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微观经济学期末考试复习资料

合集下载

微观经济学期末复习

微观经济学期末复习

微观经济学复习要点及练习一、市场理论:需求,供给(第一章、第三章、第四章)知识要点:稀缺性经济学三个问题投入产出生产可能性边界机会成本需求曲线需求量变动需求变动供给曲线供给量变动供给变动替代品互补品市场均衡短缺剩余价格机制需求的价格弹性供给的价格弹性富有弹性缺乏弹性单位弹性完全缺乏弹性完全弹性收入的价格策略价格上限价格下限税收归宿一、单线选择题1.对于萨缪尔森教授和诺德豪斯教授在教材中所写的“相对于需求,物品总是有限的”这句话,你理解为:A.人在本性上是贪婪的,不愿与人分享。

B.政府需要重新分配产出。

C.现有的生产方式是无效率的。

D.对于稀缺性和人的需求的无限性这一经济学的基本问题没有简单的解决方案。

2.下列关于经济组织中的三个经济问题的描述,哪一项是正确的?A.与稀缺性这一概念密切相关。

B.在现在不如文明伊始时重要。

C.生产什么、如何生产以及为什么生产。

D.土地、劳动和资本。

3.下列哪一种陈述不符合生产可能性边界(PPF)?A.PPF与稀缺性概念密切相关。

B.投入的数量在图中以坐标轴表示。

C.PPF会随着时间而发生移动。

D.技术会改变PPF的形状。

4.下列哪一项解释了一个经济体的产出水平处于生产可能性边界以内的原因?A.适合于某一种产出的现有资源并不一定适合于另一种产出。

B.现有技术知识体系没有得到充分利用。

C.社会更愿意生产两种产出中的一种。

D.在现实社会中,经济体生产成千上万的物品,而不仅仅是两种。

5.下列哪一种陈述可以用来解释一国生产可能性边界的向外移动?A.技术的提高。

B.该国人口增加。

C.该国决定增加投资,减少现有消费。

D.所有以上选项。

6.为了把PPF向外移动(向上向右),一个经济体应该:A.增加投入量。

B.精简政府机构。

C.消除垄断势力滥用资源的情况。

D.所有以上选项。

7.PPF移动到1的位置表明:A.该国人口的品位发生了变化,因此增加食物的生产,减少服装的生产。

B.只在服装行业利用了新的资源。

微观经济学期末复习提纲

微观经济学期末复习提纲

微观经济学期末复习提纲一、需求、供给与均衡价格理论需求、供给、最低限价最高限价二、弹性:经济意义、相关计算(尤其要分清点弹性和弧弹性)需求弹性,供给弹性三、消费者行为理论基数效用论,序数效用论(替代效应,收入效应)消费者均衡的条件消费者剩余:经济学含义、图、计算四、厂商理论:1.生产是投入--产出的过程2.区分短期生产和长期生产(要素是否可变动、生产规模是否可调整示)3.生产理论:(1)连续投入一种可变要素的生产:边际产量、总产量、平均产量之间的关系;生产阶段的选择(2)投入两种可替代要素的生产:等产量曲线(含义、形状);等成本曲线(含义、移动);生产者均衡;要素的边际替代率的计算;4.成本理论:(1)经济学中关于成本的理解(机会成本),利润(区分会计利润和超额利润)(2)短期成本理论:各成本之间的关系;总成本、边际成本、平均成本的相关计算(3)长期成本理论:长期平均成本的基本形态及其原因;长期平均成本与长期边际成本之间的位置关系(4)规模经济五、市场理论1. 四种市场类型的特点、资源配置的效率、评价(图文结合)2. 四种市场下价格的决定,厂商和消费者的获利情况3. 完全竞争市场:(1)厂商是价格的接受者P=AR=MR(2)短期均衡:总量分析法、边际分析法(图文结合);均衡产量条件下利润的情况(3)长期均衡:长期静态均衡的条件;长期没有超额利润;蛛网模型(弹性与蛛网形状的对应关系)4. 完全垄断市场(1)完全垄断厂商是价格的设立者;需求价格弹性与边际收益、总收益的关系(2)短期均衡:盈利情况下的短期均衡(图文结合)(3)长期均衡:必须获得超额利润(4)政府对垄断的管制手法(5)差别定价法:三种定价方法,适用条件,对生产者和消费者的影响4. 垄断竞争市场(1)垄断竞争市场中个别厂商的需求曲线(2)超额能力(3)长期:垄断利润趋于0(4)竞争手段:价格竞争、非价格竞争5. 寡头垄断(1)短期均衡模型:古诺模型、斯威齐模型、卡特尔模型(模型基本思想、对模型的认识)(2)长期均衡:获得超额利润;阻止其他厂商进入(阻止的方法)六、分配理论(要素市场均衡理论)1.对要素价格的正确认识2.要素的需求和要素的供给决定了要素市场的均衡情况3.工资理论:(1)对工资的正确认识(2)完全竞争条件下社会平均工资水平是如何决定的?(3)竞争性工资、买方垄断的工资、卖方垄断的工资水平的高低4.利息理论:(1)利息水平由资本的供给和需求共同决定(2)资本的供给、需求情况5.地租理论:(1)地租是怎样产生的?(2)级差地租6.利润理论:利润是如何产生的?。

微观经济学复习重点(复习资料完整版)

微观经济学复习重点(复习资料完整版)

微观经济学复习重点名词解释1.恩格尔定律:恩格尔定律是19世纪德国统计学家恩格尔根据统计资料,对消费结构的变化得出一个规律:一个家庭收入越少,家庭收入中(或总支出中)用来购买食物的支出所占的比例就越大,随着家庭收入的增加,家庭收入中(或总支出中)用来购买食物的支出所占的比例则会下降。

推而广之,一个国家越穷,每个国民的平均收入中(或平均支出中)用于购买食物的支出所占比例就越大,随着国家的富裕,这个比例呈下降趋势。

(在一个家庭或国家中,食物支出在收入中所占比例随着收入增加而减少。

)2.消费者剩余:消费者愿意支付的价格与实际支付价格之差,它是消费者的主观心理评价,反映消费者通过购买商品所感受到的福利。

3.边际报酬递减规律:边际报酬递减规律又称边际收益递减规律,是指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如果一种投入要素连续地等量增加,当增加到一定产值后,所提供的产品的增量就会下降,即可变要素的边际产量会递减。

4.价格歧视:指垄断厂商凭借其垄断地位,对同样的产品向消费者索取不同价格的行为。

价格歧视可分为三种:一级价格歧视是指垄断者按市场需求曲线将每一单位商品均卖给愿意出价最高的消费者,也叫完全价格歧视;二级价格歧视是指垄断者对同一个消费者或不同的消费者以不同的价格销售若干数量的相同商品;三级价格歧视是指垄断者在需求弹性不同的市场中对某一商品索取不同的价格。

(价格歧视指垄断厂商凭借其垄断地位,对同样的产品向消费者索取不同价格的行为。

以不同的价格销售同一种产品必须具备两个基本条件:第一,市场的消费者具有不同的偏好;第二,不同的消费者群体或市场是相互隔离的。

)5.机会成本:将一定的资源用于某项特定用途时,所放弃的该项资源用于其他用途所能获得的最大收益。

(机会成本是指生产者所放弃的使用相同的生产要素在其他生产用途中所能得到的最高收入)6.序数效用论:效用作为一种心理现象无法计量,也不能加总求和,只能表示出满足程度的高低和顺序,因此,效用只能用序数(第一、第二、第三……)来表示。

微观经济学简答汇总

微观经济学简答汇总

微观经济学期末考试复习提纲一、简答题1..影响商品需求量的因素主要有哪些?这些因素是如何影响需求量的?答:商品的价格,消费者的收入水平,相关的商品价格,消费者的偏好,消费者对该商品的价格预期,消费者人数。

商品价格越高则需求量就越小,反之则相反;当消费者收入水平上升的时候会增加对商品的需求量,反之则相反;当相关商品价格上升而本商品价格不变则本商品的需求量上升,反之则相反;偏好强度越强则需求量越大,反之则相反;当消费者预期商品下一期的价格会上升,那么就会增加对其的需求量,反之则相反;一个商品市场的消费人数增减会直接影响该市场的需求量。

2.影响商品供给量的因素主要有哪些?这些因素是如何影响供给量的?答:商品的价格,生产的成本,生产的技术水平,相关商品价格,生产者对未来的预期,生产者人数。

生产成本越低,供给量越大,反之则相反;生产水平越高,供给量越大,反之则相反。

3.什么是无差异曲线?无差异曲线有哪些特征?答:无差异曲线是用来表示消费者票号的两种商品的所有组合的。

特征1,由于通常假定效用函数是连续的,所以,在同一坐标平面的任意两条无差异曲线之间,可以有无数条无差异曲线。

特征2,在同一坐标平面图上任何两条无差异曲线均不会相交。

特征3,无差异曲线是凸向原点的。

4.什么是等产量曲线?等产量曲线有什么特征?答:等产量曲线是在技术水平不变的条件下,生产同一产量的两种生产要素投入量的所有不同组合的轨迹。

特征1,等产量曲线与坐标原点的距离的大小表示产量水平高低;离原点越近的等产量曲线代表的产量水平越低;反之产量水平高。

特征2,同一平面坐标上的任意两条等产量曲线不会相交。

特征3,等产量曲线是凸向原点的。

5.什么是垄断市场?形成垄断的原因有哪些?答:垄断市场是指整个行业中只有唯一的一个厂商的市场组织。

原因1,独家厂商控制了生产某种商品的全部资源或基本资源的供给。

原因2,独家厂商拥有生产某种商品的专利权。

原因3,政府的特许6.什么是价格歧视?垄断厂商实行价格歧视,须具备什么条件?答:以不同价格销售同一种产品,被称为价格歧视。

微观经济学期末复习重点

微观经济学期末复习重点

微观经济学期末复习重点一:名词解释稀缺物品:又称经济物品,是指对人们需要而言,供应有限的东西。

自由物品:是指供应丰富的足以满足人们需要的东西。

三个根本问题:是指生产什么、如何生产和为谁生产的问题。

微观经济学:又称个体经济学,是指对一个经济个体〔如消费者、生产者、劳动者、地主、资本家和企业家〕进展分析研究的科学。

宏观经济学:又称总体经济学,是指把整个经济作为一个总体加以研究,描述其运行态势的总量和关系的科学。

直接交换:是指每一方都用自己的东西换取自己需要即想要消费的东西。

间接交换:是指先用自己的东西换取不直接需要即不能直接给自己带来满足的,但是很多人都愿意承受的东西,在用这些东西换取自己的需要的东西。

需求价格:是指每一个潜在的买者心目中对打算购置的东西愿意出的最高价格。

需求:是指在其他条件不变,一定时期内的需求量及价格之间的关系。

需求规律:是指描述在其他条件一样,随着价格的下降,需求量增加,相反,价格上升,需求量减少的规律。

用一条向右下倾斜的曲线表示。

供应价格:是指每一位潜在的卖者心中对要卖出的物品愿意承受的最低价格。

供应:是指在其他条件不变,一定时期内的供应量及价格之间的关系。

供应规律:是指描述在其他条件一样,随着价格的上升,供应量增加,相反,价格下降,供应量减少的规律。

用一条向右上倾斜的曲线表示。

均衡价格:当市场供求到达平衡,即需求量和供应量相等时,没有了调整趋势,此时的价格为均衡价格。

短缺:是指在市场价格低于均衡价格时,市场需求大于供应,导致供不应求的现象。

剩余:是指在市场价格高于均衡价格时,市场供应大于需求,导致供过于求的现象。

需求价格弹性:是指需求量的变化率及价格的变化率的比值,用以衡量买者对价格变动的敏感程度。

消费者剩余:是指消费者愿意支付的最大数额及实际支付数额的差额。

生产者剩余:是指生产者实际收到的数额及愿意承受的最小数额的差值。

最高限价:又称价格上限,是指政府规定某种产品或效劳的价格不得超过某一水平。

(完整版)微观经济学复习题库及答案

(完整版)微观经济学复习题库及答案

(完整版)微观经济学复习题库及答案第⼀章1、微观经济学对个体经济单位的考察是在以下三个层次上逐步深⼊的:A、分析单个消费者和单个⽣产者的经济⾏为。

B、分析单个市场均衡价格的决定。

C、分析社会总供给和总需求决定的均衡价格。

D、分析所有单个市场均衡价格的同时决定。

2、经济学中假定的“经济⼈”是A、理性的⼈。

B、⾃利⾏为的⼈。

C、损⼈利已的⼈。

D、以最⼩的经济代价去获得最⼤经济利益的⼈。

3、居民是A、⽣产要素的供给者。

B、产品的供给者。

C、产品的购买者。

D、⽣产要素的购买者。

4、经济学包括的主要问题有A、⽣产什么和⽣产多少;B、如何⽣产;C、为谁⽣产;D、⽣产者选择利润最⼤化;E、消费者选择效⽤最⼤化。

本章答案:1、ABD2、ABD3、AC4、ABCDE第⼆章⼀.名词解释1. 需求消费者在⼀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平愿意⽽且能够购买的该商品的数量。

2. 供给⽣产者在⼀定时期内在各种价格⽔平下愿意并且能够提供出售的该种商品的数量。

3. 均衡价格⼀种商品的均衡价格是指该种商品的市场需求量和市场供给量相等时的价格。

4. 需求量的变动和需求的变动需求量的变动是指在其它条件不变时由某种商品的价格变动所应起的该商品需求数量的变动。

需求的变动是指在某商品价格不变的条件下,由于其它因素变动所引起的该商品需求数量的变动。

5. 供给量的变动和供给的变动供给量的变动是指在其它条件不变时由某种商品的价格变动所应起的该商品供给数量的变动。

供给的变动是指在某商品价格不变的条件下,由于其它因素变动所引起的该商品供给数量的变动。

6. 弹性当⼀个经济变量发⽣1%的变动时,由它引起的另⼀个经济变量变动的百分⽐。

7. 需求的价格弹性表⽰在⼀定时期内⼀种商品的需求量变动对于该商品的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

或者说,表⽰在⼀定时期内当⼀种商品的价格变化百分之⼀时所引起的该商品的需求量变化的百分⽐。

8. 供给的价格弹性表⽰在⼀定时期内⼀种商品的供给量的变动对于该商品的价格的变动的反应程度。

期末微观经济学复习材料03效用论

期末微观经济学复习材料03效用论

9、关于收入-消费曲线和价格-消费曲线,下列描 述正确的有( )。 A、如果第一种商品为非奢侈品,另一商品为奢 侈品,但都为正常品,则收入-消费曲线随着收入 的增加而向右上方倾斜,并且第二种商品的数量 增加超过第一种商品数量的增加 B、如果消费者的收入增加,由消费者均衡决定 的两种商品消费量也同比例增加,则消费者的收 入-消费曲线是一条向右上方倾斜的直线 C、收入-消费曲线和价格-消费曲线都是由无数个 预算约束线与无异曲线相切的点描述出来的曲线 D、收入-消费曲线和价格-消费曲线是同一条线 E、上述说法只有A、C正确
13、预算线上的点所对应的商品组合表明 ( )。 A、该消费者没有用完预算支出 B、预算支出条件下的最大可能数量组合 C、该消费者处于均衡状态 D、该消费者超出了预算支出
14、在消费者的收入和商品的价格给定的 条件下,预算线反映了( )。 A、消费者的偏好 B、消费者的收入约束 C、消费者人数 D、货币的购买力
5、已知X商品的价格为5元,Y商品的价格 为2元,如果消费者从这两种商品的消费中 得到最大效用时,商品Y的边际效用为30, 那么此时X商品的边际效用为( )。 A、60 B、45 C、150 D、75
6、某消费者偏好A商品甚于B商品,究其 原因是因为 ( )。 A、商品A的价格最低 B、商品A紧俏 C、商品A有多种用途 D、对该消费者而言,商品A带给他的效用 水平最高
7、下面除了( )外,都是对物品的边际 效用的正确理解 A、每增加(减少)一个单位的对物品的消 费所引起的总效用的增(减)量 B、最后增加的那个单位的物品的消费所提 供的效用 C、消费一定数量的某种物品所获的总效用 D、数学表达式为MU=∆TU/∆Q (TU为总 效用,Q为物品数量)
8、对于一种商品的消费,如果消费者得到 了最大满足,那么,从基数效用论的角度 来看,这实际上意味着此时( )。 A、边际效用为最大值 B、边际效用为正数 C、边际效用为零 D、边际效用为负数

微观经济学复习资料

微观经济学复习资料

引论一、判断题1、如果社会不存在稀缺性,也就不会产生经济学。

(√ )2、只要有人类社会,就会存在稀缺性。

(√)3、资源的稀缺性决定了资源可以得到充分利用,不会出现资源浪费的现象。

(×)4、因为资源是稀缺的,所以产量是既然定的,永远无法增加。

(×)5、生产什么、怎样生产和为谁生产,这三个问题被称为资源利用问题。

(×)6、在不同的经济体制下,资源配置和利用问题的解决方法是不同的。

(√ )7、经济学根据其研究范畴不同,可分为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

(√)8、微观经济学要解决的问题是资源利用,宏观经济学要解决的问题是资源配置。

(×)9、微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是价格理论,宏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是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10、微观经济学的基本假设是市场失灵。

(×)11、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是相互补充的。

(√)12、经济学按其研究方法的不同可以分为实证经济学和规范经济学。

(√)13、实证经济学要解决"应该是什么"的问题,规范经济学要解决"是什么"的问题。

(×)14、规范经济学的结论以研究者的阶级地位和社会伦理观的不同而有不同的结论。

(√)二、选择题1、经济学可定义为(C )A.政府对市场制度的干预B.消费者如何获取收入C.研究如何最合理地配置稀缺资源用于诸多用途D.企业取得利润的活动2、经济物品是指(D )A.有用的物品B.稀缺的物品C.要用钱购买的物品D.有用且稀缺的物品3、经济学研究的基本问题包括(D)A.生产什么,生产多少B.怎样生产C.为谁生产D.以上问题均正确4、稀缺存在于(C)A.当人们的消费量超过需求时B.富有国家中C.全世界所有的国家中D.穷困的国家中5、资源的稀缺性是指:(B)A.资源的绝对数量的有限性B.相对于人类社会的无穷欲望而言,资源总是不足的C.生产某种物品所需资源的绝对数量的有限性6、微观经济学解决的问题是:(A )A、资源配置B、资源利用C、单个经济单位的经济行为D、价格理论7、宏观经济学中心理论是:(D )A、失业与通货膨胀理论B、经济周期与经济增长理论C、价格理论D、国民收入决定理论8、在理论的形成中假设:(A)A、是非常重要的,离开了一定的假设条件,分析与结论就是毫无意义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解释:厂商的目标在于追求利润最大化——价格变动影响利润空间 二、影响供给的因素和两种不同性质的供给变动:
1、影响供给的因素: (1)商品或服务自身的当前价格:资源在不同生产部门和行业之间转移 (2)其他相关商品或服务的价格:现在和将来的供给 (3)生产者对商品或服务的预期价格: (4)生产成本:与利润有直接关系 (5)生产技术和管理水平:使产量和成本内部负相关 (6)自然因素:自然灾害(非人为控制)
a
求函数是线性的,需求曲线 就是一条直线;如果需求函
数是非线性的,需求曲线就
呈现为一条曲线 。
b
c
D
Q1 Q2
Q3
Q
3、需求规律(Law of Demand): (1)定义:影响需求的其它因素既定的条件下,商品的需求量与其价格之间存在着
反向变动的依存关系(负相关) (2)例外:价格与需求量同向变化
吉芬商品(Giffen Goods):低档的生活必需品(特殊时期) 炫耀性商品:奢侈品(象征财富和地位) 投机性商品:股票等 (3)解释: 替代效应(substitute effect):
金融学院学习部出品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金融学院
期末复习资料
微 经 知 识 点 总 结
金融学院学生会 学习部出品
1
金融学院学习部出品
第一章 导论
1.1 什么是经济和经济学 (一)含义:人类欲望的无限性与能够满足这些欲望的经济资源的稀缺性这二者之间的矛盾 如何解决,亦即如何配臵和充分利用资源、在各种解决方案中如何进行最优化选择的问题。 (二)经济(economy)的含义
第二章 供求理论
第一节 需求理论
一、与需求有关的几个概念
1.需求(Demand):
(1)定义:消费者一定时期内,对应某一商品(或服务)的各种价格,愿意并且能
够购买的数量
消费者在各个可能价格下愿意购买并且能够购买的商品或服务的数量
消费者既有购买意愿又有购买能力的一种有效需要,有支付能力的需

(2)说明:购买意愿与购买能力(现实意义上)的统一,需求≠需要,需求=愿
二、影响需求的因素和两种不同性质的需求变动: 1、影响需求的因素: (1)商品或服务自身的当前价格(price) (2)其他相关商品或服务的价格(相关)
A、替代品(substitute goods) B、互补品(complementary goods):效用互补、配套 ( 3) 消 费 者 对 商 品 或 服 务 的 预 期 价 格 ( exp ecta tions ): 时间变化的影响,同向变化;预期但并未发生
6
金融学院学习部出品
2、两种不同性质的供给变动 (1)沿着供给曲线的变动:
定义——其他因素不变情况下,由价格导致的商品供给数量的变动 实质——仅由商品自身价格变化引起的厂商对商品供给量的变化 图形——表现为一条既定供给曲线上点的位置移动,供给量沿着供给曲线运 动 (2)整条供给曲线的移动: 定义——价格不变情况下,由其他因素导致的商品供给数量的变动 实质——由商品自身价格以外其它因素变化引起的厂商对商品供给量的变化 图形——表现为整条供给曲线的移动 变化——一个或几个因素发生变化,都会导致供给变动而引起供给曲线的移 动
就呈现为一条曲线 。
Q3
Q
3、供给规律(Law of Supply): ( 1)定 义 :影 响 供 给 的 其 它 因 素 既 定 条 件 下 ,商 品 的 供 给 量 与 其 价 格 之 间 存 在 着
同向的依存关系(同方向变动)
(2)例外: 劳 动 力 的 供 给 : 某 些 情 况 下 符 合 供 给 规 律 ( 价 格 较 低 ), 一 定 价 格 后 可 能 相 反 土地:相对而言供给是一定的,某一行业相符但供给曲线的斜率较大 投机性商品:受收益刺激做出保留或出售的决定
供 给 数 量 和 影 响 供 给 数 量 的 各 种 因 素 之 间 的 对 应 关 系( 价 格 是 关 键 因素)
P
P3
b
P2
a
P1
0 Q1 Q2
S
供给曲线的形状,取
c
决于商品价格和供给 量之间的对应关系,
即供给函数。如果供
给函数是线性的,供
给曲线就是一条直
线;如果供给函数是
非线性的,供给曲线
d
定义——显示商品或服务的价格与需求数量之间对应关系的二维曲线
特点——更为直观的反映出商品的价格和需求量之间的函数关系
需求函数——Qd=ƒ( P,I,T,Pi,E ,…)仅考虑商品自身价格时的需求

3
金融学院学习部出品
P
P1
P2 P3
0
需求曲线的形状,取决于商
品价格和需求量之间的对应
关系,即需求函数。如果需
够销售 同时涉及两个变量:商品价格及与该价格相对应的供给量
非实际售卖量 供给量不一定等于实际消费量 (3)分类:
个人供给——单个生产者在各个价格下愿意出售并且能够卖出商品或服务的 数量
市场供给——市场中所有生产者在各个价格下愿意出售并且能够卖出商品或 服务的数量总和(个人供给的加总)
2、供给表示方法: (1)供给表(Supply Sche相互关系的理论结构。 外生变量:有模型以外的因素所决定的已知变量,是模型据以及建立的外部条件。 内生变量:该模型所要决定的变量。 外生变量决定内生变量 (五)静态分析、比较静态分析、动态分析 静态分析:根据既定的外来变量来求的内生变量的分析方法。 比较静态分析:研究外生变量对内生变量的影响方式,以及分析不同数值的外生变量条件下 内生变量数值的变化。 动态分析:经济变量在变动过程中的相互影响和彼此制约的关系,以及它们在每一时点上的 变化速率。
4
金融学院学习部出品
( 4) 消 费 者 的 收 入 水 平 ( income): 消 费 行 为 ( 5) 消 费 者 的 偏 好 ( ta ste): 弱 化 其 他 因 素 的 影 响 2、两种不同性质的需求变动: (1)沿着需求曲线的变动:
定义——其他因素不变,仅由价格因素导致商品或服务需求数量的变动 实质——仅由商品自身价格变化引起的消费者对商品需求量的变化 图形——表现为一条既定需求曲线上点的位置移动,需求曲线并未发生移动 (2)整条需求曲线的移动: 定 义 — — 价 格 不 变 情 况 下 ,由 其 他 因 素( 价 格 以 外 因 素 )导 致 商 品 或 服 务 需 求 数 量变动 实质——由商品自身价格以外其它因素变化引起的消费者对商品需求量的变化 图形——表现为整条需求曲线的移动(需求量增加减少,函数关系的平移) 变化——一个或几个因素一起变化都会导致需求变动,引起需求曲线移动
微观——个量 宏观——总量 (三)均衡分析法
经济均衡是指经济体系中各种力量处于平衡时的状态。 均衡分析方法就是研究各种经济变量如何趋于平衡的方法。均衡研究的方法主要研究的 是各种经济力量达到均衡所需要的条件和均衡实现稳定的条件。均衡分析方法通常有两种: 局部均衡和一般均衡。 (四)经济模型
2
金融学院学习部出品
家产管理→经国济民 →取得经济品的一切活动 1、“经济”的含义 我国古汉语中的“经济” 一词是指“经邦济世”、“经国济民”,即治理国家、拯救庶民的意思。我国古代“经济”的 含义与西方的“经济”一词的含义并不相同。 1.3 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 一、微观经济学 (一)微观经济学 microeconomics:以价格为核心,以单个经济单位为研究对象,研究单 个经济单位的经济行为,解决资源的合理配臵问题等经济行为。又称市场均衡理论或均衡价 格理论。 (二)微观经济学的两个假定条件 1.合乎理性的人的假设,又称“经济人”假设。假设人总以利己作为其行为的基本动力,具 体而言是指人们要么在给定的经济代价下追求自身经济利益的最大化,要么是寻求给定经济 利益下所付出的经济代价的最小值。 2.“完全信息”假设。指经济行为主体对相关经济情况具备完全的信息,在古典价格分析中 往往隐含这点假设,但我们可以看到,在后面的相关章节中这一假设条件被极大地放松了。 二、宏观经济学 Macroeconomics (一)宏观经济学:以国民收入为核心,整个国民经济为研究对象,研究国民收入及其总量 的形成和变动,解决资源利用问题 (二)研究对象:经济波动、经济增长、就业、通货膨胀、国家财政、进出口贸易、国家收 支等。 1.4 经济学研究的方法与途径 一、经济学的研究方法: (一)实证研究和规范研究法 1.实证分析
2、需求的表示方法:
(1)需求表(Demand Schedule)(表格法):
定义——描述商品或服务的价格与需求数量之间的对应关系的表格
特点——较明确展现该商品价格和需求量之间函数关系
反映出价格与需求量反向变动的需求规律
Q (2)需求曲线(Demand Curve)(图示法):
P (斜率为负)
定义——描述商品或服务的价格与供给数量之间的对应关系的表格 特点——较明确地展现该商品价格和供给量之间的对应关系
5
金融学院学习部出品
Q P
(2)供给曲线(Supply Curve)(图示法): s
(斜率为正)
定义——显示商品或服务的价格与供给数量之间对应关系的二维曲线 特点——更为直观地感应出商品的价格和供给量之间的函数关系 供给函数—— QS=ƒ( P,a,Pi,E , Pf,……)仅考虑商品自身价格时的 供给函数
用既有的理论对经济现象做出判断和解释。 2.规范分析
提出行动的规范,并研究如何才能符合这些规范。 3.两者关系
规范经济学指导实证经济学的研究,实证后面都有规范问题,都有道德标准的问题,实 证研究离不开规范 。实证研究又给规范问题的研究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实证分析的结果使 规范研究具有说服力。 (二)个量和总量研究法
定义——由商品价格变动引发相对商品价格价格变动而导致商品需求量变化 的效应
实质——该商品相对其他商品的价格发生了改变,其他商品价格未变或降低 以相关商品代替该商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