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源文化建设概况

合集下载

桃源九龙山道观介绍

桃源九龙山道观介绍

桃源九龙山道观介绍桃源九龙山道观位于中国广东省清远市清新区境内,距离广州市仅约100公里,是中国道教的一座著名道观。

这座道观建于唐朝,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是中国南方地区最古老的道观之一、桃源九龙山道观以其神奇的自然风光和丰富的道教文化遗产而闻名于世,每年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和朝圣者。

桃源九龙山道观坐落在九龙山脚下,周围被青山环绕,林木葱茏,空气清新宜人。

道观内有大量的古树,其中一棵据称已经有五百年以上的历史。

这些古树给道观增添了一种神秘的氛围,也为游客提供了休憩和观赏的好去处。

此外,道观还有一个奇特的景点,就是供奉了九尊龙像的九龙井,相传喝了井里的水能够带来好运和长寿。

道观内的建筑也是其吸引游客的重要因素之一、道观的正殿是九龙殿,其中供奉着九位龙神,被视为道观的守护神。

九龙殿的建筑风格典雅庄重,彰显出中国传统建筑的特色。

在殿内还有精美的壁画和石雕,展示了中国道教的神话故事和神祗形象。

此外,道观内还有其他的建筑如钟楼、鼓楼、斋堂等。

桃源九龙山道观是一座重要的道教圣地,每年都会举办各种道教庆典和仪式。

其中最有名的是元宵节庙会,吸引了数以万计的游客前来观赏和参与。

庙会期间,道观内外都会布置着灯笼,各种各样的民俗表演和游戏也会举行。

此外,道观内还有一个道教学院,专门培养年轻的道士,传承和弘扬中国道教文化。

为了满足更多游客的需求,桃源九龙山道观还提供了丰富的旅游项目和服务。

游客可以参加道观的文化体验活动,如道教功法表演、画符制作等。

此外,道观还提供住宿和餐饮设施,以方便游客的入住和品尝美食。

总而言之,桃源九龙山道观是一座具有深厚历史文化底蕴和独特自然风光的道教圣地。

它不仅是一处广受游客喜爱的旅游胜地,也是一座承载了中国道教文化传统的宝库。

无论是信仰道教的朝圣者还是爱好自然风光的旅游者,都能在这里找到心灵的净化和内心的宁静。

桃源调研报告

桃源调研报告

桃源调研报告桃源调研报告一、调研目的和背景桃源是一座位于山西省晋中市的县级市,以其秀美的自然风光和独特的人文景观而闻名。

本次调研旨在了解桃源的旅游资源、经济发展状况以及旅游业对当地经济的贡献,为进一步推动桃源旅游业的发展提供参考。

二、调研方法和过程本次调研采用了问卷调查和实地观察相结合的方法。

我们在桃源旅游景区、当地农村和市区的旅游相关商户进行了问卷调查,并对当地旅游景点进行了实地观察和拍摄。

三、调研结果和分析1. 桃源旅游资源桃源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如仙女湖、碧水潭和乌觉山等。

这些景点以其山峦翠绿、水域清澈的特点,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观光和休闲度假。

同时,桃源还有独特的人文景观,如清代庙宇和民间艺术表演,为游客提供了深度体验当地文化的机会。

2. 经济发展状况桃源作为一个以农业为主导的县级市,经济发展相对较为滞后。

但随着旅游业的兴起,当地经济逐渐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

旅游业的发展带动了当地的交通运输、餐饮住宿、旅游纪念品等服务业的迅速增长,为当地居民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

3. 旅游业对当地经济的贡献调查结果显示,旅游业已经成为桃源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

桃源的旅游收入占比逐年增长,已成为当地居民收入的重要来源。

同时,桃源旅游业的发展也带动了当地其他产业的发展,如农副产品加工和乡村旅游等。

桃源旅游业对扩大当地经济规模、改善居民生活水平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四、总结和建议1. 加强宣传推广针对桃源的旅游资源独特性和优势,应加强对外宣传,增加知名度和声誉。

通过推出精彩的宣传片、加大线上线下推广力度,吸引更多的游客前往桃源旅游,提高旅游收入。

2. 完善旅游基础设施为提升游客的游览体验,应加大对旅游基础设施的投入,如改善交通状况、提升景区的接待和服务水平,建设更多的旅游配套设施。

3. 加强旅游产业人才培养要提升桃源旅游业的服务质量,必须加强对从业人员的培训和培养。

通过举办相关培训班和开展实践活动,提高从业人员对旅游服务和文化传承的认识和技能。

桃源策划方案

桃源策划方案

桃源策划方案一、项目背景和目标桃源策划方案是基于桃源村自然环境和文化资源的整合与利用,旨在打造一个以传统文化为核心、自然生态为特色的旅游景区。

通过丰富的景点和活动设计,提供独特的旅游体验,吸引游客前来参观、休闲和学习。

本方案的目标是通过桃源策划方案的实施,提升桃源村的知名度和吸引力,促进当地经济发展,改善村民生活。

二、项目内容1. 桃源自然景观保护与修复为了保护和改善桃源村的自然环境,我们将进行以下工作:•植树造林:在空旷的土地上进行植树造林,提高绿地覆盖率,改善村落的生态环境。

•水域修复:对污染的水域进行治理,恢复水生生态系统的功能,提升景区的整体环境质量。

•野生动植物保护:加强对野生动植物的保护和监测,创建自然保护区,提供适宜的生态环境。

2. 传统文化展示与体验基于桃源村的传统文化,我们将提供以下活动和体验项目:•传统手工艺展示:搭建手工艺品展示区,展示当地的传统制作工艺,吸引游客观摩和购买。

•农耕体验:提供农耕体验活动,让游客亲身参与农事活动,体验传统农耕文化。

•特色饮食品尝:打造农家乐餐厅,提供当地特色饮食,让游客品尝美食。

3. 活动和演出为了增加游客的参与度和娱乐性,我们将举办以下活动和演出:•桃花节:每年春季举办桃花节,吸引游客前来欣赏桃花盛景,开展各类庆祝活动。

•传统舞蹈和音乐表演:邀请当地的舞蹈团队和音乐家进行传统舞蹈和音乐表演,展示当地的艺术文化。

•农民画展览:组织农民画家进行绘画创作,并在景区举办农民画展览,向游客展示村民的艺术才华。

三、项目管理计划1. 项目组织项目将设立桃源策划方案工作组,由村委会和相关旅游机构的代表组成。

工作组将负责项目的整体规划和协调工作。

2. 项目进度根据项目内容的复杂程度和技术要求,我们预计项目的实施周期为两年。

具体进度安排如下:•第一年:进行桃源的自然景观保护与修复,开展相关活动和体验项目的策划和准备工作。

•第二年:完善桃源的传统文化展示和活动项目,进行宣传推广,吸引游客。

涞源周记桃源文化旅游小镇桃花源小区

涞源周记桃源文化旅游小镇桃花源小区

涞源周记桃源文化旅游小镇桃花源小区摘要:一、引言二、涞源周记桃源文化旅游小镇简介三、桃花源小区特色及亮点四、桃花源文化旅游小镇的活动与设施五、结尾正文:【引言】随着现代人的生活节奏加快,寻找一个宜居的生活环境成为了大家关注的焦点。

涞源周记桃源文化旅游小镇桃花源小区,就是一个集文化、旅游、居住于一体的综合性小镇,它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了无数的目光。

本文将为您详细介绍这个充满诗意的桃花源小镇,带您感受这里别样的美好生活。

【涞源周记桃源文化旅游小镇简介】涞源周记桃源文化旅游小镇位于我国河北省保定市涞源县,占地面积约3000亩。

该项目由著名企业周记集团投资开发,以“桃花源文化”为主题,融合了旅游、文化、居住等多种元素,旨在打造一个宜居、宜游、宜业的综合性小镇。

【桃花源小区特色及亮点】1.环境优美:桃花源小区地处山水之间,周围环绕着美丽的自然景观,空气质量优良,被誉为“天然氧吧”。

2.文化底蕴:小镇以桃花源文化为主题,传承了陶渊明《桃花源记》的诗意,营造了浓厚的文化氛围。

3.旅游资源:小镇内设有多个旅游景点,如桃花源洞、秦人古道等,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观光。

4.配套设施:桃花源小区内设有学校、医院、购物中心等配套设施,满足居民日常生活需求。

5.住宅品质:小区住宅设计多样,户型齐全,装修精美,观景阳台,让居民尽享美好生活。

【桃花源文化旅游小镇的活动与设施】1.文化活动:小镇定期举办各类文化活动,如桃花源诗歌朗诵、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等,丰富居民的精神文化生活。

2.旅游活动:每年举办的桃花源文化旅游节,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参与,感受桃花源里的美好生活。

3.休闲设施:小镇设有休闲公园、健身房、游泳池等设施,让居民在闲暇之余享受运动的快乐。

4.教育资源:小区内设有学校,为居民提供优质的教育服务。

5.健康医疗:桃花源小区内设有医院,为居民提供便捷的医疗服务。

【结尾】总的来说,涞源周记桃源文化旅游小镇桃花源小区是一个集山水、文化、旅游于一体的高品质生活区。

桃源木雕文化底蕴

桃源木雕文化底蕴

(下转第42页)一、桃源木雕历史渊源桃源地处湖南的西北面,毗邻湘西山地,素有“六山一水两分田,一分道路与庄园”之称,此地森林茂密,溪河纵横。

刘有恒主编的《桃源木雕》中提出,桃源木雕起源于新石器时期,有意识地进行艺术性木雕初始于商朝和西周,春秋战国至秦汉时期,桃源木雕便进入初兴阶段。

据《桃花源志》记载,桃源观为全木结构建筑,建观时,当地雕工云集。

木雕装饰构建有廊檐斗拱、挑梁雀替、窗棂挂落、门扇裙板、庭堂壁面以及神龛香案等,雕刻图案样式大体分为三种:一是道教故事系列图案,如老子出关等;二是历史传说、神话故事类图案;三是日月山泽、自然花鸟图案。

唐高祖李渊自认为老子的后裔。

玄宗开元年间,朝廷赦各道建玄元皇帝庙,桃源山重建桃源观。

这次重建,桃源观集合了大量的能工巧匠,其中包括了许多优秀的木雕师傅,道观中的木雕图案空前丰富,装饰取材多种多样,龙凤、麒麟等用于皇家的图案也用于道馆的建筑中。

《题桃源僧舍》中“轩廊明野色,松桧湿春烟”就是对桃源建筑的描述。

宋徽宗时期,桃源山相继建成武当行宫、三清殿、龙虎殿等,宋徽宗赐“桃川万寿宫”的牌匾。

桃源山建筑群木雕工艺发展规模宏大,此时桃源木雕工艺不只是在建筑上发展,家具木雕、木雕工艺品等以飞禽走兽、人物、花鸟为题材也在民间大量出现,当时的木雕艺人用汗水和智慧浇灌了木雕艺术这朵奇葩。

元代末年,桃源山一带的道观毁于战火,许多精致的木雕与器物失毁。

明清两朝,桃源木雕得到了新的发展,集合南方木雕与北方宫廷木雕的优点,创新发展到达鼎盛时期。

这一时期的桃源木雕独具一格,大气中不失柔美,粗犷中不失细腻,人物、花鸟神形兼备。

造型夸张而不空洞,线条简练而不简单,构图饱满大方。

本着传统水墨画“计白当黑,以少胜多”的理念,雕刻技法贯通了圆雕、浮雕、透雕、阳雕、镂空雕等各种刀法,从而形成了别具一致的桃源木雕流派,即日后在木雕界享有盛誉的——“桃源工”。

据明《嘉靖常德府志》载:明弘治四年(1491)八月,明宪宗第十三子朱祐枢封王于常德,常德地方奉朝廷命令修建荣王府,大批桃源工匠入府修建,宫廷雕师把墨。

桃源文体中心初步设计说明0317-2

桃源文体中心初步设计说明0317-2

桃源县文化体育中心初步设计项目代号:NO.13—10●效果图●设计说明书●设计图纸湖南方圆建筑工程设计有限公司(工程设计证书等级:甲级编号 A143006438)二○一三年三月项目名称:桃源县文化体育中心建设单位: 桃源县城市建设投资开发有限公司项目编号:FY-2013-415设计阶段:初步设计设计单位:湖南方圆建筑工程设计有限公司证书编号:建筑工程甲级 A143006438城市规划乙级[湘]城规编第(082007)号法人代表:谭迪凡责任经理:蒋芝孟总工程师:石祖明一级注册建筑师:杨承溢一级注册结构师:石祖明副总工程师兼总规划师:袁月华项目总负责人:蒋芝孟主要设计人员总图:谭海梅建筑:吴勇坚谭海梅金铮范轶结构:汪国利刘德斌给排水:侯朝阳章小明电气:王松青肖建勇通风:夏蓉晖概算:卿仔轩目录●效果图总平面图整体鸟瞰图文化体育中心综合馆鸟瞰图文化体育中心综合馆东南角透视图文化体育中心综合馆西南角透视图●设计说明书第一章设计总说明第二章总平面设计第三章建筑设计第四章节能设计第五章结构设计第六章给排水设计第七章电气设计第八章暖通设计第九章消防设计第十章环保设计第十一章无障碍设计第十二章工程概算●设计图纸一、建筑设计二、结构设计三、给排水设计四、电气设计五、暖通设计桃源县文化体育中心初步设计人员名单表专业设计人校对人审核人审定吴勇坚谭海梅吴勇坚袁月华杨承溢建筑金铮范轶结构汪国利刘德斌汪国利周志清石祖明给排水侯朝阳章小明侯朝阳李海翔李海翔电气王松青肖建勇刘革梁军梁军暖通夏蓉辉李运群邹建忠邹建忠概算卿仔轩钟友根袁月华刘文虎第一章设计总说明1.1项目概述“桃源县文化体育中心”是桃源县城市建设投资开发有限公司倾力建设的大型公共文化体育活动中心。

项目用地位于常德市桃源县,漳江南路与大桥中路、226省道交汇处,处在城市道路交叉口西北角,交通便捷。

地块东临沅水,西北临桃源县行政中心,环境优美,地理位置优越。

“桃源县文化体育中心”地块整体呈较规整的长方形,基地西侧为荷花路路,西侧为漳江南路,中部流石路将地块一分为二。

浅析中学校园文化建设——以桃源县文昌中学为例

浅析中学校园文化建设——以桃源县文昌中学为例
・基 础 教 育 研 究 ・
浅 析 中学 校 园文化 建 设 冰
以桃 源 县 文 昌 中学 为例
孙 宝 成
校 园文 化 是 学 校 精 神 文 明建 设 的 重 要 内容 ,是 学 校 教 育 的重 要 组 成 部 分 ,是 提 升 办 学 品 味 和 学 校 竞 争 力 的 科 学 选 择 。桃 源 县 文 昌 中学 在 物 质 文 化 、精 神 文 化 、制度 文 化 等校 园文 化 领域 勾 勒 出一 幅 幅 动人 画卷 , 引 领 着学 校 飞 速发 展 。将 “ 德 ,才 能 ,和 谐 ,发 展 ” 美 的 校 园文 化 内涵演 绎 得 漓淋 尽 致 ,凸显 得 耀 眼夺 目。
全 校 师 生 都 感 受 到 自然 情 趣 的 和谐 ,从 而 使 全 校 师 生 增 添 了热 爱 自然 美 ,感 受 自然 美 的情 感 。
( ) 附件 设 施 体 现 “ 德 ” “ 能 ” “ 谐 ” 二 美 才 和
“ 展 ” 四 大 主 题 发
校 讲 座 。让 专 家 、名 师 的 教 育 思 想 、观 点 和 实 践 做 法
文 昌是一 所拥 有 40 0 0余 学 生 的 义 务 教 育 的 初 中
部 ,像 这 样 大 规 模 的纯 初 中 的 学 校 在 全 市 ,乃 至 全 省 都 首 屈 一 指 。学 校 在 重 大建 设 上 敢 作 敢 为 ,为 了 突 出 校 园文 化 的 引领 作 用 ,迈开 了大 步 。 20 0 6年 建 校 以来 ,学 校 不 断 完 善 图 书 馆 的设 施 设 备 ,投 入 上 10万 元 的 资金 配 备 设 施 ,不 到 5年 时 间 , 0
( ) 形 成 “ 润 人 和 , 文 昌人 贤 ” 的 精 神 家 园 一 德

农村文化建设发展的后劲在哪里——对桃源县三龙村文化建设的调查与思考

农村文化建设发展的后劲在哪里——对桃源县三龙村文化建设的调查与思考

摘 要 : 面建设 小康社 会 , 全 文化 建设 是重要 的 组成部 分 。 世界 各地现 在都 瞢遍把 培育 文化 软实 力提 高 到事 关综合 固力竞争 、 关民 事 族 利益 的高度 加 以重视 。 国能 否在激 烈 的固际 竞争 中立 于不败之 地 , 我 不仅取 决 于经济 实 力 , 科技 实 力和 固防 实 力 , 取决 于文化 实 也 力。 了推 进 经济转 型跨 越 发展 , 为 进一 步了解农村 文化建设 发展 的状 况 , 年 七 月, 今 经过 近半 个 月的时 间 , 对桃 泺县 牛丰 河 三龙 村 民 俗, 宗教 , 层组 织 文化 建设 工作 进 行 了调研 。 过 调研 , 基 通 一是 掌 握 了群 众 关 心的 热点 , 点 焦 点 问题 t 是 进一 步摸 清 了三 龙 难 二
Q 1
Q: 垫
SCI NCE & TE NOLOGY NF E CH l ORMATI ON
学 术 论 坛
农 村 文化 建 设发 展 的 后劲 在 哪里
对桃源 县三龙村文化建设的调查 与思考
朱校 湖南常德 湖
4 7 0 1 0 ) 5
村 文 化 建设 的基 本情 况 。
关键 词 : 农村 文化建 设 竞争 中图 分 类号 : 1 G 2 2
文 献 标 识码 : A
文章 编 号 : 6 2 7 1 2 1 ) 9b-0 7 - 2 1 7 -3 9 ( 0 2 o () I 2 0 高 农 村 村 民生 活 质 量 、 强幸 福 指 数 不 可 增 缺 少 的 部 分 , 体 会 不 到 这 是 实现 全 面 小 更 康、 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 构 () 及 力 度 不 够 , 金 投入 不 足 。 管 2普 资 尽 农 村 经 济 文化 发 展 形 势 喜 人 , 与 村 经 济 但 增 长 的 幅度 相 比 , 一 定 的差 距 。 化建 设 有 文 的 场 所 主 要集 中在 村 部 , 化 生 活 普 及 率 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桃源文化建设概况
一、桃源县概况
桃源县位于湖南省西北部,隶属于常德市,西与怀化县沅陵、张家界慈利、永定区交界,东与常德市的临澧县、鼎城区接壤、北枕石门县、南抵益阳市的安化县,县域面积4458平方公里,域内除占人口98.7%的汉族外,还有回族、维吾尔族、土家族、满族等31个少数民族,全县辖26个乡镇,2个街道办事处。

桃源县历史悠久。

据县域剪市白鲇洲遗址、周家岗遗址、陬市毛家桥遗址、深水港子贤遗址出土文物鉴证,早在新石器时代,域内就有先民繁衍生息。

据史料记载早期民族或部落族主要为九黎族后裔葛天氏和无怀氏两大部落,其次为濮人,第三是巴人。

明太祖年间,新疆维吾尔族和回族两支部队来此征战定居在桃源枫树岗和茅草岗。

形成了土著、三苗、巴人、楚人、维吾尔、回等各民族相互融通,混然而居的局面。

明代嘉靖《桃源县志》记载:宋乾德二年(964),从武陵县析出一县,因境内有桃花源而得名桃源县。

自是时起至今,县名一直未改。

桃源文物古迹繁多。

县文馆所收藏文物1777件套,其中一级文物11件套。

被誉为“方罍之王”的商代晚期青铜盛酒器“皿方罍”在桃源出土。

全县共有不可移动文物保护单位123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3处,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
2处、新石器时期遗址4处。

地处湖南慈利、桃源、石门三县交界处星子宫古建筑群,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始建于明·洪武三年(1370),占地总面积50万平方米,建筑面积444平方米。

皆为岩石结构,雕刻精湛,造化无限,为湖南乃至全国所罕见,具有极其珍贵的文物价值和极高的艺术观赏价值,是研究古代建筑艺术和道教文化发展脉络的活化石。

离县城不远的采菱城又名黄楚城,是战国至汉代的城址,总面积498000平方米,是国务院公布的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桃源历史名人众多。

公元前298年,爱国诗人屈原流放到江南地区,行呤在沅澧之间,曾几次到桃源追寻绿萝女神的遗迹,写出了《九歌》中《山鬼》这首诗。

东汉伏波将军马援征讨“五溪蛮”,驻兵我县留下了擂茶文化与众多历史遗迹与传说故事。

东晋诗人陶渊明的《桃花源记》引来历朝历代文人墨客、诗词名家来此著文咏诗、作画纪事者不可胜数。

唐朝文学家、诗人刘禹锡被贬朗州司马十年,在桃源写过不少诗作。

历代本地文化名人有北宋诗人张颙;明代诗人文澍、江盈科;戏剧家龙膺;清代学者罗人琮等。

近现代有中国民主革命先驱、第一任政党内阁总理宋教仁,同盟会元老覃振、胡瑛,曾任红四军秘书长的陈协平,全国第一个经济学博士、上海中央分局宣传部长董维键,历任新四军第一师政委、苏中军区政委的刘炎,历任西藏军区副政委、中共
西藏自治区委员会书记的王其梅,著名马克思主义史学家翦伯赞,历任中央人民政府情报总署副署长、政务院副秘书长兼周恩来总理办公室主任的张唯一,中国汽车工业的奠基人孟少农,农业专家、著名劳动模范李光庆、建立第一个湘西北红色政权的徐才益、中国工程院院士刘更另、郭剑波、康绍忠、印遇龙、姚绍福,诗人昌耀、辞书大王王同忆、沙画大师苏大宝、书法家杨炳南、张锡良等。

桃源文化形态多样。

桃源得天独厚的生态资源、源远流长的人文传承衍生了神往超然的隐逸文化、神奇厚重的历史文化、神秘空灵的宗教文化、神妙芬芳的民俗文化、神圣光辉的红色文化。

自东晋诗人陶渊明作《桃花源记》来,隐逸之风盛行,明代戏剧家、太常寺正卿大理寺龙膺,明代文学家、兵部尚书杨嗣昌及名士李碧山、阙士琦等在本地隐居读书著作。

桃源自古巫风甚厚,巫歌傩舞世代传承,衍生出多种民间艺术,县域传统民间文化有9类156项。

桃源民间戏曲根基深厚,桃源丝弦在明代万历年间就结社活动,清道光年间全县就有职业戏班31个,围鼓堂47个、戏台156座,历来被誉为“戏窝子”,1979年用汉剧高腔创作展演的现代戏《发霉的钞票》作为建国30周年大庆晋京展演献礼,获得国家文化部创作与演出两个二等奖,现有傩戏、木偶戏、武陵戏、丝弦戏、大筒戏五大剧种。

现有非物质文化遗产14个大类,37个小类,286个项目,指定项目代表传承人60
人,非遗传承基地17处。

桃源木雕在明宪宗时就享誉朝野,与浙江东阳雕、福建雕、山西雕、安徽雕齐名并称“五大名雕”。

2007年,桃源县被省人民政府批准为革命老区。

湘西北第一个红色政权、浯溪河大捷、棠梨岗战斗、红军长征过桃源、红二六军团指挥部及众多革命先驱谱写了一曲曲革命史诗,形成了光辉灿烂的红色文化。

二、近年来文化建设成就
基础建设日趋完善。

近几年,我们紧紧围绕文化强县战略目标,及《文化发展纲要》的精神,扎实推进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全县现有文体场地1192个。

县城内形成了“五馆”、“两院”与“一中心”的布局,先后建成文化馆、博物馆、图书馆、体育馆、乒乓球馆、民间美术文化研究院、文体中心等一批具有先进水平的文化设施,县文化馆被评为国家一级馆,图书馆被评为国家二级馆。

乡镇等级文化站建设达标率达80%以上,村级服务中心建设合格率达56.8%。

村村建起了“农家书屋”,广播电视覆盖率达99.7%。

文化活动形式多样。

我县现有职业艺术团队近300个,从事表演职员超过8000人,这些艺术团队常年活跃在城镇乡村,极大地丰富了群众的文化生活。

举办了首届经贸旅游龙舟赛,每年举办广场健身舞大赛、“蒲公英奖”艺术大赛、非遗文化展示等大型活动。

创建了“沅水欢歌”文化体育活动月、“梨园春晓”戏曲晚会、民族音乐会、农民艺术节、
百龙大赛等品牌活动。

2017年组织开展各类文化活动80余场,完成“送戏下乡、文化惠民”演出130场,送电影4560场。

文艺创作成果斐然。

近年来先后成功创建“中华诗词之乡”、“湖南书画之乡”、“中国新钢笔画之乡”。

全县共成立了21个文艺专业协会,1200余名会员,其中国家级会员42名,省级会员105名,市级会员302名。

书法创作上,走出了兰亭奖评委、国展评委、湖南书坛领军人物、一代大家张锡良。

青年书法家人才辈出,先后有近20人入选全国书法展;戏剧创作上,开办“文字班”小演员班五期,培训学员100多人,产生了魏文清、张文玖、钟士英三名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培养了魏文清、陈文威、宋文豹、刘国忠、余文菊、肖昌明等国家二级演员。

开办“桃字班”小演员班,培训学员53名,2017年开办“惠字班”小演员班,招收学员40名。

创排了《发霉的钞票》、《三备棺》、《姻缘错》、《战歌嘹亮》、《月到中秋》、《喜哥说媒》等经典剧目;诗歌创作上,继王昌耀后,产生了上官敬东、张惠芬、肖友清等在全国有一定影响力的诗人;歌曲创作上,大量歌曲在国家级刊物《音乐教育与创作》、《歌曲》、《词刊》上发表,被省音乐界喻为“桃源现象”;美术方面,有沙画大师苏大宝、知名画家赵庸进、吴齐之、刘汉军、李安军等,多次入展国家级美术作品展并获奖;摄影方面,杨林初、罗昌敏、陈振坤、
周桂成、鄢光辉等摄影家近年来发表作品3000余件,近百件作品在国家级赛事中获奖;文学创作上,编纂出版了《桃源地名大观》、《桃源历代诗词校注》、《桃源民风民俗》、《桃源木雕》、《桃源戏剧集成》、《贺龙在桃源》等具有历史文献价值的文艺著作。

文化产业蓬勃发展。

近来年,我们以文化产业项目建设为抓手,以文化企业发展为支撑,通过制订政策、加大扶持力度、优化布局、完善服务体系、扩大招商引资力度等手段有效地推动了文化产业发展。

先后创办引进大美文化旅游发展有限责任公司、朱氏雕刻有限公司、枫林花海旅游开发有限公司、剪伯赞文化传媒有限公司、明辉文化艺术传播有限公司等多家文化规模企业。

随着规上企业的增加,截止2017年,文化产业累计完成产值73161万元,增长39.1%。

其中文化产品生产类企业完成产值5622万元,增长23.6%,文化相关产品的生产类企业完成产值67539万元,增长40.5%。

从规模看,规模以上文化及相关产业产值主体地位显著,产值是文化产品生产类企业的11倍,占全部文化产业产值的92.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