数作物不适宜,但适合盐生植物的生长。
8. 砂土:砂土颗粒较大,通常粘性较差。
砂土排水性良好,但肥力较低,不适合种植需肥沃土壤的作物。
9. 粘土:粘土颗粒较细,粘性强。
粘土富含养分,但排水性差,容易发生涝灾,需要进行土壤改良后才适宜农作物的种植。
10. 沼泽土:沼泽土主要由腐殖质和残体组成,多见于湿地和沼泽地区。
它富含有机质,但肥力较低,多被用于湿地保护和水生植物的栽培。
11. 塔顶土:塔顶土是在石炭期形成的一种特殊土壤类型。
它通常浅薄且富含矿物质和有机质,适宜苔藓和高山植物的生长。
12. 碱土:碱土富含碱性盐分,多见于盐碱地和干旱地区。
它对大多数作物不适宜,但适合耐盐碱植物的生长。
13. 砾石土:砾石土中含有较多的砾石颗粒,排水性良好但肥力较低,多用于建设和园林绿化。
14. 枯水土:枯水土是在干旱地区形成的一种土壤类型。
土力学总结

土力学第一章土的物理性质及工程分类1.土的特点:碎散性、三相性(固,液,气) 、天然性(自然变异性)或成层性.2.土粒大小是影响土的性质最主要因素.土性取决于颗粒的形状,大小和矿物成分.3.常用的粒度成分的表示方法有表格法、累计曲线法和三角坐标法.1).表格法.表格法是以列表形式直接表达各粒组的百分含量.它用于粒度成分的分类是十分方便的.2)累计曲线法.该方法是比较全面和通用的一种图解法,适应于各种土级配好坏的相对比较.由累计曲线的坡度可以大致判断土粒的均匀程度或级配是否良好.3)三角坐标法.三角坐标法只适用于划分三个组粒的情况.4.研究土中水必须考虑到水的存在状态及其土粒的相互作用;存在于土中的液态水可分为结合水和自由水两大类.结合水是指受电分子吸引力吸附在土粒表面的土中水.自由水是存在于土粒表面电场影响范围以外的水.5.土中气:土中的气体存在于土孔隙中未被水所占据的部位.含气体的土称为非饱和土,非饱和土的工程性质研究已形成土力学的一个热点.6.我们把粘土颗粒在直流电作用下向阳极移动的现象称为电泳;而水分子向阴极移动的现象称为电渗.7.双电层的厚度既取决于颗粒表面的带电性,又取决于溶液中阳离子的价数.8.粘土间的相互作用力:(1)粒间吸引力土粒间吸引力主要来源于分子间的范德华力.(2)土粒间排斥力9.土的结构:是指由土粒单元的大小、形状、相互排列及其联结关系等因素形成的综合特征.10.土的构造:土中的物质成分和颗粒大小等都相近的各部分土层之间的相互关系的特征.11.反映土轻重程度的指标:(1)土的天然密度ρ.ρ=m/V (2)土的干密度ρd =m s/V. (3)土的饱和密度ρsat=m s+Vvρw/V (4)土的浮密度ρ′(5)土粒的相对密度12.反映土松密程度的指标(1)孔隙比e:土中孔隙体积与土粒体积之比(2)孔隙率n :土中孔隙体积与总体积之比,以百分数表示.13.反映土含水程度的指标(1)土的含水率ω:土中水的质量与土颗粒质量之比,称为土的含水率,以百分数计.14.影响压实效果的因素:土类、级配、压实功能和含水率,另外土的毛细管压力以及孔隙压力对土的压实性也有一定影响.第二章土中水的运动规律1.孔隙中的自由水在重力(水位差)作用下,发生运动(从土内孔隙中透过)的现象叫渗透.2.土体具有被水透过的性质称为土的渗透性或透水性.3.渗流引起的渗透破坏问题主要有两大类:一是因渗流力的作用,使土体颗粒流失或局部土体产生移动,导致土体变形甚至失稳,如深基坑中流沙和管涌现象;二是由于渗流作用,使水压力或浮力发生变化,导致土体或结构失稳.4.渗流力:水在土中渗流时,受到土颗粒的阻力T的作用,这个力的作用方向与水流方向相反.5.流沙现象:土颗粒之间的压力等于零,土颗粒将处于悬浮状态而失去稳定.6.流沙现象的防治原则:(1)减小或消除水头差,如采取基坑外的井点降水法降低地下水位或水下挖掘;(2)增长渗流途径,如打板桩;(3)在向上渗流出口处地表用透水材料覆盖压重以平衡渗流力;(4)土层处理,减小土的渗透系数,如冻结法、注浆法等.7.管涌现象:水在砂性土中渗流时,土中的一些细小颗粒在渗流力作用下,可能通过粗颗粒的孔隙被水流带走,这种现象称为管涌.8.防治管涌现象,一般从下列三个方面采取措施:(1)改变几何条件,在渗流逸出部位设反滤层是防止管涌破坏的有效措施;(2)改变水力条件,降低水力梯度,如打板桩等;(3)土层处理,减小土的渗透系数.9.流网是由一组流线和一组等势线相互正交组成的网格.流网具有以下特征:(1)流线与等势线相互正交.(2)流线与等势线构成的各个网格的长宽比为常数.(3)相邻等势线之间的水头损失相等.(4)各个流槽(即各相邻两流线间)的渗流量相等.10.土的毛细现象是指土中水在表面张力作用下,沿着孔隙向上及其他地方移动的现象.这种细微孔隙中的水被称为毛细水.11.影响冻胀的因素:(1)土的因素(2)水的因素(3)温度的因素(4)外载荷的因素第三章土中应力计算1.土中应力按其起因可分为自重应力和附加应力两种.土中应力按其作用原理或传递方式可分为有效应力和孔隙应力两种.2.土体的应力-应变关系:(1)土的连续性假定(2)土的线弹性假定(3)土的各向同性假定3.土中某点的自重应力与附加应力之和为土体总的应力.4.在土力学中,正应力以压为正,拉为负.剪应力以逆时针为正.5.地下水位升降,使地基土中自重应力也相应发生变化.6.基底附加压力是指超出原有地基竖向应力的那部分基底压力,也即是作用在基础底面的压力与基底处建造前土中自重应力之差.7.有效应力原理:计算土中应力的目的是为了研究土体受力后的变形和强度问题.8.土中有效应力是指土中固体颗粒(土粒)接触点传递的粒间应力.9.存在土体中某点的总应力有三种情况,即自重应力附加应力、自重应力与附加应力之和.10.有效应力原理:(1)饱和土中任意点的总应力σ总是等于有效应力加上孔隙水压力;(2)土的有效应力控制了土的变形及强度.第四章土的压缩性与地基沉降计算1.土的三大工程问题:渗流、变形、强度.2.在外力作用下土体体积缩小的特性称为土的压缩性.3.土的压缩通常由三部分组成:(1)固体土颗粒被压缩;(2)土中水及封闭气体被压缩;(3)水和气体从孔隙中排出.4.对饱和土来说,土体的压缩变形主要是孔隙水的排出.5沉降:在建筑物荷载作用下,地基土主要由于压缩而引起基础的竖向位移.6.计算地基沉降时,必须取得土的压缩性指标.土的压缩性指标可以通过室内压缩试验或现场原位试验的方式获得.7.土的变形模量是指土体在无侧限条件下的应力与应变的比值.变形模量是反映土的压缩性的重要指标之一.8.土的弹性模量的定义是土体在无侧限条件下瞬时压缩的应力-应变模量.9.变形顺序:初始沉降、固结沉降、次固结沉降.10.几种沉降计算方法:分层总和法、应力面积法和弹性理论方法.第五章土的抗剪强度1.土的抗剪强度是指土抵抗剪切破坏的极限能力.2.土的c和ф统称为土的抗剪强度指标.3.土的抗剪强度是决定建筑物地基和土工建筑物稳定性的关键因素.4.无粘性土的抗剪强度决定于有效法向应力和内摩擦角.5.应力路径是指在外力作用下,土中某一点的应力变化过程在应力坐标图中的轨迹.它是描述土体在外力作用下应力变化情况或过程的一种方法.第六章土压力与挡土墙1.用来支撑天然或人工斜坡不致坍塌,保持土体稳定性的一种建筑物,俗称挡土墙.2.土压力是设计挡土墙结构物断面及验算其稳定性的主要外载荷.3.根据挡土墙的方向,大小及墙后填土处的应力状态,将土压力分为静止土压力,主动土压力,被动土压力三种.4.影响土压力的最主要因素:墙体位移条件.5.挡土墙的类型:重力式挡土墙、悬臂式挡土墙、扶壁式挡土墙、锚定板及锚杆式挡土墙.第七章地基承载力1.地基承载力是指单位面积上地基所能承受的荷载.2.地基破坏模式可分为整体剪切破坏、局部剪切破坏及冲切破坏三种。
土木工程施工知识点总结

土木工程施工知识点总结第一章土方工程土方工程概述土方工程主要包括土方的开挖(爆破)、运输、填筑、压实等工程,以及土方的边坡、土壁支护、基坑排水与降水等准备与辅助工程。
常见的土方工程有:场地平整、基坑基槽开挖、XXX回填、景观填土/开挖、路基填筑等。
土方工程施工特点土方工程的工程量大,成本高,施工周期长,施工条件复杂,受天气影响大,对运输道路路面存在污染等特点。
土的工程分类土方工程根据土的开挖难易程度的不同,可分为松软土、普通土、坚土、砂砾坚土、软石、次坚石、坚石、特坚石等八类。
土的工程性质土的工程性质包括土的密度、含水量、可松性和渗透性等。
其中,土的密度包括天然密度和干密度;土的含水量是土中所含水的质量与土的固体颗粒的质量的比值;土的可松性是指土在开挖和回填过程中可发生的体积变化;土的渗透性是指土体的透水机能,用渗透系数K表示。
场地标高设计与土方调配场地设计标高的确定需要按照挖填平衡原则进行计算,即场地内的土方在平整前和平整后相等,从而达到挖方和填方平衡。
场地设计标高的调整需要考虑土的可松性和场地泄水坡度。
土方工程量计算及土方调配需要计算各方格角点施工高度,确定零线位置,计算挖方区、填方区土方量,并进行土方调配,以使土方总运输量最小或土方运输成本最小的条件下,确定填、挖部位土方的调配方向和数量,从而缩短工期和降低成本。
稳定层分为:深井、浅井。
井点降水法是一种有效的基坑降水方法,通过抽取地下水来降低地下水位,达到稳定土壁、防止流砂和涌水的目的。
轻型井点和管井是常用的两种井点降水系统,根据基坑的宽度和土质情况,可以选择不同的布置方式。
在设计井点系统时,需要考虑高程和涌水量等因素。
虽然井点降水法效果明显,但也可能会引起周围地面和建筑物沉降,需要谨慎使用。
基坑降排水工程是基坑工程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其目的是为了防止滑坡、塌方、坑底隆起,减少坑壁支护结构的水平荷载,避免影响施工,防止地基承载力下降,以及保证在较干燥的状态下施工。
植物与土壤知识点归纳

植物与土壤知识点归纳植物与土壤知识点归纳了与土壤知识不归纳知识点就等于是白学了,下面下面店铺为大家整理了相关植物与土壤知识点,希望大家喜欢。
植物与土壤知识点:第1节土壤中有【知识点总结】一、土壤中的生命——土壤生物1、土壤的层次结构:一般分枯枝落叶层、上土层和下土层,其中枯枝落叶层是小动物活动的主要场所;上土层植物根系大量分布。
2、土壤环境特点:主要指的是土壤的湿度、土壤疏松程度、土壤温度、光照和植物生长状况等环境因素。
3、在特定生态系统中数量较多的生物称优势物种。
土壤生物最适宜阴暗、潮湿、温暖、有氧的生活环境。
4、我们把土壤中的微生物、动物、植物等称为土壤生物。
1) 植物:生长在土壤中的植物对土壤的结构和性状改良都具有积极意义。
2) 动物:土壤动物影响着土壤的结构和性状,土壤生物之间也会产生相互影响。
3) 微生物:在土壤中起最大作用的是细菌、真菌、放线菌等土壤微生物,它们使有机物分解,释放出养分,促成了养分的循环。
二、土壤中的非生命物质1、构成土壤的物质有固体、液体和气体三类。
土壤固体部分主要由矿物质颗粒和腐殖质组成,其中的矿物质颗粒占固体部分的95%左右。
2、土壤中有空气:在烧杯内盛一定量的水,将干燥的土壤块慢慢放入水中,你观察到的现象有气泡产生。
说明土壤中有空气;其作用是为植物根呼吸和微生物的生命活动提供氧气的来源。
在土壤中,空气约占土壤体积的 15%~35% 。
【实验一】测量土壤中空气的体积分数:约为(V1(土壤注水)-V2(铁块注水))/V(测试体积); 3、土壤中有水:取少许土壤,放入试管中,在酒精灯上加热,观察到的现象是试管壁上有小水珠;试管口冒出水雾;这个实验说明土壤中有水;它是植物生长的必要条件;(其中小部分水供给植物光合作用,大部分水供给植物蒸腾作用。
【实验二】测量土壤中水占土壤体积的体积分数:(M(燃烧前)-M1(燃烧后)/p水V(测试体积); (1)选取一规则几何体状的土壤样本,用刻度尺测出其相关数据,算出土壤体积数V; (2)用天平称出其质量M ;(3)将土壤捣碎,放在坩埚上用酒精灯加热,让其水分充分汽化充分散失,再称其质量M1。
土壤地理学知识点总结

绪论土壤发生学研究土壤形成因素-土壤发生过程-土壤类型及其性质三者之间的关系的学说。
土壤分类学土壤地理学土壤地理学是以土壤及其与地理环境系统的关系为研究对象,它是研究土壤的发生发育、土壤分类及时空分异规律,进而为调控、改造和利用土壤资源提供科学依据的学科第一章土壤形成因素分析1、成土因素学说的发展:道库恰耶夫、土壤发生学派土壤是历史自然体…西比尔采夫三个土纲1)显域土纲(Zonal soil)地带性土壤2)隐域土纲(Introzonal soil)隐地带性土壤3)泛域土纲(Azonal soil)泛地带性土壤2、气候因素是怎样影响土壤的形成发育的1、气候影响有机质积累和分解过度湿润和长期冰冻有利于有机质的积累干旱和高温有利于有机质的矿化)2、气候影响岩石矿物风化强度温度增加10℃,化学反应速度平均增长2—3倍热带风化强度比寒带高10倍,比温带约高3倍—热带地区岩石风化和土壤形成速度,风化壳和土壤厚度>温带和寒带地区3、气候影响粘土矿物的形成不同气候带的土壤中,具有不同次生粘土矿物:干冷地区的土壤—水云母温暖湿润或半湿润气候条件下—蒙脱石和蛭石`湿热地区—高岭石类高度湿热地区—铁、铝氧化物岩石的原始矿物的风化演化系列,即从脱钾、脱盐基和脱硅三个阶段性系列,形成伊利石(脱K)、蒙脱石(缓慢脱盐)、高岭石(迅速脱盐)和三水铝石(脱硅)等,这些阶段性与其风化的环境条件——即气候条件有关。
4、物质迁移随水分和热量的增加而增加从风化和成土过程产物的迁移规律看:在湿润地区(如灰化土地区),土壤中游离的盐基遭到强烈的淋洗;在半干旱气候条件下(如黑钙土地区),土壤中易溶性盐分受到淋洗,而碳酸盐则在土体中相对聚积;在干旱地区(如棕钙土地区),易溶盐分仅在土壤上层遭到淋洗。
[5、气候影响土壤分布规律温度:寒温带——灰化土温带——暗棕壤暖温带——棕壤亚热带和热带——红壤、砖红壤等干湿程度:温带湿润气候区——淋溶土>温带半湿润半干旱区——弱淋溶土,钙积土温带干旱区——荒漠土3、岩石的原始矿物的风化演化系列:脱K、脱盐基等各形成什么矿物岩石的原始矿物的风化演化系列,即从脱钾、脱盐基和脱硅三个阶段性系列,形成伊利石(脱K)、蒙脱石(缓慢脱盐)、高岭石(迅速脱盐)和三水铝石(脱硅)等,这些阶段性与其风化的环境条件——即气候条件有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土分类的思路
本质上来说,土的分类思路无非以下三种:
1、根据粒组(粒径大小)的组成及相对含量划分;
2、含水量影响土的性质,即塑性指标划分;
3、有机质的含量;
我们不妨先看看已有分类名称,有个大体印象先:但是感觉还是有点懵逼。
表1代号表
名称土的工程分类代号名称
基本代
号
B漂石BSl混合土漂石
C黏土CbSl混合土卵石
Cb卵石CH高液限黏土
F细粒土CHG含砾高液限黏土
G砾CHO有机质高液限黏土
H高液限CHS含砂高液限黏土
L低液限CL低液限黏土
M粉土CLG含砾低液限黏土
O有机质土CLO有机质低液限黏土
P级配不良CLS含砂低液限黏土
S砂GC黏土质砾
Sl混合土GF含细粒土砾
W级配良好GM粉土质砾
GP级配不良砾
GW级配良好砾
MH高液限粉土
MHG含砾高液限粉土
MHO有机质高液限粉土
MHS含砂高液限粉土
ML低液限粉土
MLG含砾低液限粉土
MLO有机质低液限粉土
MLS含砂低液限粉土
SC黏土质砂
SF含细粒土砂
SlB漂石混合土
SlCb卵石混合土
SM粉土质砂
SP级配不良砂
SW级配良好砂理解了分类的思路后,就要进行更进一步分类,就要知道分类的指标有哪些,哪些可以直接现场判定?哪些指标必须要做试验?小编总结如下:(1)土粒径大小;
(2)粒组相对含量(15%、50%、70%等);
(3)级配(不均匀系数Cu、曲率系数Cc);
(4)塑性指数Ip、液限Wl;
(5)有机质含量;
当粒径比较大时,土的性质主要取决于粒径大小和它们的特征,此时,级配便成为了评价的主要指标;当粒径比较小时,土的性质主要取决于颗粒与水的相互作用,即塑性;而评价级配指标,通过不均匀系数Cu和曲率系数Cc,评价塑性通过液限和塑性指数。
下面讲讲哪些指标可以现场(肉眼等)鉴定,哪些指标必须通过试验才能确定。
分类指标现场肉眼鉴别试验
粒径大小目测仪器量测
粒组相对含量摊平目测估计筛分
级配(Cu、Cc)目测筛分
塑性指数Ip、液限Wl 干强度、手捻、搓条、韧
性和摇震反应等代替塑
性
仪器测定
有机质含量闻气味、眼睛观察仪器测定
二、野外现场简易鉴定土的类别
土的分类包括现场简易鉴别和根据取土试验指标分类。
而我们更关心现场鉴别属于何种土,或者取样时应该注意的事项,置于实验结果及更详细的分类,那是后面的工作。
下面讲讲现场简易鉴别的几种方法:
表2土的简易鉴别法
性质方法详情
粒组组成比例目测法
参照《土的工程分类标准GB/T50145-2007》附录A土的
工程分类体系框图;
塑性手捻、搓条将稍湿或硬塑的小土块在手中揉捏,然后用拇指和食指将土捻成片状:
1、手感滑腻,无砂,捻面光滑者为塑性高;
2、稍有滑腻感,有砂粒,捻面稍有光泽者为塑性中等;
3、稍有粘性,砂感强,捻面粗糙者为塑性低;
搓条试验时应将含水量略大于塑限的湿土块,在手中揉捏均匀,再在手掌上搓成土条,根据土条不断裂而能达到的最小直径可区分为:
1、能搓成直径小于1mm土条者为塑性高;
2、能搓成直径为1~3mm土条而不断者为塑性中等;
3、搓成直径大于3mm的土条即断裂者为塑性低;
有机质闻臭味1、土中有机质应根据未完全分解的动植物残骸和无定形物质判定有机质呈黑色、青黑色或暗色,有臭味有弹性和海棉感可采用目测、手摸或嗅感判别当不能判别时,可采用下列方法。
2、将试样放入的烘箱中烘烤,当烘烤后试样的液限小于烘烤前试样液限的3/4时试样为有机质土。
性质方法详情
干强度将一小块土捏成土
团,风干后用手指捏
碎,掰断及捻碎,根
据用力的大小区分
为:
1、很难或用力才能捏碎或掰断者为干强度高;
2、
稍用力即可捏碎或掰断者为干强度中等;3、易于捏碎和
捻成粉末者为干强度低。
当土中含碳酸盐、氧化铁等成分时会使土的干强度
增大,其干强度宜再用湿土作手捻试验,予以校核。
摇震反应将软塑至流动的小土
块捏成土球,放在手
掌上反复摇晃,并以
另一手掌振击此手
掌,土中自由水将渗
出球面呈现光泽,用
二手指捏土球放松
后水又被吸入,光泽
消失,根据上述渗水
和吸水反应快慢,可
区分为:
1、立即渗水及吸水者为反应快;
2、渗水及吸水中等者为反应中等;
3、渗水吸水慢及不渗不吸者为反应慢或无反应;
韧性将含水量略大于塑限
的土块在手中揉捏均
匀,然后在手掌中搓
成直径为3mm的土
条,再揉成土团,根
据再次搓条的可能
性,可区分为:
1、能揉成土团再搓成条,捏而不碎者为韧性高;
2、可再揉成团,捏而不易碎者为韧性中等;
3、勉强或不能再揉成团,稍捏或不捏即碎者为韧性低;
三、根据室内(或室外)试验指标进行分类
2、塑性(水的含量相关指标)分类
3、有机质的含量
申明:本文主要依据《土的工程分类标准GB/T50145-2007》编制,不同行业的详细分类标准有所不同,本文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