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料】吕叔湘新时期语文教学思想略论学习精品

合集下载

吕叔湘语文教学思想及其当代启示

吕叔湘语文教学思想及其当代启示

第4卷第1期2021年1月EducationSciencesinChinaVol.4,No.1January,2021吕叔湘语文教学思想及其当代启示付惠云作者简介:付惠云,人民教育出版社编辑,文学博士,主要从事现代文学和语文教育研究。

①张志公.吕叔湘先生和中小学语言教育———联系实际、为社会实际服务的语言科学家的一代宗师[J].课程·教材·教法,1994(9):7 9.【摘要】吕叔湘是当代著名的语言学家、语文教育家。

他从语言学家的视角研究语文教育教学问题。

在语文教学中,他始终重视语言的基础性和重要性,提倡学生自主学习,重视语言的运用能力,在学习语言的基础上注重审美鉴赏和文化传承,这与当今的语文教育理念高度一致。

他的语文教学思想从实践出发,结合理论研究,在语法教学、口语教学、阅读教学、文言文教学等方面提出的一系列教学思想深刻揭示了语文学科的特性,彰显了现代语文教学思想。

这一系列的内容建构了吕叔湘语文教育教学的思想体系,充分体现了老一辈语文教育家的高瞻远瞩和远见卓识。

他的语文教育思想是一笔宝贵的财富,对当今的语文教育教学依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和借鉴价值。

【关键词】吕叔湘;语文教学;思想内涵;当代启示【中图分类号】G40 0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 6024(2021)01 0120 10吕叔湘是当代著名语言学家、语文教育家。

他长期致力于汉语言研究工作,他的专著《中国文法要略》脍炙人口,他主编的《现代汉语八百词》等经典汉语教学工具书,对汉语规范工作做出了重要贡献。

他关于语言学习和语文教学的思想从实践出发,结合理论研究,深刻揭示了语文学科的特性,对今天的语文教学依然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和借鉴价值。

张志公曾高度评价吕叔湘在基础教育领域做出的贡献:“叔湘先生不是‘孤芳自赏’者,而是把他的造诣极深的学问和实际联系起来,为社会实际服务。

叔湘先生之所以受到普遍尊敬,成为一代宗师,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以他在语言科学界的崇高地位和卓越成就,竟肯‘俯首甘为孺子牛’,为基础教育做了这么多的工作,很多都是惠及后世的。

谈谈吕叔湘的语文观_陈方敏

谈谈吕叔湘的语文观_陈方敏

odern chineseM26xiandai yuwen2008.09论经纬理新课改全面实施已经有五年多了,实际的语文教学已经取得了一些成果,但有些老问题仍没有得到解决。

新课标规定:“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但在教学实施中可能因为对此缺乏认识,有的老师为了突出语文的“人文性”或使语文课更富“人情味”,有意无意排斥其“工具性”的一面,将语文课上成了“文学课”、“思想课”或者“情感教育课”。

这实际上忽视了对学生语文能力的培养。

新课程规定了口语教学的任务和目标,但教学实际中却仍然是重书面语轻口语。

除了考试的原因,笔者认为对语文及语文教学本身的认识不清也是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

已故的吕叔湘先生曾长期指导并深刻地影响了中学语文教育,被尊为语文界“三老”之一,他曾对语文做出明晰的界定,并由此形成了一套较为系统的语文教育思想,至今仍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本文将试图对其语文观谈两点认识,以期对解决上面所提到的语文问题有一点帮助。

一、吕叔湘的语文观吕叔湘曾多次对语文的含义作明确的界定,1963年4月,吕叔湘就曾在《文字改革》上发文《关于语文教学的两点基本认识》,指出:“第一,我认为每一个做教学工作的人必须首先认清他教的是什么。

从事语文教学就必须认清语言和文字的性质;从事汉语教学就必须认清汉字各种形式——普通话和方言,现代汉语和古代汉语——的分别和它们的相互关系。

其次,我认为从事语文教学必须认清人们学会一种语言的过程。

”①针对“从事语文教学就必须认清语言和文字的性质”一句,吕叔湘又在文后作了注释:“‘语文’有两个意义:一、‘语言’和‘文字’;二、‘语言文字’和‘文学’。

中小学的‘语文’课是否包含文学的成分呢?似乎包含,但是我这里不谈。

一般说到‘语文教学’的时候总是用的‘语文’的第一义。

”在1964年2月17日《人民日报》上吕叔湘又发文《关于语文教学问题》:“我觉得对于语文教学首先得有两点基本认识:(1)语文的性质,主要是语言和文字的关系,(2)人们学会一种语文的过程。

吕叔湘语文教育思想的问题意识_蒙淑毅

吕叔湘语文教育思想的问题意识_蒙淑毅

中小学语文教育的问题是大家普遍认同的,是在平日的
(2)作文教学的问题
教学中普遍存在的,而在当时只有先生以改革家敏锐的眼光
在作文教学中,期望和实际情况产生冲突。“家长和校
对中小学语文教育产生了质疑并把它提出来。
长乃至社会舆论,都要求教师‘精批细改’,教师也努力
先生从宏观上抓住语文教学中普遍存在的“少、慢、 ‘精批细改’,可作文的本子多,时间不够,尽管天天开夜
界观、人生观、幸福观、价值观来对照自己,策励自己,我 收文本、作者和其他读者提供的有用信息。待通过“阅读社
们将会得到神能量之后,我们才有资格去超越文本、超
匡正性相结合的意义建构”,是在高度尊重文本又锐意超越 越作者、超越其他读者,这是“社会化阅读”的可贵品德,
大多数不过关,岂非咄咄怪事!……这个问题是不是应该引 全得由教师写在黑板上,让学生照抄。教师不写,学生不答
起大家的重视?是不是应该研究研究如何提高语文教学的效 应。教学的目的,在学生方面是把教师讲的都记住,把教师写
率,用较少的时间取得较好的成绩?”
的都抄下来,在教师方面是督促学生把这些项目都做好。”
会一种语言的过程的认识不足。
任务’”。
先生强调:“我认为每一个做教学工作的人,必须首先
(3)口语教学的问题
认清他教的是什么。从事语文教学就必须认清语言和文字的
吕叔湘先生明确地指出了口语教学存在的问题,他说:
性质。”他认为:语文就是语言和文字,“语言文字本来只 “学校语文教学由于重视书面语(这是完全应该的),几乎
——对小学语文教育的一点思考
◎洪华平
说明:这篇文章是我在听了湖南师范大学文学院程大琥 教授的报告之后,联系我上小学二年级女儿的实际情况写 的。我女儿从二岁开始上私人幼儿园,现在女儿的普通话在 班上算好的,但至今b、p、n、l分不太清,鼻音发不太清; 天天默写生字,可该认的生字认不了多少;写字不大规范。

吕叔湘的语文教学观

吕叔湘的语文教学观
2 0 1 6 年第 3 0 期
C h i n e s e f o r u m
器岁 } 诗丈
吕叔湘的语文教学观
邵 颖
( 广 西师 范大 学文 学院 ,广 西 桂林 5 4 1 0 0 4 )
【 摘要 】本文从吕叔湘先生的 “ 少讲 多练” “ 教学生学” “ 关键在于一个 ‘ 活 ’字”等语 文教学法三个方面阐述 了吕叔湘先生的语文 教 学观及 其 时新课 改 的启 示。 由此 可见 ,吕叔 湘等老 一 辈语 文教 育 家教 育 思想 对 当前新课 程 改革 仍 然有 着重要 的 意义 。 【 关键词 】吕叔湘;少讲 多练 ;教学生学;新型师生关 系;有活力的课 堂 【 中图分类号 】G 6 3 3 【 文献标识码 】 A
吕叔湘 先 生是 我 国著名 的语 言 学家 ,一 生致 力 于语 言教 育 和语 文 教育 实践 ,探 索 出很 多具 有 重要 意义 的语 文 教育 思想 理论 和 教学
= 、吕叔湘语文教学观对 当下语文教学 的启 示
以往传 统 教学 法是 老 师讲 、学 生听 ,导 致语 文 教学 实践 中长期 讲”而严重忽视了 方法。吕叔湘先生 曾提 出要大力提高语文教学的效率 ,于是吕老倾 存在着 以讲为主、以教师为中心的倾向,强调 “ 注 了大 量 的精 力去 研究 整理 语 文教 学过 程 中 的一些 教学 方 法 ,以提 “ 练”, “ 讲”和 “ 练”极度失衡 ,在课堂上老师讲得太多,学生 高 语文 教学 的效 率 。 练 得太 少 ,这 种 “ 满 堂灌 ” 的教学 模式 已经再 司空 见惯 不 过 。 由于 穷 与应 试 , 教 师上 课或 完全 遵循 参考 书教 学 , 毫无 新 意 , 循 规 蹈矩 , 吕叔湘语文教学观的主要 内容 ( 一 )少讲 多练 ,讲 为练 服务 或终生使用一种教学方式方法 , 教学模式呆板 , 。 缺乏教研创新精神, 吕老 曾在 《 关 于语文教学的两点基本认识》指出,当前语文课 难 以吸 引学生 的兴趣 ,久 而久 之 ,导 致 学生形 成思 维定 式 ,不能 独 的主要弊端是教师讲得太多 ,而没有为学生留出时间来消化。 “ 语 立 思 考 。因此 在 新课 程改 革 的过 程 中建设 师 生 间平等 对话 的 关 系 、 文课上教师讲得过多,讲得过于烦琐 ,是被 吕先生视为 ‘ 语文课现 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 、建立有活力的课堂是 在 没有 把它 当作 语 文课 ’的主要 表 现之 一 。” 面对 这种 教学 现状 , 具有 重要 意 义 的。 吕叔湘强调 : “ 讲解和练习都是为了学好语文 ,很难分主次 ,但是 1 . 建设 师 生平 等对 话 的新 型关 系 。在后 现代 主 义教 育者 看 来 , 如 果要 追 问两者 关 系 ,恐怕 只能 说 是讲 为练 服务 ,而不 能说 练 为讲 “ 讲 解这 一教 学行 为把 学生 变成 了 ‘ 容器’ , 变 成 了可任 由教师 ‘ 灌输 ’ 服务。”在语文课中,讲解是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 ,缺少了讲解就 的 ‘ 存储器 ’ 。 ” 所 以不能一味地讲解 。 《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 ( 实 难以完成传达知识的任务 ,但是在实际教学中往往因为讲得太多而 验 )》中也指出教师应 “ 在与学生平等对话 的合作互动 中,加强对 忽 视 了训 练 。因此 , 吕老认 为 ,训 练是 语 文教 学过 程 中很 重要 的环 学 生 的点拨 和 指导 ,实 现 教学 相长 。” 因此 ,教师 要允 许学 生 质疑 节, 强 调少 讲 多练 , 把 学 习主动权 交 给学 生 。这些 论述 很有 针对 性 , 或 反驳 ,更 多 的应 在平 等对 话 中完 成语 文教 学 ,激 发学 生独 立 思考 对 于 当时 出现 的把 语 文课讲 成 政治 课 、文 学理 论课 、语 文 知识 课 的 和 创新 意识 ,在教 学 中构建 平 等 、合作 、相 互 尊重 的师 生关 系 也是 倾 向起 到 了较好 的纠偏 作用 。 营造 良好课 堂 氛 围 的首要 基础 ,使 教 学过 程建 立 在 民主 和谐 的基 础 ( 二 ) 教 学 生学 上。 “ 学 生学 习 的本 质是 实践 ” “‘ 讲 ’的方 法不 能使 学 生最 终 形 对于 教 和学 的关 系 , 吕老 的认识 可 谓是 极有 远见 的 。 他 说:“ 教, 成语 文 能力 ,这 是 ‘ 破 ’。最 终 还要 ‘ 立 ’ ,也 就是 吕叔 湘一 贯 倡 是 教 师这 一 面 ;学 ,是学 生这 一 面 。在教 课 当 中 ,教 师要 起 主导 作 导 的 ‘ 正确模仿 ’和 ‘ 反复实践 … 。因此在语文学习的过程 中更 用 ,这个 没有 错 ;学 生学 习要 有 主动 性 ,这也 没 有错 。教 师 的主 导 要 注 重技 能 的训 练 ,习惯 的 培养 。多 练是 提 高学 生语 文 实践 能力 的 作用 跟 学生 的主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性 怎 么结 合 ?要偏 于 哪一 方面 就不 妥 当 了。 ”但 方法 , 在反 复 的语文 实践 中所 获得 的独 特体 验是 学生 个性 化 的行 为 , 在实 际 教学 中 ,教师 ~ 方面 的 “ 主导 ”过多 ,导 致学 生 方面 的 主动 教 师不 可 以单纯 的讲 解 代替 技能 的训练 ,学 生 的成 长需 要教 师 的引 性被 大 大削 弱 了 。更 为 严重 的是 ,教 师 所谓 的 “ 主 导 ” ,实 际上 也 导,然而探究阅历是不可传授的。这其实也是坚持新课标 中语文课 是被 动 的 。针对 上述 问题 , 吕叔 湘提 出如下 解决 方法 : “ 总 的原 则 程基 本 理念 里积极 倡 导 自主 、合作 、探 究 的学 习方式 的体 现 。 是变 被 动为 主动 ,学 生 要 主动地 学 ,教 师要 主动 地 教 。” 吕老强 调 2 . 充分 发挥 教 师 的主导 作用 与 学生 的 主体作 用 。语 文教 学过 程 要 端正 教 师教 学指 导思 想 上 的问题 ,认 为 : “ 教学 ,教 学 ,就 是教 中 ,教 师教 学 的重 点是 调动 起 学生 学 习语文 的主动 性 和积极 性 ,要 学 生学 ,” “ 主要 是教 会他 动 脑筋 。 ” 由此看 来 ,教 师培 养学 生 , 求 教师 真正 发 挥 主导作 用 ,成 为学 生学 习的引 导者 、辅 助 者 ,帮助 最 重要 的是 教他 如何 思 考 、如何 发 散思 维 ,通 过思 考来 获得 新 知 , 学 生发 挥学 习的 主动性 。新 课程 提 倡 “ 以学 生 为本 ” 的教学 理念 中 而 不是 让学 生一 知半 解地 去 死记硬 背 理论 知识 。 包 含着 尊重 学 生 的个性 发 展 ,读 书写作 也都 需要 学 生 的独立 思 考 。 ( 三) 关键 在 于一 个 ‘ 活 ’字 强调教师要重视学生主体地位 ,重视学生的内因作用。因此,在语 在教学方法的选择上 ,吕老给出了一个总的原则就是 “ 活”。 文 教 学过 程 中 ,教师 应充 分结 合 学生 的知 识 、能力 和 心理 状况 ,因

论吕叔湘语文教育思想及对当今语文教育的启示

论吕叔湘语文教育思想及对当今语文教育的启示

华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论吕叔湘语文教育思想及对当今语文教育的启示姓名:刘芳廷申请学位级别:硕士专业:教育指导教师:赵志伟201104经了解了吕叔湘语文教育思想中语文的内涵即“语言和文字",性质是“工具性",学习语文的目的是“培养学生使用语文的能力"。

由此,吕叔湘先生认为学校里的语文教学“应该语言和文字并举,以语言为门径,以文字为重点,达到语言和文字都提高的目的。

州这就明确了,我们的语文课应该教什么的问题,语言和文字并重。

但是在我们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还是会常常出现重文轻语的现象,“只注重文字的学习,不注意甚至是不理会语言(口语)的学习"2。

虽然吕叔湘先生曾经说“识字这一关如果过得不好,读书、作文都有问题。

所以说,语文教学应该以文字为重点。

’’3“重点"并不代表全部。

可是实际的语文教学过程中常常是只有文字的教学,而没有语言的教学。

吕老指出“有人这样想:儿章七八岁入学,口语早就已经学会了,不用老师操心,只要教他识字、读书、作文、就是了。

这种想法是只知其一,不知其二。

州‘儿章早在入学之前已经学会说话,这是不错的,可是他说的话是幼稚的,而且以全国范围而论,绝大多数儿童只会说方言,不会说普通话。

这些缺点通过文字的教学给以一定程度的补救,但是不能只依靠‘读书’而不直接给以口头训练,要认真提高儿童的语言水平是做不到的。

退一步,不谈语言本身的训练,就拿文字的教学来说,撇开语言教学,教学的效率也是很低。

”4面对当时语文教学中重文轻语的现像,吕叔湘先生提倡的是“文言并重",吕老认为口语和书面语是可以相互促进,相互提升的。

“在语文学习中,语言和文字有相互促进的作用。

儿童学习了文字,一方面能把自己已经说的话写下来,另一方面能通过阅读丰富自己的语言。

"5所以在实际的教学工作中要重视口语教学,“不从口语入手,书面语的学习必然事倍功半,这也已经为事实所证明。

"6口语教学的提出,给当时重文轻语的语文课堂注入了新的血液,这也是吕叔湘先生语文教育思想的过人之处。

不可漠视的语文教育家吕叔湘_吕叔湘语文教育思想研究述评

不可漠视的语文教育家吕叔湘_吕叔湘语文教育思想研究述评

Nov. 20092009年11月具有语言学家背景的语文教育家吕叔湘,是 0世纪语文教育家中的杰出代表。

他在生前就被公认为语文教育的“三老”之一,乃是因为他从研究语文教学的任务出发,避开了极易陷入玄境的“性质”讨论,对于回归语文和语文教学本体、摆脱语文教学的异化现象作了不懈努力。

他从汉、英语言教育规律中总结出的“科学训练”思想和方法,一度成为当时语文教育界基本一致的看法,受到一线语文教师的欢迎,并极大地推进了当时语文教学效益的提高。

吕叔湘作为我国语文教育界最具影响的语文教育家之一,其语文与语文教育的思想都自成体系,值得后学深入研究①。

可现实却并非如此。

不仅没有集中、全面研究吕叔湘语文教育思想的论著问世,就连单篇研究的文章也不多见。

而且,有一些文章甚至歪曲了吕氏语文教育思想的本意。

这种研究的缺失和扭曲,导致不少已经得到较好解决的语文教学“老问题”,又以“新问题”②的面孔反复出现,并引起诸多不必要的争论,使语文教学陷入新一轮的异化泥淖之中而难以自拔,从而引起不必要的混乱,不少语文教师“越来越不会教语文了”。

为什么出现漠视语文教育家吕叔湘的种种现象?一不可漠视的语文教育家吕叔湘——吕叔湘语文教育思想研究述评方有林(上海商学院,中国 上海 00 )摘 要:兼具 0世纪众多语文教育家智慧和语言学家鲜明个性的吕叔湘语文教育思想,从“语文教学的目的任务”切入研究语文教学,并从语言教育内在规律总结出来的“科学训练”思想,解决了语文教学许多根本问题,一度成为语文教育界基本一致的看法,并极大地推进和提高了当时的语文教学效率。

遗憾的是,由于缺乏较为深入的研究,片面理解甚至漠视吕叔湘语文教育思想的现象不仅存在,且有愈演愈烈之势,语文教师“越来越不会教语文了”。

本文对吕叔湘语文教育思想研究的现状进行分析,希冀引起语文教育工作者的关注和思考,并为有志深入研究吕叔湘语文教育思想者提供若干视点。

关键词:语文教育; 语文教学; 语文教育思想; 吕叔湘研究中图分类号:G 0-0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 X( 009)-0 - - -0【专题综述】方面,反映了研究者对吕叔湘语文教育思想的巨大价值缺乏充分认识③;另一方面,也与不少当代语文教育研究者的“惟新”心态有关。

吕叔湘的语文教学观

吕叔湘的语文教学观

吕叔湘的语文教学观作者:邵颖来源:《课外语文·下》2016年第10期\【摘要】本文从吕叔湘先生的“少讲多练”“教学生学”“关键在于一个‘活’字”等语文教学法三个方面阐述了吕叔湘先生的语文教学观及其对新课改的启示。

由此可见,吕叔湘等老一辈语文教育家教育思想对当前新课程改革仍然有着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吕叔湘;少讲多练;教学生学;新型师生关系;有活力的课堂【中图分类号】G633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文献标识码】A吕叔湘先生是我国著名的语言学家,一生致力于语言教育和语文教育实践,探索出很多具有重要意义的语文教育思想理论和教学方法。

吕叔湘先生曾提出要大力提高语文教学的效率,于是吕老倾注了大量的精力去研究整理语文教学过程中的一些教学方法,以提高语文教学的效率。

一、吕叔湘语文教学观的主要内容(一)少讲多练,讲为练服务吕老曾在《关于语文教学的两点基本认识》指出,当前语文课的主要弊端是教师讲得太多,而没有为学生留出时间来消化。

“语文课上教师讲得过多,讲得过于烦琐,是被吕先生视为‘语文课现在没有把它当作语文课’的主要表现之一。

”面对这种教学现状,吕叔湘强调:“讲解和练习都是为了学好语文,很难分主次,但是如果要追问两者关系,恐怕只能说是讲为练服务,而不能说练为讲服务。

”在语文课中,讲解是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缺少了讲解就难以完成传达知识的任务,但是在实际教学中往往因为讲得太多而忽视了训练。

因此,吕老认为,训练是语文教学过程中很重要的环节,强调少讲多练,把学习主动权交给学生。

这些论述很有针对性,对于当时出现的把语文课讲成政治课、文学理论课、语文知识课的倾向起到了较好的纠偏作用。

(二)教学生学对于教和学的关系,吕老的认识可谓是极有远见的。

他说:“教,是教师这一面;学,是学生这一面。

在教课当中,教师要起主导作用,这个没有错;学生学习要有主动性,这也没有错。

论吕叔湘语文教育思想

论吕叔湘语文教育思想

论吕叔湘语文教育思想摘要:吕叔湘先生是我国著名的语言学家,从事语言学的研究和实践60多年。

同时吕叔湘先生又是中国20世纪语文教育家中的杰出代表。

他非常关心中国语文教育的发展,针对当时语文教育现状发表了一系列具有指导意义的论文,并形成了比较系统的语文教育观。

关键词:吕叔湘语文教育思想宏观视野教学观启示一、吕叔湘语文教育思想的宏观视野1.语文教学与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吕叔湘是我国著名的语言学家,对语言发展的了解使吕叔湘先生深刻地意识到中国语文教学中存在的种种问题,站在语言学的高度,对我国语文教学提出了很多中肯的建议和指导,并富有前瞻性地构筑了一个语文教育发展的宏观视野。

语文教育要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这就决定了我国当前和以后需要什么样的语文。

通过对过去我国语文教育状况的分析,吕叔湘指出:“当代中国要实现一种‘文言一致’的语文,普遍提高我国人们使用语文的能力,从而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要求。

”以白话代文言的白话运动,既是对中国语言的发展,也是对传统观念的颠覆,白话文自然而然地成为语文教育的主体,事实上,这也是为“语文教育现代性的实现提供了保证”。

那么,如何对待文言文便成了语文教育界的争论对象,中学生要不要学文言文?学多少文言文?文言作为古老中国的文化载体,虽然已经不再使用,但是为了中华五千年的文化传承,文言文又不可完全被摒弃。

吕老认为,学习文言文的目的主要有三点:“一是培养阅读文言的能力,使学生能自由阅读历代文献,做学习和研究的工具;二是接受文学遗产;三是了解现代文中的文言成分。

”那么基于以上考虑,吕老认为现在我们的文言文教学有点“不上不下”的味道,他建议:“让一部分学生少学或者不学文言,多学点数理化,让另一部分学生少学点数理化,多学点文言、历史。

”不得不承认,吕叔湘先生的很多观点都是非常具有前瞻性的,这种观点实际上就是现在高中文理分科的最早理论基础。

站在培养一代新人的高度,吕叔湘先生赋予了语文教育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的宏观视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吕叔湘新时期语文教学思想略论吕叔湘先生不仅在语言研究领域著述等身,是我国语言学界造诣殊深、享有盛誉的语言学家;而且他长期关注语文教学,对中小学语文教学的理论有着鞭辟近里的研究和独具只眼的见解,是一位备受人们尊敬的语文教育家。

他在中小学语文教学领域的研究工作,涉及各个方面,性质也多种多样。

他的有关言论,既包括对语文教学的总体认识,又包括对文言文教学、作文教学及阅读教学的具体意见;既有对语文教学的性质、任务及原则的精要阐释,也有对语文教学的过程、步骤及方法的透辟说明。

通览吕叔湘先生关于中小学语文教学的论文论著,不难发现,他在对我国传统语文教学思想的研究中,开创性地形成了系统的语文教学思想体系。

这种教学思想体系,对于我们今天的语文教学及语文教学改革,有着广泛的指导意义。

本文拟着重就吕叔湘先生新时期的语文教学思想,谈一点儿粗浅的认识。

十年动乱,教育战线同其他战线一样遭受了严重而巨大的破坏,语文教学也是备受摧残。

因此,“文革”结束以后,语文教学质量亟待提高,语文教学界就此展开了热烈的探讨,首先尖锐的指出中小学语文教学存在问题的,是吕叔湘先生。

吕先生于1978年3月16日在《人民日报》上发表《当前语文教学中两个迫切问题》一文。

文中说:“中小学语文教学问题是个老问题,也是当前不容忽视的一个重要问题。

中小学语文教学效果很差,中学毕业生语文水平低,大家都知道,但是对于少、慢、差、费的严重程度,恐怕还认识不足。

中小学语文课所用教学时间在各门课程中历来居首位。

新近公布的《全日制十年制中小学教学计划试行草案》规定,十年上课总时数是9160课时,语文是2749课时,恰好是30%。

十年的时间,2700多课时,用来学本国语文,却是大多数不过关,岂非咄咄怪事!……这个问题是不是应该引起大家的重视?是不是应该研究研究如何提高语文教学的效率,用较少的时间取得较好的成绩?”(67页—68页。

本文引注的页码,系《吕叔湘论语文教学》一书的页码,下同)吕叔湘先生的这篇文章切中了中小学语文教学存在问题的要害——“少、慢、差、费”,提出了改革中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课题——“提高语文教学的效率,用较少的时间取得较好的成绩”。

它既是对“四人邦”破坏语文教学的鞭挞,也是对新时期语文教学改革的期待与呼唤!这篇文章的发表,曾被当时的语文教学界称誉为震人心魄的“一声惊雷”,在整个中小学语文教学界引起了极为广泛的反响。

发表此文后不久,1978年4月22日吕先生在江苏师范学院讲《中小学语文教学问题》时说:“现在中小学语文教学时间较多,效果并不很理想。

这个当中是存在着问题的。

究竟是什么问题?这个问题又包括一些什么样的问题?肯定不止一个问题。

”(70页)认真研读吕叔湘先生有关语文教学的论文论著,我们体会到,在吕先生看来,中小学语文教学效率不高、效果不好的原因,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一、重“文字”轻“语言”吕叔湘先生始终强调,作为从事语文教学工作的人,必须首先明确“他教的是什么”,也就是必须首先认清“语文的性质,主要是语言和文字的关系”。

这一看似简单的问题,其实是长期以来并未得到很好地解决的问题。

先生的许多著作,对什么是语文,对语文教学的性质都给予了明确的阐释。

他说:语是语言,文是文字。

“这里所说的‘语言’是‘口语’的意思,这里所说的‘文字’是‘书面语’的意思,这样看来,‘语文教学’就是‘口语’和‘书面语’的教学。

”先生的这一认识,本来应当成为语文教师对语文教学的根本认识,然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却一直存在着比较严重的重“文字”轻“语言”,即重视“书面语”教学而轻视“口语”教学的现象。

其实,对于这一问题,早在60年代的最初几年,吕叔湘先生就在他的不少文章中做过反复的论述。

他说:“学校里的语文教学应该以语言为主呢,还是以文字为主?应该语言和文字并举,以语言为门径,以文字为重点,达到语言和文字都提高的目的。

”“白话的教学可以也应该口语和书面双管齐下。

”“如果只依靠‘读书’而不直接给以口头训练,要认真提高儿童的语言水平是做不到的。

”“撇开语言教文字,这是一种半身不遂的语文教学。

”“撇开语言教文字,教学的效率也一定很低。

”(46—48页)与此同时,吕先生还尖锐地指出了在语文教学中,处理“语”和“文”的关系方面所存在的问题。

他说:“语言训练和文字训练,相辅相成,互相促进。

从教学的角度看,这也是两条腿走路的问题。

”“可是我们一条腿长,一条腿短,‘不良于行’。

”(61页)还说:“尽管我们天天讲‘语文’教学,实际上我们教的和学的都仅仅是‘文’,并不包括‘语’,我们的语文教学仿佛有点半身不遂似的。

”(59页)又说:“学校语文教学由于重视书面语(这是完全应该的),几乎完全忽视口语的教学(这是不应该的)。

有的学生只说几分钟话,就杂乱无章。

”(40页)至1978年,吕先生认为这一问题仍没有很好地解决。

他说:“语文课现在没有把它当作语文课来教”,仍有不少语文教师“不那么关心他们的口头表达”,“没有尽到语文课的全部责任。

只顾文,不顾语,是半拉子事情,不好”。

(82页、83页)面对语文教学中长期以来“重书面轻口语”的现实,吕先生曾痛陈疾呼:“让学生在语言方面得到应有的训练,说起话来有条有理,有头有尾,不重复,不脱节,不颠倒,造句连贯,用词恰当,还愁他不会作文?”“如果能在学校的语文课里,及时地对学生进行语言训练,使一般人的说话效率都能大大提高,岂不是更好吗?”(61页)今天重温先生的这些教诲,彻底改变语文教学中的重“文”轻“语”倾向,真正做到“语”“文”并重,努力使学生既能“出口成章”又能“下笔成文”,无疑是我们提高语文教学效率的重要措施。

这一点确实应该成为每位语文教师的共识。

二、重知识轻能力吕叔湘先生在他的语文教学论著中对语文教学的目的任务做过十分精当的论述。

他反复指出:“学习语言不是学一套知识,而是学一种技能。

”(36页)“学习语言不应当满足于学会了一般的语音语法词汇,而应当进一步提高修养,特别是提高抽象思维的能力,分析理解的能力。

”(39页)“教师培养学生,主要是教会他动脑筋,这是根本,这是教师给学生的最宝贵的礼物。

就是给他一把钥匙,他拿了这个钥匙能够自己开箱子、开门,到处去找东西。

你不给他这个钥匙,那有多少宝贝他也没有法子拿到手。

”(88页、89页)“教学的目的首先是培养自学能力,让每个学生的学习潜力都能够充分发挥出来。

”(102页)“语文课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使用语文的技能。

”(59页)“语文课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语文能力,而不是传授语文知识。

”(104页)“如果只是记住而不能运用,仍然是为山九仞,功亏一篑。

”(55页)由此可见,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注重对学生语文能力的培养,是吕叔湘先生的一贯思想。

时至今日,在言论上已经没有人说培养语文能力不重要了。

但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却仍有为数不少的教师重视语文知识的传授,轻视语文能力的培养。

造成原因虽然是多方面的,但主要的一条是相当数量的教师仍未认识学习语文的一般过程。

吕叔湘先生精辟地指出:“学习语言的一般过程是模仿→变化→创造。

”(36页)他说:“使用语文是一种技能,……任何技能都必须具备两个特点,一是正确,二是熟练。

要正确必须善于摹仿,要熟练必须反复实践。

”(59页)又说:“归结一句话,语文的使用是一种技能,一种习惯,只有通过正确的模仿和反复的实践才能养成。

”(53页)还说:“一个人学习语文从模仿开始,而且一直在模仿,……教师是学生模仿的对象。

”(55页、56页)教师“在语言教学中要注意模仿的重要性。

”(36页)“教师的任务是指点学生摹仿什么,怎么摹仿,检查学生的实践,是否正确,是否熟练。

技能的获得要通过学生的活动,教师是无法包办代替的。

”(59页)学习吕叔湘先生的这些论述,认识了学习语言的一般过程,认识到模仿在整个语文学习过程中的重要作用,才能真正革除长期以来困扰语文教学的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的弊端,才能使我们的语文教学不再只是“说一是一,说二是二”,从而取得“举一反三”的效果,达到“触类旁通”的目的,才能使语文课不再是“教师讲课能讲得眉飞色舞,能让学生听得津津有味”,但是过后仔细想一想,“只是看了一场表演”,才能使我们的语文老师不再是“鸳鸯绣取从君看,不把金针度与人”式的老师了(89页)。

三、重讲解轻练习在语文教学中,采取生动活泼的形式,给学生一些切合实际的语文知识是必要的,但教学这些知识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能力,而不是为了传授知识而传授知识。

因此,在教学中只强调知识传授的系统性而不重视语文能力的训练的做法是错误的;因此,必须十分重视语文教学的实践性,有讲有练,做到讲与练的有机结合。

然而,在具体教学过程中,确有不少人不能把握讲与练的正确关系,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存在着比较突出的重讲解轻练习的错误倾向,严重影响着语文教学效率、教学质量的提高。

正如吕叔湘先生批评的那样:“为什么中小学都没有达到应该达到的水平呢?原因很多,教学的方法不对是其中一个原因。

”(72页)“有些人不管三七二十一,从头到尾非要按分析的公式一条一条都做到不可。

”(75页)“上阅读课,基本上是‘先生讲,学生听’,又叫‘满堂灌’。

”(100页)“逐字逐句地讲,旁征博引,讲得不厌其详。

这就是‘过犹不及’了。

”“如果不管学生自己看得懂看不懂都逐字逐句地讲,那就成了例行公事,只会引起学生的厌恶,鼓励学生的思想开小差。

”(63页)“讲解是语文教学中重要的一环。

教师们无不要求自己把讲解工作做好,”“然而这里面仍然有一个分寸问题,要讲得不多不少,要讲得切合实际。

”“现在的问题,至少以白话课文而论,不是讲得太少,而是讲得太多”(53页、54页)讲风太盛,挤占了学生的练习时间,影响了学生语文能力的提高,而且“不知不觉造成学生的错误认识,以为上语文课是为了学会讲语文,不是为了学会用语文。

”(54页)这是造成语文教学质量低下的主要原因之一。

为此,吕叔湘先生对讲解与练习的关系作了精辟恰切的论述。

他说:“讲解和练习都是为了教好学好语文,很难分主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