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考试焦虑与应对方式的关系

合集下载

考试焦虑及应对方式研究

考试焦虑及应对方式研究

时, 有 的学生在 队列 中不认 真做操 , 而是在那 里做小动 作 。如 果每 位教 师 能在 学生 做操 时站 在 自己所教 班 级 旁监 督管 理 ,那 么就 能及 时教 育、 纠正这种 不 良品质习惯 。同样 , 学生 的 自习课 、 活 动课 、 课 问休息 时
间等 , 每 一 细小 的活动 , 教 师只 要不 怕辛 劳 , 不 怕麻烦 , 始 终 坚持 关注 学 生活动 , 决不放 松对学 生的严格 要求和 管理 。 长 期的教育 引导 , 学 生 就 能养成 自觉遵 守纪律 , 自觉严格 要求 自己的 良好 品质 习惯 。
六、 教 师要 以身作 则 , 成为 学 生的表 率
学生 在校 期 间, 教师 除 了向学生传 授知 识 , 进 行思想 品德 教育外 , 教 师本身 的形象 也直接 影响着学生的成长 在长期的教学活动过程中 , 教师 的言行 , 教师 的工作态度 , 教师 的情感 , 教师的意志品质, 在学生面前 表现得淋漓尽致 , 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心灵 。教师用 自己的模范行为、 表率 作用 , 潜移默化地使学生受到教育 。可 以说 , 学生的品质在一定程度上取 决于教师 的德性 。因此 , 教师必须不断丰富 自己的知识 , 提高从事教育工
七、 坚持 不断 , 循序 渐进
冰 冻三尺 , 非一 日之寒 , 学生 良 好 品德 的养成也决非一朝一夕之 功。 具有渐进和长期性 。它要经过几年甚 至整个学生阶段的不断教育和影 响 才能逐步形成 。 这就要求我们小学阶段 的教师、 中学阶段 的教师直至大 中 专阶段的教师 必须像进行火炬传递 一样 ,把学生 的德育教学工作毫不放 松地进行下去, 使 学生受到不 间断的继续教育。只有这样 , 才能使学生受 到不断的、 反复的 良 好思想 品德 的洗礼, 逐步扩大学生对 良好品德理论 的 认识 范围, 增强 学生辨 别是非 的能力 , 加强和巩固学生 良好 品德修养 , 逐 步提高学生的精神 品质水平, 形成 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

高三学生考试期间心理健康状况分析

高三学生考试期间心理健康状况分析

文章分析高三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心理健康与应对方式的关系后,为探讨干预策略提供理论支持。

方法:采用问卷法抽取117名在校高三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中学生心理健康问卷、中学生应对方式问卷分别对他们的健康状况、应对方式等进行测定。

结果: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总检出率为78%,其中轻度心理问题占53%,中度心理问题占15%。

心理问题检出率女生高于男生,文科班学生高于理科班学生,在学习压力、抑郁等因子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心理健康得分与应对方式的指向情绪的应对有显著正相关。

结论:高三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堪忧,应及时对其进行疏导和干预。

考试作为我国选拔人才的主要方式,各种考试层出不穷,而高考更是近年来的热门词汇,甚至很多人把高考认为是决定人生的关键,即“一考定终身”。

这种认知更是使考生及家长背负了沉重的心理包袱。

学生在日趋激烈的竞争中,不仅要应付来自社会、学校、家庭和同学的压力,同时给自己的压力更是像一个隐藏的“炸弹”,随时有可能在高压情况下爆炸。

如果学生所表现出来的心理问题不得到及时发现并解决,不但会影响学生的备考,还可能会导致心理障碍,甚至心理疾病。

心理健康在学生成长过程中是非常重要的,它不仅对学生的身体健康有重要作用,而且对学生的个性和智力发展也有重要作用。

同时,心理健康水平也是制约学习成绩的一个重要因素。

所以,关注高考学生的心理健康也就成为当今教育不可忽视的重点。

世界卫生组织曾对高三学生的心理情况进行统计,结果表明20~30%的学生有心理问题,其中3~10%有较为严重的心理障碍,特别是抑郁症较为突出。

本研究主要是为了了解本地高三学生的心理状况,调查他们当前所存在的心理问题,为探讨干预策略提供理论支持,并帮助他们及时解决心理问题。

一、资料与方法1. 研究对象:高三学生117人。

2. 研究工具。

(1)中国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由中科院心理所王极盛教授编制,该量表由60个项目组成,共有10个分量表,分别为强迫症状、偏执、敌对、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学习压力、适应不良、情绪不稳定、心理不平衡性。

高考前考生心理焦虑怎样疏导

高考前考生心理焦虑怎样疏导

高考前考生心理焦虑怎样疏导近年来,高考考试已成为全国各个地区考生的重要考试,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随着高考考试的临近,考生们应付的压力也逐渐增大。

在这种情况下,心理焦虑就会频繁出现在考生们的心理状态中。

因此,为了帮助考生们更好地应对高考前的心理问题,本文将阐述高考前考生心理焦虑的原因及缓解方法。

一、高考前考生心理焦虑的原因1.对于考试成绩的期望过高许多考生因为过分强调考试的重要性,也因为期待优异成绩,从而引起了心理压力。

考试成绩的期望过高带来的巨大的心理负担无疑会影响考试的发挥。

2.缺乏自信心许多考生由于自身原因,如学习能力或考试经验等,会出现缺乏自信心的情况。

这种心态会导致考生不敢面对考试特别是考试失败的可能性,从而进一步加深心理焦虑。

3.情感上的压力情感方面的压力往往也是导致心理焦虑的常见原因。

在准备考试时,许多考生会被家人、朋友或社会舆论的压力所影响。

可能因此产生悲观、不安等情绪障碍,从而影响考试发挥。

二、高考前考生心理焦虑的缓解方法1.制定学习计划考生通过制定合理的学习计划,可以充分利用有限的时间和资源,减轻焦虑的压力。

因此,制定一个科学的学习计划至关重要。

不仅可以避免在考试前临时抱佛脚,还能有条不紊地完成各项任务。

2.放松心情考生需要在紧张的学习之余进行适当的放松本身的情绪。

可以参加一些自己喜欢的文体活动,或在不间断学习过程中进行短暂的休息和调节。

这样可以让大脑得到更好的恢复和充电,这对于高考准备成果的提升也非常有益。

3.沟通交流考生在面对心理压力时,应该及时与外部交流,寻找一些有经验的人进行交流。

通过探讨自己的问题,听取优质建议,这样能够达到缓解的效果。

4.认定自己的能力准备高考的同学需要认识到自己的能力和水平,不过分强调高考的重要性以及考试成绩。

认识自己的真实水平,通过在已有经验基础上提高能力,这样可以提升自己的实际水平和考试成绩。

总之,高考不仅是一场考试,而且也是一场成长。

虽然备考的压力不可避免,但只要缓解好自己的心理焦虑,注重心理健康,然后在传统思维模式之外,积极探索发展途径,我们可以顺利度过准备和参加高考的过程,更好地实现人生规划。

考试焦虑的成因及其应对方式

考试焦虑的成因及其应对方式
度焦 虑水 平。
学 生 一 般 成 绩 不 好 ;但 过 度 的 焦 虑 紧 张 又 会 导 致 考 试 的 失 败 。 因 此 , 不 要 一 有 焦 虑 感 就
惊 慌 ,带 着 适 度 的 紧 张 应 考 ,会 激 发 人 的 应 激 水 平 ,激 起 人 的 挑 战 精 神 ,有 利 于 考 生 超 水 平 地 发 挥 。 以 上 定 律 表 明 ,考 试 焦 虑 是 普
考 试 焦 的 成 固
誊 溪 巷 福 育 第 三 寺对考 试 ,不 同 的人 存 在 不 同 的 反 应 。 心 理 学 家 调 查 发 现 ,7 %的 学 生 临 考 前 会 出 5 现 紧张 、焦 虑 ,甚至 恐 慌 等情 绪 。 而 一 些学
分 在 意 考 试 成 绩 , 焦 虑 考 试 结 果 。 外 在 的 因
素 直 接 影 响 了 学 生 对 考 试 的 认 知 ,也 导 致 了 学 生 在 面 对 考 试 时 所 表 现 出 来 的 各 种 反
应 。 因此 ,本 文 主 要 针 对 学 生 方 面 的 情 况 进
行分 析 。 首 先 ,考 试 焦 虑 的 出 现 主 要 与 学 生 的 认
排 名 很 容 易 打 击 到 学 生 的 自尊 心 和 自信 心 。
而 有 的 家 长 面 对 子 女 的 成 绩 时 的 表 现 也 是 造
成 学 生 考 试 焦 虑 的 一 个 原 因 ,成 绩 好 时 眉 开 眼 笑 ,成 绩 不 理 想 时 便 冷 眼 相 看 ,甚 至 打 骂 、
好 地完 成 ,最终 导 致考 试 的失 败 ,而这 次 失 败 又导致 下一 次 的焦虑 。
校 在 对 学 生 进 行 高 考 焦 虑 的 调 查 中也 发现 ,

高中生考试焦虑的影响因素及应对策略

高中生考试焦虑的影响因素及应对策略

高中生考试焦虑的影响因素及应对策略摘要:考试焦虑在高中生中普遍存在,过度的考试焦虑不仅影响他们的考试成绩,还会影响其身心健康。

基于此,本文尝试在介绍考试焦虑概念的基础上,深入分析高中生考试焦虑产生的原因,并提出应对考试焦虑的策略,以期为缓解高中生的考试焦虑提供一定的帮助。

关键词:高中生;考试焦虑;影响因素;应对策略一、引言考试焦虑一直是学生群体中普遍存在的现象。

申鲁军(2016)的研究表明有一半左右的高中生存在着严重的考试焦虑。

适度的考试焦虑可以帮助高中生维持兴奋状态,在考试中更好地发挥自己的水平。

而过度的考试焦虑不仅会影响高中生在考试中的正常发挥,甚至会影响他们的身心健康。

鉴于考试焦虑在高中生中的普遍性和危害性,本文试图从介绍考试焦虑的定义入手,分析高中生考试焦虑产生的原因,并探讨缓解考试焦虑的对策。

二、考试焦虑的概念国外学者最早对考试焦虑进行了界定。

从生理和情绪角度出发,Mandle(1952)指出考试焦虑是个体在慌乱无助状态下的情绪反应。

从生理和行为角度出发,Sieber(1977)认为考试焦虑是情境性的诱发作用和个体对考试结果的预期反应。

从认知和情绪角度出发,Sarason(1990)主张考试焦虑是一种习惯的条件性情绪反应,当个人的智力、动机、社会能力和学习能力不符合考试情境的要求时,就会诱发考试焦虑。

国内学者主要从认知和情绪两方面对考试焦虑进行定义。

彭明芳 (2002) 认为考试焦虑是个体面对考试情境产生的以担心、紧张或忧虑为基本特征的复杂情绪反应状态。

郑日昌(1990)认为考试焦虑是在一定的应试情境激发下,受个体评价能力、人格特征与其它身心因素制约,以担忧为基本特征,以防御或逃避为行为方式,通过不同的情绪反应所表现出来的一种心理状态。

三、高中生考试焦虑的影响因素考试焦虑是外部因素和内部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内部因素包括人格、学业自我效能感和成就动机三个方面,外部因素涉及家庭,学校和社会三个层面。

高考生考试焦虑、自尊及应对方式的关系研究

高考生考试焦虑、自尊及应对方式的关系研究
● 品德 与 心 理
教 胄
高考生考试焦虑、 自 尊及应对方式的关系研究
韦 耀 阳 向光 富 谭 雪 晴
【 摘 要 】 目的 : 探 讨 高考 生 自尊 、 考试 焦 虑及应 对 方 式 间的 关 系。方 法 : 采 用R o s e n b e r g 自尊 量表 、 考试 焦虑
量表 和 简 易应对 方 式 问卷 , 对 高考 生进 行 测 查 。结果 : ( 1 ) 高考生 考试 焦虑 与 自尊 、 积极 应对 方 式显 著 负相 关, 与 消极 应对 方 式显 著正 相 关 , 自尊与 积极 应 对 方式显 著 正相 关 , 与 消极 应 对 方式显 著 负相 关 ; ( 2 ) 自尊 、 应对 方式 对考 试 焦虑 的回 归显 著 , 共 可 解释 考试 焦虑2 2 . 7 %的变异 ; ( 3 ) 自尊是 应对 方式 和考 试 焦虑 间的 中 介 变量 。结论 : 自尊 、 应对 方式 能够 有效预 测 高考 生的 考试 焦虑 。
【 关键词 】 高考 生 ; 自尊 ; 考 试 焦虑 ; 应 对 方式
【 中 图分 类号 】G 4 4 8
【 文 献标识 码 】A
【 文章编 号 】1 6 7 4 — 1 5 3 6 ( 2 0 1 3 ) 0 8 — 0 0 4 7 — 0 5
考 试焦 虑是 在 一定 的应 试情 境 激发 下 , 受
出 的认 知 与行 为 的调 整 。【 加 ] 崔 明 的研 究 表 明 , 积
此, 我 们 有 理 由推 断 : 自尊 有 可 能 是 考 试 焦 虑 与
应 对 方 式 间 的 中介 变 量 。 本 研 究 拟 对 此 进 行 检
验, 深人探讨考试焦 虑的影响机制 , 以期 为高 考 生考试心理辅导提供参考 。

关于高考期间心理焦虑紧张处理方法

关于高考期间心理焦虑紧张处理方法

高考情绪调节处理方法一、保睡眠,解疲劳。

大家知道高三的学生进入高考压力场,压力无处不在,只是个人的表现和程度不同。

长时间高强度的大量做题,复习,模考,切忌身体和心理的疲劳堆积。

我们工作室近三年的调查表明:确切地说在高考前三个月,即从高考白天倒计时开始,就需要给考生补充相对充足的睡眠。

可谓睡眠第一,学习第二。

以保证在高考临场时,有一个清晰的头脑和良好的状态,有利于高考的临场发挥。

例一、小旺在高考前始终没有敢放松自己,每天加班到深夜十二点。

紧张的情绪一直像一根绷紧的弦,在距高考前的一周开始失眠了。

感到身心劳累,这时身心有点调整不过来。

加上考场发挥不佳,平常最好成绩是590分,高考只考了510分。

例二:李老师是某重点中学的高三班主任,从三月份开始,在保证正常的课堂学习时间和效果的前提下,一般不主张学生加班学习或开夜车。

有时为保证学生午睡,晚上的正常睡眠,关闭教室门,“逼着”学生离开教室回去睡觉。

当时有家长和学生也不理解。

但高考结果是,此班考了年级的第一名。

可见高考前的睡眠调整不可忽视。

二、迎模考,不波动。

进入三月份,当高考进入到模考阶段,很多学生的情绪会因分数的波动大起大伏。

其实,模拟考试只是一个练兵场,对高考题目类型的熟悉,对做题时间速度的把握,对知识点掌握情况的摸底,分析高考考试信息。

针对学生全面性掌控高考做题,进行心理适应性训练。

有时会将三次模拟考试的成绩加起来平均作为一个相对的参考,但没有绝对的可比性。

因为高考试题是全国一流的专家出题,综合性灵活性很大,也有一定的难度系数。

三、调预期,找平衡。

每一位高三的学子对高考都有一份可贵的期盼和目标。

然而预期目标设置的过高或过低,都可能导致不良的心态。

目标过高达不到,会增加挫败感,目标过低,会失去自信心。

高考前的心理状态调整1.正确认识高考,确定合理的目标正确地认识高考,有助于我们进行针对性地复习。

高考是一种分层筛选型的考试,其目的就是将不同水平的学生分别筛选出来送往不同层次不同水平不同类型的高校进行学习。

浅谈中学生考试焦虑问题的心理辅导策略

浅谈中学生考试焦虑问题的心理辅导策略

浅谈中学生考试焦虑问题的心理辅导策略近年来,中学生考试焦虑问题日益凸显,给学生的身心健康带来了严重的困扰。

考试焦虑问题不仅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效果,还可能导致严重的心理问题。

对中学生的考试焦虑问题进行心理辅导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从心理辅导的角度,探讨中学生考试焦虑问题及其相关的心理辅导策略。

一、中学生考试焦虑问题的表现中学生考试焦虑问题表现为情绪紧张、焦虑不安、学习动力不足、睡眠不良、胃肠道问题等一系列生理和心理症状。

最为突出的表现就是在考试前或考试过程中,学生可能会出现紧张、害怕、心跳加快、手心出汗、头晕等生理反应,甚至会因为过度焦虑而影响考试发挥,导致考试成绩不尽如人意。

1.了解学生的焦虑原因心理辅导师需要了解学生的考试焦虑原因。

考试焦虑通常是由于学习压力过大、自我要求过高、对成绩的过分在意、对未来的焦虑等因素共同作用而产生的。

了解学生的考试焦虑原因有助于制定针对性的心理辅导方案。

2.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心理辅导师需要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让学生能够信任并与心理辅导师进行有效的沟通。

只有学生感受到心理辅导师的关心和支持,才能更好地接受心理辅导。

3.教导学生合理应对考试焦虑的方法心理辅导师需要教导学生合理应对考试焦虑的方法。

采取适当的放松训练,包括深呼吸、放松肌肉等方法;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如规律作息、饮食均衡等;调整学习的态度和方法,注重过程,而不是只关注结果等。

4.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心理辅导师需要通过引导和鼓励,帮助学生逐步建立自信心。

学生的自信心是抵御考试焦虑的重要武器,只有学生自信地面对考试,才能克服焦虑,发挥出自己的潜能。

5.提供心理辅导技巧心理辅导师需要向学生提供一些心理辅导技巧,帮助他们缓解焦虑情绪。

采取积极的情绪调节策略,如接受自己的情绪,积极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等。

也需要教导学生一些面对考试时的心理准备技巧,如积极的自我暗示、建立积极的心态等。

6.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心理辅导师需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让学生明白学习的意义不仅在于取得好的成绩,更在于提升自己的能力、发展自己的潜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表 1 男女生 TAS 得分情况
有效人数
TAS 较低
TAS 中等
TAS 较高
男生(人)
126
34(27%)
72(57.1%) 20(15.9%)
女生(人)
162
25(15.4%) 93(57.4%) 44(27.2%)
3.2 考试焦虑和应付方式的关系 3.2.1 有无考试焦虑者的应付方式问卷各因子分比较
应对方式又称应对风格,Lazarus.RS 和 Folkman.S(1984)认为应对 方式指个体为了面对被自己评价为超出自己能力范围的应激环境时, 作出的认知或行为努力。 个体如果缺乏社会支持和良好的应对方式, 则可能造成极度的心理损害。 从学者对应对的界定来看,应对具有不 同的分类和维度。如主动应对和被动应对,积极应对和消极应对等。许 多研究者根据自己的研究结果进行多维度的分类,如肖计划把大学生 应对方式分为问题解决、逃避、自责、幻想、合理化、求助六种方式本研 究正是采用了这种分类方法。
从该中学的高一、高二、高三共三个年级中,各抽出一个重点班和 一个普通班作为被试。 测试安排在段考前一周,同时施测并采用统一 指导语,要求在 20 分钟之内完成。 希望比较不同年级以及性别是否存 在考试焦虑以及应付方式之间的差异。 如果存在差异,我们将会继续 分析差异在哪里,以及分析差异产生的原因。
本研究预期通过让被试填写问卷,包括考试焦虑和应付方式的量 表内容,从而获取数据进行分析统计,了解该中学高中学生的考试焦 虑情况及其应付方式。 希望能够通过严谨的研究了解情况,然后分析 原因所在,期望找出有效可行的解决方法。 从而为进一步增进学生身 心健康,提高学生学习效率提供科学依据。 2.4 统计方法
0.505 0.017 0.511 0.000 0.000 0.898
-0.277** 0.386** -0.229** -0.122 0.020 -0.227**
0.000 0.000 0.003 0.124 0.797 0.004
由表 3 可以看出, 总样本中 TAS 总分与应付方式问卷的自责、幻 想、退化因子分呈显著正相关(P<0.05),而 与 解 决 问 题 和 求 助 因 子 呈 负 相 关(P<0.05);其 中,男 生 TAS 总 分 与 应 付 方 式 问 卷 的 自 责 、求 助 呈 显 著正相关(P<0.05),女生 TAS 总 分 与 解 决 问 题 、求 助 、合 理 化 呈 显 著 负 相 关 (P<0.05) 。
1.9652 1.8707 2.5044 2.0184 1.8557 1.7843
.004 .3651 .005 .3562 .431 .4781 .003 .3453 .071 .3186 .688 .2838
较, 考试焦虑水 平随年级的增大 而升高。 这与他 们所面临的学习 任务和压力有
3.2.2 TAS 总分与应对方式问卷各因子分 Pearson 相关分析(表 3) 表 3 TAS 总分与应对方式问卷各因子分 Pearson 相关分析
总样本 TAS 相关系数 P 值
男生 TAS
女生 TAS
相关系数 P 值 相关系数 P 值
解决问题 -0.262** 0.000
自责
0.409** 0.000
求助
-0.124** 0.36
幻想
0.418** 0.000
退化
0.341** 0.000
合理化 0.082 0.164
-0.060 0.213* -0.059 0.420** 0.314** 0.012
.3890 .2992 .4015 .4419 .4423 .14858
.7141 .2236 .4264 .2910 .3417 .1496
-.669 2.427 .259 5.136 3.671 .128
.505 .017 .511 9109 2.0191 1.8785 1.6027
应 解决 问题 .6994
付 自责
.3160
方 求助
.4567
式 幻想
.4325
问 退化
.4232
卷 合理 化 .3385
.7205 .2315 .4687 .3133 .3517 .3456
-2.505 -4.006 .432 -5.873 -3.811 .409
.0130 .000 .666 .000 .000 .683
2011 年 第 19 期
SCIENCE & TECHNOLOGY INFORMATION
○高校讲坛○
科技信息
高中生考试焦虑与应对方式的关系
肖浩杰 1 李广全 2 (1.广州城建职业学院心理健康咨询中心 广东 从化 510925;2.华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广东 广州 510631)
【摘 要】使用考试焦虑量表(TAS)和应付方式问卷对高中生进行调查探讨考试焦虑与应对方式的关系 。 结果是高中生考试焦虑与应对方 式密切相关。 在面对考试等应激事件时有考试焦虑者多采用自责、幻想、退避等不成熟的应付方式,且不成熟的应付方式在高中男生中表现更 为突出;同时有考试焦虑者多采用消极应对方式,而无考试焦虑者多采用积极应对方式。
总 样 本 (N=288) 内容 因子 有考试焦虑 无考试焦虑 t 值
(N=179) (N=109)
男 生 (N=126)
女 生 (N=162)
P 值 有考试焦虑 无考试焦虑 t 值 P 值 有考试焦虑 无考试焦虑 t 值 P 值
(N=66) (N=60)
(N=113) (N=49)
辅导工作, 引导 学生缓解学习压 力等因素有关。 若对各个年级考 试焦虑水平作比
586
科技信息
○高校讲坛○
SCIENCE & TECHNOLOGY INFORMATION
2011 年 第 19 期
极应对因子(解决问题)分与有考试焦虑者有显著差异(p>0.05)见表 2: 质教育,减轻学 生 学 习 负 担 有 关 ,特 别 是 学 校 加 强 了 考 试 焦 虑 的 心 理
表 2 有无考试焦虑与应付方式的关系
以被试有无考试焦虑为自变量,对应付方式问卷各因子分进行独 立样本的 t 检验, 结果显示: 有考试焦虑者应付方式问卷的消极因子 ( 自 责 、 幻 想 、 退 化 ) 分 均 高 于 无 考 试 焦 虑 者 , 达 到 了 显 著 性 差 异 (P< 0.05),而 无 考 试 焦 虑 者 应 付 方 式 问 卷 的 积 极 因 子(解 决 问 题)分 显 著 高 于有考试焦虑者(t=2.505,P=0.013<0.05)。 在求助因子分上,有无考试焦 虑者得分没有显著性差异(t=0.432,P=0.666>0.05)。 具体结果见表 2。
【关键词】高中生;考试焦虑;应对方式
1 概念界定
考试焦虑是比较复杂的消极情绪现象,是中学生常见心理问题之 一。 曼德勒提出考试焦虑是一种处于失助和紊乱状态下的一种情绪。 阿金森则认为测验焦虑水平倾向上的个人差异,是一种情绪特定下的 人格特质,也就是说,它是一种特定环境下的特质焦虑等等[1]。 综观以 上观点,我们认为,考试焦虑是在一定的应试情境下激发的,在家庭、 学校的压力以及考生自身的生理心理等主客观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形 成的,以对考试结果担忧为特征,以防御或逃避为行为方式的复性情 绪反应。 概括来说,考试焦虑者往往具有自我怀疑、无能感和自我非难 等特征。 因此,严重的考试焦虑不仅影响智力活动的正常发挥和认知 任务的顺利操作,而且有可能击溃人的心理结构,歪曲人的意识,影响 其行为与成就。
2 方法
2.1 被试 本研究采取分层抽样方法,从该高中三个年级中,各抽出一个重
点班、一个普通作为被试,以班级为单位采用统一指导语向学生说明 调查意义,然后集中填写有关量表,并现场收回。 总共取样 298 人 ,其 中男生 133 人占总人数的 44.6%,女生 165 人占 55.4%。 年龄在 16-19 岁之间。 共派问卷 298 份,回收 292 份,有效 288 份。 回收率是 98.0%, 回收有效率是 96.6%。 2.2 施测工具 2.2.1 《考试焦虑量表》(Test Anxiety Scale,TAS)[3]由美国华盛顿顿 大 学心理系的著名临床心理学家 Irwin G. Sarason 教授于 1978 年编制完 成,是目前国际上广泛使用的最著名的考试焦虑量表之一 。 TAS 的中 文版 由 王 才 康 于 1999 年 翻 译 修 订 ,共 包 括 37 个 项 目 ,涉 及 个 体 对 于 考试的态度,个体考试前后的各种心理感受以及躯体不适等。 每个条 目要求被试根据自己的以往经验作出“是”或“否”的选择;各个项目所 得 分 数 之 和 为 量 表 总 分 ,Newman (1996) 提 出 ,TAS 得 分 12 分 以 下 考 试焦虑属较低水平,12 分至 20 分属中等程度,20 以上属较高水平。 15 分或以上表明该被试的确感受到了因要参加考试而带来的相当程度 的不适感,可以判定为考试焦虑。
2.2.2 《应 付 方 式 量 表 》[4]本 量 表 用 于 评 估 个 体 或 者 某 个 群 体 的 应 付 行为。 使用时,被调查者按照近 2 年的应付行为状况自行进行评定各 个项目是否符合自身情况。 此量表共 66 个项目,分为 6 个因子:解决 问题、自责、求助、幻想、退避、合理化。 对青少年学生的测查显示构成 个 因 子 条 目 的 因 素 负 荷 值 再 0.35 以 上 ,6 个 因 子 重 测 相 关 系 数 分 别 为:0.72、0.62、0.69、0.72、0.67 和 0.72,说明此量表具有较好的信度。 2.3 设计及程序
应对,亦称应付,是个体处理应激事件时的各种认知和行为活动, 是个体对现实环境变化的调节行为,包括对应激事件的评估、调节与 事件有关的躯体或情感反应等[2]。 个体的应对方式与心身健康之间的 关系已成为临床心理学研究的重要内容。 国内学者肖计划(1992)把应 付概念的发展总结为:“个体为了处理被自己评价为超出自己能力资 源范围的特定内外环境要求,而做出的不断变化的认知和行为努力。 ” 最近的 Compas 等 (2001)从 发 展 的 角 度 来 界 定 应 对 ,认 为 应 对 是 压 力 反应的一系列过程的一个方面,将其定义为个体在面对压力事件和环 境时,调节情绪、认知、和环境的有意识的意志努力。 这些调节过程依 赖于个体的生理、认知、社会和情绪的发展,同时,又受他们限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