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组合作学习探究--结题报告

小组合作学习探究--结题报告
小组合作学习探究--结题报告

“小组合作学习探究”课题结题报告(附开题报告)作者: 郭秀环来源:本站原创更新:2015-03-10 15:37

【摘要】合作学习是以现代社会心理学、教育社会学、认知心理学、现代教育技术学等理论为基础,以研究与利用课堂教学中的人际关系为基点,以目标设计为先导,以师生、生生、师师合作为基本动力,以小组活动为基本教学形式,以合作学习成绩为评价标准,以标准参照评价为基本手段,以大面积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改善班组内的社会心理气氛,形成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和社会技能为根本目标,是一种极富创意与实效的教学理论与策略体系。新课程实施过程中,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根本转变的关键也在于学生能否有效地自主、合作、探究学习。

因此,变革传统的、过于注重知识传承的教学方式,借鉴发达国家基础教育的成功经验,引导学生形成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已成为我国基础教育教学改革的

当务之急。探索既适应我国社会发展需要,又能汲取国外教育先进理念的培养人才模式,乃是教研工作的重要内容,也是工作的难点。

【关键词】合作学习策略学习能力课堂生态我申报的课题《小组合作学习探究》,被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二五”规划重点课题。自课题申报以来,在上级领导部门的大力支持和校领导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落实课题研究计划,积极开展课题研究。我详细制定研究方案,组织课题组成员,讨论落实各层面具体工作,对课题组人员实施分层次的培训,以实验教师为骨干,针对试验班级学情,在教学理论、观念、方式、途径等方面进行大胆尝试,每个实验阶段都能够不断的提升对课题的新认识。通过近一年多的教学实践和探索,基本达到预期效果,现对研究过程中的方法、措施、主要成果及

存在的问题汇报如下:

一、研究背景与目的

著名科学家杨振宁说:“如果说在过去还有可能一个人独立完成诺贝尔奖项工作的话,那么,进入80年代以来,尤其是进入信息社会以来,没有人们的共同参与、相互合作,任何重大发明创造都是不可能的”。现代教育理念认为,一个人今天在校的学习方式,必然会与他明天的社会生存方式保持某种内在的一致性,而合作学习正是这种一致性的切入点之一。

《语文课程标准》也提出:“倡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素养,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在新课程改革的大趋势下,我县积极推进教学改革,深入开展素质教育,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课堂已经不再是教师“填鸭式”的满堂灌形式了,“以学为本,以生为本”的教学观要求新的教学课堂应该以学生为主体。

我们的课堂教学虽然由原来“满堂灌”的教学模式转变为“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合作学习已走进课堂,但还存在一些弊端:许多初中语文教师仍受传统教学思想的束缚,对学生学习行为和结果表现出极大的不放心,不敢放手。甚至有的老师仍在唱“独角戏”,限制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即使有的老师开始注重学生思维过程的诱导,在操作策略上具有系统性、可操作性的内容还需补充完善。课堂教学中仍普遍存在着表面上看热热闹闹,实际上有

其“形”而无其“实”的现象。因而,我将《小组合作学习探究》作为课题进行研究,试图通过对小组建设、合理设计导学案与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的研究以最大程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同时,本课题对促进教师教育观念和方法的更新,使教师对小组合作学习有更深刻的认识,充分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优势,优化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

合作学习是一种新型的教学组织形式,是20世纪70年代首先在美国产生的一种新的教学理论和策略,80年代至90年代初开始,我国也出现了合作学习的研究与实验,并取得较好的效果。《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中专门提及合作学习:“鼓励合作学习,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共同发展,促进师生教学相长。”2001年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课程实验“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值得注意的是:合作学习在国外已有着几十年开发与研究的历史,启发学生自主地进行意义建构,引导他们独立地完成学习任务,并学会合作创新,已逐渐成为美国中小学教师的共识;在我国合作学习仍属新生事物,种种原因,使传统的教学模式在我国的中小学课堂中仍占主导地位,教学活动过于强调接受和掌握,忽视发现和探究,接受学习几乎成为众多学生唯一的学习方式,进而被异化为“满堂灌”、“机械训练”和“死记硬背”,不少学生长期处于被动应付、简单重复的状态中,对学习内容一知半解、似懂非懂,失去兴趣。这样,既不利于知识的建构,更不利于创新精神的形成,难以满足知识经济时代对社会成员在终身学习能力等方面的要求;我校近年推出具有校本特色的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模式中的关键要义,即学习行动小组和学习科研小组,在六步导学中有合作研讨环节,要求教师和学生能利用小组的力量进行有效的合作学习。但大多数实践操作还处于探索的水平,合作学习的潜力亟待开发。

“合作学习”是我国新课程改革积极倡导和组织实施的学习方式,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把培养学生的交流与合作能力作为新课程改革的重要目标。合作意识也是现代人才必备的素质之一,但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学生不能作为学习的主体参与教学,学生的积极情感得不到体验,意识品质得不到体现,这样的教学模式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合作精神的培养。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培养学生

的合作意识能力,是学校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另一个方面。一些教师开展的合作学习流于形式,组织安排学生合作学习缺乏认真设计,针对性和有效性不强,没有达到合作学习的预期效果。

因此,变革传统的、过于注重知识传承的教学方式,借鉴发达国家基础教育的成功经验,引导学生形成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已成为我国基础教育教学改革的当务之急。探索既适应我国社会发展需要,又能汲取国外教育先进理念的培养人才模式,乃是教学工作的重要内容,也是工作的难点。

二、核心概念内涵和外延的界定

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它是针对教学条件下学习的组织形式而言的,相对的是“个体的学习”。

策略:就是指教师为实现合作学习教学目标或教学意图而采取的一系列具体的问题解决行为方式。具体地说,根据课堂研究中观察到的合作学习的层次与内容,把合作学习分为三种类型:第一层次为同伴之间的互助合作学习(如课堂中的同桌之间的合作学习、课余时间好朋友之间的合作学习等),第二层次为小组合作学习(如课堂中的小组讨论学习、研究性小组学习、兴趣小组学习等),第三层次为教学活动过程中全员性的合作学习(又称合作教学,如班级授课过程中的讨论学习、角色扮演活动等),每一种类型都有一系列的策略。有效的合作学习需要教师掌握有关策略性的知识,以便于自己面对具体的情景作出决策。

三、理论依据

(一)指导思想

课题研究立足课堂教学,从课堂合作学习的有效性入手,通过观察、调查、实验等方法来分析合作学习的内涵特征、组织形态、学习现状,提出有效合作学习的策略,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目的。

(二)理论基础

1.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该理论认为学生是在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通过同化与顺应,逐步建构起关于外部世界的知识,从而使自身认知结构得到发展。建构主义提倡在教师指导下的以学生为中心的合作学习,学生通过一定的情景(即社会文化背景),借助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同学)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

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因此,合作学习是否有效将直接影响课堂学习的实效与高效。

2.信息加工心理学:该理论认为学习的基础是信息存储与加工,因此寻找更有利于理解、记忆的方式让学生存储和理解知识是课题组首要的研究问题,合作学习将更加有利于学生对科学文化知识的存储与理解。

3.人的主体性理论:主体性是现代人的基本特点,为了培养跨世纪的人才,就需要培养人的创造性、开拓性等特点,这些都与弘扬人的主体性有密切关系,因而如何弘扬人的主体性便成为教育理论和实践中的一个重要课题。进入21世纪以来,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已成为我国教育的基本理念,其核心就是为了学生的全面发展,也就是素质教育中讲的全面性,主体性和创造性。这一思想的贯彻实施必然对学校教育的目标、课程、内容、组织形式,学习方式,方法和考核评价等方面发生全方位的影响和改革,合作学习在培养学生的全面性,主体性和创造性具有重要的发展意义。

四、课题研究的假设

以“合作学习能力培养”为平台的教学策略,必将有效地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增加学生的创造力和创新意识,使他们的感官被刺激调动,始终处于一种积极、开放的思维状态,学生具有的创造潜能在这里将得到充分的展示。学生的学习效果将非常明显,学生的综合素质将得到全面提高。

五、课题研究目标

1.通过小组合作学习,使得学生综合素质不断得到提升。

2.通过合作的有效性开展,让学生能够具体达成下列目标:

(1)形成积极互赖关系;

(2)相互促进有效发展;

(3)增强个体责任意识;

(4)增强人际沟通能力;

(5)学会科学自我评价;

(6)促进创新意识与能力的不断提高;

(7)大面积提升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3.通过有效合作,进一步促进课堂效益最大化。

六、课题研究内容

我校提出的构建高效课堂模式中的第一个要义,就是学习行动小组和学习科研小组,在“教学案一体化”导学中有合作研讨环节,这就要求教师和学生能利用小组的力量进行学习,但我们在实施这一模式时发现,合作学习作为新型课堂教学模式中的较为重要的环节,在实际教学中,基本上所有课堂都能注意运用,但从合作的效果度来看,课堂合作有一定效率但并不高效,甚至还有出现了无效课堂。如何切实提升课堂合作学习的有效性、高效性,是摆在我们所有教师面前的一道难题,因此,我提出“小组合作学习探究”这一课题实验,就是要解决合作学习的有效性问题,解决学生合作学习能力的问题。

课题研究立足课堂教学,从课堂合作学习的有效性入手,通过文献学习、培训、观察、调查、实验验证等方法来分析合作学习的内涵特征、组织形态、学习现状,提出有效合作学习的策略,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目的。

1.初中学生合作学习能力的科学意识研究。研究合作学习的基本内涵,进一步探究教与学误区,研究影响合作学习的重要因素。

2.初中学生合作学习能力的策略性研究。课题组将在师生观念、教育教学、方式方法、有效合作途径等方面进行重点研究。

七、课题研究思路

课题研究立足于课堂教学,从课堂合作学习的有效性入手,通过观察、调查、实验等方法来分析合作学习的内涵特征、组织形态、学习现状,提出有效合作学习的策略,在语文、数学、英语等各个学科内系统地、科学地解决实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初中年级全体学生为观察对象,实验班为初中一年级三班、五班、初中二年级三班、四班,比照班初中一年级一班、二班、初中二年级二班、六班。本课题预计用一年时间分四个阶段进行研究。2013年9月1日至30日为第一阶段,聘请单县教研室教研员、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等开设合作学习模式研讨课,给给课题组教师做表率,进一步加强课题组成员理论学习,对实验班整个教学设计思路、教学实施过程进行详细的追踪记录;第二阶段自2013年10月1日至2014年3月10日,主要由课题组教师开设模式汇报课,进行有效合作研究资源大整合。第三阶段为课题组研讨,2014年3月11日至30日,人民路中学所有学科教师面向全县开放合作学习研讨课,以获取全县同行的支持与提供有益的改

进意见。来自全县近200名各学科教师参与了合作学习教学研讨活动,进一步提升了课题组提出的合作学习模式的高效性。进行进一步的实验研究,选择优秀教学案例,召开优秀教学经验展示现场会,全面实施实验研究方案,同时积累材料,为阶段总结做好准备;第四个阶段自2014年3月——2014年10月,课题组通过进一步课堂演练、教案评比、追踪记录、利用实验小学高效课堂建设平台,全面实施课题研究,进行阶段总结,完成“培养小学生合作学习能力的研究”课题研究教案、论文集的汇编,课件的收集与打包,完成课题研究报告,制定出培养小学生合作学习能力的策略研究的相关标准,整理分析研究结果,结题论证。

八、课题的核心概念及其界定

语文课堂教学是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主渠道,是实现语文课程目标的重要途径。新课程提出:合作学习“有利于在互动中提高学习的效率,有利于培养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能使学生“善于倾听、吸纳他人的意见,学会宽容和沟通,学会协作和分享”。

小组合作学习就是以学习小组为基本形式,以小组成员合作性活动为主体,系统利用教学中动态因素之间的互动,充分发挥学生互助、互赖、互惠品质,促进学生动态且有效学习,并以团体的学习成绩作为评价标准,以期共同完成学习任务的教学组织形式。其实质是学生之间建立起积极的相互依存的关系,每一个组员不仅自己要主动学习,还要有责任地帮助其他同学学习,以实现全组每一个同学都能学好的目标。合作学习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业成绩,而且能满足学生的心理需要,提高学生的自尊,促进学生情感的发展与同学间的互爱,促进学生社会交往能力的提高。小组合作学习将班级授课制条件下学生个体间的学习竞争关系改变为“组内合作、组间竞争”的关系,将传统的教学与师生之间单向或双向交流改变为师生、生生之间的多向交流。

“合作学习”主要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合作学习能力为目标的,体现在:

1.发挥小组群体的主体功能,激励学生的积极性,进一步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

2.发挥小组群体的互动功能,让优等生的才能得以施展,中等生得到锻炼,后进生得到帮助,从而互相促进、共同提高。

3.运用小组群体的交往机制,培养学生参与、合作、交流、竞争等现代意识,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

九、课题研究的策略

要使小组合作学习有效、高效,必须进行小组建设,进行分组学习,搭建合作平台。

1.科学合理分组,使学生可“合作”。

研究表明:①如果合作小组内学生的能力有差别,小组内部的讨论会更有效;

②小组成员如能力普遍较低,他们无法展开讨论;能力较高学生之间的合作经常也会发生问题;③如果小组中男女学生的数量不平衡,就会影响小组合作的质量。

因此,小组建设要本着“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组内异质就是在构成上要求小组成员的性别、学业成绩、智力水平、个性特征、家庭背景等方面有着合理的差异,使每个小组成为全班的缩影或截面,这样构建的合作学习小组就为互助合作奠定了基础,而组间同质又为在全班各小组间展开公开竞争创造了条件。如何进行科学、合理的分组,基本保证合作学习小组“组内异质,组间同质”呢?以54人的班级规模构建6人合作小组的操作程序为例,全班可以组成9个合作小组。首先从全班挑选出9名学习成绩好、组织能力强,在同学中威信较高的学生担任每组的组长。然后按学业成绩和能力水乎,从高到低分别选择编排每组的副组长(1人)与组员(4人),并从组长到组员依次编号,分别编号为A1、A2;B1、B2;C1、C2。最后由班主任与各科教师统一协调,根据每组成员的性别、性格、成绩、智力、感情等方面的比例结构进行组间平行微调,使同号的组员实力相当,组际之间的各科水平和综合水平基本平衡。要特别注意为班上的待优生等找到一个理想的位置。男女比例要适当,而且每组都要有女生,为什么呢?一般而言,女生书写认真,步骤规范,能按老师的要求去做;而男生思路灵活,讨论积极,往往注重结果,步骤不规范,书写相对潦草,这样男女生可以取长补短;再者,从思维方式上看,男生侧重理性思维和抽象思维,而女生侧重形象思维,在学习中互帮互助,共同进步。(这一点可视不同班级具体情况而定。)经过一段时间小组成员适当调整,优化组合。

上述的小组划分仅是一个典型案例。只要有利于小组合作学习的开展,

可以按照其他的小组划分形式划分小组。

2.优化评价机制,使学生想“合作”。

首先,及时评价、反馈、激励表彰,是小组合作得以长期进行的重要保障。因此,在具体操作中,我们从小组学习的过程、表现和效果三方面入手,尝试着实施学生自评、组内互评、组际互评、教师点评等多种评价方式,收到了一定的效果。例如,在课堂教学中,我们会根据每组学生的分工、交流、探究、任务的完成情况,进行加分制奖励,并对每组成员所得分数进行捆绑式统计,做到每天一统计,每周一公布,每月一评比;采取“贴星星”、“发红旗”等奖励方式。我们还运用同伴评价的方式,进行组内互评和组间互评,评价的侧重点由评合作态度,再到合作质量,最后到创新,循序渐进。自我评价,实际上是一个自我反省的过程。我让学生对自身参与学习活动的态度、合作精神和合作能力、基本能力、独立性和创造精神等方面进行价值判断,促进了他们心理素质的全面、健康发展。

此外,在小组合作学习评价过程中,教师将学习过程评价与学习结果评价相结合,又将对合作小组集体的评价与对小组成员个人的评价相结合。但无论是何种评价,教师始终以学生“学”的状况为评价客体,努力营造出“组内成员合作,组间成员竞争”的格局,使整个评价的重心由鼓励个人竞争转向大家合作竞争。

3.培养合作意识和技能,使学生“会合作”。

要使合作学习小组能够正常运行,合作富有成效,必须做好以下几件事:(1)选出得力的行政组长和学科组长

组长是老师的小助手和代言人,是一组之魂。选一名成绩好、责任心强、有一定组织能力的学生担任小组长,负责全组的组织、分工、协调、合作等工作至关重要。

(2)给小组起一个响亮的名字

让每组成员集思广益、共同磋商,为小组取一个积极向上、富有新意的、响亮的名字,这有利于凝聚人心,形成小组目标和团队精神。事实证明,只要教师相信学生,给学生以表现的机会,学生的潜能和智慧必定能得到淋漓尽致地发挥。如组名有:快乐、战必胜、探索、无敌、勤奋、扬帆、翱翔、合力、雄鹰等。设计组徽,配上组歌,如快乐组:我的学习我做主,我学习,我快乐!战必胜组:

知识改变命运,学业成就未来,加油!探索组:我们在知识的海洋里遨游,寻找智慧的宝藏!

扬帆组:在知识的海洋里扬帆起航!雄鹰组:我们要以恒心为良友,以经验为参谋,以谨慎为兄弟,以希望为哨兵,像雄鹰一样飞翔! 等。各组信息展示在班级信息栏中,互相监督。这是何等的信心,何等的意志,何等的气魂!

(3)为了调动小组内每个成员的积极性,教师必须培养组长和组员的合作技能

在实践中,我们注意培养小组长的责任心和后进组员的上进心,把优等生和后进生紧密地联系起来,建立起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关系。让优等生带动后进生,小组交流时,多给这些同学发言的机会。老师也要多关注后进生,多与他们交流,较简单的问题尽量让这些同学回答,多鼓励,让他们体验成功的快乐,抛弃自卑感,建立自信心,拥有成就感。当然,在提出一个问题后,我们还会给学生充分独立思考的时间,在学生把想法整理出来后,再组织小组合作,让这些学生在组内分别说出自己的想法,形成小组集体的意见,最后进行全班交流汇报,形成“统一”认识。我们发现通过这样久而久之地训练,一些后进生在优等生的带领下,渐渐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了,他们善于思考、敢于提问的能力也得到了一定地提高。

(4)明确分工

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时首先要确定共同的学习目标。在合作学习中,实行小组成员必须分工明确,承担起自己应尽的责任。这种责任承担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做好自己在组内的分工任务,二是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积极主动协助他人.如:班级有一小组,职慧任组长,负责组织合作内容的分工,并组织好纪律。黄硕任记录员,负责纪录本组合作中发现的问题和讨论的结果。张伟报告员,集合组内讨论的结果,代表小组在班内交流,尘杉任评分员,依据合作时组员的态度、交流的质量等给组员打分,当然,组内成员的分工也不是一成不变的,有时也灵活变岗。有时需要大家一起收集资料的,那么大家就各自分头寻找。

(5)培养小组合作学习的良好习惯

良好的开端等于成功的一半,良好的学习习惯是保证有效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前提。受传统教学法的影响,学生在学习中会处于被动接受状态,他们不习惯主动思考,也不会用言语表达。教师应耐心辅助,鼓励、启发学生思考交流,努力创设便于学生思考、表达的情境,激发学生动脑、动口的欲望,使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敢想、敢说。同时还需培养学生倾听、讨论的习惯。因为年龄因素,学生常常急于表达自己的观点而顾不上倾听合作者发表的意见。教师应指导学生认真倾听,一是认真听他人表述观点,不插话;二要听清别人说了什么;三是听后做思考,别人哪里说得好,哪里不足,想自己该怎么说。每个成员表达了自己的想法后,可能有不一致之处,这就需要讨论,形成解决方案,教师要在关键处予以提示、点拨、指导,让学生逐步学会讨论问题的步骤和方法。

(6)营造氛围,激发合作学习兴趣,培植合作自信

“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说明一个人的力量是单薄的,也不可能获得全面的知识而显得孤陋寡闻,我们就应大力贯彻合作学习。调查表明,有近30%的学生对于稍难的问题不愿作深入的思考,他们往往缺乏思维的触发点,或者对自己的思维能力缺乏信心,在这样的情况下,用学生之间的讨论来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就尤其显得必要。如何使讨论不流于形式,这就首先要求教师从设计学案的一开始起就确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尊重学生的主体需要,既要对学生的“群体”给予研究,又要对这个群体与它的成员之间的相互关系给予研究;既要对在群体中的个体积极性的发挥给予重视,又要对个体积极性的发展趋势给予充分的预测。要真正给学生以信任。体会他们的学习过程,探索他们的认知规律,尊重他们的人格,分担他们的忧虑,接纳他们的想法,分享他们的喜悦,努力使课堂成为学生主动学习、充满探究精神的乐园。教师应该给学生的“合作性学习”留出充分的空间,让他们在合作中有较充分的发言机会和时间,使他们都能在合作群体中担任起应尽的职责,逐渐体会到群体合作的氛围中学习的乐趣与收获。

(7)激励竞争,增强小组合作学习的意识

为了提高学生的合作学习意识,教师可以在日常的教学中有意识地强化“学习小组”的集体荣誉感,比如可以经常地评比“最佳小组”,采取单课评比与积分相结合的竞争方法,或者以每课各组轮流推出“小组发言人”、“小组主讲人”的形式,在诸如此类的激励中,基础好的学生就会感到仅仅提高自己的成绩是不

够的,还必须尽力地帮助组内的其他成员;而基础较差的学生则认识到小组的成功取决于每个成员的努力,认识到自己对于小组所承担的责任,压力能够变成动力,使小组内出现互动、互助、互进的局面。经过一段时间持之以恒的训练,学生的学习目光必然会投向集体、投向长远,而不仅仅局限于自身、局限于眼前,有利于强化学生的合作意识,全面提升学生的整体素质。

(8)教师要适时引导,提高合作学习的质量

重视学生间的合作学习,并不是忽视教师的主导作用。实际上,教师始终是小组合作学习的积极热情的设计者和引导者。无论在有组织的小组讨论中,还中在日常的学习交流中,教师都要牢记自己的引导者的责任,努力克服盲目的、无意义的教学行为。

掌控课堂,适时引领助推合作学习。

课堂上,教师要真正关注学生。小组合作学习时,教师不要等待,不要干自己的其他事情,而要深入到小组中去,了解他们合作的效果,讨论的焦点,认知的进程;教师不应该担心学生讨论会提出很多问题,怕“放”了又不能“收”,而应考虑学生需要什么,如何去引导他们探究学习。同时,对小组活动开展得顺利的要及时予以表扬;对任务不清楚的要耐心说明;对出现问题的及时指导;对提前完成的及时检查并布置新任务;对偏离主题和受阻的及时制止或点拨,使其顺利开展。这样的课堂合作式教学,不仅能使每位学生都可以在课堂上大胆地、尽情地展现自我,又能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分析问题、判断正误、推理归纳等多种能力,更重要的是在不知不觉中,让学生的语言表达技能也得到锻炼并有所提高,学习潜能和创造力得到发掘,克服自闭、胆怯、羞涩等不良心理,培养学生学会合作,互助尊敬的团队精神。

在小组合作学习中,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教师备课时要深入研究教材,明确所要体现的新理念。

教师要精心设计分组学习的各个环节,要从学情分析、目标设置、任务安排、组织形式、策略选择、过程展开、反馈评价等全程设计。小组合作学习的内容要有一定难度,有一定探究和讨论价值,问题要有一定的开放性。要设计好一堂课的每个环节大约用多少时间,什么内容需要小组合作学习,小组学习的时间是多少,等等。

把握展示技巧。

在小组讨论后,先让讨论得比较成熟的小组代表发言(最好教师能提前摸底,发言能有一定的针对性更好)。在小组汇报完成后,其他组的同学提出质疑,评价,各组的同学通过交流、碰撞、讨论,最后形成最终的结果。但很多时候学生的争论会出现断层,这时候老师要适时站出来进行适当的提示,最好以问题的形式抛给学生,以一个第三者的身份参与到讨论中去,这样学生的讨论才不易被中断。在实际操作中学生还是较迷信老师的权威,所以表现出有时候处理问题的时候信心不是太足,这方面培养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如果在某些时候提示达不到目的,后面又没有太多推敲价值的问题,老师也可直接告诉答案。这样有时候直接些也有利于老师控制上课的时间。

十、研究过程与方法

1.安排多种形式学习,科学地理解合作学习的基本内涵

通过组织培训,专家讲座,外出考察学习等形式,安排课题组成员学习先进的教育理念,科学地理解合作学习的基本内涵:合作学习是针对教学条件下学习的组织形式而言的,相对的是“个体的学习”。

2.召开课题专题会议,搜集整理资料,进一步了解合作学习的几种层次以及影响合作学习有效性的几个要素。通过研究论证明确合作学习三种基本类型:课间同伴之间的互助合作学习、课堂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活动过程中全员性的合作学习。通过文献学习、实践研究等方法,我认为影响合作学习的主要因素有下列几种:

(1)积极互赖。合作学习旨在使学生在合作中提高学习能力,学生合作意识的培养对于合作学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合作意识关键在于小组成员间积极的相互依赖。这种积极依赖关系指的是小组成员不仅要为自己的学习负责,还要为其所在小组的其他成员负责。用约翰逊等人的话来讲,“积极互赖存在于当学生认识到他们是以这样一种方式与小组组员联系在一起的时候,即除非他们的组员获得成功,否则他们自己就不能获得成功,(反之亦然),他们必须将自己的努力同其他组员的努力协调起来以完成某个任务”。积极互赖的方式有很多,包括

目标互赖、奖励互赖、角色互赖等。刚建立小组后,我通过班会让小组成员互相介绍,除自己的基本情况外,还介绍兴趣、爱好、家庭成员、理想、愿望等,拉近小组成员间的距离,建立信任感。设计做游戏,在黑板上让小组成员共同画一张笑脸,每人只画一个器官。小组成员开始分工,有的说画嘴,有的说画鼻子等,没有一位同学甘于落后,完成后评比哪一小组画的美观漂亮,使他们在游戏中体会团结协作的重要作用。

(2)相互促进。学习中的互助合作就是一种交流,而交流也是一种实践。学生在相互促进与合作的过程中,必然能促进学生的交流与实践。在相互促进与合作的过程中学生就会自觉地进行学习的自我调整、自我检测、自我评价与自我反馈。例如,在互助合作学习中,学生通过互相解释来学习。当学生在给其他同学解释的时候,他们就必须想办法组织自己的思想,还必须详尽的阐述一些认知的细节,这样一来,他们自己的理解力就大大提高。

(3)个人责任。在课堂小组合作学习中,要防止“好学生讲,差学生听”的小组交流模式,而产生“责任扩散”效应。差学生在小组中是被动的,没有表现的机会,好学生在小组中包揽一切,使“两极化”现象加剧。要培养学生特别是差生的学习兴趣,强化合作学习的责任感及合作参与意识,实现真正的合作。

(4)人际沟通。合作学习中生生互动、师生互动是教学活动成功不可缺少的重要因素。教学中开展的教学活动需要小组成员在共同活动中必须做到互相帮助、互相监督,每个成员要对其他成员的学习负责,体现“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意识。师生间要进行平等对话与交流,这就要求教师的态度、价值观、信念都要围绕着学生的发展为中心,教师应具有亲和力,让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交流成为一种可能,合作成为一种需要。

(5)自我评价。每天让学生反思总结自己在合作学习中的表现、收获,给自己一个合理的评价。分享他人的智慧,体验合作的愉快。

3.积极发动思想宣传。举行多次课题专题会议,深入实践科学发展观,用新课程、新理念武装教师的头脑;利用教工例会、年级会议、任课教师会议、学生会、黑板报、橱窗、标语、靠牌等阵地向教师及学生宣传有效合作的积极意义。

4.合作学习应该定位的课堂生态。

①.定位一:让学生“动”起来。

我们强化学习借鉴“诱思探究学科教学论”、“尝试教育”、“成功教育”、“合作学习”、“目标教学”、“洋思经验”、“杜郎口做法”以及魏书生育人教书经验、国外分组教学中的思想、方法,我们最终达成共识:要想大幅度的提高教学质量,必须解放学生、唤醒学生、激励学生,点燃学生的希望,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而要使学生成为学习主人的具体办法,就必须改变“一言堂”,就要让学生在课堂上“唱主角”,让学生“动”起来。学校要求教师树立“一切适应学生的发展”的教育理念,要求教师切实尊重学生的发展主体地位。学生怎么学好,教师就应该怎么教。改革教学方式,变指令式为超市式,变注入式为发动式,变被动式为互动式。

②.定位二:让课堂“活”起来。

我们的课堂应该是创新的课堂,追求实效的课堂,张扬学生个性的课堂,挖掘学生潜能的课堂,学生创造性得以最大限度发挥的课堂。我们要改变过去“我讲你听、我说你做”的授课方式,教师成为教学过程的策划者、组织者、合作者,当“导演”。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走上讲台当“演员”、当“先生”,或讲解、或纠错、或争辩、或表演、或操作,人人都有机会展示自己的“风采”。围绕着学习目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把课桌对起来。在教学形式上实行分组教学,每班分成八至十二个学习“互助组”,每组四至六人,每组由一名学生当互助组长,相当于一个小“班主任”或承包人,负责本组学生的纪律、学习的检查、监督、组织。教师在进行学习评价时多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评价,以利于增强学生的团体意识,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5.推行“教学案一体化”的实施策略。

从“教案”到“学案”的转变,其本质是教学重心由老师如何“教”转变为学生如何“学”,必须把教师的教学目标转化为学生学习的目标,把学习目标设计成学习方案交给学生。

学案的编写采用“个人提前备课、轮流主备、集体研讨,优化学案,师生共用”的集体备课方式。

编写学案的指导思想:

①.要教师更新教育教学理念,以诱思探究学科教学论为指导,充分体现“以教师为引导,学生为主体,思维为主攻,体验为红线”的原则,鼓励学生主动参

与、主动探索、主动思考、主动实践,引导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在活动中发展,打破旧的课堂教学模式,营造一种宽松、民主的教学氛围,和学生之间形成良性互动、和谐发展的教学关系。课堂上教师应放开手脚,大胆让学生独立观察,独立思考,独立操作,独立思考和表达,独立推导和总结,教师不包办,要勇于让学生去创新。

②.要依靠同学科全体教师的集体智慧,备课组长要带领全组教师,组合本组总结的课堂教学模式,围绕如何打开学生思路,如何组织独立思考,亲身体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如何灵活运作七个动(动手做、动眼看、动情读、动口议、动耳听、动笔写、动脑思)等关键环节展开大讨论,然后合理分工,认真编写出各自分担的学案,关键环节灵活使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创设丰富的教学情景,精心设计,巧妙安排,认真组织各环节教学活动,使学生积极地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感受到学习的兴趣,在过程和方法中得到收获,真正把教室变成学堂。

③.要认真钻研课标,教材和教学参考书,课程标准是学科教学最基本的要求,它在课程目标上,对学生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以及价值观等方面进行了具体化的设计;在课程内容上,强调将学生生活经验、学科知识和社会发展等方面进行整合;在课程要求上,结合学科特点和知识点,明确提出了一系列过程性、经验性目标,期望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学会学习,并形成正确的价值观。灵活使用教材,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努力开发各种课程资源,将学习目标设计成一个个问题或问题串,问题的设计要做到确切、严谨、规范,要体现生活性、研究性、趣味性,基础与拓展兼顾。各环节间的导向性信息要做到具体、周全、妥当、明了,有利于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且易于操作和检测。

④.要尽可能多地了解学生,学习的主体是学生,教师要了解学生的知识水平、接受能力、生活环境;要知道每一位学生的兴趣、爱好和特长;还要从特性中找出班级学生的共性,充分考虑和适应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际能力和知识水平,使学案具有较大的弹性和适应性。从而在课堂上创造人人参与的机会,激励人人参与的热情,提高人人参与的能力,让学生在参与中学习,在学习中实现个性发展与全面发展的统一。

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凡设置有学生活动的“教学点”,都应将活动的内容问题化,问题形式任务化。以问题明确活动目的,以任务驱动学生活动。如:

看书填空、看书思考回答问题;做题加深理解、做题强化记忆、做题观察对比,总结规律;自学发现和提出问题;问题思考探究,发表个人见解;学习反思、知识小结等。

编写“学案”的注意事项:

①.围绕教学目标,紧扣教材,从整体上体现教材的知识结构和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使知识能条理化、系统化和整体化,一课时一个学案,篇幅不能过大,活动内容力求当堂完成,B5纸一页容量为好,最多不超过两页。以便控制学习总量,使学生明确目标,最大限度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②.有启发性,对教材中学生难以理解的内容,应作适当的提示,配以一定数量的思考题,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在一个个问题的解决中培养学生的能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③.问题设计应有层次性、梯度性,应根据学生对问题的认识逐渐加深。做到循序渐进,使学生意识到,要解决教师设计的问题不看书不行,看书不看详细也不行,光看书不思考不行,思考不深不透也不行。这样学生就能真正从教师设计的问题中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学会看书,学会自学。问题的设计还应该有利于学生总结规律,要注意由“小规律”逐步递进为“大规律”。

④.应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要使优秀生从学案的设计中感到挑战,一般学生受到激励,学习困难的学生也能尝到成功的喜悦,让每个学生都学有所得,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信心。

⑤.“学案”只是一个活动提纲,教师仅需写清题目,明确活动任务与要求,要给学生大量“留白”,“留白”的含义有二,一是思维的空间,二是书写的空间。

⑥.教师若想让学生通过对某一精选题目的思考、演练,明白一些道理的话,就应在题后留出“做题体会”的空栏,引导学生在做题后思考感悟,将老师选此题的用意或“出题思想”总结出来,写在栏中。

⑦.每个“活动点”所设置的问题或活动形式,都应体现出是教师精心设计的而不是教师随意的。

编写学案的程序:

①.各备课组研究制定下学段总体教学计划,疏通教材,从纵横二方面把握知识体系,按照周课时数把编写学案的任务具体分配到人,列表上报;

②.主备教师提前一周确定教学目标,选择教学方法,深入钻研课标和教材,合理开发教材资源,灵活地重组教材,将本课时要求学生掌握的知识点和所要达到的能力,由浅入深地设计成一个个问题或问题串,精心配置习题,遵循“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展示提升—反馈训练—总结迁移”的基本模式,各环节之间配以明确、具体且富有启发性、激励性的导语,设计好教学程序,草拟学案;

③.备课组集体研讨,每天下午第四节学生活动时间为各科教师集体备课时间,集体备课时间,每人将自己的学案草稿交给组长,由备课组长召集组员集体审稿,提出修改意见;主备教师按集体审稿的意见将学案修改后再交组长审查,最后由备课组长将审核后的学案制成正式文本;正式学案要在课题后注明主备教师姓名、审查组长姓名和日期。

④.任课教师针对集体备课设计的学案,可以依据本教学班的学情,重新审视,课前要对学案修订和补充。

⑤.课后备课,师生共用学案实施课堂教学后,教师在学案的有关栏目或空白处填写“课后记”,用于下次集中备课时小组交流。这是一个不断打磨,不断提升的过程,经验得以积累,教训和问题便成了复习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学生则在学案相关栏目或空白处填写学习心得等。

“学案”的实施与运用:

同样的学案,运用形式不同,产生的效果可能会大相径庭。“学案”的运用应注意以下问题。

①.教师的教学必须问题化,问题的思考者、关注者是学生,教师是学生活动的组织者,调控者。调控者要统观知识与学生全局,将问题明确于胸。指挥、调动学生,一人能够解决的问题,让其一人解决;一人解决不了的问题,调动两至多人合作,逐步补充完善,或研讨交流来完成。教师是引路人、扶持人,千万不可代替、包办学生的学习活动。

②.对于规律性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一人发言,多人补充,鼓励发表不同意见,教师引导辨析,得出结论。

③.对于练习题,不仅看结果,更应注重过程表达和做题思路。并注意及时纠错。纠错最好让同学发现错误、指出错误,教师最后点评。要求学生随手用红笔更正自己的错误,或补充不全面的观点。

④.组织活动注意点面结合,学生上台演板的同时,关注台下学生在做什么,教师要控制局面。对于多数同学的完成活动的情况,教师应做到心中有数。学生活动时,教师巡视、组织与调控,及时发现问题,呈现问题,引导学生关注生成性问题,解决问题。

⑤.对于每一个活动,教师都必须给出评价,明确正误。教师要善于激励、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思维,大胆发言。回答问题尽可能减少齐答,一人说,大家带着任务听,有责任补充或指出错误、做出评价。

6.努力落实有效合作制度。课题组会同一线骨干教师,利用假期,积极研讨,广泛征求意见,反复验证,初步形成了具有单县开发区实验中学校本特色的小组合作有效模式。并为保证切实推行有效合作学习的实施制定了一系列的措施与制度,包括教师集体备课、组员分工、检查反馈、领导挂靠、督导奖惩等各项制度手段。

7.深入课堂进行实验方案研讨。开学伊始,课题组就制定了一系列的有效合作学习研讨活动计划。活动主要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为校内研讨,以有效合作课堂教学展示为主要研讨途径,在课题组各学科主要研究教师集中展示基础上,汇总交流,力求整合资源,使合作学习课堂模式更加优化,进一步有利于学生的学。第一阶段主要分两个模块,2013年9月12日至30日为第一模块,聘请单县教研室教研员、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等开设合作学习模式研讨课,给给课题组教师做表率;第二模块自2013年10月1日至2014年3月10日,主要由课题组教师开设模式汇报课,进行有效合作研究资源大整合。第二阶段为课题组研讨,2014年3月11日至30日,开发区实验中学所有学科教师面向全县进行有效合作开课研讨,以获取全县同行的支持与提供有益的改进意见。来自全县近200

名各学科教师参与了合作学习教学研讨活动,进一步提升了课题组提出的合作学习模式的高效性。

课题研究结题报告范文 (2)

篇一:课题结题报告的格式要求范文 课题结题报告的格式要求范文 课题结题报告格式要求:1、课题结题报告背景及立项 (800~1000字左右) 2、课题结题报告简介 (500字左右) 3、课题结题报告主持人及课题结题报告实验学校 建议包含以下部分: 领导小组成员 实验校 起止时间 4、课题结题报告的理论依据 (500~800字左右) 建议包含以下部分: 理论依据 课题结题报告研究目的与意义 5、课题结题报告理论研究和探索 (5000~8000字左右) 6、课题结题报告研究的主要阶段成果 (500~800字左右) 7、课题结题报告终结成果目录 8、参考文献 课题结题报告组成部分:1、报告标题:课题名称+结题报告 2、作者署名:单位+姓名(负责人或负责人和撰写人),署在标题的下面。 3、内容提要:主要观点、内容。超过4000字的就要写内容摘要。 4、问题提出:意义(重要性和必要性,是对研究方案中的研究意义部分的深化)、理论依据、前人研究综述(包括研究方案中前人研究综述以及立项后又看到过的同类课题研究成果)。 5、研究过程:简单介绍研究经过、方法、步骤。方案中的研究过程是一种假设,而结题报告中的研究过程是实际做的。 6、结果分析:摆事实,讲道理,对研究内容进行分析。这块是结题报告的主体部分,应按原来设计的内容,分几个部分把自己已做的工作加以描述分析出来。这些事情做后得到什么启发,得出什么规律性的东西,可以有数据分析、案例分析等。 7、成效分析:研究所取得的成绩、效果的分析。成绩与效果的分析最好是对比分析,通过前测、中测、后测得到三组数据,最能反映表面出成效。也可以通过具体案例的描述看出效果,如某个学生行为的变化,研究之前什么样的行为,通过一年的干预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把他们的行为描述出来。 8、问题思考:研究的特点,今后努力的方向。充分肯定自己课题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看看还存在什么问题。 9、参考文献:引用(注释),参考他人的成果。注释,即原滋原味地引用别人的成果的,要注出谁的文章,哪一年,哪一篇文章,第几页。参考文献则附在后面。(注释的方法和参考文献的注入格式附后) 10、附录:不便列入正文的原始材料等。如一些原始材料,包括调查问卷,一些统计过的数据,一些典型的案例,一些照片等材料。 课题结题报告范文一篇:《中考作文升格途径的探索》课题研究结题报告论文

教学研究课题结题报告的基本格式

教学研究课题结题报告的基本格式 结题报告是一种专门用于科研课题结题验收的实用性报告类文体。它是研究者在课题研究结束后对科研课题研究过程和研究成果进行客观、全面、实事求是的描述,是课题研究所有材料中最主要的材料,也是科研课题结题验收的主要依据。 一篇规范、合格的结题报告,需要回答好3个问题:一是为什么要选择这项课题进行研究?”即这项课题是在怎样的背景下提出来的,研究这项课题有什么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二是这项课题是怎样进行研究的?”要着重讲清研究的理论依据、目标、内容、方法、步骤,讲清研究的主要过程。三是课题研究取得哪些研究成果?” 一份规范的应用性研究课题结题报告,其基本结构大致包括以 下10个部分(也可分为8个部分): 1、课题提出的背景; 2、课题研究的意义(包括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这个部分也可以合并归入课题提出的背景”部分); 这两个部分着重回答上面提出的第一个问题为什么要选择这项课题进行研究?” 3、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4、课题研究的目标; 5、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6、课题研究的方法; 7、课题研究的步骤; 8课题研究的主要过程; 从第3部分到第8部分,回答的是上面提出的第二个问题这项课题是怎样进行研究的?” 结题报告的这8个部分,除了第8部分外,从第1到第7部分在填报课题立项申报表、在制定课题研究方案、在开题报告中,都有要求,内容基本相同。到了撰写结题报告时,只须照抄或作适当修改就可以了。而第8部分,则需要通过对课题研究过程进行回顾、梳理、归纳、提炼。有时候,第7、8两个部分也可以合并写。 9、课题研究成果; 这个部分是回答上面提出的第三个问题课题研究取得哪些研究成果?” 10、课题研究存在的主要问题及今后的设想。

《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探究》课题结题报告

《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探究》课题结题报告 沛县沛城镇王楼小学刘学翠 一、课题的提出 目前,在大多数小学课堂里,小组合作学习形式使用频率较多,然而小组合作学习的实践者们大多缺乏对这一学习形式的深刻认识,大多数操作过程都基于教师自身的经验水平,有的则把小组合作学习流于形式,致使小组合作学习无法正常发挥其有效性,从而也搁置了学生的发展。 许多教师都认为,小组合作学习是贯彻新课程改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教学组织形式之一,是体现优势教育资源的主要形式和手段,在当前课堂教学过程中应积极采取这一学习形式。教师们对课堂小组合作学习这一形式的重要性和意义性的认识是正确的,但相当一部分小学教师当前只知其表,不详其里,对于小组合作学习的真正内涵缺乏深刻的理解,过分注重教学形式,没有从学生本身出发,不知道小组合作学习的目的和意义何在,更没有反思小组合作学习是否有效,是否培养了学生敢于交流、善于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否使学生潜在的才智都得到了充分的发挥。课堂改革势在必行。为全面贯彻教育主管部门有关意见,落实新课程理念,改革课堂结构,优化课堂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结合我市课堂教学实际,在全市推行的课堂教学改革,以“课堂”为载体,以“问题”为中心,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实现了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合作学习。为进一步提高小组合作的有效性,我提出了“小学数学课堂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研”的课题研究。 二、国内外研究的现状 合作学习(cooperative learning)是20世纪70年代初兴于美国的,由于它在改善课堂内的社会心理气氛、大面积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促进学生形成良好非认知品质等方面实效显著,很快引起了世界各国的关注,并成为当代小学主流教学理论与策略之一,被人们誉为“近十几年来最重要和最成功的教学改革”。自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我国也出现了合作学习的研究与试验,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中专门提及合作学习,并且也指出:鼓励合作学习,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共同发展,促进师生教学相长。由此可见,国家是重视合作学习的。 “小组合作”是近几年兴起的教学形式,它是课堂教学改革的成果之一,以“课堂”为载体以“问题”为中心,遵循“教为主导,学为主体,合作学习”的教学原则。目前国内实施“小组合作教学形式”的学校大多取得比较理想的效果,很大程度上提高了课堂教学质量。我校也希望通过自己的研究与实践,在“小组合作教学形式中,如何提高其有效性”探索出适合自己的教改新路。 三、课题研究的目标 新课程标准下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组织形式,成为完成教学任务、组织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之一,在构筑理想的课堂教学中具有特殊地位和作用,在近些年教学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但通过研究发现小组合作学习往往存在着“形式上合作,但

化学课题结题报告

化学课题结题报告 篇一:研究性课题化学结题报告 研究性化学学习课题结题报告 “三鹿”为人们完成了一次化学扫盲 三、活动时间: XX年10月10日———XX年11月21日 四、课题背景: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越来越追求健康、高品位的生活;化学与生活的联系也日益密切。只要留心观察,用心思考,就会发现生活中的化学随处可见。但近年来,在食品安全方面,因为化学品的污染,引起许多人体健康的问题:在大迷离我们认识了石蜡;从火腿肠里我们认识了敌敌畏;从咸鸭蛋、辣椒酱离我们认识了苏丹红;从火锅中我们认识了福尔马林;从银耳、蜜枣里我们认识了硫磺 ??最近,出现了“三聚氰胺”这个热门名词,引起了多少人们的恐慌?正是这种化学品引发了“三鹿”的危机。为了样大家认识“三聚氰胺”,本课题小组研究了三聚氰胺的一些问题及化学在生活中的利弊 五、课题目的: 1.认识三聚氰胺的一些基本知识。 2.了解牛奶掺入三氯氰胺的原因。

3.了解三聚氰胺的危害,研究和讨论化学的两面性。 六、课题研究过程和方法: 1、小组各成员负责各自的工作,从网上、书籍、报刊中搜集资料。 2、整理和分析信息。 3.小组进行进一步讨论。 七、研究结果和分析: 三聚氰胺的基本性质: 三聚氰胺形状为纯白色斜棱晶体,无味,密度1.573g/cm3(16摄氏度)。常压熔点为354摄氏度(分解);快速加热升华,升华温度为300摄氏度,溶于热水,微溶于冷水,极微溶于热乙醇、不溶于乙醚、苯和四氯化碳,可溶于甲醇、甲醛、乙酸甘油等,低毒。在一般情况下较稳定,但在高温下可能会分解放出氰化物。 三聚氰胺得主要用途于广泛的基本有机化工中间产品,最主要的用途是作为生产三聚氰胺甲醛树脂(MF)的原料,其声称品在装饰板、涂料、横塑粉、纸张等方面,突显出三聚氰胺的作用。 在毒性方面,目前认为其毒性轻微,大鼠口服的半数致死量大于3g/千克体重,胀气摄入三聚氰胺可能对肾与膀胱产生了影响,导致产生结实,然而,07年美国宠物食品污染

2017年课题研究结题报告范文

2017年课题研究结题报告范文 课题研究乱象丛生,表现为组织乱、过程乱、要求乱、评价乱、奖励乱。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17年课题研究结题报告范文,欢迎阅读。 2017年课题研究结题报告范文篇1 教师课题研究结题报告的撰写提要:结题报告的撰写,在某种意义上而言,重形式更重与内容,一份行文规范的研究报告可以显现研究者良好的研究态度与研究水平。 教师课题研究结题报告的撰写 0xx年度—20xx年度尚有部分立项课题没有结题,按照学校规定,这些课题必须在6月底前整理好现有资料,撰写好课题研究结题报告。为便于教师撰写,将课题结题报告的撰写方法和格式简单整理如下,希望对课题研究者有所帮助。 结题报告的撰写,在某种意义上而言,重形式更重与内容,一份行文规范的研究报告可以显现研究者良好的研究态度与研究水平。 结题报告应该包含三大块的内容:标题部分、正文部分、附录部分。 一、标题部分 标题:题目中看内容,要求简练、体现报告的主观点。 署名:一般不超过三个,以对课题研究的贡献大小排列。

摘要:中文摘要300字以内,常用200字以内。内容为“为什么做?”、“怎么样做?”、“得到了哪些肯定或否定的结论”。英文摘要50个单词左右,用第三人称描述,时态是过去时。 二、正文部分 包含“引言”、“方法”、“结果分析”、“讨论”、“结论”五大部分。当然在文字在表述上不需要一定按照五类的说法。 “引言”:即前言、问题的提出,必须和课题研究的内容相对应。 “方法”:即课题的对象与方法, 如果是实验报告,需要阐述实验研究的仪器、设备、材料、量表工具,使用的数据分析软件等等。 现在我们教师大都采用的叙事方式的阐述,写明课题研究的设计程序、整个研究过程的客观描述。 “结果分析”:文字表述和数据描述相结合,即定性描述和定量描述。 在数据描述时,可以采用饼图、曲线图、条形图等图形帮助说明,在表格形式进行描述时,可以采用三线表格形式。 “讨论”,讨论包含以下内容: 讨论预期与结果的一致性,判断为什么一致。 讨论本研究与其他的同类研究的异同,说明本研究的前

教学课题结题报告

---------------------------------------------------------------范文最新推荐------------------------------------------------------ 教学课题结题报告 前言 课题级别:市级教研立项课题 课题名称:初中化学教学最优化研究 课题类别:学科教学方法 课题组组成:本课题由市教研室原化学科蔡秀珍老师和教科所高思刚老师设计和组织(组长为蔡秀珍),全市中学共同参加,课题组成员共15人(其中高级教师10人,校长1人)。99年7月蔡秀珍老师退休,99年10月市教育科研办公室将该课题定为市级课题,经教研室和化学科同意,由化学科负责初三教研的傅兴春老师担任课题组长,继续进行本课题研究。 课题提出过程: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后期,全国教学研究的总动向是加强基础教学,提高学习能力。我室化学学科对课堂教学优化进行了调研分析,发现老师教学的优化是影响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由此,我们着手对教师教学的各种因素的内涵、实施的途径和方法进行研究,于1999年成立了“化学教学最优化”课题组。 在“化学教学最优化”课题研究过程中,在99年9月以前取得的初步成效的基础上,结合素质教育的最方向,重新调整了研究方向,重点从教学设计方法的优化上进行研究。 课题研究目的:创设形式多样的教学情境,研究各种教学方式的最 1 / 21

优化,期望得出情境教学是激发学生学习动力,提高教学质量的最优化方法。 课题研究对象:初三学生。 课题研究时间:1998年9月—2002年7月(原定2001年7月)。一、课题研究的理论指导 课堂教学活动是一个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动态平衡过程。它既有教师和学生的人的因素,又有教学过程中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条件、教学方法、教学媒体、教学组织形式、班风、学风、学习结果等因素。这些因素构成了教学活动的输入、输出过程,教学活动是在这些因素不断由异步、无序到同步、有序的循环中前进和发展的。 在这些因素中,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其他因素都是其学习的外部情境因素。“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优化是影响教与学功能的变量,主要是教师设计的优化,使学生自身因素得到最优化的学习情境和方式,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学习过程是以学生的全部心理活动为基础的,学习过程的顺利进行,仅有一定的认知过程的心理结构(智力结构)是不行的,还必须有一系列的意向过程中的条件(非智力因素)配合,使其互相促进,才能达到学生自主行为的充分表现。 在诸多的情境因素中,教师既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信息的传播者,又是学生学习反应输出信息的接收者。因此,教师在教学中的功能,应在用课程和教材铺设的道路上,努力创设各种教学情境,激发

小组合作学习课题研究结题报告

篇一:小组合作课题结题报告 “小学数学合作探究,快乐数学课堂实践的研究” 实验课题结题报告 一、课题的提出及其意义: 新课程强调学习方式的实质性转变,“合作学习”是新课程所倡导的一种新的学习方式,它在促进学生间的情感交流、互帮互学、自主建构和提高学习积极性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合作学习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就,获得了一线教师的普遍认可。尽管如此,在许多农村学校,合作学习还是处于半荒芜状态,亟待开发和利用。纵观我校当前的数学课堂现状,单一式、机械式、封闭式数学教学模式仍占主体地位,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性不乐观,数学成绩极不理想。我们认为:数学学习应当作为一种乐趣、一种享受、一种数学奇境的探索与渴望,让学生在奇妙的数学中合作探究,用自己的方式解决数学问题,体验数学的神奇与价值。我们开展“合作探究,快乐数学课堂实践”的研究,旨在让学生把生活与数学学习有机结合起来,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合作意识和能力,提高应用数学的能力;使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乐于学习的情趣,自主学习的能力,促进学生的素质全面发展。同时,摸索出一条切合我校实情的有效数学课堂教学模式,并使之成为一种主流教学理论和策略,让数学课堂真正成为学生的快乐天堂,让学生即使有一千个厌学理由都回归课堂。 二、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及目标: (一)理论依据 (1)时代的需要:当今社会正处于信息爆炸的时代,科技的飞速发展推动人们的生活方式与交往方式发生巨大变化。其中的两个明显的特征就是竞争日趋激烈、以人际交往为载体的信息交往频率显著加快,两者以令人惊讶的紧密联系相伴相随。现代社会的许多工作并不是靠个人的单打独斗就可以取胜,很多工作需要团队合作才能完成,团队精神在竞争中显得越来越重要。因此,学会合作与学会生存、学会学习一样,理应成为新世纪人的基本素质结构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理应成为当今小学数学教学目标体系中的重要一环。 另外,自主合作学习理论发轫到20世纪80年代在西方国家如火如荼的推广实践,其间经历百余年,由于它在改变课堂内的社会心理气氛,大面积的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促进学生形成非认知品质等方面实效显著,被人们誉为“近十几年来最重要的和最成功”的教学改革。 (2)新课程的需要:《新课程标准》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是学生学数学的重要方式。小组合作学习是对以知识为本位、教师为中心以及传授、灌输为主要特征的传统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造,使教学过程真正建立在学生自主活动、主动探索的基础上,实现对传统课堂教学过程的根本性变革,灵动新课堂。 (3)学生发展的需要。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良好的人际关系能促进学生的认知、情感和态度三种不同层次的学习心理状态的提高。小组合作学习为学生创设了一个能在课堂上积极交流的机会,对学生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及在交往中养成良好的合作意识,提高合作能力方面有极大的促进作用。学生通过全面、多样的主体实践活动,促进他们主体精神、实践能力和其他素质的专题发展。 (二)研究目标 1.通过实施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找到合作的途径,掌握合作的基本方法,学会与人合作。 2.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改变教师的教学理念,探索出新的教学方式。 3. 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改变学生原有的学习方式,初步形成合作探究、交流、动手实践等多种学习方式。 4.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发展学生的非智力因素。 五、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及方法 (一)研究的主要内容 1.研究建立有实效的学习小组。 2.研究建立“合作探究,快乐数学课堂”的教学模式。 3.研究小组合作学习的最佳时机。

《初中化学探究性实验教学的研究与实践》课题结题报告

《初中化学探究性实验教学的研究与实践》课题结题报告 执笔人:毕建祯 随着化学新课程的启动和推进,我校作为一所城乡结合部的一所普通完中,在实施化学新课程的过程中,遇到了新的问题和困难。特别是对于新课程提倡的探究性实验,在学生学和老师教的过程中,困惑最大。针对此现状,我校化学组成立了《初中化学探究性实验教学的实践与研究》课题组,并被列为集美区级课题。经过几年的实践和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在总结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我们提出如下报告。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1)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化学实验是帮助学生获得化学知识、掌握实验技能,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实验能力的一种教学手段,它在初三化学教学中始终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初三化学实验课改前以验证性实验为主,而把探究性实验作为初中化学的基本教学要求,第一次在2001年的《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化学教学大纲(试用修订版)》中正式提出。大纲指出:教师应“适当引入一些探究性实验”,“应逐步加强学生的探究性实验”,“适时地安排一些学生自主探究的实验”,“探究性实验和综合实践活动能较好地体现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等等这些指导性的言语都在告诉我们探究性教学应该启程了。 (2)厦门市从2003年进入国家化学新课程标准实验区,面对新的教材和新的化学课程标准要求原有的实验教学方式是统一的实验要求、实验教学模式,学生的个性发展不利,单一的实验内容又脱离社会实际,已逐渐显示出不足之处。为了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能动性和独立性。因此开展化学探究性实验的教学与研究,是化学教学走素质教育之路的有效途径。 (3)我校随着厦门市一起进入国家化学新课程标准实验区,在实践过程中,根据我校学生特点和学校化学实验室仪器设备条件,把新人教版教材上的50多个实验按分类可分为学生探究实验、教师演示实验、学生家庭小实验等,而其中有以学生探究实验为主(上册13个,下册11个)。这次我们共选择了其中的19个进行探究教学,但学生在进行探究性实验时存在诸多的问题,如:刚开始大多学生只习惯于思考老师向他们提出的问题,而不会主动地去提出问题、发现问题或者敢于提出自己不同的见解和方案;当老师给学生设置了问题情景后,让他们能独立地设计实验去解决问题时,学生多半会到教材中找现成的实验方案,很少有学生能创造性地去设计新的实验方案。而大家知道,学生会提出问题,设计解决问题的方案恰恰是探究性实验最重要的两个环节。随着新课程实施的不断深入以及我校实验室条件的不断改善,在汲取过去几年新课程实施中的经验和不足,我校化学组确立“初中化学探究性实验教学的研究与实践”课题,旨在进一步以学生为主体,促进学生主体发展。同时也想为进一步提高教师的专业成长搭建一个平台。 二、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化学探究性实验是指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根据化学教学的内容或日常生活、生产中遇到的问题,对自然界及研究的现象提出问题,从问题或任务出发,通过形式多样的探究实验活动,利用已知的、外加的因素去作用于研究对象,借助化学探究性实验,独自或与他人合作加以探索,来认识研究对象的未知性质、组成、变化特征,以及与其他对象或现象的联系等的一种教学方式。其教学过程中一般围绕八个要素展开,即:提出问题(或创设情境)、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进行实验、收集证据、解释与结论、反思与评价、表达与交流。借助该形式,引导学生主动进行实验设计、现象观察,结果分析,从中发现科学概念或原理,达到获得知识,形成概念,掌握技能,优化思维,培养情感体验,提高综合能力的目的。 在新课标中强调“化学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主要方式”,“教师要注意改进传统的实验教学,精心设计各种探究性实验,促使学生主动学习,逐步学会探究”。本课题着重研究如何帮助学生了解化学探究性实验的基本过程和方法,培养学生初步的科学探究能力和态度,使学生掌握进一步学习和发展所需要的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在探究性实验教学实践中让学生获得探究的体验和意识,从而提高学生科学探究的素质。 三、课题研究的目标 1、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提炼出化学探究性实验教学实施的指导策略; 2、进一步转变教师的教育观念和教学行为;

课题结题报告范文精选八篇

课题结题报告范文精选八篇 篇一 一、研究的缘由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玩是孩子的天性,要发现、保护和引导幼儿固有的天性。”“幼儿园以游戏为基本活动”。但在实际的幼儿园教育中,还存在重智育、轻游戏的倾向。家长也更关心孩子的智力发展,往往认为游戏就是“玩”,对孩子的成长没有多少用处。儿童游戏越来越少,孩子越来越孤独。而另一方面,民间游戏面临失传。那些以前给我们带来无限快乐的民间游戏踢毽子、跳房、投沙包------已不再为孩子们所熟悉。其实,民间游戏简单易学、趣味性强、材料方便、不受场地人数限制,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和潜在发展空间,正适合我们县城的幼儿园,我们何不把民间游戏介绍给孩子们,让他们也体验传统游戏的快乐呢?为此,我们幼儿园选取了董旭花教授的“学前儿童游戏的多元价值开发”子课题——“民间游戏的现代好处挖掘”,期望在课题引领下认真了解、解读民间游戏,让它在幼儿幼儿园教育中发挥巨大作用,让孩子们体会民间游戏的乐趣,促进孩子们健康快乐成长。同时也期望,在课题引领下,教师的专业素质得到进一步提高。 二、研究目标 1、以课题活动为契机,提高老师的专业素质,重点提高教师的教育科研潜力。[由 https://www.360docs.net/doc/1213786242.html,整理] 2、研究民间游戏所蕴含的教育价值,了解游戏对幼儿社会性交往潜力、情感、智力发展的作用。 三、研究资料

1、各年龄班如何选取适宜的民间游戏,如何对传统民间游戏进行改变和创新。 2、民间游戏与幼儿多元智能(个性是社会交往潜力)发展的关系。 四、研究对象 主要选取夏津华夏幼教中心3---6岁(小、中、大班)约300名幼儿作为研究对象。 五、研究方法 文献研究法、行动研究法、经验总结法、评优展示法、观察法、谈话法 1、文献研究法:透过对相关游戏资料的搜集、学习、分析和理解,了解关于幼儿游戏评价的最新进展和民间游戏的现状,为幼儿进行游戏活动带给理论支 持和方法指导。如:我们透过研究资料搜集了很多少数民族的游戏,如“叼羊大赛”、跳花竿等,孩子们很喜欢。 2、行动研究法:我们经过思考决定实施以幼儿为主体,以活动案例为载体的教研活动模式,注重行动研究------反思------提出问题------解决方案-----再次活动(行为跟进),紧密结合实践中的难点尽心研究。如刚开始做课题时,小班幼儿不适合搜集来的民间游戏,因为一些比赛性质的游戏对体力和智力的要求比较高。我们经过反复研究,改造民间游戏,重点发展适合小朋友的非竞赛性质的游戏,老师们提出来能够试试语言类游戏(比如《拍手歌》)和表演游戏(比如《挑小狗》),结果孩子们很快就爱上了这些活动。 3、评优展示法:从全园评选出几个最优秀的民间游戏活动案例,请老师们一齐观看活动,并当场进行评析,合理吸收和借鉴,然后应用于实践。这样进步十分快。如,我们在xx年x月观看了杨杰的《百变神圈》,老师们都从中学到不少东西,大家发现,民间游戏配上民族乐曲,感觉很美!xx年x月我们又观看了蒋岩岩的《齐天大圣》,我们又发现,用传统故事中的人物激发幼儿游戏的兴趣,体育游戏、表演游戏交融渗透,游戏的趣味性大大增强。就这样,大家经常交流,互提推荐,一点点提高。

课题结题报告基本格式及范文

课题结题报告的基本格式及范文 一、做什么?简介课题主要内容(500~800字左右) 二、为什么做?课题立项研究背景(500字左右) 三、怎么做?课题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1000~3000字左右) 1.课题研究目的与意义 2.主要的研究方法、手段、途径和视角 3.课题难点或关键点以及解决办法 四、做得怎么样?课题研究的主要阶段成果(500~1000字左右) 1.立项时的预期研究成果和实际达到的研究成果对比 2.课题应该有同行专家鉴定报告(如有需要科研处可组织专家验收) 3.成果创新程度 五、反思总结:存在问题及需要说明的情况,哪些研究内容未按计划完成,原因何在?(500~800字左右) 注:上述第二至四部分是结题报告的正文部分,每部分的字数根据实际情况自行掌握,我们给出的字数只做参考。 范文:新课程下个性化阅读和写作教学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主持人:江苏省靖江高级中学钱萍 一、课题实验的背景及意义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和新的中小学《语文课程标准》的颁布,指明了基础教育语文教学改革的方向,对现代的语文教学赋予了新的定义,提出语文教学应立足于促进学生的发展,为学生的终身学习、生活和工作奠定基础。在教学过程中,要使学生受到爱国主义教育、社会主义思想品德教育和科学思想

方法的启蒙教育,培育学生的悟性、灵性,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培养爱美的情趣,发展健康的个性,养成良好的意志品格。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的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强调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 培养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是素质教育核心。个性化阅读和写作教学注重培养学生语言文字表达能力,提高学生语文素养,挖掘语文教育中人文内涵,而写作是运用文字进行表达交流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是一种精神产品的独创,写作能力也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培养学生阅读和写作能务对于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和道德修养有很大帮助。 二、课题实验的进展 1.方案的制定 语文作为一门传统课程,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特点。我们必须认识到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我们以个性化教学理论和《新课标》思想等现代教育教学理论为指导,以课堂教学实际为研究主渠道,从教学的两个基本要素即教师和学生入手,关注教师的教法和学生的学法建设,力求师生和谐互动互进,突破传统的教学方式,让教师教出个性,学生学出个性,实现“以科研促提高,以提高赢发展,以发展求质量”的目的。 2.研究的重点 新课程的基本价值取向是: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让每个学生的个性充分发展,培养出丰富多彩的人格。心理学研究指出:“思维能力是人的智力的核心。培养青少年的思维能力是教学工作的中心任务。”传统教学是教师灌输,学生被

小组合作学习探究--结题报告

“小组合作学习探究”课题结题报告(附开题报告)作者: 郭秀环来源:本站原创更新:2015-03-10 15:37 【摘要】合作学习是以现代社会心理学、教育社会学、认知心理学、现代教育技术学等理论为基础,以研究与利用课堂教学中的人际关系为基点,以目标设计为先导,以师生、生生、师师合作为基本动力,以小组活动为基本教学形式,以合作学习成绩为评价标准,以标准参照评价为基本手段,以大面积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改善班组内的社会心理气氛,形成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和社会技能为根本目标,是一种极富创意与实效的教学理论与策略体系。新课程实施过程中,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根本转变的关键也在于学生能否有效地自主、合作、探究学习。 因此,变革传统的、过于注重知识传承的教学方式,借鉴发达国家基础教育的成功经验,引导学生形成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已成为我国基础教育教学改革的

当务之急。探索既适应我国社会发展需要,又能汲取国外教育先进理念的培养人才模式,乃是教研工作的重要内容,也是工作的难点。 【关键词】合作学习策略学习能力课堂生态我申报的课题《小组合作学习探究》,被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二五”规划重点课题。自课题申报以来,在上级领导部门的大力支持和校领导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落实课题研究计划,积极开展课题研究。我详细制定研究方案,组织课题组成员,讨论落实各层面具体工作,对课题组人员实施分层次的培训,以实验教师为骨干,针对试验班级学情,在教学理论、观念、方式、途径等方面进行大胆尝试,每个实验阶段都能够不断的提升对课题的新认识。通过近一年多的教学实践和探索,基本达到预期效果,现对研究过程中的方法、措施、主要成果及 存在的问题汇报如下: 一、研究背景与目的 著名科学家杨振宁说:“如果说在过去还有可能一个人独立完成诺贝尔奖项工作的话,那么,进入80年代以来,尤其是进入信息社会以来,没有人们的共同参与、相互合作,任何重大发明创造都是不可能的”。现代教育理念认为,一个人今天在校的学习方式,必然会与他明天的社会生存方式保持某种内在的一致性,而合作学习正是这种一致性的切入点之一。 《语文课程标准》也提出:“倡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素养,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在新课程改革的大趋势下,我县积极推进教学改革,深入开展素质教育,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课堂已经不再是教师“填鸭式”的满堂灌形式了,“以学为本,以生为本”的教学观要求新的教学课堂应该以学生为主体。 我们的课堂教学虽然由原来“满堂灌”的教学模式转变为“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合作学习已走进课堂,但还存在一些弊端:许多初中语文教师仍受传统教学思想的束缚,对学生学习行为和结果表现出极大的不放心,不敢放手。甚至有的老师仍在唱“独角戏”,限制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即使有的老师开始注重学生思维过程的诱导,在操作策略上具有系统性、可操作性的内容还需补充完善。课堂教学中仍普遍存在着表面上看热热闹闹,实际上有

化学研究性学习结题报告

化学研究性学习结题报告 篇一:279化学研究性学习结题报告 关于用松香制作琥珀的流程 组员:段子韬,朱智敏,王娜,易晓菲,刘文韬 一、引言 琥珀,晶莹剔透、色泽娇艳,深受人世的欢迎。传说,琥珀是古希腊女神赫丽提斯的眼泪变化而成的。在我国则认为,琥珀是猛虎死后的魂魄变化而来。琥珀实际上是地质时代中植物树脂经过石化的产物,是4000万年以前的松树脂化石,是一种保存完整的实体生物化石。其主要成分是碳、氢、氧以及少量的硫、硬度在2-3、比重 1.05-1.1,熔点150-180℃,燃点250-375℃。琥珀、珍珠和珊瑚为三大有机宝石。琥珀是非晶质的,呈不规则团块,其大小由细小颗粒至重数磅的大块。未加工的原料树脂光泽,抛光后呈树脂光泽至近玻璃光泽。硬度仅2-2.5。可轻而易举地用小刀切割,韧性差,裂痕呈贝壳状。透明琥珀的比重约1.05至1.09,浊珀含大量气泡,比重低至1.0。琥珀的折射率稍有变化,但通常接近1.54,可低至1.539,高至1.545。因为琥珀是一种非晶质物质,所以是各向同性的,无解理,无多色性,也无双折射。根据缺少韧性、有粉状包裹体、油脂光泽、玻璃断口,以及不具高磨光的能力,可鉴别它属于脂状琥珀。

琥珀中常常有包裹物,如昆虫、种籽和其他外来物,都是松脂硬化以前捕获的。德国人把琥珀称为燃烧石,因为它在极低温度下燃烧。所以我们想要了解琥珀,认识琥珀。了解琥珀,拓展关于琥珀的知识面,既是为了对以后学习有所帮助,也是使同学们对化学更感兴趣,同时培养同学们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合作精神。 二、实验原理 琥珀,通俗地说就是一种植物的树脂,近似于我们常说的“松香”,是由植物(多数是有木质结构的树木)在一定的温度下,当然一般温度偏高才能促使其分泌出一种粘稠状或凝胶状的液态分泌物,分泌物经长期掩埋渐渐失去挥发的成分,再经氧化、固结逐渐形成为树脂化石。看起来这类化石没有岩石类的石质感,但它也经历了百万——千万年的地下埋藏,经历了形成化石的一切过程,我们称之为特殊的化石——有机化石,类似的还有煤精等。正因为如此,它也就和现代的天然树脂有本质的不同。 三、实验过程 3.1制作琥珀的材料: 优质松香、酒精、酒精灯、烧杯、玻璃棒、动植物小标本、小纸盒、蜡纸。 3.2制作方法:

《课题结题报告范文》

《课题结题报告范文》文章正文: 对于一个科研课题来说,撰写结题报告是课题研究的最后一个程序。 结题报告如何撰写呢?尽管研究方法各有不同,具体的撰写因而也各有所异,但是,从其基本的格式来说,它们还是有一定的规律可循的。就其结构而言,教育研究报告的一般结构是: 1。研究报告的题目 研究报告的题目就是课题的研究报告。如“小学三年级数学思维能力训练报告”;“‘成功教育’实验报告”;“‘和谐教育实验'阶段性成果研究报告”;“‘初中语文教学思维训练’实验报告”;“利用电教媒体优化课堂结构,促进教学目标的实现初中课堂教学tet模式实验报告”等等。一般在题目下面都应该写清楚课题研究组或课题研究报告撰写人姓名。 2。研究问题的提出 问题的提出实际上就是研究报告的开头部分,有如“引言”的功能。这部分主要内容是写清楚这一课题的研究目的、研究背景、价值和意义,以及这一课题目前在国内外研究的主要成果、现状,研究这一课题预计所要解决的问题以及研究理论框架。在这一部分还要分析清楚研究假设是什么,假设用语是否明确、是否具有可检验性,对课题假设要进行充分的论证,当然可以参考课题立项申请报告中的有关内容。 3。课题研究的方法 在这一部分主要写明进行这一课题研究所选用的方法。包括: (1)根据课题的特点,选用何种研究方法。 (2)研究对象(即样本)的取样方法、数量(即容量)、条件(即研究前所具备的水平)。要求取样方法科学,样本容量合适且具有代表性。 (3)根据所选用的研究方法确定研究设计。 (4)明确操作定义。即对课题研究中所涉及的相关概念给出明确的定义或解释,使研究更具有可操作性。 (5)对研究的变量给出明确、具体的测量方法和统计检验方法。 (6)对课题研究的无关变量给出控制方法。 (7)课题的具体实施程序。即研究时间和步骤。 4。研究的结果

如何撰写教改课题结题报告

如何撰写教改课题结题报告(参考) 对于一个科研课题来说,撰写结题报告是课题研究的最后一个程序。 结题报告如何撰写呢?尽管研究方法各有不同,具体的撰写因而也各有所异,但是,从其基本的格式来说,它们还是有一定的规律可循的。就其结构而言,教育研究报告的一般结构是: 1.研究报告的题目 研究报告的题目就是课题的研究报告。如“高职五年制数学教学与初中数学教学思维链接研究报告”;“…成功教育?实验与实训报告”;“…和谐教育实验与实训?阶段性成果研究报告”;“…基于工作导向的教学思路?研究报告”;“利用电教媒体优化课堂结构,促进教学目标的实现---高职课堂教学TET模式实验与实训报告”等等。一般在题目下面都应该写清楚课题研究组或课题研究报告撰写人姓名。 2.研究问题的提出 问题的提出实际上就是研究报告的开头部分,有如“引言”的功能。这部分主要内容是写清楚这一课题的研究目的、研究背景、价值和意义,以及这一课题目前在国内外研究的主要成果、现状,研究这一课题预计所要解决的问题以及研究理论框架。在这一部分还要分析清楚研究假设是什么,假设用语是否明确、是否具有可检验性,对课题假设要进行充分的论证,当然可以参考课题立项申请报告中的有关内容。 3.课题研究的方法 在这一部分主要写明进行这一课题研究所选用的方法。包括: (1)根据课题的特点,选用何种研究方法。

(2)研究对象(即样本)的取样方法、数量(即容量)、条件(即研究前所具备的水平)。 要求取样方法科学,样本容量合适且具有代表性。 (3)根据所选用的研究方法确定研究设计。 (4)明确操作定义。即对课题研究中所涉及的相关概念给出明确的定义或解释,使研究更具有可操作性。 (5)对研究的变量给出明确、具体的测量方法和统计检验方法。 (6)对课题研究的无关变量给出控制方法。 (7)课题的具体实施程序。即研究时间和步骤。 4.研究的结果 “课题研究成果”这个部分是整篇结题报告中最为重要的部分。一个结题报告写得好不好,是否能全面、准确地反映课题研究的基本情况,使课题研究成果具有推广价值和借鉴价值,就看这部分的具体内容写得如何。一般说来,这部分的文字内容所占的篇幅,要占整篇结题报告的一半左右。“课题研究成果”这个部分内容的表述,要注意三个问题: 第一,不要只讲实践成果,不讲理论成果。一个结题报告的研究成果,应当包括理论成果和实践成果两个部分。不少的结题报告,是这样陈述研究成果的:我们通过研究,开设了几节公开课、观摩课,发表了多少篇论文,获得哪一级奖励,在公开刊物和那些汇编上发表了几篇文章,有多少学生参加什么竞赛获得了那些奖项。或者是,通过研究,学生的学习成绩和学习能力获得了哪些提高,教师的科研水平得到了哪些提高等等。这些是不是研究成果?是成果。但仅是属于实践成果。一篇结题报告,单单这样陈述,是远远不够的。因为这样的陈述,别人无法从你们的研究成果中学习到什么,这样的研究成果没有什么借鉴推广价值。具

合作学习结题报告(完整版)

报告编号:YT-FS-5871-43 合作学习结题报告(完整 版) After Completing The T ask According To The Original Plan, A Report Will Be Formed T o Reflect The Basic Situation Encountered, Reveal The Existing Problems And Put Forward Future Ideas. 互惠互利共同繁荣 Mutual Benefit And Common Prosperity

合作学习结题报告(完整版) 备注:该报告书文本主要按照原定计划完成任务后形成报告,并反映遇到的基本情况、实际取得的成功和过程中取得的经验教训、揭露存在的问题以及提出今后设想。文档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修改和使用。 一课题实验与研究的提出 小学数学作为义务教育一门重要的基础性学科,除了应传授给学生一些初步的数学知识以外,还担负着发展学生思维能力,培养创新意识、实践能力和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历史重任。传统教育模式的数学课堂教学中普遍存在忽视知识的发生过程、忽视情意教学目标、忽视学生主体地位的现象,在传统观念的禁锢下,老师还有意无意地强化着学生对老师的依赖。从而造成了学生学习兴趣不高,学习负担过重,探索精神与创新意识的匮乏。同时,在科技日益飞速发展的今天,我们可以看到,任何大的科学研究和试验、任何大的工程建设,都不可能由一个人独立去完成,它需要集体的智慧与合作,合作

精神和能力的培养正有日益受到广大教育工作者的重视,如何探索一条适合学生生动发展,有利于学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合作品质培养的教学路子,成为新时期教育工作者不得不面对的新课题。因此,我们决定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进行“小学数学小组组合作学习”的研究,使教学过程真正建立在学生自主活动的基础上,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把学生的个性探索与小组的合作探索有机结合,调动全体学生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主体性、创造精神、实践能力及合作意识、交往品质等多方面素质的协调发展。主要原因有三: (1)新课程的需要:小组合作学习是对现行以知识本位、教师中心和传授、灌输为主要特征的课堂教学模式进行改造,使教学过程真正建立在学生自主活动、主动探索的基础上,通过学生全面、多样的主体实践活动,促进他们主体精神、实践能力和多方面素质的专题发展;与此同时,实现对传统课堂教学过程的根本性变革,以焕发出课堂教学的真正活力。良好

课题研究报告范文-课题结题报告范文

课题研究报告范文-课题结题报告范文

课题研究报告范文课题结题报告范文 一、课题实验的背景及意义和新的中小学的颁布,指明了基础教育语文教学改革的方向,对现代的语文教学赋予了新的定义,提出语文教学应立足于促进学生的发展,为学生的终身学习、生活和工作奠定基础。 在教学过程中,要使学生受到爱国主义教育、社会主义思想品德教育和科学思想方法的启蒙教育,培育学生的悟性、灵性,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培养爱美的情趣,发展健康的个性,养成良好的意志品格。 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的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强调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 课题结题报告范文。 培养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是素质教育核心。 个性化阅读和写作教学注重培养学生语言文字表达能力,提高学生语文素养,挖掘语文教育中人文内涵,而写作是运用文字进行表达交流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是一种精神产品的独创,写作能力也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 培养学生阅读和写作能务对于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和道德修养有很大帮助。

二、课题实验的进展1、方案的制定语文作为一门传统课程,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特点。 我们必须认识到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 我们以个性化教学理论和思想等现代教育教学理论为指导,以课堂教学实际为研究主渠道,从教学的两个基本要素即教师和学生入手,关注教师的教法和学生的学法建设,力求师生和谐互动互进,突破传统的教学方式,让教师教出个性,学生学出个性,实现以科研促提高,以提高赢发展,以发展求质量的目的。 2、研究的重点新课程的基本价值取向是: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让每个学生的个性充分发展,培养出丰富多彩的人格。 课题结题报告范文。 心理学研究指出:思维能力是人的智力的核心。 培养青少年的思维能力是教学工作的中心任务。 传统教学是教师灌输,学生被动接受,精于分析,教学形式单一,很显然,学生的思维受到严重的束缚,更谈不上培养出丰富多彩的人格。 采取何种教学手段和方法,在教学中培养和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实现个性化的教学,达到教学相长,师生共进,提高教学质量,亟待研究解决。 基于此,我们确定以下几方面作为研究的重点:(1)写作教学现状和对策。

小组合作课题结题报告

“小学数学合作探究,快乐数学课堂实践的研究” 实验课题结题报告 一、课题的提出及其意义: 新课程强调学习方式的实质性转变,“合作学习”是新课程所倡导的一种新的学习方式,它在促进学生间的情感交流、互帮互学、自主建构和提高学习积极性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合作学习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就,获得了一线教师的普遍认可。尽管如此,在许多农村学校,合作学习还是处于半荒芜状态,亟待开发和利用。纵观我校当前的数学课堂现状,单一式、机械式、封闭式数学教学模式仍占主体地位,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性不乐观,数学成绩极不理想。我们认为:数学学习应当作为一种乐趣、一种享受、一种数学奇境的探索与渴望,让学生在奇妙的数学中合作探究,用自己的方式解决数学问题,体验数学的神奇与价值。我们开展“合作探究,快乐数学课堂实践”的研究,旨在让学生把生活与数学学习有机结合起来,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合作意识和能力,提高应用数学的能力;使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乐于学习的情趣,自主学习的能力,促进学生的素质全面发展。同时,摸索出一条切合我校实情的有效数学课堂教学模式,并使之成为一种主流教学理论和策略,让数学课堂真正成为学生的快乐天堂,让学生即使有一千个厌学理由都回归课堂。 二、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及目标: (一)理论依据 (1)时代的需要:当今社会正处于信息爆炸的时代,科技的飞速发展推动人们的生活方式与交往方式发生巨大变化。其中的两个明显的特征就是竞争日趋激烈、以人际交往为载体的信息交往频率显著加快,两者以令人惊讶的紧密联系相伴相随。现代社会的许多工作并不是靠个人的单打独斗就可以取胜,很多工作需要团队合作才能完成,团队精神在竞争中显得越来越重要。因此,学会合作与学会生存、学会学习一样,理应成为新世纪人的基本素质结构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理应成为当今小学数学教学目标体系中的重要一环。 另外,自主合作学习理论发轫到20世纪80年代在西方国家如火如荼的推广实践,其间经历百余年,由于它在改变课堂内的社会心理气氛,大面积的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促进学生形成非认知品质等方面实效显著,被人们誉为“近十几年来最重要的和最成功”的教学改革。 (2)新课程的需要:《新课程标准》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是学生学数学的重要方式。小组合作学习是对以知识为本位、教师为中心以及传授、灌输为主要特征的传统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造,使教学过程真正建立在学生自主活动、主动探索的基础上,实现对传统课堂教学过程的根本性变革,灵动新课堂。 (3)学生发展的需要。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良好的人际关系能促进学生的认知、情感和态度三种不同层次的学习心理状态的提高。小组合作学习为学生创设了一个能在课堂上积极交流的机会,对学生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及在交往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