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 选修3 生态工程 学案
人教版高中生物选修3专题五512生态工程的基本原理学案

《生态工程的基本原理》学案【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简述生态工程的原理,举例说出各原理的内容;过程与方法:尝试运用生态工程原理,分析生态环境问题及解决对策;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关注生态工程建设,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一、课前预习探究【预习知识】1. 阅读课本P107-P108“资料分析”的内容,思考并完成两则资料后的“讨论”部分提出的问题。
2.阅读课本P109-113内容,初步了解生态工程所遵循的原理并尝试完成以下知识框架图:【探究问题】1. 查阅报刊资料或者网上搜索人类社会或者佛山本地出现的环境问题,并与同学交流讨论,直观感受环境污染的严重性。
2. 阅读下列材料,以小组的形式结合生态工程的原理进行分析,将分析结果及解决对策制成PPT在课上展示。
材料:贵州省某地的一个小山村依山傍水,风景秀丽,特别是当地生长的一种“野刺梨”富含维生素C、营养丰富。
该地靠近省会城市,交通相对便利。
村干部为带领村民快速致富,毁林烧山,大量种植野刺梨树。
同时号召村民大量养猪,并将村里少有的耕地也开发成“别墅”吸引游客。
结果因缺乏有效管理,游客丢弃的大量垃圾和养猪产生的大量粪便无法及时清理而导致环境迅速恶化,短短十年的时间变成了一个臭气冲天、垃圾遍地、无人问津的地方。
野刺梨也因为农药的大量使用,品质下降严重。
曾经的理想却并没有变成现实。
如果是你,可以如何规划来避免这样的情况发生?提示:可从“存在的问题”、“解决的对策”和“利用的生态工程原理”等方面进行分析。
二、课中自主——合作探究【课前预习探究报告】以PPT的形式展示本小组对上述材料的分析和基于生态工程原理的规划方案。
【课堂讨论与评价】简单记录每组的“解决对策”,以小组为单位讨论方案的可行性、分析其优缺点,勇于提出自己的观点。
【知识总结与归纳】以文字和箭头的形式总结生态工程设计的大概流程:三、课后应用探究【讨论与评价】1.以小组为单位讨论课本P113“思考与探究”第3题,画出桑基鱼塘的物质和能量流动途径示意图。
2019-2020年高中生物 5.1生态工程的基本原理导学案新人教版选修3

2019-2020年高中生物 5.1生态工程的基本原理导学案新人教版选修3【自主学习】生态工程原理1 原理:物质能够在各类生态系统中,进行和全球,循环往复,利用,从而达到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效果。
2 原理:物种多而繁杂的生态系统具有较高的稳定性。
生物多样性程度高,可以为各类生物的生存提供多种机会和条件。
众多的生物通过关系相互依存,就可以在有限的资源条件下,产生或容纳更多的生物量,提高系统。
3 原理:生物与环境的协调与平衡,需要考虑环境,即指某种生物所能养活的生物种群的数量。
4 原理:进行生态工程建设时,不但要考虑到的规律,还要考虑到和等系统的影响力。
5 原理系统的结构决定原理:生态工程需要考虑系统内部不同组分之间的结构,通过和结构,达到的目的。
6 原理:系统各组分间要有适当的,使得能量、物质、信息等的转换和流通顺利完成,并实现总体功能大于各部分的效果,即“1+1>2”【课后练习】1、生态工程建设的目的就是遵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规律,达到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同步发展,与传统工程相比,生态工程是一类少___________、多___________、可_______________的工程体系。
生态经济主要是通过实行________________的原则,使一个系统产出的污染物能够成为本系统或者另一个系统的生产原料,从而实现废弃物的资源化,而实现循环经济最重要的手段之一就是_______________。
2、下图为典型的农作物秸秆利用生态系统,请据图回答问题。
(1)流经此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 ,此生态系统比自然生态系统优越的一个最大的特点是。
(2)菌床和排泄物的杂屑最终回田,这主要体现了生态工程的原理,土壤中的有机物不能被植物直接吸收,必须经过微生物的分解产生 ,从而提高农作物的光合作用效率,最终提高农作物的产量。
《生态工程的基本原理》 说课稿

《生态工程的基本原理》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生态工程的基本原理》。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以及教学反思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生态工程的基本原理”是人教版高中生物选修 3《现代生物科技专题》中第六章“生态工程”的第一节内容。
生态工程是建立在对生态学原理的理解和应用基础之上的,旨在解决当前面临的生态环境问题,实现可持续发展。
本节课在教材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它既是对前面所学的生态学知识的拓展和应用,又为后续学习生态工程的实例奠定了基础。
通过学习生态工程的基本原理,学生能够从宏观的角度理解人类活动与生态环境的关系,树立正确的生态观念。
二、学情分析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掌握了生态学的一些基本概念和原理,如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稳定性等,具备了一定的生态学知识基础。
然而,对于生态工程这一相对较新的概念和领域,学生可能还比较陌生,需要通过具体的案例和深入的讲解来帮助他们理解。
此外,高二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但在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方面还需要进一步的培养和锻炼。
三、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简述生态工程的概念。
(2)理解生态工程的基本原理,包括物质循环再生原理、物种多样性原理、协调与平衡原理、整体性原理、系统学和工程学原理。
2、能力目标(1)通过分析案例,培养学生运用生态工程原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通过小组讨论,提高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关注生态工程建设,增强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和可持续发展观念。
(2)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科学态度。
四、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生态工程的基本原理。
(2)运用生态工程原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2、教学难点(1)整体性原理和系统学和工程学原理的理解。
(2)综合运用生态工程原理设计生态工程方案。
五、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讲解,让学生了解生态工程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高中生物 生态工程导学案 新人教版选修3

高中生物生态工程导学案新人教版选修3新人教版选修3【学习目标】1、简述生态工程的概念和原理,举例说出个原理的内容。
2、尝试运用生态工程原理,分析生态环境问题及解决对策,并举例说明。
3、评述生态工程发展前景,说出生态工程的局限性。
【重点难点】重点:生态工程的原理及实例。
难点:应用生态工程的原理设计简单的生态工程。
【使用说明与学法指导】由于本节课阅读内容多,请同学们根据【自主学习】认真仔细的预习,抓住实例的本质,应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提升自己。
【自主学习】1、试分析生态工程的概念,从其基本原理和方法、目的及最总的目标说明什么是生态工程。
2、什么是生态经济?它与生态工程有什么联系?3、请罗列生态工程所遵循的基本原理有哪些?4、在进行生态工程建设时,我们应该注意什么?【合作探究】1、为什么说实现循环经济最重要的手段之一就是生态工程?2、请完成课本第110页和111页资料分析中的问题,试归纳生态工程遵循的各项基本原理的特点及意义。
3、分析生态工程的实例中“农村综合发展型生态工程”、“大区域生态系统恢复工程”及“矿区废弃地的生态恢复工程”,完成课文中相应的讨论题。
【当堂训练】1、我国“三北防护林”,虽然取得了巨大的生态和经济效益,但由于没有完全按照自然生态规律办事,也产生了不少问题。
例如,辽宁西部的章古台地区,由于单一种植樟子松树,使松毛虫因为没有天敌而肆虐一时,使很多地方几乎成了不毛之地。
这个事实说明了()A、樟子松树的抗虫能力很差B、松毛虫的危害性很强,并专一性的侵害樟子松树C、生物多样性对生态系统的重要性D、由于植物种类达单一,导致松毛虫只能侵害樟子松树2、人类设计生态工程的根本目标是()A、促进自然界良性循环的前提下,达到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同步发展B、促进自然界良性循环的前提下,防治环境污染,提高经济效益C、防治环境污染,达到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同步发展D、促进自然界良性循环的前提下,充分发挥资源的生产潜力,防治环境污染,达到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同步发展3、在“人工湿地”生态系统中,对废水净化起主要作用的是()A、微生物的分解和转化作用以及相关的物理、化学作用,如沉淀、吸附、过滤等B、微生物的分解和转化作用C、相关的物理、化学作用,如沉淀、吸附、过滤等D、微生物的分解和转化作用以及化学作用,如沉淀、吸附、过滤等4、下列关于生态工程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生态工程是生态学和工程学的结合B、生态工程追求经济和生态的双赢C、应用物种多样性原理和物质循环再生原理D、生态工程是无消耗、多效益的工程5、生态工程的调控机制是()A、人为调控B、自我调控C、人为辅助下的自我调节D、不需要调控6、阅读下列资料,回答下列问题:◎新闻材料一:“黄龙”再降西安。
高中生物选修3优质学案6:5.1 生态工程的基本原理

5.1 生态工程的基本原理【学习目标】站得高——明确学习目标。
1.简述生态工程的概念,关注生态工程的建设。
2.简述生态工程的原理,举例说出各原理的内容。
【重点和难点】重点:生态工程的基本原理。
难点:生态工程的系统学和工程学原理。
【学法提示】结合课本给出的案例,通过案例理解原理,通过原理分析讨论案例。
生态系统的基本原理包括生态学、系统学和工程学的原理,生态学原理可结合必修模块《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中的内容来学习,而系统学和工程学原理应计算机网络结构示意图,重在理解“结构决定功能”,“总体功能大于部分之和”。
【课前预习】起步稳——知识源于生活。
1.生态工程建设目的就是遵循自然界①的规律,充分发挥资源的生产潜力,防止②,达到③和④的同步发展。
生态工程特点是少消耗、多效益、⑤。
2.生态经济主要是通过实行“ ①”的原则,使一个系统产生出的污染物,能够成为本系统或者另一个系统的②,从而实现废弃物的资源化,而实现循环经济最重要的手段之一是③。
3.生态工程所遵循的原理主要有①原理、②原理、③原理、④原理、⑤原理等。
4.物种循环再生原理:物质能够在各类生态系统中,进行①和②,循环往复,③利用,从而达到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效果;物种多样性原理:物种繁多复杂的生态系统具有较高的④;协调与平衡原理:协调就是生物要与⑤相适应,平衡就是生物的数量不能超过⑥(又称环境容纳量)的限度;整体性原理:进行生态工程建设时,不但要考虑到自然生态系统的规律,还要考虑到⑦等系统的影响力,只有应用整体性原理,才能统一协调⑧、⑨、开发与环境建设之间的关系,保障生态系统的平衡和稳定;系统学和工程学原理:通过改善和优化系统结构改善功能属于⑩原理,总体功能大于各部分之和,即“1+1>2”属于⑾原理。
【课堂探究】走得欢——探索成长快乐。
一、关注生态工程建设1.根据教材中的资料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导致1998年长江洪水泛滥的根本原因是长江上游乱砍滥伐森林,①功能急剧降低,造成大量泥沙淤积河道;中游围湖造田、乱占河道,造成具有蓄洪作用的②急剧减少。
高中生物选修3优质学案4:5.1 生态工程的基本原理

5.1 生态工程的基本原理【学习目标】1.简述生态工程的概念,关注生态工程的建设。
2.简述生态工程的原理,举例说出各原理的内容。
3.尝试运用生态工程原理,分析生态环境问题及解决对策。
【学习重点难点】重点:生态工程的基本原理。
难点:生态工程的系统学和工程学原理。
【课前预习】复习旧知:生态系统的结构。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概念。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特点。
预习新知1.生态工程:就是遵循自然界物质循环的规律,充分发挥资源的生产潜力,防止环境污染,达到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的同步发展。
其特点是:。
2.生态经济:主要是通过的原则,使一个系统产生的污染物,能够成为本系统或另一系统的生产资源,从而实现。
其基本手段之一是生态工程。
3.生态工程的基本原理:物质循环再生原理、物种多样性原理、协调与平衡原理、整体性原理、等。
4.协调与平衡原理:生物体既能适应一定的环境,也能影响环境,所以在生态工程建设中需要处理好生物与环境的,需要考虑环境的承载力。
5.整体性原理:进行生态工程建设时,不但要考虑到自然生态系统的规律,还要考虑到和对系统的影响力。
6.系统的结构决定功能原理:考虑系统内部不同组分之间的结构,通过,达到改善系统功能的目的。
7.系统的整体性原理:系统各组分之间只有保持适当的比例关系,才能顺利完成能量、物质、信息等的转换和流通,并实现总体功能大于的效果。
【问题生成】【师生互动、问题探讨】1.阅读教材109页---113页填写下列图表(1)传统农业的生产模式——石油农业①不足:②石油农业的理解a.含义:b.优点:b.缺点:3.循环经济和生态经济与生态工程的关系4.无废弃物农业是怎么回事?体现的哪个生态工程原理?5.三北防护林出现了什么问题?6.辨析整体性原理与系统整体性原理【课堂小结与反思】【自我检测】1、请仔细读图,然后指出该生态农业的优点:(1)生态农业设计的基本原理是①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12高二生物5.1《生态工程及其原理》学案(新人教版选修3)

5.1 生态工程及其原理【学习目标】:1.简述生态工程的概念含义,确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2.简述生态工程的主要原理【学习重点】:1.生态工程的基本原理。
2.生态工程的实例和发展前景。
【学习难点】:生态工程的基本原理。
【自主学习】:一、生态工程的概念:1.生态工程是指应用生态系统中原理、原则,结合经系统分析的最优化方法而设计的的生产工艺系统。
2.生态工程建设的目的是在的前提下,充分发挥资源的生产潜力,,达到和的同步发展。
3.与传统工程相比,生态工程具有、、的特点。
拓展:传统经济模式是一种高投入、低产出、高污染的经济模式,而生态经济模式主要通过实行“循环经济”的原则,使一个系统产出的污染物,能够成为本系统或另一个系统的生产原料,从而实现废弃物的资源化。
实现循环经济的重要手段之一就是生态工程。
二、生态工程的原理1、物质循环再生原理【主要内容】物质能够在各类生态系统内进行和,使物质、利用,进而达到“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效果。
【实例】古代“无废弃物农业”;农村综合发展型生态工程2、物种多样性原理【主要内容】生态系统中生物多样性程度越高,食物链(网)越复杂,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生态系统的结构越不易被破坏。
生物多样性程度高的生态系统中,即使某个物种由于某种原因而死亡,也会很快有其它物种占据它原来的生态位置,从而避免了系统结构或功能的失衡。
【实例】人工林往往由于植物种类较单一,而容易因虫害等遭到破坏3、协调与平衡原理【主要内容】在进行生态工程建设时,要注意要因地制宜,合理确定(即环境容纳量)。
【实例】合理放牧4、整体性原理【主要内容】人类处在一个社会—经济—自然的复合系统中,进行生态工程建设时,不但要考虑到,还要考虑到经济和社会系统的影响力,此外,社会习惯、法律制度等也对生态工程建设有着重要的影响。
【意义】整体理论是解决生态环境问题的必要基础,只有应用整体性原理,才能统一协调当前与长远、局部与整体、开发与环境建设之间的关系,保障生态系统的平衡和稳定。
高中生物人教版选修三专题五生态工程的基本原理学案设计

生态工程
1.概念:生态工程是指人类应用等学科的基本原理和方法,通过系统设计、调控和技术组装,对________________的生态环境进行,对造成_______________的传统生产方式进行,并提高,从而促进人类社会和自然环境的和谐发展。
2.目的:遵循自然界的规律,充分发挥资源的生产潜力,防止环境污染,达到_____________效益和_____________效益的同步发展。
3.特点:①少②多③_____________
4、生态经济:主要是通过实行“”的原则,使一个系统产出的污染物,能够成为本系统或者另一个系统的,从而实现,而实现循环经济最重要的手段之一就是
、
小结:
6、提醒:在肯定生态工程的作用,特别是对受损生态环境的重要作用的同时,不要忘记大自然固有的强大的力量;更不能误认为只要有了生态工程,就可以走发达国家“,后治理”的老路。
7.生态工程的发展前景
(1)“生物圈2号”生态工程实验的启示:使我们认识到人与的重要性,深化了我们对自然规律的认识。
(2)发展前景:我们需要走有中国特色的道路,即不但要重视对生态环境的保护,更要注重与_ 的结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选修3 生态工程学案一、关注生态工程建设1.生态工程对生态工程概念的理解,应注意以下几点:(1)涉及的学科知识有生态学、系统学、工程学。
(2)运用到的技术手段有系统设计、调控和技术组装等。
(3)面临的任务是对已破坏的生态环境进行修复、重建,对造成环境污染和破坏的传统的生产方式进行改善,并提高生态系统的生产力。
(4)最终目的是促进人类社会和自然环境的和谐发展。
(5)生态工程的特点是少消耗、多效益、少污染、可持续。
2.生态经济(1)特点:实现原料→产品→原料→产品的无废弃物生产体系,实现了废弃物的资源化。
(2)实质:能够满足我们的需求而又不会危及子孙后代满足其需要的经济。
(3)与生态工程的关系:生态工程是实现生态经济的最重要的手段之一。
3.无废弃物农业、石油农业、生态农业的比较(1)无废弃物农业又称有机农业,是我国传统农业的特色,它遵循了物质多次利用的原则,使有机养料能循环再生而不被废弃。
(2)石油农业是大量使用化肥、农药和机械的农业生产方式,由于需要大量的石油、煤、天然气等作为原料或动力而得名。
石油农业因大量使用化肥、农药和机械对环境和资源造成极大的破坏,虽然生产效率提高了,但人们为此付出了沉重的环境和资源代价。
(3)生态农业是指运用生态学原理,在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的思想指导下,应用生态工程技术建立起来的多层次、多功能的综合农业生产体系。
训练1要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下列措施最合理的是( )A.通过生物技术手段,转化淀粉生产可再生能源B.使用化学农药防治病虫害,保证粮食稳产C.发展生态农业,实现物质和能量的多级利用D.大力开垦湿地,扩大粮食种植面积二、生态农业1.生态农业的基本原理生态学的基本原理是发展生态农业的主要理论基础。
我们知道,生态系统中能量多级利用和物质循环再生是生态学的一条基本原理。
而食物链则是生态系统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主要渠道,因此食物链既是一条能量转换链,又是一条物质传递链,从经济上看还是一条增值链。
因此,遵循这一原理,就可以合理设计食物链,充分利用当地自然资源,利用动物、植物和微生物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使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被分层次地充分利用,使生产一种产品时所产生的有机废物成为生产另一种产品的投入,也就是实行无废物生产,提供尽可能多的洁净产品。
既充分有效利用机械设备、化肥、农药,又减少环境污染。
2.生态农业的特点生态农业可以实现对物质和能量的多级利用;减少对能源和资源的消耗,减少环境污染。
具体优点突出表现在:(1)减少化肥使用量,降低农业投入。
(2)收获多种产品,增加经济效益。
(3)净化环境,降低人和家畜的发病率。
3.生态农业的设计主要从空间、时间和食物链等几方面去考虑,我们仅从空间方面做简单介绍。
空间方面:包括“平面空间”和“垂直空间”。
(1)“平面空间”:在一定的区域内,确定各种农作物的种类和各种农业产业所占的比例及分布区域,是比较宏观的,即农业区规划或农业规划布局。
(2)“垂直空间”:利用生态学的原理,将不同的种群科学地组合成复合生产系统,达到最充分、最合理地利用环境资源的目的。
可以微观地解决一个比较小的范围内的生态组合,例如一片稻田、一个庭院、一座小山、一个池塘等。
在一片农田中应该从地上和地下两个方面科学搭配。
地上部分包括不同作物在不同层次空间上茎、叶的配置,以最大限度地利用光、热、水、气等自然资源。
地下部分是要使不同农作物的根系分布在不同的土层中,以便更好地利用土壤中的矿质元素。
我国南方的桑基鱼塘就是人工建立的高产、稳产的生态农业系统。
训练2下图是一个农业的生态系统模式图,关于该系统的叙述,错误的是( )A.微生物也能利用农作物通过光合作用储存的能量B.沼气池中的微生物也是该生态系统的分解者C.沼渣、沼液作为肥料还田,使能量能够循环利用D.多途径利用农作物可提高该系统的能量利用率1.生态工程依据的原理不包括( ) A.生态系统中物种共生的原理B.食物链原理C.生态位原理D.能量循环再生2.“1+1>2”是生态工程基本原理的哪一个( ) A.物种多样性原理B.系统整体性原理C.协调与平衡原理D.系统学与工程学原理3.下列哪项不是西方发达国家生态工程建设的主要目的( ) A.治理环境污染B.使破坏的生态恢复C.注重经济效益D.注重生态效益4.在生态工程建设中,注重生物多样性原理的主要意义是( ) A.提高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为各类生物的生存提供多种机会和条件B.提高生态系统的恢复力稳定性,为各类生物的生存提供多种机会和条件C.保持生态系统内各种群的密度固定不变D.单纯追求农业或林业的最大产量5.我国西北地区最近采用扎草方格的方法阻止沙丘移动,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这体现了草原生态系统的什么生态作用( )A.畜牧业的重要生产基地B.调节大气温度C.吸收固定CO2 D.防风固沙6.下列不属于小麦秸秆燃烧危害的是( ) A.浪费资源B.污染空气C.抗自然灾害能力差D.提高土壤肥力7.生态农业不仅指对于农作物中所含物质、能量的充分利用,还具有很多内涵。
人们越来越认识到根据不同地区的土地、光、水等各种自然资源,设计出适合本地的生态农业结构的重要意义。
下列措施中不符合生态学原理的是( )A.作物“轮种”不仅能合理地利用各种矿质营养,还可避免某些虫害的大面积发生B.以作物秸秆为燃料发电,可以做到对农作物中物质和能量的多级利用C.充分利用各种生物固氮措施,尽量施用农家肥,减少化肥的施用D.应用以虫治虫、以菌治虫的措施,尽量减少甚至不使用有害农药8.保护草原生态系统的生态平衡,使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有效措施是( ) A.开垦草原,改牧场为农田B.禁止狩猎,引入食草动物C.保护植被,实行适度放牧________同步发展,与传统工程相比,生态工程是一类少________多________、可________的工程体系。
(2)生态经济主要是通过实行________的原则,使一个系统产出的污染物能够成为本系统或者另一个系统的生产原料,从而实现废弃物的资源化,而实现循环经济最重要的手段之一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生态工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学科交叉而产生的新兴学科,它遵循的基本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请仔细读图,然后指出该生态农业的优点。
(1)生态农业设计的基本原理是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生态农业的优越性表现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农作物→猪→农户”这条食物链中,若农作物通过光合作用产生300摩尔氧气,则农作物同时产生________摩尔葡萄糖,农户最多能从猪中获取的能量相当于________摩尔的葡萄糖中含有的能量。
答案专题整合训练1.C [A项通过生物技术手段,转化淀粉生产可再生能源,这可能会带来一些安全性问题;B项化学农药的使用会导致环境污染,而且长期使用某种化学农药也会导致害虫的耐药性增强;C项能实现无废弃物生产,有利于保持可持续发展;D项湿地面积大量减少,会导致其蓄洪防旱等功能的减弱。
]2.C [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是由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四部分构成,在沼气池中,微生物分解有机物,产生可燃气体,属于分解者;生态系统中,物质是可以循环利用的,而能量是单向逐级递减的,C项的叙述违背了这一原则,因此是错误的。
] 课后作业1.D [能量是单向流动的,生态工程实现了能量的多级利用。
]2.D [系统整体性原理是系统学和工程学原理的分支,并不是整体性原理。
]3.C4.A [物种繁多而复杂的生态系统具有较高的抵抗力稳定性,生物多样性程度高,可以为各类生物的生存提供多种机会和条件。
]5.D6.D [小麦秸秆燃烧会污染环境,浪费资源,使环境抗自然灾害能力差,但同时也能提高土壤肥力。
]7.B [以作物秸秆为燃料发电会造成环境污染,且不能实现能量的多级利用。
]8.C [保护草原生态系统的生态平衡,并不是禁止开发和利用,而是保护植被,实行适度放牧,实现草原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
]9.(1)自然界物质循环经济效益生态效益消耗效益持续发展(2)循环经济生态工程(3)生态学工程学系统学经济学物质循环再生原理物种多样性原理协调与平衡原理整体性原理系统学和工程学原理10.(1)①生态系统中能量多级利用和物质循环再生②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2)各种农产品的生产互相协调,互惠互利,实现了能量和物质的多级利用(3)50 2解析生态农业是运用生态学原理,在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的思想指导下,应用现代科学技术建立起来的多层次、多功能的综合农业体系。
生态系统中能量多级利用和物质循环再生是生态学的基本理论,食物链是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主渠道。
生态农业中各种农产品的生产互相协调,互惠互利,实现了能量和物质的多级利用;人们可以利用生物种群之间的关系,对生物种群进行人为调节;用天敌减轻生物危害,用生产农产品的废弃物做饲料和肥料以减轻农药和化肥对环境的污染。
能量在食物链中传递效率为1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