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污染修复原理与技术第1章 绪论

合集下载

环境修复原理与技术

环境修复原理与技术
成都理工大学研究生课程
环境修复原理与技术
刘国 liuguo@ 成都理工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研究所
2012年·成都
环境修复原理与技术 1 概念篇
授课提纲
环境修复的概念、对象和任务、类型、 环境修复的概念、对象和任务、类型、产生与发展等
2
原理篇
物理修复原理 植物修复原理 化学修复原理 化学修复原理 微生物修复原理 微生物修复原理
污染土壤的环境修复 ⑵污染土壤的环境修复
我国的地下水和土壤污染相当严重, 我国的地下水和土壤污染相当严重,主要污染物是重金属离子和有毒有 的地下水和土壤污染相当严重 害有机物。据调查, 害有机物。据调查,农村土地的土壤和地下水污染土壤是由粗放式农业 耕作和乡镇工业造成的。 耕作和乡镇工业造成的。 发达国家已经投人大量资金对受污染环境进行修复。 发达国家已经投人大量资金对受污染环境进行修复。相关的修复技术在 国外也得到了迅速开发。修复技术基本上分为两类: 国外也得到了迅速开发。修复技术基本上分为两类:物理化学类型和生 物学类型。物理化学修复技术包括隔离、泵抽取和地上处理、 物学类型。物理化学修复技术包括隔离、泵抽取和地上处理、土壤清洗 萃取、固化和稳定化等; 、萃取、固化和稳定化等;生物修复技术包括地上生物处理和地下现场 生物修复等。 生物修复等。 物理化学类型的修复技术一般是将受污染的土壤或地下水移走, 物理化学类型的修复技术一般是将受污染的土壤或地下水移走,再进行 适当的处理和处置。这类技术能够彻底清除土壤和地下水中的污染, 适当的处理和处置。这类技术能够彻底清除土壤和地下水中的污染,其 缺点是严重影响土壤的结构和地下水所处的生态环境, 缺点是严重影响土壤的结构和地下水所处的生态环境,而且成本非常高 相比较而言,现场生物修复技术不会破坏生态环境, 。相比较而言,现场生物修复技术不会破坏生态环境,但其修复过程非 常缓慢、效率低.不能满足快速修复的需要, 常缓慢、效率低.不能满足快速修复的需要,尤其是在较密实的土壤中 修复所需要的活性微生物、辅助药剂等很难输送至受污染的区域。 ,修复所需要的活性微生物、辅助药剂等很难输送至受污染的区域。

环境修复原理与技术绪论课件

环境修复原理与技术绪论课件

生物修复技术
微生物修复
利用微生物降解、转化污染物,将其分解为无害或低 毒性物质。
植物修复
利用植物吸收、转化、降解污染物,将其从土壤中去 除。
联合修复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结合物理、化学和生物修复技术,综合处理污染土壤 和地下水。
03
环境修复工程实践
场地调查与评估
场地调查
对污染场地进行详细调查,收集 土壤、地下水、地表水等相关环 境数据,了解污染状况和程度。
案例分析
物理修复技术案例
总结词 挖掘与填埋 土壤气相抽提 土壤淋洗
物理修复技术通常用于处理大面积污染场地,通过改变污染物 的物理状态,使其从土壤、地下水等介质中分离出来。
对于污染严重的场地,可以通过挖掘和填埋的方式将污染物与 环境隔离,防止其进一步扩散。
通过抽取土壤中的气体,将挥发性有机物等污染物从土壤中去 除。
环境修复原理与技 术绪论课件
目录
• 环境修复原理概述 • 环境修复技术分类 • 环境修复工程实践 • 环境修复的挑战与前景 • 环境修复相关法规与标准 • 案例分析
01
环境修复原理概述
环境修复的定义
总结词
环境修复是指通过一系列技术和管理措施,对受到污染和破坏的环境进行治理、改善和恢复的过程。
详细描述
详细描述
环境修复是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可以有效减少污染物对生态系统的破坏,保护生物多样性,提高环 境质量。同时,环境修复也是保障人类健康的必要手段,它可以降低污染物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预防疾病的 发生。此外,环境修复还有助于维护可持续发展,促进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
环境修复的基本原则
国际标准
如ISO 19000系列标准,为环境修复 项目的管理和实施提供了规范和指导 。

环境化学:第一章 绪论 1

环境化学:第一章 绪论 1

Question to be answered
Conceptual model for hazardous compound in environmental system considered
Mathematical model
Input data
Quantitative description of fate of the hazardous compound in the environmental system considered
“决不能吃祖宗饭,断子孙路”
环境化学的研究任务: 从微观的原子、分子水平上来研究宏观的环境现 象与变化的化学机制及其防治途径,其核心是研 究化学污染物在环境中的化学转化和效应。
环化与普化不同:
(1) 综合体系、开放体系 (2)含量低,分布广,且处于很快的迁移或转化之中 (3)跨学科:涉及化学、生物、医学和地学等
1、环境化学的定义
1972年R.A.Horne在《环境化学》一书中定义: “环境化学是研究岩石圈、水圈、生物圈、外层大气圈的化学 组成和其中发生的过程,特别是界面上的化学组成和过程的 学科。”
也有的学者认为环境化学按其英文名称(Environment Chemistry),它的基础是化学,所以又把环境化学定义为:
全球环境问题
全球气候变化 臭氧层破坏 酸雨 有毒有害化学物质污染与越境转移 生态环境污染与生态系统失去平衡 生物多样化减少
等等……
2、可持续发展
——1987年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在《我们共同的未来》报 告中第一次阐述了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得到了国际社会 的广泛共识。
——可持续发展是指既满足现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人的需求以不损害后代 人满足需求的能力。

第一章绪论1前言土壤是人类赖以生...

第一章绪论1前言土壤是人类赖以生...

第一章绪论1.1前言土壤是人类赖以生存的主要自然资源之一,也是人类生态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工业、城市污染的加剧和农用化学物质种类、数量的增加,土壤重金属污染日益严重,目前,全世界平均每年排放Hg约1.5万吨,Cu 340万吨,Pb 500万吨,Mn 1500万吨,Ni 100万吨【1】。

据我国农业部进行的全国污灌区调查,在约140万hm2的污水灌区中,遭受重金属污染的土地面积占污水灌区面积的64.8%,其中轻度污染的占46.7%,中度污染的占9.7%,严重污染的占8%【2】。

当前我国区域农业环境恶化现象十分严重。

据统计,1980年国工业三废污染耕地面积266.7万hm2,1988年增加到666.7万hm2,1992年增加到1000万hm2【3】。

目前,全国遭受不同程度污染的耕地面积已接近2000万hm2,约占耕地面积的1/5。

我国每年因重金属污染导致的粮食减产超过1000万t,被重金属污染的粮食多达1200万t,合计经济损至少200亿元【4】。

据农业部环境监测系统近年的调查,我国24个省(市)城郊、污水灌溉区、工矿等经济发展较快地区的320个重点污染区中,污染超标的大田农作物种植面积为60.6万hm2,占调查总面积的20%。

其中重金属含农作物种植面积约占污染物超标农作物种植面积的80%以上,尤其是Pb、Cd、Hg、Cu及其复合污染最为突出【5】。

当前我国大多数城市近郊土壤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污染,其中cd污染较普遍,污染面积近1 1300万hm2,其次是Pb、Zn等;有许多地方粮食、蔬菜、水果等食物中Cd、cr、As、Pb金属含量超标和接近临界值。

其中多数是由于工业污水灌溉造成的【6】。

1.2土壤重金属污染的危害及研究现状1.2.1土壤重金属污染的危害土壤重金属污染具有污染物在土壤中移动性差、滞留时间长、不能被微生物降解的特点 ,并可经水、植物等介质最终影响人类健康。

造成的危害主要分为以下几种。

环境工程技术经济 第1章 绪论

环境工程技术经济 第1章 绪论
• 生产活动中的技术: • 机械、设备、厂房、原材料、燃料与劳动力等物质形态技术。 • 工艺、方法、程序、配方、技能、经验、规划和谋略等管理能力的非 物质形态技术。
第一节 工程技术经济的有关概念
• 3.经济
• 生产关系,如“经济基础”、“经济关系”。 • 国民经济的总称,或指国民经济的各部门,如工业经济、农业经济、运输
• 一般是指土木建筑或者其他生产、制造部门用比较大而复杂的设备来进 行的工作,如土木工程、机械工程等。
第一节 工程技术经济的有关概念
• 2.技术
• 狭义解释:人们从事某种活动的技能,包括劳动工具和人们具体使用、 掌控这些工具的能力。
• 广义解释:人类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的能力,包括劳动工具、劳动对象 和具有一定知识、技能及经验的劳动者,即生产力三要素。
第三节 工程技术经济的研究对象和内容
• 2.工程技术经济的内容
方案评价方法 投资方案选择
筹资分析 财务分析
经济分析 风险和不确定性分析
建设项目后评估 技术选择
第三节 工程技术经济的研究对象和内容
• 3.工程技术经济的特点
尽量避免决策失误造成 的经济损失,预见性包
含一定的假设和近似性。 预测性
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相交叉,
环境工程技术经济
前言:1.环境工程的任务
环境工程
运用工程、技术的方法和手段,控制 环境污染及改善环境质量的学科。
环境工程的主要任务
• 保护自然资源和能源,消除资源 的浪费,控制和减轻污染。
• 研究防治环境污染的机理和有效 途径,保护和改善环境,保护人 民身体健康。
• 综合利用废水、废气、废渣,促 进工农业生产的发展。
前言:6.课程概况
• 课程目的 • 理解并掌握工程管理原理与经济决策方法,并能在多学科环境中应用。

第一章 绪论

第一章   绪论


品第 治污第 第 安三 概染二 一 全章 论、章 章 的 综 影环 合食 响境 利品 绪 污 用工 论 染 及业 及 污对 其 染环 对 防境 食 的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第五节 第六节
人类与环境 环境与食物链、食品与人 环境科学与食品科学 环境与食品安全 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起源、内涵与特征 中国的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途径
伦敦烟雾事件 (1952,12;UK)
5天内死亡4000 人,历年共发生 12次,死亡近万 人
居民取暖煤中含硫量高, 排出大量SO2和烟尘,又遇 逆温天气
水俣事件 截止1991年3月, 氮肥厂含汞催化剂随废水 (From 1953;Japan) 有2248人患病, 排入海湾,转化成甲基汞, 其中死亡1004人 被鱼、贝类摄入
小结

环境污染是环境对食品安全性影响的 主要原因 , 而人工环境恶化对食品安全 性的影响是研究环境与食品安全性的关 系时应重点解决的问题。
20世纪重大公害事件
公害事件 马斯河谷烟雾事件 (1930,12;Belgiu m) 危 害 原 因 几千人中毒,60 人死亡 烟尘堆积河谷,遭遇长时 间逆温天气且有大雾
例:

最典型的元素过少而引起的地方病为碘 缺乏病。在远离海洋和有高山阻隔的地 区 , 由于土壤含碘少或易流失 , 常常为 缺碘土壤 , 土壤缺碘会导致水和食物中 含碘少 , 使人体摄碘量不足 ;加碘盐的使 用 , 已使碘缺乏病在我国逐步受到控制。
例:

地球结构原因的元素过多而导致的地 方病 , 主要为元素的慢性中毒 , 如地方 性氟病、慢性碑毒和慢性硒中毒等。这 与由于污染而引起环境元素过多系统产 生的效果相同 , 尽管这些过多的元素产 生方式或来源不同 , 但二者主要经食物 和水进入人体 , 造成对人体的危害。

环境污染修复原理与技术第1章 绪论

环境污染修复原理与技术第1章 绪论
据传,上世纪90年代,一支9人科学考察小组进入切尔诺贝利 时,曾遭遇一群巨鼠袭击,只有一人生还,最后当局集结大量 军队、轻重型武器,将所有能发现的巨鼠群消灭,传闻中出现 的巨鼠就被称为“切尔诺贝利巨鼠”。
1.3 环境修复
1.3.1 环境修复概念 1.3.2 环境修复的对象和任务 1.3.3 环境修复类型 1.3.4 环境修复的产生与发展
1.1.1环境概念
哲学概念 相对于主体的客体,即影响某一中心事物的所有事物
以及这些事物之间相互关系的总和。 环境是可影响中心事物的相对综合体。 环境是一个极其复杂、相互影响、彼此制约的辩证的
自然综合体。
1.1 环境概述
1.1.1环境概念
环境科学所研究的环境,总是以人类作为中心事物的 自然环境。人类的环境是作用于人类这一主体(中心 事物)的所有外界影响和力量的总和。
1.2.3 环境问题的产生与发展
1)环境问题萌芽阶段
时间段: 从人类出现直到工业革命前夕
主要特点: 主要表现为生态环境破坏。 如大量砍伐森林、破坏草原、盲目开荒等,往往引起的
严重 水土流失,水旱灾频繁和沙漠化问题。
影响: 主要对小区域范围的生态影响。影响力度增长缓慢。
2)环境问题的发展恶化阶段
1.1 环境概述
1.1.1环境概念
环境科学所研究的环境,总是以人类作为中心事物的自 然环境。人类的环境是作用于人类这一主体(中心事物) 的所有外界影响和力量的总和。 ➢ 主体:人和人类社会 ➢ 环境要素:可影响人类的独立的、性质不同而又相互联 系的基本物质,亦称环境基质或环境介质。比如影响人的独
立的水、大气等等
1.2.1环境问题概念
所谓环境问题,是指由于人类不恰当的 生产活动引起全球环境或区域环境质量的 恶化,出现了不利于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问 题。

环境修复原理与技术第2章污染环境的物理修复原理ppt课件

环境修复原理与技术第2章污染环境的物理修复原理ppt课件

✓ 湿筛分:当大量重金属以颗粒状存在、需采用清洗 或淋洗技术、处理得到的重金属可再利用、废液不 需进一步处理时,采用该项技术
2.3 物理分离修复技术 2.3.2 水动力分离法(粒度分级法)
2.3.3 密度分离法(重力分离法)
2.3.4 泡沫浮选分离法
2.3.5 磁分离法
污染颗粒物的磁性存在差异,通过磁场时运动形式不同
SVE操作系统示意图
3.5 蒸气浸提修复技术局限
4. 固化/稳定化修复
4.1固化/稳定化修复概述
4.2 固化/稳定化修复原理
4.2 固化/稳定化修复原理
4.3 固化/稳定化修复技术 4.3.1 原位固化/稳定化法
原位固化/稳定化修复污染土壤示意图
4.3.2 异位固化/稳定化法
异位固化/稳定化修复污染土壤示意图
6.3.3 原位电磁加热修复
6.4 热力学修复应用
➢ 范围:氯代有机物、多氯联苯以及密度较高的液体 ➢ 优点:可修复污染环境深层
6.4 热力学修复应用
6.5 热力学修复技术局限
➢ 局限:成本高 ➢ 局限因素:需要特定的设备,包括加热系统和尾气处理系统
Thanks!
此课件下载可自行编辑修改,供参考! 感谢您的支持,我们努力做得更好!
2.3.6 电分离法
污染颗粒物的导电性的不同,在同一电场中的运动形式不同
2.3.7 脱水分离
2.3.8 物理分离修复技术的主要属性小结(一)
2.3.8 物理分离修复技术的主要属性小结(二)
2.4 物理分离修复技术应用
➢ 优点:大多数相关技术设备简单,费用低廉,可持续高产出
2.5 物理分离修复技术局限性
环境修复原理与技术
Environmental Remediation Principles and Technology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变;

重建 (reconstruction) :是指使完全丧失功能的对象恢复至原 初水平;

改建(renewal):则是指使部分受损的对象进行改善,增加人
类所期望的“人造”特点,减小人类不希望的自然特点。
1.3.1 环境修复的概念
环境修复(environmental remediation)就是研究对被污染的
据传,上世纪90年代,一支9人科学考察小组进入切尔诺贝利 时,曾遭遇一群巨鼠袭击,只有一人生还,最后当局集结大量 军队、轻重型武器,将所有能发现的”。
1.3 环境修复
1.3.1 环境修复概念 1.3.2 环境修复的对象和任务 1.3.3 环境修复类型
2)环境问题的发展恶化阶段
●时间段: 19世纪工业革命至20世纪50年代
●主要特点:
蒸汽机的发明和使用后,大工业日益发展,生产力有了 很大的提高,环境问题也随之发展并逐步恶化。 例如:从1873年-1892年间的冬季英国伦敦多次发生有 毒烟雾事件 ●影响: A.环境问题,尤其污染问题集中在工业发达国家 B.环境质量开始恶化,但未引起重视
处理。因此 ,对水环境进行修复是我国迫切的需要。
⑴污染水体的环境修复

在水环境修复领域,所修复的水体对象是环境的一部分,不可
能建造能将整个修复对象包容进去的处理系统。如果采用传统 治理净化技术,即使对于局部小系统的修复,其运行费用也将 是天文数字。
环境修复≠环境净化

环境有一定的自净能力。污染因子进入环境中,并非一定会 产生污染,而是只有当环境污染因子的载荷量超过了环境净 化容量时才导致污染。
环境中存在各种各样的净化机制 如稀释、扩散、沉降、挥发等物理机制,氧化还原、中和 分解、化合、吸附解吸、离子交换等化学 ( 含物理化学 ) 机制, 有机生命体新陈代谢等生物学机制。这些机制共同作用于环境 致使污染物的数量或性质向有利于环境安全的方向发生改变。
环境修复≠环境净化
环境修复与环境净化之间既有共同的一面,也有不同的一面。它们 两者的目的都是使进入环境中的污染因子的总量减少或强度降低或毒性 下降。
环境净化强调的是环境中内源因子对污染物质或能量的清除过程,
是一种自然的、被动的过程;
环境修复则强调人类有意识的外源活动对污染物质或能量的清除
过程,是一种人为的、主动的过程。
1.1.2环境分类 下面介绍一种按环境的范围由近及远进行的分类:
(1)聚落环境 (2)地理环境
聚落是人类 聚居的地方与活 动的中心,聚落 环境也就是人类 聚居场所的环境。 聚落环境根据其 性质、功能和规 模可分为院落环 境、村落环境和 城市环境。
地理环境位于 地球的表层,即岩 石圈、水圈、上圈、 大气圈和生物圈相 互制约、相互渗透、 相互转化的交错带 上,其厚度约10 – 30km。
3)环境问题的第一次高潮
●时间段: 20世纪50年代至80年代前夕 ●主要特点: 环境问题更加突出,震惊世界的公害事件接连不断 ●形成因素: A.人口的迅猛增长,都市化的速度加快。 B.工业不断集中和扩大,能源的集中大增。 ●影响:
A.工业发达国家把环境问题列入国家的议事日程,包括制定法律
、建立机构、加强管理、采用新技术等。 B.到70年代中期环境污





土壤修复
周启星,污染土壤修复原理与方法 张 丛,污染土壤生物修复技术 李法云 ,污染土壤生物修复理论基础与技术
生态修复
黄铭洪,环境污染与生态恢复 杨京平,生态恢复工程技术 周启星,生态修复

水环境修复

张锡辉,水环境修复工程学原理与应用 周怀东,水污染与水环境修复
目录
第一章 第二章 绪论 污染环境的物理修复原理
1.1.2环境分类 下面介绍一种按环境的范围由近及远进行的分类:
(1)聚落环境 (2)地理环境 (3)地质环境 (4)宇宙环境
环境科学中宇 宙环境是指地球大 气圈以外的环境, 又称星际环境。不 过,此处所指宇宙 环境,仅限于人类 进入空间活动的年 代以后,人和飞行 器(人造卫星、探测 器、航天飞机等)在 太阳系内飞行触及 到的环境。
环境修复原理与技术
Environmental Remediation Principles and Technology
教材

教材: 赵景联主编,环境修复原理与技术,化学工业出版社
参考书目


生物修复
参考书目:
陈玉成,污染环境生物修复工程 沈德中,污染环境的生物修复 唐世荣 ,污染环境植物修复的原理与方法 吴启堂 ,环境生物修复技术
联系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明确规定 “本法所称环境, 是指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天然的和经过人工改造的自然因 素的总体,包括大气、水、海洋、土地、矿藏、森林、草原、野
生生物、自然遗迹、人文遗迹、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城市
和乡村等”。
本书各部分内容中提及的环境均指自然环境。
1.1.2环境分类 根据不同原则,人类环境有不同的分类方法。 通常的分类原则是: 环境范围的大小 环境的主体 环境的要素 人类对环境的作用 环境的功能
染得到有效控制,城市和工业的环境质量有明显改善。
4)环境问题的第二次高潮
●时间段: 20世纪80年代至今 ●主要特点: A.开始共同关注在全球范围内出现的环境问题。 B.全球性大气污染 例如温室效应和全球气候变暖、臭氧层破坏和酸雨 C.大面积生态破坏 福建紫金矿业重大污染事故 大面积森林破坏、草场退化、沙漠化等 D.突发性的严重污染事件 ●影响: 全球性环境问题严重威胁着人类的生存和发展
环境采取物理、化学与生物学技术措施,使存在于环境中的污染 物质浓度减少或毒性降低或完全无害化,使得环境能够部分或者 全部的恢复到原始状态。
• 环境污染→健康环境 • 环境修复≠和环境净化 • 环境修复≠”三废”治理
环境污染 VS 健康环境

环境污染(contaminated environment),是指任何物质或能量 因子的过分集中,超过了环境的承载能力,从而对环境表 现出有害的现象。环境污染的实质是由于人类活动不当所 引起的环境质量的下降和环境功能的衰退。根据这—实质 ,不难将污染环境定义为任何物质过度聚集而产生的质量 下降、功能衰退了的环境。 健康环境(sound environment):最健康的环境当然是具有原 始背景值的环境,但当今地球上似乎再也难找到一块未受 人类活动影响的“净土”,即使人类足迹鲜至的南极、珠 穆朗玛峰也可检测到农药的存在。因此健康环境只是相对 的,特指存在于其中的各种物质或能量都低于有关环境质 量标准。
环境修复≠三废治理
传统“三废”(废水、废气、废渣)治理是环境工程的核心内容, 强调的是点源治理,即工厂排污口的治理,需要建造成套的处理 设施,在最短的时间内,以最快的速度和最低的成本,将污染物 净化去除。
环境修复是最近几十年才发展起来的环境工程技术,它强调的是 面源治理,即对人类活动的环境进行治理,它不可能建造把整个 修复对象包容进去的处理系统。如采用传统治理净化技术,即使 对于局部小系统的修复,其运行费用也将是天文数字。
为什么要修复或治理环境?
1.2.2环境问题的分类
1.2.3 环境问题的产生与发展 1)环境问题萌芽阶段
时间段: 从人类出现直到工业革命前夕 主要特点: 主要表现为生态环境破坏。 如大量砍伐森林、破坏草原、盲目开荒等,往往引起的 严重 水土流失,水旱灾频繁和沙漠化问题。 影响:
主要对小区域范围的生态影响。影响力度增长缓慢。
环境修复≠三废治理
环境修复和“三废”处理都是控制环境污染,只不过“三废”处
理属于环境污染的产中控制,环境修复属于产后控制,而我们通
常所说的污染预防则应该属于产前控制,他们三者共同构成污染 控制的全过程体系,是可持续发展在环境中的重要体现。
1.3 环境修复
1.3.1 环境修复概念
1.3.2 环境修复的对象和任务 1.3.3 环境修复类型 1.3.4 环境修复的产生与发展
2
原理篇
物理修复原理 植物修复原理 化学修复原理 微生物修复原理
3
技术篇
土壤环境修复技术 水环境修复技术
大气环境修复技术
固体废物环境修复技术
第一章 绪论
1.1
环境概述 环境问题
1.2
1.3
环境修复
1.1 环境概述
1.1.1环境概念
哲学概念

相对于主体的客体,即影响某一中心事物的所有事物 以及这些事物之间相互关系的总和。

环境污染 VS 健康环境
环境质量标准
是环境质量的反映,而环境价值又是环 境质量与人类需要之间客观存在的一种特定关系(肯定或否 定关系),它受到道德准则的制约和影响。比如说某区域环 境质量对一部分人来说可能满足其需要,而对另一部分人 来说则可能相反。从这个意义上讲,健康环境体现了人类 的价值取向。
印度博帕尔市农药厂
异氰酸酯泄漏
切尔诺贝利核事故



小城里空无一人……一片凄凉的景象 五十年内……不得耕作和放牧。 损失……达数千亿美元! 直接导致239万人直接受到辐射,其中45万是儿童, 直接死亡的人数高达9.3万人,这还不包括在受到辐 射后的10多年中陆陆续续死的20万人。
切尔诺贝利核事故

环境是可影响中心事物的相对综合体。 环境是一个极其复杂、相互影响、彼此制约的辩证的 自然综合体。
1.1 环境概述
1.1.1环境概念
环境科学所研究的环境,总是以人类作为中心事物的 自然环境。人类的环境是作用于人类这一主体(中心 事物)的所有外界影响和力量的总和。
1.1 环境概述
1.1.1环境概念
1.1.3环境基本特性 整体性 灾害放大性
有限性
基本特性
持续反应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