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代表版

合集下载

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

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

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8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急性脑梗死)是最常见的卒中类型,占我国脑卒中的69.6%~70.8%。

急性期的时间划分尚不统一,一般指发病后2周内,轻型1周内,重型1个月内。

我国住院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发病后1个月内病死率约为2.3%~3.2%,3个月时病死率9%~9.6%,致死/残疾率为34.5%~37.1%,1年病死率14.4%~15.4%,致死/残疾率33.4%~33.8%。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处理包括早期诊治、早期预防再发(二级预防)和早期康复。

2015年4月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脑血管病学组发布了《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4》(以下简称《指南》),《指南》总结了截至2014年7月以前的研究进展和临床共识,对指导和规范我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起到了重要作用。

自《指南》发布以后,缺血性脑卒中的诊治方法有了新的进展,国内外指南也随之进行了更新或编写。

2015年5月,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神经血管介入协作组发布了《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早期血管内介入诊疗指南》,2015年10月美国心脏/卒中学会发布了《2015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早期血管内治疗指南更新》;2018年3月,美国心脏/卒中学会发布了《2018年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早期处理指南》。

基于此背景,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脑血管病学组组织编写组,结合国内外相关领域进展,对《指南》进行更新,以期体现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最新诊治规范,指导临床医师工作。

修订原则与方法1.在循证医学原则指导下,参考世界卒中组织指南制定方法,根据2014版《指南》使用经验和新研究证据,结合国情和可操作性进行更新修订。

推荐强度和证据等级标准参考了国际指南和常用标准(表1)。

表1推荐强度与证据等级标准(包括治疗和诊断措施)推荐强度(分四级,I级最强级最弱)I级:基于A级证据或专家高度一致的共识II级:基于B级证据和专家共识Ⅲ级:基于c级证据和专家共识Ⅳ级:基于D级证据和专家共识治疗措施的证据等级(分四级,A级最高,D级最低)A级:基于多个随机对照试验的荟萃分析或系统评价;多个随机对照试验或1个样本量足够的随机对照试验(高质量)B级:基于至少1个较高质量的随机对照试验C级:基于未随机分组但设计良好的对照试验,或设计良好的队列研究或病例对照研究D级:基于无同期对照的系列病例分析或专家意见诊断措施的证据等级(分四级,A级最高,D级最低)A级:基于多个或1个样本量足够、采用了参考(金)标准、盲法评价的前瞻性队列研究(高质量)B级:基于至少1个前瞻性队列研究或设计良好的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采用了金标准和盲法评价(较高质量)C级:基于回顾性、非盲法评价的对照研究D级:基于无同期对照的系列病例分析或专家意见2.对每项治疗措施或临床问题,先进行当前研究证据的查询(文献检索至2018年6月)、归纳和分析评价,然后根据证据等级结合专家共识给出推荐意见。

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最全版)

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最全版)

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最全版)关键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脑卒中诊治指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脑梗死)是最常见的脑卒中类型,占全部脑卒中的60%- 80%。

其急性期的时间划分尚不统一,一般指发病后2周内。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处理应强调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早期康复和早期预防再发。

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脑血管病学组于2002年底开始组织编写中国脑血管病防治指南,2005年初经卫生部批准在全国开始推广,2007年初人民卫生出版社正式出版了中国脑血管病防治指南第1版,为规范国内脑血管病诊治起到了积极作用。

由于近年不断有新研究证据发表,第1版指南在使用过程中也得到多方改进建议。

因此,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委托脑血管病学组对第1版指南进行修订。

为方便临床使用,本版指南内容包括了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发病后全部诊治过程。

撰写组通过复习相关研究证据、征求各方意见并充分讨论达成共识后形成推荐,旨在帮助临床医生为脑卒中患者选择当前相对较好的诊治方案。

在临床实践中,医生应参考本指南原则和新的进展并结合患者具体病情进行个体化处理。

一、修订原则1.在循证医学原则指导下,参考国际规范,结合国情、可操作性、第1版使用经验和新研究证据进行修订。

推荐强度和证据等级标准参考了国际指南[2-3]和常用标准,并结合国情和实用性制定。

2.对每项治疗措施或临床问题,先进行当前研究证据(文献检索至2009年11月)的归纳和分析评价,然后根据证据等级和共识给出推荐意见。

3.推荐意见尽可能依据最可靠的证据(如A级证据),缺乏高等级证据时则参考当前可得到的最好证据,并充分讨论达成共识。

4.对国内常用疗法,在循证医学原则指导下,充分考虑国情和经验达成共识。

注意兼顾疗效、风险、价格和易使用性等多方国素。

二、推荐强度与证据等级标准(包括治疗和诊断措施)l推荐强度(分4级,I级最强,IV级最弱): I级: 基于A级证据或专家高度一致的共识; II级: 基于B级证据和专家共识; III级: 基于C级证据和专家共识;IV级:基于D级证据和专家共识。

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超急性期NIHSS评分与CT血管成像脑血管狭窄或闭塞关系研究

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超急性期NIHSS评分与CT血管成像脑血管狭窄或闭塞关系研究
i e c ig lr e v se c l so n a ut s he i to e M e hod n prditn a g e s lo c u in i c e ic m e sr k . t s Nie y tr e a u e ic e c sr e p te t n t —h e c t s h mi tok a in s
( 87 % ) NHS 1 .5 ; I S评分 为 7~1 4分 组 共 6 6例 , 动 脉 狭 窄 和 动 脉 闭塞 比例 分 别 为 2 . 4 ( 6 6 和 脑 4 2 % 1/ 6)
4 .4 (9 6 ) N H S评分 1 39% 2/6 ;I S 5分 以 上组 患 者 脑 动 脉狭 窄 和 动 脉 闭塞 的 比例 分 别 为 2 . 7 ( / 1 和 72% 21) 5 .5 (/ 1 。N HS 4 5 % 6 1 ) I S评分 ≥1 在 C A上显示血 管狭窄 或闭塞 的 阳性 率达 9 % , 5者 T 5 根据 N H S评分 预测 IS C A上显示的血管 闭塞 的阳性预测 值为 8 . %。经 L g t T 43 oii sc回归分析 , 发病 时 N H S评分 与 C A检 出血管 IS T
闭塞相关( = .2 P< .5 , r 0 2 , 0 0 ) 超急性期 N H S评分为 预测 C A显示血 管闭塞的独立 因素 ( R=1 19 % C IS T O . ,5 I

0 6~16 P<00 1 。结论 . .5, .0 )
急性缺血性脑 卒中超早期 H HS I S评分与 C A显 示脑动 脉闭塞 相关 , T 急性
C r e p n i g a t o : HU 0 rs 0 dn uh r AN X a ・ i g G i o q n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诊治.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诊治.

第40页
动脉溶栓
发病6h内由大脑中动脉闭塞造成严重脑卒中且不 适合静脉溶栓患者,经过严格选择后可在有条件 医院进行动脉溶栓(Ⅱ级推荐,B 级证据)。
发病24h内由后循环动脉闭塞造成严重脑卒中且不 适合静脉溶栓患者,经过严格选择后可在有条件 单位进行动脉溶栓(Ⅲ级推荐,C 级证据)。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诊治.
(3)有高血压病史且正在服用降压药者,如病情平稳,可于 脑卒中24h后开始恢复使用降压药品。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诊治.
第33页
脑卒中后低血压患者应主动寻找和处理原因,必 要时可采取扩容升压办法。
低血压增加预后不良可能性
低血压原因应该查明,潜在原因是主动脉夹层, 低血容量,失血,心输出量降低,继发心脏缺血 或心律失常
按解剖部位分为大脑梗塞、小脑梗塞及脑干梗塞,其中大脑梗塞
有可分为:
1. 大梗塞:超出一个脑叶,5cm以上。 2. 中梗塞:小于一个脑叶,3.1 ~ 5cm。 3. 小梗塞:1.6 ~ 3cm。 4. 腔隙梗塞:2cm以下。 5. 多发性梗塞:多个中、小及腔隙梗塞。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诊治.
第26页
各型脑梗死治疗
影像学改变;
E.患者或家眷签署知情同意书。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诊治.
第37页
②禁忌证:A.既往有颅内出血,包含可疑蛛网膜下腔出
血;近3个月有头颅外伤史;近3周内有胃肠或泌尿系统出 血;近2周内进行过大外科手术;近1周内有在不易压迫止 血部位动脉穿刺。B.近3个月内有脑梗死或心肌梗死史, 但不包含陈旧小腔隙梗死而未遗留神经功效体征。C.严 重心、肝、肾功效不全或严重糖尿病患者。D.体检发觉 有活动性出血或外伤(如骨折)证据。E.已口服抗凝药, 且INR>1.5; 48h内接收过肝素治疗(APTT超出正常范围)。 F.血小板计数低于100×109/L,血糖<2.7mmol/L。G.血 压:收缩压> 180 mmhg,或舒张压>100 mmhg。H,妊娠。 I.不合作。

缺血性卒中的急性期治疗PPT课件

缺血性卒中的急性期治疗PPT课件

影像学
正常
急性脑缺血
脑梗死
正常 TIA/ PENUMBRA
(ml ·100mg ·min)
血流量
50-55 45
20
10 8
脑组织 正常
血流
细胞
异常 电衰竭 膜衰竭 死亡
10
脑缺血的可复性
与缺血时间和缺血程度有关
ml/100g/min 可恢复脑缺血
20
不可恢复脑缺血
10
1
2
11
3 小时
缺血半暗带( PENUMBRA )
2、开始治疗要监测血压24小时: (1)1小时内2-5分钟检测血压1次。 (2)2小时内,每10分钟检测1次。 (3)6小时内,每30分钟检测1次(根据血压情况随时 调整)。 (4)24小时内每60分钟检测1次。
注:收缩压大于150 mmHg或舒张压大于90mmHg,以 及收缩压小于120 mmHg,舒张压小于70 mmHg,及时 通知医生。
栓24h后开始(Ⅰ,B)
24
溶栓注意事项、溶栓后的安排及处理
动静脉溶栓中、后病人的处理(观察、用药)非常重 要,不恰当的治疗,再通的血管可能在短时内再闭塞 。
1、动静脉溶栓病人一律收住NICU。 2、定期进行神经功能评估,在静脉点滴溶栓药物过程
中1次/15 min;随后6h内,1次/30min;此后1次/60 min ,直至24h。 3、患者出现严重的头痛、急性血压增高、恶心或呕吐 ,应立即停用溶栓药物,紧急进行头颅CT检查,如发 现出血按照症状性脑出血的处理流程处理(见后)
发病6 h 内由大脑中动脉闭塞导致的严重脑卒中且不适合静脉溶栓的患者 ,经过严格选择后可在有条件的医院进行动脉溶栓(Ⅱ,B )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诊断标准及溶栓指征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诊断标准及溶栓指征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诊断标准及溶栓指征一、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断标准:1.急性起病;2.局灶神经功能缺损(一侧面部或肢体无力或麻木,语言障碍等),少数为全面神经功能缺损;3.影像学出现责任病灶或症状/体征持续24h以上;4.排除非血管性病因;5.脑CT/MRI排除脑出血二、病因分型5型:大动脉粥样硬化型、心源性栓塞型、小动脉闭塞型、其他明确病因型和不明原因型。

三、溶栓指征改善脑循环:静脉溶栓、血管内治疗、抗血小板、抗凝、降纤等治疗静脉溶栓:是目前最主要恢复血流的措施。

静脉溶栓药物:rtPA(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主要溶栓药;尿激酶;替奈普酶:3小时内阿替普酶静脉溶栓的适应证、禁忌证及相对禁忌证适应证:1.有缺血性脑卒中导致的神经功能缺损症状2.症状出现<3小时3.年龄≥18岁4.患者或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禁忌证:1.颅内出血(包括脑实质出血、脑室内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硬膜下/外血肿等)2.既往颅内出血史3.近3个月严重头颅外伤史或卒中史4.颅内肿瘤、巨大颅内动脉瘤5.近期(3个月)有颅内或椎管内手术6.近2周有大型外科手术7.近3周有胃肠或泌尿系统出血8.活动性内脏出血9.主动脉弓夹层10.近1周内有在不易压迫止血部位的动脉穿刺11.血压升高:收缩压≥180mmHg,或舒张压≥100mmHg12.急性出血倾向,包括血小板计数低于100×10^9/L,或其他情况13.24小时内接受过低分子肝素治疗14.口服抗凝剂且INR>1.7或PT>15s15.48小时内使用凝血酶抑制剂或Xa因子抑制剂,或各种实验室检查异常(如ATPP,INR,血小板计数,ECT,TT或Xa因子活性测定等)16.血糖<2.8mmol/L,或>22.22mmol/L17.头CT或MRI提示大面积梗死(梗死面积>1/3大脑中动脉供血区)相对禁忌证1.轻微非致残性卒中2.症状迅速改善的卒中3.惊厥发作后出现的神经功能损害(与此次卒中发生相关)4.颅外段颈部动脉夹层5.近2周内严重外伤(未伤及头颅)6.近3月内有心肌梗死病史7.孕产妇8.痴呆9.既往疾病遗留较重神经功能残疾10.未破裂且未经治疗的动静脉畸形、颅内小动脉瘤(<10mm)11.少量脑内微出血(1-10个)12.是使用违禁药物13.类卒中3-4.5小时内阿替普酶静脉溶栓的适应症、禁忌证和相对禁忌证适应证:1.有缺血性脑卒中导致的神经功能缺损症状2.症状出现3-4.5小时3.年龄≥18岁4.患者或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禁忌证:同上相对禁忌证(同上补充):1.使用抗凝药物INR≤1.7或PT≤15s2.严重卒中(NISS评分>25分)6小时内尿激酶静脉溶栓的适应证及禁忌证适应证:1.有缺血性脑卒中导致的神经功能缺损症状2.症状出现<6小时3.年龄18-80岁4.意识清楚或嗜睡5.脑CT无明显早期脑梗死低密度改变6.患者或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禁忌证:同上Welcome !!! 欢迎您的下载,资料仅供参考!。

中国急性期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4)

中国急性期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4)

Ⅳ、急性期诊断与治疗
(五)病因分型
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进行病因分型有助于判 断预后、指导治疗和选择二级预防措施。 当前国际广泛使用TOAST病因分型,将缺血性脑卒 中分为:大动脉粥样硬化型、心源性栓塞型、小动脉 闭塞型、其他明确病因型和不明原因型等 5 型。
韩国改良-TOAST-2007年
大动脉粥样 硬化
低灌注与缺血半暗带(CBF) 20ml/(100g.min)
The penumbra on CT perfusion
急性期溶栓处理
参与溶栓的人员应牢记时间观念,同 时运用现代影像指导治疗。
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 2014---溶栓治疗推荐
(1)静脉溶栓 1.对缺血性脑卒中发病3h内(I级推荐, A级证据), 3-4.5h内(I级推荐, B级证据 )的患者,应根据适 应证和禁忌证严格筛选患者,尽快静脉给予 rtPA
中度狭窄:内径减少51%-70%; 严重狭窄:内径减少71%-90%
狭窄程度判断


☆ TCD 检查

TCD能够提供动脉狭窄信息,确定动脉狭窄的阳性 预测值36%,确定动脉狭窄的阴性预测值86%。 TCD可测定颅外血管或心源性栓子的微栓子信号

(MESs), MESs常见于大动脉闭塞性疾病,这些病人

低血糖可造成脑损害,产生局灶神经系统体征;快 速的检测及处理低血糖非常重要。 糖尿病是缺血性血管病的主要危险因素。糖尿病病 人中风的病情更严重、预后差。 严重的中风可以造成高血糖,高血糖会产生无氧糖 酵解造成组织酸中毒,此外会增加血脑屏障通透性。



血糖高可以是严重血管事件的标志。对于轻到中度 血糖升高的患者,常规应用葡萄糖-钾-胰岛素注射 液并不能改善预后。

缺血性脑卒中-ppt课件全

缺血性脑卒中-ppt课件全

高烧 呕血 中枢性肺水肿
中枢呼吸循环衰竭
死亡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突然发病
年龄大有高血压 白天二动病急发 昏迷瘫痪高颅压 腰穿血性为继发
急剧转变 血压升高 昏迷偏瘫 语言失利 口角歪斜
2024/8/20
八、出血状态判断
1. 脑 出 血 后 继 续 出 血 : 指 脑 出 血 不 断 发 展 , 在 一 段 时 间 内 ( 24h内活动)血液持续从血管内渗漏的过程。血肿体积 超过33%即可诊断。多见于血肿不规则,血肿近脑室, 嗜酒者。


脑疝
压迫脑干
眼球浮动 瞳孔变化、去脑强直
脑机能障碍
2024/8/20
继发蛛网膜下腔出血
脑膜刺激征
脑出血致死(残)的恶性循环
高血压
+动脉硬化
脑血管破裂 脑实质破坏
脑内血肿 周围脑组织水肿
高颅压
脑疝
昏迷
并 发 症
下丘脑刺激
致残
2024/8/20
抽搐
缺氧
肺、尿道感染 水、电解质紊乱 多脏器功能衰竭
压迫脑干
2.脑出血再出血:指一次出血完全停止后,血管再次破裂出血 。
3.血肿吸收速度:幕上血肿吸收 0.8-1.2ml/d 脑室出血:10d 左右(非梗阻性) SAH(继发性):6-9h 可见血性脑脊液,
半月可黄变。
2024/8/20
脑梗死诊断
脑梗死(Cerebral Infarction)是指脑部血液循环障碍, 致使血液供应缺乏或中断,使其供应的脑组织缺血、缺氧而发 生坏死软化而言。(占脑卒中的75%)
临床常见的有: 脑血栓形成(Thrombosis) 脑栓塞 (Embolism) 分水岭梗死(Cerebral Watershed infarction) 腔隙性脑梗死(Lacunal Infarction) 出血性梗死(Hemorrhagic Cerebral infarction) 无症状脑梗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8
最佳剂型—精确肠溶的拜阿司匹灵 拜阿司匹灵:精确肠溶,不伤肠胃
与普通阿司匹林相比,胃肠道
60% 不良反应减少
溶解位置-小肠
中国临床药学杂志,2001年第10卷第5期 19
小结
动脉血栓是致缺血性脑卒中主要原因 抗血小板是治疗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的重要手段 阿司匹林是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抗血小板治疗唯一选择
期用药剂量75-150mg/d.
2006年缺血性脑血管病阿司匹林规范应用共识.
16
2002ATC荟萃分析 小剂量阿司匹林获益远远大于风险
40
30
每 千
例 20

者 10
获益(事件减少) 风险(胃肠道出血)
0
既往卒中 /TIA患者
急性卒中 既往心肌 患者 梗死患者
急性心肌 梗死患者
BMJ. 2002;324;71-86
13
尽早使用 获益更多
脑梗死首次发生后6小时内使用阿司匹林获益最多
使事件发生率下降 44%
-50
-40

件 发
-30

率 -20

-10 )
0
0-6
7-12
13-24
25-48
始发症状距治疗时间(小时)
Lancet . 1997;349:1641-9.
14
%
缺血性卒中急性期足量应用阿司匹林
卒中急性期阿司匹林应用剂量:300mg/d
Odds Ratio
(corrected; 95% CI) favourable Outcome
“急性卒中如若未得到及时救治,患者将以每分钟一 百九十万个神经元的速度丧失脑神经功能 ”
4.0
Upper 95% CI
3.5
Mean
3.0
Lower 95% CI
2.5
2.0
1.5
1.0 0.5 0.0
60
Stroke. 2006; 37(1):263-6.
3
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死亡率高
卒中发生后一个月死亡率高达 19%
20 18 16
死 14 亡 12 率 10 (8 )6
4 2 0
12%
19%
7天
1个月
卒中后时间
4
Br J Cardiol. 2002; 9(2):103-105.
%
动脉血栓—— TIA和缺血性卒中的主要原因
遵循指南 规范抗栓
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抗血小板治疗
1
我国是全球卒中的第一大国
我国每年新发脑卒中200万人 ,卒中死亡人数165万人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Atlas of Heart Disease and Stroke.
2
Stroke. 2006;37:63-68.
时间就是大脑
阿司匹林是各指南唯一推荐用于 脑梗死急性期的抗血小板药物
指南
2002年ASA/AAN脑梗死急性期 抗凝和抗血小板治疗指南 2003年ASA/AHA脑梗死急性期 治疗指南
2004年国际卒中临床指南
2005年ASA/AHA脑梗死急性期 治疗指南
2007年ASA/AHA脑梗死急性期 治疗指南 2008年ACCP8抗栓治疗指南
均48小时内起病
ASA 160mg/d vs. 对照 ×4Ws
4.00
治 3.75 疗 4 周 3.50 死 亡 率 3.25
P=0.04 14%
3.9%
3.3%
脑卒中早期 死亡率
降低14%
%
3.00
阿司匹林组
对照组
中国413家医院、21106例患者参加,发病后48小时内开始服用阿司匹林(160mg/d),并维持至少4周
IST试验
阿司匹林300mg/d
卒中 再发风险
CAST试验
阿司匹林160mg/d
卒中 再发风险
Lancet. 1997; 349: 1569-81. Lancet. 1997; 349: 1641-49.
15
缺血性卒中急性期足程应用阿司匹林
未溶栓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尽早使用阿司匹
林300mg/d,应用2-4周后调整为二级预防长
NNT: 3.5*
NNT: 7*
(11)**
NNT: 9*
(13)**
NNT: 11*
(>30)**
90 120 150 180 210 240 270 300 330 360
Symptom-to-needle time in minutes
* NNT at absolute point of time ** NNT for each 90 min interval
<65
65–74
75 年龄(岁)
CAST中国急性脑梗死研究:21106例起病48hrs内脑梗死患者,ASA160mg/d vs Plac. ×4Ws IST国际脑梗死研究:19435例起病48hrs内脑梗死患者,ASA300mg/d vs Plac. ×14days
10 Chen ZM, et al. Stroke 2000;31:1240–9.
17
2006阿司匹林出血荟萃分析
获益与风险:与安慰剂相比,使用小剂量阿司匹林 :
➢ 每千人每年增加 0.3例 颅内出血; ➢ 每千人每年增加 1.3例 大出血; ➢ 每千人每年增加 1.2例 消化道大出血。
小剂量阿司匹林安全性与安慰剂相当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Medicine. 2006;119:624-638.
8
Lancet. 1997;349:1641-49
阿司匹林是脑梗死急性期 三种有效治疗手段之一
BMJ2000:320:692-696 9
阿司匹林使急性期各年龄段患者均受益
/
致 死
3


死 性
2


死 复
1


( %
0

-IST/CAST荟萃分析
2.2 1.4
2.5 1.9
2.2 1.5
阿司匹林 对照
潘生丁 抵克立得 氯比格雷 阿司匹林
√ √ √ √ √ √
11
其他抗血小板药物未被指南推荐
不推荐急性脑梗死患者单独应用氯吡格雷或氯吡 格雷+阿司匹林(Ⅲ级推荐,C级证据)
12
阿司匹林起效迅速
阿司匹林1小时即 明显抑制血小板。
氯吡格雷需2-3天明显抑制 血小板,最大抑制需4-7天。
Neurosurgery: Vol 46(6), June 2000, pp 1344 Proc Natl Acad Sci USA. 1975;72:3073-3076.
静脉血栓 20%
动脉血栓
75%
其他血栓 5%
5
血小板活化是动脉血栓形成的关键
血流中的正常血小板
血小板粘附于损伤 的内皮表面并被激活
血小板聚集形成血栓
6
抗血小板治疗是脑梗死缺血脑组织的灌注 ➢改善脑循环
7
阿司匹林显著降低脑卒中急性期死亡率
CAST(中国急性脑梗死研究): n=2110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