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血管疾病介入诊疗应急预案之欧阳家百创编

心血管疾病介入诊疗应急预案之欧阳家百创编
心血管疾病介入诊疗应急预案之欧阳家百创编

遵义县人民医院

欧阳家百(2021.03.07)

心血管疾病介入诊疗应急预案

(冠脉介入、起搏与电生理、先心病介入封堵术)

一、总则

1.各项手术前必须做好充分的准备,包括设备的运行情况、物品

的准备、抢救药品的准备等。

2.术者应于术前充分考虑患者手术的风险性,制定出详实的手术

方案,做好应急的特殊物品的准备和心理准备。

3.一旦出现紧急意外情况按照如下流程进行抢救工作:

⑴第一时间,术者为主要负责人(有特殊安排者除外)指挥现

场人员进行抢救,抢救效果好的,待患者病情稳定后,据情况继续手术或终止;

⑵如在场人员自己处理有困难,应立即提出紧急会诊要求,邀

请相关科室人员协助抢救,同时通知医务处;

⑶如有必要,应报告给主管院长、院长;

⑷及时与患者家属沟通,通报患者病情和抢救情况,以征得家

属理解;

⑸抢救过程中要有专人负责记录医嘱和患者的病情变化情况,

当时记录不全的抢救结束后立即补记。

⑹处理完后召开讨论会,分析出现紧急情况的原因、抢救是否

及时、存在的问题,从中得出教训、以及改进方案等,并详细

记录备案。

4、本应急预案适用于心内科开展的冠脉介入手术、起搏器安置与

及心内电生理检查与射频消融术、先心病介入封堵术等心脏病介入手术。

二、实施细则

1、介入诊疗术中可能因导管钢丝等器械引起血管或心肌穿孔导致

心包积液,需要立即行心包穿刺和引流。

2、介入器械、药物干扰心脏敏感区域可能引起或加重心律失常,

甚至出现危及生命的室速、室颤或心脏停搏),情况危急时需要药物、电复律或起搏器植入。

3、病情和病变性质决定介入术的策略,有时于介入术中临时改变

计划,会向家属交待。

4、介入术中心脏、血管内血栓形成或脱落,以及器械的断裂或脱

落可能造成血管阻塞,引起心肌梗死、中风、肺栓塞或其他部位缺血,情况危急时会考虑中断手术。

5、部分介入术需联合应用抑制血液凝固的药物,可能诱发或加重

出血,包括伤口、消化道、腹膜后、胸腔、眼底、颅内出血等,严重出血时需要输血、压迫、腔镜、外科手术等处理。6、患者可能对消毒剂、对比剂或其他药物、材料过敏,出现皮

疹、头晕、呼吸困难、休克、溶血等,予相应处理,情况不能控制应终止手术。

7、急诊介入治疗过程会出现再灌注综合征如:血压下降、室性心

律失常、心动过缓等,可予多巴胺、利多卡因、阿托品等静

推。

血压升高应急预案

【抢救流程】

严密监测患者血压等生命体征

给予患者心理安慰,消除其紧张情绪,必要时予镇静

尽可能排除引起患者血压升高的因素(焦虑、紧张等)

血压仍持续很高,给予相应降压药(如卡托普利、心痛定、亚宁定、硝普钠等)

【应急预案】

1.密监测患者血压等生命体征;

2.给予患者心理安慰,消除其紧张情绪,必要时遵医嘱给予镇静剂如地西泮等;

3.告知患者手术前一晚保证休息,术前排空大小便,尽可能排除术中引起患者血压升高的因素;

4、血压仍持续很高,给予相应口服降压药如硝苯地平片,卡托普利

等;或静脉给予乌拉地尔等药物控制血压。

血压下降应急预案

【抢救流程】

严密监测患者血压及心率、血氧饱和度、面色、尿量等情况

因禁食禁饮引起的血压下降,术中可给予适当补液、扩容,必要

时多巴胺泵入

行球囊扩张或支架置入术前预先准备抢救药品(阿托品、多巴

胺、肾上腺素等)

【应急预案】

1.严密监测患者血压及心率、血氧饱和度、面色、尿量等情况;2.做好术前宣教,行颈动脉支架术患者术前一天停服降压药;3.因禁食禁饮引起的血压下降,术中可给予补液、扩容治疗,依据心率和血压恢复情况,决定是否使用升压药物治疗;

4.行球囊扩张或支架置入术前预先准备好阿托品、多巴胺、肾上腺素等药物,并密切监测压力变化。

躁动应急预案

【抢救流程】

与病人交流分散其注意力,缓解患者紧张不安的情绪

患者有意识障碍者,必要时可给予适当约束

密切观察患者神志及生命体征变化

躁动仍影响操作的进行,可遵医嘱给予镇静安眠类药物(如安定等)

【应急预案】

1.给予心理安抚,与病人交流分散其注意力,缓解患者紧张不安的

情绪;

2.患者本身可能有意识障碍者,经过家属同意必要时可给予适当

约束;

3.密切观察患者神志及生命体征变化

4.若躁动仍影响操作的进行,可遵医嘱给予镇静安眠类药物如地西

泮、咪达唑仑等。

心率减慢应急预案

【抢救流程】

严密监测患者血压及心率、血氧饱和度、面色等情况

对既往有严重心动过缓史的高危患者,加强观察

术中可嘱患者用力咳嗽

行球囊扩张或支架置入术前预先,准备好抢救药品及器材(如阿

托品、多巴胺、肾上腺素等)

【应急预案】

1.严密监测患者血压及心率、血氧饱和度、面色等情况;

2.对既往有严重心动过缓史的高危患者,加强观察;

3.术中可嘱患者用力咳嗽(咳嗽可刺激颈动脉窦压力感受器,使心率

加快);

4.行球囊扩张或支架置入术前预先,准备好阿托品、多巴胺、肾

上腺素等药物,依据心率和血压自行恢复情况,遵医嘱决定是否使用药物治疗或植入临时起搏器,同时备好除颤器。

穿刺处血肿应急预案

【抢救流程】

采用指压止血方法

在医生按压的同时,注意观察穿刺侧肢体的颜色

假性动脉瘤请外科会诊

安慰患者,嘱其保持穿刺侧肢体制动

局部血肿及淤血者,在术后加强交接

【应急预案】

1.观察穿刺失败后按压是否正确,采用指压止血方法;

2.在按压的同时,注意观察穿刺侧肢体的颜色;

3. 假性动脉瘤请外科会诊;

4.安慰患者,嘱其保持穿刺侧肢体制动;

5.局部血肿及淤血者,在术后加强交接。

腹膜后出血应急预案

【抢救流程】

疑有腹膜后出血,应立即停用抗凝剂

相关检查(腹部CT等)

酌情使用鱼精蛋白中和肝素

取平卧位,腹胀严重者给予胃肠减压,严密观察生命体征

可根据情况使用止血药物

同时进行交叉配血,快速补液,补充血容量,并根据情况给予输

造影中发现有活动性出血,可使用球囊压迫止血

如以上方法均告失败,应及时用外科方法开放止血。

【应急预案】

1.如怀疑有腹膜后出血,应立即停用抗凝剂,行腹部CT等相关检查必要时使用鱼精蛋白中和肝素(1mg鱼精蛋白中和100单位肝素,鱼精蛋白一次用量不超过50mg)。

2.一旦确诊腹膜后出血要立即给予平卧位,腹胀严重者给予插胃管达到胃肠减压的目的。必要时给予灌肠处理。

3.可根据情况使用止血药物。

4.同时进行交叉配血,快速补液,补充血容量,并根据情况给予输血。

5.如造影中发现有活动性出血,可使用球囊压迫止血,如长时间压迫也不能终止出血,可考虑放带膜支架以封闭出血点。

6.如以上方法均告失败,应及时用外科方法开放止血。

脑出血应急预案

【抢救流程】

术中严密监测血压、心率、神经功能等情况

术中正确肝素化,监测ACT,剂量合理准确

一旦出现了脑出血,立即遵医嘱给予鱼精蛋白去肝素化

头偏向一侧,抬高床头15-30°, 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呕吐情况

给予脱水、降压、止血药物

注意水电解质平衡,准确记录出入量

做好应急抢救准备,必要时做好急诊手术准备

【应急预案】

1.术中正确肝素化,监测ACT,剂量合理准确;

2.严密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发现患者有脑出血症状(头痛、呕吐、意识障碍、失语等)时,做好急救准备;

3. 一旦确诊脑出血,立即给予中和肝素药物如鱼精蛋白,密切监

测血压变化并严格控制血压。

4.保持呼吸道通畅,头部抬高15-30°,头偏向一侧,给予氧气吸

入;

5.给予快速滴入20℅甘露醇等降低颅内压、解除脑血管痉挛等抢救

药物;

6.密切观察生命体征、意识、瞳孔、血氧饱和度、血糖、肢体活

动,适度降低血压在理想水平;

7.有呼吸道阻塞者,将下颌向前托起,可应用口咽通气管防止舌后

坠;若患者出现呼吸不规则、呼吸表浅呈潮式呼吸等;血氧饱和度逐渐降低时,行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术,给予机械通气;

8.注意观察呕吐物的性质、颜色及量,并做好记录,有咖啡色呕吐

物时,提示上消化道出血,给予对症处理;

9.做好急诊手术前的准备,做好抢救记录。

造影剂过敏应急预案

【抢救流程】

术中注意病人反应

若出现过敏样反应应立即停止手术

给予地米5-10mg静推,应用血管活性药物和抗组胺药物

保持呼吸道通畅,给氧,及时吸出口鼻分泌物,必要时行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心肺复苏等急救措施,做好抢救记录

【应急预案】

1.为预防造影剂过敏,术前应详细了解病史,对有过敏史患者做好碘过敏试验;

2.术中注意病人反应;

3.若出现过敏样反应应立即停止手术;

4.遵医嘱给予地米5-10mg静推,应用肾上腺素等血管活性药物和

抗组胺药物,如多巴胺、间羟胺、异丙嗪等,扩充血容量;5.保持呼吸道通畅,给氧,及时吸出口鼻分泌物,必要时行气管插

管或气管切开、心肺复苏等急救措施,做好抢救记录。

支架内血栓形成或无复流应急预案【抢救流程】

术前规范抗栓治疗

造影后认真读片,观察血栓负荷情况,必要时在球囊扩张前抽吸

血栓

如果发生血栓,立即再次测定ACT,按测定结果调整肝素的用量

可送入抽吸导管进行血栓抽吸

完全抽吸后血栓仍然存在,可给予替罗非班或溶栓药物及硝普钠冠脉内注入,血流完全受阻,可给与球囊再次扩张

【应急预案】

1.术前规范抗栓治疗,造影后认真读片,观察血栓负荷情况,必要时在球囊扩张前抽吸血栓

2.如果发生血栓,应立即再次测定ACT,根据测定结果调整肝素的用量。

3.送入抽吸导管进行血栓抽吸

4.如果完全抽吸后血栓仍然存在,完全抽吸后血栓仍然存在,可给

予替罗非班或溶栓药物及硝普钠等(尿激酶、r-PA)冠脉内注入,血流完全受阻,可给与球囊再次扩张。

迷走反射应急预案

【抢救流程】

密切观察神志、心率、心律、血压、呼吸变化

一旦出现血压急剧下降,心率小于50次/分,面色苍白,立即遵医

嘱给予阿托品1mg静推

补液扩充血容量,备齐抢救药品,按压力度适宜,对于疼痛敏感患

者可皮下给予利多卡因

拔管30分钟内观察患者神态、面色,询问有无头晕、恶心等不

适,一旦发生低血压症状,立即救治

术后护士鼓励患者早日排尿,协助穿刺肢体移动

【应急预案】

1.密切观察患者神志、心率、心律、血压、呼吸变化;

2.一旦出现血压急剧下降、心率小于50次/分、面色苍白,立即给予阿托品1mg静推;

3.补液扩充血容量,并备齐抢救药品(阿托品、肾上腺素、利多卡因、多巴胺等)。压迫止血时按压力度以摸到足背动脉为宜,两侧股动脉同时有伤口时,严禁同时拔管按压,紧张、伤口巨痛的患者,必须使患者身心放松,同时可在伤口处皮下注射利多卡因50-100mg。

4.拔管30分钟内观察患者神态、面色,询问有无头晕、恶心等不

适,一旦发生低血压症状,立即救治。

5.术后护士鼓励患者早日排尿,协助穿刺肢体移动。鼓励患者及时

进食,同时快速补液,尽快补充血容量,加快造影剂排出。

封堵器脱落应急预案

【抢救流程】

密切观察神志、心率、心律、血压、呼吸变化

一旦出现血压急剧下降,心率小于50次/分,面色苍白,立即遵医

嘱给予阿托品1mg静推

补液扩充血容量,备齐抢救药品,按压力度适宜,对于疼痛敏感患

者可皮下给予利多卡因

拔管30分钟内观察患者神态、面色,询问有无头晕、恶心等不

适,一旦发生低血压症状,立即救治

术后护士鼓励患者早日排尿,协助穿刺肢体移动

【应急预案】

1.密切观察患者神志、心率、心律、血压、呼吸变化;

2.一旦出现血压急剧下降、心率小于50次/分、面色苍白,立即给予阿托品1mg静推;

3.补液扩充血容量,并备齐抢救药品(阿托品、肾上腺素、利多卡因、多巴胺等)。压迫止血时按压力度以摸到足背动脉为宜,两侧股动脉同时有伤口时,严禁同时拔管按压,紧张、伤口巨痛的患者,必须使患者身心放松,同时可在伤口处皮下注射利多卡因50-100mg。

4.拔管30分钟内观察患者神态、面色,询问有无头晕、恶心等不

适,一旦发生低血压症状,立即救治。

5.立即请血管外科或胸外科协助手术取出封堵器。

心包填塞应急预案

【抢救流程】

密切观察神志、心率、心律、血压、呼吸变化

一旦出现血压急剧下降,心率小于50次/分,面色苍白,立即遵医

嘱给予阿托品1mg静推

补液扩充血容量,备齐抢救药品,按压力度适宜,对于疼痛敏感患

者可皮下给予利多卡因

拔管30分钟内观察患者神态、面色,询问有无头晕、恶心等不适,一旦发生低血压症状,立即救治、封堵血管破口,必要时

输血及心包穿刺引流

术后护士鼓励患者早日排尿,协助穿刺肢体移动

【应急预案】

1.密切观察患者神志、心率、心律、血压、呼吸变化;

2.一旦出现血压急剧下降、心率小于50次/分、面色苍白,立即给予阿托品1mg静推;

3.补液扩充血容量,并备齐抢救药品(阿托品、肾上腺素、利多卡因、多巴胺等)。压迫止血时按压力度以摸到足背动脉为宜,两侧股动脉同时有伤口时,严禁同时拔管按压,紧张、伤口巨痛的患者,必须使患者身心放松,同时可在伤口处皮下注射利多卡因50-100mg。

4.造影观察血管破口行球囊封堵,必要时植入带膜支架,必要时行

心包穿刺引流及输血治疗。

5、拔管30分钟内观察患者神态、面色,询问有无头晕、恶心等

不适,一旦发生低血压症状,立即救治。

6.术后护士鼓励患者早日排尿,协助穿刺肢体移动。鼓励患者及时

进食,同时快速补液,尽快补充血容量,加快造影剂排出。

起搏器电极移位应急预案

【抢救流程】

密切观察神志、心率、心律、血压、呼吸变化

一旦出现血压急剧下降,心率小于50次/分,面色苍白,立即遵医

嘱给予阿托品1mg静推

补液扩充血容量,备齐抢救药品,按压力度适宜,对于疼痛敏感患

者可皮下给予利多卡因

拔管30分钟内观察患者神态、面色,询问有无头晕、恶心等不

适,一旦发生低血压症状,立即救治

术后护士鼓励患者早日排尿,协助穿刺肢体移动

【应急预案】

1.密切观察患者神志、心率、心律、血压、呼吸变化;并术前安置临时起搏器。

2.一旦出现血压急剧下降、心率小于50次/分、面色苍白,立即给予阿托品1mg静推;

3.补液扩充血容量,并备齐抢救药品(阿托品、肾上腺素、利多卡因、多巴胺等)。压迫止血时按压力度以摸到足背动脉为宜,两侧股动脉同时有伤口时,严禁同时拔管按压,紧张、伤口巨痛的患者,必须使患者身心放松,同时可在伤口处皮下注射利多卡因50-100mg。反复调试电极参数,并在术中调试好电

极不再移位后固定好电极后才封闭囊袋,术中注意观察。

4.拔管30分钟内观察患者神态、面色,询问有无头晕、恶心等不

适,一旦发生低血压症状,立即救治。

5.术后护士叮嘱患者局部加压包扎伤口,患肢制动,避免用力活

动。避免剧烈咳嗽等。

心血管疾病介入诊疗技术规范之令狐文艳创作

综合介入诊疗技术管理规范 令狐文艳 2012.7 为规范综合介入诊疗技术临床应用,保障医疗质量和安全,制定本规范。本规范为医疗机构及其医师开展综合介入诊疗技术的最低要求。 本规范所称的综合介入诊疗技术是指除神经血管介入、心血管介入和外周血管介入以外其他介入诊疗技术的总称,主要包括对非血管疾病和肿瘤进行诊断和治疗的介入技术。其中,非血管介入疾病诊疗技术是在医学影像设备引导下,经皮穿刺或经体表孔道途径对非血管疾病进行诊断和治疗的技术;肿瘤介入诊疗技术是指在医学影像设备引导下,经血管或非血管途径对肿瘤进行诊断和治疗的技术。综合介入诊疗手术分为四级(见附件)。 一、医疗机构基本要求 (一)医疗机构开展综合介入诊疗技术应当与其功能、任务相适应。 (二)具有卫生行政部门核准登记的医学影像科和与开展的综合介入诊疗相适应的诊疗科目,有与开展综合介入诊疗技术相关的辅助科室和设备。 (三)介入手术室(造影室)。

1.符合放射防护及无菌操作条件。有菌区、缓冲区及无菌区分界清晰,有单独的更衣洗手区域。 2.配备有数字减影功能的血管造影机,配备心电监护。 3.具备存放导管、导丝、造影剂、栓塞剂以及其他物品、药品的存放柜,有专人负责登记保管。 (四)有经过正规培训、具备综合介入诊疗技术临床应用能力的本院在职医师,有经过综合介入诊疗相关知识和技能培训的、与开展的综合介入诊疗相适应的其他专业技术人员。 (五)开展三级以上综合介入诊疗手术的医疗机构,在满足以上基本条件的情况下,还应当符合以下要求: 1.医疗机构基本条件。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1)三级医院,有独立的医学影像科(介入放射)或者与开展综合介入诊疗工作相适应的临床科室,开展综合介入诊疗工作5年以上,5年内累计完成综合介入诊疗手术病例不少于2000例,其中开展三级以上综合介入诊疗手术不少于1000例,综合介入技术水平在本地区处于领先地位。 (2)二级医院,有相对固定的医学影像科或者与开展综合介入诊疗工作相适应的临床科室,开展综合介入诊疗工作5年以上,5年内累计完成综合介入诊疗手术病例不少于1500例,其中开展三级以上综合介入诊疗手术不少于800例,综合介入技术水平在本地区处于领先地位。 有综合介入诊疗需求。设区的市以区为单位,区域范围内

最新1.心血管疾病介入诊疗技术管理规范(2017年版)征求意见稿

心血管疾病介入诊疗技术管理规范 (2017 年版) 为规范心血管疾病介入诊疗技术临床应用,保证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制定本规范。本规范是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开展心血管疾病介入诊疗技术的最低要求。 本规范所称心血管疾病介入诊疗技术是指经血管穿刺 径路进入心腔内或血管内实施诊断或者治疗的技术,不包括以抢救为目的的临时起搏术、床旁血流动力学监测、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 儿科专业心血管疾病介入诊疗技术临床应用参照本规 范执行。 一、医疗机构基本要求 (一)医疗机构开展心血管疾病介入诊疗技术应当与其功能、任务和技术能力相适应。 (二)有卫生计生行政部门核准登记的心血管内科、心血管外科或心胸外科的诊疗科目,有与开展心血管疾病介入诊疗技术相关的辅助科室和设备。 (三)心血管内科。能规范开展心血管内科临床诊疗 40

工作,床位不少于张,其技术水平达到心血管内科专业科室的技术标准。 (四)心血管外科或者心胸外科。 能规范开展心血管外科或者心胸外科临床诊疗工作,床位不少于20 张,其技术水平达到心血管外科或者心胸外科专业技术标准。 (五)心血管造影室。 1.符合放射防护及无菌操作条件。 2.配备符合心血管介入诊疗功能要求的心血管造影机,影像质量和放射防护条件良好,具备医学影像图像管理系统。 3.有IABP 设备。 4.能够进行心、肺、脑抢救复苏,有氧气通道、麻醉机、除颤器、吸引器等必要的急救设备和药品。 5.有相应的器械耗材和药品的管理设施、管理人员、管理制度。 6.开展心内电生理检查和心律失常介入治疗还应配备多导电生理记录仪。 (六)重症监护室 1.设置符合规范要求,达到III 级洁净辅助用房标准,病床不少于6 张,每病床净使用面积不少于15 平方

医院应急预案汇编

医院应急预案汇编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灾害事故应急预案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有效预防、及时控制和消除突发事件的危害,保障医务工作者、患者及公众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维护正常医疗秩序和社会稳定,结合医疗、救护工作特点和本院实际,制定本预案。 第二条本预案所指突发事件,是指医院内突然发生的、造成或者可能造成患者、医务工作者和社会公众健康、生命安全以及公共财产、医疗秩序严重损害的事件。 (一)火灾; (二)盗窃; (三)水灾、雷击事件; (四)供水、电、暖故障; (五)电梯故障; (六)供氧等特种设备事故; (七)危及医院安全和正常医疗秩序事件; (八)毒麻药品、放射源被盗; (九)特殊、重大疾病或中毒抢救; (十)突发传染病或爆发; (十一)医院感染爆发; (十二)药品引起群体性反应或死亡。 第三条突发事件应急处理工作,应遵循预防为主,常备不 1

懈的方针,贯彻统一指挥、分级负责、反应及时、措施果断、人人参与、加强合作的原则。 第二章组织机构及职责 第四条医院成立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指挥部,负责组织指挥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工作。 总指挥: 副总指挥: 成员: 指挥部下设办公室,**任办公室主任(兼) 主要职责:制定并实施突发事件安全防范措施;批准现场救援方案,组织现场抢救;负责对外联络、对内协调;采取有效措施确保预案的实施;定期组织人员培训和预案的演练;组织协调应急救援人员及交通、通讯、施救装备等救援资源的调配。 第五条指挥部下设六个工作组 (一)安全保卫工作组 组长: 成员:文化路派出所驻院办公室、护院队全体队员 主要职责:制定并落实医院安全保卫措施、值班制度;负责全院的安全保卫工作,与公安机关保持密切联系,积极预防和打击犯罪活动,同一切扰乱内部治安秩序的行为作斗争,维护好全院的正常工作秩序;积极督促门卫、巡逻、联防等制度的具体落实,加强重点部门和要害部位管理,发现漏洞及时报告,并督促 2 有关科室迅速整改,及时发现排除各种安全隐患。 (二)火灾应急工作组 长: 组

全国心血管疾病介入诊疗技术培训

全国心血管疾病介入诊疗技术培训 基地管理办法 (试行)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规范心血管疾病介入诊疗技术临床应用,保证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确保全国心血管疾病介入诊疗技术培训工作的顺利进行,制定本管理办法。 第二条卫生部心血管疾病介入诊疗技术培训基地(以下简称“培训基地”)是根据卫生部《心血管疾病介入诊疗管理规范》的要求,开展心血管疾病介入诊疗技术的培训工作。培训基地由各省级卫生行政部门推荐,卫生部医政司组织专家考核评审后确定并公布。 第三条心血管疾病介入诊疗技术培训导师(以下简称“培训导师”)是在卫生部确定的培训基地内承担心血管疾病介入诊疗技术规范化培训的医师。由各培训基地推荐,由卫生部医政司组织专家评审培训后确定并颁发聘书。 第四条培训基地和培训导师应根据卫生部制定下发的《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办法》、《心血管疾病介入诊疗管理规范》等文件的要求,开展心血管疾病介入诊疗技术规范化培训工作。 第二章培训基地管理 第五条培训基地须应具备下列条件:

(一)三级甲等医院; (二)具备心血管疾病介入诊疗技术临床应用能力,每年完成各类心血管疾病介入诊疗病例不少于1000例,其中治疗性病例不少于500例。冠心病介入诊疗培训基地每年完成各类心血管疾病介入诊疗病例不少于1000例,其中冠心病介入治疗病例不少于200例。心律失常介入诊疗培训基地每年完成各类心血管疾病介入诊疗病例不少于1000例,其中导管消融治疗病例不少于150例,永久起搏器植入治疗病例不少于70例。先天性心脏病介入诊疗培训基地每年完成各类心血管疾病介入诊疗病例不少于1000例,其中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病例不少于70例; (三)心血管内科和心脏大血管外科或者胸外科床位总数不少于150张; (四)有至少4名具有心血管疾病介入诊疗技术临床应用能力的指导医师,其中至少2名为主任医师; (五)有与开展心血管疾病介入诊疗培训工作相适应的人员、技术、设备和设施等条件; (六)近3年在国内核心专业杂志或科学引文索引(SCI)期刊发表有关心血管疾病介入诊疗的学术论文不少于15篇或出版临床专著; (七)举办过全国性的专业学术会议或承担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 第六条培训基地自身规范化工作的要求:培训基地应制定

介入诊疗应急预案

介入诊疗应急预案-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556-EUATWK-MWUB-WUNN-INNUL-DDQTY-KII

黔江中心医院心内科

介入诊疗应急预案 目录 介入急危重症患者处理应急预案 ........................................................ 2院内紧急意外事件应急预案................................................................ 4急诊手术应急预案 ............................................................................... 6转运途中的应急预案............................................................................ 7动脉鞘管脱出的风险预案.................................................................... 9对比剂不良反应的预防与应急预案 ................................................ 10冠脉手术中发生空气栓塞的应急预案 ............................................ 12急性心肌梗死并心律失常时的风险预案及程序............................. 13术中发生气胸的应急预案................................................................ 15PCI术中无复流应急预案 ................................................................. 17介入手术中迷走反射应急预案 ........................................................ 20心包填塞应急预案 ........................................................................... 21

7.心血管疾病介入诊疗常见并发症应急预案(10种)

7.心血管疾病介入诊疗常见 并发症应急预案(10种) -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556-EUATWK-MWUB-WUNN-INNUL-DDQTY-KII

心血管疾病介入诊疗应急预案 一、总则 1.各项手术前必须做好充分的准备,包括设备的运行情况、物品的准备、抢救药品的准备等。 2.术者应于术前充分考虑患者手术的风险性,制定出详实的手术方案,做好应急的特殊物品的准备和 心理准备。 3.一旦出现紧急意外情况按照如下流程进行抢救工作: ⑴第一时间,术者为主要负责人(有特殊安排者除外)指挥现场人员进行抢救,抢救效果好的,待 患者病情稳定后,据情况继续手术或终止; ⑵如在场人员自己处理有困难,应立即提出紧急会诊要求,邀请相关科室人员协助抢救,同时通知 医务处; ⑶如有必要,应报告给主管院长、院长; ⑷及时与患者家属沟通,通报患者病情和抢救情况,以征得家属理解; ⑸抢救过程中要有专人负责记录医嘱和患者的病情变化情况,当时记录不全的抢救结束后立即补 记。 ⑹处理完后召开讨论会,分析出现紧急情况的原因、抢救是否及时、存在的问题,从中得出教训、 以及改进方案等,并详细记录备案。 二、实施细则 1、介入诊疗术中可能因导管钢丝等器械引起血管或心肌穿孔导致心包积液,需要立即行心包穿刺和引 流。 2、介入器械、药物干扰心脏敏感区域可能引起或加重心律失常,甚至出现危及生命的室速、室颤或心 脏停搏),情况危急时需要药物、电复律或起搏器植入。 3、病情和病变性质决定介入术的策略,有时于介入术中临时改变计划,会向家属交待。 4、介入术中心脏、血管内血栓形成或脱落,以及器械的断裂或脱落可能造成血管阻塞,引起心肌梗 死、中风、肺栓塞或其他部位缺血,情况危急时会考虑中断手术。 5、部分介入术需联合应用抑制血液凝固的药物,可能诱发或加重出血,包括伤口、消化道、腹膜后、 胸腔、眼底、颅内出血等,严重出血时需要输血、压迫、腔镜、外科手术等处理。 6、患者可能对消毒剂、对比剂或其他药物、材料过敏,出现皮疹、头晕、呼吸困难、休克、溶血等, 予相应处理,情况不能控制应终止手术。 7、急诊介入治疗过程会出现再灌注综合征如:血压下降、室性心律失常、心动过缓等,可予多巴胺、

医院内应急预案汇编

、突发医疗救护事件应急处理预案 (一)突发医疗救护事件的定义: 1.本区域内突发3 人(含3 人)以上重伤或食物中毒等需要紧急现场医疗救治的事件或区域内突发事件应急医疗救治领导小组指定的医疗救护。 2.急诊科或相关临床科室同时接收3 名(含)以上危重病人时。 3.短时内大批具有相同症状的病员就诊,预示有公共卫生事件发生或超出相关科室救治能力时。 4.承担特殊医疗救护任务,包括收治特殊病种如甲类传染病、SARS禽流感等疾病或需承担特殊 人物的医疗救护任务。 (二)应急组织机构成立突发医疗救护事件急救工作组组长:医务科长 组员:医疗急救小分队成员 职责: 在医疗救护领导小组领导下履行好以下职责: 1.负责全院突发医疗事件的救治工作,制定并落实救治方案,必要时向医疗救护领导小组建议邀请外院专家参与救治; 2.受医疗救护领导小组委派,直接参与区域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处理; 3.根据突发事件的情况决定召集一支急救小分队,必要时三支急救小分队同时召集。 (三)处理预案 1.院前急救应急流程: (1)当有关部门接到院外意外或危重抢救信息时,立即向急救工作组组长或总值班汇报情况,急救工作组组长或总值班根据急救情况,通知急诊科及相关科室和职能部门做好急救准备。 (2)各相关科室接到急救指令后,立即确定急救人员名单(以医院急救小分队为基础),到急诊科听从急诊科主任安排。准备抢救仪器、设备、药品(急诊科负责准备备用并有清单)、车辆及后勤物质。要求在15 分钟内派出救护车赴现场救护。 (3)急救工作组组长或总值班立即核实情况,尽可能搞清事件的发生地点、范围、原因、人员伤亡情况,一旦情况核实或接到上级部门的医疗救护指令,急救工作组组长及时派出急救小分队奔赴事发现场。 (4)医疗急救工作组应根据突发事件的原因、人员伤亡情况配备必需的抢救监护器材、药品、物资。急诊科及相关科室做好收治病员的一切准备。 (5)夜间院外急救任务,由在院的值班医师承担,总值班同时协调相关科室备班医师顶班,以保证院内医疗安全。 (6)病人入院后,按院内急救流程执行。 2.院内急救应急流程: (1)当急诊科接收同一事件有三人以上的急救病人时,除执行一般的抢救程序外,视病情轻重,事件性质处理:病情轻,病员少,直接通知相关科室值班医师;病情重,病员多,立即通知总值班开通绿色通道,通知急救工作组组长(工作日)或总值班(夜间、节假日)组织备班医疗急救小分队人员参与抢救工作,如有必要通知其他急救小分队人员参与。急救工作组组长或总值班在组织抢救的同时上报分管副院长、院长。 (2)急救工作组组长或总值班核实情况后迅速召集医疗抢救工作组成员到现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需同时向上级卫生行政主管部门汇报。 (3)急救工作组组长全程指挥协调相关人员投入分检、抢救、手术、记录、安排住院等工作,并及时向医疗救护领导小组汇报。 (4)超出本院救治能力的伤员,在急救工作组组长的统一协调下,及时向就近的医院分流或请求上级行政主管部门组织上级医院专家参与救治工作。

-介入诊疗应急预案

医院介入诊疗应急预案 一、总则 一、各项手术前必须做好充分准备,包括设备的运行情况、物品的准备、抢救药品的准备等。 二、术者应于术前充分考虑患者接受介入诊疗手术的风险性,制定出手术方案,做好应急特殊物品的准备和心理准备。 三、一旦出现紧急意外情况按照如下流程进行抢救工作: 1.第一时间,术者为主要负责人(有特殊安排者除外)指挥现场人员进行抢救,抢救效果好的,待患者病情稳定后,据患者情况继续手术或终止手术。 2.如在场人员自己处理有困难,应立即提出紧急会诊要求,邀请相关科室人员协助抢救,同时通知医务部。 3.如有必要,应报告给主管院长、院长。 4.及时与患者家属沟通,通报患者病情和抢救情况,以征得家属理解。 5.抢救过程中要注意记录医嘱和患者的病情变化情况,当时记录不全的抢救结束后立即补记。 6.处理完后,对发生严重意外的病历需要进行讨论,分析出现紧急情况的原因、抢救是否及时、存在的问题,从中得出经验教训、以及改进方案等,并记录备案。 二、介入诊疗应急预案实施细则 (一)冠脉介入应急预案 1.介入诊疗术中可能因导管钢丝等器械引起血管或心肌穿孔导致心包积液,

需要立即行心包穿刺和引流。 2.介入器械、药物干扰心脏敏感区域可能引起或加重心律失常,甚至出现危及生命的室速、室颤或心脏停搏),情况危急时需要药物、电复律或起搏器植入。 3.病情和病变性质决定介入术的策略,有时于介入术中临时改变计划,会向家属做好知情告知。 4.介入术中心脏、血管内血栓形成或脱落,以及器械的断裂或脱落可能造成血管阻塞,引起心肌梗死、脑栓塞或其他部位器官的栓塞缺血,情况危急时应考虑中断手术。 5.介入手术需联合应用抑制血液凝固的药物,可能诱发或加重出血,包括伤口、消化道、腹膜后、胸腔、眼底、颅内出血等,严重出血时需要输血、压迫、腔镜、外科手术等处理。 6.患者可能对造影剂或其他药物、材料过敏,出现皮疹、头晕、呼吸困难、休克等,予相应处理,情况不能控制,应终止手术。 7.急诊介入治疗过程会出现再灌注综合征如:血压下降、室性心律失常、心动过缓等,可按照相应预案,予多巴胺、利多卡因、阿托品等静推。 (二)介入诊疗过程血压升高应急预案 【抢救流程】 严密监测患者血压等生命体征 ↓ 给予患者心理安慰,消除其紧张情绪,必要时予镇静

学校各种应急预案汇编年修订

东里小学 安 全 工 作 应 急 预 案 汇 编 修订日期2016年2月

安全工作应急预案目录

学校应急机构及职责 为了加强和改进学校安全工作,保障全校师生员工健康、平安地学习、工作、生活,防范师生安全事故发生,依照上级有关要求及有关法律法规,从我校实际出发,特制定本预案。 一、成立安全应急领导小组: 组长:李如忠(校长) 副组长:卢林(教务处主任) 成员:孙凌东(后勤处主任)杜小红(少先队辅导员) 二、主要职责 1、组长全面负责校园安全工作(校园安全第一责任人),负责召集领导小组会议、部署工作、检查落实学校安全重大事宜。 2、副组长具体负责校园安全工作,负责学校安全应急预案的落实情况,处理突发交通安全事故,完成校领导交办的各项任务。 3、成员具体负责学校各年级突发安全事故的处理、监控、报告等事宜,并保证领导小组指令的畅通。 三、现场指挥系统 日常安全工作由校长负总责,各主管领导各负其责,协调各部门统一行动。突发事件的临时指挥实行值班制度. 四、突发事件逐层报告制度 值班人员—>安全员—>校长—>镇教办—>教育局—> 安全工作重于泰山。全体教职工要高度重视安全工作,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全面保证和促进学校各项工作持续、稳定、健康发展。

学校消防应急预案 为加强和规范学校消防安全管理,预防火灾和减少火灾危害,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以及《事业单位消防安全管理规定》,结合学校实际,特制定本消防安全应急预案。 一、指导思想 为了维护全校师生的人身安全和公私财产安全,实现学校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构造“集中领导,统一指挥,反应灵敏,运转高效”的消防安全应急体系,全面提高学校应对火灾的能力。 二、制定预案的目的 制定消防应急预案,是为了在学校面临突发火灾事故时,能够统一指挥,及时有效地整合人力、物力、信息等资源,迅速针对火势实施有组织的控制和扑救,避免火灾现场的慌乱无序,防止贻误战机和漏管失控,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三、组织机构及职责 总指挥:李如忠校长 成员:全体老师 下设五个专门工作组 (一)义务消防队(灭火行动组) 队长:蔡可锋成员:全体教师 义务消防队职责:现场灭火、抢救被困人员。 义务消防队可进一步细分为灭火器灭火小组、水枪灭火小组、物资疏散小组等。

心血管疾病介入诊疗技术规范

综合介入诊疗技术管理规范 2012.7 为规范综合介入诊疗技术临床应用,保障医疗质量和安全,制定本规范。本规范为医疗机构及其医师开展综合介入诊疗技术的最低要求。 本规范所称的综合介入诊疗技术是指除神经血管介入、心血管介入和外周血管介入以外其他介入诊疗技术的总称,主要包括对非血管疾病和肿瘤进行诊断和治疗的介入技术。其中,非血管介入疾病诊疗技术是在医学影像设备引导下,经皮穿刺或经体表孔道途径对非血管疾病进行诊断和治疗的技术;肿瘤介入诊疗技术是指在医学影像设备引导下,经血管或非血管途径对肿瘤进行诊断和治疗的技术。综合介入诊疗手术分为四级(见附件)。 一、医疗机构基本要求 (一)医疗机构开展综合介入诊疗技术应当与其功能、任务相适应。 (二)具有卫生行政部门核准登记的医学影像科和与开展的综合介入诊疗相适应的诊疗科目,有与开展综合介入诊疗技术相关的辅助科室和设备。 (三)介入手术室(造影室)。

1.符合放射防护及无菌操作条件。有菌区、缓冲区及无菌区分界清晰,有单独的更衣洗手区域。 2.配备有数字减影功能的血管造影机,配备心电监护。 3.具备存放导管、导丝、造影剂、栓塞剂以及其他物品、药品的存放柜,有专人负责登记保管。 (四)有经过正规培训、具备综合介入诊疗技术临床应用能力的本院在职医师,有经过综合介入诊疗相关知识和技能培训的、与开展的综合介入诊疗相适应的其他专业技术人员。 (五)开展三级以上综合介入诊疗手术的医疗机构,在满足以上基本条件的情况下,还应当符合以下要求: 1.医疗机构基本条件。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1)三级医院,有独立的医学影像科(介入放射)或者与开展综合介入诊疗工作相适应的临床科室,开展综合介入诊疗工作5年以上,5年内累计完成综合介入诊疗手术病例不少于2000例,其中开展三级以上综合介入诊疗手术不少于1000例,综合介入技术水平在本地区处于领先地位。 (2)二级医院,有相对固定的医学影像科或者与开展综合介入诊疗工作相适应的临床科室,开展综合介入诊疗工作5年以上,5年内累计完成综合介入诊疗手术病例不少于1500例,其中开展三级以上综合介入诊疗手术不少于800

介入并发症应急预案与处理流程.doc

一、造影剂肾病 【应急预案】 1、术前做好心理护理,向患者讲解手术的目的、过程、意义及可能出现的并发症,详细讲 解术后注意事项,以消除患者紧张情绪,取得患者和家属的配合。增强患者的依从性,能主动配合护理治疗。 2、向患者详细讲解水化疗法的作用以及必要性以取得合作,避免部分患者因惧怕术中卧床 排尿而不愿多饮水。对于心功能不全的患者应根据心功能调整用药量及用药速度。 3、造影剂用量及造影剂肾病的发生直接相关,因此护士应关注在介入手术中造影剂的用量 4、术后要鼓励并督促患者大量饮水,以增加尿量,促进造影剂的排出,每次饮水量以不出 现腹胀为宜,24小时饮水量大于1500ml。 5、要准确记录24h尿量,术后4h尿量一般应保持在500-1000ml。护士要观察尿量、尿色 和患者排尿时的反应,发现尿滁留及时报告医生予以导尿,对尿量不足者通知医生予以相应的处理。 6、一但发生少尿型急性肾功能障碍,经扩容、利尿等仍无效者,应紧急透析治疗并按急性 肾衰处理。 7、术后密切观察患者的心率、心律、血压,按时抽血查肾功能和离子情况,加强病房巡视, 对术后患者做到勤问、勤观察,以实现早发现、早治疗,达到早痊愈,早出院。 【处理流程】

二、假性动脉瘤 【应急预案】 1、做好术前宣教,向患者详细讲解术后注意事项,以消除患者紧张情绪,取得患者和家属 的配合,增强患者依从性。 2、患者进入病房后,密切观察穿刺部位,并详细了解患者植入的支架数、书中抗凝药物的 用量等,对于高危患者如高血压、肥胖、穿刺失败者应加强术后巡视。一般每三十分钟观察一次。 3、做好交接班工作,观察穿刺点周围是否有出血、皮下淤血及血肿形成,一旦发现,应立 即按压穿刺点上方,并通知医生,重新加压包扎。 4、加压包扎解除后,观察局部有无肿块及搏动感,听诊有无血管杂音,如确定为假性动脉 瘤,小的(直径2.5cm以下)假性动脉瘤可局部包扎止血,减少活动,一周内可消失,大的假性动脉瘤可请外科执行手术矫正。 5、做好心理护理,消除患者紧张、焦虑、甚至恐惧感。 【处理流程】

心血管疾病介入诊疗技术管理规范标准

心血管疾病介入诊疗技术管理规 (2011年版) 为规心血管疾病介入诊疗技术临床应用,保证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根据《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办法》(卫医政发〔2009〕18号),制定本规。本规为医疗机构及其医师开展心血管疾病介入诊疗技术的最低要求。 本规所称心血管疾病介入诊疗技术是指经血管穿刺径路进入心腔或血管实施诊断或者治疗的技术,主要包括冠心病介入诊疗技术、先天性心脏病介入诊疗技术和心律失常介入诊疗技术,不包括以抢救为目的的临时起搏术、床旁血流动力学监测、主动脉球囊反搏术。 一、医疗机构基本要求 (一)医疗机构开展心血管疾病介入诊疗技术应当与其功能、任务相适应。 (二)有卫生行政部门核准登记的心血管科、心脏大血管外科或者胸外科的诊疗科目,有血管造影室和重症监护室。 1.心血管科。 开展心血管科临床诊疗工作5年以上,床位不少于

40。 2.心脏大血管外科或者胸外科。 开展心脏大血管外科或者胸外科临床诊疗工作5年以上,床位不少于30。 3.血管造影室。 (1)符合放射防护及无菌操作条件。 (2)配备800mA,120KV以上的心血管造影机,具有电动操作功能、数字减影功能和"路途"功能,影像质量和放射防护条件良好;具备医学影像图像管理系统。 (3)能够进行心、肺、脑抢救复,有氧气通道、麻醉机、除颤器、吸引器、血氧检测仪等必要的急救设备和药品。 (4)有存放导管、导丝、造影剂、栓塞剂以及其他物品、药品的存放柜,有专人负责登记保管。 (5)开展冠心病介入治疗还必须配备主动脉球囊反搏仪,以及心血管有创压力监测仪;开展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还必须配备血氧饱和度监测仪;开展心电生理检查和心律失常介入治疗还必须配备八导联以上(含八导联)的多导电生理仪。 4.重症监护室。 (1)设置符合规要求,达到III级洁净辅助用房标

心血管介入管理制度

心血管疾病介入诊疗技术管理制度 为规范心血管疾病介入诊疗技术的临床应用,保证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根据卫生部的《心血管疾病介入诊疗技术管理规范》,特制定本制度。 一、严格遵守心血管疾病介入诊疗技术管理规范、操作规范和诊疗指南,根据患者病情、可选择的治疗方案、患者经济承受能力等因素综合判断治疗措施,严格掌握心血管疾病介入诊疗技术的适应症。诊疗方案符合诊疗常规,无禁忌症。 二、心血管疾病介入诊疗医师,须取得《医师执业证书》,执业范围为内科专业。有5年以上心血管内科临床诊疗工作经验,具有主治医师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 三、心血管疾病介入诊疗由科主任或2名以上具有心血管疾病介入诊疗技术临床应用能力的、具有副主任医师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在职医师决定。 四、复杂、疑难的心血管疾病介入病例,必须在科主任的主持下进行术前讨论并记录。术后手术者(或第一助手)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介入手术记录。

五、实施心血管疾病介入诊疗术前,应尊重病人的知情权和选择权。征得患者或其法定监护人、代理人同意后,在《介入诊疗同意书》上签名。 六、介入诊断、治疗报告随住院病历保存。 七、建立心血管疾病介入诊疗登记制度,内容包括患者情况及介入性器材使用情况,记录在《心血管介入材料标签粘贴本》中,登记本保存在使用科室,期限15年以上,以备产品质量追溯。术后将用于手术患者的介入诊疗器材条形码(或其他合格证明文件)粘贴在住院病历的介入手术记录中。 八、建立健全心血管疾病介入诊疗后随访制度,嘱患者定期到心血管内科专科门诊复诊。 九、加强心血管疾病介入诊疗技术管理,定期进行临床应用能力评价,包括病例选择、手术成功率、严重并发症,死亡病例,医疗事故发生情况,术后患者管理,患者生存质量、随访情况和病历质量等。 十、建立介入室相关管理制,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对感染性废物按有关规定进行处理。 十一、心血管疾病介入诊疗场所符合放射防护条件,急救设备等设施配备完善,能够进行心、肺、脑抢救复苏。

介入诊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制度

介入诊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制度 一、本制度所称介入诊疗技术是应用现代高科技手段进行的一种微创性治疗,即在医学影像设备的引导下,将特制的导管、导丝等精密器械引入人体,对体内病灶进行诊断和局部治疗。 二、从事介入诊疗技术人员基本要求 (一)介入诊疗医师资质要求 1、取得《医师执业证书》,执业范围为内科专业、外科专业及影像诊断与放射治疗专业医师。 2、具有主治医师以上(含主治医师)专业技术任职资格,并有3年以上心血管内科、胸心外科、神经内、神经外科及其他专业临床诊疗工作经验。 3、拟从事介入诊疗技术的医师需经过卫生部认定的介入诊疗技术培训基地或本院系统培训并考核合格。 (二)其他相关卫生专业技术人员 经过介入诊疗技术相关专业系统培训并考核合格。 (三)医院对从事介入诊疗技术的工作人员实行授权制,未取得医院授权的人员不得从事介入诊疗技术相关工作。 三、设备及设施符合国家相关要求。 四、介入诊疗技术管理 我院介入诊疗技术按照手术及有创操作的相关制度严格管理,具体可参照我院《查对制度》、《病例讨论制度》、《患者知情同意告知制度》、《围手术期管理制度》、《手术分级管理制度》、《手术安全

核查制度》、《手术风险评估制度》等相关制度。 (一)严格遵守介入诊疗技术操作规范和诊疗指南,根据患者病情、可选择的治疗方案、患者经济承受能力等因素综合判断治疗措施,因病施治,合理治疗,严格掌握介入诊疗技术的适应症与禁忌症。 (二)在实施介入诊疗技术前,必须经2名(其中至少1名为副主任医师)以上专业技术任职资格的医师决定,术者由具有介入诊疗技术临床应用能力的本院医师担任,术后制定合理的治疗与管理方案。 (三)实施介入诊疗技术前,应当向患者和其家属告知手术目的、手术风险、使用高值耗材、术后注意事项、可能发生的并发症及预防措施等,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四)开展介入诊疗技术的科室必须制定并发症等紧急情况处理的应急预案和流程,主管医师应全程参与介入诊疗过程,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与介入诊疗技术实施医师充分做好相应的急救准备工作,切实保障患者医疗安全。 (五)建立健全介入诊疗后随访制度,定期进行随访、记录。 (六)医院和科室应定期进行介入诊疗技术临床应用能力评价,包括病例选择、手术成功率、严重并发症,死亡病例,医疗事故发生情况,术后病人管理,病人生存质量,随访情况和病历质量等,必要时实施再授权,保证介入诊疗技术质量持续改进。 (七)其他管理要求

医院内应急预案汇编

一、突发医疗救护事件应急处理预案 (一)突发医疗救护事件的定义: 1.本区域内突发3人(含3人)以上重伤或食物中毒等需要紧急现场医疗救治的事件或区域内突发事件应急医疗救治领导小组指定的医疗救护。 2.急诊科或相关临床科室同时接收3名(含)以上危重病人时。 3.短时内大批具有相同症状的病员就诊,预示有公共卫生事件发生或超出相关科室救治能力时。 4.承担特殊医疗救护任务,包括收治特殊病种如甲类传染病、SARS、禽流感等疾病或需承担特殊人物的医疗救护任务。 (二)应急组织机构 成立突发医疗救护事件急救工作组 组长:医务科长 组员:医疗急救小分队成员 职责: 在医疗救护领导小组领导下履行好以下职责: 1.负责全院突发医疗事件的救治工作,制定并落实救治方案,必要时向医疗救护领导小组建议邀请外院专家参与救治; 2.受医疗救护领导小组委派,直接参与区域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处理; 3.根据突发事件的情况决定召集一支急救小分队,必要时三支急救小分队同时召集。 (三)处理预案 1.院前急救应急流程: (1)当有关部门接到院外意外或危重抢救信息时,立即向急救工作组组长或总值班汇报情况,急救工作组组长或总值班根据急救情况,通知急诊科及相关科室和职能部门做好急救准备。 (2)各相关科室接到急救指令后,立即确定急救人员名单(以医院急救小分队为基础),到

急诊科听从急诊科主任安排。准备抢救仪器、设备、药品(急诊科负责准备备用并有清单)、车辆及后勤物质。要求在15分钟内派出救护车赴现场救护。 (3)急救工作组组长或总值班立即核实情况,尽可能搞清事件的发生地点、范围、原因、人员伤亡情况,一旦情况核实或接到上级部门的医疗救护指令,急救工作组组长及时派出急救小分队奔赴事发现场。 (4)医疗急救工作组应根据突发事件的原因、人员伤亡情况配备必需的抢救监护器材、药品、物资。急诊科及相关科室做好收治病员的一切准备。 (5)夜间院外急救任务,由在院的值班医师承担,总值班同时协调相关科室备班医师顶班,以保证院内医疗安全。 (6)病人入院后,按院内急救流程执行。 2.院内急救应急流程: (1)当急诊科接收同一事件有三人以上的急救病人时,除执行一般的抢救程序外,视病情轻重,事件性质处理:病情轻,病员少,直接通知相关科室值班医师;病情重,病员多,立即通知总值班开通绿色通道,通知急救工作组组长(工作日)或总值班(夜间、节假日)组织备班医疗急救小分队人员参与抢救工作,如有必要通知其他急救小分队人员参与。急救工作组组长或总值班在组织抢救的同时上报分管副院长、院长。 (2)急救工作组组长或总值班核实情况后迅速召集医疗抢救工作组成员到现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需同时向上级卫生行政主管部门汇报。 (3)急救工作组组长全程指挥协调相关人员投入分检、抢救、手术、记录、安排住院等工作,并及时向医疗救护领导小组汇报。 (4)超出本院救治能力的伤员,在急救工作组组长的统一协调下,及时向就近的医院分流或请求上级行政主管部门组织上级医院专家参与救治工作。 二、医院院内紧急意外事件应急预案 为了提高应对院内紧急意外事件(主要指心脏骤停、猝死、意外伤害)的应急及反应能力,

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介入心脏病学组名单

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介入心脏病 学组名单 发布时间:2014-3-19 介入心脏病学组 以下名单按姓氏拼音排序 顾问: 高润霖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心血管病医院 贾国良东莞康华医院 朱国英武汉亚洲心脏病医院 组长: 傅向华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 副组长: 陈纪言广东省人民医院 傅国胜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 贾绍斌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 乔树宾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心血管病医院 秘书: 李拥军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 委员: 白锋兰州大学第二医院 陈绍良南京市第一医院 陈玉国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丛洪良天津市胸科医院 杜志民中山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高传玉河南省人民医院 葛雷上海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郭丽君北京大学第三医院 蒋学俊武汉大学人民医院 荆全民沈阳军区总医院 李保山西省心血管病医院 李国庆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

李浪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梁春第二军医大学长征医院 刘斌吉林大学第二医院 刘俊明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总医院 刘启明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 刘喜内蒙古自治区医院 吕树铮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马根山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马礼坤安徽省立医院 彭建军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邱春光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沈珠军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宋耀明第三军医大学新桥医院 孙福成卫生部北京医院 孙勇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王海昌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 王乐丰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王伟民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温尚煜大庆油田总医院 吴永健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心血管病医院杨清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杨天和贵州省人民医院 余再新中南大学湘雅医院 袁祖贻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张澄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张立四川大学华西医院 张奇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张钲兰州大学第一医院 赵学忠吉林大学第一医院 周玉杰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

介入诊疗应急预案汇编

介入诊疗应急预案汇编 一、血压升高应急预案 【抢救流程】严密监测患者血压等生命体征→给予患者心理安慰,消除其紧张情绪,必要时予镇静→尽可能排除引起患者血压升高的因素(焦虑、紧张等)→血压仍持续很高,遵医嘱给予相应降压药(如卡托普利、心痛定、亚宁定等) 【应急预案】 1.密监测患者血压等生命体征; 2.给予患者心理安慰,消除其紧张情绪,必要时遵医嘱给予镇静剂如地西泮等; 3.告知患者手术前一晚保证休息,术前排空大小便,尽可能排除术中引起患者血压升高的因素; 4.血压仍持续很高,遵医嘱给予相应口服降压药如硝苯地平片,卡托普利等;或静脉给予乌拉地尔等药物控制血压。 二、血压下降应急预案 【抢救流程】严密监测患者血压及心率、血氧饱和度、面色、尿量等情况→因禁食禁饮引起的血压下降,术中可给予持续氧气吸入,多巴胺泵入→行球囊扩张或支架置入术前预先准备抢救药品(阿托品、多巴胺、肾上腺素等) 【应急预案】 1.严密监测患者血压及心率、血氧饱和度、面色、尿量等情况; 2.做好术前宣教,行颈动脉支架术患者术前一天停服降压药; 3.因禁食禁饮引起的血压下降,术中可给予持续氧气吸入; 4.行球囊扩张或支架置入术前预先准备好阿托品、多巴胺、肾上腺素等药物,依据心率和血压自行恢复情况,遵医嘱决定是否使用升压药物治疗,并密切监测血压变化。 三、躁动应急预案

【抢救流程】与病人交流分散其注意力,缓解患者紧张不安的情绪→患者有意识障碍者,必要时可给予适当约束→密切观察患者神志及生命体征变化→躁动仍影响操作的进行,可遵医嘱给予镇静安眠类药物(如安定等) 【应急预案】 1.给予心理安抚,与病人交流分散其注意力,缓解患者紧张不安的情绪; 2.患者本身可能有意识障碍者,经过家属同意必要时可给予适当约束; 3.密切观察患者神志及生命体征变化; 4.若躁动仍影响操作的进行,可遵医嘱给予镇静安眠类药物如地西泮、咪达唑仑等。 四、心率减慢应急预案 【抢救流程】严密监测患者血压及心率、血氧饱和度、面色等情况→对既往有严重心动过缓史的高危患者,加强观察→术中可嘱患者用力咳嗽→行球囊扩张或支架置入术前预先,准备好抢救药品及器材(如阿托品、多巴胺、肾上腺素等) 【应急预案】 1.严密监测患者血压及心率、血氧饱和度、面色等情况; 2.对既往有严重心动过缓史的高危患者,加强观察; 3.术中可嘱患者用力咳嗽(咳嗽可刺激颈动脉窦压力感受器,使心率加快) ; 4.行球囊扩张或支架置入术前预先,准备好阿托品、多巴胺、肾上腺素等药物,依据心率和血压自行恢复情况,遵医嘱决定是否使用药物治疗,同时备好除颤器。 五、血管痉挛应急预案 【抢救流程】术中严密监测血压和心率,以及患者神经功能情况→给予吸氧,对精神紧张、躁动患者遵医嘱给予神经安定药物 →术中预先备好罂粟碱等扩血管药物→当确定发生血管痉挛,暂缓手术,遵医嘱给予解痉药物 【应急预案】 1.术中严密监测血压和心率,以及患者神经功能,有无握力下降,肢体功能下降以及头痛等不适情况; 2.给予吸氧,对精神紧张、躁动患者遵医嘱给予神经安定药物;

一、-心血管疾病介入诊疗管理信息网

一、冠心病介入诊疗工作开展情况 广东省心血管病研究所从1974年开始开展冠脉造影,1987年开始进行冠脉成形及支架植入术(PCI)。随着技术及设备的不断完善与发展,冠脉造影及PCI 的病例数逐年增加,近3年来PCI例数更以20%以上的幅度增长。近几年我院已开展的冠脉内治疗项目包括冠脉旋磨术、冠脉血栓抽吸术、冠脉内超声检查术、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等,并从1999年开始全面开展急性冠脉综合征的急诊PCI 治疗,使大量的冠心病病人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2008年心内科心导管总例数有较大幅度增长,共完成8258 例次,比去年同期增长10.95% ,其中完成冠脉PCI 2436 例次,并且PCI成功率达98%以上,死亡率仅0.6%,各种并发症也只有1%左右。 我院从2000年开展了急性心肌梗死的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成立5个急诊冠脉介入治疗工作组,包括介入治疗医师、导管室护理人员和放射人员。轮流值班进行24小时急诊冠脉介入治疗工作,保证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得到最及时最有效的治疗。使95%以上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得到疗效最好的急诊冠脉介入治疗。 冠脉内超声检查从科研和临床实践应用方面开展。结合无创的冠状动脉CT 以及分子生物学开展了冠状动脉斑块的病理形态学和稳定型方面研究,并应用于临床,评价了血管内超声对临床介入治疗的指导作用。在临床应用方面,进行了冠脉内超声在接入治疗过程中的评价治疗和指导介入作用,并进行了临床的推广。 从1998年开始,对于冠心病合并外周血管疾病的治疗,我们开展了综合性的介入治疗工作。包括颈动脉介入治疗、肾动脉介入治疗以及主动脉和髂动脉病变的综合介入治疗。综合分析患者的病情,根据具体的情况制定介入治疗方案。从1998年开始开展了经皮颈动脉狭窄的介入治疗,到2008年成功进行了颈动脉支架置入约400例。1999年开展了肾动脉狭窄的介入治疗,每年大概进行50例左右的肾动脉支架置入。同时开展了肾动脉狭窄与高血压和肾功能不全的相关研究,并进一步追踪随访,评价了肾动脉狭窄介入治疗后对患者血压和肾功能改善的情况,发表相关论文多篇与核心期刊。2002年开始进行主动脉夹层的经皮带膜支架的封堵治疗,减少了患者急性期的死亡率。到2008年共进行了经皮主动

心血管疾病介入诊疗技术规范

心血管疾病介入诊疗技术规范

综合介入诊疗技术管理规范 2012.7 为规范综合介入诊疗技术临床应用,保障医疗质量和安全,制定本规范。本规范为医疗机构及其医师开展综合介入诊疗技术的最低要求。 本规范所称的综合介入诊疗技术是指除神经血管介入、心血管介入和外周血管介入以外其他介入诊疗技术的总称,主要包括对非血管疾病和肿瘤进行诊断和治疗的介入技术。其中,非血管介入疾病诊疗技术是在医学影像设备引导下,经皮穿刺或经体表孔道途径对非血管疾病进行诊断和治疗的技术;肿瘤介入诊疗技术是指在医学影像设备引导下,经血管或非血管途径对肿瘤进行诊断和治疗的技术。综合介入诊疗手术分为四级(见附件)。 一、医疗机构基本要求 (一)医疗机构开展综合介入诊疗技术应当与其功能、任务相适应。 (二)具有卫生行政部门核准登记的医学影像科和与开展的综合介入诊疗相适应的诊疗科目,有与开展综合介入诊疗技术相关的辅助科室和设备。

(三)介入手术室(造影室)。 1.符合放射防护及无菌操作条件。有菌区、缓冲区及无菌区分界清晰,有单独的更衣洗手区域。 2.配备有数字减影功能的血管造影机,配备心电监护。 3.具备存放导管、导丝、造影剂、栓塞剂以及其他物品、药品的存放柜,有专人负责登记保管。 (四)有经过正规培训、具备综合介入诊疗技术临床应用能力的本院在职医师,有经过综合介入诊疗相关知识和技能培训的、与开展的综合介入诊疗相适应的其他专业技术人员。 (五)开展三级以上综合介入诊疗手术的医疗机构,在满足以上基本条件的情况下,还应当符合以下要求: 1.医疗机构基本条件。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1)三级医院,有独立的医学影像科(介入放射)或者与开展综合介入诊疗工作相适应的临床科室,开展综合介入诊疗工作5年以上,5年内累计完成综合介入诊疗手术病例不少于2000例,其中开展三级以上综合介入诊疗手术不少于1000例,综合介入技术水平在本地区处于领先地位。 (2)二级医院,有相对固定的医学影像科或者与开展综合介入诊疗工作相适应的临床科室,开展综合介入诊疗工作5年以上,5年内累计完成综合介入诊疗手术病例不少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