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相对论
简述文化相对主义的基本主张及适用范围

文化相对主义是一种文化学理论,认为人类的价值观念和行为是根据其所处的文化环境而相对的,不同文化之间没有绝对的优劣之分。
文化相对主义认为文化是构建人类认知和行为的主要因素,文化的多元性和相对性造就了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性,因而无法用同一标准来衡量和对比不同文化。
文化相对主义的主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文化多元性:文化相对主义强调不同文化之间的多元性,认为每个文化都有其独特的价值观念、信仰和行为规范。
这种多元性是人类文明的丰富和多彩之处,不同文化之间应该相互尊重和包容。
2. 文化相对性:文化相对主义认为人类的认知和行为是相对于其所处的文化环境而言的,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性是由不同的文化背景所决定的。
无法用一种文化的价值观念和行为规范来评判另一种文化,也不存在绝对的优劣之分。
3. 文化决定论:文化相对主义倾向于强调文化对个体认知和行为的决定性作用,认为个体的认知和行为是受其所处的文化环境所影响和塑造的。
这种观点也暗含着对文化多元性和相对性的认同。
文化相对主义的适用范围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不同文化之间的价值观念和行为规范:文化相对主义的主张适用于不同文化之间的价值观念和行为规范的比较和对比。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和融合日益频繁,因此了解和尊重不同文化的多元性和相对性显得尤为重要。
2. 跨文化交流和交流:文化相对主义的理论对于促进跨文化交流和交流具有积极的作用。
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际交往和合作中,了解和尊重对方的文化价值观念和行为规范可以有效减少误解和冲突,有利于建立良好的跨文化关系。
3. 本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文化相对主义的理论也提醒人们在全球化浪潮中应该重视和保护本土文化的多样性和独特性,不应简单地接受外来文化的价值观念和行为规范,而应该在尊重他人文化的保护和传承自己的文化传统。
在实际应用中,文化相对主义的理论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争议。
一些人批评文化相对主义忽视了文化之间的交流和融合,以及全球化对文化多元性的影响。
文化相对论与民族文化

什么是文化相对论以及它对我国少数民族文化的启示1209023 索迪美国人类学家布思提出了文化相对论概念,指出任何习惯都是相对于其特定的文化背景而言的,强调风俗的内在尊严,强调风俗宽容的必要,即使这些风俗可能与自己的文化大相径庭,也要对不同文化保持尊重。
换句话说就是,所有文化与其实践都有根据,都应该享有同等尊贵的地位。
但这并不能说明文化相对论本身没有缺陷,文化相对论作为一种学说,它也有好坏两个方面。
文化相对论正确的方面在于,对文化能够尽可能客观的理解,把价值观暂时搁置起来,不要做价值判断,以求努力从内部去窥探这种文化的本质和全貌。
错误的地方在于,首先并不是所有的文化都要满足某种社会功能,比如有些艺术只是为了艺术而存在,不是为了达到某种目。
其次,并不是所有的文化实践都应该被尊重,批判文化相对主义的人认为:一方面试图从自己的立场出发去理解一种文化并确认它的价值,;另一方面却又无动于衷的站在纳粹焚尸炉旁说这是他们的文化,我们不应该干涉。
也就是说,宽容我们周围世界所发生的所有事情将导致我们丧失为保卫公平和正义而去行动的能力。
如何划定一个界限去区分哪些文化实践是值得或者不值得尊重呢?靠人类价值观的等级排列中,地位低得价值观向地位高的价值观的让步,,也就是用“实用主义”公式,问问自己你看中什么价值?例如:如果你重视孩子的生命的价值,不想让孩子死于天花,那么种牛痘是比用山羊献祭更好的办法。
以上对文化相对主义深刻的评价有助于帮助我们更好的思考多样的民族文化。
以我校为例,在学校倡导“美美与共”价值观并且面对不同民族人群以及不同的文化时,我们已经会下意识的去欣赏它们,赞美它们,几乎没有用理性、客观和审视的态度去看待去评价某一民族的文化存在的一些不适当因素。
也许因为民族问题在我们看来总是一个敏感因素,我们一般是为了谨慎或自我保护而不去思考这个方面。
如果我们能够正视民族文化中的短板,结合跨民族群体所具有的许多相同的价值观念,思考我们心目中普遍认同的较高层次的价值观念是什么,才能理性看待具体民族文化,才能批判的继承,才能真正有利于民族文化的发展。
文化相对论

该是相对的。
文化相对论原则
“基于经验下判断,而经验由每个个人按照自己的文化传承来说明的。文化是组成一
个特定社会的人们的行为和习惯的思维模式之总和,各个群体的文化都有自己的价
值,这价值由群体世代传承下来。 一切文化的价值都是相对的,对各该群体所起的作用都是相等的,因此文化谈不上 进步或落后,社会纪律来自对不同特点的尊重,来自相互尊重。强调许多个而不是 一个生活方式的价值,是对每个文化的价值肯定。应以寻求了解和协调为目的,而
后人评价博厄斯贡献的一个十分重要之处,在于他从根本上改变了很多人类
学家的观点。在当时的美国人类学界,本族中心主义盛行,“文明”、“进 化”、“普世价值”、“欧洲中心说”、“白人种族优越论”等思想居主导 地位。欧美学界普遍习惯“居高临下”地以本民族的道德标准去看待、评判 所有异文化。但自20世纪以来,由于亚非及其他大陆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 欧洲中心论及其类似的理论受到了毁灭性打击,于是对各民族文化“价值” 的评价就成了现实而无法解决的问题。在此历史条件下,博厄斯所倡导的历 史特殊论及文化相对论经赫斯科维茨等人的极力宣扬,遂得以流行,并逐渐 为学界所广泛接受。
某一种文化特征,尽管在各民族中所表现的形式不同,但其本质是一致的,价值
是相同的,都是为自己的群体服务。比如各种不同类型的社会组织和团体,秘密 结社,各种仪式集团等,它们都起到对内团结本群体,对外表现为一个整体的作
用。每一种文化往往具有象征该文化中最主要特征的文化核心。每一种文化应该
都是孤立自在的体系,不会重复,不同文化的传统和价值体系无法比较,文化价 值没有共同的一般等价物。对不同文化的价值及其所有产生的文化背景的估价应
Melville Jean Herskovits1895年9月10日出生在贝尔方丹,俄亥俄州。他在俄亥俄、德克萨
文化相对论学派

第三,文化相对主义者认为,文化进化论的 实质是一种欧洲中心论。斯宾格勒认为,欧洲中 心主义源于西欧的历史传统,该种历史传统体系 可被称作“历史的托勒密体系”,它将西欧文化 作为全部文化事件的中心:“西欧的土地被当作 一个坚实的‘极’,当作地球上一块独一无二的 选定地区,理由似乎只是因为我们住在这里,而 千万年来的伟大历史和遥远的强大文化则都被派 极谦逊地绕着这个‘极’在旋转。这是一种太阳 和行星式的怪想体系!我们选定一小块土地,把 它当作历史体系的自然中心,当作中心的太阳。 一切历史事件都从它获
得真正的光,一切历史事件的重要与否都依它的透 视受到判定。但是,制造这样的世界历史幻景,只 是我们西欧人的自欺欺人。稍加怀疑,它就会烟消 云散”而本尼迪克特则指出,欧洲中心主义的实质, 乃是一种种族中心主义,它以西方文化为标准来解 释西方文明与其他文明的不同。实质上是要削足适 履式地使其它文化都服从西方文明的标准。这无疑 是极不明智的。 总之,文化相对主义者把文化的特点加以绝对化, 认为每一民族都有其特殊的文化,它们之间是无法 比较的,文化发展规律是不存在的,在历史发展过 程中文化不会发生质的变化。这便是文化相对主义 理论成熟时期的代表性观点。
他认为美国黑人不是来自劣等的被驯化的非洲野 人,也不乏可以发见的文化史遗迹。他还力图从目前美 国黑人的家庭习俗和宗教礼仪中找出非洲土著文化的残 迹。他对“文化移入”概念的讨论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这一讨论使得文化变迁问题被引入了对不同文化相对作 用的研究之中。他对文化传播的研究也比传播学派更具 有深刻性。他不仅研究文化传播的内容而且研究传播的 方式和原因,研究传播的过程、研究两个民族互相接触 时所发生的相互作用。他在与夫人合著的《人及其劳动》 (1948)艺术中,阐述了他对文化人类学的全部看法, 被誉为“一部持公正和见解高超的折衷主义著作”其他 著作还有《美洲黑人:种族杂交的研究》(1928)《达 荷美的宗教信仰概略》(1933)《反抗者的命运》 (1934)《关于从前黑人的神话》(1941)等
文化相对论的概念

文化相对论 ( Cultural Relativism )文化相对论的基本论点是﹐认为每一种文化都具有其独创性和充分的价值﹐因此﹐在比较各民族的文化时﹐必须抛弃以西方文化为中心的“我族文化中心主义”观念。
他们认为﹐每个民族的文化时常会有象征该民族文化中最主要特征的“文化核心”。
1. 简介人类学的一个学派。
这一学派认为,任何一种行为(例如信仰或风格),只能用它本身所从属的价值体系来评价,没有一个对一切社会都适用的绝对价值标准。
作为一种哲学,文化相对论认为,每一种文化都会产生自己的价值体系,即是说人们的信仰和行为准则来自特定的社会环境。
在文化相对论者看来,社会学和人类学用民族自我中心的偏见解释行为的理由——即以调查者自己群体的价值标准来评价其他民族的行为方式——是站不住脚的。
不过,许多作者都已认识到,完全中立和超然的观察也是不可能的。
[1]美国人类学﹑民族学中的一种思潮。
由于文化相对论者时常讨论文化价值问题﹐因而他们的理论又被称为“价值理论”。
它的产生可以追溯到18世纪初﹐当时法国有的学者对北美印第安人进行民族学分析时提出﹐不要以欧洲人的道德标准去看待土著居民文化的思想。
其后﹐美国历史学派的创始人﹑民族学家博厄斯﹐F.也曾表述过这一思想。
但文化相对论成为一种比较流行的思潮﹐则是在20世纪50年代初﹐其历史背景是﹕20世纪以来﹐特别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由于亚非及其他大陆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欧洲中心论及其类似的理论受到了毁灭性打击﹐於是对各民族文化“价值”的评价就成了现实的问题。
在此历史条件下﹐文化相对论经过博厄斯的学生M.J.赫斯科维茨等人的极力宣扬﹐遂得以流行。
文化人类学创立以来,进化学派和传播学派注重人类文化的一致性,故多进行文化过程的趋同研究,在文化的“先进”与“落后”基础上强调文化过程。
在18世纪初,法国学者对北美印第安人进行人类学分析时提出,不能以欧洲人道德标准去看待土著人的文化思想。
美国人类学大师F.博厄斯在20年代提出了人类学的旨趣在于历史上人类创造的分歧性,要看重一种文化的每一方式的特点和地位,从语言的声调乃至婚姻的形式,都必须放在它所发生的“整个系络”中考虑的观点。
文化相对主义的基本主张及适用范围

文化相对主义的基本主张及适用范围文化相对主义是一种哲学观点,认为不同文化之间的价值观、道德标准和社会规范是相对的,没有绝对的对错之分。
它主张尊重不同文化的差异,并批判性地思考自己的文化背景对认知和价值观的影响。
本文将围绕文化相对主义的基本主张和适用范围展开讨论。
一、文化相对主义的基本主张1. 文化的相对性:文化相对主义认为每个文化都是独特的且相对的,即每个文化都有其独特的价值观念、道德准则和习俗。
没有一种文化可以被视为绝对正确或错误的标准。
2. 价值观的主观性:文化相对主义强调个体价值观是基于其所处文化背景的,对于不同文化中的个体来说,他们的价值观是根据其自身文化的准则来形成的。
3. 尊重多样性:文化相对主义主张尊重不同文化的多样性,不强求将一种文化的价值观强加给其他文化。
它强调将不同文化视为平等且有价值的,并避免将自身文化的标准应用于其他文化。
4. 批判性思考:文化相对主义鼓励批判性地思考自身的文化背景和价值观,并实现跨文化对话。
通过批判性思考,个体能够认识到自己的视野是相对的,并可能受到文化背景的限制。
二、文化相对主义的适用范围文化相对主义具有一定的适用范围,以下是其适用的情境:1. 跨文化对比:文化相对主义适用于跨文化对比的情境下,对不同文化的差异进行探讨和研究。
它有助于理解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避免将自己的文化标准强加给其他文化。
2. 文化交流与融合:在文化交流和融合的情境下,文化相对主义强调尊重和理解不同文化,避免文化冲突和偏见的产生。
它为人们提供了一种更加开放和宽容的观点,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相互理解与合作。
3. 弱化文化歧视:文化相对主义可以帮助人们超越偏见和歧视,以更加包容和平等的眼光看待其他文化。
它强调了人类共同性,并提醒人们不要过分强调差异,从而减少文化间的冲突和偏见。
4. 对自身文化的反思:文化相对主义鼓励个体对自身所处文化的价值观和社会规范进行批判性思考。
通过反思,个体可以认识到自身的文化视野是有限的,并且能够更好地理解其他文化的多样性。
文化相对论

文学领域术语
01 英文翻译
03 基本论点 05 意义
目录
02 简介 04 争论 06 主张
文化相对论的基本论点是﹐认为每一种文化都具有其独创性和充分的价值﹐因此﹐在比较各民族的文化时﹐ 必须抛弃以西方文化为中心的“我族文化中心主义”观念。他们认为﹐每个民族的文化时常会有象征该民族文化 中最主要特征的“文化核心”。
英文翻译
cultural relativism
简介
人类学的一个学派。这一学派认为,任何一种行为(例如信仰或风格),只能用它本身所从属的价值体系来评 价,没有一个对一切社会都适用的绝对价值标准。作为一种哲学,文化相对论认为,每一种文化都会产生自己的 价值体系,即是说人们的信仰和行为准则来自特定的社会环境。在文化相对论者看来,社会学和人类学用民族自 我中心的偏见解释行为的理由——即以调查者自己群体的价值标准来评价其他民族的行为方式——是站不住脚的。 不过,许多作者都已认识到,完全中立和超然的观察也是不可能的。
诗歌
诗人贵谷子用诗歌诠释了中国文化的相对性。
谢谢观看
意义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文化相对论具有一定的进步意义。它能够抵消民族中心主义的消极面,反对种族歧视,保护弱小民族的利益。 当然,文化相对论并不是意欲全盘肯定特定人群中的种种习俗与行为,而对其不作任何分辨。它只是告诉研究者, 倘若想真正认识人类的不同文化(文化变异),就必须把一种文化类型放到特定的背景中去研究。倘若过分强调 “相对”,走向极端,也是违反科学原则的。长期以来,文化相对论与文化普同论的探讨和争端一直就没有停止 过。
争论
文化相对论的观点引起了学术界的争论。有些美国学者说﹐既然文化相对论认为一切文化都具有同等价值﹐ 都要受到尊重﹐那么法西斯主义文化也是一种文化﹐难道就不必对它进行抨击了吗﹖
什么是文化相对论?

什么是文化相对论?
文化相对论是一种哲学理论,指出不同文化之间存在差异和相对性。
相对论的思想源于西方哲学和人类学领域的讨论。
文化相对论认为,不同的文化体系对于价值观、行为规范、社会习惯等方面都有其独特性,不能以一个文化标准去评价另一个文化。
那么,文化相对论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呢?下面我们从以下三个方面来探讨。
一、价值观的差异
不同的文化背景下,人们对于一些价值观的看法会存在差异。
例如,一些西方国家普遍崇尚自由、平等、个人主义等价值观,而一些亚洲国家则更注重家庭、集体、礼仪等传统观念。
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以一个文化来评价另一个文化,就会产生误解和偏见。
二、行为规范的不同
文化的差异还会体现在人们的行为规范上。
例如,在一些传统的东方文化中,人们对于对方的尊重和礼仪比起西方文化更为强烈。
同样,在一些西方国家,人们对于个人隐私和自由更加重视。
如果不了解这些文化差异,就很难理解和接受对方的行为。
三、思维方式的不同
文化差异还会存在于人们的思维方式上。
在不同文化中,人们习惯使用不同的思维方式和逻辑。
例如,在一些亚洲国家,人们更注重集体主义和团队合作,而在一些西方国家,人们更注重个人主义和自我实现。
这些差异会影响人们对待问题的方式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总之,文化相对论认为不同的文化体系存在差异和相对性。
了解和接受这种差异,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并尊重对方的文化。
同时,也能够促进跨文化交流和合作的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化相对论(Cultural Relativism)
一、文化相对论的概念
文化相对论又称文化价值理论,是指两个连锁的观念:
(1)文化或文化的形象是取决于保持该文化的社会群体或民族的独特表现;
(2)由此而否定放诸四海皆猴的价值标准的存在。
该方法认为每一种文化都具有其独创性和充分的价值,一切文化价值同等,没有高低之分。
每个民族的文化都有象征该民族文化中最主要特征的“文化核心”。
尽管各民族文化特征表现形式有所不同,但它们的本质是相同的,即它们熊起到对内团结本民族,对外表现一个整体的作用。
任何一种文化行为如果脱离了其文化背景则毫无意义。
必须联系它在某种文化中所处的地位,联系该文化的价值系统方能做出价值判断,并认为文化判断的标准是相对的,不存在绝对的文化价值。
基于这种理论的文他人类学研究方法,称为文化相对论方法。
二、文化相对论的由来
文化人类学创立以来,进化学泥和传播学派注重人类文化的一致性,故多进行文化过程的趋同研究,在文化的“先进”与“镕后”基础上强调文化过程。
在18世纪初,法国学者对北美印第安人进行人类学分析时提出,不能以欧洲人道德标准去看待土著人的文化思想。
美国人类学大师F.博厄斯在20年代提出了人类学的旨趣在于历史上人类创造的分歧性,要看重一种文化的每一方式的特点和地位,从语言的声调乃至婚姻的形式,都必须放在它所发生的“整个系络”中考虑的观点。
他认为只有在每种文化自身基础上深入每种文化,只有深入研究每个民族的理想,并把在人类各个部分发现的文化价值列入总的客观研究的范围,客观的、严格的研究才有可能,这是较早的文化相对论学说。
真正成为一种文化人类学的研究方法是在本世纪40年代末。
这与当时的历史条件有关。
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由于亚洲、非洲及其它大陆民族解放运动高强,欧洲中心论以及类似的文化优劣论受到了毁灭性打击,于是对备民族文化判断的“价值理论”成为较现实的问题。
1949年,美国人类学家M.F.赫斯科维茨发表了《人类及其创造》一书,承认了每一个民族的文化都有独创性和充分的价值,否认欧美评价体系的绝对意义。
他指出没有权利把欧美的道德概念当做绝对的东西,它们是相对的。
这是由于判断是以经验为基础的,而对经验的感受则现个人所受文化糯化预定这一原因决定的。
执这种研究方法的人,主张抛弃欧美中心主义,尊重每个民族文化,在反对暴力干涉非西方民族的文化方面具有积极作用。
但如夸大文化相对性,就是否定文化发展过程,忽视社会的发展,看不到人类历史存在的共同规律性的统一性。
由此在采用文化相对论研究法时,不能绝对地强调文化相对的理论。
三、文化相对论的观点
文化相对论是人类学研究事物的基本态度之一。
文化相对论认为,任何一种文化都有它自己的特点和个性,无论过去、现在或哆来它们在价值上都是平等的,人们不能用自己文化的价值标准作为普遍、共同、绝对的标准。
去衡量、评判另一种文化的价值。
文化相对论对于研究人类体质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发展变化具有重要的意义,如不同的种族都具有不同的体质特征,我们不能片面地认为某个种族的体质较优异,而另一个种族的体质较差。
因为,每一个种族身上都同时具有一些较进步的体质特征和一些较古老的体质特征,人类体质特征的形成是和遗传、环境、文化等多种因素有关的。
四、文化相对论的意义
文化相对论具有一定的进步意义。
它能够抵消民族中心主义的消伊面,反对种族歧视,保护弱小民族的利益。
当然,文化相对论并不是意欲全盘肯定特定人群中的种种习俗与行为,而对其不作任何分辨。
它只是告诉研究者,倘若想真正认识人类的不同文化(文化变异),就必须把一种文化类型放到特定的背景中去研究。
倘若过分强调“相对”,走向极端,也是违反科学原则的。
长期以来,文化相对论与文化普同论的探讨和争端一直就没有停止过。
五、文化相对论的主张
文化相对论主张,事情的对与错、好与坏、合理与不合理,要根据事情发生的文化背景来判断。
两个例子可以说明文化相对论:饮酒在英国和爱尔兰无所谓对与错,而在中东国家却是错误的,要受到官方的惩罚;贿赂在美国法律下是非法的,而在许多国家是可以接受的一种商业惯例。
反驳上述的文化相对论的主张是很难的,因为不同的文化或国家对于好与坏、道德与不道德等存在很大的差异。
但是,如果一个人在文化相对论上走向极端,并且相信以下观点:“因此,为了在另一个国家、另一种文化中生存,与那个国家、那个文化中的人采取一样的行为方式是可以接受的。
”,这就会产生伦理上、甚至法律上的问题。
具有这种潜在问题的一个例子是,这种感觉会使一个美国企业(当位于另一个缺乏反贿赂法律的国家中时)贿赂公职人员,尽管贿赂在美国对外禁止行贿法中是违法的。
文化相对论在某些情况下会成为决策过程的一个适当的部分,但是它的应用必须受到常识以及对东道国与母国法律的尊重两方面的调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