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
黏膜相关淋巴样组织型淋巴瘤的细胞遗传学与分子遗传学的研究进展

山西医 药杂志 20 0 2年 8月 第 3 1卷 第 4期
S a x dJ Au u t2 0 , l3 , . hn i Me , g s 0 2 Vo 1 No 4
・275 ・
・
专
论 ・
黏 膜 相 关 淋 巴 样 组 织 型 淋 巴 瘤 的
相 应 缺乏 c ciD1 c一 yl n T b l2癌 基 因表达 。累及 染 色体 32 q 7的 b l6基 因重 排 在 MAL 淋 巴 瘤 中报 道 较 c一 T 少 , 常 发 现 与 结 外 弥 漫 性 大 B 细 胞 淋 巴 瘤 但
特 淋 巴瘤 (— c 、 泡 型淋 巴 瘤 ( c一 ) 套 细 胞 cmy ) 滤 b l2 和
变 是 罕 见 的 染 色体 易 位 t 1 1 ) q 2 q 2 。 这 种 ( ;4 (2 ;3 )
改 变 仅 报 道 于 胃 和 肺 M AL 淋 巴 瘤 相 关 。 因 此 , T
组 成 , 态 学 特 点 常 有 重 叠 , 是 最 典 型 之 处 是 表 形 但
达 截 然 不 同的 临床 行 为 。 早 在 1 9 9 6年就 有 人 提 出
( B L) 关 。 且 , DL C 相 而 目前 尚 无淋 巴结 M Z 和原 发 L
性 脾 脏 MZ 发 生 染 色体 易位 t 1 ; 8 或 t 1 1 ) L (11 ) ( ; 4 的报道 , 有助 于这 些相 关淋 巴瘤 的生 物 学 鉴别 。 此 在
淋 巴结 M Z 中 尚 无 特 征 性 的 平 衡 易 位 的报 道 , L 然 而脾脏 MZ 似 乎 7号 染 色体 长 臂 缺 失 ( 失 7 3 — L 缺 q 1 3 ) 增 多 的 3号 染 色体 ( 一 体 性 ) 2和 3三 。采 用经 典 的
胃MALT淋巴瘤

病理学检查
至少需要对一个肿瘤组织的石蜡块的所 有切片进行病理学检查,胃MALT淋巴瘤确 诊的免疫表型指标:CD20+, CD5-, CD10-, 细胞周期蛋白D1-,分子遗传学分析检测抗原 受体基因重排有助于鉴别淋巴细胞的多克 隆与单克隆性。bcl-10和细胞遗传学或 FISH检测 t(11;18)有助于判断抗HP的效果。 若bcl-10阳性或t(11;18)阳性,提示抗HP治 疗大多无效。
其中弥漫性浸润型最常见,表现为胃壁弥漫性 增厚、第2 、3 层为低回声取代,涉及范围较 广,有时累及十二指肠,但较少累及食道。 肿块型可见局部形成低回声团块、突向胃腔, 并可形成溃疡。 浅表扩散型在内镜下可无明显改变, EUS 可 见胃壁1 、2 层增厚,为低回声取代。
胃淋巴瘤EUS 声象图特点为:
病灶呈低回声; 所侵犯胃壁层次结构消失; 病灶处胃壁明显增厚; 病灶边界清楚; 大部分为连续性,少数为多中心; 易沿长轴生长。
图4:超声扫查见肿胀粘膜为粘膜及粘膜 下层增厚,层次不清,厚度约1.3厘米固 有肌层完整。 图5:超声所见:胃体胃角病灶处胃壁五 层结构清晰,黏膜层稍增厚。 图6:超声扫查见病变处黏膜明显增厚达 8-9毫米,部分胃壁层次尚可辨认,部分 层次不清。
越来越多的证据研究表明了抗生素治疗 胃MALT淋巴瘤的有效性, 大约2/3的局限性 胃MALT淋巴瘤在抗生素治疗清除H.pylori 后感染后达到了肿瘤完全缓解. 亦有研究指 出,在对H.pylori 根除治疗无效的患者中, 放 疗的疗效与手术相似, 高于化疗, 因此保守 治疗策略日益受到重视。
1. 抗HP 治疗: ⅠE 期胃低度恶性MALT淋巴 瘤HP 阳性时,抗HP 感染治疗有效,完全缓 解(CR) 率为60 %~100 % ,平均约80 %。 推荐的抗HP 治疗 为阿莫西林1 g bid, 克拉霉 素250 mg bid, 奥美拉唑20 mg bid, 连用7 天。另一个常用的方案为克拉霉素, 奥美 拉唑, 甲硝唑。HP 杀灭率90% 。
胃肠道淋巴瘤影像诊断

精选PPT
2
• 胃肠道淋巴瘤起源于胃肠道黏膜固有层和黏膜下层的淋巴组 织,沿器官纵向生长,其中 2/3 以上为非霍奇金淋巴瘤,而 霍奇金淋巴瘤极为罕见。
• 临床多见于 50 ~ 70 岁的患者。男∶女 =1.5 ∶ 1 • 起病隐匿,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症状主要为腹部疼痛,消
化不良,体重下降,贫血,常出现腹部包块和不全性肠梗阻 症状。
精选PPT
14
肠腔内肿块型主要与间质瘤鉴别, 小肠间质瘤较结肠间质瘤 多见, 发现时肿块较大, 表现为肠壁偏心性类圆形肿块, 可向 腔内、腔外或腔内外同时生长, 增强后强化明显, 部分病灶内 可见明显增粗、紊乱的供血血管, 内部可见不规则坏死区, 不
伴肠系膜或腹膜后肿大淋巴结。原发性肠道肿块型淋巴瘤主 要表现为腔内肿块, 密度均匀,增强后均匀强化, 内部可包绕 一支较粗的血管, 但不同于间质瘤明显增粗、紊乱的供血血 管; 并且多伴有肠系膜和( 或) 腹膜后中等均匀强化的肿大淋 巴结, 因此, 认为原发性肠道肿块型淋巴瘤与间质瘤具有较明 显的区别。
• 肠道内的淋巴瘤侵犯到固有层的植物神经丛,这时候会出现 肠壁肌张力降低,引发管腔扩张。
精选PPT
3
胃淋巴瘤的CT表现:
• 病变部位:以累及胃体、胃窦多见,常为多发,少见幽门受累。
• 胃壁增厚及范围:根据胃壁增厚范围,可分为弥漫性、节段性、 局限性增厚。有学者认为胃壁厚度超过10 mm、且向外周累 及大部或全部胃壁者高度提示淋巴瘤。
(3)多发结节型:肠壁局限性增厚,壁外轮廓光整,周围可见增大巴结影 。
(4)溃疡型及混合型:相对少见,常为增厚的肠壁或肿块内发现龛影及肠
系膜受累并腔外肿块,增强扫描时病灶无强化或中等度强化 ,由于
胃黏膜相关淋巴组织B细胞淋巴瘤的研究进展

年 首 次 提 出 … ,0 0年 WH 分 类 将 其 作 为 独 立 的 疾 病 类 20 O
胃 MAL o r ma多 见 于 5 O岁 以 上 患 者 , 病 高 峰 7 发 O岁 左
型 , 名 为 结 外 边 缘 区 B细 胞 淋 巴 瘤 ( 膜 相 关 型 ) 命 黏 。病 变 可 发 生 在 胃肠 道 、 、 肺 甲状 腺 等 部 位 , 胃肠 道 多见 , 占结 外 淋 以 约 巴瘤 的 3 %~4 % [ 。 此 瘤具 有 独 特 的 临 床 病 理 、 疫 表 型 0 0 2 J 免 及 生物 学特 征 , 一 组 惰 性 的低 度恶 性 淋 巴瘤 , 随 着疾 病 的 是 但 进 展可 转 化 为 高 度 恶 性 的 弥 漫 大 B细 胞 淋 巴瘤 _ 。 近 年 来 , 3 J
对 MAa o 的 发 病 机 制 及 分 子 遗传 学研 究 取 得 了较 大 的 进 T ma 展 。现 对 胃 MAL o 的 临 床 病 理 及分 子 生物 学 特 性 和 治疗 T ma 进展 综 述 如 下 。 1 胃 MA T淋 巴 瘤 与 幽 门 螺杆 菌 ( p lr) L H.yoi 胃 MAL 淋 巴 瘤 系 指 发 生 于 胃黏 膜 相 关 淋 巴样 组 织 T ( L 内 的 肿瘤 , 源 于 胃黏 膜 固有 层 后 天 形 成 的 淋 巴装 MA T) 来 置 [ 胃本 身 无 淋 巴组 织 , 引。 胃黏膜 由于 感 染 H.y r发 生 急 、 pli o 慢 性 炎 症 而 获 得 器 官 样 淋 巴组 织 J 。过 去 被 称 为 良性 淋 巴 样 组 织 增 生 和 反 应性 淋 巴 网状 细 胞 过 度 增 生 、 性 淋 巴瘤 的 绝 假 大 多 数 病 例 均 属 于 胃 MA T 淋 巴 瘤 。 目前 认 为 , MA T L 胃 L 淋 巴瘤 是 在 伴 有 H. y r 感 染 引 起 的 慢 性 活 动 性 胃 炎 基 础 pl i o 上 。 特 殊 环 境 下 的 淋 巴 组 织 高 度 免 疫 反 应 为 背 景 而 发 生 于 的[ 在 H.y r 相 关 性 慢 性 胃 炎 中 可 以检 测 到 MAL o 引, pl i o r ma
胃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67例病理诊断

局部感觉温热为宜,分区照射,每个区域照射1 O ~1 5 m i n( 避开睾丸
及皮 损处 金属物 )。1 0 U d ,1 0 d 为1 个疗程 。一 般1 ~ 2 疗程 。
1 . 5疗 效标准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布 《 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结合临
床情 况拟定 。治 愈 :皮 疹消退 、皮肤恢复 正常或有 暂时性色 素沉着 、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诊。因此,提高正确诊断至关重要。本文将我院收集的3 2 例原发胃的
MA L T 淋 巴瘤 的临床 、内镜和病 理特征 进行 回顾 性分析 ,并就 其病理
2结
果
2 . 1病变分 布
特征 、鉴别诊断 、治疗 方案进行探讨 。 1资 料 与方 法 1 . 1临床 资料 2 0 0 7 年1 月 至2 0 1 2 年5 月间 ,我 院共收治  ̄MA L T 淋 巴瘤 6 7 例 ,男 3 9 例 ,女2 8 例 ,男女之 比1 . 3 9: 1 。年龄范 围1 9 ~7 3 岁 ,平均5 3 . 2 岁。
疼痛消失;有效 :皮疹基本消退 ,偶有疼痛;无效:皮疹消退不明
显 ,仍有水疱 及疼痛 的存 在。 2治 疗结 果
治愈2 5 例,有效 1 例,无效0 例,总有效率达1 0 0 %。自皮疹出疹
至完全消退 时间5  ̄ 1 5 d ,平均 ( 7 ±0 . 4 )d 。 3讨 论 人是水痘带状疱疹病毒 的唯一宿主 。病毒经呼吸道黏膜进入血液形
国眶|国—圈同
1 - 4 . 2 物理治疗
2 0 1 3年 1 月第 1 1 卷 第3 期
・
临床研 究 ・ 2 3 】
水疱 ,同时使受累神经发生炎症 、坏死 ,产生神经痛川 。治疗带状疱疹 的原则是止痛、缩短病程 ,减少后遗神经痛的发生 。及时有效应用泛昔
25例胃肠道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的临床与病理

胞 型 2例 , 未分 化 型 4例 。不除外 淋 巴瘤 6例 , 断 诊
作 者 单 位 : 3 0 I 山 西 医 科 大 学 第 一 临 床 医 学 院 消 化 科 0 0 0
・ 8 1 ・ 8
国际 消 化 病 杂志 2 1 0 0年 6月 第 3 卷 第 3期 I t g Di, u e2 ,2 1 , ( ) n Di s J n 5 0 0 J
病 变 部 位 例 数
( 5) 2
内
镜 表 现
巴瘤 病例 的 临床 与病理 , 此做 出如 下分 析 。 对
l 材 料 和 方 法 1 1 临床 资 料 .
胃窦 胃体
胃底
1 1 5
2
可 见 隆 起 、 疡 , 膜 粗 糙 溃 黏 有 隆 起 、 烂 、 溃 疡 、 血 痂 附 着 糜 深 有 有 巨大 肿 物 、 溃 疡 、 附 污 秽 苔 及 出 血 深 上 球 部 、 后 及 降 部 多 发 隆 起 、 心 凹 陷 、 疡形 成 球 中 溃 胃体 大 弯 数 个 结 节 隆 起 、 面 充 血 糜烂 表 胃体 及 胃底 黏 膜 散 在 息 肉 样 隆 起 、 溃疡 , 面 充血 表 贲 门小 弯 及 胃窦 黏 膜 明 显 结 节 样 隆 起 、 面糜 烂 表 巨 大 不 规 则 溃 疡性 肿 物 散 在 糜烂 、 疡 及结 节 溃
现 是腹痛 、 体重下 降 、 血 、 块 、 贫 腹 消化 道 出 血 , 与慢
性 胃炎 、 溃 疡 、 胃 胃癌 等 病 变 相 似 , 原 发 性 淋 巴瘤 肠
还 可 出 现 肠 梗 阻 症 状 , 生 穿 孔 机 会 较 多 。 这 些 症 发
状和体 征虽无 特异 性 , 在鉴 别 诊 断 时需 考 虑 到本 但 病 。胃 MAI T淋 巴瘤早期 多局 限于黏膜 层 内 , 随
胃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附9例临床分析)

( h o6P ol* o i lfQd n ,ins 22 1C ia T e . epe s t iog J gu2 6 1 , h ) N s pao H a n
【 btat obet e T net a l ia fa rs igoi, hrp n rgoi o atcm cs—s ca d A s c】 r jci oivsgt ci cl et e ,dans te y adpon s fgsi u oaas i e v ie n u s a s r o t
符合 D w o 及 I asn的诊 断标准的 9例 胃黏膜相 关淋 巴组 织淋 巴瘤进 行 回顾 性研 究。结 果 临床表 现 以上腹 部 o sn s co a 不适 、 腹部 包块、 复黑便 为主 。胃镜下呈现单发及 多发息 肉样 结节状 隆起 , 反 表面粘膜有糜 烂或浅表渍 疡。术前病理 诊 断率低 , 误诊率 4 . %。结论 胃黏膜相 关淋 巴组 织淋 巴瘤 临床及 内镜 的诊 断 准确 率较低 ; 44 部分 患者诊 断的确 立
ci r . sl U p r l o ia dso fr- b o ia m s , c r n m ln eem jr l i l nfs t n . n o c — rei Reut t a s p e z m n i m ot a d m n l as r ur t e aw r a i c i t i s E d s o al d l c e e e o c n a ma e a o
lmp o h a e n p s iey d a n s d p t oo ial s w l a l i al . lc s s me oh Do o " a d I a c o y h ma w o h d b e o i v l ig o e ah lgc l a el s c i c l Al a e tb t ws ns n s a s n t y n y
观察黏膜相关淋巴组织结外边缘区B细胞淋巴瘤的临床和病理特点

观察黏膜相关淋巴组织结外边缘区B细胞淋巴瘤的临床和病理特点【摘要】黏膜相关淋巴组织结外边缘区B细胞淋巴瘤是一种少见的淋巴瘤类型,其临床表现通常包括颈部淋巴结肿大、持续性发热、乏力等症状。
在病理上,可见淋巴结结构受损,存在大量小淋巴细胞。
免疫组化显示CD20、CD79a等阳性。
分子遗传学上5q-、7q+等异常常见。
诊断主要依靠组织病理学检查和免疫组化染色。
与其他淋巴瘤的鉴别诊断需要结合病理特点和分子遗传学特征。
该疾病的治疗和预后仍有待进一步探讨,有必要加强对其临床和分子机制的研究。
深入了解黏膜相关淋巴组织结外边缘区B细胞淋巴瘤的临床和病理特点对于提高诊断准确性和指导治疗方案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黏膜相关淋巴组织结外边缘区B细胞淋巴瘤、临床特点、病理特点、免疫组化特点、分子遗传学特点、诊断和鉴别诊断、临床意义、进一步研究、展望1. 引言1.1 定义和背景黏膜相关淋巴组织结外边缘区B细胞淋巴瘤(MALT淋巴瘤)是一种较为罕见的淋巴瘤类型,主要发生在消化道、呼吸道和其他黏膜相关器官的淋巴组织中。
MALT淋巴瘤在临床上呈现出慢性和进展性的特点,常见症状包括慢性腹痛、消化不良、体重减轻、贫血等。
这种淋巴瘤的诊断和治疗较为复杂,需要综合考虑临床症状、病理特点以及免疫组化和分子遗传学检测结果。
MALT淋巴瘤的病因目前尚未完全明确,但与慢性感染、自身免疫性疾病以及环境因素有一定关联。
引起MALT淋巴瘤的具体分子机制和遗传异常也是当前研究的热点之一。
深入了解MALT淋巴瘤的临床和病理特点,有助于提高对该疾病的诊断水平和治疗效果,为临床实践提供重要参考。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深入探讨黏膜相关淋巴组织结外边缘区B细胞淋巴瘤的临床和病理特点,以期提高对该疾病的认识和诊断水平。
通过对病例的详细观察和分析,我们旨在总结该病的典型临床表现、病理特点、免疫组化特点以及分子遗传学特点,为临床医生提供更准确的诊断依据。
通过对该疾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进行探讨,旨在帮助临床医生更好地区分黏膜相关淋巴组织结外边缘区B细胞淋巴瘤与其他类似疾病,从而实现早期诊断并提供更有效的治疗方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临床特点
临床表现:起病隐匿,症状非特异性, 晚期与胃癌鉴别困难
发病年龄:老年人多见,女多于男,发 病年龄高峰为6 0 - 7 0 岁
诊断
X线钡餐:粘膜皱裂粗大而无狭窄,病 变多发、多灶及跨区域、跨幽门多见
内镜检查 :以胃窦部多见,病变虽多 形性、多灶性、跨区域但胃蠕动功能 尚存
内镜超声(EUS):对胃壁各层浸润深 度和胃周淋巴结受累的敏感性、准确 性优于CT
超声胃镜诊断价值
超声胃镜是诊断消化道淋巴瘤最佳方式之一 常规胃镜检查可正常或仅有糜烂表现,活检可
出现假阴性 超声胃镜可发现胃黏膜五层结构消失,代之以
不规则由肿瘤细胞浸润所致的低回声区 超声胃镜可了解胃周淋巴结的转移情况 超声胃镜诊断敏感性为9 0 % 以上,分期诊断
正确率为8 8 % 对周围淋巴转移诊断正确性为 85%
治疗
化疗 早期胃M A LT淋巴瘤病灶比较局限,
多属于低度恶性,多不采用单纯化疗; 通常化疗术后的一种辅助治疗或者联合 其他治疗方法共同应用
主要用药:环磷酰胺, 苯丁酸氮芥, 克拉屈滨等
治疗
外科治疗 以往多数学者认为行手术切除是必要
的,外科治疗一直作为治愈胃原发性淋 巴瘤的主要手段
手术切除:可直接切除肿瘤、更易 于分级分期、指导下一步的治疗和判断 预后、预防放化疗引起的并发症、通过 肿瘤的切除提高存活率
分子免疫学诊断
起源于B细胞,B 抗原阳性: CD19, CD20、 CD35 、C D 7 9 a 阳性
4 8 % 可出现特征性染色体异位t(11; 18)(q21; q21),染色体移位形成API2基 因及mlt基因的融合基因
少数出现染色体异位t(1; 14) (p22; q32) 等
改良Ann Arbor分期
ⅠE期(肿瘤局限于胃,无淋巴结受侵) ⅠE1期 肿瘤局限于黏膜和/或黏膜下层 ⅠE2期 肿瘤穿透黏膜下层,侵犯了固有
肌层 ⅡE期(肿瘤侵犯胃,伴淋巴结受侵)
ⅡE1期 区域淋巴结受侵 ⅡE2期 淋巴结受侵范围超过区域淋巴结 ⅢE(肿瘤局限于胃,伴膈肌两侧淋巴结受侵) ⅣE期(弥漫或播散性胃肠道外器官受侵)
18)(q21; q21),可形成融合转录产物 API2-MALT1,这些人群对抗生素治疗 是抵抗的,对于缺乏Hp感染依据或者抗 生素失败的患者,放疗是一种较好的选 择
原发性胃淋巴瘤的治疗
随访及预后
至少每年1次内镜多点活检,Hp检测,必要时 超声内镜检查。
分子生物学改变虽然滞后,也有一定的指导意 义
逾560例
病因
基础疾病:慢性胃炎、胃溃疡等
胃MALT淋巴瘤与Hp感染密切相关 超过90%的胃MALT淋巴瘤患者可以检测Hp
感染 实验也证实Hp感染可导致胃MALT淋巴瘤 根除Hp可使早期胃MALT辅助细胞诱导B细胞增殖,异常 B细胞增殖出现单克隆的低度恶性淋巴瘤细胞,合并染色体 异位的b细胞可独立增殖,抑癌基因缺失导致高度恶性增殖
胃MALT淋巴瘤属予低度恶性,多局限于黏膜 层或黏膜下层,进展缓慢,可长期局限于胃, 且对化疗和放疗高度敏感,故预后良好
预后主要与肿瘤分期、Hp状态及分子生物学 检查结果
谢谢
谢谢
病理特点
即可概括为:中心细胞样(CCL)细胞,淋 巴上皮损害(LEL),浆细胞样分化 ,滤 泡殖民化(FC) 、返家(homing back)
胃M A LT 淋巴瘤4 0 % 以上发生在胃窦 部
在内镜下通常表现为扁平状隆起, 可以 出现一个或多个溃疡, 生长比较缓慢
流行病学
国外:年发病率5.9 7.1/105 国内:92年前仅个案报告,近10年
治疗
目前观点认为抗Hpylori疗法在目前又 被认为是Hp阳性的胃原发性淋巴瘤的首 选疗法
胃M A L T 淋巴瘤病变呈弥漫性以及多 灶性,常常需要全胃切除或者手术后放 疗,所以手术切除胃M A L T 淋巴瘤中 的地位目前需要重新评估
治疗
Hp阴性的胃MALT淋巴瘤治疗 5%-10%的患者无Hp感染 研究发现无Hp感染患者发生t(11;
治疗 根治Hp感染
胃MALT淋巴瘤与Hp的关系密切,仅根除Hp的治疗可使 多数早期患者病变完全消退
推荐的一线三联药物:质子泵抑制剂、克拉霉素和阿 莫西林或者甲硝唑
放射治疗 对于Hp根治无效或者不适用抗Hp治疗的患者, 此时应考虑放疗
放疗在胃M A LT 淋巴瘤的治疗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 用
有效的照射野应包括全胃以及胃周淋巴结;如果食管 下端或者十二指肠也受到侵犯,放射野应该相应的扩大, 治疗剂量通常为30Gy左右
病理特点
瘤细胞类似淋巴滤泡中心细胞,称中心细胞样细胞 瘤细胞可侵入腺体上皮之间,破坏腺体 背景淋巴细胞有浆细胞分化 有反应性滤泡残存 瘤细胞向生发中心浸润,破坏滤泡中心结构 生长方式及扩散呈浸润性生长,并在胃内广泛扩散 M A LT 淋巴瘤细胞具有亲上皮性, 可血行转移
回黏膜上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