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和抗拔承载力计算书
立柱桩承载力计算书[全面]
![立柱桩承载力计算书[全面]](https://img.taocdn.com/s3/m/04573af9cf84b9d529ea7a07.png)
立柱桩承载力计算书
1、前述
为了减少支撑杆件的长细比,同时为了承受支撑的自重及施工误差引起的偏心而产生的弯矩,在支撑中部布设立柱桩.
2、荷载
内支撑对立柱桩的荷载按最不利的地段对顶撑与联系梁坑中部位进行计算.
N压=(10×0.9×0.8+12×0.7×0.8+5×0.6×0.7)×25+0.1×6850=1086KN
N拔=(10×0.9×0.8+12×0.7×0.8+5×0.6×0.7)×25-0.1×6850=285KN
设计立柱有效桩长为13.3米.
3、立柱桩承载力的计算
与立柱桩设计有关的土层参数选取如下表
经计算立柱桩单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为:
(39*5+44*4.3+24*4)*3.14*0.9+3.14*0.45*0.45*250*(0.8/0.9)0.25=1511.4KN
经计算立柱桩单桩竖向抗拔承载力特征值为:
(39*5+44*4.3+24*4)*3.14*0.9*0.7=950KN
4、承载力验算
1511.4>1.35*1086=1466
950>1.35*285=385
经验算立柱承载力满足要求.
5、立柱配筋
主筋采用12Ф18,箍筋为φ8@250,加强筋为φ16@2000.。
单桩竖向抗拔静荷载试验图文并茂

8
5.2.3 试验方法
一般采用慢速维持荷载法,有时结合实际工程桩的荷载特性,也可采用多循 环加卸载法。此外,还有等时间间隔加载法,等速率上拔量加载法以及快速 加载法等。 下面主要介绍规范规定的慢速维持荷载法: 1.最大试验荷载要求 为设计提供依据的试验桩应加载至桩侧土破坏或桩身材料达到设计强度; 对工程桩抽样检测时,可按设计要求确定最大加载量。 工程桩试验最大荷载取单桩竖向抗拔承载力特征值的两倍。 2.加载和卸载方法 加载和卸载按下列方法进行: 1)加载分级:每级加载值为预估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的l/10~1/12, 每级加载等值,第一级可按2倍每级加载值加载。 2)卸载分级:卸载亦应分级等量进行,每级卸载值一般取加载值的2倍。 3)预计需要时,试桩的加载和卸载可采取多次循环方法。 4)加、卸载时应使荷载传递均匀、连续、无冲击,每级荷载在维持过程 中的变化幅度不得超过分级荷载的±10%。
5.1 5.2 5.3 5.4 5.5
抗拔桩受力性状
概 述 单桩竖向抗拔静荷载试验 抗拔桩的受力机理 抗拔桩与抗压桩的异同 抗拔桩的设计方法1来自5.1概述
承受竖向抗拔力的桩称为抗拔桩(uplift pile)。抗拔桩 广泛应用于大型地下室抗浮、高耸建(构)筑物抗拔、海上 码头平台抗拔、悬索桥和斜拉桥的锚桩基础、大型船坞底板 的桩基础和静荷载试桩中的锚桩基础等。由于抗拔桩的应用 日益广泛,因此对抗拔桩受力性状的研究也十分重要。 本章从单桩竖向抗拔静荷载试验入手,主要介绍了抗拔桩的 受力机理、抗拔桩与抗压桩的异同、抗拔桩的设计方法等方 面的内容。
21
5.3
抗拔桩的受力机理
5.3.1抗拔桩的受力机理
从单桩抗拔静载试验的U~δ曲线可以看出,当对桩顶施加向上的竖向 上拔荷载时,桩身混凝土受到上拔荷载拉伸产生相对于土的向上位移, 从而形成桩侧土抵抗桩侧表面向上位移的向下摩阻力。此时桩顶上拔荷 载通过桩侧表面的桩侧摩阻力传递到桩周土层中去,致使桩身轴力和桩 身拉伸变形随深度递减。当桩顶荷载较小时,桩身混凝土的拉伸也在桩 的上部,桩侧上部土的向下摩阻力得到逐步发挥,此时在桩身中下部桩 土相对位移等于零处,其桩摩阻力因尚未开始发挥作用而等于零。 随着桩顶上拔荷载增加,桩身混凝土拉伸量和桩土相对位移量逐渐增大, 桩侧中下部土层的摩阻力随之逐步发挥出来;由于黏性土极限位移只有 6~12mm,砂性土为8~15mm,所以当长桩桩土界面相对位移大于桩土极 限位移后,桩身上部土的侧阻已发挥到最大值并出现滑移(此时上部桩 侧土的抗剪强度由峰值强度跌落为残余强度),此时桩身下部土的侧阻 进一步得到发挥。随着上拔荷载的进一步增大,整根桩桩土界面滑移, 桩顶上拔量突然增大,桩顶上拔力反而减少并稳定在残余强度,此时整 根桩由于桩土界面滑移拔出而破坏(一般桩顶累计上拔量大于50mm)。 另外一种破坏情况是桩身混凝土或抗拉钢筋被拉断而破坏,此时桩顶上 拔力残余值往往很小。
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和抗拔承载力计算书

塔吊基础计算书一、计算参数如下:非工作状态工作状态基础所受的水平力H:66.2KN22.5KN基础所受的竖向力P:434KN513KN基础所受的倾覆力矩M:1683KN.m1211KN.m 基础所受的扭矩Mk:067KN.m取塔吊基础的最大荷载进行计算,即F=513KN M=1683KN.m二、钻孔灌注桩单桩承受荷载:根据公式:(注:n为桩根数,a为塔身宽)带入数据得单桩最大压力:Qik压=872.04KN单桩最大拔力:Qik拔=-615.54KN三、钻孔灌注桩承载力计算1、土层分布情况:层号土层名称土层厚度(m)侧阻qsia(Kpa)端阻qpa(Kpa)抗拔系数λi4粉质粘土0.9522/0.755粉质粘土4.613/0.757粉质粘土5.616/0.758-1砾砂7.33810000.68-2粉质粘土8.9255000.758-3粗砂4.68306000.68-4a粉质粘土4.05327500.75桩顶标高取至基坑底标高,取至场地下10m处,从4号土层开始。
2、单桩极限承载力标准值计算:钻孔灌注桩直径取Ф800,试取桩长为30.0米,进入8-3层根据《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8.5.5条:单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计算公式:式中:Ra---单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qpa,qsia---桩端端阻力,桩侧阻力特征值;Ap---桩底端横截面面积;up---桩身周边长度;li---第i层岩土层的厚度。
经计算:Ra=0.5024×600+2.512×(22×0.95+13×4.6+16×5.6+38×7.3+25×8.9+30×2.65)=2184.69KN>872.04KN满足要求。
单桩竖向抗拔承载力特征值计算公式:式中:Ra,---单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λi---桩周i层土抗拔承载力系数;Gpk ---单桩自重标准值(扣除地下水浮力)经计算:Ra,=2.512×(22×0.95×0.75+13×4.6×0.75+16×5.6×0.75+38×7.3×0.6+25×8.9×0.7 5+30×2.65×0.6)+0.5024×30×15=1504.03KN>615.54KN满足要求。
抗拔桩设计计算

抗拔桩设计计算1、设计依据中华人名共与国行业标准:《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 94-942、计算条件图纸给出筏板面积:2180.86m2,每平米浮力:10t/m2。
则筏板所受总浮力为:21808、6t。
2、计算给定地层单桩抗拔极限承载力标准值(5、2。
18—1)Uk――基桩抗拔极限承载力标准值;u i――破坏表面周长,对于等直径桩取u=πd;qsik――桩侧表面第i层土得抗压极限侧阻力标准值,本次计算根据勘察报告取值为45KPa;λi――抗拔系数,按照表5.2、18—2取值。
本次计算λi=0.75、li――第i土层厚度,本次计算仅涉及粘质粉土⑥层,厚度10m、2、1桩径d=0。
6m情况得单桩抗拔极限承载力标准值Uk=0、75×45×0。
6π×10 = 636.17(KN)=63.6t2、2桩径d=0、4m情况得单桩抗拔极限承载力标准值Uk=0.75×45×0、4π×10 = 424。
12(KN)=42.4t3、根据群桩基础抗拔承载力计算所需要抗拔桩总数(5.2。
17-2)其中:γ0――建筑桩基重要性系数,按照表3。
3。
3确定安全等级,本次计算按照一级(重要得工业与民用建筑物)取值为1、1;N――基桩上拔力设计值21808。
6t;Gp――基桩自重设计值。
γs――桩侧阻抗力分项系数,按照表5。
2、2取值1。
67、3、1对d=0.6m桩总桩数1、1×21808、6≦63。
6/1。
67×n + 0。
25×π×0、62×10 (根)计算置换率为桩间距(m)3、2 对d=0。
4m桩总桩数1。
1×21808。
6≦42.4/1。
67× n +0.25×π×0。
42×10(根)计算置换率为桩间距(m)4、对上述抗拔设计进行抗压验算4。
1 单桩竖向承载力设计值(5.2。
桩基础计算

桩基础计算一.桩基竖向承载力(《建筑桩基技术规范》)522单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Ra应按下式确定:Ra=Quk/K式中:Quk为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标准值;K为安全系数,取2。
5.2.3对于端承型桩基、桩数少于4根的摩擦型柱下独立桩基、或由于地层土性、使用条件等因素不宜考虑承台效应时,基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应取单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
5.2.4对于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摩擦型桩基,宜考虑承台效应确定其复合基桩的竖向承载力特征值:1. 上部结构整体刚度较好、体型简单的建(构)筑物;2. 对差异沉降适应性较强的排架结构和柔性构筑物;3. 按变刚度调平原则设计的桩基刚度相对弱化区;4. 软土地基的减沉复合疏桩基础。
当承台底为可液化土、湿陷性土、高灵敏度软土、欠固结土、新填土时,沉桩引起超孔隙水压力和土体隆起时,不考虑承台效应,取n =0。
单桩竖向承载力标准值的确定方法一:原位测试1. 单桥探头静力触探(仅能测量探头的端阻力,再换算成探头的侧阻力)计算公式见《建筑桩基技术规范》5.3.32. 双桥探头静力触探(能测量探头的端阻力和侧阻力)计算公式见《建筑桩基技术规范》5.3.4方法二:经验参数法1. 根据土的物理指标与承载力参数之间的关系确定单桩承载力标准值《建筑桩基技术规范》5.3.52. 当确定大直径桩(d>800mm时,应考虑侧阻、端阻效应系数,参见 5.3.6钢桩承载力标准值的确定:侧阻、端阻同混凝土桩阻力,需考虑桩端土塞效应系数;参见5.3.7混凝土空心桩承载力标准值的确定:侧阻、端阻同混凝土桩阻力,需考虑桩端土塞效应系数;参见5.3.8嵌岩桩桩承载力标准值的确定:桩端置于完整、较完整基岩的嵌岩桩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由桩周土总极限侧阻力和嵌岩段总极限阻力组成。
后注浆灌注桩承载力标准值的确定:承载力由后注浆非竖向增强段的总极限侧阻力标准值、后注浆竖向增强段的总极限侧阻力标准值,后注浆总极限端阻力标准值。
单桩承载力估算(PHC桩)

4
③
含黏性土粉 砂
24
0
4.6 4 5.9 5.9 5.5 3.5 2.6 2.1 3.5 5.7 5.7
5 ④ 粗砂
70
4500
0
0 3.1 3.1 0
0 4.1 0
0
0
0
6 ⑤ 圆砾
140
6000 10.8 10.7 7.5 7.5 11 11
6 10.8 10.9 10.2 10.6
7 ⑥ 墙风化泥岩
单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计算(PHC引孔桩兼作抗拔桩)
工程名称
南宁盛世金悦
1、计算依据:
《建筑桩基础技术规范》JGJ942008
2、单桩竖向承载力计算:
地块名称:
楼栋号
1#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010-2010(2015版)
桩基类别 桩身壁厚 计算公式
层序
岩土名称
1 ① 杂填土
预应力管桩PHC-AB500(100)
取荷载效应标准组合下轴心竖向力= 1800
满足
3、抗拔验算:
抗拔系数λi 0.7
桩砼浮重度
15
N/mm2 桩土浮重度
10
kN/m3
设计参数
设计参数
群桩数n=
2
桩内直径Φ 300
桩芯混凝土强度
C30
地勘孔位编号
桩群外围周长UL
桩芯砼灌注长度
桩芯钢筋强度等级fy XK11 XK12 XK13
5.071 m
2139 1091
2163 1102
1872 957
1872 957
2162 1102
2201 1122
1832 937
2202 1122
单桩竖向静载荷试验

试验过程
(2)多循环加、卸载法:每级荷载下的桩顶沉降达到相对稳定后,再卸载到零;然后进行下一 循环,直到满足试验加载终止条件。 (3)快速维持荷载法:每级荷载维持一小时后,再施加下一级荷载,直到满足试验加载终止条 件,然后分级卸载到零。 3、试验过程中应注意记录现场天气变化情况。 对试验过程中出现的各种意外或异常情况,应 及时向试验负责人反映,并同建设单位和设计人员及时协商处理。
试验资料的整理
6、确定单桩轴向极限荷载:划分桩侧总极限摩阻力和总极限羰承力,并由此求出桩侧平均限摩 阻力(当进行分层测试时,应求出各层土的极限摩阻力)和极限端承力。 7、单桩极限承载力的确定: (1)根据沉降随荷载的变化特征确定极限承载力:对于陡降型Q—S曲线取Q—S曲线发生明显陡 降的起始点; (2)根据沉降量确定极限承载力:对于缓变型Q—S曲线一般可取S=40~60mm对应的荷载,对于 大直径桩可取S=0.03~0.06D(I)为桩羰直径,大桩径取低值,小桩径取高值)所对应的荷载值; 对于细长桩(d>80)可取S=60~80mm对应的荷载; (3)根据沉降随时间的变化特征确定极限承载力:取S—lgt曲线尾部出现明显向下弯曲的前一 级荷载值。
内容摘要
这些试验大多数按照设计要求确定最大加载量,不进行破坏试验,就像是魔法师按照一定的规范 施法,不会过度使用力量导致自身受损。加载至预定最大试验荷载后即终止加载,就像魔法师在 达到预设的目标后,及时停止施法,保持自身的魔力储备。 所以,单桩竖向静载荷试验就像是一场深藏不露的魔法表演,通过它,我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基 桩的承载力,也可以更深入地理解魔法的力量。
感谢观看
基本原理
基本原理
单桩竖向静载荷试验,是一种原位测试方法,其基本原理是将竖向荷载均匀的传至建筑物基桩上, 通过实测单桩在不同荷载作用下的桩顶沉降,得到静载试验的Q—s曲线及s—lg t等辅助曲线, 然后根据曲线推求单桩竖向抗压承载力特征值等参数。
塔吊基础计算书

塔吊分项参数计算塔吊是施工场地最重要的施工机械之一,其使用贯穿了整个工程。
在这过程中间隔时间长,不可预见性因素多,为确保塔吊的安全,以下计算都按极限苛刻条件下能保证塔吊正常工作计算。
即:塔吊设置在最大开挖深度处;型钢柱与混凝土灌注桩连接按光滑面锚固。
(计算详值见计算表格) 1. 基础竖向极限承载力计算F=F1+ F2F ——基础竖向极限承载力kn F1——塔吊自重(包括压重)kn F2最大起吊重量kn 2.单桩抗压承载力、抗拔力计算桩顶竖向力的计算(依据《建筑桩技术规范》JGJ94-94的第条)F 十。
iV V-A- M =1.2 —±士 弱尹2" Z* ("+”计算结果为抗压,“-”为抗拔)其中 N i ——单桩桩顶竖向力设计值kNn 单桩个数,n=4;F ——作用于桩基承台顶面的竖向力设计值TG ——塔吊基础重量KNMx,My 承台底面的弯矩设计值kN.mxi,yi 单桩相对承台中心轴的XY 方向距离mM ——塔吊的倾覆力矩kN.m3.桩长以及桩径计算 桩采用钻孔灌注桩R =f A +U £ f l >R = N xgk 实际 ppp s ii1U P =n d其中Rk 实际一一实际钻孔灌注桩承载能力KN桩端面承载能力KN桩侧摩擦阻力总和IUp£fsliKNR——单桩轴向承力安全值KN孔一一桩安全系数取2d桩直径m4.桩抗拔验算Ok=入RQk八k实际5.桩配筋计算桩身配筋率可取0.20%〜0.65% (计算取上限0.65%),抗压主筋不应少于6①10,箍筋采用不少于①6@3mm的螺旋箍筋,在桩顶5倍桩身直径范围内箍筋①6@1mm,每隔2m设一道2①12焊接加强箍筋。
As = S桩截面*配筋率n = 4As/ (n 巾2)其中n ——竖筋根数根As ——钢筋总截面积m①一一竖筋直径m6.桩上部钢支柱计算钢支柱采用 hxbxtwxt = 350 * 350 x 12 x 19, H 型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塔吊基础计算书
一、计算参数如下:
非工作状态工作状态
基础所受的水平力H:66.2KN 22.5KN
基础所受的竖向力P:434KN 513KN
基础所受的倾覆力矩M:1683KN.m 1211KN.m 基础所受的扭矩Mk:0 67KN.m
取塔吊基础的最大荷载进行计算,即
F =513KN M =1683KN.m
二、钻孔灌注桩单桩承受荷载:
根据公式:
(注:n为桩根数,a为塔身宽)
带入数据得
单桩最大压力: Qik压=872.04KN
单桩最大拔力:Qik拔=-615.54KN
三、钻孔灌注桩承载力计算
1、土层分布情况:
层号
土层名称
土层厚度(m)
侧阻qsia(Kpa)
端阻qpa(Kpa)
抗拔系数λi
4
粉质粘土
0.95
22
/
0.75
5
粉质粘土
4.6
13
/
0.75
7
粉质粘土
5.6
16
/
0.75
8-1
砾砂
7.3
38
1000
0.6
8-2
粉质粘土
8.9
25
500
0.75
8-3
粗砂
4.68
30
600
0.6
8-4a
粉质粘土
4.05
32
750
0.75
桩顶标高取至基坑底标高,取至场地下10m处,从4号土层开始。
2、单桩极限承载力标准值计算:
钻孔灌注桩直径取Ф800,试取桩长为30.0 米,进入8-3层
根据《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8.5.5条:
单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计算公式:
式中:Ra---单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
qpa,qsia---桩端端阻力,桩侧阻力特征值;
Ap---桩底端横截面面积;
up---桩身周边长度;
li---第i层岩土层的厚度。
经计算:Ra=0.5024×600+2.512×(22×0.95+13×4.6+16×5.6+38×7.3+25×8.9+30×2.65)=2184.69KN>872.04KN满足要求。
单桩竖向抗拔承载力特征值计算公式:
式中:Ra,---单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
λi---桩周i层土抗拔承载力系数;
Gpk ---单桩自重标准值(扣除地下水浮力)
经计算:Ra,=2.512×(22×0.95×0.75+13×4.6×0.75+16×5.6×0.75+38×7.3×0.6+25
×8.9×0.75+30×2.65×0.6)+0.5024×30×15=1504.03KN>615.54KN满足要求。
四、桩身混凝土强度(即抗压验算):
本基础桩基砼拟选用混凝土为水下C30。
根据《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第8.5.9条公式:
式中:fc --混凝土轴心抗压强度设计值;按现行《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取值,该工程选用水下C30砼,fc=14.3N/m2;
Q--相应于荷载效应基本组合时的单桩竖向力设计值;
Ap--桩身横截面积,该式Ap=0.5024m2;
ψc---工作条件系数,本工程为水下灌注桩,取0.6。
带入相关数据:
ApfcΨc=0.5024×106×14.3×0.6=4310.6KN > Qik压=872.04KN
满足要求。
五、桩身受拉钢筋配置(即抗拔验算):
由N≤fyAs
As≥N/fy=(615.54×103)/300=2052mm2
选用9根Φ18钢筋,即AS=2291mm2
六、格构柱计算(格构大样见附图)
已知:N=872.04KN H=9.65M
角钢选用4L140×10,查型钢表s0=2737mm2,
缀板为400×200×8,截面为450×450
按轴心受压构件进行验算
1、强度验算:
根据《钢结构设计规范》(GB50017-2003)第5.1.1条:
σ=872.04×103/(4×2737)=79.65N/mm2<f=215 N/mm2,满足要求。
2、稳定性验算:
根据《钢结构设计规范》(GB50017-2003)第5.1.2-1条:
该格构构件为双轴对称,由式5.1.2-2:
式中:ix――构件截面对主轴x的回转半径
ix=0.289×45×=18.39cm
lox――构件对主轴的计算长度,取965cm
故λx=965/18.39=52.47
式中,λ1≤40且λ1≤0.5λmax,取0.5λmax=0.5×48=24
代入得λox=(52.472+242)0.5=57.7
查《钢结构设计规范》附录C-2,得ψ=0.8195
бψ=872.04×103/(0.8195×4×2737)=97.2N/mm2<f=215 N/mm2满足要求。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