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世界历史共26页

合集下载

【历史】2020部编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26课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教学设计

【历史】2020部编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26课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教学设计

【关键字】历史第26课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❶教学分析➷【重点难点】重点:科举制度的废除和《狂人日记》的思想性。

难点:如何让学生感受到近代杰出思想家的爱国精神及良好的道德品质。

❷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你还记得我国古代从什么时候开始实行科举制度的吗?旧式学堂和科举制度是否有利于人才的培养?你知道新式学堂在中国是什么时候出现的?中国第一所国立的综合性大学是哪所?今天著名的高等学府——北京大学是如何创办的?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学习第26课: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

二.新课讲授目标导学一:教育、新闻出版业的发展1.教师引导:请同学们阅读教材,说一说中国近代新办的新式学堂有哪些?有何作用?知识,培养了一些近代人才,为中国近代教育做出了重要贡献。

2.教师提问:请同学们说一说科举制创立的时间?废除科举制度的时间和影响?学生回答:公元605年,隋炀帝始设进士科,科举制度正式建立。

1905年正式停止科举考试。

科举制的废除以及新式学堂的创办,各级学堂章程的颁布,使得中国近代新式教育逐渐发展起来。

3.教师讲述:报刊是社会信息的重要载体,是一个国家、政府信息的发布平台,是历史发展的晴雨表。

中国近代的报刊是在西方文化传入中国过程中出现的。

4.教师强调:1872年在上海创办的《申报》,是近代中国存在时间最长的中文报纸。

《大公报》《新闻报》《束缚日报》是民国时期著名的报纸。

上海的《东方杂志》、陈独秀创办的《新青年》、邹韬奋主办的《生活》周刊,是民国时期影响较大的刊物。

5.教师提问:这些形式报刊有何重要作用?学生回答:这些新式报刊成为人们了解中国和世界的重要窗口,同时也成为人们针砭时政的喉舌,深刻影响着人们的日常生活。

6.教师提问:中国近代兴起了哪些出版企业?有何作用?学生回答:主要有商务印书馆;还有中华书局、开明书店、生活书店以及中国共产党在束缚区创办的新华书店。

学生回答:起到了传播西方先进思想和科学文化的作用,保存了大量的中国传统文化,促进了近代教育事业的发展,特别是在知识文化的普及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人教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下第16课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课件(共26张PPT)

人教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下第16课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课件(共26张PPT)

1972年2月 23日,北京,尼克 松总统帮周恩来总理 脱下外套。 美国前总统尼克松: 周恩来待人很谦虚, 但沉着坚定。
图说历史----建国初期取得的外交成就
同苏联等十七国建交 (1949-1950)
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 则(1953-1955)
参加日内瓦国际 会议(1954)
参加亚非万隆会议 (1955)
我国外交政策的成熟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互 互 相 相 尊 尊 重 重 主 领 权 土 和 主 领 权 土 完 整
互 不 侵 犯
互 不 干 涉 内 政
平 平 等 等 互 互 惠 利
和 平 共 处
核心
基础
保证
目标
请你结合课本内容,谈谈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的主要内容和重要意义分别是什么? 内容:互相尊重领土主权、 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 平等互惠、和平共处。 意义: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不仅奠定了新中国外交的 基础,也成为世界上许多 国家公认的处理国与国之 间关系的基本准则。
第一次没有殖民主义国家参加 会议特征 的会议
时间:1955年
地点:万隆ຫໍສະໝຸດ 伊拉克代表:共产主义是“独 裁”,是一种“新殖民主义”。 菲律宾代表:同美国联合起来反 对共产主义。
“克什米尔公主 号”残骸
泰国代表:中国没有宗教自由。 锡兰代表:(台湾)应当在我们 中间取得一个独立国家的地位
周恩来: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团 结的而不是来吵架的。中国代表 团是来求同而不是立异的。…… 我们应该承认,在亚非国家中是 存在有不同的思想意识和社会制 度的,但这并不妨碍我们求同和 团结。……会议应将这些共同愿 望和要求肯定下来。这是我们中 中国总理的发言应受到最大的重视,他的讲话是 间的主要问题。 有权威的。 ——尼赫鲁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思维导图(通史)课件(共24张PPT)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思维导图(通史)课件(共24张PPT)

陈独秀
袁世凯
蔡元培
鲁迅
胡适
李大钊
19015年
1915年,陈独秀在上 海创办《青年杂志》, 并在创刊号上发表 《敬告青年》一文,正 式吹响了新文化运动 的号角。
19016年
1915年末, 袁世凯下令 以1916年 为“中华帝 国洪宪元 年”,准备 在元旦举行 登基大典。
19017年
新文化运动
19017年秋
巴黎和会场景
五四运动
19019年
19021年
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
口号
1919年5月4日
“外争主权,内除国贼”、“誓死力争,还我青岛”、
“废除二十一条”、“
”。
性质 五四运动是一次彻底的

爱国运动。
初二历史上册思维导图
中共一大上海旧址
中共二大旧址
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
19021年
内容
通过了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第一个党纲,党纲确定党 的名称为中国共产党,奋斗目标是推翻资产阶级政 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实现共产主义。
中国东北外兴安岭以南黑龙江以北
中俄《瑷珲条约》
1851年
1853年
1856年
1858年
1860年
向西方学习, 发展资本主义 工商业;实质是 建立资本主义 私有制;符合历 史发展方向。
《天津条约》
增开汉口、 等十 处为通商口岸。
火烧圆明园
平均分配土地,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实 质是消灭私有制,违背历史发展规律。
第三次长沙会战
百团大战历时数月, 1944年初,日军发动豫湘
时,英美盟军在 战果辉煌,有力打击 桂战役。由于国民党政府
太平洋战场接连 败退。这次会战 的胜利,在国内

人教版初中历史期末专题复习 专题2 列强的侵略及中国人民的抗争

人教版初中历史期末专题复习  专题2 列强的侵略及中国人民的抗争

D.腐朽的社会制度不敌先进的社会制度
第 13 页
八年级 历史 上册
9.★(2019·成都)某班开展“看口号猜历史事件”的竞猜活动。下列
竞猜对应正确的是
(C )
A.“自强”“求富”——太平天国运动
B.“停止内战,一致抗日”——五四运动
C.“打倒列强,除军阀”——北伐战争
D.“外争国权,内除国贼”——一二·九运动

(B )
A.《南京条约》 C.《北京条约》
B.《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第9页
八年级 历史 上册
5.中国近代史上最能体现“以华制华”策略的历史事件是 ( D )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第 10 页
八年级 历史 上册
6.一位俄国记者记述了 1900 年 6 月 2 日发生在天津火车站的一幕:
地主阶级 竭牺牲 (3)1894 年 9 月黄海海战中,邓世昌壮 烈殉国。1895 年初,威海卫战役中丁汝昌自杀 殉国
第4页
八年级 历史 上册
农民阶级
资产阶级 和无产阶级
(1)太平天国运动 (2)义和团运动 (1)北伐战争:以“打倒列强,除军阀”为口号 的反帝反封建的国民革命战争 (2)抗日战争: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相互配合、 协同作战,都为抗战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
(D )
①太平天国运动 ②虎门销烟 ③黄海大战
④义和团运动
A.①②
B.②④
C.③④
D.①④
第 12 页
八年级 历史 上册
8.在中国近代前期,中国反对外来侵略的战争多以失败告终,从历
史发展的趋势而言,这突出表明的实质问题是
(D )

2020-2021学年人教版历史与社会八年级上册2.2.1 阿拉伯帝国 课件(共26张PPT)

2020-2021学年人教版历史与社会八年级上册2.2.1 阿拉伯帝国 课件(共26张PPT)
一个文化: 阿拉伯文化
作业: 《阿拉伯帝国》作业本练习
古代阿拉伯人为什么能够在短短的一两百年的时间里创造 出如此光辉灿烂的文化呢?
兼容并蓄、开放创新 (文化特点) 重视知识和教育 优越的地理位置(五海三洲之地)
数学 科学 宗教 建筑
文学
0—9的计数法(东方——西方) 天文、地理、医学、化学等(世界领先) 伊斯兰教(传到世界各地) 清真寺(传到北非、欧洲、中国等地)
穆罕默德创立的伊斯兰教是统一的一神教,同当时麦加贵族的多 神教不相容。
穆罕默德提出把富人的财富分给穷人,这也触犯了当或者是穷人,听了这样的主张,你会怎 样对待伊斯兰教?
穷人被伊斯兰教所吸引;富人贵族强烈的反对伊斯兰教,他们开 始阻止穆罕默德的宣传,打击、压制他。
默罕默德的继承人哈里发,从7世纪中期起,先后征服了西亚、北非、西 班牙和中亚等地。到8世纪中叶,阿拉伯成为一个地跨欧、亚、非三大洲的 大帝国。
阿拉伯帝国是依靠武力征服建立起来的,10世纪后衰落下去。 1258年,蒙古人攻陷巴格达,帝国灭亡。
阿拉伯帝国和罗马帝国的建立有什么共同之处? 他们最后 的结局又有什么相似之处? 建立的共同处:通过武力征服建立起地域广阔的强大的帝国。
阿拉伯人发明的机械
4.地理学:世界地图
11至12世纪,阿拉伯人的地图绘制达到了 很高水平。12世纪的地理学家伊德里斯绘制了 世界地图。几百年后,欧洲才出现此类地图。
反映了中古时期阿拉伯地理学的发达程度。
伊德里斯绘制的世界地图
5.文学: 民间故事《天方夜谭》
故事《天方夜谭》是世界上广为流传 的文学作品。它广泛的吸收了印度、埃及 、希腊等地的民间故事,经过数百年的充 实和完善,生动的反映了阿拉伯帝国境内 人们的生活和思想。其中以《阿里巴巴和 四十大盗》与《阿拉丁神灯》最为著名。

人教版部编教材八年级历史上册课件第12课 新文化运动 (共25张PPT)

人教版部编教材八年级历史上册课件第12课  新文化运动 (共25张PPT)

抨击礼教最猛烈:鲁迅
我翻开历史一查,这历史没 有年代,歪歪斜斜的每页上都 写着“仁义道德”几个字。我 横竖睡不着,仔细看了半夜, 才从字缝里看出字来,满本都 写着两个字——“吃人”! 孩子还没吃过人罢!救救孩 子! ——摘自《狂人日记》 第一部白话文小说
鲁迅
李大钊成为中国传播 马克思主义的先驱 由于马克思主义的传入,新文化
动摇了封建道德礼教的统治地位;为五四运动 起了思想宣传和铺垫的作用
1915
1917
1919
北 洋 军 阀 帝 国 主 义

具有马克思主义 激进民主主义者 思想的知识分子 青 李大钊 年 陈独秀 杂 志 李大钊 科学
四 运 动
鲁迅
胡适
新 青 年
总结提升
1.通过今天的学习,我对新文化运动有了新的 认识:…… 2.通过今天的学习,我知道采用……的方法学 习本课知识更有效。 3.通过今天的学习,我想对师傅(学友) 说……
8.金冲及认为:“以白话文代替文言文, 有助于使文字的表达能适应现代生活的 需要,并且明白易懂……这是初期新文 化运动的又一大功绩。”开创这一“功 绩”的是( A ) A.胡适 B.李大钊 C.陈独秀 D.蔡元 培
互助提高B层(二)阅读材料 回答问题
(1)如图是历史上一著名刊物的封面,该刊物是 谁创办的? 陈独秀 (2)它宣传的主要思想是什么?它成为哪一运动 的主要阵地? 民主与科学 新文化运动 (3)在这场运动中,以宣传十月革命和马克思主 义著名的人物是谁? 李大钊 (3)这场运动在历史上产生了什么重大影响?
6.下列有关新文化运动表述不正确的是(B ) A.以《新青年》杂志和北京大学为主要阵地 B.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开始 C.高举“民主”与“科学”两面大旗 D.一场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 7.陈炯明发动广州兵变,欲置孙中山于死地。胡 适从另一个侧面评论此事:陈派军人这一次赶走 孙文的行动,也许有可以攻击的地方;但我们反 对那些人抬出“悖主”“犯上” “叛逆”等来做 攻击陈炯明的武器。说明胡适( B ) A.被陈炯明收买 B.反对旧道德 C.否定三民主义 D. 提倡白话文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历史(部编版)上册课件第12课新文化运动(共29张PPT)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历史(部编版)上册课件第12课新文化运动(共29张PPT)
D
A
D
孔子是“历代专制之护符”。 ——李大钊
新文化运动为什么要把斗争锋芒指向孔孟之道?
想一想
“孔家店”指的是什么?
以孔子为代表的封建儒家思想与道德体系
孔子是历代专制的护身符
打倒孔家店
民主、自由、平等
三、文学革命
1.标志
提倡白话文,反对文言文;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2.代表
胡适、陈独秀、鲁迅。
《狂人日记》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部白话小说。
3.新文化运动的性质和影响
(1)性质
资产阶级新文化反对封建主义旧文化的斗争
新文化运动开启了思想启蒙的闸门,在近代中国掀起了一场思想解放的风暴,激发了人们追求救国救民真理的热情,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2)影响
近代中国是如何向西方学习的?
新文化运动
1917年初,蔡元培就任北京大学校长后,提倡学术上“兼容并包”,聘请一批具有新思想的学者来校执教。北大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中心。
北大的教授们
1917年底,北大文、理、法三科分别成立了研究所。
不同思想流派的知识分子展开学术争鸣。
二、民主与科学
1.提倡民主,反对专制,提倡科学,反对愚昧
1917年1月,胡适发表《文学改良刍议》一文,提倡以白话文代替文言文。
胡适是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他提倡的白话文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同时也是中国古典文化的研究大家,还接受了西方文化的熏陶,是二十世纪世界上具有举足轻重地位的思想家。
八项主张
1917年2月,陈独秀发表《文学革命论》一文,公开打出“文学革命”的旗号,主张变革文学内容,倡导通俗易懂、反映现实、抒发真情的新文学,摆脱八股文只顾。
1.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0课中华民国的创建(共27张)精品PPT课件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0课中华民国的创建(共27张)精品PPT课件

探究研讨
临时政府成立以后,当尽文明国应尽之义务,以期享文明国应享之权利。满清时代辱 国之举措与排外之心理,务一洗而去之;与我友邦益增睦谊,持和平主义,将使中国见 重于国际社会,且将使世界渐趋于大同。
——孙中山《临时大总统宣言书》
怎样看待南京临时政 府的外交政策?
南京临时政府的外交政策具有一定的进步性。主 张积极发展对外和平友好交往,以维护国家利益, 提高国际地位。但它又承认清政府同列强缔结的 一切不平等条约,它的目的是幻想得到帝国主义 的承认与支持。它暴露了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对 帝国主义的严重妥协性。 南京临时政府的“和平外交”是在险恶的国际环 境和纷乱的国内政治条件下的无奈之举。
第10课 中华民国的创建
八年级上册
学习目标
学习目标: 1.了解中华民国建立以及对内对、外政策; 2.知道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的史实; 3.理解《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内容及重大意义 重点:中华民国的成立;《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颁布 难点:对《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性质的认识;理解辛亥革命的结果
自主学习
请同学们预习P46-P49页课本,回答以下预习问题: 1、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的成立 2、袁世凯是如何窃取辛亥革命的果实的? 3、《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颁布
的时间应该是公元 (D )
A、1946年 B、1947年 C、1948年 D、1949年
2、中国历史上最后一道圣旨是《宣统帝退位诏书》,是大清帝国最后一位皇帝爱
新觉罗溥仪颁布的退位诏书,从此清朝统治中国结束。这道圣旨发布于 (B )
A、1911年 B、1912年 C、1915年 D、1917年
时间:1912年2月12日,宣统帝下诏退位 意义:清朝260多年的统治结束
新课讲解
为了限制袁世凯的权力,孙中 山提出了哪些条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3.05.2020
图片教学法
▪ 观看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图片,既提高学生 的学习兴趣,又有利于学生更直观形象地 认识到战争的残酷性,从而树立“热爱和 平,反对战争”的意识。
13.05.2020
新课导入
13.05.2020
新课学习
▪ 预习展示 ▪ 教师授课
13.05.2020
预习展示
▪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时间? ▪ 简要说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 ▪ 你对第一次世界大战有何看法?
说课流程
教教 材法 分运 析用
学教 法学 指过 导程
教材简析
▪ 第一次世界大战就影响而论是空前的,它导致了 民主政治的衰弱和极权主义的盛极一时,并为二 十多年后的第二次世界大战埋下了祸根。本课概 括地介绍了19世纪末20世纪初欧洲两大军事对抗 集团的形成、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导火线、凡 尔登战役和第一次世界大战给人类带来的巨大灾 难。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对第一次世界大战形 成初步的、轮廓性的了解,树立热爱和平、维护 祖国利益等观念。
13.05.2020
教学重点
▪ 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 ▪ 第一次世界大战发生的原因 ▪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性质 ▪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
13.05.2020
教学难点
▪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 ▪ 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分析与评价
13.05.2020
说学生
▪ 初中学生对历史有较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他们一方面带有儿童的特点,希望老师讲 课内容新鲜、充实、有趣味性,最怕空洞 的说教;另一方面已具备接受较系统的知 识、理解一些问题的能力,但看问题不深 刻、不全面。因此在教学中要注意趣味性 与学科严谨性、科学性相融合。所以在本 节内容的处理上可以适当补充一些史实, 精简抽象理论,在不增加学生负担的前提 下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13.05.2020
13.05.2020
数据分析法
▪ 通过分析一战前资本主义世界的工业生产 以及殖民地分布的数据,便于学生更深刻 的理解一战爆发的根本原因,从而提高学 生的分析材料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
13.05.2020
角色扮演法
▪ 让学生站在英法、美德的立场进行思考, 培养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客观分析 历史问题的能力。
约15亿
2350万
约900万
2.战争费用总计达3599亿美元
3.战争导致疫病的流行 流感、斑疹伤寒、天花 和 瘟疫流行与饥荒。
13.05.2020
教学反思
▪ 1.网络环境下的课堂教学,教师应抓住适 当时机,介入学生的学习和情感体验过程 中去,以避免因人机交互冲淡师生、生生 间的情感交流
▪ 2.历史教师一定要站在现代课程观的高度 上,深入挖掘历史与现实的有机联系,为 使学生成为具有时代精神和历史责任感的 新世纪人才奠定基础。
13.05.2020
一战以同盟 国的失败而 告终
13.05.2020
13.在05.20法20 国贡比涅森林列车上 德国代表签投降书
一战的反思
▪ 1.这次战争的影响如何? ▪ 2.这是一场什么性质的战争? ▪ 3.我们应该从这场战争中得到什么启示?
13.05.2020
一战影响
1.一战参战人数 一战受伤人数 一战死亡人数
阶 段 战役或重大事件
影响
第一阶段 (1914年) 马恩河等战役
德军速战速 决计划破产
第二阶段 凡尔登战役、索姆河战役 战略主动权
(1915— 俄军夏季攻势、日德兰海战 转移到协约
1916年)
国一方
第三阶段 美国参加对德作战 (1917— 中国等参加协约国作战
1918年)俄国退出大战 俄 1918年11月,德国投降
13.05.2020
板书设计
▪ 一。原因: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 ▪ 矛盾 ▪ 1.根源: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的不平衡 ▪ 2.实质:重新瓜分世界 ▪ 3.表现:欧洲列强之间的三大矛盾 ▪ 4.发展:帝国主义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 ▪ 二。大战的爆发:导火线:萨拉热窝事件 ▪ 爆发:1914年7月28日 ▪ 性质:帝国主义战争 ▪ 三。大战的进程: 三个阶段 ▪ 四。大战的结果与影响
13.05.2020
教学目标
▪ 基础知识目标:帝国主义列强争霸世界和两大军 事集团形成的史实;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前期的 矛盾与冲突;萨拉热窝事件;凡尔登战役。
▪ 能力培养目标:培养学生运用历史的眼光分析历 史事件的意识和能力。了解第一次世界大战的 “导火线”的作用。
▪ 思想教育目标:第一次世界大战给人类发展和进 步带来的严重灾难,树立热爱和平、远离战争的 现代意识。
13.05.2020
一战的原因
13.05.2020
美国 德国 英国 法国 日本 世界
外贸 缩减 工业 下降
46.2% 40.6% 28.4% 16.5% 8.4% 1/3 70% 69.1% 50% 48% 50% 2/3
失业 人群
1700 万
496万 近300 85万 万
300万 近
3000 万
13.05.2020
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

突尼斯问题


1882年
1904

国 同
德 英 世界市场 、殖民两地问大题集团对
峙局面出现ຫໍສະໝຸດ 1 8 9国 协盟
2约
1879年
1907

争夺巴尔干

第一次 世界大战
一战的经过
“这真是个千载难逢的好机会” 德皇所讲的话中“这”是指什么?
13.05.2020
欧洲战场三个阶段战局的演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