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要素的最佳(适)组合
厂商生产理论

由生产集边界线所确定的函数就是生产函数y = f(x)
y*
y* = f(x*) 是既定投入水
平x* 下的最大产出量
x*
x
(三)常见的生产函数
1.固定比例的生产函数:列昂节夫生产函数
y f ( L, K ) min aL, bK
OR射线表示固定比例生产函数的所有产量水平的最小要素投入
作为一个可行的生产计划集,连接投入和产出的一个黑箱。
它在一般意义上强调技术的作用,在特定意义上强调规
模经济和范围经济作为企业规模的重要决定因素。
4
2.企业的本质:现代观点
企业是一系列契约(合同)的联结点
降低市场交易成本的产物
(1)企业:作为契约关系的联结点
5
(四)企业的目标
微观经济学中,一般假设厂商的目标是追求利润最大化。
33
(五)(短期)生产的三个阶段
与边际报酬递减规律的3阶段有点区别:MP和AP最高点
G
Q
B
L不足
Ⅰ
合
理
区
域
第一个阶段:平均产出递
增,总产出增加;
TP
K不足
第二个阶段:平均产出递
减,总产出增速放慢;
Ⅲ
Ⅱ
第三个阶段:边际产出为
负,总产出绝对下降。
F
AP
O
L1 L2
L3
MP
L
厂商短期生产的合理区间:第二阶段(L2与L3之间)。
产出和人口的持续增加,会出现大的饥荒。
马尔萨斯(1766-1834)
为什么马尔萨斯的预测失败?
30
马尔萨斯和食物危机
世界人均食品消费指数
生产要素最优组合

生产要素最优组合生产要素是指用于生产货物和服务的资源,包括劳动力、资本、土地与自然资源等。
对于任何企业来说,选择适当的生产要素的组合是实现最佳生产效果和最大利润的关键。
要素组合是指在一定的资源约束下,将不同的生产要素结合在一起使用,以实现生产目标。
寻找最优的要素组合是一个复杂的经济问题,需要考虑到多种因素,如生产技术、成本、市场需求、资源限制等。
为了寻找最优的要素组合,企业可以运用生产函数和成本函数来分析和决策。
生产函数描述了生产要素与产出之间的关系,它可以帮助企业确定不同要素的边际贡献并做出相应的调整。
成本函数则可以帮助企业评估使用不同要素组合的成本,并选择成本最低的要素组合。
在做出最优要素组合的决策时,企业还需考虑到以下因素:1.产出与要素比例:不同要素的效率和边际贡献不同,在选择要素组合时需要考虑产出与要素的比例。
例如,当劳动力成本较低时,可以多使用劳动力以增加产出;而当资本投入较低时,可以选择增加资本投入以提高效率。
2.要素市场的供求:不同要素的市场供求关系也会影响最优要素组合的选择。
当其中一种要素市场供应充足,价格相对较低时,企业可以选择多使用该要素以降低成本;而当其中一种要素市场供应紧张,价格较高时,企业应考虑调整要素组合以减少成本。
3.产业特性与技术进步:不同产业的特性和技术水平也会影响最优要素组合的选择。
一些产业可能更依赖于劳动力,如服务行业;而一些产业则更依赖于资本和技术,如制造业。
此外,技术的进步也可以改变最优要素组合的选择,例如引入自动化设备可以减少对劳动力的依赖。
4.环境与可持续发展:在选择最优要素组合时,企业还需考虑到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的因素。
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减少环境污染以及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是企业在决策时应考虑的因素。
总之,寻找最优要素组合是一个复杂的经济问题,需要综合考虑多种因素。
企业可以通过运用生产函数、成本函数和市场供求关系等经济分析工具,并结合实际情况和目标进行合理的决策。
西方经济学第四章生产者行为理论

B~C
C>B
矛盾
3、等产量曲线自左向右下方倾斜,即斜率为负;且凸向原点。
O
L
K
Q
二、边际技术替代率(MRTS)
1、含义。在保持产量不变的前提下,增加一单位某种要素的投入量而必须减少的另一种要素的投入量。
B
L2
K2
A
L1
K1
△K
△L
O
L
Q
在保持产量不变的前提下, 增加一单位某种要素的投入 所带来的总产量的增加量必 须等于减少的另一种要素的 投入量所导致的总产量 的减少量。即:
MRTSLK =1/3
MRTSLK = 2/3
MRTSLK = 1
因为边际技术替代率是等产量曲线的斜率的绝对值,所以边际技术替代率递减,导致等产量曲线凸向原点。
等产量曲线的几种情况
(1)直角型等产量线。 技术不变,两种要素只能采用一种固定比例进行生产; 不能互相替代。
L
K
L1
K1
q3
q2
q1
B
C
二、厂商(企业)的本质
二、厂商(企业)的本质
市场上的交易成本较高,企业可使市场交易内部化。 有的交易在企业内部进行成本更小,即企业有着降低交易成本的作用。 某些交易必须在市场上完成,因为交易成本更小。
不完全信息
不确定性
信息不对称
导致
交易成本
市场与企业的并存
规模经济和降低成本。 提供中间产品的单个供应商面临着众多的厂商需求者,因而销售额比较稳定。 中间产品供应商之间的竞争,迫使供应商努力降低成本。
产出量的增长比例大于投入量的增长比例。
规模报酬递增
产出量的增长比例等于投入量的增长比例。
生产者理论I:生产理论

2、特点
(1)向右下方倾斜 (2)一般边际转换率递增(边际收益率递减,机会成本递增) (3)生产可能性曲线凹向原点(利用斜率解释) (4)边界内的点表明经济尚未达到有效生产。边界之外的点是不 可达到的
想一想:
边际替代率
(4) 边际技术替代率
所谓边际技术替代率,是指在维持相等 产量水平时,每增加一单位某种生产要素的 数量与所需减少的另一种生产要素的数量之 比。 其公式为: MRTSLK=-(△K/△L)
=MPL/MPK
边际技术替代率递减规律
内容:在维持产量不变的前提下,当一种要 素的投入连续增加时,每一单位的这种投入 要素所能替代的另一中生产要素的数量是递 减的。 解释:用边际收益递减规律来解释
其中,劳动平均产量(ALP)到4以后下降;劳动边际产量从第3个以后下降。
B 函数表达、前提假设
假定生产函数表达式为:Q= f(L,K) 假定资本是不变的生产要素
C 总产量、平均产量和边际产量之间的关系
160 140 120 100 80 60 40 20 0
Y
A
TP
总产量与边际产量的关系:
劳动价格: P L 资本价格: P K 生产者成本M既定, 生产要素最佳组合条件为:
(1) P QK P QL M K L
(2)
MPK / PK MPL / PL MPm
最后一元货币购买资本或劳动其边际产量相等
EG.
例:某企业购置生产设备5台,价格15万元/台,
最后添置的设备的边际产量为6000个/月,该 厂商同时雇用工人50名,每人每月工资为 1000元,最后一名工人的边际产量为50个/月, 问该厂商是否实现了生产者均衡?如果没有, 它该如何调整?
2018年自学考试《管理经济学》试题及答案

2018年自学考试《管理经济学》试题及答案一、填空题1.边际产量曲线与平均产量曲线相交于平均产量曲线的最高点。
2.产量增加的百分比率大于生产规模扩大的百分比率称为规模收益递增;产量增加的百分比率等于生产规模扩大的百分比率,称为规模收益不变;产量增加的百分比率小于生产规模扩大的百分比率,称为规模收益递减。
3.在完全竞争市场上,企业面临的需求曲线是一条水平线;在各种不完全竞争市场上,企业面临的需求曲线是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线。
4.在图形上,供给量的变动表现为同一条供给曲线上点子的移动,供给的变动表现为整条供给曲线的移动。
5.总产量曲线、平均产量曲线、边际产量曲线都是先上升而后再下降,这种变化特征反映了边际产量递减规律。
6.如果把等产量曲线与等成本线合在一个图上,那么等成本线必定与许多条等产量曲线中的一条相切于一点,在这个切点上就实现了生产要素最优组合(生产者均衡) 。
7.边际成本曲线与平均成本曲线相交于平均成本曲线曲线的最低点。
8.在图形上,需求的变动表现为整条需求曲线的移动,需求量的变动表现为同一条需求曲线上点子的移动。
9、不同的等成本线与不同的等产量线相切,形成不同的生产要素最适(优、佳)组合点,将这些点连接在一起就可得出生产扩展线(或生产扩张线) 线。
10、两种互补商品之间价格与需求呈反方向变动,两种替代商品之间价格与需求呈同方向变动。
11、当某商品的价格上升5%,而需求量减少8%时,该商品属于需求富有弹性。
当某商品的价格下降5%而需求量增加2%时,该商品属于需求缺乏弹性。
二、判断题判断下列命题正误,认为正确的打“√”;认为错误的打“×”。
1.扩展路线就是不同生产规模下,生产者均衡点(即最优要素组合点)的集合。
( √)2.玉米的需求曲线发生了左移,其合理解释是:由于自然灾害,玉米的产量减少。
( ×)3.SMC开始时递减是因为生产中的边际收益开始时递增引起的。
( √)4.边际技术替代率是负的,并且呈递减趋势。
《西方经济学》重点内容提示(2)

《西方经济学》重点内容提示(2)第四章消费者行为理论第一节欲望与效用一、效用效用是消费者从消费某种物品中所得到的满足程度。
消费者消费某种物品获得的满足程度高就是效用大,反之,满足程度低就是效用小。
如果消费者从消费某种物品中感受到痛苦,则是负效用。
效用是对欲望的满足。
效用和欲望一样是一种心理感觉。
某种物品效用的大小没有客观标准,完全取决于消费者在消费某种物品时的主观感受。
二、、基数效用论与序数效用论基数效用论是研究消费者行为的一种理论。
其基本观点是:效用是可以计量并加总求和的,因此,效用的大小可以用基数(1、2、3……)来表示,正如长度单位可以用米来表示一样。
基数效用论采用的是边际效用分析法。
序数效用论是为了弥补基数效用论的缺点而提出来的另一种研究消费者行为的理论。
其基本观点是:效用作为一种心理现象无法计量,也不能加总求和,只能表示出满足程度的高低与顺序,因此,效用只能用序数(第一、第二、第三……)来表示。
序数效用论采用的是无差异曲线分析法。
第二节边际效用分析与消费者均衡一、总效用与边际效用总效用是指从消费一定量某种物品中所得到的总满足程度。
边际效用是指某种物品的消费量每增加一单位所增加的满足程度。
总效用与边际效用的关系:当边际效用为正数时,总效用是增加的;当边际效用为零时,总效用达到最大;当边际效用为负数时,总效用减少。
二、边际效用递减规律随着消费者对某种物品消费量的增加,他从该物品连续增加的消费单位中所得到的边际效用是递减的。
这种现象普遍存在,被称为边际效用递减规律。
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可以用以下两个理由来解释:第一,生理或心理的原因。
第二,物品本身用途的多样性。
三、消费者均衡消费者均衡所研究的是消费者在既定收入的情况下,如何实现效用最大化的问题。
在研究消费者均衡时,假设:第一,消费者的嗜好是既定的。
第二,消费者的收入是既定的。
第三,物品的价格是既定的。
1.消费者均衡的条件消费者均衡的条件是:消费者用全部收入所购买的各种物品所带来的边际效用,与为购买这些物品所支付的价格的比例相等,或者说每1单位货币所得到的边际效用都相等。
《经济学基础》试题2套含答案(大学期末复习资料)

《经济学基础》试卷1号卷适用专业:课程代码:一、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共16分)1.效用:2.收益:3.失业:4.洛伦茨曲线:二、单项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最佳答案,请将正确答案前的字母写在题后括号内,每题1分,共计10分)1.宏观经济学的中心是()A.国民收入决定理论B.失业与通货膨胀理论C.经济周期与经济增长理论D.开放经济理论2.根据需求定理,需求曲线是一条()A.与横轴垂直的线B.与横轴平行的线C.向右上方倾斜的线D.向右下方倾斜的线3.需求定理表明()A.随着汽油的价格提高,对小汽车的需求量将下降B.药品的价格上涨会使药品的质量得到提高C.计算机的价格下降会引起其需求量增加D.随着乒乓球价格下降,对球拍的需求量会增加4.如果商品的价格不变而消费者的收入增加,则消费可能线()A.向右上方平行移动B.向左下方平行移动C.不发生变动D.向左下方非平行移动5.同一条无差异曲线上的不同点表示()A.效用水平相同,所消费的两种商品组合比例也相同B.效用水平相同,所消费的两种商品组合比例却不同C.效用水平不同,所消费的两种商品组合比例也不同D.效用水平不同,所消费的两种商品组合比例却相同6.短期边际成本曲线与短期平均成本曲线的相交点是()A.平均成本曲线的最低点B.边际成本曲线的最低点C.平均成本曲线下降阶段的任何一点D.平均成本曲线上升阶段的任何一点7.产品差别是指()A.索尼牌彩电与海尔牌彩电的差别B.彩电与影碟机的差别C.河南小麦与河北小麦的差别D.小轿车与面包车的差别8.用支出法计算国内生产总值时()A.将人们取得的收入加总B.将提供物质产品与劳务的各个部门的产值加总C.将各生产要素在生产中所得到的各种收入加总D.把购买各种最终产品所支出的货币价值加总9.周期性失业是指()A.经济中由于正常的劳动力流动而引起的失业B.由于总需求不足而引起的短期失业C.由于经济中一些难以克服的原因所引起的失业D.由于经济中一些制度上的原因引起的失业10.稀缺性是指()A.资源将最终被消耗掉B.资源数量是有限的C.相对于人类的无限欲望而言,资源与经济物品是不足的D.资源是无限的1号卷第3页共18页三、多项选择题(每题有两个以上最佳答案,请将正确答案前的字母写在题后括号内,每题2分,共计10分)1.从经济的观点看,资源配置问题说明的是 ( )A. 人们的需要是多方面无止境的B. 资源的供给是有限的C. 一种资源有许多种可供选择的用途D. 一种资源总有一种利用效果最好的用途 E .炫耀性商品2.若某商品需求的收入弹性为负,则该商品为 ( )A.正常品B.低档品C.必需品D.奢侈品E.吉芬物品3.假如经济发生了严重的通货膨胀,受害者将是( )A.债权人B.债务人C.领取固定工资者D.持现款的人 4.微观经济学的基本假设条件有( )A.市场出清B.市场失灵C.完全理性D.完全信息E.政府有能力调节经济5.如某消费者的效用函数为U=X*Y ,则在同一条无差异曲线上的点有( ) A.X=20,Y=5 B.X=15,Y=10 C.X=4,Y=25 D.X=10,Y=10 E.X=20,Y=4 四、判断题(判断下列每题正误,正确的在题后括号内画“√”,错误的画“×”,每题1.5分,共15分)1.只要有人类社会存在,就存在资源的稀缺性( )2.两种生产要素的最适组合之点就是等产量线与等成本线的切点。
一、生产理论中的基础知识 (一)生产 生产是对生产要素进行组.

从会计的计算方法看,后一项被作为正常利润。从经济 学分析来看,应该是成本,因为它是生产要素之一—企 业家才能的报酬。 4、会计成本:企业生产和经营中的各种实际支出。 (二)成本、利润和收益的关系 生产成本(机会成本)= 显性成本 + 隐性成本 成本(经济成本)+利润=收益 成本(经济成本)=会计成本+机会成本 收益-会计成本=会计利润 收益-会计成本-机会成本=经济利润 管理经济学关心的是机会成本和经济利润。企业经 营的目的是实现经济利润的最大化,而不是正常利润的 最大化。如果正常利润为正,但经济利润为负,也不值 得经营下去。
(三)生产函数 在一定时期内,在技术水平不变的情况下,生产中 所使用的各种生产要素的数量与所能生产(产品)的最 大产量之间的关系。 Q=f(L、K、E、N) 其中N是固定的,E难以估算,所以, Q=f(L、K) 长期生产函数: Q=f(L、K) 短期生产函数: Q=f(L) (四)短期和长期 在微观经济学的生产理论中,涉及到不同长度的调 节产品供给量的时间周期。 1 、短期:生产者来不及调整全部生产要素数量的 时间周期,期间至少有一种生产要素的数量是固定不变 的。
内在经济 内在不经济 外在经济 外在不经济 一个企业规模 产量增加 扩大 产量减少
原因:可以使用更加先进的机器设 备、可以实行专业化生产、可以提 高管理效率、可以对副产品进行综 合加工、在生产要素购买、产 品销售方面更加有利。
原因:工厂规模扩大到了一定 程度,会因管理复杂,效率下 降;因增加生产要素供给和产 品销售困难,使生产要素价格 与销售费用增加;
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a.规模收益递增 : Q 生产要素扩大规模 小于产出扩大规模。 b.规模收益不变---生产要素扩大规模 等于产出扩大规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脊线范围以外,
K >0,表明在产量既定的条件下,增加 L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某一生产要素的投入,也必须增加另一生产要素的投入,方 能维持原有的产量Q0,替代是不可能的。 (1) 等产量线是上凹的,说明生产要素之间的替代递减 的。 K 令MRTS = ,MRTS称为边际技术替代率,即边际技 L 术替代率是递减的。边际技术替代率递减规律是指随着生产 要素L投入量的增加,每增加一单位L所减少的生产要素K的 数量是下降的。 见下图:
§4--3 生产要素的最佳(适)组合
§4--3 生产要素的最佳(适)组合
生产要素的最佳组合目标是利润最大化, 即:在既定的成本条件下,产量(或收益)最大; 或在既定的产量(或收益)条件下,成本最低。 一、生产要素最佳组合原则 所购买的各种生产要素的边际产量与价格的比例相等。即:
MPL MPK PL PK
——利润最大化条件
TP( L, K ) 式中: MPL 劳动L的边际产量; L TP( L, K ) MPK 资本K的边际产量。 K
§4--3 生产要素的最佳(适)组合
1. 满足“在既定的成本条件下,产量(或收益)最大”的 利润最大化的生产要素最佳组合的约束条件: PLL+PKK=C 2.满足“在既定的产量(或收益)条件下,成本最低”的 利润最大化的生产要素最佳组合的约束条件: TP=f(L,K) TP=Q0 为常数 二、等产量线与生产要素最适组合的确定 1.等产量线 等产量线定义:表示某一固定数量的产量(既定产量)可 以用所需的各种生产要素的不同数量的组合生产出来,由这 种不同数量的最大组合所确定的曲线即为等产量线。 等产量线图形表示 见下表:
3. 等成本线 表示在PL 、PK 已知的条件下,用既定的成本C可以购买 各种生产要素数量的最大组合所决定的曲线。 即: PLL + PKK = C 式中C为常数 由上式决定的图形如下:
§4--3 生产要素的最佳(适)组合
图中三种购买组合M、N、H存在: PLLm + PKKm > C PLLn + PKKn < C PLLh + PKKh = C 4. 生产要素最佳组合的图形说明 等产量线与等成本线位于在一个坐标系中,存在三种位 置关系:相切、相离和相交,见下图:
§4--3 生产要素的最佳(适)组合
K b K a Lb>La,存在ΔKb<ΔKa,即: < 。 L L
§4--3 生产要素的最佳(适)组合
(3)在同一坐标平面上,可有无数条等产量线且任意两条等产 量线决不会相交。等产量离原点越远表示等产量线代表的 产量越大。见下图:
§4--3 生产要素的最佳(适)组合
§4--3 生产要素的最佳(适)组合
实现扩大生产规模(Q3→Q2→Q1)的生产要素的最佳 组合是沿着C线的组合,即:(L3,K3)、(L2,K2)、 (L1,K1)。
§4--3 生产要素的最佳(适)组合
组合方式 a b c d
L(劳动) 1 2 3 6
K(资本) 6 3 2 1
Q(产量) Q0 Q0 Q0 Q0
现有L和K两种生产要素,有a、b、c、d四种组合方式 可以生产出相同的产量Q0 。其等产量线见下图:
§4--3 生产要素的最佳(适)组合
§4--3 生产要素的最佳(适)组合
在相交点F、G两点的生产要素组合,其购买支出即成本 为C,产量为Q3<Q0; 在切点E点的生产要素组合,其购买支出即成本仍为C, 产量为Q2=Q0。 由于在既定成本C的条件下,得到的产量Q2=Q0>Q3, 所以E点所决定的生产要素组合是最佳要素组合,其组合使 厂商获得利润最大化。 1. 规模经济的确定问题 这里要解决的问题是在不同的成本数量条件下生产要素 组合的投入问题。见下图:
1. 等产量线的特征 (1) 等产量线在要素的有效替代范围内是一条向右下方 倾斜的曲线,即存在: K <0。
L
§4--3 生产要素的最佳(适)组合
有效替代范围是指在产量既定的条件下,某一生产要素 的增加,可使另一生产要素减少的范围。有效替代范围常用 脊线规定其范围,见下图:
§4--3 生产要素的最佳(适)组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