歧路亡羊阅读及答案

合集下载

6.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问题,(10分)咳路亡羊杨于之邻人亡

6.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问题,(10分)咳路亡羊杨于之邻人亡

6.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问题,(10分)咳路亡羊杨于
之邻人亡
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

歧路亡羊
杨子之邻人亡羊,既率其党;又请杨子之竖(竖:童仆)追之。

杨子曰:“嘻!亡一羊,何追者之众?”邻人曰:“多歧路。

”既反,问:“获羊乎?”曰:“亡之矣。

”曰:“奚亡之?”曰:“歧路之中又有歧焉,吾不知所之,所以反也。


(《列子·说符》)
(1)解释下面加粗的“之”字。

①杨子之邻人亡羊之:________。

②又请杨子之竖追之之:________。

(2)补出省略成分。

既反,()问:“获羊乎?”()曰:“亡之矣。


(3)翻译。

歧路之中又有歧焉,吾不知所之,所以反也。

本文告诉了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答案:
解析:
(1)①、②均为结构助词的;
(2)杨子,邻人;
(3)岔道之中又有岔道,我不知(羊)逃到哪条路上去了,所
以就回来了。

;
(4)事物(事理)是复杂多变的,只有明确方向,才能找到正确的道路(才不致于误入歧途)。

或:做事不专一,就会一无所获。

《歧路亡羊6分》阅读答案

《歧路亡羊6分》阅读答案

《歧路亡羊(6分)》阅读答案《歧路亡羊(6分)》阅读答案歧路亡羊(6分)杨子之邻人亡羊,既率其党;又请杨子之竖(竖:童仆)追之。

杨子曰:“嘻!亡一羊,何追者之众?”邻人曰:“多歧路。

”既反,问:“获羊乎?”曰:“亡之矣。

”曰:“奚亡之?”曰:“歧路之中又有歧焉,吾不知所之,所以反也。

”(《列子·说符》)26、解释下面加点的“之”字(2分)(1)杨子之邻人亡羊之:()(2)又请杨子之竖追之之:()27、翻译(2分)歧路之中又有歧焉,吾不知所之,所以反也。

译文:28、本文告诉了我们一个什么道理?(2分)参考答案:26、①结构助词,的②代词,羊(每个1分,共2分)27、岔道之中又有岔道,我不知(羊)逃到哪条路上去了,所以就回来了。

(2分)28、事物(事理)是复杂多变的,只有明确方向,才能找到正确的道路(才不致于误人歧途)。

或:做事不专一,就会一无所获。

(2分)歧路亡羊(2003年常德)杨子之邻人亡羊,既率其党,又请杨子之子追之。

杨子曰:"嘻!亡一羊,何追者之众?"邻人曰:"多歧路。

"既反,问:"获羊乎?"曰:"亡之矣。

"曰:"奚亡之?"曰:"歧路之中又有歧焉,吾不知所之,所以反也。

"1.用现代汉语解释加点的词语。

①亡一羊()②既反()③奚亡之()2.解释下面的"之"字。

①杨子之邻人亡羊()②又请杨子之子追之()③何追者之众()④亡之矣()⑤奚亡之()⑥吾不知所之()3.①找出本文中的一个通假字。

()通(),意思是()。

②找出本文中的一个倒装句。

(),正常语序应为〔〕4.补出省略的成分。

既反,()问:"获羊乎?"()曰:"亡之矣。

"5。

翻译。

(2分)歧路之中又有歧焉,吾不知所之,所以反也。

译文:6.本文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答:──────────────────────────────────────────────────。

《歧路亡羊》阅读答案

《歧路亡羊》阅读答案

关于文言文《歧路亡羊》原文供大家理解和阅读,歧路亡羊阅读答案仅供同学们在做完练习之后对比参照以分析自己存在的漏洞和不足!
杨子之领人亡羊。

既率其党,又请杨子之竖追之。

杨子曰:“嘻,亡一羊,何追者之众?”领人曰:“多歧路。

”既反,问:“获羊乎?”曰:“亡之矣。

”曰:“奚亡之?”曰:“歧路之中有岐焉,吾不知所之,所以反也。


1、说说下列各句中“之”字的含义、用法有何不同:
(1)杨子之领人亡羊——
(2)吾不知所之——
(3)奚亡之——
(4)何追者之众——
2、补出省略成分:
既反,()问:“获羊乎?”()曰:“亡之矣。


3翻译句子:
歧路之中有岐焉,吾不知所之,所以反也。

——
4、本文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歧路亡羊阅读答案:
1)解释下面“之”字
杨子之邻人亡羊————的
又请杨子之竖追之(后面的那个“之”)————羊
(2)补出句子中的省略成分
既反,(杨子)问:“获羊乎?”(邻人)曰:“亡之矣。

(3)翻译句子
歧路之中又有歧焉,吾不知所之,所以反也。

岔路里面还有岔路,我们不知道羊在哪条路上,所以就回来了
(4)本文告诉了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客观事物错综复杂,干什么事情,都必须专一,不能三心二意,见异思迁。

如果毫无主见,见到岔路就想另走,那就会歧路亡羊寓言所告诫的那样,到头来是会一无所获。

“歧路亡羊”,比喻因情况复杂多变或用心不专而迷失本性、迷失方向,误入歧途,一无所成,后果严重。

注:歧路亡羊和其阅读答案,希望能够促进同学们的文言文学习和增强文言知识的理解!。

歧路亡羊阅读答案

歧路亡羊阅读答案

歧路亡羊阅读答案歧路亡羊阅读答案歧路亡羊?杨子之邻人亡羊,既率其党,又请杨子之竖追之,杨子曰:“嘻,亡一羊何追者之众?”邻人曰:“多歧路。

”既反,问:“获羊乎?”曰:“亡之矣。

”曰:“奚亡之?”曰:“歧路之中又有歧焉,吾不知所之,所以反也。

”杨子戚然变容,不言者移时,不笑者竟日。

门人怪之,请曰:“羊,贱畜,又非夫子之有,而损言笑者何哉?”杨子不答,门人不获所命。

(一)(《列子·说符》)1.解释下面加点的“之”字。

(2分)(1)杨子之邻人亡羊之:(2)又请杨子之竖追之之:2.补出省略成分。

(2分)既反,( )问:“获羊乎?”( )曰:“亡之矣。

”3.译下列句子。

(3分)歧路之中又有歧焉,吾不知所之,所以反也。

4.本文告诉了我们一个什么道理?(3分)参考答案:中小学作文阅读答案网整理四、1.的羊2.杨子邻人3.岔路之中又有岔路,我不知道它逃到哪里去了,所以就回来了。

4.示例:不作分,一味盲从,定会一无所获。

歧路亡羊注释1..杨子:对杨朱的尊称。

杨朱,战国时哲学家。

2.反:(通假字)通“返”,返回。

3.亡:丢失。

4.既……又……:表示两种情况同时存在。

既:不久5.率:率领,带领。

6.党:旧时指亲族,现指:朋友,有交情的人。

7.竖:僮仆(童仆)8.歧:岔路,小道。

9.奚:(疑问代词)怎么。

这里指为什么。

10.(吾不知所)之:到……去。

11.所以:表示原因的虚词。

12.反:通“返”,返回,回来,返还。

13.戚然:忧伤的样子。

然:……的样子。

14.移时:多时,一段时间。

15.竟日:终日,整天。

16.既:已经。

17. 损:减少。

18.众:众多。

19.奚:哪里。

20.焉:语气词。

21.怪:对感到奇怪。

22.既反:已经回去。

23.命:教导,告知。

24.获:找到,得到译杨朱邻居的羊跑了,于是率领与他(邻居)有交情的人,还请杨朱的小僮一起追赶。

杨朱说:“呵!丢一只羊,为什么要这么多人去追?”邻居说:“岔路很多。

歧路亡羊文言文答案

歧路亡羊文言文答案

歧路亡羊文言文答案【篇一歧路亡羊阅读答案】在学习的时候没有把握其重点中心内容。

今天小编给大家分享的是歧路亡羊阅读答案,同学们动手完成下。

如果想快速提高语文阅读能力,还需要在反复完成阅读习题中积累和磨练哦。

祝大家学习进步歧路亡羊杨子之邻人亡羊,既率其党;又请杨子之竖(竖童仆)追之。

杨子曰嘻亡一羊,何追者之众邻人曰多歧路。

既反,问获羊乎曰亡之矣。

曰奚亡之曰歧路之中又有歧焉,吾不知所之,所以反也。

(列子说符)26、解释下面加点的之字(2分)(1)杨子之邻人亡羊之()(2)又请杨子之竖追之之()27、翻译(2分)歧路之中又有歧焉,吾不知所之,所以反也。

译文28、本文告诉了我们一个什么道理(2分)26、①结构助词,的②代词,羊(每个1分,共2分)27、岔道之中又有岔道,我不知(羊)逃到哪条路上去了,所以就回来了。

(2分)28、事物(事理)是复杂多变的,只有明确方向,才能找到正确的道路(才不致于误人歧途)。

或做事不专一,就会一无所获。

(2分)以上是小编整理的歧路亡羊阅读答案,仅供各位同学参考和学习,旨在让同学们更好的把握歧路亡羊这篇文章的重点内容,并有所启发和收获。

【篇二歧路亡羊(6分)阅读答案】杨子之邻人亡羊,既率其党;又请杨子之竖(竖童仆)追之。

杨子曰嘻亡一羊,何追者之众邻人曰多歧路。

既反,问获羊乎曰亡之矣。

曰奚亡之曰歧路之中又有歧焉,吾不知所之,所以反也。

(列子说符)26、解释下面加点的之字(2分)(1)杨子之邻人亡羊之()(2)又请杨子之竖追之之()27、翻译(2分)歧路之中又有歧焉,吾不知所之,所以反也。

译文28、本文告诉了我们一个什么道理(2分)参考答案26、①结构助词,的②代词,羊(每个1分,共2分)27、岔道之中又有岔道,我不知(羊)逃到哪条路上去了,所以就回来了。

(2分)28、事物(事理)是复杂多变的,只有明确方向,才能找到正确的道路(才不致于误人歧途)。

或做事不专一,就会一无所获。

(2分)歧路亡羊(2003年常德)杨子之邻人亡羊,既率其党,又请杨子之子追之。

七年级文言言文阅读之歧路亡羊

七年级文言言文阅读之歧路亡羊

歧路亡羊
杨子之邻人亡羊,既率其党,又请杨子之子追之。

杨子曰:"嘻!亡一羊,何追者之众?
邻人曰:"多歧路。

”既反,问:”获羊乎?”曰:”亡之矣。

”旧:“奚亡之?”曰:“歧路之中又有歧焉,吾不知所之,所以反也。


1.用现代汉语解释加点的词语。

①亡一羊()②既反()③奚亡之()
2.解释下面的“之”字。

①杨子之邻人亡羊()②又请杨子之子追之()③何追者之众()④亡之矣()⑤奚亡之()
⑥吾不知所之()
3.①找出本文中的一个通假字。

()通(),意思是()。

②找出本文中的一个倒装句。

(),正常语序应为()
4.补出省略的成分。

既反,()问:"获羊乎?()曰:"亡之矣。

”5。

翻译。

(2分歧路之中又有歧焉,吾不知所之,所以反也。

译文:
6.本文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答:。

文言文《歧路亡羊》阅读理解

文言文《歧路亡羊》阅读理解

文言文《歧路亡羊》阅读理解文言文《歧路亡羊》阅读理解关于文言文《歧路亡羊》原文供大家理解和阅读,歧路亡羊阅读答案仅供同学们在做完练习之后对比参照以分析自己存在的漏洞和不足!杨子之领人亡羊。

既率其党,又请杨子之竖追之。

杨子曰:“嘻,亡一羊,何追者之众?”领人曰:“多歧路。

”既反,问:“获羊乎?”曰:“亡之矣。

”曰:“奚亡之?”曰:“歧路之中有岐焉,吾不知所之,所以反也。

”1、说说下列各句中“之”字的含义、用法有何不同:(1)杨子之领人亡羊——(2)吾不知所之——(3)奚亡之——(4)何追者之众——2、补出省略成分:既反,()问:“获羊乎?”()曰:“亡之矣。

”3翻译句子:歧路之中有岐焉,吾不知所之,所以反也。

——4、本文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歧路亡羊阅读答案:1)解释下面“之”字杨子之邻人亡羊————的又请杨子之竖追之(后面的.那个“之”)————羊(2)补出句子中的省略成分既反,(杨子)问:“获羊乎?”(邻人)曰:“亡之矣。

(3)翻译句子歧路之中又有歧焉,吾不知所之,所以反也。

岔路里面还有岔路,我们不知道羊在哪条路上,所以就回来了(4)本文告诉了我们一个什么道理?客观事物错综复杂,干什么事情,都必须专一,不能三心二意,见异思迁。

如果毫无主见,见到岔路就想另走,那就会歧路亡羊寓言所告诫的那样,到头来是会一无所获。

“歧路亡羊”,比喻因情况复杂多变或用心不专而迷失本性、迷失方向,误入歧途,一无所成,后果严重。

注:歧路亡羊和其阅读答案,希望能够促进同学们的文言文学习和增强文言知识的理解!。

《歧路亡羊6分》阅读答案

《歧路亡羊6分》阅读答案

《歧路亡羊(6分)》阅读答案《歧路亡羊(6分)》阅读答案歧路亡羊(6分)杨子之邻人亡羊,既率其党;又请杨子之竖(竖:童仆)追之。

杨子曰:“嘻!亡一羊,何追者之众?”邻人曰:“多歧路。

”既反,问:“获羊乎?”曰:“亡之矣。

”曰:“奚亡之?”曰:“歧路之中又有歧焉,吾不知所之,所以反也。

”(《列子·说符》)26、解释下面加点的“之”字(2分)(1)杨子之邻人亡羊之:()(2)又请杨子之竖追之之:()27、翻译(2分)歧路之中又有歧焉,吾不知所之,所以反也。

译文:28、本文告诉了我们一个什么道理?(2分)参考答案:26、①结构助词,的②代词,羊(每个1分,共2分)27、岔道之中又有岔道,我不知(羊)逃到哪条路上去了,所以就回来了。

(2分)28、事物(事理)是复杂多变的,只有明确方向,才能找到正确的道路(才不致于误人歧途)。

或:做事不专一,就会一无所获。

(2分)歧路亡羊(2003年常德)杨子之邻人亡羊,既率其党,又请杨子之子追之。

杨子曰:"嘻!亡一羊,何追者之众?"邻人曰:"多歧路。

"既反,问:"获羊乎?"曰:"亡之矣。

"曰:"奚亡之?"曰:"歧路之中又有歧焉,吾不知所之,所以反也。

"1.用现代汉语解释加点的词语。

①亡一羊()②既反()③奚亡之()2.解释下面的"之"字。

①杨子之邻人亡羊()②又请杨子之子追之()③何追者之众()④亡之矣()⑤奚亡之()⑥吾不知所之()3.①找出本文中的一个通假字。

()通(),意思是()。

②找出本文中的一个倒装句。

(),正常语序应为〔〕4.补出省略的成分。

既反,()问:"获羊乎?"()曰:"亡之矣。

"5。

翻译。

(2分)歧路之中又有歧焉,吾不知所之,所以反也。

译文:6.本文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答:──────────────────────────────────────────────────。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歧路亡羊》习题及答案
班级:姓名:
杨子之邻人亡羊,既率其党;又请杨子之竖(竖:童仆)追之。

杨子曰:“嘻!亡一羊,何追者之众?”邻人曰:“多歧路。

”既反,问:“获羊乎?”曰:“亡之矣。

”曰:“奚亡之?”曰:“歧路之中又有歧焉,吾不知所之,所以反也。


杨子戚然变容,不言者移时,不笑者竟日。

门人怪之,请曰:“羊,贱畜,又非夫子之有,而损言笑者何哉?”杨子不答,门人不获所命。

(《列子·说符》) 【注释】1.杨子:对杨朱的尊称。

杨朱,战国时哲学家。

2.反:(通假字)通“返”,返回。

3.亡:丢失。

4.既……又……:表示两种情况同时存在。

既:不久5.率:率领,带领。

6.党:旧时指亲族,现指:朋友,有交情的人。

7.竖:僮仆(童仆)8.歧:岔路,小道。

9.奚:(疑问代词)怎么。

这里指为什么。

10.(吾不知所)之:到……去。

11.所以:表示原因的虚词。

12.反:通“返”,返回,回来,返还。

13.戚然:忧伤的样子。

然:……的样子。

14.移时:多时,一段时间。

15.竟日:终日,整天。

16.既:已经。

17. 损:减少。

18.众:众多。

19.奚:哪里。

20.焉:语气词。

21.怪:对感到奇怪。

22.既反:已经回去。

23.命:教导,告知。

24.获:找到,得到。

【翻译】杨朱邻居的羊跑了,于是率领与他(邻居)有交情的人,还请杨朱的小僮一起追赶。

杨朱说:“呵!丢一只羊,为什么要这么多人去追?”邻居说:“岔路很多。

”不久回来了,杨朱问:“找到羊了吗?”邻居说:“弄丢了。

”杨子问:“怎么会逃跑呢?”邻居说:“岔路之中还有岔路,我不知道我该到哪里去了,所以就返回了。


杨朱(听了邻居说的这番话)脸色变得很忧伤,很长时间不说话,整天没有笑容。

杨子的门徒都觉得有点奇怪,因此不解地问:“羊并不是什么值钱的牲畜,而且又不是先生的,您这样闷闷不乐不说话,究竟是为什么呢?”杨子不回答,他的门徒也不知道他要教导什么。

【习题】
1.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C )
A.亡一羊何追者之众亡:丢失
B.吾不知所之,所以反也反:同“返”,返回
C.既反,问:“获羊乎?”既:既然
D.杨子戚然变容戚然:忧伤的样子
【解析】C已经。

2.下列语句中加点的“之”,与例句中的“之”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C )
例句:杨子之邻人亡羊
A.何陋之有(《陋室铭》)
B.策之不以其道(《马说》)
C.水陆草木之花(《爱莲说》)
D.久之,目似瞑(《狼》)
【解析】例句是助词,的。

A宾语前置的标志。

B代词,指马。

C助词,的。

D补足音节。

3.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与“门人怪之”的“怪”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D )
A.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邹忌讽齐王纳谏》)
B.心乐.之(《小石潭记》)
C.故人不独亲.其亲(《大道之行也》)
D.必先苦.其心志(《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解析】例句是意动用法,以……为怪。

A意动用法,认为……美。

B意动用法,以……为乐。

C意动用法,以……为亲。

D使动用法,使……苦。

4.下列对文本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D )
A.杨子的邻居率领他的朋友去找羊,还请杨子的童仆一起去追赶。

B.杨子认为丢了一只羊没有必要那么多人去追。

C.因为有很多岔路,所以最后还是没有找到丢失的羊。

D.杨子的学生最终在杨子那里得到了答案。

【解析】D杨子不答,门人不获所命。

5.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歧路之中又有歧焉,吾不知所之,所以反也。

翻译:岔路之中还有岔路,我们不知道往哪边去追,所以就回来了。

(2)杨子戚然变容,不言者移时,不笑者竟日。

翻译:杨子的脸色变得很忧郁,不说话有两个小时,没有笑容一整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