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时跟踪检测(四)百合花
3.1 《百合花》课时优化训练(含答案)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3.1 百合花——高一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上册课时优化训练1.下列词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掂脚隧道诞生跨步B.扒车笼罩刹那臂弯C.装饰张篁踌躇嘟囔D.尴尬衣襟安祥稚气2.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的开头写部队决定晚上总攻,结尾写小通讯员赶回团部准确参加战斗,较详细地以某战斗连为焦点记叙了军队在紧急情况下有条不紊的备战全过程。
B.作者善用白描,文中“我们走进老乡的院子里”后的描写,使读者像一个见证者,站在近旁,听着屋子里的“响动”,看着通讯员“颇不服气”的样子。
C.小通讯员为借被子向“我”求助时欲言又止;“我”向新媳妇解释后,她只是笑,却不说明第一次借被子时的情形,这两处“留白”都引发了读者联想。
D.小说以“我”的视角叙事写人,不仅巧妙地在小通讯员和新媳妇之间穿针引线,而且将“借被”“献被”的情节天衣无缝地连接起来,使结构谨严有序。
3.下列句子中,不属于神态描写的一项是( )A.他见我挨他坐下,立即张皇起来,好像他身边埋下了一颗定时炸弹,局促不安,掉过脸去不好,不掉过去又不行,想站起来又不好意思。
B.他飞红了脸,更加忸怩起来,两只手不停地数摸着皮腰带上的扣眼。
半晌他才低下了头,憨憨地笑了一下,摇了摇头。
C.一会儿,门帘一挑,露出一个年轻媳妇来。
这媳妇长得很好看,高高的鼻梁,弯弯的眉,额前一溜蓬松松的刘海。
D.她听着,脸扭向里面,尽咬着嘴唇笑。
我说完了,她也不作声,还是低头咬着嘴唇,好像忍了一肚子的笑料没笑完。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
文学评论与文学创作本为文学之双翼,两者相互砥砺又①____________。
但很长时间以来,文学评论似乎只会说“好话”了。
并非文学评论不能褒扬,也并非文学评论必须吹毛求____________、逢人说项呢?这种毫无保留的“叫好”,同样亦是“有力量”的评论,而且意义重大。
1958年3月,茹志鹃在《延河》上发表《百合花》。
3.1《百合花》(同步习题)(原卷版)2020-2021学年高一语文新教材同步备课(部编版必修上册)

《百合花》同步习题一、选择题(共3小题,每小题4.0分,共12分)1.下列词语中,加线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悸动(jì)怂恿(sǒnɡyǒnɡ)皱褶(zě)B.凛冽(lǐnɡ)娇嗔(chēn)辗轧(yà)C.嘟囔(dūnānɡ)吮吸(shǔn)颤栗(lì)D.推搡(sǎnɡ)瞥见(biē)踮起(diàn)2.下列各句中加线成语的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最近,一则中国制造商包揽德国“金鼻子剽窃奖”前十的消息,令一些中国制造企业感觉局促不安。
B.两岁哥哥自告奋勇照顾妹妹,姿势有模有样,宠妹看电视两不误。
C.实际上,手机被莫名其妙扣费的情况并不少见。
作为用户,要第一时间站出来申诉退款和赔偿。
D.有些孩子上课的时候不专心,要么东张西望,要么交头接耳,要么就是自己坐在位置上啃铅笔或者戳橡皮。
3.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竹,是上苍赏赐南山的肺,吐纳氧气,滋生水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泻进山脚下的洼地②凝结在叶尖化为晶莹的露珠③汇成一泓清莹的静湖④跌落岩缝汇聚成“丁冬”作响的山泉A.①③④②B.②④①③C.④③①②D.②③④①二、文学类文本阅读(共6小题,每小题4.0分,共24分)(一)阅读“前面的枪声,已响得稀落了。
……盖上了这位平常的、拖毛竹的青年人的脸”,完成题目。
4.下列对文段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新媳妇低着头一针一针地在缝小通讯员衣肩上那个破洞,因为她还不知道小通讯员已经牺牲了。
B.“感觉上似乎天快亮了,其实还只是半夜”一句表现了时间度过的漫长。
C.新媳妇本是一个极普通的农村妇女,她善良淳朴,对“同志弟”有着朴素天然的骨肉情深。
D.当新媳妇理解了小通讯员生命的价值,便控制不了自己的悲痛心情。
5.“新媳妇这时脸发白,劈手夺过被子,狠狠地瞪了他们一眼。
……‘是我的——’她气汹汹地嚷了半句,就扭过脸去。
2024_2025学年新教材高中语文第一单元第3课篇目一百合花课时检测含解析部编版必修上册

百合花一、语言运用专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我曾思索过生命。
我不敢说生命是什么,__①__。
生命像向东流的一江春水,他从最高处发源,聚集起很多细流,合成一股有力的洪涛,(1)向下奔注,激起一川白雪,一路向前。
有时候他遇到暴风雨,(a)疾风卷起他,大雨击打着他,他短暂浑浊了,扰乱了,而雨过天晴,只加给他很多新生的力气……直到有一天,大海庄重地伸出臂儿来接引他,他一声不响地流入她的怀里,消融了,归化了!可是,或许有那么一天,他会再从海上淅沥的雨点中升起,蓬篷勃勃,(b)潇潇洒洒,又形成一道江流吧?生命又像一棵小树,他从地底聚集起很多生力,在早春润湿的泥土中破壳而出。
他遇着“骄奢”的春天,便开出满树繁花,蜂蝶围围着他飘翔热闹。
他长到最茂密的中年(c),结出累累的果实,来呈现大地无尽的甜蜜与芳馨。
(2)直到冬天的朔风把他的枯黄卷落吹走……最终有一天,大地庄重地伸出臂儿来接引他,他一声不响地落在她的怀里,消融了,归化了!可是,或许有那么一天,他会再从地下微小的果仁中裂开出来,饮几滴雨露,沐几缕春阳,又长成一棵小树吧?(d)所以,生命中__②__。
在欢乐中我们要预见苦痛,感谢生命;在苦痛中我们也要守望欢乐,感谢生命。
欢乐当然兴奋,苦痛又何尝不漂亮?1.阅读以上文段,下列各项中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a处“疾风”应当换成“急风”,这样能更好地体现暴风的猛烈。
B.b处“蓬蓬勃勃,潇潇洒洒”的逗号应当换成顿号,表示并列。
C.c处“长到中年”运用了比方的修辞手法,写出了生命的蓬勃。
D.d处的问号包含了不确定的语气,表现对新生的期许和赞美。
解析:选D A项,能更好地体现暴风的猛烈的应是“疾风”;B项,此处停顿较长,应当用逗号;C项,此处应当是拟人的修辞手法。
2.请从修辞的角度分别赏析文中(1)(2)处画波浪线的两句话。
答:参考答案:(1)句是借喻,用白雪比方洪涛,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水花的雪白以及水势的浩大。
(2)句是借代,用“枯黄”代指落叶,以特征代本体,生动形象地突出了落叶的特征,充溢画面感。
1《 百合花》作业检测 (含答案)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1《百合花》作业检测(含答案)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3.1《百合花》作业检测一、非连续性文本阅读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材料一:我们走进老乡的院子里,只见堂屋里静静的,里面一间房门上,垂着一块蓝布红额的门帘,门框两边还贴着鲜红的对联。
我们只得站在外面向里“大姐、大嫂"地喊,喊了几声,不见有人应,但响动是有了。
一会儿,门帘一挑,露出一个年轻媳妇来。
这媳妇长得很好看,高高的鼻梁,弯弯的眉,额前一溜蓬松松的刘海。
穿的虽是粗布,倒都是新的。
我看她头上已硬挠挠地挽了髻,便大嫂长大嫂短地向她道歉,说刚才这个同志来,说话不好别见怪等等。
她听着,脸扭向里面,尽咬着嘴唇笑。
我说完了,她也不作声,还是低头咬着嘴唇,好像忍了一肚子的笑料没笑完。
这一来,我倒有些尴尬了,下面的话怎么说呢!我看通讯员站在一边,眼睛一眨不眨地看着我,好像在看连长做示范动作似的。
我只好硬了头皮,讪讪地向她开口借被子了,接着还对她说了一遍共产党的部队打仗是为了老百姓的道理。
这一次,她不笑了,一边听着,一边不断向房里瞅着。
我说完了,她看看我,看看通讯员,好像在掂量我刚才那些话的斤两。
半晌,她转身进去抱被子了。
(节选自茹志鹃《百合花》)材料二:一轮满月升起来了,照亮了寂静的山谷、灰白的小路,照亮了秋日的败草、粗糙的树干,还有一丛丛荆棘、怪石,还有漫山遍野那树的队伍,还有香雪手中那只闪闪发光的小盒子。
她这才想到把它举起来仔细端详。
她想,为什么坐了一路火车,竟没有拿出来好好看看?现在,在皎洁的月光下,她才看清了它是淡绿色的,盒盖上有两朵洁白的马蹄莲。
她小心地把它打开,又学着同桌的样子轻轻一拍盒盖,“嗒”的一声,它便合得严严实实。
她又打开盒盖,觉得应该立刻装点东西进去。
她从兜里摸出一只盛擦脸油的小盒放进去,又合上了盖子。
只有这时,她才觉得这铅笔盒真属于她了,真的。
她又想到了明天,明天上学时,她多么盼望她们会再三盘问她啊!(节选自铁凝《哦,香雪》)材料三:月亮升起来,院子里凉爽得很,干净得很。
《百合花》同步练习(含答案)

《百合花》同步练习(含答案)一、文学类阅读-单文本阅读下面的现代文,完成下列小题。
①回到包扎所以后,我就让他回团部去。
他精神顿时活泼起来了,向我敬了礼就跑了。
走不几步,他又想起了什么,在自己挂包里掏了一阵,摸出两个馒头,朝我扬了扬,顺手放在路边石头上,说:②“给你开饭啦!”说完就脚不点地的走了。
我走过去拿起那两个干硬的馒头,看见他背的枪筒里不知在什么时候又多了一枝野菊花,跟那些树枝一起,在他耳边抖抖的颤动着。
③他已走远了,但还见他肩上撕挂下来的布片,在风里一飘一飘。
我真后悔没给他缝上再走。
现在,至少他要裸露一晚上的肩膀了。
……④外边月亮很明,也比平日悬得高。
前面又下来一个重伤员。
屋里铺位都满了,我就把这位重伤员安排在屋檐下的那块门板上。
担架员把伤员抬上门板,但还围在床边不肯走。
一个上了年纪的担架员,大概把我当做医生了,一把抓住我的膀子说:“大夫,你可无论如何要想办法治好这位同志呀!你治好他,我……我们全体担架队员给你挂匾……”他说话的时候,我发现其他的几个担架员也都睁大了眼盯着我,似乎我点一点头,这伤员就立即会好了似的。
我心想给他们解释一下,只见新媳妇端着水站在床前,短促地“啊”了一声。
我急拨开他们上前一看,我看见了一张十分年轻稚气的圆脸,原来棕红的脸色,现已变得灰黄。
他安详地合着眼,军装的肩头上,露着那个大洞,一片布还挂在那里。
⑤“这都是为了我们,……”那个担架员负罪的说道,“我们十多副担架挤在一个小巷子里,准备往前运动,这位同志走在我们后面,可谁知道反动派不知从哪个屋顶上撂下颗手榴弹来,手榴弹就在我们人缝里冒着烟乱转,这时这位同志叫我们快趴下,他自己就一下扑在那个东西上……”⑥新媳妇又短促的“啊”了一声。
我强忍着眼泪,给那些担架员说了些话,打发他们走了。
我回转身看见新媳妇已轻轻移过一盏油灯,解开他的衣服,她刚才那种忸怩羞涩已经完全消失,只是庄严而虔诚的给他拭着身子,这位高大而又年轻的小通讯员无声地躺在那里。
课时跟踪检测(四)百合花

课时跟踪检测(四)百合花一、语言表达专练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A.执拗.(niù)山坳.(ào)黑黝.黝(yǒu)B.枢.纽(shū) 间.歇(jiàn) 拭.汗(shì)C.裸.露(luǒ) 毡.帽(zhān) 棉絮.(xù)D.撂.下(gē) 绑.腿(bǎng) 羞涩.(sè)解析:选D“撂”应读liào。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大概通迅员庄稼青翠水绿B.膝盖装饰伪妆珠烁晶莹C.胀痛踌躇稚气猛然醒悟D.妞怩虔诚巷战自告奋勇解析:选C A项,“迅”应为“讯”;B项,“妆”应为“装”;D项,“妞”应为“忸”。
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做一个人,我们要行使好自己的权利;做一个公民,我们要恪尽职守....。
B.洪水虽然来势汹汹....,但我们的抗洪工程安然无恙。
C.集市上万头攒动,人声鼎沸....。
D.那个地方又脏又乱,令人叹为观止....。
解析:选D叹为观止:叹,赞赏;观止,看到这里就够了。
指赞美所见到的事物好到了极点。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中国人民正在为建设一个现代化的社会主义强国而努力奋斗。
B.老师们一方面要认真教,另一方面学生要认真学。
C.能不能选择最恰当的结构方式,对于一篇文章的成功,有很重要的关系。
D.我们既然不内行,所以得老老实实地从头学起。
解析:选A B项,前后分句主语不一致,关联词语“一方面”应调到“老师”前。
C 项,不对应,改“成功”为“成败”。
D项,关联词语不搭配,改“所以”为“就”。
5.将下面的一组短句改写成一个长句。
他飞红了脸,更加忸怩起来,两只手不停地数摸着腰皮带上的扣眼。
答:参考答案:飞红了脸更加忸怩起来的他两只手不停地数摸着腰皮带上的扣眼。
6.阅读下面一段文字,按要求答题。
在遥远的①山谷里,有一处高数千尺的断崖,崖上有一株小小百合,小百合②长得和野草一模一样,但它知道自己并不是野草。
《百合花》同步练习----统编版高一必修上

《百合花》同步练习-- 统编版高一必修上3.1百合花1.下列词语的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劈首闪烁抱歉撂下B.伪装点辍张皇羞涩C.颤动屋檐发髻篝火D.憎恶安祥疲乏衣襟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事实上,旅游服务品质有没有保障、旅游市场是否规范、旅游业发展的基础是否牢固,是旅游产业转型升级过程中可能遇到的最大瓶颈。
B.《中国的北极政策》白皮书称,为了实现中国的北极政策目标,中国本着“尊重、合作、共贏、可持续”为基本原则参与北极事务。
C.由南海舰队导弹驱逐舰海口舰、导弹护卫舰岳阳舰和综合补给舰青海湖舰组成的中国海军第二十七批护航编队载誉归来,按时抵达三亚某军港码头。
D.在科学发展的新时期,要实现城市的快速和可持续发展,就要不断推进城市更新工作,不断提升城市功能,完善城市品质,优化人居环境3.下面的句子不属于神态描写的一项是()A.他见我挨他坐下,立即张皇起来,好像他身边埋下了一颗定时炸弹,局促不安,掉过脸去不好,不掉过去又不行,想站起来又不好意思。
B.他飞红了脸,更加忸怩起来,两只手不停地数摸着皮腰带上的扣眼。
半晌他才低下了头,憨憨地笑了下,摇了摇头。
C.这媳妇长得很好看,高高的鼻梁,弯弯的眉,额前一溜蓬松松的刘海。
D.她听着,脸扭向里面,尽咬着嘴唇笑。
我说完了,她也不作声,还是低头咬着嘴唇,好像忍了一肚子的笑料没笑完。
4.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主旋律题材的作品越来越好看了”已经成为近年来文化消费市场的共识。
究其原因,是由于创作者开始俯下身子,以适应市场需求和自身使命的感召,更加注意到颞材的内涵层面。
主旋律题材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逐渐由锦上添花的元素变为作品的灵魂的。
它带着历史和时代()的深邃命题,裹挟着现实主义的磅礴力量,扭转了其近年来过于娱乐化的倾向。
多年来,影视作品对如何()宏大主题与普通观众之间的距离感这一问题,一直①。
过分严肃,失却观众缘;过度煽情,对主题来说又会()。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课时跟踪练16含答案

课时跟踪练16一、选择题1.下列关于同源染色体的叙述,错误的是()A.同源染色体的形态、大小可能不同B.同源染色体在细胞增殖过程中不一定会进行联会配对C.基因的分离和自由组合与同源染色体的分离与自由组合有关D.一对同源染色体在减数分裂时也可能会移向细胞同一极,从而导致染色体数目变异解析:选C。
基因的自由组合与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有关,同源染色体不能发生自由组合,C项错误。
2.百合花(2n=24)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Ⅰ形成的两个子细胞中各含12条染色体。
下列关于上述过程及子细胞的叙述,错误的是()A.染色体未复制就均分到子细胞B.同源染色体分离,染色体数目减半C.着丝粒未分裂,染色单体未分开D.两个子细胞中各含有一个染色体组解析:选A。
减数分裂过程中DNA复制一次(发生于减数分裂前的间期),细胞连续分裂两次,所以减数分裂Ⅰ时染色体已经完成了复制,A项错误。
3.下图①~⑤是用某种方法在显微镜(不用染色)下拍到的二倍体百合(2n =24)某个细胞的减数分裂不同时期的图像。
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图中细胞分裂顺序为①→③→②→⑤→④B.图①细胞内核DNA和染色体数目加倍C.图②③细胞中均可能发生基因重组D.图②③⑤细胞中均含有两个染色体组解析:选B。
根据染色体的行为可判断,①~⑤分别为减数分裂前的间期、减数分裂Ⅰ后期、减数分裂Ⅰ前期、减数分裂Ⅱ末期、减数分裂Ⅱ后期,其顺序是①→③→②→⑤→④,A项正确;题图①为减数分裂前的间期,此时细胞中进行染色体的复制,核DNA数目加倍,但染色体数目保持不变,B项错误;题图②发生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题图③可能会发生同源染色体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互换,C项正确;题图②③⑤细胞中都含有两个染色体组,D项正确。
4.下图表示某种动物不同个体的某些细胞分裂过程,下列相关说法错误的是()A.甲、丙两细胞都发生了基因重组B.图中的细胞均处于细胞分裂后期C.可属于卵原细胞分裂过程的是甲、乙D.乙、丁的染色体数都是体细胞的一半解析:选D。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时跟踪检测(四)百合花一、语言表达专练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A.执拗.(niù)山坳.(ào)黑黝.黝(yǒu)B.枢.纽(shū) 间.歇(jiàn) 拭.汗(shì)C.裸.露(luǒ) 毡.帽(zhān) 棉絮.(xù)D.撂.下(gē) 绑.腿(bǎng) 羞涩.(sè)解析:选D“撂”应读liào。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大概通迅员庄稼青翠水绿B.膝盖装饰伪妆珠烁晶莹C.胀痛踌躇稚气猛然醒悟D.妞怩虔诚巷战自告奋勇解析:选C A项,“迅”应为“讯”;B项,“妆”应为“装”;D项,“妞”应为“忸”。
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做一个人,我们要行使好自己的权利;做一个公民,我们要恪尽职守....。
B.洪水虽然来势汹汹....,但我们的抗洪工程安然无恙。
C.集市上万头攒动,人声鼎沸....。
D.那个地方又脏又乱,令人叹为观止....。
解析:选D叹为观止:叹,赞赏;观止,看到这里就够了。
指赞美所见到的事物好到了极点。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中国人民正在为建设一个现代化的社会主义强国而努力奋斗。
B.老师们一方面要认真教,另一方面学生要认真学。
C.能不能选择最恰当的结构方式,对于一篇文章的成功,有很重要的关系。
D.我们既然不内行,所以得老老实实地从头学起。
解析:选A B项,前后分句主语不一致,关联词语“一方面”应调到“老师”前。
C 项,不对应,改“成功”为“成败”。
D项,关联词语不搭配,改“所以”为“就”。
5.将下面的一组短句改写成一个长句。
他飞红了脸,更加忸怩起来,两只手不停地数摸着腰皮带上的扣眼。
答:参考答案:飞红了脸更加忸怩起来的他两只手不停地数摸着腰皮带上的扣眼。
6.阅读下面一段文字,按要求答题。
在遥远的①山谷里,有一处高数千尺的断崖,崖上有一株小小百合,小百合②长得和野草一模一样,但它知道自己并不是野草。
它心里有一个内在的③念头:“我是百合,不是野草。
唯一④能证明这一点的,就是开出美丽花朵。
”百合深深地扎根,努力地吸收水分和阳光,终于结出了第一个花苞。
百合很高兴,周围的⑤杂草却很不屑,七嘴八舌地嘲讽道:“你别费力气了,即使你真能开花,在这偏僻的⑥荒郊野外,不也是没人欣赏吗?” 百合说:“我会开花,无须别人欣赏,我一定用花朵证明自己与众不同。
”有一天,百合终于开花了,那洁白成为断崖上最美丽的颜色。
文中①②③④⑤⑥处,有三处多余,这三处是 。
答案:②③⑥7.下面是某公司的图书防伪查询及增值服务流程图,请把这个图转写成一段文字介绍,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80个字。
答:解析:第一步,审题干,明对象。
第二步,看要素:方框内词语是关键环节;箭头表趋势或走向;横线上的词语表方式,起连贯作用。
第三步,析关系:各环节在事件过程中的地位及作用;各环节之间有何关系(因果、条件、递进、并列、承接等)。
本题中,扫描图书封面上的二维码,按照提示操作,接着叙述下一个方框内的内容,即先进入图书增值页面,之后就是并列的三个内容,分别写出就可:进行正版验证(每本书可获取50个消费点),然后领取您所需要的增值内容,最后可参与图书有奖反馈活动。
参考答案:请打开微信,扫描图书封面上的二维码,按照提示操作,先进入图书增值页面,进行正版验证(每本书可获取50个消费点),然后领取您所需要的增值内容,最后可参与图书有奖反馈活动。
二、阅读理解专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8~10题。
英雄的背后章东磬①船东家的后山上,就有一座当年抗敌将士的墓园,宜昌的朋友告诉我们,那座墓很大。
但已经许多年没有去过了。
船东十二岁的女儿很可爱,她自告奋勇为我们带路。
②这山本来就很美,再加上长江的映衬。
几个人走走停停,用各种词汇对这美景赞叹不已,快到山顶,小姑娘指指一栋教室模样的房子,“就在那儿,到了。
”我问她:“墓地在学校的院子里吗?”“不是,学校就在墓地上。
”我惊愕地听着她的话,小姑娘又告诉我:“刚建校的时候,伙房里烧的都是挖出来的棺木。
”③我望着那可爱的小姑娘,她纯真地笑着,带着期待看着我。
她刚刚把那么新奇刺激的事情告诉了我这个外地人,我怎么不如她预期的那样笑呢?④我怎么会笑呢?孩子,难道老师们从来没有告诉过你们,那被剖开的墓地里埋的是什么人吗?⑤一万五千多士兵就阵亡在这山清水秀、鸟语花香的土地上,其中还有刚刚十六七岁的少年。
那时候,中国农民家的孩子营养普遍不好,十六七岁的小兵,大多还没有上了刺刀的步枪高。
他们就端着比自己还长的枪上阵拼命。
如果他们活着,都已是七八十岁的老人了。
他们也会在自家的桔园里小口地啜着香茶,悠闲地看着儿孙温暖地颐养天年。
可他们为了别的中国人能有这一切,死掉了。
⑥天认得我们,就在此刻,下起了极细极细的雨,那雨珠细小得像眼泪,只有飘到脸上你才觉得到,暖暖的,在脸上缓缓地流。
⑦我熟悉这种雨。
1999年和2002年,我曾两次拜祭滇西腾冲的国殇墓园,那是抗战后期国军强渡怒江、克复腾冲的烈士墓。
那两次分别是五月初和十月初,都是滇西气候最好的日子,都是风和日丽的中午,但当我们踏上坟山石阶的时候,天就变了。
两次一模一样,都在那一刻下起了绵绵的小雨,天会哭。
⑧此刻,在几千里外的湖北,悲凉的苍天再一次伴着我,笼罩住这长江西陵峡边的莽莽群山。
⑨从今天的小学校能看得出来,这片墓地曾经很有规模。
过去墓地扩大的石台,变成了整个校园的石基,石头阶梯正前方几十米外的杂草中,有一座干涸的水池,丈余见方,用巨石和水泥垒砌而成,池壁上,刻着“浴血池”三个字。
这是战死的将士们在告别人世、将被埋葬之前,最后一次沐浴更衣的地方。
那时的三峡尚没有电,水抽不到这么高的地方来。
为了让逝者干干净净地走,生者们把江水一挑一挑运到山顶上,在这池子里为他们拭去遍身的血迹和泥土,为他们换上洗净的军衣。
⑩临近春节,正放寒假,学校里都很清冷。
场前有一根旗杆,怎么看都觉得那底座与校舍风格相去很远,基座特别高大,还刻出一圈圈有棱有角的饰边,一座乡村小学不会在旗杆上下这么大功夫。
猛然想到,这基座本是纪念碑的。
周边的装饰,正是四十年代的风格。
只是那本应高大庄严的石碑不知去向了。
⑪这山里并不缺地,也不知是哪位德政的官员将学校建在这片本应永世得到尊重的墓地上。
其实坟头推平了,教室就修在上面未尝不可,让那些远离故乡的死者可以倾听到孩子们琅琅的书声。
可你为什么要挖坟,为什么要烧棺木,为什么要毁弃那记载了上万人忠勇拼搏、为守卫脚下这块土地而捐躯的石碑呢?死无葬身之地,这本是中国人最恶毒的诅咒,竟应验在这些以身殉国的士兵身上。
⑫我们看到了那块蒙羞的石碑,它仰面朝天地躺在石阶脚下,就像中弹的士兵。
它无奈地仰望长天,裸露着胸膛上的碑文。
每天都有无数的孩子在它身上跳跃嬉闹,几乎磨平了那用血肉刻写下的碑文。
碑上积满了尘埃,片片斑驳。
我们取出随身携带的饮水,小心地、一个字一个字地洗净了它。
⑬读着上面记录一万多士兵一步一个血脚印而终至献身的碑文,心如刀绞。
未死者将牺牲战友的忠骨埋在了他们用血守卫的土地上,他们深信:从此忠骸有寄了,从此魂梦有托了,从此归家有路了。
可结果呢?⑭天色渐晚,我们不得不回去。
寂静的山里已有耐不住的孩子们早放起过年的鞭炮,远地一阵紧似一阵,就好像从几十年前一直留到今天的枪声。
每年的春节和清明,还会有人来这给他们放鞭炮吗?我很后悔没有带几瓶白酒上来,不能在春节之前,在他们捐躯六十年的时候陪他们多坐一会儿,陪他们一起守岁,陪他们说说话。
这么黑的夜,不会孤独吗?⑮天渐渐地暗下来,两岸的峭壁冲到云里,看不到顶。
一只焦黑如墨的苍鹰在阴雾中盘旋于我们头顶,久久不肯离去。
那一刻,我知道了,无论墓地在还是不在,那上万忠勇的灵魂永不会离开。
我们都抬起头,注视着那只鹰,它优雅地滑翔在冰冷的天际,沉默而高贵。
8.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当小姑娘告诉我“学校就在墓地上”时,我已然“惊愕”,然而当她天真地把烧棺材当作新奇刺激的事情告诉我,还期待着我的笑时,我对小姑娘的冷漠麻木感到痛心和失望。
B.文中提到三次祭拜墓地时天空都下起绵绵细雨,营造了悲伤的气氛,烘托了祭拜者沉重的心情,也凸显了将士精神的感天动地。
C.文章语言风格突出,抒情性强。
整句与散句结合,记叙、描写、议论、抒情等多种表达方式相结合,并综合运用比喻、拟人、借代等多种修辞手法,增强了文章的感情色彩。
D.作者以象征的手法收束全篇,将滑翔于天际的雄鹰作为将士精魂的寄托,给读者留下了思考回味的空间,引人深思。
解析:选A A项,“我对小姑娘的冷漠麻木感到痛心和失望”分析错误。
小女孩并不是麻木冷漠,而是天真无知;“我”也不是对她感到痛心,而是对人们已然忘记了这些英雄,已经不再给后代人讲英雄的故事,传承英雄的精神感到失望和痛心。
9.第⑨自然段讲述“浴血池”的来历,在结构上有什么特点?这样写有什么作用?答:参考答案:结构上的特点:插叙。
作用:①补充埋葬将士的情节,使内容更充实。
②表现人物心理,“我”充满情感地回忆英雄们埋葬时的情景,表达了“我”对英雄的离去的沉痛又崇敬的心情。
③侧面烘托人物形象,通过生者不辞辛苦挑水并郑重为将士们清洗更衣,烘托出将士们高大英勇的人物形象,体现了人们对他们的敬重。
④对比,将以前人们对将士遗体的尊重与现在对他们墓地的破坏形成鲜明的对比,反衬出当前人们对英雄的淡漠,体现了作者的痛心与反思。
10.作者在文中抒发了哪些思想情感?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答:参考答案:①对战士们慷慨赴难、忠勇精神长存的崇仰。
②对后世淡忘英雄事迹、淡漠英雄精神的痛心。
③对自己未能带酒祭拜亡灵、陪他们守岁的自责。
④对英烈们忠魂永存、灵魂永远高贵的坚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