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第1课古诗三首
新部编人教版五年级下语文1《古诗三首》优质课教案及教学反思

新部编人教版五年级下语文1《古诗三首》优质课教案及教学反思一、教学目标1.能够理解古诗《古诗三首》的主题和意境。
2.能够通过诵读和朗读古诗来感受古诗的韵味。
3.能够运用适当的语音语调朗读古诗。
4.能够简单描述古诗的意境和格调。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理解古诗《古诗三首》的意境。
•教学难点:运用适当的语音语调朗读古诗。
三、教学准备1.教材:《古诗三首》课文。
2.教具:黑板、彩色粉笔、录音机。
3.学具:学生课本、笔记本。
四、教学过程1. 导入•让学生看到题目《古诗三首》,询问学生对古诗的了解,并引导他们谈一下自己对古诗的想法。
2. 学习新诗1.让学生单独阅读第一首古诗,理解古诗的意境并朗读。
2.引导学生讨论古诗的主题、情感以及意象等内容。
3.通过简单的问题引导学生分析古诗的构思和表达方式。
3. 讲评1.教师对第一首古诗进行点评,指导学生理解古诗的内涵。
2.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关键词、核心句,帮助学生准确把握古诗的主旨。
4. 学习第二首古诗1.让学生朗读第二首古诗并讨论。
2.教师引导学生理解第二首古诗的情感表达和意蕴。
3.让学生分组进行古诗朗读比赛,提升学生的朗读能力。
5. 学习第三首古诗1.学生认真阅读第三首古诗,理解古诗表达的情感。
2.学生群体讨论古诗的语言运用和诗意表达。
3.学生分角色朗读第三首古诗,体验古典诗歌之美。
6. 教学反思1.教师与学生一起分享本堂课的感想和收获。
2.教师总结教学过程中的亮点和不足,以便在今后的教学中完善。
3.教师鼓励学生继续欣赏古诗,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教授《古诗三首》,让学生感受古典诗歌的魅力,培养学生的文学修养和审美能力。
课上通过多种方式引导学生理解古诗的意境,让学生在朗读古诗中感受语言之美和情感之深,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但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加强学生审美情感的引导,帮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和感悟古诗的内涵。
同时,教师在点评中应更加注重学生的表现,帮助每位学生在诗歌朗诵中提升自己的表达能力。
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下第1课《古诗三首》优秀教案

第1课《古诗三首》教材简析:本课围绕“童年往事”这一单元主题,选取了三首古诗。
《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是宋代诗人范成大作的一首田园诗,诗人用清新的笔调,展示了夏日农忙的鲜活场量,刻画了一群天真、勤劳的儿童。
《稚子弄冰》是南宋诗人杨万里所作的七言绝句,描绘了一幅稚气满纸而又诗意盎然的“脱冰作戏”的场景,表现了儿童的天真和烂漫。
《材晚》是南宋诗人雷震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
诗人即景而写,描绘一幅饶有生活情趣的乡村晚景图,抒发了诗人对乡村晚景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教学目标:1.会认“昼、耘”等7个生字,读准多音字“供”,会写“昼、耘、桑、晓”4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默写《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
3.借助注释和插图理解古诗的大意,能想象并说出诗歌描绘的情景,体会诗中蕴含的童真童趣。
4.根据诗歌内容,展开想象,选择其中一首改写成短文。
教学重难点: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默写《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
2.借助注释和插图理解古诗的大意,想象情景,体会诗中蕴含的童趣。
教(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学生搜集诗人资料数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单元导读,引入新课1.出示;“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童年往事,快乐也好心酸也好,对于他都是心动神移的最深刻的记忆。
——冰心”明确单元语文要素。
2.谈话导入:身处童年的我们,身上总会发生各种有趣的故事,那些纯真的趣事构成了无忧的童年。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古诗三首》也真地再现了古代儿童多彩的童年生活。
二、学习《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一)初读古诗,猜解诗题1.教师引导:童年生活历来是诗人笔下最美的画卷,诗人范成大将带领我们感受怎样的儿童生活呢?我们一起学习第一首古诗《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2.范成大你们了解多少?你能为大家介绍一下吗?交流课前搜集的诗人资料3.请你读一读诗题一一《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谁能用自已的话说一说题目的意思?并猜想一下诗文会写些什么内容?《四时田园杂兴》:诗人看到四季田园景色随兴写来的组诗。
五年级语文下册第1课《古诗三首》课堂笔记

五年级语文下册第1课《古诗三首》课堂笔记第一首:《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一、字词理解①昼(zhòu):白天②耘(yún)田:在田间锄草③绩麻:把麻搓成线。
④各当家:各人都担任一定的工作。
⑤解:理解,懂得。
⑥供(gòng):从事。
⑦傍:靠近。
⑧阴:树荫。
二、诗歌译文(1)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译文:白天在田里除草,到了夜晚回来搓麻线,村中男男女女各有各的家务劳动。
(2)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小孩子虽然不懂得耕织之事,却也模仿大人的样子,在桑树荫下学着种瓜。
三、诗句赏析(1)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这首诗描写农村初夏时节生活中的一个场景。
诗的前两句用昼和夜对比,生动地描绘了乡村里男耕女织、日夜辛劳的情形,表达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敬重之情。
(2)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诗的后两句生动描写了农村儿童参加力所能及的劳动的情形,一个“学”字让天真可爱的儿童形象跃然纸上,流露出诗人对热爱劳动的农村儿童的喜爱和赞扬之情。
四、句子解析1.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这两句表现了一个字——忙,白天忙,夜里忙,昼夜不停,生动地描绘了乡村里男耕女织、日夜辛劳的情形。
2.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这两句通过儿童“学种瓜”的情景衬托“忙”,生动描写了农村儿童参加力所能及的劳动的情形。
一个“学”字让天真可爱的儿童形象跃然纸上。
五、重难点归纳1.诗的前两句从哪些方面表现了夏日的农忙?一是时间上,“昼”“夜”忙个不停;二是内容上,既要“耘田”又要“绩麻”;三是劳动者,村庄儿女,各忙其事。
2.诗的后两句中写不懂如何耕织的“童孙”也在“学种瓜”,要表现什么呢?在农村,无论男女老幼,人人爱劳动,人人需要劳动,另外也说明劳动像游戏一样,虽然繁忙但充满乐趣。
第二首:《稚子弄冰》一、字词理解①稚(zhì)子:幼小的孩子。
②金盆脱晓冰:早晨从金属盆里把冰取出来。
最新部编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古诗三首》生字讲解课件

一致,长短要协调。
笔顺:
平舌音
昼
sānɡ 部首:又 结构:上下
耘
组词:桑叶 桑树
桑
形近字:搡晓Leabharlann 字义:落叶乔木,开黄绿色小
上下等长。下部横
长托上,撇捺伸展。
花,叶子可以喂蚕。
笔顺:
昼 耘 桑 晓
笔顺:
xiǎo 部首:日 结构:左右
组词:晓得 拂晓
形近字:浇
右部上斜下正, 字义:①天刚亮的时候。
“兀”的撇向左下伸。 ②使人知道。
1 古诗三首
要注意仔细观看笔画顺序哦!
昼耘桑晓
点击汉字跳转学习!
翘舌音
昼
zhòu 部首:一 结构:上下
耘
组词:昼夜 白昼
桑
形近字:居
晓
字义:白天(跟“夜”相对)。
“尺”的撇和捺宜长,
包住下部。
笔顺:
昼
yún 部首:耒 结构:左右
耘
组词:耕耘 耘锄
桑
形近字:耕
晓
字义:在田里除草。
“耒”横多,间距要
五年级下册第一课《古诗三首》意思

五年级下册第一课《古诗三首》意思全文共5篇示例,供读者参考五年级下册第一课《古诗三首》意思篇1三首古诗都是写的作者童年时候的事情,给作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四时田园杂兴》是南宋诗人范成大所作的一首田园诗,是其所创组诗《四时田园杂兴》六十首中的一首,诗人抓住村庄男女的劳动的场面进行描写,男的外出劳作,女的在家忙碌,就连那小孩也深受家长勤劳品质的影响,学着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真实地再现了夏日乡村农忙时的质朴生活,那生活充溢辛劳,也充溢恬适,表达了诗人对乡村生活的热爱,以及对劳动人民的赞扬。
全诗语言平白、朴实、自然,具有浓浓的乡村生活气息。
《稚子弄冰》是南宋诗人杨万里所作的七言绝句。
全诗四句,从小孩幼稚嗜玩的心理特征切入,为读者描绘了一幅稚气满纸而又诗意盎然的“脱冰作戏”的场景。
《村晚》是南宋诗人雷震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
这是一首描写农村晚景的诗,形象地描绘了一幅有着四周长满青草的池塘、似被山咬住的红红落日以及放牛回家的孩子横坐在牛背,用短笛随便地吹奏着不成调的曲子。
诗人即景而写,构成了一幅饶有生活情趣的农村晚景图,抒发了诗人对乡村晚景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一、教学效果(一)在读准读通的基础上,指导学生根据七言绝句押韵和断句的特点指导学生读出诗歌的节奏,读出诗歌的韵味。
(二)在借助注释、理解诗意的基础上想象诗歌描述的画面,感受诗歌的美好意境,诵出诗人的美好情怀。
(三)迁移拓展阅读,引导学生主动积累。
二、教学收获教学《四时田园杂兴》诗句时,其一,我引导学生通过想象,一边读,一边充实画面的物象,丰满图画的内容,感受田园劳动的繁忙与快乐,感受桑阴下学种瓜孩子的俏皮可爱,从而感受田园生活带来的情趣。
其二,反复地“想象——朗读——感受——朗读”,融合起来,在读中想象,在想象中感受,在感受中诵读。
并且我适时予以点拨,如抓住“昼”和“夜”感受农民的勤快,抓住“各当家”联想农民是多么繁忙啊!这样,田园生活男耕女织,自给自足,宁静安详的生活画面就呈现出来了。
人教版(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1古诗三首 稚子弄冰教学设计

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1古诗三首稚子弄冰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能够了解并朗读这三首古诗:“小池”、“春晓”、“小学士”。
2.帮助学生理解三首古诗的主题和意境。
3.启发学生对古诗的情感体验,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操。
二、教学准备1.课文《小池》、《春晓》、《小学士》2.多媒体设备3.课堂展示材料三、教学过程1. 导入•向学生提出问题:“你们喜欢诗歌吗?诗歌有哪些分类?”•让学生回答并引入本堂课的主题。
2. 课文讲解•逐句解释《小池》、《春晓》、《小学士》三首古诗,讲解生字词语,帮助学生理解诗意。
3. 朗读训练•给学生展示示范朗读,并让学生跟读练习,注意语调和停顿。
4. 情感体验•引导学生分享对古诗的情感体验,鼓励学生表达对诗歌的感悟和理解。
5. 创作活动•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尝试创作一首简短的古体诗,增强学生对诗歌的兴趣和理解。
四、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朗读、朗诵、理解和创作等多种教学形式,使学生全面了解和感知这三首古诗的内容和意境,培养了学生对诗歌的审美情感和文学素养。
在未来的课堂教学中,可以进一步探讨古诗的艺术特点和美学意义,引导学生更深入地理解和欣赏古诗的魅力。
五、课后作业1.朗读三首古诗,做好朗读记录。
2.思考并记录自己对古诗的感悟和理解。
3.简短的创作一首古体诗。
4.阅读与古诗相关的课外书籍或文章。
六、教学延伸可以邀请一些书法艺术家或古诗爱好者到班级进行讲座和互动,展示古诗的美学魅力和书法艺术。
以上为本次“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1古诗三首稚子弄冰教学设计”文档,希望能够为你提供一些教学思路和参考。
部编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1课《古诗三首》教案(含教学反思和课后作业设计)

1.古诗三首备课素材【教材分析】《四时田园杂兴》是诗人退居家乡后写的一组大型的田家诗,共六十首,描写农村春、夏、秋、冬四个季节的景色和农民的生活,同时也反映了农民遭受的剥削以及生活的困苦。
《稚子弄冰》这首诗写冬天孩子们的一场嬉戏:一块大冰被穿上彩线,当作钲来敲打,声音倒也清越嘹亮。
忽然冰锣敲碎落地,发出水玉破碎的声音。
诗写得清新明快,稚子的嬉乐与失望,宛然在目。
《村晚》是一首描写农村晚景的诗。
四周长满青草的池塘里,池水灌得满满的,太阳正要落山,红红的火球好像被山吃掉一样(是落山后),倒映在冰凉的池水波纹中。
放牛回家的孩子横坐在牛背,他拿着短笛随便的吹奏。
诗人即景而写,构成了一幅饶有生活情趣的农村晚景图。
课后作业基础积累大巩固一、用“√”画出文中加点字的正确读音。
1.昼.出耘田夜绩麻。
(zhòu zòu) 2.彩丝穿取当银钲.。
(zēng zhēng) 3.草满池塘水满陂.。
(bēi pō)二、按要求完成填空。
1.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这句话出自( )代诗人( )所作的一首田园诗《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这是诗人退居家乡后写的一组大型的田家诗,共六十首,描写农村( )、( )、( )、()四个季节的景色和农民的生活。
本诗是其中的一首,描写农村()中的一个场景。
2.稚子金盆脱晓冰,彩丝穿取当银钲。
这句话出自()代诗人()所作的七言绝句《稚子弄冰》。
全诗四句,从小孩幼稚嗜玩的心理特征切入,为读者描绘了一幅稚气满纸而又诗意盎然的()的场景。
3.草满池塘水满陂,山衔落日浸寒漪。
这句话出自()代诗人()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村晚》。
这是一首描写农村晚景的诗:形象描绘了一幅有着四周长满青草的()、似被山含住的红红()以及放牛回家的()横坐在牛背,用短笛随便地吹奏着不成调的()。
诗人即景而写,构成了一幅饶有生活情趣的农村晚景图,抒发了诗人对乡村晚景的()和()之情。
三、根据意思写出诗句。
新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第1课古诗三首

朗读指导:本文这三首古诗小写的都是田园 生活,要读出田园生活的悠闲,突出儿童的活泼, 读出快乐的基调。在此基础上背诵,也很简单。
读下面的诗句,说说你眼前浮现出怎样的情景, 体会其中的乐趣。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稚子金盆脱晓冰,彩丝穿取当银钲。 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
lián yī
) 涟漪
懂得,理解 随口
3.默写古诗,并说出古诗的意思来。
四时田园杂兴 (宋)范成大 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诗意:白天在田里锄草,夜晚在家中搓麻, 村 中男男女女各有各的家务劳动。小孩子虽然 不会耕田织布, 也在那桑树阴下学着种瓜。
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所见》 清 袁枚
牧童骑黄牛, 歌声振林樾。 意欲捕鸣蝉, 忽然闭口立。
1 古诗三首
5年级下册
作者简介
范成大(1126—1193),字至能,一字幼元,早 年自号此山居士,晚号石湖居士。汉族,平江府 吴县人。南宋名臣、文学家、诗人。著有《石湖 集》、《吴郡志》、《桂海虞衡志》等。
杨万里(1127年-1206年),字廷秀,号诚斋。 吉州吉水人。南宋大臣,著名文学家、爱国诗 人,与陆游、尤袤、范成大并称“南宋中兴四 大诗人”,被誉为一代诗宗。因宋光宗曾为其 亲书"诚斋"二字,故学者称其为"诚斋先生"。
板书设计
兴四 时 田 园 杂
耘田 绩麻 当家
未解 学种瓜
勤
勤劳
劳
的
人
懂事
们
金盆脱晓冰
起得早
稚
天
子 银钲
聪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短笛无腔信口吹。
曲调。
随口。
句意:拿着短笛随便地吹奏着不成调的曲子。
古诗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描写农村晚景的诗。诗人 即景而写,构成了一幅饶有生活情趣的农村 晚景图。这是一幅悠然超凡、世外桃源般的 画面,无论是色彩的搭配,还是背景与主角 的布局,都非常协调,而画中之景、画外之 声,又给人一种恬静悠远的美好感觉。
敲成玉磬穿林响,
忽作玻璃碎地声。
古诗解释 稚子金盆脱晓冰,
早晨从金属盆里把冰取出来。 句意:清晨,儿童将铜盆里冻的冰剜下来;
彩丝穿取当银钲。
指古代的一种打击乐器 。 句意:用彩线穿起来当铮。
敲成玉磬穿林响,
一种用玉或石制成的古代打击乐器。 句意:提着银锣似的冰块在树林里边敲边跑;
忽作玻璃碎地声。
一种天然玉石,也叫水 玉,并不是现在的玻璃 。 句意:忽然冰锣敲碎碎落地,那声音就像美玉落地 摔碎一样。
古诗赏析
这首诗写冬天孩子们的一场嬉戏:一块 大冰被穿上彩线,当作锣来敲打,声音倒也 清越嘹亮。忽然冰锣敲碎碎落地,发出打破 玻璃的声音。诗写得清新明快,稚子的嬉乐 与失望,宛然在目。
古诗展示
lián yī
) 涟漪
懂得,理解 随口
3.默写古诗,并说出古诗的意思来。
四时田园杂兴 (宋)范成大 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诗意:白天在田里锄草,夜晚在家中搓麻, 村 中男男女女各有各的家务劳动。小孩子虽然 不会耕田织布, 也在那桑树阴下学着种瓜。
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1.匍匐水中,以手耘之,故农人惟( 耘)田为尤苦。 2.夏天里的人们忙碌的( 耕)田种地。
词语积累
描写儿童的词语: 伶俐乖巧 天真无邪 童言无忌 古灵精怪 撒娇撒痴 冰雪聪明 活泼可爱 虎头虎脑
听写词语
我们一起来听写词语吧!写完后认真看 书写指导,用心复习哟!
初读感知
1.这三首古诗都描写了什么? 都描写了农家田园中儿童自由自在的生
随兴写来, 没有固定题 材的诗篇。
古诗解释
昼出耘田夜绩麻,
在田间除草
把麻搓成线。
句意:白天在田里锄草,夜晚在家中搓麻线;
村庄儿女各当家。
人人都担任一定的工作。 句意:村中男男女女各有各的家务劳动。
童孙未解供耕织,
理解,懂得。 从事。 句意:小孩子虽然不懂得耕田织布 之事。
也傍桑阴学种瓜。
靠近
词语解释
连一连。耘田ຫໍສະໝຸດ 供 傍稚子 陂靠近 幼小的孩子。 在田间除草。 池岸。 从事。
近义词
昼--- 日 未解--- 不懂
反义词
昼--- 夜 横--- 竖
童孙--- 儿童 腔--- 调
落日--- 朝阳 寒--- 暖
近义词辨析
相同点
不同点
耘田
耘田——在田间除草,用于古文。
耕田
都指农活。
耕田——给田地松土除草,用于现代 文,也用于古文。
参考答案: 眼前浮现出一幅美丽的田园风光 图,儿童在田间、在竹林自由自在的生活,感受 到浓浓的童年欢乐。
小练笔 根据诗歌内容,展开想象,选择其中一首改写成 短文。
写法指导:注意发挥想象,将短小精悍的诗歌 写成短文,添加必要的修饰词语和场景描写。
课后作业
1. 背诵古诗。 2. 课下找出一下关于儿童的古诗,朗读并背诵。
树荫
句意:也在那桑树阴下学着种瓜。
古诗赏析
《四时田园杂兴》是诗人退居家乡后写的 一组大型的田家诗中的一首,描写的是农村夏 日生活中的一个场景。诗人用清新的笔调,对 农村初夏时的紧张劳动气氛,作了较为细腻的 描写,读来意趣横生。
古诗展示
稚子弄冰
(宋)杨万里
幼小的孩子
稚子金盆脱晓冰,
彩丝穿取当银钲。
村晚 (宋) 雷震 草满池塘水满陂, 山衔落日浸寒漪。 牧童归去横牛背, 短笛无腔信口吹。
古诗解释
草满池塘水满陂,
池岸。 句意:池塘四周长满了青草, 池塘里的水几乎溢出了塘岸;
山衔落日浸寒漪。
口里含着。 水中的波纹。
句意:远远的青山,衔着彤红的落日,一起把影子 倒映在水中,闪动着粼粼波光。
牧童归去横牛背,
雷震,宋朝,生平不详。或以为眉州(今四 川眉山)人,宋宁宗嘉定年间进士。又说是南昌 (今属江西)人,宋度宗咸淳元年(1265)进士。其 诗见《宋诗纪事》卷七十四。
助读资料
同学们,你们知 道关于桑树的知识吗?
桑树属桑科桑属,为落叶乔木。桑叶呈卵形,是喂 蚕的饲料。叶卵形或宽卵形,先端尖或渐短尖,基 部圆或心形,锯齿粗钝,幼树之叶常有浅裂、深裂, 上面无毛,下面沿叶脉疏生毛,脉腋簇生毛。聚花 果(桑椹)紫黑色、淡红或白色,多汁味甜。
《所见》 清 袁枚
牧童骑黄牛, 歌声振林樾。 意欲捕鸣蝉, 忽然闭口立。
1 古诗三首
RJ·5年级下册
作者简介
范成大(1126—1193),字至能,一字幼元,早 年自号此山居士,晚号石湖居士。汉族,平江府 吴县人。南宋名臣、文学家、诗人。著有《石湖 集》、《吴郡志》、《桂海虞衡志》等。
杨万里(1127年-1206年),字廷秀,号诚斋。 吉州吉水人。南宋大臣,著名文学家、爱国诗 人,与陆游、尤袤、范成大并称“南宋中兴四 大诗人”,被誉为一代诗宗。因宋光宗曾为其 亲书"诚斋"二字,故学者称其为"诚斋先生"。
板书设计
兴四 时 田 园 杂
耘田 绩麻 当家
未解 学种瓜
勤
勤劳
劳
的
人
懂事
们
金盆脱晓冰
起得早
稚
天
子 银钲
聪明
真
破
可
冰 穿林响
活泼
爱
碎
调皮
草满池塘水满陂
村 山衔落日浸寒漪 晚
牧童归去横牛背
写美景 写儿童
悠 然 的 生 活
短笛无腔信口吹
写作手法
学习运用写景抒情的修辞手法
【写景抒情】“草满池塘水满陂,山衔落日浸寒漪。” 这句话描写农家田园的风光,落日时节的美景,表达了作者 对悠然生活的向往之情。
会认字
zhòu
昼夜
zhì
稚子
yún
耘田
银钲
ɡōnɡ
供给
qìnɡ
玉磬
当家
bēi
池陂
童孙
yī
涟漪
我会读
昼
供
耘漪
稚 陂
磬
zhòu ɡōnɡ
yún
zhì
yī
bēi qìnɡ
会写字
昼耘桑晓
多音字
供
ɡōnɡ (供给)(供应) ɡònɡ (供词) (供品)
1.这学期学习用品由训练班免费供给。( ɡōnɡ ) 2.法院相信警方出示的的供词。( ɡònɡ )
【举例】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拓展延伸
四时田园杂兴·其二 [ 宋 ] 范成大
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 日长篱落无人过,惟有蜻蜓蛱蝶飞。
课堂练习
1.看拼音,写词语。
zhòuyè
zhìzǐ
( 昼夜) ( )稚子(
2. 词语解释。
耘田---- 在田间除解草----
稚子--- 幼小的孩信子口---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默写《四时田园 杂兴(其三十一)》。
朗读指导:本文这三首古诗小写的都是田园 生活,要读出田园生活的悠闲,突出儿童的活泼, 读出快乐的基调。在此基础上背诵,也很简单。
读下面的诗句,说说你眼前浮现出怎样的情景, 体会其中的乐趣。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稚子金盆脱晓冰,彩丝穿取当银钲。 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
活,充满了乐趣。
2.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第一首古诗中,作者描写了_儿__童__做__农__活__的__场__景_,
第二首古诗中,作者描写了__儿__童__玩__冰__的__场__景__,第
三首古诗中,作者描写了_儿__童__放__牛__归__来__的__场__景__。
课文解读
古诗展示
xìnɡ
四时田园杂兴 [宋] 范成大 昼出耘田夜绩麻, 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 也傍桑阴学种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