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总体分析、教学重难点、教学建议
苏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教学设计

15、水上飞机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能用“究竟”、“渐渐地”造句。
2、了解水上飞机的主要作用,激发儿童从小学科学,长大用科学为人类造福的志向。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重难点:抓住关键词进行语言训练,并激发科学兴趣。
教学准备:课件、生字卡片教学时间:两课时第一课时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1、板书:飞机,你能读一下这个词语吗?说起飞机,我想大家一定不陌生,一定在蓝天,电视上或者课外书上见过它,你能来介绍一下你了解的飞机吗?2、其实飞机的种类也有很多,有水上加油机、直升飞机、轰炸机、客机、货机,说也说不完,可是其中也一种飞机连老师都没见过,它一种新的科技发明,它的名字叫——板书:水上飞机,谁能用朗读读出这种飞机的特点?3、我听出来了,你读出了它的特点,这是一种水上飞机,大家一起来试一试。
(齐读)4、小朋友们,当你第一次读到这个课题时,你有什么疑问吗?过渡:一个题目就能提出这么多的问题,这说明同学们很会动脑筋。
今天我们就要学习一篇课文,题目就是——水上飞机,让我们一起去书中找找答案吧。
二、初读课文,理解词语1、请大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课文,在读书时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难读的句子和词语多读几遍。
2、老师这里有些词语比较难读,你会读了吗?出示词语:(1)遇难汲水(其中“难”是多音字,理解汲水)(2)救援救护(这是一组近义词,理解词义)(3)迅速森林机舱海鸥物资货轮喂谈话究竟警报溅起佩服指导读,齐读过渡:水上飞机到底长什么样子呢?有什么作用呢?今天让我们跟随小海鸥去一探究竟吧.三、精读感悟(一)学习第一段1、情景展示,教师描述:在茫茫的大海上,小海鸥发现了一只奇怪的大船,大家瞧------(出示图片)它是什么样子呢?你能用课文中的一句话来介绍一下吗?2、学生交流(多媒体出示课文第一自然段第一句显示文字:白色船体的两边长了两个大翅膀)3、我们再来看看这艘船吧,这是一艘普通的船,请你比较一下这两艘船,他们最大的不同是在哪里呢?(师:是啊,这艘奇怪的船的船体两边却长了——两个大翅膀,课件点红“大翅膀”)4、谁来读读这句话,通过朗读把它们的不同读出来?(师评:是啊,难怪小海鸥说它发现的船是一条怎样的船?(奇怪))你能把这条船的奇怪读出来吗?5、这条船真是与众不同啊,那小海鸥发现了这条奇怪的船,你觉得它心里会感到怎样?(好奇)它当时是怎么想的呢?学生交流(出示句子)6、指导朗读:是啊,小海鸥是个小小旅行家,它在浩瀚的大海上见过无数航行的大小船只,就是没见过长着大翅膀的大船,真是太奇怪了。
小学语文S版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教学计划及教案

小学语文S版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教学计划及教案一、教学计划单元主题:本单元以“人与自然”为主题,通过讲述人与自然之间的故事,引导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美好,培养学生热爱自然、保护自然的情感。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情感。
2.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讨论、展示等方式,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自然、保护自然的意识,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观念。
教学内容:1.课文:《燕子》、《荷花》、《荷叶母亲》、《古诗两首》。
2.语文园地:包括“口语交际”、“习作”、“日积月累”、“快乐阅读”。
教学时间:本单元计划用4周时间完成,每周安排3课时,共计12课时。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课文内容的理解与感悟。
2.朗读水平的提高。
3.语文园地的各项活动。
难点:1.课文中所涉及的自然现象和生活场景的理解。
2.学生朗读时情感的把握。
三、教学过程1.课前准备:教师提前准备好课文相关资料,如图片、视频等,方便课堂上引导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
2.课堂导入:通过展示自然景观的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进入学习情境,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
3.课文学习:(1)生字词学习:教师带领学生认读生字词,解释字词含义,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
(2)内容理解:教师引导学生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课文所表达的美好情感。
4.语文园地:(1)口语交际: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口语交际练习,提高学生的交际能力。
(2)习作:教师引导学生根据课文内容进行习作练习,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3)日积月累:教师引导学生积累好词好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4)快乐阅读:教师推荐与课文主题相关的阅读材料,引导学生进行阅读,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6.课后作业:教师布置适量作业,巩固课堂所学知识。
四、教学评价1.学生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如发言、讨论等,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苏教版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

苏教版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方法运用课+习作训练课认识卫星一、教学目标1.交流气象卫星的信息,激活写作欲望。
2.选择介绍要点,练习对话。
3.尝试习作,自由创作。
4.展示交流,分享成功。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练习对话,尝试习作。
教学难点抓住卫星的某一个特点,用不同的方式交流卫星的信息,练习对话。
三、教学方法讨论交流法。
四、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资料五、课时安排一课时六、教学过程(一)揭示话题,激发兴趣同学们,美丽的自然景观给我们以美的享受。
这些现象是自然界的神奇力量造就的。
自然界创造了美,同时也给人类带来了灾难。
风雨雷电的威力深不可测,但是我们可以预防,可以将灾害程度降低最低,你是怎么知道天气变化的?(播放近期天气预报) 1.谈话导入:同学们,谁愿意把自己了解到的与大家说一说。
2.资料展示:气象卫星(二)合作交流,解读探究1、课前资料搜集了吗?你是从哪儿搜集的?(相机推荐学习方法和要求同学留心观察周围的事物)看来同学们搜集的资料肯定很丰富。
那现在让我们赶紧先在四人小组内把你的资料共同分享一下,看看谁搜集的资料最多、最生动!(四人小组交流。
)(和其他同学交流搜集到的资料,实现资源共享。
)2、同学们交流得真热烈,我们一起来宣布:“气象卫星知多少”知识竞赛,现在——开始!(课件展示“气象卫星知多少”幻灯片)①谁能给大家介绍你所知道的卫星?(板书:卫星)指名交流。
(卫星,包括通信卫星、气象卫星、地球资源卫星、侦察卫星、导航卫星等)②按轨道的高低分:低轨道、中高轨道、地球同步轨道、地球静止轨道、太阳同步轨道、大椭圆轨道和极地轨道7大类。
③导航全球定位系统“全球定位系统”又称“导航”是一个由24颗卫星组成的星座,它可以对地球上任何地点进行精确定位。
用户可用接收器接收到4颗GPS卫星上的信号并计算出位置数据。
④气象卫星;气象卫星可分为太阳同步轨道气象卫星和地球静止轨道气象卫星。
太阳同步轨道气象卫星每天对地球表面巡查两遍。
三年级下册语文第五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3篇

三年级下册语文第五单元整体教学设计篇1【教材分析】这组教材围绕可贵的亲情、友情组织专题,先后安排了四篇课文。
前三篇是精读课文,最后一篇是略读课文。
有关爱的专题在前几册教科书里有所涉及,三年级上册第八组安排了四篇关于献爱心的课文,让学生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从别人的故事里感受这种感情。
本单元内容有所拓展,也更为深入。
将课文的学习与综合性学习活动相结合,使学生在学习课文的、感受爱与真情的同时,能够行动起来,在生活中深入体验这种感情,学会表达和回报父母对自己的爱,懂得关心别人。
【学生分析】这组课文每一篇都是感人的故事。
贴近学生的生活,学生读起来比较容易进入情境,也容易受到感染。
学习课文的同时能够深深地体会母爱的无私与无价,友爱的博大与真诚。
学生也会真情流露,畅所欲言。
【教学设想】1、创设情景,反复朗读课文,默读,感悟课文,懂得关心别人,懂得用爱心生活。
2、在阅读教学中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
学生通过多种阅读方式,紧抓重点词句,逐层深入进行感知与理解,重点突出,既符合本年级学生的认知规律,还有助于学生进行创造性阅读,在阅读中展开想象和联想,在阅读中不断有所发现。
【学习目标】1、认识25个生字,会写42个字,正确读写41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学会感受人间真情,懂得用爱心对待生活。
【课前准备】挂图、多媒体课件。
【教学流程】一、课前准备学习这单元的每一课前,教师都要根据本课的特点布置适当的课前准备。
如请学生以各种方式了解一些关于友情的动人故事;了解一些关于爱心的故事;让学生留意父母是如何关心、爱护自己的;调动学生的情感,便于很好地投入到课文中来。
二、基本策略1、这组课文描写具体,事件感人,要引导学生有感情地熟读课文,采用指名读,自由读,评读,表演等多种形式,读中悟,读中思。
2、要求认识的字可以随文识字,可以在预习识字,容易读错的字要加强指导。
三下第五单元解读及教学建议

三下第五单元解读及教学建议
阿雷按
本单元为习作单元,围绕人文主题“大胆想象”来编排学习内容,旨在让学生通过阅读两篇充满想象的文章及习作例文,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开阔学生的想象空间,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
通过“交流平台”和“初试身手”,让学生相互交流阅读想象文章的感想,以及自己关于创作想象故事的看法。
然后,通过阅读习作例文、结合例文中的批注,进一步熟悉想象的方法、训练想象的思维能力。
最后,用学到的方法,展开丰富的想象力下笔成文。
执教:徐颖名师工作室记录:阿雷
单元整体解读1
教材分析
习作单元的编排是为了更好地加大习作在小学语文教学当中的分量,更好地突破习作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使习作教学更有系统性、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力图使学阅读和学表达均衡发展。
《宇宙的另一边》解析
1
教材分析
2
教学目标
3
教学建议
既要学习课文的表达方法,也要借助课文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我变成了一棵树》教学思考
1
教材解读
2
教学目标
3
教学过程
《交流平台》《初试身手》教学思考1
教材解读
2
教学目标
3
教学设计
4
教学实施及建议
习作《奇妙的想象》教学思考1
教材分析
2
教学目标
3
教学建议
微课:小作者按照铅笔来到哪里、做什么、有什么感受,写了五个梦想,就像一个个糖葫芦一样串起来起来,一个故事就完成了。
好玩吧?我们再来看看《尾巴它有一只猫》,看看还有什么发。
你可以按下暂停键(接下来讲故事)原来故事之间是有因果关系的,关联的,就像连环扣一样。
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教案_1

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教案苏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教学设计一、《我应该感到自豪才对》教学要求:、能正确、流畅、有情感地朗诵文,有层次地讲述那个故事。
二、学会本的生字新词,明白得有生字组成的词语。
3、凭借对文的朗诵感悟,知道骆驼的驼峰、脚掌、眼毛在沙漠里的特殊用途,树立正确的审美观点。
教学预备:挂图、小黑板、投影。
教学时刻:两时第一时一、导入:、谈话导入二、板书题,齐读二、自学文、出示自学要求:(1)自由读文,注意读准字音,读同句子,想一想文讲里一什么情形?2)读读下面的词语,联系上下文想一想它们的意思,注意带点字的读音。
疙瘩自豪骆驼委屈足够沙漠小溪陷进养料风沙茫茫贮存俯下身子铺天盖地二、学生自学,教师注意辅导后进生的学习。
三、检查自学、指名读文,集体纠正字音和读得不通顺的地址,引导学生把文读通顺。
二、说说文讲了一什么事?3、说一说文哪一部份是讲小骆驼随着妈妈到沙漠旅行的(3、4自然段)4、指名读词语,注意3个加点字应该读轻声。
、说一说部份词语的意思。
六、小结自学情形。
四、学习生字、自由识记生字,注意字形。
二、交流经历方式。
3、用钢笔描红。
4、反馈,夸奖写得好的同窗,进行夸奖。
第二时一、导入:今天咱们继续学习--生齐读题。
二、听说训练:、骆驼的脚掌又大又厚,眼皮上长着两层眼毛,背上还有两个肉疙瘩。
二、驼峰、脚掌和眼毛在沙漠里有那么大的用途,我应该感到自豪才对!(1)师述(2)指名说(3)出示句子齐读。
三、讲读文:(一)、第一、2末节:、是什么事让小骆驼感到自己应该感到自豪才对呢?文的一、二末节交代了情形的起因。
齐读一、二末节。
二、展现:显现小骆驼来到小溪边,小红马也来到小溪边,小红马看到小骆驼就开口了--(1)指名读(2)评读,读出"喷着响鼻"。
(3)再指名读。
板书:脚掌(又大又厚)眼毛(两层)肉疙瘩难看(4)齐读小红马说的话。
3、小骆驼听了感觉很--生齐。
附板书:委屈就把小红马的话告知了妈妈,它会如何说呢?指名说妈妈是如何回答的?指名读、评读("疼爱")、再指名读、齐读4、读好(1)指名说读(一个演小骆驼,一个演骆驼妈妈)(2)分角色读一、2末节:小骆驼、骆驼妈妈、旁白过渡:第二天,小骆驼随着妈妈走进了茫茫的大沙漠。
三年级下语文第五单元教材分析及教案

第五单元教学目标1、认识生字51个,理解并积累有关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6篇课文,能概括自然段的意思,基本了解自然段之间的联系。
背诵2首古诗,3句名言。
3、学习查找和阅读资料:了解注释的常识,读懂注释;了解查找资料的几条途径,学习查找资料;能大体读懂资料,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4、在学习本单元课文和查找资料的基础上,合理选择材料,展开想象,完成2篇习作。
5、激发学生亲近自然、亲近动物的情感,以及探寻自然奥秘的兴趣。
21、我喜欢小动物教学目标:1、学会生字新词,联系课文内容理解“平安无事、不胜其烦、逗弄”等词语,积累“干涸、实事求是”等词语。
2、熟读课文,了解第二节与后面四节的关系,体会作者亲近动物、喜爱动物的感情。
3、指导学生初步学会阅读参考资料,能读懂课后的注释,明白注释的作用,继续训练自己查找相关资料。
4、通过学习激发学生亲近自然、亲近动物的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学习查找和阅读相关资料,了解注释的常识,加深对课文的理解,了解自然段之间的联系。
教具准备:实物投影、课件课前准备:课前让学生们通过各种渠道去了解作家秦牧及其作品。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1、小动物是人类的好朋友。
你喜欢哪些小动物?在哪里见到的?2、今天有一位大作家也介绍了自己喜欢的小动物。
你知道他是谁吗?请自读课文。
二、自学课文交流反馈1、你怎么知道这位大作家的?用了什么方法?2、实物投影课文注释及作家的课外资料、照片,简介注释的有关常识。
尽管学生以前看到过注释,但有的不清楚它的作用。
本课作为学习阅读“注释”知识点的首篇,要让学生了解注释的一些常识,能读懂注释,懂得注释能帮助我们理解课文。
让学生先自己读一读注释,(目的是了解注释),接着问:从注释中,读懂得了什么?(目的是获取有效信息,了解作家作品)。
从中体悟注释有什么作用?帮助我们了解课文内容及作家。
3、读了这些你有什么想法?课文讲了什么事?文中的趣事指;蠢事是指。
(这样的设计,目的是培养学生理解文本,归纳概括的能力。
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精品教案

14 我应该感到自豪才对一、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认识多音字“散”。
能联系上下文,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有条理地讲述这个故事。
3.懂得骆驼的驼峰、脚掌、睫毛在沙漠里的特殊作用,树立正确的审美观。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品读课文,让学生懂得骆驼的驼峰、脚掌、睫毛在沙漠里的特殊作用。
难点:通过课文事例,让学生懂得判断美丑的标准,树立正确的审美观。
三、教学准备学生:搜集骆驼的相关资料。
教师:多媒体课件。
四、教学课时:2课时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明确目标(辅助环节)1.猜谜导入师述:同学们,老师今天带来了一个谜语。
四腿长长脖子弯,背上驮着两座山,驮着重担走沙漠,不怕烈日和风寒。
谜底就是骆驼。
让我们走进课文去看一看围绕骆驼发生了什么?(板书课题,生齐读)2.出示目标(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正确识写本课的9个生字,认识多音字“散”。
二、初读课文,学习字词。
(第一次先学后教)出示自学指导一:1.用横线划出生字词,在课文中标出字音,认清字形,读准字音。
2.读通读顺句子。
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3.通过查字典和结合上下文的方法理解生词,无法理解的做上记号。
5分钟后交流(一)自学自测1.学生自主学习(生按提示自学,师巡视指导。
)2.自己检测自学效果:学生大声朗读一遍课文后生字词和整篇课文。
(二)小组纠错和小组内伙伴交流自己的学习成果:轮流读课后生字词,交流对生词的理解,。
(三)质疑拓展1.检查正确认读生字词(1)多媒体出示本课生字词,指名读。
如果他读对了,大家和他一起读,如果他读的不对,大家帮他指正后,再齐读。
镜子陷进足够闭眼松散自豪委屈养料多亏疼爱茫茫的走一趟又大又厚无边无际铺天盖地2.理解生词的意思理解“散”的两种读音和意思:想一想松散的“散”什么意思?应该怎样读?练习用不同的音组词。
3读好长句子小骆驼在小溪边照“镜子”,小红马看见了,就喷着响鼻对小骆驼说:“你的脚掌又大又厚,眼皮上长着两层眼毛,背上还有两个肉疙瘩,多难看哪!”妈妈说:“我们背上的那两个肉疙瘩叫驼峰,里面贮存着养料,足够我们路上用的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苏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总体分析、教学重难点、教学建议
总体分析:
本单元由《我应该感到自豪才对》、《水上飞机》、《跟踪台风的卫星》、《习作5》和《练习5》组成。
都是儿童喜闻乐见的神话和童话题材,文字浅显,故事引人入胜。
同时,在这些钱显的小故事中,又渗透了一些思想教育和科普知识教育。
是孩子们喜欢的类型。
《我应该感到自豪才对》是一篇知识性童话故事,讲述了小骆驼由自卑转向自豪的故事,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
《水上飞机》是一篇科学童话,作者运用拟人化的手法,形象地介绍了水上飞机的多种用途,向学生展现了科技新成果。
《跟踪台风的卫星》也是一篇科学童话,讲述了第三代气象卫星紧紧地跟踪、监视台风的故事,激发学生从小学科学,长大用科学为人类、为社会造福的志趣。
《习作5》要求学生有目的地收集资料,整理、综合资料,写一篇介绍端午节的短文。
《练习5》共安排了五个板块的内容:处处留心、读读背背、写好钢笔字、口语交际、学写毛笔字。
处处留心和口语交际是本次练习的重点。
教学重难点:
重点:
1.使学生明白童话的教育意义。
2.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
3.培养学生阅读理解、分析概括以及联想的能力。
4.凭借对课文的朗读感悟,懂得骆驼的驼峰、脚掌、睫毛在沙漠里的特殊用途,
树立正确的审美观。
难点:
1.了解水上现代科技的主要作用,激发学生从小学科学、长大用科学为人类造
福的志向。
2.引导学生认识事物之间的相似处,并学习运用打比方的修辞手法。
3.能根据所给的材料进行分析、综合、处理,培养学生综合运用信息的能力。
教学建议:
本单元的文章比较浅显且童话趣味性强,容易引起学生阅读的兴趣,而且文章留给教师和学生的空白处较多。
因此,对于这类文章的教学,可以抓住两点:一要运用使学生“入情入境,感真务实”的表演式的教学方法;二要结合教材,充分发展学生的想象力。
本单元的三篇文章,从天上到地上、从现实到未来,驰骋想象、奇妙无比。
这些想象植根于现实生活,饱含哲理,给人启迪。
可在本组课文中尝试“在拓展中转换,在包装后展示”的教学方法。
以《我应该感到自豪才对》一课为例,课文比较浅显,学生读过一遍以后,往往就能读懂,如果教师一定要不顾学生的实际情况颇有“耐心”地引导学生一步一步、一段一段地去分析、理解,学生的学习热情肯定会被这刻板的教学流程消磨得干干净净。
所以,在教学本课时,可以由“小骆驼”的自豪引出“我”引以为自豪的谈话,实现学生对知识的内化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