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解词语的语境意义

合集下载

通过语境理解词语的词义与用法

通过语境理解词语的词义与用法

通过语境理解词语的词义与用法语文教学课件一、引言在语文学习中,词语是构建语言的基本单位。

理解词语的词义与用法对于学生的语文能力提升至关重要。

本课件将通过语境的方式,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词语的词义与用法,提高语文学习效果。

二、语境的重要性1. 语境对词义的影响语境是指词语所处的上下文环境,包括前后文的语句、段落以及整篇文章等。

同一个词语在不同的语境中可能有不同的词义,因此,理解词义需要结合具体的语境进行分析。

2. 语境对词语用法的影响语境不仅影响词义,还影响词语的用法。

同一个词语在不同的语境中可能有不同的语法功能和搭配方式,只有通过具体的语境才能准确理解和运用词语。

三、通过语境理解词义1. 上下文提示通过前后文的提示,学生可以推测词语的词义。

例如,在一篇文章中出现了“炎炎夏日,烈日当空”的描述,学生可以通过上下文的提示推测出“炎炎”表示天气炎热的意思。

2. 词语搭配词语的搭配也可以提供词义的线索。

例如,“雄心勃勃”中的“雄心”和“勃勃”都是积极向上的词语,通过搭配可以理解为“充满雄心壮志”。

3. 对比分析通过对比不同词语的使用,可以更准确地理解词义。

例如,“聪明”和“智慧”都表示智力高,但“聪明”偏重于反应敏捷,而“智慧”则强调智力的深度和广度。

四、通过语境理解词语的用法1. 语法功能语境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词语的语法功能。

例如,“他是一位医生”中的“医生”是名词,而“他医生地说道”中的“医生”则是动词。

2. 搭配要求语境也可以提供词语的搭配要求。

例如,“喜欢”通常搭配名词或动词不定式,而不搭配动词的现在分词形式。

3. 修辞手法语境还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词语的修辞手法。

例如,“如雷贯耳”中的“如雷”通过比喻的修辞手法,强调声音响亮。

五、案例分析通过具体的案例分析,进一步巩固学生对语境理解词义与用法的能力。

例如,给出一段描述:“小明发现一只受伤的小鸟,他立刻用手里的布包住它,轻轻地抱着送往医院。

”学生需要根据语境理解“受伤”、“布包”、“抱着”等词语的词义与用法。

议论文阅读之 理解词语含义,分析句段作用

议论文阅读之 理解词语含义,分析句段作用

议论文阅读之理解词语含义,分析句段作用作者:来源:《作文周刊·中考版》2021年第30期议论文是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运用准确、严密的语言分析事理、阐明作者观点的文体。

分析关键词语、句子或语段的含义及作用,是中考议论文阅读题考查的热点。

1.理解重点词语在语境中的意义“重点词语”是指那些含义丰富、深刻,蕴含了文章重要思想、体现了作者观点态度的词语。

该考点的考查对象一般分为两类:(1)概念术语类词语。

这类词语多指在阅读文本中处于核心地位的概念或术语,常常是文章的写作对象。

对这类词语的考查多以理解为重点,要求正确把握概念的内涵或外延。

(2)指代类词语。

旨在考查对具体语言环境中代词指代内容的理解和指代范围的把握,要求考生准确弄清具体含义。

回答这一类问题,首先要理解词语在语境中的表层含义,然后分析其深层含义、比喻义或引申义。

2.分析句段在文中的作用回答这类题,应当根据议论文的文体特征和句段所在的位置进行分析。

一般情况下,议论文开头的句子或段落起到总领全文、引起下文的作用;结尾的段落起到总结全文、深化主旨的作用;而在文章中间部分的句段则有埋下伏笔、承上启下、照应上文等作用。

体悟人生的斑斓多彩◎李洪兴①有人说,绘画的一个原始冲动,就是从二维平面上实现三维空间的感觉。

②有哲学家认为,在工业技术影响下,人们日益呈现出单向度的特点,就像进入了一條单行道,倾向于“随大流”。

有人进一步形容:横向一个底,纵向一条边,个人行为仅在一个边框里。

事实上,如果拘囿于一时一地,局限于单一视角单一评价,就很难体悟到人生的精彩。

③由此观之,向往多维度,必须是个体的一种追求,这样的人生才会斑斓多彩。

④超越单向度、走向多维度,需要保持向多维度伸展的自觉性。

从单一到多样、从片面到全面,映照着人类文明进步的内在逻辑。

今天,时刻变化着的世界,为成就多彩人生提供了舞台,为“实现个人自由和全面发展”提供着滋养。

对个人来说,洞察社会发展趋势,顺应时代发展潮流,拥抱变化,不拒绝每一种可能,才能跟上时代步伐,拥抱更加丰富多彩的人生。

理解词语的语境义

理解词语的语境义

如何理解词语的语境义
理解词语的语境义需要考虑前后文、词语的词性、句子结构等因素。辨析主 题、作者意图和情绪也有助于解读词语的语境义。
使用例子解释语境义
通过实际例子,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词语的语境义。举例说明可以帮助我们掌握彼此之间的约定俗成以 及特定行业或领域的专业术语。
常见的语境义误解
常常因上下文的模糊或个人理解的偏差而产生语境义误解。在交流中,我们 应该注意这些误解并适当澄清以确保准确传达信息。
通过语境界定词语的语境义
通过考察词语周围的词汇、句法结构和语义逻辑等要素,我们可以更具体地确定词语的语境义,从定上下文中的意义。 • 语境可以对词语的含义产生影响。 • 理解词语的语境义有助于避免误解。 • 通过例子和语境分析来解释词语意义。 • 应注意常见的语境义误解并及时澄清。 • 通过分析词语周围的语境来明确语境义。
理解词语的语境义
语境义是指词语在特定上下文中所表达的意义。本次演讲将探讨语境对词语 义的影响及理解词语语境义的方法。
什么是语境义
语境义是指词语在特定上下文中所表达的意义。它可以使某个词语的含义发 生变化,甚至产生歧义。通过理解语境义,我们能更准确地理解别人的表达, 避免误解。
语境对词语义的影响
语境可以改变词语的含义。相同的词语在不同的语境中可能具有不同的意思,因此我们需要仔细分析上 下文以理解词语的确切含义。

(完整word)结合语境理解词语的含义和用法

(完整word)结合语境理解词语的含义和用法

结合语境理解词语的含义和用法一、导入我们知道,不同下语境下说的话往往有不同的意思,这包括两个方面:第一,词语在不同语境会有不同的意义.例如:有一辆汽车尾端写着:“别吻我”三个字,如果脱离了语境就无法理解了,这是为了提醒司机注意不要追尾。

又如,你不理财,财不理你.第二,语境赋予词语某个具体的含义.例如《竹枝词》:“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这里的“晴”,第一个晴朗,第二个指的是“情”。

二、考点解读及题型分析词语题,通常考察如何辨析词语、或理解词语在上文中的意思,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有什么不同的意义等。

语文试题经常考察我们对于文章中词语的正确理解,题型主要以下几种:1、选择题.在提供选项中选择正确答案2、填空题,把提供的词语填入相应处3、运用题,造句或者写语段。

对策:练习为主三、考题探究(一)关联词的辨析运用一种是单独的关联系,如那么,因而。

一种是两个或以上的词形成的关联词.特点:搭配固定对策:理解句意(二)结合语境选择词语对策:辨析选项中词语的含义和用法,二是要读懂句子。

推荐:语素法。

(三)词语在语境的新意思比喻感情色彩转化反语旧词新意:喜新厌旧。

(作家)(四)同义词、近义词的辨析语素法-—辨异不胜其烦”与“不厌其烦"相比,前者的“不胜”有“不能忍四、词语理解的方法1、语素法2、联系上下文,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文。

3、注意词语的感情色彩4、对多义词要弄清它的本意,根据语境分析其引申义和比喻义。

五、成语的运用考查成语的特点如下:考题中常见的成语使用的错误现象主要有以下几种:1.望文生义。

如“告别时,这位服装个体户一定要送我几件高档的衣服,真是大方之家.”“大方之家"是指专家学者,句中误理解为“出手大方的人”。

2.意思弄反.如“如果能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就会收到事倍功半的效果。

”“事倍功半”是形容花费的劳力大,收到的成效小。

与句意相反,应该改为“事半功倍"。

理解词语的方法

理解词语的方法

理解词语的方法词语是语言的基本单位,是人们交流思想和表达意义的重要工具。

理解词语的意义对于语言的学习和运用至关重要。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理解词语的意义呢?下面我将分享一些方法和技巧,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词语的含义。

首先,我们可以通过词语的词义来理解它的含义。

词义是词语所表达的概念或意义。

在理解词语的时候,我们可以通过查阅词典或者其他语言工具来了解词语的词义。

例如,对于生词或者不熟悉的词语,我们可以通过查阅词典来获取它的准确含义,从而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个词语。

其次,我们可以通过词语的搭配和用法来理解它的含义。

词语在语言中往往是与其他词语搭配使用的,通过了解词语的常见搭配和用法,我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这个词语所表达的意义。

例如,一些动词搭配特定的介词,名词搭配特定的形容词,通过了解这些搭配和用法,我们可以更准确地理解词语的含义。

此外,我们还可以通过词语所在的语境来理解它的含义。

词语所在的语境是指它出现的具体环境和上下文。

通过分析词语所在的句子、段落甚至整个篇章,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词语所表达的意义。

因为词语往往是在特定的语境中才能够准确地表达特定的意义,通过理解词语所在的语境,我们可以更准确地把握词语的含义。

最后,我们可以通过词语的词源来理解它的含义。

词语的词源是指它的来源和演变过程。

通过了解词语的词源,我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它的含义和内涵。

因为词语往往是在特定的历史和文化背景下产生和演变的,通过了解词语的词源,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它的含义和用法。

总之,理解词语的含义是语言学习和运用的基础,通过词义、搭配和用法、语境和词源等多种方法和技巧,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词语。

希望大家能够通过不断的学习和实践,提高自己理解词语的能力,更加准确地运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意义。

理解词语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

理解词语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

理解词语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教学目标:理解词语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

教学重点与难点:能结合语言环境理解词句的意义。

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师:导入由一段对话引出词语的语境义。

并强调理解词语的语境义的重要性。

师:请大家回忆我们所做过的相关题型,总结该题型常见的命题形式是:1、根据文意,写出第几段中划线词在文中的含义或意思是什么?2、第几段中的某个词指的是什么?3、你如何理解文中某某词的含义?师:针对这样的题型,我们该怎样来解答呢,请我们先看以下几道与之相关的题目。

语段一、指代式记者肖英:在八十二年的人生历程中,您曾有过多次选择,我想知道,您是怎么寻找生活方向的?王洛宾:我是在北京长大的。

因为从小爱唱歌,中学毕业后,我考入了北京师范大学音乐系。

大学毕业后,我想去法国留学,然后回来报效祖国。

然而,在那个年代,这种想法太抽象,是很难实现的。

冥冥之中,一个声音召唤着我。

几经辗转,我终于来到了大西北,这是我人生最重要的一步。

走过青海的高原,新疆的戈壁,我终于发现,那里的民歌很美,我非常喜欢,渐渐地,这种喜欢不再是简单的爱好,而成为一种嗜好。

在忘情地享受这种美的同时,我极力地想把这种美表现出来,让更多人能感受到。

这时,我终于找到了生活的方向……8、第①节访谈中,王洛宾说“我终于找到了生活的方向”,“生活的方向”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8、答案:把大西北的民歌美表现出来,让更多人能感受到这种美总结:这种题型在高考中出现的频率较高,值得我们关注。

这种题型的答案绝大多数情况下,所指代的内容就在前面紧靠着所提问的词语。

在上下文里总会有与之对应的阐释句,找到了阐释句就等与找到了答案。

有时指代内容没有现成词语可供使用,需要对文章进行分析、归纳与综合。

可用代入法去认真检验,看是否能完全替代这个词。

语段二:比喻式3)不过话说回来,与当下的国学热一样,这一波文言热也存在不少问题。

我们知道,作为与白话文相对的语体文,文言文有自己特殊的体式要求,有一整套关于起承转合、过接缴结的义法要求,它讲究意旨绾凑,笔法周匝,其虚字实字的调用与间架局势的布排无不极见巧难,而文章主旨的呈现与气调脉络的贯穿更有重重的讲究。

词语理解理解词语的意义与用法

词语理解理解词语的意义与用法

词语理解理解词语的意义与用法词语理解:理解词语的意义与用法词语是构建语言的基本单元,通过词语的选择和运用,我们能够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意图。

而要正确地运用词语,就需要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进行深入的理解。

本文将从词语的意义理解和用法理解两个角度进行探讨。

一、词语的意义理解1. 词义辨析在语言中,许多词语存在着相近的意思,但在具体语境中使用时略有不同。

例如,"懒惰"与"慵懒"都表示做事不积极,但"懒惰"更偏重于动作懒散,而"慵懒"则更偏重于心理上的懒散。

因此,我们需要通过阅读和运用词语来逐渐辨析它们的微妙差别。

2. 词义拓展有些词语的意义较为狭窄,只在某种具体语境下使用。

然而,一些词语的意义是可以拓展的,通过联系更广泛的语境来理解和运用。

例如,"喜欢"最初表示对某事物感兴趣和愿意接受,但现在也可以用于表示对某人的好感或欣赏。

3. 词语引申有些词语通过与其他词语的组合使用而产生了新的含义。

例如,"绿色"最初用来描述自然界中的颜色,但现在也可以用来形容环保、健康等其他方面。

这种词语的引申使得我们能够更加灵活地运用词汇来传递自己的意思。

二、词语的用法理解1. 语法搭配词语的用法往往与其所处的句法结构和语法规则有关。

例如,"大"一词在形容词的用法中通常用于修饰可数名词单数,而不与复数名词一起使用。

因此,我们需要了解和掌握各种词语在不同语法结构中的用法要求,以避免语法错误。

2. 语用功能除了基本的语法用法外,词语还具有丰富的语用功能。

例如,表达请求时常用的词语有"请"、"希望"等,表达感谢时常用的词语有"谢谢"、"感谢"等。

了解词语的语用功能能够帮助我们在交流中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意愿和情感。

3. 文化隐喻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中,同一个词语往往有着不同的隐喻意义。

语境对理解词语的意义

语境对理解词语的意义

语境对理解词语的意义阜阳开发区颍南中学董晶从来的出题者,都不会把那些毫无意义和价值的词语作为考查对象。

读者只有平时对词语保持高度的敏感性,才能不断提高深入理解的能力。

对如何理解词语的意义和作用,大家众说纷纭,有人列举了许多种入手的方法,虽然很有道理,但这些多数都是表象而不是根本,最根本的只有一条,那就是语境。

考纲明确规定: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作用。

西方有句谚语“垃圾是放错位置的宝贝”。

价值的有无或是何种价值,都取决于它的环境。

所谓重要词语就是在文章主题或结构上起重要作用的词语。

词语只有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下才能为主题服务。

不能为主题服务那叫跑题。

理解词语的方法都要从语境入手。

“狡猾”这个词语,在敌我双方严重对立的环境下,人的狡猾,就是贬义,而在巍巍《我的老师》中,有蔡云芝这个良师益友的语境,它就是机灵,调皮,不但没有贬义,反而有点可爱。

正是因为我的狡猾才成就了老师的高尚。

离开语境就不可能真正理解这个词的意义。

再如对“望长城内外”中的“望”字的理解,就要了解它的语境,在什么环境下看?看到了什么?透过下面句子描写的语境不难看出,它统领下文。

因望而想,因想而议。

语境有大小、远近之分,有显性和隐性之分,因此阅读的过程中,可以从本句这个小语境入手,先看词语有没有修饰成分,如果不明显,就看上下句子,再推及到段乃至全篇。

也可以从整体大语境入手,看词语在整个文章中的位置和作用。

最准确的理解是建立在对文题和思路的整体把握上。

吻合了就是正确的,不吻合就会出现偏差。

如《故乡》中,“我想到希望,忽然害怕起来”,要理解“害怕”的含义,单看前后句子,是看不出“我”害怕的真正原因的,最近的语境是“我”希望宏儿他们过上新生活,为我所没有经历过的。

但从全篇看,在揭露社会的黑暗的同时,我希望人们去走一条希望之路。

可希望在当时黑暗的社会不可能实现的。

想到前途的渺茫,当然害怕了。

魔术师的骗人是因为他们隐性手段太多。

因为观众永远只能从一面观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好久以来,‘故乡’就在吸引着我”,句中“故乡”一词的含义 是________。(方令孺《在山阴道上》,2006年高 考湖南卷)
2021/3/9
18
答案:①鲁迅的故乡。 ②作者向往的精神家园。
2021/3/9
19
2、从建但筑是设,施对中于可欧洲小城,千能万反不映能小这城么某套方近面乎。 你以以为体已味经的了文如化指内掌,实际上恐特怕点连的边建沿筑都设没施有摸着
课,因而要以讲为主。在读文言文的时代,自然逐字逐 句大有可讲;到了读白话文的课文,就从逐句讲解发展 到讲主题思想,讲时代背景,讲段落大意,讲词法句法 篇法等等,大概有三十来年了。可是也可以说有一点没 变,就是离不开老师的讲,而且要求讲“深”讲“透”,
那 才好。我想这里头或许有一个前提在,认为一讲一听之 间的事完成了,像交付一件东西一样便当,我交给了 你,你收到了,东西就在你手里了。 前提:把教学(语文课)当成单纯传授知识。
整齐: 指按照一定的标准取舍材料
2021/3/9

6
词的语境义解题方法:
• 1、从词语所在的句子的搭配关系入 手寻找暗含的信息。
• 2、从词语所在的上下文筛选信息。 • 3、从对词语进行解释的文字中筛选
信息。
2021/3/9
7
二、词的比喻义
例1:教育者也是要创造值得自己崇拜之创造
理论和创造技术。活人的塑像和大理石的塑
2021/3/9
2
例1:去年的冬末,我给一位远方的朋友写信, 曾说我要尽量地吞咽北平的春天。
今年北平的春天来得特别地晚,而且在 还不知春天在哪里的时候,抬头忽见黄尘中 绿叶成阴,柳絮乱飞,才晓得在厚厚的尘沙 黄幕之后,春还未曾露面,已悄悄地远引了
吞咽:尽情地享受。
2021/3/9
3
一、词的语境义 语境义的理解:指词语在特定的语境
像有一点不同,刀法如果用的不对,可能万
像同毁;刀法如果用得对,则一笔下去,万
龙点睛。
刀法: 比喻教育方法 。
万像: 比喻众多教育对象

万龙点睛: 比喻使众多教育对象成才。
2021/3/9
8
• 1、寻找比喻的本体是正确解题的关键。
• 2、分析喻体的特征,寻找喻体与本体的 相似性是理解的基础。
2021/3/9
9
例2: 塔布土拉罕在呼和浩特市东北35公里,大青 山的南麓。古城作长方形,分内外两城,外城周围 约六里。在内城的地面上到处可以看到汉代的绳纹 陶片。在城的附近有五个大土堆,塔布土拉罕就是 五个大土堆的意思。这五个大土堆,可能是五个大 封土墓,如果把这五个大封土墓打开,很有可能发 现这个古城的历史档案。(《内蒙访古》)
1、“散文的心”指: 主题

2、“散文的体”指表:现形式

2021/3/9
5
例3.古史不是断片的杂记,便是顺应年月的纂 录;自出机杼,创立规模,以驾驭去取各种史 料的,从《史记》起始。司马迁的确能贯穿经 传,整齐百家杂语,成一家言。他明白“整齐” 的必要,并知道怎样去“整齐”:这实在是创 作,是以述为作。
文学类文本 阅 读
理 解 重要词 语在 文中的含义
2021/3/9
1
重要词语:
1、体现作者思想观点、感情色彩的词语 2、表现文章主题思想的关键词语 3、指代词和具有指代作用的词语 4、在文中被临时赋予特殊含义和深层含义的
词语
5、运用比喻、借代、反语等修辞手法的关键 词语
6、在结构上起过渡或照应连接作用的词语
。特别是那涵些只给你提供一两个亮点的小城,更要另
眼相看。一两个亮点,是醇化过后的简明,背后躲着
大量被省略的文章。
萨拉曼卡在市政结构上的亮点是那个广场,而在精
神结构上的亮点却是大学。萨拉曼卡大学没有围墙,
因此够不成表面上的中心。转弯抹角都是大学的某系
2021/3/9
12
辞典:比喻人生经验的丰富性 历史:比喻人生经历的曲折性。 经卷:比喻人生体验的深刻性。
2021/3/9
13
三、词的指代义
词语指代包括指示代词的指代和非指示代词的指 代。它可以指代一个词、短语、句子,甚至整个段落。
理解注意:
1、词语指代的内容,一般在词语的前面,但也有少 数的在词语的后面。
2、 找出所指内容后,有的不能完全照搬原文,要加 以概括。
3、指代内容概括后,可用代入法检验。
2021/3/9
14
例1 我极其期望,并且感到有这样的需要,
将来能把我所根据的一切事实和参考文 献,详尽地刊印出来。 “这样”指代
2021/3/9
15
例2 过去的两点错误认识是把语文课看成一门传授知识的
历史档案:
(19字以内)
2021/3/9
10
• 历史档案:能够说明历史的文物能 够说明当时
• 历史的文物。
2021/3/9
11
例3 随着年纪的增长,生活使人变得越来越耐读起来。 尽管人们面额上没印文字,但仍然可读,特别是到了成 熟的中、老年,每个人都是一部辞典、一部历史、一部 经卷。摄影艺术家,为了展现人的成熟,常常把镜头焦 距,对准中、老年人的目光和眉梢的扇形“鱼尾纹”,
中临时具有的意义。与多义词不同,它的意 义是不固定的,离开了这个语境,其意义就 不存在。
解题原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词不离句、词不离段、词不离篇。
2021/3/9
4
例2: 我以为一篇散文的最重要的内容,第一要
寻这“散文的心”;照中国旧式的说法,就是 一篇的作意,大约就是这“散文的心”了。有 了这“散文的心”,然后方能求散文的体,就 是如何能把这心尽情地表现出来的最恰当的排 列与方法。到了这里,文字的新旧等工具问题, 方始出现。
2021/3/9
16
测试反馈
2021/3/9
17
1、好久以来“故乡”就在吸引着我:百草园和 三
味书屋,这些美妙的名称,像童话一样,时时在 我思想上盘桓。我想看看咸亨酒店,土谷祠,还 想看看祥林嫂放过菜篮子的小河边……在那浓雾 弥漫的黑暗时代,鲁迅先生在那里开始磨砺他的 剑锋,终生把持它,划破黑暗,露出曙光。今天 我决定要去瞻仰磨剑的圣地。
那 一条尔条深入沟能壑够的说褶明皱当,时仿佛深藏着采掘不尽的“乌拉 金玉”一般—历—史社的会文学物家。从中寻觅历史,文学家从中透
视 深埋其中的哀乐人生,哲学家从中剖析人性的善恶,医 学家从中判断健康状况,心理学家从中管窥血型和性格。 文中,作者说:“每个人都是一部辞典、一部历史、一
部经卷。”请写出“辞典”、“历史”和“经卷”在 文中的含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