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外汉语教学课本中的_变调_符号问题
对外汉语教学中形容词重叠式及其偏误分析(DOC)

对外汉语教学中形容词重叠式及其偏误分析摘要:形容词重叠是汉语的一种常见的语法现象。
文中主要是对汉语形容词重叠式进行研究分析,包括汉语形容词重叠式的类型、条件、句法功能、语法意义等方面的研究,同时对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偏误进行分析,并找出相应的教学对策,以期对以后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对于汉语形容词重叠式的教学能有所帮助。
关键词:形容词重叠式;偏误;对外汉语教学;教学对策Adjective Overlapping and Its Error Analysis in TeachingChinese as a Foreign LanguageAbstract: Adjective overlapping i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expression in the grammar of modern Chinese. This paper is mainly to research and analysis on Chinese adjective overlapping, including the study of Chinese adjective reduplication types, conditions, voice changes, syntactic function, grammatical meaning. At the same time trying to analysis the errors that foreigners make in Teaching Chinese as a foreign language, and finding out the corresponding teaching strategies.Key words:Chinese adjectives overlap, errors, teaching Chinese as a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strategy目录一、汉语形容词重叠的类型和条件 (1)(一)汉语形容词重叠的类型 (1)(二)汉语形容词重叠的条件 (4)二、汉语形容词重叠的语音变化 (4)(一)AA的变调 (4)(二)ABB式形容词叠音后缀BB的语音变化 (5)(三)AABB的变调 (5)(四)A里AB式变调 (5)三、汉语形容词重叠的句法功能、语法意义、语用功能 (6)(一)汉语形容词重叠的句法功能 (6)(二)汉语形容词重叠的语法意义 (6)(三)汉语形容词重叠的语用功能 (7)四、对外汉语教学中汉语形容词重叠的偏误类型及原因 (8)(一)重叠形容词前加程度副词 (9)(二)AABB式重叠与ABAB式重叠混淆 (9)(三)重叠形容词前加“有点” (10)(四)形容词重叠式后面与“着”、“了”、“过”连用 (10)(五)形容词重叠式不能直接用否定副词“不”来否定 (11)(六)缺少“的”、“地”、“得” (11)(七)重叠残缺和赘余 (12)五、对外汉语教学对策 (12)(一)针对形容词重叠式本身的对策 (12)(二)教学原则的选用 (13)(三)教材的编写和选用 (13)(四)对外汉语教师素质的基本要求 (14)(五)从留学生角度分析出的对策 (14)注释: (16)参考文献: (17)汉语形容词重叠是汉语的一大特色,重叠的类型繁多,语音变化多样,对于外国留学生来说,是学习过程中的一大难点。
浅谈普通话上声变调和语调现象及其对外汉语教学

浅谈普通话上声变调和语调现象及其对外汉语教学作者:杨晶来源:《现代语文》2018年第07期摘要:本文从汉语语音中特有的声调系统入手,对变调的内涵以及变调的基本类型进行阐述,并结合实际情况对留学生在学习汉语过程中比较难掌握的上声变调现象进行具体研究。
说明上声变调现象的普遍性,解释它基本的,常见的三种变调类型。
此外,还对留学生容易出现的语调问题进行探究世界上每一种语言都有自己的语调变化,只不过不同的语言,实现语调变化的方式和方法都不尽相同。
最后,联系对外汉语教学实际,有针对性地提出一些关于上声变调问题和语调问题的教学方法。
关键词:上声变调语调教学一、变调的内涵及其基本类型声调是依附在音节上的超音段成分,由音高构成;声调是整个音节的音高格式。
在汉藏语系中一些语言的音节是有声调的,而在包括印欧语系在内的世界上大多数语系的音节是没有固定的音高格式的。
可见声调并不是音节中不可或缺的组成成分,也不是每个语系所必备的。
但对于汉语来说,声调十分重要,同一个音节“[PA]”在汉语中可以念成四种音高格式,即汉语的四个声调,阴平[PA55](巴),阳平[PA35](拔)、上声[PA214](把)、去声[PA51](坝)。
它的音高格式有平,升、曲降的不同而形成不同的意义。
而这些依附在音节里高低升降的音高变化的固定格式被称为调值,也就是声调的实际音值或读法。
汉语普通话四声的调值分别是:阴平(55)、阳平(35)、上声(214)、去聲(51)。
声调在汉语中因为有区别意义的作用而显得十分重要。
有些音节的声调在语流中连着念会起一定的变化,与单念时调值不同,这种声调的变化叫变调。
音节的变调大部分是受后一个音节声调的影响而形成的。
在汉语普通话中最常见的变调有以下几种:(一)“一、不”的变调(二)“七、八”的变调“七、八”放在去声前调值可以变为35,但也可以不变。
如:七岁、七块、八岁、八路(三)上声的变调二、上声的变调及其常见类型上声单念时调值是214,在语流的末尾或单用时调值不变,但在实际交际中因为常常与其他字词连用,因此上声可以纯粹地读为原调的情况几乎很少,在大部分情况下它会发生变调现象,读为35或2l。
对外汉语语音教学《变调》

fěnbǐ gǎnlǎn biǎoyǎn kǒuyǔ shuǐguǒ
两个上声字相连 ,前一個上声字的调值 由[214:]变为近似阳平的[14:]。
◎上声+上声→阳平+上声
练习
• • • • • • 所以 领导 处理 野草 影响 勇敢 suóyǐ língdǎo chúlǐ yécǎo yíngxiǎng yónggǎn
• 3.三個以上的上声连读
三個以上的上声音节连读时 ,除 最后 一字须读全上外 ,其他的上声字都要依照 詞的分划来判定该读 「半上」或 「阳 平」。 • 总/买/好酒 / / • lízǒng/mǎi/háojiǔ •
我想/找你/给我买/五种/水果 wóxiǎng/zháonǐ/géiwómǎi/wúzhǒng/shuíguǒ 你写/口语/演讲稿/我/也许/可以/懂 níxiě/kóuyǔ/yánjiánggǎo/wǒ/yéxǔ/kéyí/dǒn g
• 变调模式 1: 上声+上声+上声 阳平+阳平+上声 • 变调模式 2: 上声+上声+上声 半上+阳平+上声
• (1)第一种结构为“2+1”式,如(总统+府),前两個 音节都变调为阳平[14:]读成 : zóngtóngfǔ • 即 “14+14+214"
练一练
管理者 guánlízhě 展览馆zhánlánguǎn 洗脸水xíliánshuǐ 洗发乳xífárǔ 手写体shóuxiétǐ 保管法báoguánfǎ
máimǎ 买马(24) fénchǎng 粉场(24) yóujǐng 有井(24) jísǐle 挤死了(24)
—埋马(35) —坟场(35) —油井(35) —急死了(35)
字调变调语调——论对外汉语声调教学的三大阶段

教 学 改 革
字调 变调 语调——论对外汉语声调教学的三大阶段
字调 变 调 语 调— — 论 对夕 汉语 声 调 教 学 的三 大 阶段 卜
梁 敏 ( 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 陕西西安
7 06 ) 10 2
【 摘
要 】 随着对外汉语语音教 学的逐步发展, 声调教 学的地位 日益凸显 。本文对宇调 、 变调、 语调的重要性和教学方法进行 了阐明, 旨
响了语义 的理解。 句、 语段和语篇中体会汉语作为声调语 言和语调语言的差别。教母语是 不应一味孤立地强调声调, 还应该在语音 我们在基础教学中常常采用以下方法 : 第一 , 对大量的单音节语音 语调语言的外 国学生学汉语时 , 进行听说模仿训I 听 第一步 , 行语音感 知 , 练。 是 进 准确 判断不 同个 引导中加强对重音、 停连、 语气等在语调语言中常涉及问题的理解 。桂明 体、 同年龄 、 不 不同性别的语音 , 然后一遍遍地模仿着 。第二 , 说 汉语 超指出, 美国学生在学习汉语普通话声调时 , 往往受到处于 同一句法结构 声调的音 高偏高 , 清脆感 强。汉语中的高平调 5 5在国外学生看来是很 层次上英语语调的干扰 ,英语中词组与句 中的语调调型是受限制的 , 并 高的调 子, 往往有学生不能 达到 , : 国学生常常 会降为 3 调 , 如 泰 3 韩国 的; 而在普通话中 , 每—种声调都能与其 学生降为 4 调。阳平 3 调 、 声 2 4 4 5 上 1 调对 美国学生来说 常常发成 3 他的声调相结合 , 4 从而产生更多的声调调型 , 一般来说 , 美国学生趋向 ‘ 沈 调和 34调。去声5 调被 日本学生读为 3 调。针对这种情况 , 2 1 1 我们应 于以模仿常规英语调型来 接受普通话 双音节词的声调组合结构。 该引导学生不断强化声带韧性 , 节奏 地使声 带紧张和放松。发声时 晓楠则指出 :英语中音高与重音相联 , 有 高调被操英语者视为重音, 汉语中 声带越紧张 , 声调越高 ; 声带越松弛 , 声调越低。第三 , 唱四声 以使 的高声调就会被操英语者理解为重音 , 。 可 英语中的轻读音节通常最低, 因此 学生通过唱来感受汉语声调 的美感 , 找到每一 个音节高低升 降的变 化 低声调上声易被操英语者理解为轻读。所以当美国学生听到一些音节比 和不同 , 形成对四个声调的感悟能力。第四 , 声调的听辨练 习也是 很重 较高时 , 立即将这些音节理解为重读 音节。针对外国学生语调与声调相 要的 。阴平声和半上搭配 , 阳平 声和去声搭 配。因为阴平 声和半上 声 混的情况 , 门 捌 在声调教学方面就必须 注意到时时将语调和声调进 行比 从听感上有高平调和低 平调 的区别。一高一低 容易分辨 ; 阳平声和 去 较分析。在汉语语音教学中捌 门 最终追求的是学 生表达的正确度、 流畅 自然度和优美度的统一。 声, 一扬一降也很容易分辨。经过多次训练 , 学生就可以对四声有 准确 度、 的定位了。
对外汉语教学学习中易错易混淆点

对外汉语教学学习中易错易混淆知识点一、语音:1、方言、地方口音过重:前鼻音、后鼻音、平舌音、翘舌音、鼻音、边音等发音不准。
2、拼音的省略:iou、uei、uen(iu、ui、un);ü、u;j、q、x与ü;3、声调:阳平(35)和去声(51),调值易被混淆,常会被读成44调值。
4、轻声:在现有的教材和研究中,“轻声”这一概念一直是模糊不清的,也是对外汉语教学的重难点。
(1)轻声是跨越语音层面和语义层面的连读变调;(2)轻声变调的特点是轻声音节失去了原来声调;(3)轻声音节的调值可能轻短,也可能不轻不短。
(4)与轻声调值问题相关的是轻声的重读现象。
其中最为典型的是双音节形容词重叠为AABB式后,原来的轻声会变读如阴平例如:“阴+轻”的“规矩”重叠为“规规矩矩(jū)”、“上+轻”的“马虎”重叠为“马马虎虎(hū)”。
(5)进入词汇教学的轻声词也分为“必读轻声词语”和“可轻读词语”两个部分。
“必读轻声词语”包括:①语法上的虚词(着,的,们,呢,等);②词缀(子、么,等);③叠音的亲属称谓(爸爸、妈妈,等);④具有别义作用的轻声词(大意、大爷、地道、地方、东西、利害、人家、照应,等)。
“可轻读词语”包括:①趋向动词(来、去);②方位词(里、边);③叠音动词(听听、闻闻)。
5、儿化音:儿化音主要是发音难、本身无规律可循、难掌握。
小孩、男孩、女孩、聊天、老头、大伙、冰棍、相片、旁边、干活、小俩口、玩等12个词出现频率较高,使用较广,都是儿化词(读时带“儿”)。
其他都是一些不常用的。
6、语流音变:容易带有个人语用习惯、地方方言语用习惯,也没有标准的规定,多用在口语交际中。
(一般有异化、弱化、同化等。
)7、一些词语错误认读:因为一些原因,把一些字或词语理所当然地认读或者造音。
如:憎(zēng)恨、符(fú)合、笨拙(zhuō)、卑鄙(bǐ)、剽(piāo)悍等,注音的都是只有一个读音的,而我们多用了它们的错误读音。
现代汉语中常见的变调现象

现代汉语中常见的变调现象作者:魏晓宇周梁玉来源:《北方文学》2018年第26期摘要: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
现代汉语作为现代汉民族所使用的语言,在人们交流沟通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因此,现代汉语也成为高校汉语言文学专业和对外汉语专业的一门必修课。
但是,汉语中的某些音节在一定的语流中会发生一定的变调现象,本文将结合现代汉语课程的教学,对其中一些常见的变调现象进行梳理。
关键词:现代汉语;变调现象;高校;现代汉语教学一、引言随着人们对汉语教学的重视,现代汉语已成为高校汉语言文学专业和对外汉语专业的一门必修课。
其中,语音作为语言的物质外壳,与文字、词汇、语法、修辞等,一同成为现代汉语研究的重要部分。
音节是语音结构的基本单位,近年来更是受到学者重视。
根据黄伯荣、廖序东《现代汉语》(2007),汉语传统的分析方法是把一个音节分析成声母和韵母,再就是一个贯穿整个音节的声调。
但是,一些音节的声调在一定的语流中会发生变化,与单独念的时候的调值并不一样。
本文对这些常见的变调现象进行梳理,主要列举出以下几类。
二、“一”的变调在现代汉语中,“一”在单念或用在词句末尾,以及用在序數中,声调保持不变,仍是阴平,调值为55。
例如:①一、二、三②六十一三七二十一③第一第二十一需要注意的是,这里的序数仅限于“一”作为数词紧跟在前缀“第”之后,或者“一”成为某个多位数的个位数字且这个多位数出现在前缀“第”之后。
但是,在现代汉语中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一”的变调现象还是非常普遍的。
1.“一”在去声字前,念阳平,调值为35。
例如:一片一个一座一定一样一见如故2.“一”用在非去声字前,念去声,调值为51。
例如:①一支一桌一边一般化(用在阴平字前)②一轮一年一成一言为定(用在阳平字前)③一首一亩一匹一笔勾销(用在上声字前)3.“一”夹在相同的动词中间时,念轻声。
例如:推一推谈一谈走一走试一试现代汉语中的“一”兼有数词和助词等多种词性,因此这三种变调方法在现代汉语中使用相当普遍。
对外汉语教学:(拼音)第三声的变调

第三声的字在单独念的时候,发音是固定的,可是在词语中,受后一音节声调的影 响,会发生变化,称之为变调。
•第三声在非第三声音节前的变调:
1. 前一个音节是第三声,后一个音节是第一声、第二声或第四声时,前一 个第三声音节失去本调后面上升的部分,变为一个低降调。 2. 三声变调只出现在发音的时候,书写的时候,仍然应该写成三声。
1. 前一个音节是第三声,后一个音节也是第三声时,前一个第三声音节失 去本调,读音近似于第二声。 2. 三声变调只出现在发音的时候,书写的时候,仍然应该写成三声。
老 虎 海 岛 火 把 lǎo hǔ hǎi dǎo
tiger island
九 点 huǒ bǎ
torch
jiǔ diǎn
nine o’clock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水 管 舞 蹈 小 狗 shuǐ guǎn wǔ dǎo
water pipe dancing
洗 脸 xiǎo gǒu
puppy
xǐ
liǎn
wash face
你 好 nǐ hǎo
how are you
• 三个第三声音节相连时的变调:
由A、B、C三音节组成词语,我们根据语义上的关系,把它切分为A/BC和 AB/C两种: 1.A/BC 是指后两个第三声音节在语义上连接比较紧密。变化规律是:A由第 三声变成一个低降调,B由第三声变成第二声,C仍然保持第三声。
饼 干 bǐng gān
cookie
卡 车 kǎ chē
truck
海 边 hǎi biān
seaside
草 莓 cǎo méi
strawberry
旅 lǚ
tour
游 yóu
试论对外汉语教学中声调变调的问题

青年时代 பைடு நூலகம்
Y O U T H T I M E S
・文 学 研 究
・
试论对 外汉语教学 中声调变调 的问题
冯旭 东
西北 民族大学 摘 甘肃 兰州 7 3 0 0 0 0
要 :汉语是有 声调的语 言 ,而汉语 的声调具有 区别意义的作 用。但 是 外国人 学 习汉语语 音 ,普遍感到 困难的是声
2 . 双音 节形 容词 重叠 式 的变调 :双 音节形 容 词重 叠式 读 时常常会挤短 ,扯 直 ,不是把末尾 的上升部分挤掉 ,变成 AB B 有 的后面的B B 的声调要变为阴平 的调值5 5 ,例如痛痛快 只降不升 ;就是把开 头的下降部分挤掉 ,变成 只升不 降。上 A 快后面的两个音节要变为阴平调。但是这种变调在普通话 中的 声 变调规律如下 : 教学。 1 . 如果两个上声 连读 ,第一个上声 变读 为 阳平 ,为一个 数量不多 ,只需在教学 中稍加注意即可 ,不需要深 ^ 3 . AB B 式状态形容词 的变调 :A B B 式状 态形 容词有的后 升 调 ,调值 为3 5 。例 如 :手表 、理想 等 。如果 三个 上声相 面 的词 缀变 调 ,有的不变调 。变调 的如 “ 沉甸甸 ” ,不变调 连, 前 面两个都 变成阳平 。例如 :展览馆 、纸老虎等 。 的如 “ 赤裸裸 ”。 2 . 如果在非上声前 ,上声 将只读为一个半 上 、一个低 降
调 ,尤其是声调 的变调 问题 。在 现代汉语 中比较 明显的 变调现 象主要有上 声的变调 、 “ 一”和 “ 不”的 变调、形容词重叠形
式的变调等 。由此 可见,汉语 的变调现 象是十分复杂的 ,在对外汉语教 学中就 需要我们 掌握 声调 变调 的规律 ,并结合正确的 教 学方法 ,才能更好地 完成汉语语音 的教 学工作 。 关键 词 :声调 变调 ;变调规律 ;变调教 学 汉语是有声调 的语言 。声调是汉语语音不可缺少 的构成 ( 1 )大多数非 阴平调 的单 音节形容词 能够重叠 ,但 是 部分 。然 而 ,在语流 当中,声调 与声 调之间会相互影响 ,使 不变调 ,只有几 个非阴平调 的单音节形容词重叠式儿化 以后 某个音节 的声调发生变化 ,这 种语 音的变化现象就是变调 。 变为 阴平调 。例如 :好好儿吃一顿 。 现 代汉 语 中的 声调变 调 ( 2 )能够变调 的单 音节形容词 重叠形式其 后一个音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标原调, 不标变调。”还做了补充规定:“在语音教 的“姐”标为轻声, 让人疑惑。 我们认为不符合语
学时可以根据需要按变调标写。”这里有两个突 流实际变调, 应该是“阳平上声”。
出的问题, 即规定了不标变调, 为何还要根据需
( 8) 与 (7) 相类似, 句子 (323 页) 与生词 (326
要按变调标写?另外,“在语音教学时可以根据需 页)“客人”的“人”标为变调轻声也是不合适的。
要按变调标写”的“语音教学”, 是以汉语为母语
(9) 句子 (392 页) 生词 (395 页)“主意”标为
的中国人呢, 还是以汉语为第二语言的中国人或 “上声轻声”不合适, 应为“阳平轻声”变调模式。
外国人呢? 规定的矛盾性明显暴露出来。
《教程》(简称) :
§2 对外汉语教学课本中的“变调”标记符
The Problem s of M ark S ign s of M od if ied Tones
in Ch inese Tex tbooks for Fore igners L IW u2w e i YU E H u i
(1. R esea rch I nstitu tion of A ncien t B ooks, J ilin U n iv ersity , C hang chun 130012; 2. C olleg e of I n terna tiona l E x chang e, J ilin U n iv ersity , C hang chun 130012) Key words: m od ified tones; t rea tm en t of m a rk sign s; com p iling of Ch inese tex tbook fo r fo reigners Abstract: T h is p ap er dea ls w ith the p rob lem of m a rk sign s fo r m od ified tone in w rit ing Ch inese tex tbook s fo r fo reigners. N either h isto ry of the schem e and u sage u sed in the w rit ing of Ch inese tex tbook s by fo reign scho la rs, no r the h isto ry of schem e and u sage u sed in the resea rch of Ch i2 nese tones by Ch inese scho la rs have show n tha t the teach ing of m od ified tones fo r fo reigners cou ld be rep laced by the resea rches of m od ified tones. T h is p ap er a lso d iscu sses in deta il the p rin2 cip les and m ethod s u sed in dea ling w ith the m a rk sign s of m od ified tones in w rit ing Ch inese tex t2 book s fo r fo reigners.
D ec. , 2003 N o. 6
三是区别变调与本调的标记标准难以掌握。四是 统的符号标调法。
由本调到变调的规律讲述不清, 标记也就杂乱无
几乎在中国人王照发明官话合声字母的同
章。五是还没有制订出一种便于学习而又实用的 时, 日本人伊泽修二设计了 400 个符号, 即所谓
标记符号系统。 看来, 要解决留学生汉语语音学 伊泽式标音符号。在《支那语正音发微》(1915) 书
(1) 生词 (35 页)“挑剔”中“剔”注为轻声,
号情况
《现代汉语词典》修订本 (1998) 标为阴平。
2. 1 按照这样的原则, 许多编写汉语课本的
(2) 生词“阔绰”中的“绰”标为去声, 是本调,
学者在处理这个问题时存在着盲目性与不可调 变调为轻声 (122 页)。
和的矛盾性是难以避免的。在目前流行的一些对
性并且效果不佳是可想而知的。从外国人学习汉 几句话就能说清楚的, 所以先不讨论, 这里只就
① [ 作者简介 ] 李无未, 男, 吉林大学古籍研究所教授, 博士生导师; 岳辉, 女, 吉林大学国际交流学院副教授。
·57·
© 1994-2010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2003 年 12 月 第6期
对外汉语教学课本中的“变调”符号问题
D ec. , 2003 N o. 6
外国人学习汉语课本编写中如何处理“变调”标 m a (145 页) 的“过”标为轻声。 生词也是如此标
记符号问题谈一下自己的想法。
注 (148 页)。“过”的本调是去声, 这里是变调。
§1 汉语拼音“变调”标记符号的规定
斩 chan, 斩首;“斩绞”中的“斩”, 以杀头或 (1926) 中, 利用声音波动记录装置所画的曲线图
绞杀 (处以极刑)。 注意:“斩”单音 chan3, 但“斩 表示四声的方法。其中“声音的变化”与“重读”两
绞”连读, 一个第三声的词就变成了 chan2。
章直接涉及到了变调问题。1939 年出版的《初等
2003 年 12 月 第 6 期
汉语学习 Ch inese L anguage L ea rn ing
D ec. , 2003 N o. 6
对外汉语教学课本中的“变调”符号问题
李无未 岳 辉①
(1. 吉林大学 古籍研究所, 吉林长春 130012; 2. 吉林大学国际交流学院, 吉林长春 130012)
2. 2 这两种课本通行的范围比较广泛, 也具
音节变为第二声 (调号仍用“ˇ”) , 如:“你好 n i 有一定的代表性。 它们的主要问题在于: 一是本
hao ”的实际读音为“níhǎo ”。实际读音已经变为 调与变调标记符号不一致, 让学生无所适从; 二
第二声, 为何还要标为第三声?
是实际变调与标记变调不一致, 科学性不够强:
[ 关键词 ] 变调; 标记符号处理; 对外汉语课本编写 [ 摘 要 ] 本文主要论述了如何处理对外汉语课本编写中的变调标记符号问题。无论是外国学者在 汉语课本编写中对“变调”标记符号制订与使用的历史, 还是中国学者在汉语语音研究中对“变调”标记 符号的制订与使用的历史, 都表明不能以汉语语音“变调”研究代替对外汉语教学语音“变调”教学。本文 还探讨了对外汉语教学课本编写中“变调”标记符号的具体处理原则与方法。 [ 中图分类号 ]H 195. 3 [ 文献标识码 ]A [ 文章编号 ]1003—7365 (2003) 06—0057—06
习中的“变调标记符号”问题, 还有许多工作有待 中还可以见到伊泽发明的声调符号: 一声 (阴平)
去做。 其中,“变调”标记符号系统标准的制订尤 用“1”, 二声 (阳平) 用“’”, 三声 (上声) 用“〈”, 四
为关键。
声 (去声) 用“‘”。 这与我们现在用的声调符号十
§3 外国学者在汉语课本编写中对“变调” 分接近。 涉及到变调也是用他发明的符号标注。
例 292: 丧气 sang4 ch’i4 ……不吉祥的; 气 支那语会话》, 由日本人内之宫金城编写, 用乐谱
ch’i, 轻声。
形式表示声调的变化, 也颇有创意。
例 341: 挑着 t’iao 3cho
历来的汉语课本都强调重读, 对轻声则较少
例 363: 咱的 t sa3 t i
涉及 (威妥玛除外) , 有意识重视轻声在变调教学
§0 引言
语方面来说, 对非母语的有声调语言的习得肯定
在对外汉语语音教学过程中, 我们感到声调 存在相当大的不适应性,“变调”成了非常沉重的
教学里的“变调教学”难度很大, 已经形成了教师 包袱, 让学生感到学习汉语难也是完全可以想像
难教, 学生难学的局面。这其中因素很多, 从教师 得到的。 因此, 解决“变调教学”的难题摆在我们
(2) 句子:“你看过京剧吗”n i kan guo jing ju
① 周有光《汉字改革概论》128 页《调号运用问题及其省略》第一小节, 文字改革出版社, 1961 年 11 月版。 ② 康玉华等编写的《汉语会话 301 句》, 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 1997 年 6 月版; 刘廉力等编写的《中级汉语教程》, 北京语 言学院出版社 1996 年 1 月版。
(5) 生词“高挑挑”中后两字标为阴平 (157
( 1) 句子:“你好”n i hao (1 页) ; 生词: 你 n i、 页) , 而《词汇总表》标为上声 (347 页) , 显然不一
好 hao (3 页) 都标作上声。 但在 6 页“变调”的说 致。
明中提到, 两个第三声音节连在一起时, 前一个
调的标记, 是语音学调号的任务, 不是拼音字母 在“替换与扩展”中“这件衣服洗得真干净。”“净”
调号的任务, 正如音素的精密记录是国际音标的 应该变调为轻声。
任务, 不是拼音字母的任务一样。”①显然, 周先
(5) 句子:“拿东西很方便”中“方便”的“便”
生有意区别汉语拼音方案的标调方法与汉语语 变调是轻声, 却注为去声 (238 页) , 是本调。生词
标记符号的制订与使用
还是用了符号标调法, 确与传统的符号标调法有
英国人威妥玛早在 19 世纪中叶就对外国人 所不同, 更加简便实用了。
学习北京话中的“变调”问题加以注意, 比如《语
除了这几种标调方法之外, 还应该知道的是
言自选集》第七章《声调练习》例 10: