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主义与新古典主义
古典主义和新古典主义美术

古典主义美术古典一词源出于拉丁文(ClassicuS),有“典范”的意思。
美术上的古典主义主要产生在意大利学院,17世纪时确在法国得到了极大发展。
在17世纪,法国的古典主义文学艺术特别发达,用现了一大批代表人物。
美术上的代表有普桑、洛兰、乌埃、勒布伦等人。
古典主义美术主张理性至上,克服个人情感;强调描写“美”的绝对概念;虽主张“模仿自然”,但这种“模仿”不是指物质世界,而是指自然中存在的人性和理性。
17世纪法国美术的主流是古典主义美术。
古典主义十分推崇古代希腊罗马,在形式上要求概括、简练、明确等等。
其艺术特征是:一、强调遵循古代和文艺复兴盛期的艺术传统;二、题材大多是神话、圣经、历史故事,特别是王朝的一些史迹,现实生活的题材往往被排除在外;三、作品的规模较大,强调庄严、宏大的气魄。
宫廷内的古典主义美术家还十分注重作品的豪华性;四、在技巧上注重精确的素描,多运用简练、明确、清晰的艺术语言。
新古典主义美术新古典主义是相对于17世纪的古典主义而言的的美术流派。
同时,因为这场新古典主义美术运动与法国大革命紧密相关,所以也有人称之为"革命的古典主义"。
新古典主义美术的特征是:选择严峻的重大题材(古代历史和现实的重大事件),在艺术形式上,强调理性而非感性的表现;在构图上强调完整性;在造型上重视素描和轮廓,注重雕塑般的人物形象,而对色彩不够重视。
法国新古典主义美术从维安、达维德到安格尔,取得了最优秀的成就,并达到高峰。
新古典主义以复兴古希腊罗马艺术为旗号的古典主义艺术,早在17世纪的法国就已出现。
在法国大革命及其政治和社会改革之前,有一场纯粹的艺术革命,这就是新古典主义美术运动。
这一时期的法国美术既不是古希腊和罗马美术的再现,也非17世纪法国古典主义的重复。
它是适应资产阶级革命形势需要在美术上一场借古开今的潮流。
法国新古典主义美术从维安、达维德到安格尔,取得了最优秀的成就,并达到高峰。
维安是法国最早的新古典主义画家,他试图反对情欲的、过分雅致的艺术,力求恢复古希腊艺术的朴素、庄严。
名词解释新古典主义

名词解释新古典主义一、新古典主义(文学领域)1. 定义- 在文学上,新古典主义是17世纪开始流行在西欧、特别是法国的一种文学思潮。
它崇尚理性,强调文学创作要遵循一定的规范和法则。
2. 背景- 当时的社会处于封建制度向资本主义制度过渡的时期,新兴资产阶级与封建贵族在政治、文化等方面既有矛盾又有妥协。
这种社会状态反映在文学上,就是新古典主义既带有封建贵族文化的一些特征,又体现了新兴资产阶级的某些要求。
3. 特点- 崇尚理性:认为理性是判断是非的标准,作品中人物的言行、情节的发展等都要符合理性逻辑。
例如,在戏剧创作中,人物的情感表达要适度,不能过度放纵。
- 模仿古代:把古希腊、罗马文学奉为典范,从题材、体裁到创作手法都进行模仿。
像法国剧作家拉辛的悲剧作品就借鉴了古希腊悲剧的结构和人物塑造方法。
- 遵循“三一律”:这是新古典主义戏剧创作的重要规则。
“三一律”要求戏剧创作必须遵守时间、地点和情节的一致。
即一部戏要在一天(24小时)之内,在一个地点,完成一个情节线索。
这一规则有助于使戏剧结构紧凑,但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创作的自由。
- 体裁有严格界限:例如,悲剧和喜剧的界限分明,悲剧表现崇高、严肃的主题,多描写帝王将相、英雄人物的命运;喜剧则以讽刺社会上的丑恶现象为主,描写市民阶层的生活。
二、新古典主义(美术领域)1. 定义- 18世纪末至19世纪初流行于欧洲的一种美术思潮。
它以复兴古希腊、罗马艺术为旗号,追求庄重、典雅、和谐的艺术风格。
2. 背景- 一方面是对巴洛克和洛可可艺术风格过度装饰、娇柔造作的一种反叛;另一方面,受到当时考古发现的影响,人们对古希腊、罗马艺术有了更多的认识和向往。
同时,新兴资产阶级也希望通过这种艺术风格来宣扬自己的价值观,显示自己的文化品味。
3. 特点- 构图与造型:构图严谨,造型准确,注重素描关系。
画家们强调对物体结构的准确把握,人物形象往往具有理想化的特征。
例如安格尔的作品,他笔下的人物线条优美、比例精准,体现了新古典主义对造型完美性的追求。
新古典主义(外国美术史)

新古典主义(外国美术史)新古典主义(名词解释)新古典主义兴起于18世纪后半叶,流行于19世纪上半叶,在法国表现尤为典型,因为与法国资产阶级大革命的结合,使新古典主义成为了具有革命意义的美术流派。
新古典主义之所以被成为“古典主义”是因为它具有古典主义美术的特点,但同时又有所不同。
这里的“新”则是新在,第一,它以古代的理想美为典范,同时又从现实生活中汲取养分;第二,它强调理性原则,同时又富于时代精神。
新古典主义美术多表现历史题材和现实题材,宣扬共和理想,或直接表现斗争,宣传英雄主义。
正是这种现实性与时代性才使之成为新古典主义。
代表画家及其代表作如:法国大卫的《马拉之死》、《荷拉斯兄弟的誓言》法国安格尔的《泉》、《大宫女》大卫(法)古典主义的创始人。
大卫的绘画题材多为社会现实事件或历史重大事件,借古喻今,歌颂革命和斗争精神。
他对现实的描绘严谨又深刻,成功地将人物肖像描绘、历史的精确性与革命人物的悲剧性结合起来。
代表作:《马拉之死》、《赛宾妇女》、《荷拉斯兄弟的誓言》、《拿破仑加冕》马拉之死大卫荷拉斯兄弟的誓言大卫安格尔(法)安格尔是大卫的学生,但他的绘画风格与与大卫截然不同。
他追求“绝对的美”,认为造型的形式美才是绘画的根本。
从思想倾向上来看,他是保守的,他推崇古典的艺术法则,强调理性原则,重视素描和线条,忽视色彩,并反对直接的情感表达和想象。
代表作:《泉》、《大宫女》古典主义的三种不同倾向:以普桑为代表(17世纪)崇尚永恒和自然理性;以大卫为代表(19世纪)宣扬革命与斗争精神的新古典主义;以安格尔为代表(19世纪)追求形式完美的学院派古典主义。
油画的流派

、新古典主义绘画随着法国大革命的到来,人们的欣赏趣味从柔美转向坚强,追求共和制的资产阶级以古罗马为典范,庞培城的出土激起了人们对古代传统的狂热爱好,英雄题材的绘画受到青睐。
新古典主义最著名的画家是达维特( David ),是革命政府的“ 官方艺术家” 。
他的作品表现出单纯、高贵的美,舍弃了无助于主要效果的枝节细部,代表作《马拉之死》、《荷加斯兄弟的宣誓》、《萨宾妇女》。
他坚定地维护古典绘画传统,在新古典主义与浪漫主义的论战中,他是新古典主义的领军人物之一。
其他新古典主义的著名画家还有吉洛德,代表作《安底密翁的睡眠》、《大洪水》;勒布伦夫人是专门为皇后画像的画家,但是她的著名作品是《母女图》,描绘的是她自己和女儿亲切拥抱的场景;普吕东,代表作《正义女神和复仇女神追赶凶手》、《劫走普塞克》;格罗,代表作《雅法城的黑疫病人》。
安格尔( Ingre )是达维特的高足之一,他是 19 世纪保守主义的重要任务,达维特死后,他作为与浪漫主义的论战中新古典主义的主帅出现。
他坚持绝对精准的训练、鄙视即兴发挥和零乱无序,对线条的运用出神入化。
代表作《泉》、《大宫女》、《土耳其浴室》、《瓦尔品松浴女》等等;盖兰也是新古典主义的著名画家,但是浪漫主义的许多名家也出自他的门下,籍里柯、德拉克罗瓦、高尼埃都出自他的门下。
二、浪漫主义绘画浪漫主义是法国波旁王朝复辟时期文学与艺术的重要流派,在艺术上,浪漫主义的主张与新古典主义的观点针锋相对,浪漫主义重视画家的想象、重视色彩、反对单纯取法于古典范例,反对清晰的轮廓线以及故意安排的构图。
籍里柯( Gricault )是浪漫主义的著名画家,他是论战中浪漫主义一方的代表,著名作品《美杜萨之筏》、《骑兵军官在冲锋》、《受惊的马》,他一生执迷于马匹, 33 岁时因坠马伤重不治而死。
德拉克洛瓦( Delacroix )是浪漫主义最为重要的画家,在籍里柯死后,他是浪漫主义的领袖,与安格尔继续两派的论战。
古典主义与新古典主义异同

古典主义与新古典主义异同古典主义与新古典主义的异同07中文(2) 田宏飞学号:2007011219一、相同点古典主义与新古典主义都是一种文艺思潮;都崇尚理性;创作都遵循“三一律”原则和模仿自然。
古典主义和新古典主义都强调继承古典,在古典的基础上发展现在文艺;都是在当时阶级社会的需求选产生。
二、不同点1、产生:古典主义(Le Classicisme)是17世纪流行在西欧、特别是法国的一种文学思潮。
因为它在文艺理论和创作实践上以古希腊、罗马文学为典范和样板,而被称为“古典主义”; 新古典主义(Neoclassicism),兴起于18世纪的罗马,并迅速在欧美地区扩展的艺术运动。
新古典主义,一方面起于对巴洛(Baroque)和洛可可(Rococo)艺术的反动,另一方面则是希望以重振古希腊、古罗马的艺术为信念。
新古典主义的艺术家刻意从风格与题材模仿古代艺术,并且知晓所模仿的内容为何。
2、模仿说:古典主义号召“摹仿自然”。
这里所说的自然不是指客观世界,而是经过主观选择的现象;古典主义描述的对象主要是人性。
这就是他们所说的“自然”。
至于物质世界,古典主义作家几乎是视而不见的; 而新古典主义要求模仿自然,要服从理性的指导;自然的原则要从属与理性的原则,自然原则是理性原则的补充。
3、代表:贺拉斯是古典主义的奠基者。
所谓古典主义,是指罗马的文艺要向古希腊的文艺学习,以古希腊的文艺为典范的文艺主张; 而17世纪法国的布瓦诺(新古典主义的理论代表),提倡法国的文艺要向古希腊古罗马文艺看齐的主张,西方文学史上称为新古典主义。
新古典主义是欧洲由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过渡时期的一种带有浓厚宫廷色彩、贵族倾向的资产阶级文艺思潮。
它把向古典学习推到极点,使之系统化、法律化,而且较多的是在政治、伦理上对古罗马精神的借用,赋予更多的现时代的官方意志。
4、17世纪法国古典主义文学和当时的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政治有密切关系;它是受这种政权的保护、鼓励与培植的,是为这种政权服务的; 而新古典主义虽拥护王权,赞美开明君主,但抨击和嘲讽腐朽的和愚昧的封建主和宗教势力。
古典主义、新古典主义、浪漫主义与折中主义

• 法国新古典主义——罗马复兴“帝国风格” 巴黎雄狮凯旋门 • 英国新古典主义 大英博物馆——希腊复兴 国会大厦——哥特复兴 • 德国新古典主义——希腊、哥特复兴 新天鹅城堡 • 俄国——罗马复兴 海军部大厦 • 美国 华盛顿国会大厦
• 折中主义——流行于19世纪后半叶,巴黎 美术学院是其老巢。 • 折中主义——集仿主义 • 巴黎歌剧院,法国折中主义纪念碑。 艺术特点:立面设计和室内装饰 巴黎圣心教堂
古典主义、新古典主义、浪漫 古典主义、新古典主义、 主义与折中主义
• 古典主义产生于法国,流行于尼德兰和英 国。 • 古典主义:弥漫着一种堂堂大度的贵胄气 派,强调基于严格数学计算的比例和数量 关系的精确性。
卢浮宫改造后的东立面
Hale Waihona Puke 古典主义园林——凡尔赛宫花园
拉东娜水池
• 巴黎著名的古典主义建筑 荣军院教堂 万神庙 • 英国最大的教堂是伦敦圣保罗教堂 • 俄国的叶卡捷林娜宫 圣彼得堡东宫
第五章 新古典主义文论

作《论古代和现代悲剧》、《论对古代作家 的摹仿》
1.反对文学创作脱离现实而一味沉浸在神话
和虚构之中; 2.批评古代悲剧所产生的社会心理效果; (怜悯、恐惧——伟大——爱情) 3.反对盲目地顶礼膜拜古代文学作品。
其他新古典主义文论 家选讲
一、沙坡兰(1595-1674)
(一)古典主义批评原则的确立
启示,他们对自然的摹仿达到了最高成就;
理由2:古希腊罗马的作品经历了长久的时间
考验并受到长久的赞赏;
理由3:法国的优秀作品都是摹仿古典作品的
结果。
荷马的作品: “荷马之所以令人倾倒完全是从大自然学来的,他的 书是众妙之门,并且取之不尽,不论他拈到什么,他 都能点石成金,一经到他手里,腐朽也变为神奇。”
《法兰西学院关于悲喜剧<熙德>对某方所提意见的感想》
1.批评的目的:赞美优点,批评缺点,最终让 真理 得以阐明 2.批评的方法:教条、理性、分析
创作中的情感:肯定情感的作用,但须
以理性驾驭情感。
内容与形式的处理:形式应符合内容的
理性要求,避免以辞害意。
3.三一律的确定——遵循理性的要求
‚剧情发生的地点也要固定、说清, 比利牛斯山那边诗将能随随便便, 一天演完的戏里可以包括许多年:
在粗糙的演出里时常有剧中英雄,
开场是黄口小儿终场是白发老翁。 但是我们,对义理要服从它的规范, 我们要求艺术地布置剧情发展; 要用一地、一天内完成的一个故事,
《诗的艺术》——新古典主义的理论法典
1669至1674年,布瓦洛用
了5 年时间写了一千多行的 诗体论文《诗的艺术》, 这是一部向封建贵族妥协, 按照王权的政治需求和艺 术趣味,总结文学创作经 验,规范法国文学艺术的 理论著作。发表后为路易 十四所重,钦定为古典主 义文学的理论法典
经济学发展历程

一、启蒙阶段(重商主义、重农学派)二、古典学派三、新古典主义四、凯恩斯主义;五、新古典综合派。
此外,经济学作为一门社会科学,在同一时期,也必定是百家争鸣,有很多种理论学说,但一般会有得到认可的主流学派,这是经济学发展的主要线索和轨迹。
我们的论述也将以主流学派的变迁为主,兼顾同时期有重要影响的非主流学派。
就每一个学派来说,会有它的典型代表人物,弄清楚了代表人物的思想,也就对该学派有一个大致的了解。
从古典主义出发,特别是根据李嘉图的理论,马克思、列宁等发展了有关社会主义的经济理论。
经过将近一个多世纪的社会主义实践后,前苏联和东欧开始了激进的私有化改革,试图实行全面市场经济。
中国则走了一条与之不同的渐进道路。
与新古典综合派相对应的其它现代经济学派有新自由主义、货币主义、理性预期学派、新剑桥学派、新制度主义等等,这些学派都可以在以前的非主流经济学派中找到他们的影子,并或多或少吸取了主流经济学的观点,正日益成为新古典综合派的有力竞争者。
一、古希腊经济实践的思辨虽然伴随着商品交换,就逐步形成了财富、分工、价格、供求、货币等概念,经济学作为一门科学的形成缓慢而流长。
远在经济思想形成以前,伴随着文明的发源,在古希腊已开始对经济实践进行思辨。
古希腊最早研究经济的是苏格拉底的弟子色诺芬(约公元前430-335),他的著作《经济论》以对话的形式转述了苏格拉底的许多经济思想。
《经济论》是论述奴隶主家庭经济的著作,其副标题是关于"财富管理的讨论",成为古希腊关于经济的代表作,其主要思想包括从使用价值的角度认识财富,维护自然经济,高度重视农业等。
其他的哲学家,如柏拉图也在其《理想国》分析了分工、等级、公有财产等概念,而亚里士多德对经济的研究则已深入到简单的判断和推理,并第一次认识到货物有两种用途,一种是本身固有的,一种是交换产生的,这一思想被亚当.斯密发展成为"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Classicism & Neoclassicism•Classicism is a type of literary tradition or aesthetic attitudes or principles based on the art of Greece and Rome.•In the context of the tradition, Classicism refers either to the art produced in antiquity or to later art inspired by that of antiquity.•Neoclassicism always refers to the art produced later but inspired by the ancients, which, of course, excludes the ancients themselves.•Classicism, by the standards of many critics, is not necessarily defined by the boundaries of time. Thus the terms Classicism and Neoclassicism are often used interchangeably.•When used to refer to an aesthetic attitude, Classicism invokes those characteristics normally associated with the art of antiquity: harmony, symmetry, proportion, balance, smoothness, order, clarity, restraint, universality, reason, logic, form, discipline, and objectivity.•In the Renaissance period, people equated Classicism and beauty.•By the middle of the 18th century, the authoritative equation of Classicism and beauty was challenged by longings for the sublime, so that romantic fantasies, suggestive allusions, and bizarre inventions came to be more highly valued than classicist clarity.•In England, Classicism in literature arose later than in France and reached its height in the 18th-century writings of John Dryden and Alexander Pope.•In the early 20th century, T.S. Eliot and proponents of the New Criticism were sometimes considered classicists because of their emphasis on form and discipline.Neoclassicism in English Literature•Neoclassicism: A term used to describe the classicism that dominated English literature from the Restoration to the late 18th century. Modeling itself on the literature of ancient Greece and Rome, neoclassicism exalts the virtues of proportion, unity, harmony, grace, decorum, taste, manners, and restraint. It values realism and reason over imagination and emotion, mobilizing a utilitarian language of common sense, conventional imagery, and accurate diction. Wit and satire flourished in this period, as did the ode and verse written in heroic couplets. The theater featured heroic drama, written in verse, and comedies of manners, written in prose. •Neoclassicism was a movement whose artists looked to the classical texts for their creative inspiration in an effort to imitate classical form. The writers in particular drew on what were considered to be classical virtues—simplicity, order, restraint, logic, economy, accuracy, and decorum—to produce prose, poetry, and drama. Literature was of value in accordance with its ability to not only delight, but also instruct.•What these writers longed for began as a reaction to the Renaissance. Neoclassicists believed in Greek ideals, in restraint of passions, and valued communication as an exchange rather than individual self-expression. The Renaissance celebrated human potential, individualism, imagination, and mysticism. In contrast to the Renaissance, neoclassicists saw humans as being limited in potential and imperfect in form. They distrusted innovation and invention and believed in exercising restraint in personal expression. The efforts of the neoclassical writers resulted in the creation of a polite, urbane, and witty art form that was as instructive as it was entertaining.Alexander Pope (1688-1744)•English poet, wrote highly polished verse, often in a didactic or satirical tone.•he brought the heroic couplet to ultimate perfection.•Didactic: This term describes works of literature that aim to teach some moral, religious, political, or practical lesson. The term usually refers to literature in which the message is more important than the form. The aims of many of the neoclassical writers were instructional, as many of them were moralists and critics of English politics, and all shared an interest in conveying their position.•Satire: Neoclassical writers would, time and again, prove to pose a threat to the monarchy, resorting to their own form of social protest, the written word expressed as satire, to inform, educate, and inspire public outrage. This literary form was commonly used to make light of a wide range of contemporary concerns. Many of the neoclassical writers—Pope, Swift, Dryden, Defoe, Samuel Richardson, Samuel Johnson—wrote satires on what they viewed to be some of the social and political excesses of the age.Alexander Pope: An Essay on Criticism’Tis more to guide than spur the Muse’s steed,Restrain his fury than provoke his speed;The winged courser, like a generous horse,Shows most true mettle when you check his course.……True wit is na ture to advantage dress’d,What oft was thought, but ne’er so well express’d,Something, whose truth convinc’d at sight we find,That gives us back the image of our mind.As shades more sweetly recommend the light,So modest plainness sets off sprightly wit.For works may have more wit than does ’em good,As bodies perish through excess of bloo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