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血管病介入术致心血管迷走神经反射的观察与护理
心脏介入治疗致血管迷走神经反射的分析与护理

心脏介入治疗致血管迷走神经反射的分析与护理
吴月萍
【期刊名称】《天津护理》
【年(卷),期】2005(013)001
【摘要】目的:探讨对经皮冠状动脉腔内血管成形术(PTCA)后股动脉血管鞘拔除(FSR)所致血管迷走神经反射(VVRs)的原因及其预防和处理.方法:回顾分析了42例PTCA治疗的患者FSR所致VVRs的临床表现及救护措施.结果:共发生VVRs 5例,血容量不足、疼痛、紧张是VVRs发生的主要原因,其中4例患者经补液、阿托品及(或)多巴胺处理后临床症状缓解,1例VVRs并发急性冠脉闭塞,经积极抢救无效死亡.结论:PTCA术后FSR所致VVRs是较常见且后果严重的并发症,应予足够重视和积极处理,进行严密监测和相应的护理是预防此症发生的关键.
【总页数】2页(P11-12)
【作者】吴月萍
【作者单位】浙江嘉兴市第一医院,浙江,嘉兴,3140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543.3
【相关文献】
1.心脏介入治疗致血管迷走神经反射的观察和护理 [J], 胡冬玲
2.心脏介入治疗致血管迷走神经反射的预防与护理 [J], 曹英
3.心脏介入治疗致血管迷走神经反射原因分析与护理措施 [J], 杨莉;李淑荣
4.心脏介入治疗致血管迷走神经反射的分析及护理 [J], 于俊楠;李春文
5.心脏介入治疗致血管迷走神经反射的护理探讨 [J], 李秀妍;王勇;隋洪波;王春艳;杜海波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心脏介入手术后发生心血管迷走神经反射的相关因素分析与护理

心脏介入手术后发生心血管迷走神经反射的相关因素分析与护理关键词:冠心病冠脉介入治疗迷走神经反射护理随着介入诊疗技术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在冠心病,风心病,先心病及心律失常的诊断和治疗中,已成为必不可少,行之有效的诊断方法和治疗手段,但介入治疗中存在一些并发症,血管迷走神经反射就是其中较少见而严重的并发症,如发现处理不及时,可产生严重后果,甚至导致病人的死亡。
2015年07月我科共进行心脏介入治疗106例,包括冠状动脉造影术(CAG)、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PTCA)+冠脉支架植入术、起搏器植入术等,其中发生迷走神经反射15例。
现对我科心脏介入治疗并发迷走神经反射的15例进行相关因素分析,并就临床护理对策作一介绍。
1、临床资料本组男10例,女5例,年龄38~72岁。
术中发生3例,术后8例,术后延迟发生4例。
观察患者突然出现胸闷、大汗淋漓、四肢湿冷、头晕、面色苍白、烦躁、脉搏微弱、血压下降(90/60mmHg,1mmHg=0.1333kPa),有时还会出现恶心、呕吐等症状,甚至休克。
一经发现立即给予心电监护、吸氧,同时将患者头偏向一侧,防止呕吐所致窒息,并给予相关药物处理。
经治疗和护理后,患者颜面潮红、生命体征完全恢复正常。
2、相关因素分析2.1精神紧张本组有5例由于患者紧张引起迷走神经反射。
患者过度紧张导致睡眠差、心率加快,加重患者心肌的缺血缺氧,引起前列腺素或缓激肽释放,这些物质刺激心肺感受器,从而引起迷走神经兴奋,导致迷走反射。
2.2低血容量本组3例由于禁食禁饮时间过长导致血容量不足。
血容量不足可引起下丘脑视上核和室旁核神经元分泌血管加压素,致血管平滑肌收缩,引起迷走神经反射[1]。
2.3术后拔管临床表现为拔管时出现窦性心动过缓、血压下降,同时伴大汗、心慌等症状。
拔管时股动脉收缩,其内皮对鞘管牵拉刺激敏感,而血管内皮上分布丰富的迷走神经末梢,继而引起迷走神经兴奋,导致迷走反射的发生。
本组有6例因患者疼痛忍受性差,导致迷走反射的出现[2]。
心脏介入治疗术并发血管迷走神经反射分析及护理

心脏介入治疗术并发血管迷走神经反射分析及护理摘要】目的:分析心脏介入治疗术并发血管迷走神经反射患者临床效果与护理。
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5月~2018年5月收治的84例心脏介入治疗术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个组,每组42例。
观察组患者行全面护理干预,对照组患者行常规护理。
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护理前后心率、血压、迷走神经反射情况。
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少于对照组,观察组护理前后心率、血压、心脏血管迷走神经反射情况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的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
结论:全面护理干预在心脏介入治疗术效果显著,缩短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较好维护患者生命体征稳定,降低了心脏血管迷走神经反射的发生情况。
【关键词】心脏介入治疗;术并发血管迷走神经反射;护理策略[ 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7165(2019)02-0096-01心脏介入治疗是一种新型诊断与治疗心血管疾病技术,其治疗方式不需开胸,在影像设备的引导下,通过特定的心脏导管操作技术对心脏病进行确诊和治疗的方法。
临床上血管迷走神经反射在心脏介入治疗中是常见并发症,大多数情况出现在手术后拔鞘阶段,据相关研究表明发生率为3~5%[1]。
如患者发生心血管迷走神经反射会造成其心动过缓、血压降低,减少冠状动脉血流,可能会形成亚急性或急性血栓,是极为危险心脏介入术后的并发症。
若患者术前抗凝不完全或不充分,也可能引发病人心源性休克,严重会造成患者猝死[2]。
因此,医护人员要清楚心脏介入术后并发心血管是迷走神经反射的原因,并能及时给予患者有效的护理,能有效降低血管迷走神经反射发生率。
我院在心脏介入治疗采取全面干预护理取得显著效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选取我院2017年5月~2018年5月收治的84例心脏介入治疗术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个组,每组42例。
心脏介入术后血管迷走反射的观察和护理体会

心率 , 使心率减慢 , 心输 出量减少 , 造成短暂 的心脑缺 血而引 起 晕厥等症状 。心导 管术后拔 鞘 管发 生的血 管迷 走反 射 的
掌握一定 的压迫技 巧 , 不可 用蛮 力 , 以不渗 血 、 无血 肿 为度 。
如患者 耐 受 差 , 用 1 利 多 卡 因 局 麻 , 手 压 住 穿 刺 点 可 % 徒
遵 医嘱予 阿托 品 0 5—1m 及 多 巴胺 1 . g 0—2 g静脉 注射 , 0m 1~ i 2mn内可 重 复使 用 ; 予 多 巴胺 加 入 0 9 生 理 盐水 并 .%
2 1 心理护理 .
进行 心脏 介入 手术 的患 者 , 理都 非 常紧 心
张, 因而做 好患者和家属 的心理 工作非 常重要 。可 以向患者
2 预 防方 法
发现病情 变化 的先兆 , 如打 哈欠 、 率减慢 、 心 腹部不适 等。术 后 2h内每 1 3 n监测生命体征一 次 , 5— 0mi 严密 观察穿 刺点 有无渗血及血 肿 , 患肢足背动脉的搏动情况 , 肢体血循情况 。 3 3 急救措施 . 患 者一旦 出现心 率进 行性 减慢 ( 0— 0— 8 7 6 0—5 ) .mi, 0 7/ n 血压 降至 9/ 0mm H  ̄ 0 6 g以下 , 面色苍 白、 出 汗 、 心和呕吐 、 恶 视力模糊等血管 迷走反射 征象时 立即抢救 。
50m 或 5 0 l %葡萄糖水 50ml 0 中静脉滴 注 以维 持血压 ; 同时 以0 9 . %生理盐水或 5 %葡萄糖 盐水进行快速补液 , 直至患者 的血压和心率恢复 到正 常水平 , 身症 状减 轻 ; 全 继续 多 巴胺 10~ 0 g加入 09 0 2 0m . %生理 盐水 5 l 0 m 中用微 量注 射泵泵
心脏介入术后并发迷走神经反射的观察与护理

心脏介入术后并发迷走神经反射的观察与护理发表时间:2013-03-21T16:32:19.733Z 来源:《医药前沿》2013年第3期供稿作者:张仕欣[导读] 介入治疗技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诊治心脏病的技术。
张仕欣 (贵州省人民医院心内科CCU 550002) 【摘要】目的:总结心脏介入术后并发迷走神经反射的护理经验。
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室近几年来心脏介入术后并发迷走神经反射的病因及处理方法。
结果:19例发生迷走神经反射患者的主要表现为不同程度的血压下降、心率减慢等,经采取积极干预治疗措施后均恢复正常。
结论:积极预防诱发因素,加强术前、术中、术后的护理,是迷走神经反射的重要预防措施。
【关键词】心脏介入术迷走神经反射病因分析临床护理处理措施【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3)03-0249-03 近年来,心脏介入手术作为心脏疾病的重要诊断方法和有效的治疗手段,已被越来越多的患者接受。
在介入治疗术中发生的迷走神经反射(VVR)是一种少见且危险的并发症,严重时可危及患者生命。
迷走神经主要分布于内脏及血管内皮系统。
各种刺激因素作用于皮层中枢和下丘脑,使胆碱能植物神经的张力突然增强,引起内脏及肌肉内小血管强烈反射性扩张,导致患者在短时间内烦躁不安、面色苍白、大汗淋漓、四肢湿冷、头晕、恶心、呕吐、血压下降(低于90/60mmHg),心率缓慢(低于60次/min),头晕或神志改变,严重影响患者的治疗和愈后。
我通过10多年的介入术后临床护理,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总结出一套临床护理的对策,进而减少迷走神经反射的发生。
1 临床背景资料 1.1 基本资料筛选近年来我科室开展的冠状动脉造影术(CAG)、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PTCA)+冠脉支架植入术(PCI) 、永久起搏器植入术、先心病介入封堵术、射频消融术(RF) 、二尖瓣球囊扩张术等各种心脏介入治疗病例,其中发生迷走神经反射19例。
心血管介入术后迷走神经反射的护理

原因分析
股动脉血肿形成及绷带包扎过紧
股动脉血肿形成及绷带包扎过紧股动脉 血肿形成及拔管后绷带包扎过紧均可压迫股 动脉导致血管牵拉,引起迷走反射。
原因分析
精神过度紧张
由于病人的病变较为复杂,手术时间延长, 导致病人急噪、焦虑和精神高度紧张。精神过度 紧张、焦虑和恐惧可使交感神经兴奋性增强,血 中儿茶酚胺分泌增加,引起血管收缩,心肌收缩 力加强,刺激左室及颈动脉的压力感受器,反射 性增强迷走神经活动 。
临床表现
突然出现胸闷、大汗淋漓; 血压降低(<90/60mmHg); 心动过缓( <50次/分); 恶心、呕吐、头晕、烦躁不安;
原因分析
疼痛刺激
局部麻醉过浅,操作粗暴,拔管不当等都 可引起疼痛,疼痛刺激作用于皮层中枢和下丘 脑,使胆碱能神经的张力突然增强,引起脏器 及肌肉的小血管强烈反射性扩张,致血压急剧 下降,心率迅速减慢,最快甚至可在30 s内发 生。
预 防
重视心理护理,调整精神状态 术前加强交 流沟通,评估患者心理状态,找出产生紧张 、焦虑的原因,有针对性的采取措施。 向患者介绍手术过程及术后注意事项,充分 消除患者紧张、焦虑情绪,术后注意患者隐 私部位的遮盖,尤其是女性,避免暴露过多 ,并加强巡视,以减轻紧张不安情绪。
预 防
拔管时,对心功能正常的病人,可给予0.9 %氯化钠注射液1 000 ml静滴,预防低血 压的发生并及时排出造影剂。 术前避免禁食禁饮过久,术后鼓励病人进食 及多饮水,以防发生低血糖和液体量不足而 造成的低血压情况。
处 理
3.药物治疗 立即放开输液速度,快速补液 ,若血压正常,以心率减慢为主,可给予阿 托品0.5~1mg静脉注射;若血压减低(收 缩压<80mmHg),可静脉持续泵入多巴 胺维持正常血压。
心脏介入治疗术后并发血管迷走反射应该如何护理

心脏介入治疗术后并发血管迷走反射应该如何护理心脏介入手术是治疗冠心病的一种微创、低风险、小切口、X线下进行的手术,手术目的是治疗冠心病。
通过这种方式可以解除血管狭窄,当血管狭窄的问题解决后,可有效缓解心肌缺血,从而达到治疗冠心病的目的。
但在心脏介入治疗的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出现并发症,其中血管迷走神经反射是一种比较危险的并发症。
如果发现不及时,处理较晚会危及到患者生命。
患者并发血管迷走神经反射的护理措施也非常重要,那么具体该如何护理这类病人呢?一、心理护理因病程较长、病情反复发作,加之社会、经济等诸多方面的影响,患者大多有较为沉重的心理负担,而且术前,对于疾病知识、介入治疗知识又知之甚少,又是在医院这一陌生环境中,患者的紧张、恐惧心理更甚,以至于其心率快、睡眠差,心肌缺血与缺氧程度加剧,使得前列腺素、缓激肽释放,心肺感受器受到刺激后,诱发迷走反射。
对此,护理人员应于术前为患者及家属讲解手术目的、方法、优势、成功病例等,使其了解手术安全性、注意事项等,做好患者的心理调适,指导其看电视、听音乐等,以舒缓情绪。
在导管室,热情接待患者,注意隐私保护,以减轻患者紧张、抵触心理,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变化与面色、表情,及时询问其感受,有不适及时告知医护人员。
二、拔管综合征护理术后患者动脉鞘管在留置了4~6h后需予以拔除,但若有局部麻醉效果不佳、压迫用力过大、拔管方法不对、缝合器缝合对股动脉血管造成牵拉等情况,会有明显疼痛不适,刺激到患者的下丘脑、皮层中枢,导致胆碱能自主神经张力增强,内脏、肌肉小血管呈现出强烈的反射性扩张,使得血压急剧下降、心率减慢,甚至会产生神经源性休克。
对此,应在拔管前就拔管方法、可能的不良反应等向患者及家属做出说明,并准备好阿托品、利多卡因等药品,给予多功能心电监护。
确保光线充足、环境温度适宜,注意肢体遮盖、保暖。
在拔鞘时,动作轻柔、准确,在进行拔管时,分散、转移患者注意力。
疼痛明显者,可予以其利多卡因局部麻醉,明确患者心率、血压正常,再行拔管。
心血管病介入术致心血管迷走神经反射的观察与护理参考模板

心血管病介入术致心血管迷走神经反射的观察与护理【摘要】目的:探讨心血管病介入术后心血管迷走神经反射的观察与护理。
方法:通过对8例心血管迷走神经反射患者进行观察,了解本病发生的相关因素和预防及处理方法。
结果:全部患者经过及时补液、输血、升压及对症处理后生命体征恢复稳定。
结论:及时观察、发现、及早处理是心血管病介入术致心血管迷走神经反射护理的正确原则。
【关键词】心血管病介入术;心血管迷走神经反射;护理近年来以心导管为基础的心血管介入性诊断及治疗飞速发展,为临床诊疗提供了有力的手段,接受冠心病介入治疗的老年患者比例也日益上升[1],已占据心血管内科诊疗工作的50%以上。
但介入治疗所致的心血管迷走神经反射是极危险的并发症,及时发现和处理非常重要[2]。
作者对8例心血管病介入治疗发生心血管迷走神经反射状态的观察与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自2011年1月至20011年5月本院行冠状动脉介入术(per-cutaneouscoronryinterventionaltherapy,PCI),有冠状动脉造影和支架置入术97例患者中发生反射性心率减慢和低血压状态8例,其中男5例,女3例。
年龄4268岁,平均52岁。
病人均有头晕,恶心,全身冷汗,心率迅速减慢,血压下降,脉搏细弱,面色苍白,四肢发冷等低血压休克症状,但意识清晰。
1.1临床表现:血压下降低于正常范围,心率减慢(4055次/min),伴面色苍白、心慌、出冷汗、恶心、呕吐等休克症状[3]。
5例意识清楚,3例意识一过性丧失。
1.2迷走神经反射发生时间:4例发生于拔出动脉鞘管20min内,3例发生于刚转回病房时,1例发生于术后1h内、砂袋压迫穿刺点止血的过程中。
1.3结果:8例患者均在心电监护、护士密切观察下发现,立即给予患者去枕平卧位或头低足高位,吸氧,停用硝酸甘油,血压明显降低时可静注多巴胺1020mg,继而给予右旋醣酐40快速静滴,直至血压稳定,心率明显减慢者,立即给予阿托品12mg静注,对于足背动脉搏动不良者,调整砂袋重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心血管病介入术致心血管迷走神经反射的观察与护理(海南省农垦那大医院海南儋州571700)
【摘要】目的:探讨心血管病介入术后心血管迷走神经反射的观察与护理。
方法:通过对8例心血管迷走神经反射患者进行观察,了解本病发生的相关因素和预防及处理方法。
结果:全部患者经过及时补液、输血、升压及对症处理后生命体征恢复稳定。
结论:及时观察、发现、及早处理是心血管病介入术致心血管迷走神经反射护理的正确原则。
【关键词】心血管病介入术;心血管迷走神经反射;护理
【中图分类号】r27.06【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1)09-0247-01
近年来以心导管为基础的心血管介入性诊断及治疗飞速发展,为临床诊疗提供了有力的手段,接受冠心病介入治疗的老年患者比例也日益上升[1],已占据心血管内科诊疗工作的50%以上。
但介入治疗所致的心血管迷走神经反射是极危险的并发症,及时发现和处理非常重要[2]。
作者对8例心血管病介入治疗发生心血管迷走神经反射状态的观察与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自2011年1月至20011年5月本院行冠状动脉介入术
(per-cutaneous coronry interventional therapy,pci),有冠状动脉造影和支架置入术97例患者中发生反射性心率减慢和低
血压状态8例,其中男5例,女3例。
年龄42~68岁,平均52岁。
病人均有头晕,恶心,全身冷汗,心率迅速减慢,血压下降,脉搏细弱,面色苍白,四肢发冷等低血压休克症状,但意识清晰。
1.1 临床表现:血压下降低于正常范围,心率减慢(40~55次
/min),伴面色苍白、心慌、出冷汗、恶心、呕吐等休克症状[3]。
5例意识清楚,3例意识一过性丧失。
1.2 迷走神经反射发生时间:4例发生于拔出动脉鞘管20min内,3例发生于刚转回病房时,1例发生于术后1h内、砂袋压迫穿刺点止血的过程中。
1.3 结果:8例患者均在心电监护、护士密切观察下发现,立即给予患者去枕平卧位或头低足高位,吸氧,停用硝酸甘油,血压明显降低时可静注多巴胺10~20mg,继而给予右旋醣酐40快速静滴,直至血压稳定,心率明显减慢者,立即给予阿托品1~2mg静注,对于足背动脉搏动不良者,调整砂袋重量。
8例患者经抢救后30~90min内生命体征完全恢复正常。
8例中无其它并发症和后遗症发生。
2 护理
3.1 迷走神经反射发生:心血管病介入检查与治疗所致的心率
减慢、低血压状态是一种发生迅速,易引发严重后果的并发症。
其原因与紧张、焦虑甚至恐惧等不良心理、动脉鞘和局部按压、疼痛、饥饿和血容量改变、尿潴留等有关。
本组8例病人中有6例出现上
述症状。
而神经源性休克,其主要特征是血压降低的同时心率无明显减慢,有时反而增快。
本组中有3例出现以上症状。
临床上最常见的是迷走神经张力过高所致的低血压状态[4]。
3.2 做好拔管前后的护理:拔管前可以适当使用利多卡因局麻。
密切观察患者面色、血压、心率及术侧足背动脉搏动情况,足部皮肤颜色、温度,并与健侧进行对比。
拔管时出现心率突然变慢、血压下降等异常情况,可立即从静脉鞘快速给药及补液,拔管后用绷带包扎,并用1kg砂袋压迫切口止血,1~2小时内应多观察病情,以便及时发现如亚急性心包填塞、内出血等严重并发症的发生,护士要有心理准备,备好备足急救品,如多巴胺、阿托品和血浆代用品。
3.3 防治尿潴留: 术后患者需卧床12~24h,并限制术侧肢体活动,有些患者不习惯床上排尿而致尿潴留,致使膀胱过度充盈、扩张,刺激压力感受器兴奋,反射性引起迷走神经兴奋,因此应积极防治尿潴留。
术后1h应鼓励患者进食流质及饮水,一般最初6~8h 内饮水1 000~2000ml,既可防止发生低血糖和液体量不足,又可促进造影剂的排泄[5]。
综上所述,心血管介入术致血管迷走神经反射是一种少见且较危险的并发症[6],但一旦发生,进展迅速,抢救不及时,后果极为严重。
护士应加强健康教育,注重患者的主动参与和健康知识获取,使患者对整个手术过程有所了解,提高其主动配合能力,增强对手
术成功的信心,术中保证有效静脉通路,加强病情观察及护理,及时发现并处理并发症;注意休息,降低心肌耗氧,加强营养支持。
术后根据情况适当缩短卧床时间,减少体位不适及尿潴留等诱因。
总之在护理工作中应提高认识重视介入前后的观察与护理,预防和减少血管迷走神经反射的发生,提高手术成功率。
参考文献
[1]江时森,陈锐华,宫剑滨等. 老年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的临床体会[j]. 医学研究生学报,2003, 16(3): 194-196.
[2]魏美秀,宁忠平. 心血管病介入术并发急性低血压的特点与急救.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2001,11(3):87
[3]曹巧元,毛莉娟. 心脏介入治疗术并发心脏血管迷走神经反射的预防及护理[j]. 护士进修杂志, 2001,16(10):776 [4]王禹, 朱秀勤. 心血管病介入治疗术致急性低血压并发症的特点与处理.中国实用内科杂志, 2000,20(9):837 [5]刘鹏, 贾立新, 张艳等. 心血管介入治疗致低血压的护理干预[j]. 护士进修杂志, 2003,18(11):992
[6]马长生, 盖鲁粤. 介入心脏病学[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1998:430-4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