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胃黏膜相关淋巴组织(MALT)淋巴瘤的内镜和病理特征

合集下载

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MALT)的影像诊断

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MALT)的影像诊断
Ø 淋巴瘤是一种起源于淋巴组织的恶性肿瘤,大多数患 者发生于淋巴结,但约1/4的肿瘤病例见于结外部位。 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MALT)属于边缘区B细胞淋 巴瘤的一种,多发生在胃肠道和软组织的黏膜。
Ø 病因:幽门螺杆菌和自身免疫性疾病所致。
• CT:等或稍高密度影,边界清楚,偶见钙化或坏死。 • MRI:局部单发病灶,灶周少见淋巴结。T2WI 相较于
肌肉呈稍高信号,T1WI等信号,边界清晰,无骨质破坏。 弥散受限明显。
• 增强扫描肿块延迟性的中等-明显强化。 • 鉴别诊断:弥漫大B淋巴瘤或T细胞淋巴瘤往往呈现弥漫
性多发占位,增强扫描呈轻-中度强化。
• 肺淋巴细胞间质性肺炎发展而来,少见空洞,密度均匀。
•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MALT)少见, 可发生与全身各处软组织或器官黏膜,单 发,弥散受限明显,周围少见淋巴结,延 迟性的中等-明显强化。

粘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MALT)

粘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MALT)

诊断
• (左甲状腺)非霍奇金淋巴瘤,粘膜相关 淋巴组织淋巴瘤(MALT),周围甲状腺组 织呈桥本氏甲状腺炎改变。
常见小B细胞淋巴瘤
• 边缘区B细胞淋巴瘤 • 套细胞淋巴瘤 • 滤泡性淋巴瘤 • 慢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小B细胞性淋巴瘤 •等
边缘区B细胞淋巴瘤
• 结内、脾脏、结外,起源于滤泡边缘区的小B细胞。 • 结外淋巴瘤最常累及胃、其次是肺、涎腺、眼附属
骨髓侵犯(63%),发病时III/IV期多见(81%),中度侵 袭性,平均存活3-4年。 • 套细胞淋巴瘤可原发于肠道,表现为多发性淋巴瘤性息肉 病(multiple lymphomatous polyposis)。 • 遗传学特征:t(11:14)(q13;q32)易位。
形态要点
细胞形态一致,小-中等细胞,似中心细胞。 根据病变发展,呈套区增宽型、结节型、弥漫型三种结
免疫组化
阳性:CD20,CD43,CD21(FDC+),BCL2,Kappa, Lambda,CD38; 阴性:CD3,CD5,CD10,BCL6,CD23,CyclinD1。
套细胞淋巴瘤
• 来自生发中心的外套层细胞的淋巴瘤。 • 发病年龄多为中老年,男性明显居多。 • 临床表现病人有淋巴结肿大、巨脾、肝大、外周血受累和
IIIa(中心母细胞与少量中心细胞) IIIb(中心母细胞与免疫细胞,约等于弥漫大B)
CD20 Bcl2
CD10 BCL6
慢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小B细胞性淋巴瘤
• 成熟B细胞来源肿瘤。 • 好发中老年人,中位年龄65y,男性多见。 • 临床可无明显表现,进展缓慢,五年生存率51%。 • CD38、ZAP-70存在一个或者两个的表达提示预
• 肿瘤细胞主要为中等大小的单核样肿瘤细胞,大 小较一致,胞浆较丰富,淡染,染色质稍粗,核 仁可见,部分细胞核偏位,伴浆细胞样分化;

胃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的病理特征与疗效相关性分析

胃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的病理特征与疗效相关性分析
化疗 ,随访 5 年 未发 现病 灶复 发 。结 论 : MA L T 淋 巴瘤 与没有 明显影 响 ,而肿
瘤 侵犯 深 度和是 否有 远处 转移 与生 率存 在显 著相 关 眭 ,在不 同发展 阶段 采取 正确 的治疗 方法 是提 高治愈 率 的关键 。 [ 关键 词】 淋 巴瘤 ;胃黏膜 相关 组织 淋 巴瘤 ;病理类 型 ;治疗
1 4 3 4
吉林 医学2 0 1 3 年3 月第 3 4 卷第8 期
胃黏膜相关淋 巴组织淋 巴瘤 的病理特征与疗效相关性分析
南寿 山 ,靳 荣 ,窦广仙 ( 天津市第 五中心医院消化科 ,天津 3 0 0 4 5 0)
【 摘 要】目的 :探 讨 胃黏膜 相 关淋 巴组 成 淋 巴瘤 ( Mu c o s a — As s o c i a t e d L y mp h o i d T i s s u e ,MAL T) 病 理学 特征 与治 疗方 法 之 间 的关
he t mo r e e f f e c t i ve t r e a t me n t me ho t ds , t he c a s e s we r e s umm a r i z e d wi t h i nc i pi e n t s m p y t o ms , f e a t re u s of e nd o s c o p e , pa h ol t og y a n d t he r a pe ut i c
e fe c t . Re s u l t s T h e a v e r a g e a g e o f p a t i e n t s i s s i x t y t wo . Ma l e f e ma l e r a t i o i s 1 . 5 6 . T we n y t o n e p a t i e n t s we r e i n f e c t e d b y H. p y l o r i . T h e p o s i t i v e

胃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临床与内镜诊断分析

胃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临床与内镜诊断分析
f m ae w a 1 T h y pt m s w e e n h r c e itc . Thefr ts m pt m a piasrum ch e l s5: . e s m o r otc a a trs is is y o w se g ti a e,a he r s a n n t r nd t e tt kig i u n w e e a do e u l s r r gur t ton, na e n v m iig n S . T h q v al n s o c l e t r s w e e n ita i r b m n f l, ou e gia i us a a d o tn a d O on e e uioc e do c pia f a u e r iflr tng t e, m u tpl c r a d pr t be a e e oso,a r omm onl idig yp li e ule , n e u r nc r i nd we ec y m s a nos d asg s rcc r iom aa src u c r Thef— e a t i a cn nd ga ti l e . i n ldign i s m a a hoogialy a m m u o st h m it ia l. 9 5 e c nto he p te s we e if c e ih H p a a a oss wa de p t l c l nd i m hi oc e src ly 4. p r e ft a int r n e t d w t nd t o o h m we e c r d o y y w fte r u e nl b H p e a c ton Co l so : he on e o s rc r dia i . ncu ins T s t f ga t i M A LT l p ym homa i is dou w ih l ng s n ii s t o c ur e o s a e I s s gg s e h tm uli e d e o y, s ca t l gia ha ge a mm u hit c m it y a e h l f l o s fdie s 、 ti u e t d t a tpl e p bips pe ilpa ho o c lc n nd i no s o he s r r e p u t a v s o r c a oss Thi s as s ob o l s o at d w ih H p. o h r e ta c r e tdign i. s die e i viusy a s ci e t Ke r Ga t i ym p m a; M u os — s o i e ym p y wo ds s rc l ho c a a s catd l hoi is e; End c y; H p d ts u os op

胃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ppt演示课件

胃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ppt演示课件
控制感染
某些感染,如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胃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的发 生有关,控制这些感染有助于预防疾病。
控制策略
早期诊断与治疗
早期发现并接受治疗是控制胃黏膜相关淋巴组织 淋巴瘤的关键。
个体化治疗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以提高治疗效果。
长期随访
治疗后定期随访,及时发现复发或转移,再次治 疗。
深入探索了胃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的分子机 制,包括基因突变、信号转导和细胞周期调控等 方面的研究。
免疫治疗
免疫治疗在胃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治疗中取 得了一定的进展,如CAR-T细胞疗法和PD-1抑 制剂的应用。
个体化治疗
根据患者的基因突变和免疫表型,制定个体化的 治疗方案,以提高治疗效果和减少副作用。
适、食欲减退及体重减轻等。
疾病历史与发展
胃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但与幽门螺杆菌感染 、免疫功能低下、遗传因素等有关。
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对疾病认识的深入,胃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的诊断 和治疗水平不断提高。
目前,手术切除、化疗和放疗是治疗胃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的主要方法,同时 也有一些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等新型治疗方法正在临床试验阶段。
02
病因与病理
病因
01
02
03
遗传因素
部分患者存在遗传易感性 ,可能与基因突变有关。
环境因素
长期暴露于某些化学物质 、辐射等环境因素可能增 加患病风险。
感染
某些慢性感染,如幽门螺 杆菌感染,可能与胃黏膜 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的发 生有关。
病理生理
免疫系统异常
淋巴瘤是免疫系统异常导 致的疾病,患者免疫功能 低下,对肿瘤细胞的监控 和清除能力减弱。

观察黏膜相关淋巴组织结外边缘区B细胞淋巴瘤的临床和病理特点

观察黏膜相关淋巴组织结外边缘区B细胞淋巴瘤的临床和病理特点

观察黏膜相关淋巴组织结外边缘区B细胞淋巴瘤的临床和病理特点黏膜相关淋巴组织结外边缘区B细胞淋巴瘤(MALT淋巴瘤)是一种较为罕见的成人淋巴瘤,它源于黏膜相关淋巴组织,包括消化道、呼吸道、泪腺、甲状腺等部位。

MALT淋巴瘤的临床和病理特点具有一定的特殊性,了解这些特点对于临床医生的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MALT淋巴瘤的临床表现多样,取决于病变部位。

常见的症状包括不明原因的发热、乏力、贫血、体重减轻等全身症状,以及特定部位的症状,如消化道MALT淋巴瘤可表现为反复发作的腹痛、恶心、呕吐、便血等消化道症状,呼吸道MALT淋巴瘤可表现为咳嗽、咳痰、呼吸困难等呼吸道症状。

在临床上,MALT淋巴瘤有时被误诊为炎症性疾病,如慢性胃炎、慢性支气管炎等,因此需要通过病理检查来明确诊断。

病理学上,MALT淋巴瘤的特点是肿瘤细胞起源于边缘区B细胞,表现为细胞浆较少、淋巴浆细胞样的外观,免疫组织化学检查通常表现为CD20和CD79a阳性,CD5、CD10、CD23、CD43等T细胞标记阴性。

MALT淋巴瘤还可表现为淋巴滤泡结构的扩张,伴有淋巴细胞的肿大和增生,以及异型淋巴样细胞的出现。

在组织学形态上,MALT淋巴瘤的特点是肿瘤细胞侵袭淋巴结边缘区、滤泡周围组织和黏膜下组织,形成小型的结节状浸润,有时还可形成瘤样病灶。

有时,MALT淋巴瘤还可与炎症组织相混杂,形成所谓的淋巴瘤样反应。

治疗方面,MALT淋巴瘤的治疗原则是局部控制和系统治疗相结合,局部控制主要是通过手术切除、放疗和内镜治疗等方式,系统治疗主要是通过化疗和免疫治疗等方式。

近年来,靶向治疗、免疫治疗和干扰素等新治疗手段的研究也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对于合并幽门螺杆菌感染的胃MALT淋巴瘤,根除幽门螺杆菌后,有些患者肿瘤即可完全消退,无需进一步治疗。

MALT淋巴瘤是一种具有一定特殊性的淋巴瘤,临床医生在面对此类疾病时,应该结合临床表现和病理检查结果综合判断,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

矿产

矿产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审查大纲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审查大纲一、概述
㈠矿区位置、隶属关系和企业性质。

如为改扩建矿山, 应说明矿山现状、
特点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㈡编制依据
(1简述项目前期工作进展情况及与有关方面对项目的意向性协议情况。

(2 列出开发利用方案编制所依据的主要基础性资料的名称。

如经储量管理部门认定的矿区地质勘探报告、选矿试验报告、加工利用试验报告、工程地质初评资料、矿区水文资料和供水资料等。

对改、扩建矿山应有生产实际资料, 如矿山总平面现状图、矿床开拓系统图、采场现状图和主要采选设备清单等。

二、矿产品需求现状和预测
㈠该矿产在国内需求情况和市场供应情况
1、矿产品现状及加工利用趋向。

2、国内近、远期的需求量及主要销向预测。

㈡产品价格分析
1、国内矿产品价格现状。

2、矿产品价格稳定性及变化趋势。

三、矿产资源概况
㈠矿区总体概况
1、矿区总体规划情况。

2、矿区矿产资源概况。

3、该设计与矿区总体开发的关系。

㈡该设计项目的资源概况
1、矿床地质及构造特征。

2、矿床开采技术条件及水文地质条件。

胃粘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临床、内镜、病理特征分析和胃泌素与bcl-2蛋白的表达

胃粘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临床、内镜、病理特征分析和胃泌素与bcl-2蛋白的表达

胃粘膜相关辩巴组织淋巴瘫临眯、内镜、躺理特征分析及胃泌豢与bcl一2矬i[{的表达y56555S中文提要譬的:探讨胃粘膜相关淋巴组织(MALT)淋巴瘸的临床、内镜秘病理表现特征。

研究胃MALT淋巴瘤幽门螺杆菌(}Ip)感染,胃泌素(Gastrin)和bel-2蛋蛊的表达及其意义。

,骞法;嚣颥分棼予经手术和病理证实懿23铡黉MALT淋邕瘸患者临床掴煲蜜誊霉。

采用兔疫组化法对其病理切片进行}lp,Gastrin和bcl-2蛋自的检测。

;铸聚t23例平均发病年龄45.0岁,男女比例1:2.3。

多数患者起瘸隐袭,釜腹痛为主要症状。

内镜下以溃疡型表现为主,深大似溃疡恶变。

首次内镜及病理确诊率为34.8%,其中低度恶性者占78,3%。

Hp感染率为91.3%,蔼且呈裹密度感染。

Gastrin和bcl-2缀自定位于黪瘦缨胞胞浆,表达明显增裹。

而且Hp感染与Gastrin和bel-2蛋白表达在统计学上存在相关性。

结论:臀MALT淋巴瘸的临床表现、内镜下特征和病理特点的认识有待提高。

对予长期秃规律的上疆痛,尽翠行胃镜检查有助予早期病铡的发现;内镜下尤其是餐小弯侧的不艇刘深大溃疡,多点涟检、深取瘸理可提高诊断率;对于诊断困难者,可选用B、T细胞标记物免疫组织学检测。

Hp感染、Gastrin和bcl.2蛋白表达增高可能与胃MALT淋巴瘸的发生有关。

Hp可熊通过影响Gastrin,继而影响bcl。

2蛋白的表达。

关键谲:霉游巴癀{囊床表瑷内镜将征痫疆特点瞧门螺秆菌霉泌豢bcl.2作者:戴晓波指导老师:虞斐胃粘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临床、内镜、病理特征分析及胃泌素与bc卜2蛋白的表达AbstractAbstractobjeetive:Toevaluatetheclinical.endoscopicandpathologiccharacteristicsof23patientswithgastricMALTlymphoma.TostudyHelicobacterpylori(Hp)infection,theexpressionofGastrinandbcl一2proteininMALTlymphoma.patientswithgastricMethods:Clinicalandotherrelateddataof23patientswithgastricMALTlymphomadiagnosedpathologicallyafteroperationwereanalyzed.Thepathologicspecimenof23patientswithgastricMALTlymphomaandcomparedgroupchronicgastritis(n=20)wereanalyzedforHp,Gastrinandbcl.2proteinbyimmunoperoxidasedstainingResults:ThepatientswithgastricMALTlymphomahadamedianageof45.0years.Thecasesofmaleandfemalewere7and16respectively.Thesymptomsstartedindistinctly,andchronicgastralgiawasthechief.Underendoscopy,themajorityofgastricMALTlymphomaappearedulcers,whichweredeepandlarge,andseemedcancer-ulcers.ThecancerwasmadedefiniteSOdifficultthatonly34.8%percentonescouldbediagnosedcorrectlyinthefirsttime.Besides,Helicobacterpylori(Hp)infectionwasfoundin21cases(91.3%).Hpinfection,theexpressionofGastrinandbcl一2proteinweresignificantlyhighinpatientswithgastricMALTlymphomacomparedwithchronicgastritis.besides,theinfectionaldegreeofHpWasfoundtocorrelatedwithexpressionofGastrin,whichcorrelatedwithbcl-2protein.TT霉鞑簇摺关漤巴维缓漤墨癣裕臻、蠹镜、瘸毪特髹分辑菠霉泌素每bcl一2搓玉熬褒这Conclusion:Weshouldattachimportancetotheclinical,endoscopicandpathologicfeaturesofgastricMALTlymphoma.Endoscopycanhelpfindouttheearlyfocusforthosewhosufferfromalongirregulargastralgiaassoonaspossible,andsubmucosalbiopsywillraisetherateofdiagnosis.BandTcellularimmunologicaltestarerecommended,especiallyhardtomakedefinitediagnosis.Hp,Gastrinandbcl一2proteinmayplayaroleintheoriginofgastricMALTlymphoma.Hpinfectionmayincreasebcl一2proteinexpressionthroughGastrin。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探讨胃黏膜相关淋巴组织(MALT)淋巴瘤的内镜和病理特征【摘要】目的:研究探讨胃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的内镜及病理特点。

方法:抽取我院2002年3月到2015年3月间收治的胃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
回顾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主要表现,观察其内镜下检查结果及病理诊断结果。

结果:观察
患者的胃镜下检查结果,溃疡型62例,隆起型患者有23例,糜烂浸润型患者有15例。


免疫组化分析,可见其CD20、CD45、CD79蛋白检测结果均呈阳性,而CD3、CD45RO则呈
阴性,HP感染率为93.0%。

则内镜诊断准确率为48.0%,病理诊断准确率为100.0%。

结论:
把握患者的临床特点、病理改变等,对于提高医务人员对胃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的认识
程度,提高诊断准确率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胃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内镜特点;病理特征
【 abstract 】 objective:to study gastric mucosa associated lymphoid tissue lymphoma of the endoscopic and pathological features. Method:extract from March 2014 to March 2015 were 100 cases of gastric mucosa associated lymphoid tissue lymphoma patients as the research object,the clinical data of patients were reviewed,the main performance,observe its endoscopic findings and pathological diagnosis. Results:the patients under gastroscope examination results,62 cases of ulcer type,uplift type 23 patients,15 patients with infiltrating type is a type. By immunohistochemical analysis,visible the CD20,CD45,CD79 protein test results were positive,while the CD3,CD45RO were negative,HP infection rate was 93.0%. The endoscopic diagnosis accuracy rate was 48.0%,the pathologic diagnostic accuracy was 100.0%. Conclusion:the grasp
of the patient's clinical features,pathological changes,etc.,to improve medical staff awareness of gastric mucosa associated lymphoid tissue lymphoma,has important significance to improve diagnostic accuracy.
【 key words 】 gastric mucosa associated lymphoid tissue lymphoma;Endoscopic features. The pathological features of
胃黏膜相关淋巴组织(MALT)淋巴瘤是属于常见的结外淋巴瘤,由多种形态的小B细胞共同组成,在所有淋巴结外瘤患者中,约占3/10-5/10[1],但在所有胃部恶性肿瘤中,其仅占5%,并有发病率不断升高的趋势。

作为一种惰性恶性淋巴瘤,胃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多无特
异性临床表现,患者多因消化道症状就诊[2],常规检查过程中有较高的误漏诊率,且治疗效
果并不十分理想。

本文抽取我院2002年3月到2015年5月间收治的胃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
巴瘤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分析胃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的内镜及病理特点。

具体报
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抽取我院2002年3月到2015年5月间收治的胃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经病理组织学诊断证实,同时符合符合DAWSON标准:经常规检查,患者的外周血象正常;经X线胸片、肝脾超声、CT等影像学手段检查也未见浅表淋巴结肿大及
其他明显异常表现。

排除标准:合并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的患者;合并胃周淋巴结外远处转移的患者。

100例患者中,男64例,女36例,患者的年龄在22岁到74岁之间,平均年龄为
(55.6±3.5)岁。

患者的病程3个月到15年之间,平均(6.3±1.5)年。

患者均以腹胀(260%)、腹痛(65.0%)、恶心呕吐(6.0%)、纳差(5.0%)、消化不良(7.0%)、黑便(12.0%)、呕血(8.0%)、贫血(47.0%)等为非特异性消化道症状主要临
床表现,以合并腹痛的患者所占比例最高。

1.2方法
回顾分析患者的基本资料,观察胃镜下检查结果(使用日本富士公司生产的Fujinon-EG-
250HRZ型胃镜对患者进行检查)、病理学检查结果(使用AF-D2423BT型活检钳或者AF-
D2433BT大号活检钳钳取4-6块的病灶及周围组织送检)等,总结患者的临床特点。

并对治
疗前的内镜检查、病理检查确诊例次进行统计,确诊率进行计算。

1.3统计学方法
本次实验数据采用SPSS19.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

2结果
2.1 内镜检查结果
观察患者的胃镜下检查结果,可见病变位于胃底的有8例(8.0%)、位于胃体的有23例(23.0%)、位于胃窦的有27例(27.0%)、位于胃角的有6例(6.0%),位于两个或两个
以上部位的患者36例(36.0%)。

观察病变的形态,可见①溃疡型患者62例,占62.0%,其中,单发溃疡恶化38例,占
61.29%,溃疡直径在2.0cm以上,平均直径为(5.1±1.0)cm,表现为深凹状;多发溃疡14例,占38.71%,溃疡直径在0.5-2.0cm之间,平均直径为(1.2±0.5)cm,溃疡的个数在2-4个,直径相对较浅小,且形态不规则,部分患者溃疡的边界模糊,溃疡表面存在污秽苔。


隆起型患者有23例,占23.0%,包括多发隆起结节和单发结节各8例、15例,分别占34.78%和65.22%,隆起状结节的大小、形态各异,且表明有糜烂表现;③糜烂浸润型患者有15例,占15.0%,包括糜烂型6例、浸润型9例,分别占40.00%、60.00%,病灶处多边缘模糊。

2.2 病理诊断结果
观察患者的组织病理学表现,可见多数患者的肿瘤细胞呈不规则状或者核圆状,且核仁多不
十分明显。

患者均存在典型的淋巴上皮病变、中心细胞样细胞以及浆细胞浸润情况。

经免疫
组化分析,可见其CD20、CD45、CD79蛋白检测结果均呈阳性,而CD3、CD45RO则呈阴性,证实了其B细胞来源。

经HP检测,93例患者呈阳性,HP感染率为93.0%,其中,病变局限
于胃黏膜及黏膜下层、侵犯肌层、侵犯浆膜的分别有85例(85.0%)、9例(9.0%)和7例(7.0%)。

将患者治疗前的诊断结果与治疗后的诊断结果进行对照,则内镜诊断准确率为48.0%
(48/100),病理诊断准确率为100.0%(100/100)。

3讨论
本文对胃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患者的主要临床表现、内镜下检查结果以及病理检查结果
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结果可见,患者均以腹疼、腹胀、腹部不适、恶心呕吐、纳差、消化不良、黑便、呕血、贫血等非特异性消化道症状为主要表现,通过单纯的症状分析,容易和一
些胃肠道疾病混淆,由于医生在检查时往往缺乏胃镜检查意识,也容易导致疾病的误漏诊[3]。

通过对100例胃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患者的胃镜下检查结果进行观察,可见其以溃疡性
改变为主,占62.0%,可以观察到单发或多发、形态大小不一的溃疡灶及其他表现,但总诊
断准确率只有48.0%,并不是很高。

组织病理学诊断准确性则可达到100.0%,胃黏膜相关淋
巴组织淋巴瘤的发生与长期的抗原刺激有关,通过免疫组化分析还可以对肿瘤细胞的来源进
行判断,需要注意的是在组织块的取材过程中,取材过浅、组织块较小或者受到挤压等都可能影响诊断准确性,需要提高操作技巧,改善活检准确率[4]。

把握患者的临床特点、病理改变等,对于提高医务人员对胃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的认识程度,提高诊断准确率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李浪,肖海波,戴正萍.胃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26例内镜与病理分析[J].海南医学,2013,24(16):2470-2472.
[2]赵鸿鹰,王宇,江荣科,等.胃钻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的内镜特点分析[J].中国药物经济学,2013,12(4):305-307.
[3]南寿山,靳荣,窦广仙.胃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的病理特征与疗效相关性分析[J].吉林医学,2013,34(28):1434-1437.
[4]戴小波,王益华,张丽华,等.32例胃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内窥镜活检病例的临床病理及免疫表型分析[J].安徽医科大学学报,2011,21(6):526-52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