议论文中的材料运用

合集下载

议论文材料的选择和运用

议论文材料的选择和运用
时代 )
选 材 的 基 本 要 求
新颖 新 奇 ( 独特视角、创新精神 )
古今中外 典型 代表性 引用丰富 丰富 事例丰富
(时空跨度大) (领域不同)
(积累丰厚、知识渊博)
关键一步:实战
1.直接运用论据(单个论据)
直接陈述事实论据,要言简意赅,针对文题、话题,有意识 地叙述最有价值的事实。写作时,一定要重视对事例的分析,分 析事例与论点内在的、必然的联系。分析“个别”事例时,要揭 示“一般”的规律,将事例升华到理论的高度。 印度的驯象人很聪明,他们在象还小的时候便把它缚在树桩 上,小象的力量不足,挣脱不了绳索。久而久之,小象形成了这 样一种常识:绳子是扯不断的。这种想法一直伴随着它,以至在 长大到只需轻轻一甩便可逃脱时,它也不会逃跑了。

• 1相信自己,哪怕被放弃。三个星期前,林 书豪还被下放到了发展联盟。所以哪怕全 世界不相信你,你也要自信。 • 2抓住机遇。由于拜伦-戴维斯的缺席,林 书豪获得了机会。这时候,卡梅隆-安东尼 受伤缺阵,阿玛尔-斯塔德迈尔回家奔丧, 为林书豪的爆发创造了难得的机会。你不 知道机会什么时候会出现,但在你绝望的 时候,也要抓住这样的机会。
材料:李斯特(匈牙利钢琴家)义收学员 • 有个姑娘要开音乐会,在海报上说自己是李斯 特的学生。演出前一天,李斯特碰巧来到了这个城 市,姑娘听说后惊恐万状,跑到李斯特的住处,抽 泣着请求李斯特的宽恕,并说冒称他的学生是出于 生计。李斯特要她把演奏的曲子弹给他听,并加以 指点,最后爽快地说:“大胆地上台演奏,你现在 已是我的学生。你可以向剧场经理宣布,晚会最后 一个节目,由老师为学生演奏。”第二天,李斯特 在音乐会上为她弹了最后一曲。
小象变成了大象,不变的是它心中形成的常识,小象受制于 绳,大象受制于常识。惊叹驯象人聪明之余,我们又是否意识到, 其实,我们很多人也被常识禁锢了头脑,失去了创造力。

议论文素材运用八法

议论文素材运用八法

议论文素材运用八法为了迎战高考,每个考生都会搜集一些作文素材,但是从平时的写作训练来看,能应用在文章中的同学却很少。

针对这种现状,就如何运用平时积累的素材问题,谈几点看法,希望能够对同学们有所启发。

1.转换角度应用先看一则材料:一次,侯宝林想看看明代笑话集《谑浪》,探究笑的艺术,但跑遍北京大大小小的旧书摊,也没找到。

一个偶然的机会,他知道北京图书馆有这本书,就不顾天寒地冻,一连18天跑到图书馆去抄,一部10万字的书,就这样用笔抄录了下来。

这则材料,可写勤奋、刻苦、成功等方面内容的作文,是无须思考就能够应用的。

但换个角度,就能大大地扩展其应用范围。

如话题作文“站起来”,你可以从要在社会中站起来,成为一个巨人,就必须努力使自己拥有丰富学识的角度来应用这则材料。

命题作文“学会说不”,你能否想到既要学会向社会上的不良风气说不,也要向自己的惰性、懦弱和意志薄弱说不?“生命的价值”这样的题目,可以从艰难曲折和实现生命的价值这个角度来联系应用。

再如,有一道材料作文试题,你准备以“精神无价”为写作角度,那么侯宝林的拼搏精神不也可以应用吗?2.对照比较应用《元史》记载:一次许衡外出,天气炎热,口渴难忍,正好路边有棵梨树,行人就都去摘梨,只有许衡站着不动。

有人问:“你为何不去摘梨?”许衡回答说:“不是自己的梨,岂能乱摘?”那人笑他迂腐:“世道如此纷乱,管他谁的梨,它已没主人了。

”许衡正色道:“梨虽无主,但我心有主。

”写命题作文“一步与一生”,这则材料正好可从反面应用,以不跨越道德底线的一步,成就高尚的人格来入笔。

写“激励的价值”这一话题,既可以从他人激励的角度来写,也可以从自我激励的比照角度来写,这则材料不正反映了许衡能以道德信念自我激励吗?3.联想转化应用苏联“宇宙之父”齐奥尔科夫斯基,少年时患猩红热病而耳聋,被赶出了学校,但他靠在图书馆自学而成才。

德国诗人海涅生前最后8年是在“被褥的坟墓”中度过的,他手足不能动弹,眼睛半瞎,但生命之火不灭,吟出了大量誉满人间的优秀诗篇。

高考作文指导:议论文素材优化运用三法

高考作文指导:议论文素材优化运用三法

高考作文指导——议论文素材优化运用三法一、陌生化我们先以下列五个领域来历数“那些年,我们曾经追过的素材”;[科学]牛顿、爱迪生、爱因斯坦、伽利略、霍金[经济]马云、乔布斯[艺术]贝多芬、达·芬奇、梵高[体育]姚明、刘翔[文学]史铁生、陶渊明、司马迁、屈原、李白根据我们几年来的不完全统计,出现在这类“套话”作文中的历史文化名人,以屈原、陶渊明、苏轼为最多,可称为“套话”作文中的“三巨头”。

其他常见的还有庄子、项羽、司马迁、李白、杜甫、李商隐等。

不管你出的题涉及爱国主义还是环境保护,关怀底层大众还是建设精神文明,考生都可以用上述这些材料敷衍。

因而,这些年我们对素材有了这样的共识:“去‘烂’‘滥’,求陌生化素材。

”即追求新鲜陌生的,关乎现实生活、有文化品位、引人深入思考的,有哲理的,有独特感受的素材。

第一组第二组爱迪生爱默生比尔·盖茨盖茨比司马迁、司马光司马相如、司马穰苴不妨设想,读者,更确切地说是阅卷教师,看到第一组的感受是高度的审美疲劳,而第二组让人心生敬畏,以一“名”而知你的阅读积淀和文学底蕴。

当然,对于“陌生化”的理解,不是单向度的一个陌生化的“名字”。

来看下面的文段:进了真理之门,未必永持真理。

晚年的牛顿笃信神学、狂热地苦心研究“炼金术”,崇拜金钱与权势,霸占皇家学会会长之职压制青年才俊崭露头角。

恩格斯曾一针见血地批评他心灵中浸透着“极端的幻想、盲从和迷信”。

上了“路”进了“门”,却依然在“门外”……对于大家唯恐避之不及的素材“牛顿”,上述文段却写出了不一样的情节,因为光照青史的科学巨人牛顿在晚年跌入了有神论的深渊而不能自拔,科研道德日渐走下坡路,以不光彩的手段把莱布尼茨排除在微积分“创始人”之外等。

可见,素材运用之所以“陈旧”,是因为没有深入人物内心全面掌握其生平事迹,而是仅仅简单地概念化。

二、实证化论证最为有效的方法是通过事实说话,实证、精细的材料具有无可辩驳的逻辑力量和理性说服力。

议论文如何使用素材 素材运用的方法

议论文如何使用素材 素材运用的方法

议论文如何使用素材素材运用的方法
一、正反对照,相互映衬
议论文最常用的方法之一就是正反对照论证法。

正面论述当然得使用正面材料,反面论证则要使用反面材料。

这样有正有反,正反结合,才能使自己的论证逻辑更加严密,论述更加有说服力。

二、同类叠加,连续用例
连续、密集地使用多个同类型的材料,让素材发挥“集团作战”的作用,使有着共同指向性的素材一起论证观点,从而彰显论证的力度和深度,也使文章显得丰满厚实。

三、一线串珠,镜头组接
以文章的中心论点为线,安排多组表现同一中心的素材,相应地推出若干段文字,用电影“蒙太奇”的手法加以组合,捕捉几个特写镜头,剪辑组合素材。

在写作议论文的时候,如果考生手中的事例较多,且性质相似的时候,可采用此法,使文章在结构上呈现出并列形式,一目了然。

四、点面结合,详略有致
剪辑素材时,考生还可以用点面结合、详略有致的方法。

所谓“点”就是在文章中突出某个新颖、别致的事例;所谓“面”就是在文章中展现某些一般性、普遍性的事例。

不过,“点”需要详写,“面”则可略写。

点面结合,详略得当,值得借鉴。

当然,以上的方法可综合运用,进一步增加文章的魅力,斩获更高的分数。

议论文论据(材料)的选择和运用

议论文论据(材料)的选择和运用
博例——丰富性
围绕观点取舍 用材 概述 扣观点评议
选材用材训练:
阅读下面一篇学生作文,看看其材料的选择和运用上有什么 优点和不足,尝试修改。
不要轻易说“不” 什么是“不”?那是对事物可能性的一种否定。当你说出“不”的 时候,那也就认为某件事不可能发生,没有希望。然而,世事无绝对。世 上几乎没有事情是绝对可能或绝对不可能的。所以,朋友,请不要不加思 索,就轻易说“不”。 不轻易说“不”,表现出一种智慧。 十几年前,一个外国记者采访某外资企业老板时问:“你认为互联网 在中国有市场吗?”那位老板几乎不假思索地说:“中国技术太落后,经 济也不行,发展互联网,简直是天方夜谭吧!”但这句话却启发了当时正 从事翻译工作的马云,他却认为互联网在我国有很大的市场吗,于是他大 胆探索,刻苦研究,不怕困难,凭着自己的智慧和毅力成为了著名网站 “阿里巴巴”的总裁,他的智慧也为人称道。马云不轻易说“不”可以看 出他是一个多么有智慧的人啊。
“智慧”段修改: 十几年前,互联网在中国还没有造成重大影响,一 个记者采访某外资企业老板,问他认为互联网在中国有没 有市场。那位老板不假思索地说,没有。当时正从事翻译 工作的马云(要用来论证观点的人)却从这句话得到了启 发,他经过分析认为互联网在我国有很大的市场,于是他 大胆探索,刻苦研究,不怕困难,凭着自己的智慧和毅力 成为了著名网站“阿里巴巴”的总裁,他的智慧也为人称 道。(概述)如果当时马云只看到困难,就轻易说“不”, 那么现在还哪有功成名就可言?路是人走出来的,许多看 似不可能的事,只要用心思考,仔细分析,没准就走出了 一条大道。 请不要轻易说“不”,这不仅仅是勇气,更是 一种智慧。(扣观点评议)
(1)“智慧”段
不轻易说“不”,表现出一种智慧。 十几年前,一个外国记者采访某外资企业老板 时问:“你认为互联网在中国有市场吗?”那位老板 几乎不假思索地说:“中国技术太落后,经济也不行, 发展互联网,简直是天方夜谭吧!”但这句话却启发 了当时正从事翻译工作的马云,他却认为互联网在我 国有很大的市场吗,于是他大胆探索,刻苦研究,不 怕困难,凭着自己的智慧和毅力成为了著名网站“阿 里巴巴”的总裁,他的智慧也为人称道。马云不轻易 说“不”可以看出他是一个多么有智慧的人啊。

高考作文:议论文素材的有效运用“四法”——联想、概括、逻辑、过渡

高考作文:议论文素材的有效运用“四法”——联想、概括、逻辑、过渡

高考作文:议论文素材的有效运用“四法”——联想、概括、逻辑、过渡【编者按】写议论文时,对于素材,倘若仅靠死记硬背而不懂得运用,最后只能是事倍功半。

古今中外的素材浩如烟海,我们要注重对素材的整理与转换,做到以不变应万变,以无招胜有招。

我们考试时,常常有这样一个感受:考前自己看过的几则素材、几篇范文,考试时我们大多会用到;考试结束后,我们就会为自己“猜中”作文题而兴奋不已。

其实,这就是联想的结果。

不同的考生在考前阅读不同的素材,考试时却能将其运用到同一个题目的写作中;而有的考生可以将同一则素材运用到不同题目的写作中。

可见,对素材进行有效联想、多角度分析,是运用素材行之有效的方法。

当然,要想写好议论文,还需要我们平时多阅读,多概括,讲逻辑,重过渡,以提升文章的思想内涵。

01善于联想杨绛说:“创作的一个重要成分是想象,经验好比黑暗里点上的火,想象是这个火所发的光;没有火就没有光,但光照所及,远远超过火点儿的大小。

”想象或联想对于作文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联想时,选取的事例要经典,尽量不要写我的邻居、我的同学、我的朋友等常见的生活事例,也不需要进行细节描写。

分析素材时,更要言之有据、言之成理,要围绕中心论点展开,不要自说自话。

对熟悉的素材,不仅可以从正面论证,还可以进行反面论证,多问几个“为什么”,学会说“但是”,多方面、多层次地对素材分析论证。

比如《乡土中国》中有一句话:“一个老农看见蚂蚁在搬家了,会忙着去田里开沟,他熟悉蚂蚁搬家的意义。

”这句话好像无关紧要,但如果我们善于联想,就能写出一个有关大自然的启示的议论文片段——老农看见蚂蚁搬家了,会忙着去田里开沟,因为他熟悉蚂蚁搬家的意义,这也是大自然给人的启示。

“一叶落知天下秋”,大雁南飞,预示秋天已过,冬天即将来临;蜻蜓低飞,预示着雨即将来临。

我们要“像山那样思考”,才能明晓大自然给我们的启示。

不同的联想可以写出不同的内容,我们还可以写成以下片段——“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议论文写作运用素材的技巧

议论文写作运用素材的技巧

议论文写作运用素材的技巧一、用富有文采的语言运用素材巧妙地运用富有文采的语言对素材进行阐释。

语言一旦亮起来,文章一定会异常耀眼,与人不同。

我总结了以下四种方法。

第一,排比列举用排比句的形式列举一组素材,让这些事实“胜于雄辩”。

一篇文章里若能安排一两处排比句,不但会加强语势,突出内容,加重感情,而且会更有力度地表达自己的观点。

例如一位考生在阐述“适合自身才是王道”这一主题时,列举了史蒂芬•霍金、巴尔扎克、司马迁三个人。

他写道:“一部《时间简史》诠释了史蒂芬•霍金这位呕心沥血的科学家的整个生命历程,一部《人间喜剧》演绎了巴尔扎克这位孤独而热烈老人的全部心声,一部《史记》升华了司马迁这位受宫刑老人的尊严,他们都因为找到了适合自己的路而成功。

”(2009考生优秀作文《适合自身才是道》)第二,名句串联名句串联,就是将一些名言名句、诗词歌赋按照需要镶嵌在文句中,串联成文,造成一种前呼后应、排山倒海的气势。

有一点要注意,只能作为一种必要的辅助形式,要把“引”与“证”结合起来,光“引”不“证”,会使文章成为经典言论的堆砌。

例如一位考生在阐述“拥有豪迓慷慨的双翼去飞翔”时这样写:“豪迈慷慨的人生态度让人生充实、快乐。

但凡有名留世者,无不是拥有豪迈慷慨人生态度。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是李白自信的豪迈慷慨;‘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是王昌龄杀敌报国的豪迈慷慨:‘胡未灭,鬓先秋,尘暗旧貂裘’是陆游壮志未酬的豪迈慷慨:‘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是毛泽东英雄人生的豪迈慷慨……这些彪炳史册的人,哪一个不是拥有豪迈慷慨的人生态度?”第三,参差句式我们根据表达内容的不同需要,有变化地使用不同句式,以变换节奏,可以使语言抑扬有致,变化而不呆板,丰富而不单一。

这样,文章既摇曳多姿,又朗朗上口。

例如一位考生在阐述“扬长避短”这一主题时这样写道:“短跑冠军,兔子莫属,为避狼追,强学游泳,重短轻长,此路不行。

议论文怎么巧用材料 正确运用材料的方式

议论文怎么巧用材料 正确运用材料的方式

议论文怎么巧用材料正确运用材料的方式
一、推陈出新,由日常到非常
走进中学生的作文,我们常常见到或改编素材集锦的美文,或重复大家司空见惯、味同嚼蜡的陈词滥调,甚至还有拿古人故事来拼凑文字,恰恰缺少与时俱进的时代新声。

许多同学喜欢使用名人名言、课本素材、历史轶事等老旧素材。

旧材料不是不能使用,而是要看怎么使用。

对于那些大家耳熟能详的常规素材,我们可以在内容上对它翻新,比如对素材呈现的旧观点提出新的解说,甚至提出颠覆性的新观点,或者用当代人的眼光来重新观照,或者从另外的角度切入等等。

二、类比对比,让平庸变深刻
许多事情其本身并没有什么联系,但由于某种相关、相近、相反的事因或结果的巧合,导致人们将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具有相反或相对性质的素材组合在一起,在素材对比或类比中,呈现两种价值取向,揭开了社会的真相,突出强调其中一种,使文章观点更具有震撼力。

为此,我们不仅要有一双敏锐的眼,更要有一颗敏感的心,要善于发现那些可以写进作文的材料的价值。

三、多维思考,从单一趋丰富
多角度进行思维,有助于打开我们的写作思路。

在这个过程中,要特别注意逆向思维的运用,逆向思维如果运用得当,往往具有想人之所未想、发人之所未发的效果。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逆向思维要合乎逻辑,合乎情理,合乎人们的认知,从而保证多向思维并非牵强附会,并非胡思乱想。

除了反弹琵琶,平时训练写作时,面对同一则材
料,要学会从不同的角度去审视,力争一材多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龙源期刊网
议论文中的材料运用
作者:高新
来源:《人生十六七》2018年第04期
这个问题很有针对性,值得大家注意。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然而有米还须巧用,这样才能做出一顿好饭!
具体来说,大家要注意以下几点:
1.避免旧材重提。

“旧材”就是已经过气的材料,因为经常被人使用,所以在作文中经常“撞车”,给阅卷老师带来视觉疲劳。

比如:说奉献就写雷锋,谈拼搏就写张海迪,谈意志就引述贝多芬和海伦·凯勒的故事……这样的材料不是不可以写,而是过于陈旧,缺少新意。

其实,反映“拼搏”的材料有很多,冬奥运上的健儿,从电视节目中走出的草根明星,具有新闻热点的寒门学子……他们身上都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使人产生共鸣。

动笔前,大家先打开思维、广泛取材,再去旧留新,从独特的视角去解读命题。

2.材料不宜过多。

选材时,一方面要注意典型性,另一方面要求精炼,也就是不能罗列。

有的学生常易走极端,要么大篇幅地演绎论点,要么堆砌类似的材料,这都是不可取的。

一些人抱着多多益善的想法,将古今中外的事例全罗列出来,从头到尾,就像一篇记叙文。

有的同学为了增加真实性,将自己的切身经历详细描述,结果适得其反。

选材时,大家要对材料大胆取舍,敢于忍痛割爱,并不是能支持论点的就都“端上来”。

而且,还要适当地引用名人名言,使说理更加透彻。

3.材料要深入挖掘。

所谓“深入挖掘”,就是从一个人或一件事出发,展开记叙或议论,使材料丰富起来。

以“人生需要放慢脚步”为例,这个命题是一个陈述句,“人生”是主语,其暗示了文章的主题,“需要”是一种条件,“放慢脚步”是一种结果。

那么,为什么要“放慢脚步”呢?谁放慢脚步了?放慢脚步的结果如何?带着这些疑问去深挖,大家就会形成一条清晰的线索。

爱马仕集团的创始人蒂埃利·爱马仕就是一个放慢脚步的人。

他将“慢”的理念贯穿于企业文化之中,以“慢功出细活”而闻名于世。

以丝巾为例,需用40种颜色,经过20个工序才能完成。

一个手提包也要经过200多道工序,需要两年才能做完。

那么,“放慢脚步”的结果呢?该企业生产出的商品不仅价格不菲,而且深受消费者欢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