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壁赋课后练习题
赤壁赋练习及答案

苏轼《前赤壁赋》知识归纳 练习 答案)一、解释下面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壬戌之秋,七月既望..:农历每月十六 举酒属.客: 劝请,邀 1、 2、 3、 纵.一苇之所如.:任;到,往 4、 凌 万顷之茫然: 越过 5、 击空明兮溯.流光..:逆流而上;江面浮动的月光 6、 渺渺 兮予怀: 悠远的样子 7、 倚.歌而和之: 循,依 8、 余音袅.袅.,不绝如缕.:形容声音婉转悠扬;细丝 9、 舞幽.壑.之潜蛟: 深谷 10、 泣孤舟之嫠.妇.:寡妇 11、 苏子愀.然.:忧愁的样子 12、 正襟危.坐: 端正。
正一正衣襟,严肃地端坐着。
13、 山川相缪 : 缭、盘绕 14、 方 其破荆州: 当 15、 舳.舻.千里: 船尾和船头的并称,泛指首尾相接的船只 。
16、 酾.酒.临江: 斟酒 17、横槊 赋诗 : 兵器 长矛 18、 固 一世之雄也: 本来 19、 举匏.樽.以相.属.:用葫芦做成的酒器;相互劝饮 20、 逝者如斯 : 这里指水 21、 盈.虚.者如彼.:满;缺;这里指月亮 22、 卒.莫消.长.也: 到底,最终;消减和增长 23、 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 竟,简直 24、 虽 一毫而莫取: 即使 25、 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 这;“无尽藏海,”像海之能包罗万物 26、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 这里有享有的意思27、洗盏更酌:更换酒杯(或再次饮酒)28、肴核既尽:菜肴和果品;已经29、杯盘狼籍:凌乱的样子。
也写作“狼藉”。
30、相与枕籍乎舟中:互相;枕着,垫着二、指出下面句中的通假字1浩浩乎如冯虚御风冯一-凭2、山川相缪,郁乎苍苍缪一一缭,缠绕三、指出下面划线词语的古今异义望美人兮天一方:这里指所思慕的人,古人常用来作为圣主贤臣或美好理想的象征。
凌万顷之茫然茫茫的样子。
(指江水)四、一词多义1之(1) 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助词,的(2) 凌万顷之茫然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取独(3) 不知东方之既白助词,、. r (. 、亠.r(.(4) 扣舷而歌之助词,调节音节(5) 耳得之而为声代词,它(6) 送孟浩然之广陵动词,往,到……去2、属(1) 举匏樽以相属劝请,邀(2) 亡国乱君相属连接(3) 屈平属草稿未定缀缉,撰著,写作(4) 属予作文以记之通“嘱”请托,嘱咐(5)若属皆且为所虏类,等辈(6)属岁旱时副词,恰好,适值3、望(1) 壬戌之秋, 七月既望望日,农历每月十五日西望夏口, 东望武昌向远处看王知如此, 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4) 德高望重名望,声望望风4、危(1)正襟危坐端正(2)今以陛下盛德攻匈奴,臣窃危之认为……危险 (意动用法)(3)周以缭垣,约以危栏五、指出下面句中活用的词语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使动用法使…起舞使…哭泣,落泪1、下江陵名词用作动词, 进兵2、顺流而东也名词用作动词, 向东进发3、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名词用作动词,捕鱼、砍柴4、侣鱼虾而友麋鹿意动用法,以……为伴、为友5、不知东方之既白形容词用作动词,发白,亮6、肴核既尽副词用作动词,用尽,吃完7、六、在横线上写出所给例句属于哪种特殊句式1、定语后置句(1)凌万顷之茫然(2)客有吹洞萧者2、介词短语(状语)后置句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不绝如缕3、宾语前置句(1)何为其然也(2)而今安在哉4、被动句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5、判断句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七、写出下面词语的含义少焉:一会儿。
高中语文《赤壁赋》课后练习题(附答案)

高中语文《赤壁赋》课后练习题(附答案)一基础知识1.通假字1)举酒属客(通,义:)2)冯虚御风(通,义:)3)山川相缪(通,义:)2.词类活用(归类,释义)1)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2)东望武昌3)顺流而东4)渔樵于江渚之上5)侣鱼虾而友麋鹿3.解释加线词1纵一韦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浩浩乎如冯虚御风2击空明兮溯流光。
渺渺兮予怀3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4苏子愀然,正襟危坐5抱明月而长终。
知不可乎骤得6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7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二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问题。
很多人说:什么是意境?意境就是“情”“景”交融。
其实这种解释应该是从近代开始的。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所使用的“意境”或“境界”,他的解释就是情景交融。
但是在中国传统美学中,情景交融所规定的是“意象”,而不是“意境”。
中国传统美学认为艺术的本体就是意象,任何艺术作品都要创造意象,都应该情景交融,而意境则不是任何艺术作品都具有的。
意境除了有意象的一般规定性之外,还有自己的特殊规定性,意境的内涵大于意象,意境的外延小于意象。
那么意境的特殊规定性是什么呢?唐代刘禹锡有句话:“境生于象外。
”“境”是对于在时间和空间上有限的“象”的突破,只有这种象外之“境”才能体现作为宇宙的本体和生命的“道”。
从审美活动的角度看,所谓“意境”,就是超越具体的有限的物象、事件、场景,进入无限的时间和空间,从而对整个人生、历史、宇宙获得一种哲理性的感受和领悟。
西方古代艺术家,他们给自己提出的任务是要再现一个具体的物象,所以他们,比如古希腊雕塑家追求“美”,就把人体刻画得非常逼真、非常完美。
而中国艺术家不是局限于刻画单个的人体或物体,把这个有限的对象刻画得很逼真、很完美。
相反,他们追求一种“象外之象”、“景外之景”。
中国园林艺术在审美上的最大特点也是有意境。
中国古典园林中的楼、台、亭、阁,它们的审美价值主要不在于这些建筑本身,而是如同王羲之《兰亭集序》所说,在于可使人“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
部编高中语文必修上《赤壁赋》课后练习及答案

高中语文必修上《赤壁赋》课后练习及答案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窈窕..(yǎo tiǎo) 桂棹.( zhdo) 倚.歌(yǐ) 冯.虚御风( féng)B.和.之(hè) 幽壑.(hè) 嫠.妇(Ií) 横槊.赋诗( shuò)C.舳舻..(zhúlú) 愀.然( qiǎo) 斗.牛( dǒu) 酾.酒临江(lì)D.沧海一粟.(sù) 肴核.(hú) 匏.樽( páo) 相与枕藉.(jiè)2.对下列加点字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七月既望.望:月满为望,指农历每月十五日B.倚歌而和.之和:同声相应,唱和C.山川相缪.缪:盘绕D.举匏.樽以相属匏:酒杯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凌万顷之茫然..B.古之学者..必有师C.挟飞仙以遨游..D.白露..横江,水光接天4.下列句子中和其他句子句式不同的项是( )A.月出于东山之上B.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C.而今安在哉D.徘徊于斗牛之间5.下列对文化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A.既望:过了望日后的第一-天,通常指农历每月十六日。
B.美人:指所思慕的人,古人作品中常用美人来作为圣主贤臣或美好理想的象征。
C.苏轼:唐宋八大家中的“三苏”之一,另外二苏是其父苏辙和其弟苏洵。
D.斗牛:斗宿和牛宿,都是星宿名,二十八宿之。
我国古代天文学家把天上某些星的集合体叫作宿。
6.(2020.江苏启东中学高一期初考)对下面一段文字主要意思的提炼,最准确的一项是( )苏轼以“物我相忘”的超然境界应对人生中的打击,其书则尽显平淡天真之趣;颜真卿忠肝义胆,视死如归,故其书大气磅礴、雄浑刚健,尽显大丈夫的浩然之气;王羲之一生追求心性与道的结合,其书因此达到了清雅脱俗的境界。
A.书者艺术风格的形成由生活经验决定。
苏轼《赤壁赋》习题训练以及答案

苏轼《赤壁赋》习题训练以及答案苏轼《赤壁赋》习题训练以及答案引导语:苏轼《前赤壁赋》和《后赤壁赋》,创作时间相隔不过三个月,写作时的语气还连接着,但作者创造的境界却处于对照中,思想情感也处于两般境地或者不如说处于矛盾之中。
下文就是其中的习题训练与参考答案,欢迎大家阅读学习。
苏轼《赤壁赋》习题训练以及答案篇1训练题1.选出加粗词注音、释义正确的一项。
A.歌窈窕(yao tiao)之章浩浩乎如冯(ping通“凭”,乘)虚御风击空明兮溯(su逆流而上)流光B.倚(yi依)歌而和(he唱和)之不绝如缕(lv细丝)C.余音袅袅(yi yi声音婉转悠长)苏子愀(qiao)然横槊(shuo长矛)赋诗D.羡(xian羡慕)长江之无穷洗盏更酌(zhuo商量)泣孤舟之嫠(l0)妇2.选出加粗词的意义、用法与众不同的一项 [ ]A.苏子愀然B.凌万顷之茫然C.何为其然也D.其声呜呜然3.选出短语结构与众不同的一项 [ ]A.白露横江B.水光接天C.旌旗蔽空D.冯虚御风4.选出下列句中“之”的用法不同类的一项[ ]A.驾一叶之扁舟B.倚歌而和之C.自其变者而观之D.取之无尽,用之不竭5.选出下列句中“乎”字用法不同类的一项[ ]A.浩浩乎如冯虚御风B.飘飘乎如遗世独立C.知不可乎骤得D.郁乎苍苍6.选出不含通假字的一句[ ]A.使建中远具时羞之奠B.浩浩乎如冯虚御风C.举匏樽以相属D.相与枕藉乎舟中7.选出“之”字起取消主谓独立性作用的一项[ ]A.不知东方之既白B.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C.哀吾生之须臾D.羡长江之无穷8.选出下列句中属被动句的一项[ ]A.此非曹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B.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C.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D.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
9.选出不属于宾语前置句的一项 [ ]A.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B.何为其然也?C.惟兄嫂是依D.渺渺兮予怀10.选出下列作品中不同类的项[ ]A.《游褒禅山记》B.《石钟山记》C.《念奴娇。
《赤壁赋》课后练习

高一语文《赤壁赋》课后练习一、实词归类(一)通假字(找出通假字并解释)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
(二)词类活用(写出活用类型及解释)1、西望夏口,东望武昌。
2、月明星稀,乌鹊南飞3、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4、侣鱼虾而友麋鹿5、下江陵,顺流而东也6、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三)其它重要实词(解释加横线词)1、七月既望2、苏子愀然何为其然也3、正襟危坐4、方其破荆州5、固一世之雄也6、客亦知夫水与月乎7、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8、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9、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二、重要虚词(指出意义和用法)(一)之1、纵一苇之所如2、凌万顷之茫然3、扣舷而歌之4、倚歌而和之5、哀吾生之须臾6、苟非吾之所有(二)于1、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2、月出于东山之上3、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4、托遗响于悲风(三)其1、而不知其所止2、其声呜呜然3、何为其然也4、方其破荆州(四)而1、扣舷而歌之2、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3、侣鱼虾而友糜鹿4、耳得之而为声5、下江陵,顺流而东也三、特殊句式(判断类型并翻译)1、何为其然也()2、而今安在哉()3、而又何羡乎()4、凌万顷之茫然()5、客有吹洞箫者()6、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7、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四、翻译下面的句子1、舞幽壑hè之潜蛟jiāo,泣孤舟之嫠lí妇。
2、寄蜉fú蝣yóu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sù。
3、哀吾生之须臾yú,羡长江之无穷。
4、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而天地曾céng不能一瞬shùn;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
1《赤壁赋》练习 (含答案)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1《赤壁赋》练习(含答案)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16.1《赤壁赋》练习一、非连续性文本阅读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不逢北国之秋,已将近十余年了。
在南方每年到了秋天,总要想起陶然亭的芦花,钓鱼台的柳影,西山的虫唱,玉泉的夜月,潭柘寺的钟声。
在北平即使不出门去吧,就是在皇城人海之中,租人家一椽破屋来住着,早晨起来,泡一碗浓茶,向院子一坐,你也能看得到很高很高的碧绿的天色,听得到青天下驯鸽的飞声。
从槐树叶底,朝东细数着一丝一丝漏下来的日光,或在破壁腰中,静对着像喇叭似的牵牛花(朝荣)的蓝朵,自然而然地也能够感觉到十分的秋意。
说到了牵牛花,我以为以蓝色或白色者为佳,紫黑色次之,淡红色最下。
最好,还要在牵牛花底,教长着几根疏疏落落的尖细且长的秋草,使作陪衬。
——节选自郁达夫《故都的秋》材料二譬如祭坛石门中的落日,寂静的光辉平铺的一刻,地上的每一个坎坷都被映照得灿烂;譬如在园中最为落寞的时间,一群雨燕便出来高歌,把天地都叫喊得苍凉;譬如冬天雪地上孩子的脚印,总让人猜想他们是谁,曾在哪儿做过些什么,然后又都到哪儿去了;譬如那些苍黑的古柏,你忧郁的时候它们镇静地站在那儿,你欣喜的时候它们依然镇静地站在那儿,它们没日没夜地站在那儿,从你没有出生一直站到这个世界上又没了你的时候;譬如暴雨骤临园中,激起一阵阵灼烈而清纯的草木和泥土的气味,让人想起无数个夏天的事件;譬如秋风忽至,再有一场早霜,___________,___________。
味道是最说不清楚的。
味道不能写只能闻,要你身临其境去闻才能明了。
味道甚至是难于记忆的,只有你又闻到它你才能记起它的全部情感和意□。
所以我常常要到那园子里去。
——节选自史铁生《我与地坛》材料三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
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
《赤壁赋》练习题及答案

《赤壁赋》练习题及答案《赤壁赋》练习题及答案《赤壁赋》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名篇,yjbys小编整理了《赤壁赋》知识点归纳,希望同学们在学习完《赤壁赋》的时候及时的自我检测和查缺补漏,提高对诗的理解能力!1.下列加点字词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壬戌(rén xū)举酒属客(shǔ)窈窕(yǎo tiāo) 旌旗蔽空(jīnɡ)B.桂棹(zhào) 冯虚御风(pínɡ)嫠妇(lí) 横槊赋诗(shuò)C.渺渺(miáo) 倚歌而和(hè)扁舟(biān) 用之不竭(jié)D.枕藉(jiè) 酾酒临江(shī)渔樵(jiāo) 山川相缪(liáo)【解析】A项“属”读zhǔ,“窕”读tiǎo;C项“渺”读miǎo,“扁”读piān;D项“樵”读qiáo。
【答案】 B2.下列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组是( )A.愀然(容色改变的样子) 横槊(长矛)匏樽(葫芦)B.肴核(菜肴) 相与枕藉(枕着垫着)斗牛之间(星宿名,指斗宿、牛宿)C.倚歌(循、依) 扣舷(船的两边)下江陵(攻占)D.盈虚(满) 嫠妇(寡妇)危坐(端正)【解析】肴核:菜肴和果品。
【答案】 B3.对加点的实词解释无误的一项是( )①凌万顷之茫然②击空明兮溯流光③倚歌而和之④余音袅袅,不绝如缕A.①凌驾②逆流而上③靠着④细丝B.①越过②顺水而下③靠着④一条C.①越过②逆流而上③循④细丝D.①凌驾②逆流而上③循④一条【解析】“凌”意为“越过”,“溯”逆着水流的方向而上,“倚”意为“循着”,“缕”意为“细的丝线”。
【答案】 C4.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①吾与子之所共适②始适还家门B.①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②举匏樽以相属C.①扣舷而歌之②倚歌而和之D.①浩浩乎如冯虚御风②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解析】B项“属”通“嘱”,劝人饮酒。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课后习题 第七单元 16 赤壁赋

16 赤壁赋必备知识基础练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在《赤壁赋》中,苏轼用“, ”两句,描写自己任凭小船漂荡而越过广阔江面的情景。
(2)苏轼《赤壁赋》中“, ”两句,用动植物设喻来表达对人生短暂、个人渺小的感慨。
(3)苏轼《赤壁赋》中“, ”两句,通过侧面描写表现箫声的幽怨,其悲咽低回的音调感人至深,致使作者的感情由欢乐转入悲凉。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4题。
古代游记散文的主要特点是写景状物。
我国的名胜古迹、山川景物数不胜数,这为历代文人绝好地提供了写作机会。
( ),为我们留下了大量的文化瑰宝。
苏轼在《赤壁赋》中寥寥数笔便勾勒了一幅空灵秀美的月夜江水图,时隔千年, ,读着这段文字,我们仍如一般,看到波光粼粼的江面,吹着习习而来的夹着草木之香的江风,举目望去,皓月在云间穿梭。
托物言志是古代游记散文的又一特点。
在中国的山水游记散文中,有相当数量的文章,在描写美丽景物的同时,蕴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
古代许多文人雅士,置身于田园山林之间,徜徉在风花雪月之中,虽,潇洒飘逸,但难消人生多舛的伤感与无奈。
物我合一,情景交融,给山水游记散文增加了许多魅力。
王安石在《游褒禅山记》中假托游山之行,得出“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的,让世人领悟到治学态度的谨严。
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我国数不胜数的名胜古迹、山川景物,成为历代文人绝好的写作机会。
B.我国数不胜数的名胜古迹、山川景物,为历代文人绝好地提供了写作对象。
C.我国的名胜古迹、山川景物数不胜数,为历代文人提供了绝好的写作对象。
D.数不胜数的我国名胜古迹、山川景物,成为历代文人绝好的写作对象。
3.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A.才华卓越的文人加上秀丽的景象B.秀丽的景象加上才华卓越的文人C.秀丽的景象受到文人们的钟爱D.文人们十分珍惜秀丽的景象4.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时不我待身临其境放荡不羁金科玉律B.时过境迁设身处地放荡不羁金科玉律C.时过境迁身临其境放浪形骸至理名言D.时不我待设身处地放浪形骸至理名言能力素养提升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9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赤壁赋》练习题答案一、基础积累1.下列加点字在文中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D )A.窈窕..(yǎo tiǎo)冯.(píng)虚御风桂棹.(zhào)扁.(biǎn)舟B.嫠.(lí)妇酾.(lì)酒愀.(qiǎo)然相缪.(liáo)C.横槊.(shuò)属.(zhǔ)客扣舷.(xuán)蜉蝣..(fúyóu)D.无尽藏.(zàng)舳舻..(rén xū)..(zhúlú)枕藉.(jiè)壬戌2.下列各句中加点字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C)A.举酒属.客。
(属,劝人饮酒)B.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
(音hè,同声相应,唱和)C.方其破荆州,下.江陵。
(下,往下游走)下:攻占D.山川相缪.,郁乎苍苍。
(缪,缭,盘绕)3.对下列句中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组是( D )A.徘徊于斗牛..之间斗牛:斗宿,牛宿,都是星宿名。
B.苏子愀然..:愀然,忧愁凄怆的样子C.渺渺兮予.怀予:我D.方.其破荆州方:刚方:当4、下列句中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B )A.凌万顷之茫然..(旷远的样子)冯虚御.风(驾)B.渺渺..(身体斜着坐)(端正地坐着)..兮予怀(悠远的样子)正襟危坐C.击空明兮溯.流光(逆水而上)扣.舷而歌之(敲击)D.倚.歌而和之(循,依)而卒.莫消长也(最终,到底)5.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与例句中加点的词在活用上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C )例句:舞.幽壑之潜蛟(使动用法)A.侣.鱼虾而友麋鹿(意动用法) B. 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C.乘犊车,从.吏卒,交游士林(使动用法) D. 方其破荆州,下.江陵(名词活用作动词)6、下列加点字的解释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B )①纵.一苇之所如②苟非吾之所有③惟江上之清风④虽一毫而莫取A.①任凭②如果③只有④虽然B.①任凭②如果③只有④即使C.①假如②或许③只有④即使D.①假如②或许③只有④虽然7、下列句中的“如”字,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 A )A.纵一苇之所如B.如怨如慕,如泣如诉C.如日中天D.君子之过,如日月之食也8.指出下列各句中的划线词与例句中的加点词含义或用法相同的句子。
①赤壁赋.。
( B )A.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
(写作)B.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古代一种文体)C.岁赋.其二。
(征收)(捕蛇者说)D.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
(税)②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
( C )A.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
B.善假于.物也C.寄蜉蝣于.天地。
D.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着乎9、下列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D )A.山川相缪,郁乎苍苍(通“缭”)B.浩浩乎如冯虚御风(通“凭”)C.雷鼓大震,北军大坏。
(通“擂”)D.余音袅袅,不绝如缕10、.选出加点的词的意义、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C )A.苏子愀然(形容词词尾)........B.凌万顷之茫然(形容词词尾)........C.何为其然.也(这样)D.其声呜呜然(形容词词尾)........11、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与现代汉语词义基本相同的一项是( D )A.徘徊于斗牛..横江(白茫茫的水汽)..之间(斗宿牛宿) B.白露C.凌万顷之茫然(江面旷远迷茫的样子)...............D.挟飞仙以遨游12、下列句子与“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的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C )A. 渺渺兮予怀(主谓倒装句)B. 客有吹洞箫者(定语后置句)C.月出于东山之上(状语后置句)D.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判断句)13.选出不属于宾语前置句的一项( D )A.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B.何为其然也C.而又何羡乎D.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被动句)14.选出下列句中“之”的用法不同类的一项( A )A.不知东方之既白(主谓间取消句子独立性)B.倚歌而和之(代词)C.自其变者而观之(代词)D.取之无尽,用之不竭(代词)15.句中“而”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 A )A.蟹六跪而.二螯(表并列)B.扣舷而.歌之(表修饰)C.吾尝终日而.思矣(表修饰)D.倚歌而和之(表修饰)16、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C )A.既望:已经过了望日,即阴历每月十六日。
既:已经。
望:阴历每月十五日。
B.美人:指所思慕的人,古人作品中常用美人来作为圣主贤臣或美好理想的象征。
C.本文作者苏轼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八大家中另七人是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辙、司马光、王安石。
(“司马光”应改为“曾巩”)D.斗牛:斗宿和牛宿,都是星宿名,二十六宿之一。
我国古代天文学家把天上某些星的集合叫宿。
17.对这篇赋所表达的感情,说得不正确的一项是(B)A.第一段写在夜游赤壁,月夜泛舟,把酒诵诗,油然而生"遗世""羽化",飘飘欲仙的快乐情感。
B.作者写曹操横槊赋诗,慨叹自己谪贬黄州,抒发了对历史人物的无限同情。
(借古人已逝,表示人世的无常和悲哀)C.主客对话,先悲后乐,既有哀怨消极,也有豁达乐观。
D.联想古人古事,借题发挥,抒发了内心的愤懑,表现了超然独立,不计得失的情怀。
18..最能体现苏东坡旷达心怀的一项是( B )A.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B.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C.天地之间,物各有主D.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E.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二、阅读下文,完成练习。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
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
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
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
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
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
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客喜而笑,洗盏更酌。
肴核既尽,杯盘狼藉。
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
1.在文段空格处填上原文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方其破.荆州: 攻破哀吾生之须臾..: .一会儿,很短的时间知不可乎骤.得: 忽然相与枕藉..交错地睡在一起3、对第一段文字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D )A.这段文字用主客问答的方式来写。
主客问答是赋的传统手法,一般说来,作者往往借客人的话从反面引出自己的思想感情。
B.作者善于运用比喻的手法,将抽象而不易捉摸的感情和思想变化,写得具体可感,如“寄蜉蝣于天地”。
C.这段文字将情、景、理有机结合,实质上是苏轼贬谪生活中苦闷心绪的流露,但从全文来看,苏轼并没有沉浸在这种苦闷之中。
D.作者描绘了“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的景象,意在抒发自己急欲建功立业的豪情。
4、作者用曹操的典故,其用意是(C)A、赞颂曹操横槊赋诗的英雄气概。
B、同情曹操不遇于时。
C、慨叹人生无常。
D、借曹操自比,表明自己被贬的心志。
(此时,苏轼被贬谪居于黄州,心情压抑,但又能豁然释怀,希望朝廷能重新起用自己,这种理想和现实的矛盾反映在作品中,作者只能慨叹人生之无常。
)5、苏子用月与水作比,阐明了什么道理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A、阐明变与不变的道理。
B、阐明物各有主的道理。
C、阐明无欲即无私的道理。
D、阐明物质不灭的道理。
(作者主要感情是慨叹人生无常,因而他的眼中景胸中情都是感情的客体,由变与不变来比喻自己的身世。
)6.以下对文意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B )A.“方其”一下八句,是想象,是推测,却全力以赴,大肆渲染,此即所谓“赋”。
B.“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八字勾画出周郎的形象,显得格外饱满,有立体感。
(曹操) C.赤壁古战场并不在黄冈,苏轼不过是以此寄托遐想,抒发感慨,并非对历史无知。
D.“哀吾生之须臾”以下四句回到眼前所见的长江、月亮,推广开去,把人生与宇宙加以对照。
7.下列理解赏析不准确的一项是( C )A、主客问答,实际上表明了作者内心激烈的矛盾冲突,冲突的结果,是旷达的一面战胜了消极悲哀的一面。
B、第一段客答的文字,作者将情、景、理融为一体,综合运用记叙、描写、议论、抒情的表达方式,绘明月江水之景,叙曹操征战赤壁之事,发历史上英雄人物“而今安在”、人生苦短之论,抒己身渺小,“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之感慨;使本段精彩而见功力。
C、对于世间万物,作者主张“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应抓紧时机,享受大自然给予的美景,得到则为己有,得不到则为“非吾之所有”;表现了人生如梦,及时行乐的思想。
D、《赤壁赋》是宋代文赋的一篇优秀代表作。
作者用典而不拘故实,写景而富于想象,抒情而兼用夸饰,加之造语多用对偶,声韵之美也体现了苏轼作品行云流水的艺术风格。
8、翻译下列句子(1)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翻译:他面对长江畅饮,横握着长矛吟诗,本来是一世的英雄啊,可如今又在哪里呢(2)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
翻译:我们将如蜉蝣一样短暂的生命寄托在天地之间,渺小得像大海中的一粒小米。
(3) 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
翻译:不断流逝的,就像这江水,但它们并没有流走;时圆时缺就像那月亮,但它最终没有消减增长。
(4)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
翻译:原来,如果从变化的一面来看,那么天地万物连一眨眼的工夫都不能存留。
(5)是造物主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翻译:这是大自然无穷无尽的宝藏,是我和你可以共同享用的东西。
”三、默写,而不知其所止。
__________________,羽化而登仙。
2.余音袅袅,不绝如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郁乎苍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______________________,驾一叶之扁舟,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6.最能体现苏东坡旷达心怀的一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