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阴大桥桥梁结构健康监测系统的硬件系统改造

合集下载

桥梁健康监测系统的解决方案

桥梁健康监测系统的解决方案

桥梁健康监测系统的解决方案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大量的公路、铁路、桥梁和隧道建设相继落地。

为确保这些重要的基础设施的安全,桥梁健康监测系统越来越成为城市和交通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将探讨桥梁健康监测系统,以及采用的解决方案。

1.桥梁健康监测系统的定义桥梁健康监测系统是一种基于物联网技术和传感器技术开发的系统,用于对桥梁进行实时监测,以便及时识别和处理潜在的安全风险。

桥梁健康监测系统可以监测桥梁的物理变化、结构变形和结构破坏,同时还可以分析桥梁运行数据,以帮助工程师和维修人员及时发现维修和维护需求。

桥梁健康监测系统的核心思想是在制造和维修桥梁时安装传感器和数据收集系统,将实时数据上传至云端进行分析,实现对桥梁健康状况的监测和预测,从而确保桥梁的安全,并预防可能的事故。

2.桥梁健康监测系统的组成桥梁健康监测系统包括传感器、数据采集器、通信系统和数据分析系统四个方面。

其中,传感器是桥梁健康监测系统的核心硬件设备,主要用于测量桥梁的物理参数,比如位移、应力、振动等。

数据采集器用于采集传感器产生的数据,并通过通信系统将数据上传到云端进行分析。

通信系统则是将数据从数据采集器传输到云端的设备,包括有线通信和无线通信两种。

数据分析系统对上传的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对桥梁的运行情况进行预测和支持维护人员进行预防性维护。

3.桥梁健康监测系统的解决方案(1)传感器选择选择传感器是桥梁健康监测系统设计中的重要环节。

在选择传感器之前,需要确定需要监测的物理参数类型,并考虑环境因素对传感器的影响。

一般情况下,选择的传感器应该具有以下特点:高精度、稳定性好、不易受环境影响、容易安装、价格合理。

(2)数据采集器选择数据采集器主要用于采集传感器产生的数据,并传输到云端进行分析。

在选择数据采集器之前,需要考虑以下几个因素:采样率、数据存储容量、通讯方式、带宽等。

另外,也要考虑数据安全问题,保护数据隐私。

(3)通信方式选择通信方式一般分为有线通信和无线通信两种。

7.桥梁结构健康监测技术-发展与挑战——江苏省交通科学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 副总工程师 张宇峰

7.桥梁结构健康监测技术-发展与挑战——江苏省交通科学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 副总工程师 张宇峰

苏通大桥
崇启大桥
南京四桥
2. 健康监测技术及其发展
技术政策
交通运输部对桥梁健康监测已有制度要求 •《公路桥梁养护管理工作制度》:对特别重要的特大桥,应建立符合自 身特点的养护管理系统和健康监测系统 •《十二五公路养护管理发展纲要》:重点加强桥隧养护管理工作,强化 健康监测和实施监控系统建设……
400
500
600
更准确进行苏通大桥等大桥在强/台风作用下的影响分析与可能损伤分析; 对今后类似大桥的抗风设计具有指导意义
3. 应用案例
案例3:崇启大桥TMD设计与抑振作用分析——指导与验证设计
六跨钢连续梁桥
102m+4*185m+102m=944m
主跨
安装TMD前后(2012年5月 VS 2013年8月)
3. 应用案例
案例4:伸缩缝监测——找出常规检测无法发现的病因
钢梁被拉开
不锈钢滑板 伸缩梁与承载箱相碰
滑动支座
•江阴大桥主桥伸缩缝病害
1999年建成,2003年出现伸缩缝病害,2006年更换
设计寿命40年
3. 应用案例
案例4:伸缩缝监测——找出常规检测无法发现的病因
装置下部
装置上部
磨损情况
磨损情况
支座病害
突 发 事 件
船只碰撞
列车冲击
地震破坏
货车超载
1. 健康监测系统应用的必要性
疾病
检查
诊断
治疗
监测
检查
诊断
维修
1. 健康监测系统应用的必要性
健康监测——为桥梁构建神经系统
大脑 神经中 枢
状态评估

传输网 神经末 梢 传感器
人体神经系统

桥梁健康监测系统的解决方案

桥梁健康监测系统的解决方案

02
03
混合通信
结合有线和无线通信方式,根据实际 需求选择合适的通信方式,提高数据 传输效率和稳定性。
网络架构设计
局域网架构
适用于桥梁监测设备数量较少、分布集中 的情况。采用以太网等标准协议,实现设
备之间的互联互通。
广域网架构
适用于桥梁监测设备数量较多、分布广泛 的场景。采用VPN、SDH等传输技术, 实现远程数据传输和监控。
桥梁健康监测的必要性
随着桥梁使用年限的增长,桥梁结构可能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如车辆荷载、自然灾害、材料老化等,导致结构 性能下降。因此,对桥梁进行健康监测是保障桥梁安全运行的重要手段。
桥梁健康监测的重要性
及时发现桥梁病害
通过定期或实时监测,可以及时发现桥 梁结构中的病害,如裂缝、变形等,为
维修和加固提供依据。
系统组成
传感器网络
用于监测桥梁结构的关键部位,包括应变、 位移、振动、温度等。
数据采集与传输系统
将传感器采集的数据进行采集、处理和传输 。
数据分析与处理系统
对采集的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提取有用的 信息。
预警与评估系统
根据分析结果,对桥梁结构进行评估,并发 出预警信息。
工作原理
传感器网络通过测量桥梁结构 的关键部位,获取结构状态信 息。
混合网络架构
根据实际需求,结合局域网和广域网架构 ,实现数据传输和监控的灵活性和高效性

数据传输速率与稳定性要求
数据传输速率
根据桥梁监测系统的实际需求,选择 合适的数据传输速率,确保数据实时 性和准确性。
数据传输稳定性
采用可靠的传输协议和传输介质,提 高数据传输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减少 数据丢失和误码率。同时,采取备份 和容错措施,确保数据的安全性和完 整性。

大桥结构健康监测方案 (2)

大桥结构健康监测方案 (2)

大桥结构健康监测方案
大桥结构健康监测方案可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传感器安装:在大桥的关键位置安装传感器,以测量和
监测桥梁结构的各种参数,如挠度、应力、应变、位移等。

传感器的类型可以包括应变计、加速度计、位移传感器等。

2. 数据采集系统:搭建一个用于采集传感器数据的系统。

这可以是一个现场采集系统,也可以是一个远程监测系统。

系统应该能够实时采集数据,并对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

3. 数据分析:使用合适的数据分析方法,对采集到的大桥
结构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

这可以包括盖帽分析、频域分析、模态分析等。

通过分析数据,可以了解桥梁的健康状态,以及是否出现了损伤或变形等问题。

4. 健康评估与预警:根据数据分析的结果,对桥梁的健康
状态进行评估,判断是否需要进行维护和修复工作。

如果
发现了潜在的问题或存在风险,应及时发出预警,并采取
相应的措施来保证桥梁的安全运营。

5. 数据可视化:将数据和分析结果以可视化的方式展示,
方便用户对大桥结构健康状态进行监测和管理。

这可以采
用图表、图像、地图等形式来呈现,并提供实时更新的功能。

6. 定期检测与维护:除了实时监测,还需要定期对大桥进
行检测和维护。

定期检测可以包括视觉检查、超声波检测、磁粉检测等多种方法,以进一步确认桥梁的健康状况,并
及时修复可能存在的问题。

通过以上方案,能够实现对大桥结构的持续健康监测,及
时发现和处理潜在问题,确保桥梁的安全运营。

桥梁结构健康与安全监测系统建设方案

桥梁结构健康与安全监测系统建设方案

物设 联备 管原 理始 平数 台据
逻辑设备
业务 数据
自定义报警配置 异常报警
平台弹窗、短信通知运维人员 运维人员确认异常原因 数据分析
监控报警系统
运维数据流
以工单为核心,在工单流转的过程中融合监控系统数据、日常巡视检测数据以及台账数据
特别维护 维护要求
维护需求
监测数据
状态监控 数据可视化
维护手册 维护规范要求 标准工作包
成1人死亡,22人受伤。
人受伤。
桥梁健康监测 的意义 据不完全统计单单2017-2019年三年内我国共发生17起较为严重的桥梁事故,共造成29人死亡,其中发生
在运营阶段的有7起,另外据统计目前中国近10万座桥梁存在潜在的危机。 桥梁一般使用年限都很长,据2000年建设部出台的关于建筑设计使用年限的《建筑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
资产管理
资产管理(Enterprise Asset Management, EAM)
EAM管理思想:以桥梁资产为中心,对资产的全生命周期进行管理,提供计划维修、预防性维修、预测性维修、事后维修等 几种维护模式,目标是提高资产可靠性和利用率,降低用户生产成本,积极改善资产回。
预防性维修(PM) Preventive Maintence
EAM中台整体业务流程 图
监测桥梁结构温度
布置位置 主跨跨中桥面
索塔锚固区 主跨跨中 桥台外道路
主跨跨中桥面 塔顶
主梁、桥塔
三向加速度传感器
监测地震
桥墩底部
激光挠度传感器 位移计
监测主梁竖向挠度
边跨跨中;主跨 4等分 点
监测梁端纵向位移和支座位移 墩顶梁端支座处
GNSS
监测桥塔偏位
塔顶+1个基准点

大型桥梁结构智能健康监测系统集成技术分析

大型桥梁结构智能健康监测系统集成技术分析

大型桥梁结构智能健康监测系统集成技术分析
大型桥梁结构智能健康监测系统是指通过传感器、数据采集与处理、无线通信、数据
传输与存储等技术手段,对桥梁结构的健康状况进行实时监测和评估的系统。

其目的是提
前发现桥梁结构的异常变化,预测结构的寿命和安全性,以便及时采取维护和修复措施,
确保桥梁的正常运行和安全使用。

1. 传感器技术:主要是利用传感器对桥梁各部位的结构物理参数进行测量,如应变、振动、位移、温度等。

传感器的选择需要考虑测量范围、灵敏度、稳定性、耐久性等因素,同时要满足工程实际和经济性的要求。

2. 数据采集与处理技术:通过数据采集设备对传感器获取的数据进行采集和处理,
将其转化为数字信号,并进行滤波、放大和模数转换等处理,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还需要对采集的数据进行预处理,如去除噪声、校正误差等。

3. 无线通信技术:采集到的数据需要实时传输到监测中心进行分析和处理。

无线通
信技术可以通过无线传感器网络或移动通信网络实现数据的远程传输。

无线传感器网络可
以实现低功耗、长距离、多节点的通信,适用于分布式监测系统;移动通信网络可以实现
大范围、高速率的数据传输,适用于移动监测系统。

4. 数据传输与存储技术:传感器采集的大量数据需要进行有效的传输和存储。

数据
传输技术可以采用以太网、无线局域网、蓝牙等方式,根据具体场景和要求选择合适的传
输协议和网络设备。

数据存储技术可以使用数据库、云存储等方式,实现对大量数据的存
储和管理,同时还可以使用数据压缩、加密等手段保护数据的安全性。

大跨径连续梁桥健康监测系统监测项目系统设置

大跨径连续梁桥健康监测系统监测项目系统设置
工程背景
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的公路事 业在快速地发展,桥梁建设进入了崭新 的时期,同时也带动了桥梁健康监测的 发展。对运营桥梁的健康监测可以很好 的掌握桥梁的健康状况,及时消除桥梁 存在的安全隐患。为此,该文以官厅湖 特大桥为例,介绍大跨径连续梁桥的健 康监测与安全评估系统,该成果可以对 类似桥梁的健康监测系统提供参考。
官厅水库特大桥位于京张高速 公路中心桩号K85+194处。全桥共 32跨,官厅水库特大桥位于河北省 怀来县四营村与小古城村之间,横 跨官厅水库。官厅湖特大桥由主桥 和两岸引桥构成,全长1846m,正 桥长1230m,引桥长308.4m,桥宽 27.0m。主桥上部结构为一联12孔三向 预应力混凝土连续箱型梁,跨度布置为 65m+10×110m+65m;横断面由两个 独立的单室箱梁构成,两梁之间中心
系统建设目标
通过对大跨径连续梁桥的研究、 试验,得出一套适用于大桥的结构健康 与安全评估系统,研究成果直接服务于 大跨径连续梁桥,为大桥的运营管理服 务,确保大桥安全运营;为使用阶段养 护管理系统提供必要的信息,也为特大 跨径桥梁的研究与发展积累实际资料。 桥梁健康与安全监测应满足以下目的:
通过对使用中桥梁结构的运营状况 及其所处环境条件的监测,及时查明结构 现存缺陷与质量衰变,并评估分析其在所 处环境条件下的可能发展势态及其对结 构安全运营造成的可能潜在威胁,为养 护管理提供科学依据,以达到运用有限 的养护资金获得最佳养护效果,确保结 构安全运营的目的。也即设定结构的健 康预警线,当桥梁结构处于“亚健康” 状态时,及时提醒管理者进行针对性的检 查,并加强相应的养护维修。
距14m;基础为钻孔灌注桩,分离式承 台,圆端型实体墩身。
大桥建成后一直到08年8月京化高 速开通以前,一直是张家口以北和以西 地区车辆进入京津地区最快速的咽喉要 道,日平均交通量达2.7万之多,之中 70%左右时大型货柜车辆,超载现象很 严重,巨大的交通流量和超载车辆直接 加速了大桥的劣化和病害的出现。

大桥结构健康监测方案

大桥结构健康监测方案

大桥结构健康监测方案
大桥结构健康监测方案通常包括以下步骤:
1. 定义监测目标和需求:确定监测的目的,例如检测桥梁的结构健康状态以及预测其寿命,或者监测桥梁在不同荷载下的响应等。

2. 监测参数选择:根据监测目标确定需要监测的参数,如桥梁振动、应变、位移等。

3. 传感器选择和布置:选择适合于监测参数的传感器,并合理布置于大桥的关键部位。

传感器可以是加速度计、应变计、压力传感器、位移传感器和倾斜计等。

4. 数据采集和存储:设计和搭建数据采集系统,确保传感器的数据准确采集并存储。

可以使用数据采集器、数据记录仪或者远程监测系统等设备。

5. 数据分析和处理: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提
取有用的信息。

可以使用数据处理软件、机器学习等方法
进行数据分析。

6. 状态评估和预测:根据数据分析的结果,对桥梁结构的
当前状态进行评估,并可通过模型和算法预测未来的结构
健康状况。

7. 报警和维护:根据预设的阈值和报警条件,及时发出警
报并采取维护措施,以保证桥梁的安全运行。

8. 定期校准和验证:对传感器和监测系统进行定期校准和
验证,以确保监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综上所述,大桥结构健康监测方案需要综合考虑监测目标、传感器选择和布置、数据采集与处理、状态评估与预测、
报警与维护等多个方面的因素,以确保桥梁的安全运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江阴大桥桥梁结构健康监测系统的硬件系统改造孙孝婷(江苏扬子大桥股份有限公司,江苏江阴214433)摘要:江阴大桥结构健康监测系统是我国最早建立、也是最早进行改造的特大型桥梁结构安全监测系统。

由于设计施工上的缺陷,系统运行不久就出现数据采集系统硬件损坏,导致系统处于瘫痪状态。

介绍改造前后硬件系统的组成,并对监测内容和使用的传感器进行分析,以对以后特大型桥梁结构健康监测系统设计提供借鉴。

关键词:传感器;数据采集与传输;在线实时监测;结构健康评估文章编号:1009-6477(2010)01-0098-04中图分类号:U445.7文献标识码:BReconstruction of Hardware in Health Monitoring System forStructure of Jiangyin BridgeSUN Xiaoting江阴大桥原桥梁结构健康监测系统由于设计上的缺陷,系统使用不久就出现大面积硬件故障,导致建成几年来无法形成有用的监测报告,更谈不上实现损伤识别了。

根据这些情况,江苏扬子大桥股份有限公司联合香港理工大学、江苏交通科研设计院对系统进行了升级改造。

作为国内最早建立的桥梁结构健康监测系统,江阴大桥的改造工作对其他特大型桥梁的设计具有很好的借鉴作用。

1原结构健康监测系统硬件系统基本情况原系统由位于监控中心的主控工作站和位于锚室箱梁的8个外站组成,通过位于北塔的光集线器组成光纤局域网。

外站主要负责传感器数据采集,并进行数据预处理。

工作站负责系统参数控制,并对接收到的外站数据进行统计、处理、存储及显示。

江阴大桥原桥梁结构健康监测系统设计时没有考虑夏季钢箱梁内的高温,仍沿用野外施工控制常用的防尘、防水密封机箱,使得硬件系统的工作环境非常恶劣。

很多外站使用半年左右就出现了硬件损坏,此外传感器的选型和布设位置也存在问题,这些因素导致原系统几乎没有采集到有效的数据。

原软件系统基本为数据采集,没有完整的分析评估功能,且数据采集用非标准的技术方法集成在一起,造成工作不可靠。

总体来讲,原系统基本未发挥任何作用。

1.1外站系统外站是由英国承包商设计的非开放系统,其工作原理是:传感器采集的信号首先由调理器规范,通过主板并行口由DM A模式进入外站PC主机,数据处理后由网络适配器送往江阴大桥监控中心工作站。

改造前除1号外站外,其余外站均不能正常工作,从而无法采集相关数据。

本次改造更换了所有外站。

新外站采用标准工业控制计算机加NI工业级数据采集模块,并采用大容量电子盘作为本地数据记录的缓冲器,以延长硬盘的使用寿命。

1.2传感器系统原系统采用的M TN7200系列压阻式加速度传感器和剪力销,共使用72只加速度传感器和12只吊索荷载传感器(剪力销)。

这种应变式加速度传感器,在抗电磁场干扰、抗腐蚀、抗潮湿等能力上难以适应桥梁结构恶劣的工作环境。

而且其固有频率较低,随着使用时间的增加,传感器信号会发生漂移。

在稳定性、耐久性和分布范围上都不能很好地满足工程实际需要。

在本次改造中,增加了光纤光栅传感器进行主梁应力应变以及温度的监测,保留了用于监测锚股索力的磁弹仪和监测吊杆拉力的剪力销,对振动监测系统中加速度传感器的数量和布设位置进行了精简优化。

1.3主梁线形监测系统原系统采用光学电子距离测量系统(EM D)对主梁纵向、横向和垂直移动进行测量。

其主要设备是瑞士Leica公司提供的全站仪,其通过机械运收稿日期:2009-02-23作者简介:孙孝婷(1978-),女,江苏省江阴市人,本科,工程师.公路交通技术2010年2月第1期Technology of Highway and Transport Feb.2010No.1动对各测点进行巡检。

系统测量的频率受测点数量限制,不仅影响系统的采集速度,而且测试精度受环境气象因素的影响很大。

对于江阴大桥,在每年预计的40d雾天中不能进行任何测量。

本次改造增加了GPS系统实现线形监测。

2改造后结构健康监测系统硬件系统组成江阴大桥结构健康监测系统升级改造的基本要求为恢复原系统的正常运行,增加光纤应变测试系统监测主梁内力,增加GPS位移测试系统监测主梁线型和桥塔位移,在主梁两端增设拉绳式位移计监测主梁端部位移,从而实现对桥梁结构响应(内力、位移、振动、温度等)信号进行长期在线采集与管理,并进行有效的数据积累和分析。

改造后的桥梁结构健康监测硬件系统,按照系统功能范围大致可分为传感器系统、数据采集系统、数据通信与传输系统、数据分析和处理系统4大类。

改造后结构健康监测系统的网络拓扑结构如图1所示。

2.1传感器系统传感器系统主要包括风速仪、温度传感器、几何测量系统(位移计、水平仪、倾角仪、EDM/GPS)、应变计、加速度传感器、信号放大器、调理器等附件。

传感器系统主要用来监测以下几类数据:主梁、主缆、吊索的振动监测,主梁的线型监测,环境监测,主缆的索力监测,吊索索力监测和主梁位移监测等。

考虑到GPS系统和光纤光栅应变监测系统独立性较强,本文将这2个系统作为单独的子系统进行阐述。

2.2数据采集系统数据采集系统主要包括安装在大桥主梁和南北锚室内的8台由工控机和数据采集卡构成的数据采集站(外站)。

控制中心工作站通过网络广播发布时钟校正命令,各外站根据命令调整时钟,从而解决了系统的同步性问题。

结构健康监测系统中大部分传感器的输出信号为模拟信号,不能直接由计算机获取。

数据采集系统将这些模拟信号经过放大、调理转为数字信号,并对这些数据进行预处理和储存,然后通过数据传输系统传到监测中心的数据处理和分析系统。

2.3数据通信与传输系统江阴大桥结构健康监测系统的8个外站通过一个光纤集线器与服务器连接。

外站担任数据采集和预处理功能,服务器担任数据管理、可视化等功能。

南北锚室的外站直接安装在19in标准机柜中。

考虑到夏季高温,位于钢箱梁中的外站则安装在配备了半导体制冷器的无人值守温控机柜内。

2.4数据分析与处理系统江阴大桥采用数据监测和数据分析2台工作站,安装在监控中心,通过光纤网络与外站通信。

配备相应软件后,安全监测工作站主要完成数据的查询采集以及生成日报表和异常状态报表等功能。

分析工作站则通过数据完成适用性评估,分析桥址风场特性、建立基于实测的梁端位移和温度的相关性模型、完成损伤检测及构件的安全性评价等。

3改造后系统的监测内容2010年第1期孙孝婷:江阴大桥桥梁结构健康监测系统的硬件系统改造99系统监测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线形(竖向、横向、纵向的位移)监测、振动监测系统、应力温度监测、索力监测、环境监测以及主梁位移监测系统等。

3.1线形(竖向、横向、纵向的位移)监测江阴大桥原先采取的光电测距方法受采样频率、环境气象因素的影响很大,其测量的精度难以保证。

从目前的仪器和软件性能看,GPS 系统采用实时差分进行动态测量的定位精度可达mm 级,经过系统集成和2次开发,完全可以用于大型工程结构的微量测量。

因此,本次改造采用GPS 技术进行主梁线形的监测,用以实时监测江阴大桥主梁和主塔的形变。

系统包括8个流动站(即测站,6个在桥面,2个在主塔)和1个参考站(基准站,在监控中心),由9台莱卡双频GPS 主机构成。

3.2振动监测通过对主缆、吊杆及主梁振动特性的连续监测,可考察桥梁结构的疲劳响应,进而考察结构的安全可靠性,还可实现对主梁结构承受波动载荷历程的记录。

考虑到原系统中监测主缆、主梁和吊杆振动的加速度传感器已出现严重损坏,新系统对传感器的布置和选型进行了重新优化设计,优化后测点的布置如图2所示。

3.3应力温度监测系统主梁应力监测的目的在于通过对主梁结构的控制部位和重点部位进行内力监测,研究主梁结构的内力分布以及各种载荷下的响应,为结构损伤识别、疲劳损伤寿命评估和结构状态评估提供依据。

同时,通过控制点上的应力和应变状态的变异,检查结构是否有损坏或潜在损坏状态。

从长期监测和信号传输等方面考虑,本次改造中项目组采用了光纤光栅传感器进行主梁应力应变以及温度的监测。

测点布置在大桥箱梁内部,其分布如图3所示,传感器分布在9个截面上,每个截面8个应变测点,同时在其中4个测点上还布置光纤光栅温度传感器作温度修正。

另外,在跨中截面上,每个测点布置2个应变计,1个顺桥向布置,1个横桥向布置。

系统中共计80个光纤光栅应变计,36个光纤光栅温度计。

系统通讯拓扑结构如图4所示。

3.4索力监测索力状态(主缆、吊索等)是衡量大桥是否处于正常运行状态的一个重要标志。

通过对索力的监测,不仅能为从总体上评估大桥的安全性和公路交通技术2010年100耐久性提供依据,同时也能检测缆索的锚固系统和防护系统是否完好,缆索是否锈蚀等。

这一部分保留了原系统使用的2类传感器:一类是用于监测锚股索力的磁弹仪(EM传感器),另一类是用于监测吊杆拉力的剪力销。

3.5环境监测系统环境监测系统采用采样频率10Hz的数字式三向超声波风速仪,对温度、湿度、大气压、风速风向进行连续监测。

其中温、湿度传感器和大气压传感器输出信号是4~20mA电流,风速风向传感器输出信号是RS232数字信号。

3.6梁端位移监测系统主梁梁端位移的变化是主梁在荷载作用(包括环境因素,如温度、风、地震作用)下沿桥纵向变形的直接反映,是判断主梁纵向变形同步性的最有效手段。

梁端位移监测系统采用拉绳式位移传感器,位移计采样频率为50Hz,安装在主梁南北两端的承台上,东、西侧各1个,共计4个。

主要对大桥主梁南北两端上下游的位移情况进行监测。

4结语江阴大桥原结构健康监测系统损坏的主要原因就是硬件设备损坏。

改造后的新系统能够实时采集大桥在运营状态下的各种数据和信号,并通过对这些信号的实时分析与处理,实现对大桥结构健康状态的在线监测和评估。

参考文献[1]江苏扬子大桥股份有限公司,香港理工大学,江苏省交通科研设计院,等.江阴长江公路大桥上部结构健康监测系统升级改造工程联合设计文件[Z].南京:江苏省交通科研设计院,2004.[2]李广,孙孝婷,章薛娅.GPS在桥梁结构健康监测系统中的应用[C]//全国公路特大桥梁运营安全管理及信息化技术研讨会.南京:中国公路学会,2008.[3]魏新良,王震洪.桥梁健康监测技术发展现状及趋势分析[J].铁道工程学报,2008,25(9):9-12.[4]朱绍玮,张宇峰,樊可清,等.江阴大桥结构健康监测系统升级改造及初步数据分析[J].公路,2007(4): 69-73.[5]王敬民,陈雄飞,张宇峰,等.江阴大桥结构健康监测系统升级改造研究[C]//全国桥梁结构健康监测研讨会.南京:中国公路学会桥梁和结构工程分会,2005. [6]黄方林,王学敏,陈政清,等.大型桥梁健康监测研究进展[J].中国铁道科学,2005(2):4-10.[7]李爱群,缪长青,李兆霞,等.润杨长江大桥结构健康监测系统研究[J].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33(5):544-548.[8]章关永.光纤传感器技术在桥梁状态监测中的应用[J].世界桥梁,2002(2):27-29,32.[9]连启滨.现有桥梁结构的安全监测与评估技术[J].公路交通技术,2002(3):41-45.[10]秦权.桥梁结构的健康监测[J].中国公路学报,2000,13(2):39-44.2010年第1期孙孝婷:江阴大桥桥梁结构健康监测系统的硬件系统改造10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